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王氏母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田园食香最新章节!
大年初一,串门走亲戚,拜年。
杜家是外来户,此地并无亲人。
杜家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的,除了里正和几个上了年纪的族长需要去拜会以外,几个关系处得不错的人家也得去看看。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跟邻居打好交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拜年这种事情都是小辈,同辈之交,向李氏这般年纪,辈份,基本上是不会出去拜年的。
去拜年的人,也多为男性,或者家中幼童。十岁以上的女孩儿,就算是大姑娘了,即便是在乡下,也不会轻易抛头露面的。
谁知道拜年的时候,会碰到多少外男啊?
所以杜家一向是由杜河清,杜河浦兄弟俩去里正,族长家拜年的。等从这几家回来,再带上杜安康,小虎子,到几个有来往的邻居家去拜会。
至于杜安兴,他是从来不会去拜年的。人家是读书人,要温书呢!
杜河清哥俩走了没多久,家里的大门就被人推开了。
正在节日里,各家各户为了方便拜年,都不拴大门。
刘氏听到动静迎了出去,见到来人时,却是微微一愣。
来的人是王氏和池英杰。
虽然池父死了多年了,但是这多年杜,池两家是有来往的。特别是池英杰中了秀才以后,王氏动了让两家结亲的念头,所以来往的相反要比前两年更频繁一些。
本来刘氏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
英杰那孩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虽然他相貌一般,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学问也好。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考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将来没准儿能鲤鱼跃龙门。
万一这孩子当了官,那自己闺女可就是官家太太了,这么好的事儿,上哪儿找去。
自己生的闺女,就算没在她身边长大,她也是一样知道那孩子的心思。
玉娘长得太好,怎么可能甘心当个乡下村妇?若是能嫁给英杰,当然是最好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将来英杰不能当官,只守着一个秀才的名头,去私塾里教教书,给商铺记记账,当个账房先生,那也是份不错的营生。
王氏这个人,刘氏还是了解的,是个要强的,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她是看着玉娘长大的,自然知道玉娘娇贵,将来两个孩子成了亲,在活计这方面,也不会太难为孩子。
刘氏想得挺好,却不想女儿说啥也不同意这门亲事,还搬出了去世多年的老爷子,说池英杰是个短命的!
应该不能吧?
可池父不就是早亡吗?
这些念头,在齐氏脑中一闪而过。
她只微微愣了一下,就马上反应了过来,脸上也带上了笑容,十分热情的迎了过来。
“秀枝,你可真是稀客啊!”王氏闺名王秀枝,虽然杜、池两有一直有来往,但是她毕竟是个寡妇,平时不好登门,到了年节的时候,就更不能去别人家给人添晦气了。
所以王氏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来杜家,也实属难得。
刘氏是个颇为精明的人,当下想到,池英杰年纪不小了,只怕王氏这是来探口风来了。
唉!
这事儿闹的。
“大娘,过年好。”池英杰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新做的石青色的直裰,头也梳得一丝不苟,用一块方巾系住,显得十分利落。看上去,倒比往常精神了几分。他手里拎着个竹篮子,上面还盖了一块挺喜庆的花布。
到底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
刘氏也是欢喜的。
她热情的把母子往屋里让:“快快,进屋说,外头冷。”
三人这才往上房走来。
杜玉娘早就听到声了。
她拉着李氏道:“祖母,您可千万记着祖父的叮嘱,不能答应这门婚事!反正我肯定不会嫁池英杰的,死也不嫁。”
说完这句话,杜玉娘转身就回里间了。
李氏坐在炕上直咧嘴,这孩子,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
不过,这也证明了玉娘的决心。看来她是说啥都不会嫁池英杰了!
可惜了。
李氏也觉得,池家这门亲不错,知根知底啊!
也罢!反正老头子的话,就没出过差错。
玉娘跟老大还有一个赌约呢!再等等看成吧!
反正玉娘年岁还小呢,不急于一时。
就在这个时候,刘氏带着王氏和池英杰进了东屋。
“大娘,过年好!”王氏见了李氏,连忙就要跪下磕头。
刘氏吓了一跳,她知道婆婆的为人,知道婆婆不愿意受这些过,连忙一把扶住王氏。
李氏也吓了一跳,等她缓过神来的工夫,大媳妇已经把王氏扶住了。她松了一口气,看向王氏的目光里,就带上了两分考究。
“这是干啥,吓老婆子一跳。”李氏只道:“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老婆子,我可不是地主婆,咱家不兴这一套。”
王氏有些尴尬的起身,“我是多少年没来了,忘了,您别怪罪。”
李氏只道:“哪里的话,快坐。”
王氏像想起什么似的,道:“英