TXT小说网 > 药香娘子:夫君,别动 > 4.第4章 :侯府人家
4.第4章 :侯府人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药香娘子:夫君,别动最新章节!
姐弟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船便慢慢的往前开动了,杨浩文出去看,周围的船都往前一点点的挪动,再过了一会儿,便散开了些,船速也快了,这才看到了自己府的大船在前面航行。
这一晚杨府的船便停泊在了东昌府的码头,杨夫人带着小姐少爷们上岸去,在东昌府的别院住了一晚上。
杨若嫣见白天的事情真的无人提及,应该确实无人知道,这才放了心。
第二天继续坐船往京城走,再过了五六日,到了天津卫上岸,换乘马车,没用一个时辰便到了北京城了。
杨家先祖乃是跟着圣祖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世袭的爵位武定侯。大明朝重文轻武,经过几代,杨家府宅中已经没有了习武的子弟,但是文职方面,却一直人才辈出,府宅也一直兴旺繁盛,堪称钟鼎世家。
杨若嫣的父亲在家中行二,祖父去世之后,爵位由大伯杨谦袭了。而她父亲杨轩也不是个闲散的京城纨绔子弟,年轻的时候苦读圣贤书,正经的科举出身,一路从六品的翰林编修一直升到了现在的南直隶巡抚,堂堂的一方封疆大吏。
杨轩在外任职多年,因京城有大哥、三弟照看,杨老夫人不愿意二儿子夫妻骨肉的常年分离,因此杨轩的夫人和子女全都随同在任上,不过杨轩夫人常带了嫡子嫡女回京小住,孝敬侍奉老夫人。
这一次京中传来了消息,杨老夫人偶尔染了风寒病倒了,再加上老夫人想念二房的这些孩子们了,于是杨若嫣的母亲带着府里的儿子女儿回京探望老夫人。
杨若嫣现在的母亲王氏乃是父亲杨轩的继室,杨轩先头的夫人娘家姓郑,江南织造郑学崇的女儿,郑氏嫁给杨轩三载,却一直无所出,先后将自己的两个丫鬟开了脸放在了杨轩房中,这两个丫鬟倒也争气,前后都生了子女。
一个丫鬟生下杨轩的长女杨夕娟,另一个丫鬟却更有福气,一胎生了双胞龙凤胎,就是杨若嫣和杨浩文姐弟俩。杨轩有了后,郑氏便将两个生了子女的通房丫鬟一并抬了姨娘。
郑氏膝下无子女,心情郁结身体羸弱,杨轩为了安抚夫人,将那双胞龙凤胎过继到了正室夫人名下,权当自己的嫡子嫡女,由郑氏抚养。可惜郑氏福短命薄,郁结难消,还没一年到底是没了。
这之后,杨轩才娶了现在的续弦夫人王氏,杨轩本就没袭爵,又因是娶继室,这女方家世上就更低了一层,王氏娘家并非什么世家大族,只父亲王昶胜任工部侍郎,在朝中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实权人物。
这王氏行事作风就和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完全不同,若是换成大户世家教导出来的小姐来做杨家二房这个继母,上有老下有小的,必定会谨言慎行,小心行事,起码开始的几年低调做人,宁可多忍,也不愿出错出格。
但王氏不同,手段凌厉作风刁滑,嫁给杨轩不过两年,便将先头夫人给的两个姨娘踩了下去,杨若嫣姐弟俩的亲生母亲卓姨娘就是那时候一病死了的。而王氏自己也争气,嫁过来第一年就开怀生了女儿,再过两年,生下了杨轩正经的嫡子,王氏在府里就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之后生了大姐杨夕娟的那个梦姨娘,也在生下儿子杨洲文之后,血崩死了。
杨轩心中对王氏这种不容人的妒性亦是不喜,前面两个姨娘都是给他生了子女的!不过王氏也是连生一女二子。况且为了姨娘和正室夫人吵闹,杨轩这个饱读诗书的人却也做不出来,因此也就不能在说什么了。
只心中有了嫌隙而已,不过这份嫌隙也就他自己知道,便是王氏,恃子而骄,都没察觉老爷心中对自己略有不满。
这些年在苏州住着,府里后宅王氏一人说了算,杨夕娟前两年也出嫁了,杨若嫣是个心里有数的,杨浩文小小年纪也被她熏陶的沉稳聪明,而杨洲文年纪幼小,只跟着杨浩文行事,因此倒也没出什么过不去的大事。
进北京城的时候,杨若嫣还特意的从纱帘后面观赏了一下巍峨的北京城,听说这个时候的这座城池,坚固结实,京畿之地,更是重兵布防,杨若嫣一直都想亲眼看看大明朝的北京城是个什么样。
之前王氏每隔一两年就回来看望杨老夫人一回,带着她的所有儿女,从没有带过杨夕娟和杨若嫣姐妹俩,给府里人就说是因为她们姐妹从小身子病弱,禁不住路上的劳累颠簸。其实杨若嫣很清楚,王氏不愿意带自己姐妹回来,无非就是为了她的那些私心罢了。
杨夕娟的婚事,就是王氏一个人说了算的,老宅这边的老夫人和长房大婶,就连问都没有多问。便是父亲杨轩,也被王氏三两句说的点了头。
有了大姐的前车之鉴,杨若嫣心里也对王氏提高了警觉。尤其是这一次回京,王氏决定带上自己,杨若嫣心中就一直琢磨,反常必有妖。
武定侯府位于京城东街胡同,马车进了侧门到了二门才停下,杨若嫣被之桃扶下车的时候,才有空打量了一下这座府邸。
从这里已经看不到府门了,不过就二门这边的景象,也是够奢华气派的,二门内的院子平坦宽阔,雪白围墙,墙上雕门栏窗,全都是精雕细刻的新鲜花样。墙根一溜儿摆着各式盆景,奇花异草,中间一条青石条铺就的平展宽路。
在看周围里外站了几层的丫鬟婆子,妆饰衣裙亦是锦缎巧绣,举止行动个个庄重有礼,杨若嫣刚下了车站定,一个三十来岁的婆子就上前来,小心的伸手出来,轻托住她的手臂搀扶住了她。
前面一位容长脸的婆子正在和王氏说着什么,声音并不大,笑脸盈盈的,两三句之后就请王氏往里走,并且亲自伸手搀扶住了王氏。王氏一脸的喜气,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几个女儿,见都站定了,便抬脚往里而行。
身后的姑娘们也顺次扶着婆子的手往里走,过了垂花门,上了雕栏玉砌的抄手游廊,穿过厅堂,这才看到了正房大院。
面对南房正五间上房,两边耳房,院中左右厢房,厢房外游廊穿院而过。
几个丫鬟早已经在门口候着了,看到众人来了,便朝里笑着禀报:“二夫人和姑娘们都到了!”说着两个将帘子高高打起来,其余的奔倒座间茶水房的便去了。
到了这里,杨若嫣也打起精神来,跟随着王氏进了房中。正室的临窗大炕上,坐着位五十上下的老太太,身上穿着件绛红六福寿星团花暗纹锦缎褙子,笑吟吟的看着众人。
众人在王氏的带领下,全都上前跪拜,口称:“孙女拜见祖母,祖母金安。”
杨老夫人笑呵呵的点着头,高兴的伸出手来虚扶着:“快起来,都起来吧!”又叫丫鬟:“还站着干什么?快都扶起来。”
旁边的丫鬟婆子一涌过来将众人扶起来,杨老夫人便伸手招呼两个过去坐在她的身边,一个是最小的四少爷杨立文,另一个却不是最小四小姐杨月纱,而是三小姐杨橙雪。
其余子女们跟着王氏在东边椅子上挨次坐下。还没说话,从外面就进来一个穿着葱绿色滚蓝边软绸比甲的丫鬟,笑着蹲身禀报:“少爷们也进来了。”
以杨浩文为首的年岁长一点的少爷,都是从府正门进来的,因此和杨若嫣她们倒没有走到一路。
老太太一听更是高兴,忙招手:“快叫进来!”
早有丫鬟打起帘子,杨浩文带着两个弟弟走了进来,到了屋中就跪拜:“孙子拜见祖母,祖母身子可大好了?”
“好好,好得很。”老太太看到孙子们就笑得合不拢嘴:“看到你们这些孩子,什么病都没有了!”
杨浩文站了起来,跟着他站起来的是杨毅文,还有二房名义上唯一的庶子杨洲文。
老太太叫全都坐下,杨浩文便过来坐在了杨若嫣的旁边,而杨洲文在府里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少爷,平常只杨若嫣姐弟俩对他好,因此他也是时时跟着杨浩文,亦步亦趋的,此时就坐在了杨浩文的身边。
“一听说母亲病了,老爷便一刻都呆不得了,只即刻的便要回来,就算是收到了大哥大嫂的信说并无大碍,也还是一定的要回来,谁知道偏有桩要紧的公务放不下,母亲您写了信,这才不情不愿地留下了,若不是那桩公务……媳妇回来的时候,再三的叮嘱,叫媳妇孩子们多给老太太磕几个头,恕了他的罪。”
王氏坐好了,忙把杨轩没回来的事情解释了一遍。
老太太笑着点头:“我都知道,紧说着没事不叫回来,你们还是回来了。我原就没什么大病,只不过三月的一场倒春寒,没留意受了凉罢了,三两日的喝药便好了,偏你大嫂大惊小怪……”
嘴里埋怨的大儿媳妇,又转头对丫鬟吩咐:“去把大太太、三太太请来,府里的姑娘们也都叫来。”
丫鬟答应着,马上就出去了两三个。
姐弟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船便慢慢的往前开动了,杨浩文出去看,周围的船都往前一点点的挪动,再过了一会儿,便散开了些,船速也快了,这才看到了自己府的大船在前面航行。
这一晚杨府的船便停泊在了东昌府的码头,杨夫人带着小姐少爷们上岸去,在东昌府的别院住了一晚上。
杨若嫣见白天的事情真的无人提及,应该确实无人知道,这才放了心。
第二天继续坐船往京城走,再过了五六日,到了天津卫上岸,换乘马车,没用一个时辰便到了北京城了。
杨家先祖乃是跟着圣祖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世袭的爵位武定侯。大明朝重文轻武,经过几代,杨家府宅中已经没有了习武的子弟,但是文职方面,却一直人才辈出,府宅也一直兴旺繁盛,堪称钟鼎世家。
杨若嫣的父亲在家中行二,祖父去世之后,爵位由大伯杨谦袭了。而她父亲杨轩也不是个闲散的京城纨绔子弟,年轻的时候苦读圣贤书,正经的科举出身,一路从六品的翰林编修一直升到了现在的南直隶巡抚,堂堂的一方封疆大吏。
杨轩在外任职多年,因京城有大哥、三弟照看,杨老夫人不愿意二儿子夫妻骨肉的常年分离,因此杨轩的夫人和子女全都随同在任上,不过杨轩夫人常带了嫡子嫡女回京小住,孝敬侍奉老夫人。
这一次京中传来了消息,杨老夫人偶尔染了风寒病倒了,再加上老夫人想念二房的这些孩子们了,于是杨若嫣的母亲带着府里的儿子女儿回京探望老夫人。
杨若嫣现在的母亲王氏乃是父亲杨轩的继室,杨轩先头的夫人娘家姓郑,江南织造郑学崇的女儿,郑氏嫁给杨轩三载,却一直无所出,先后将自己的两个丫鬟开了脸放在了杨轩房中,这两个丫鬟倒也争气,前后都生了子女。
一个丫鬟生下杨轩的长女杨夕娟,另一个丫鬟却更有福气,一胎生了双胞龙凤胎,就是杨若嫣和杨浩文姐弟俩。杨轩有了后,郑氏便将两个生了子女的通房丫鬟一并抬了姨娘。
郑氏膝下无子女,心情郁结身体羸弱,杨轩为了安抚夫人,将那双胞龙凤胎过继到了正室夫人名下,权当自己的嫡子嫡女,由郑氏抚养。可惜郑氏福短命薄,郁结难消,还没一年到底是没了。
这之后,杨轩才娶了现在的续弦夫人王氏,杨轩本就没袭爵,又因是娶继室,这女方家世上就更低了一层,王氏娘家并非什么世家大族,只父亲王昶胜任工部侍郎,在朝中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实权人物。
这王氏行事作风就和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完全不同,若是换成大户世家教导出来的小姐来做杨家二房这个继母,上有老下有小的,必定会谨言慎行,小心行事,起码开始的几年低调做人,宁可多忍,也不愿出错出格。
但王氏不同,手段凌厉作风刁滑,嫁给杨轩不过两年,便将先头夫人给的两个姨娘踩了下去,杨若嫣姐弟俩的亲生母亲卓姨娘就是那时候一病死了的。而王氏自己也争气,嫁过来第一年就开怀生了女儿,再过两年,生下了杨轩正经的嫡子,王氏在府里就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之后生了大姐杨夕娟的那个梦姨娘,也在生下儿子杨洲文之后,血崩死了。
杨轩心中对王氏这种不容人的妒性亦是不喜,前面两个姨娘都是给他生了子女的!不过王氏也是连生一女二子。况且为了姨娘和正室夫人吵闹,杨轩这个饱读诗书的人却也做不出来,因此也就不能在说什么了。
只心中有了嫌隙而已,不过这份嫌隙也就他自己知道,便是王氏,恃子而骄,都没察觉老爷心中对自己略有不满。
这些年在苏州住着,府里后宅王氏一人说了算,杨夕娟前两年也出嫁了,杨若嫣是个心里有数的,杨浩文小小年纪也被她熏陶的沉稳聪明,而杨洲文年纪幼小,只跟着杨浩文行事,因此倒也没出什么过不去的大事。
进北京城的时候,杨若嫣还特意的从纱帘后面观赏了一下巍峨的北京城,听说这个时候的这座城池,坚固结实,京畿之地,更是重兵布防,杨若嫣一直都想亲眼看看大明朝的北京城是个什么样。
之前王氏每隔一两年就回来看望杨老夫人一回,带着她的所有儿女,从没有带过杨夕娟和杨若嫣姐妹俩,给府里人就说是因为她们姐妹从小身子病弱,禁不住路上的劳累颠簸。其实杨若嫣很清楚,王氏不愿意带自己姐妹回来,无非就是为了她的那些私心罢了。
杨夕娟的婚事,就是王氏一个人说了算的,老宅这边的老夫人和长房大婶,就连问都没有多问。便是父亲杨轩,也被王氏三两句说的点了头。
有了大姐的前车之鉴,杨若嫣心里也对王氏提高了警觉。尤其是这一次回京,王氏决定带上自己,杨若嫣心中就一直琢磨,反常必有妖。
武定侯府位于京城东街胡同,马车进了侧门到了二门才停下,杨若嫣被之桃扶下车的时候,才有空打量了一下这座府邸。
从这里已经看不到府门了,不过就二门这边的景象,也是够奢华气派的,二门内的院子平坦宽阔,雪白围墙,墙上雕门栏窗,全都是精雕细刻的新鲜花样。墙根一溜儿摆着各式盆景,奇花异草,中间一条青石条铺就的平展宽路。
在看周围里外站了几层的丫鬟婆子,妆饰衣裙亦是锦缎巧绣,举止行动个个庄重有礼,杨若嫣刚下了车站定,一个三十来岁的婆子就上前来,小心的伸手出来,轻托住她的手臂搀扶住了她。
前面一位容长脸的婆子正在和王氏说着什么,声音并不大,笑脸盈盈的,两三句之后就请王氏往里走,并且亲自伸手搀扶住了王氏。王氏一脸的喜气,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几个女儿,见都站定了,便抬脚往里而行。
身后的姑娘们也顺次扶着婆子的手往里走,过了垂花门,上了雕栏玉砌的抄手游廊,穿过厅堂,这才看到了正房大院。
面对南房正五间上房,两边耳房,院中左右厢房,厢房外游廊穿院而过。
几个丫鬟早已经在门口候着了,看到众人来了,便朝里笑着禀报:“二夫人和姑娘们都到了!”说着两个将帘子高高打起来,其余的奔倒座间茶水房的便去了。
到了这里,杨若嫣也打起精神来,跟随着王氏进了房中。正室的临窗大炕上,坐着位五十上下的老太太,身上穿着件绛红六福寿星团花暗纹锦缎褙子,笑吟吟的看着众人。
众人在王氏的带领下,全都上前跪拜,口称:“孙女拜见祖母,祖母金安。”
杨老夫人笑呵呵的点着头,高兴的伸出手来虚扶着:“快起来,都起来吧!”又叫丫鬟:“还站着干什么?快都扶起来。”
旁边的丫鬟婆子一涌过来将众人扶起来,杨老夫人便伸手招呼两个过去坐在她的身边,一个是最小的四少爷杨立文,另一个却不是最小四小姐杨月纱,而是三小姐杨橙雪。
其余子女们跟着王氏在东边椅子上挨次坐下。还没说话,从外面就进来一个穿着葱绿色滚蓝边软绸比甲的丫鬟,笑着蹲身禀报:“少爷们也进来了。”
以杨浩文为首的年岁长一点的少爷,都是从府正门进来的,因此和杨若嫣她们倒没有走到一路。
老太太一听更是高兴,忙招手:“快叫进来!”
早有丫鬟打起帘子,杨浩文带着两个弟弟走了进来,到了屋中就跪拜:“孙子拜见祖母,祖母身子可大好了?”
“好好,好得很。”老太太看到孙子们就笑得合不拢嘴:“看到你们这些孩子,什么病都没有了!”
杨浩文站了起来,跟着他站起来的是杨毅文,还有二房名义上唯一的庶子杨洲文。
老太太叫全都坐下,杨浩文便过来坐在了杨若嫣的旁边,而杨洲文在府里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少爷,平常只杨若嫣姐弟俩对他好,因此他也是时时跟着杨浩文,亦步亦趋的,此时就坐在了杨浩文的身边。
“一听说母亲病了,老爷便一刻都呆不得了,只即刻的便要回来,就算是收到了大哥大嫂的信说并无大碍,也还是一定的要回来,谁知道偏有桩要紧的公务放不下,母亲您写了信,这才不情不愿地留下了,若不是那桩公务……媳妇回来的时候,再三的叮嘱,叫媳妇孩子们多给老太太磕几个头,恕了他的罪。”
王氏坐好了,忙把杨轩没回来的事情解释了一遍。
老太太笑着点头:“我都知道,紧说着没事不叫回来,你们还是回来了。我原就没什么大病,只不过三月的一场倒春寒,没留意受了凉罢了,三两日的喝药便好了,偏你大嫂大惊小怪……”
嘴里埋怨的大儿媳妇,又转头对丫鬟吩咐:“去把大太太、三太太请来,府里的姑娘们也都叫来。”
丫鬟答应着,马上就出去了两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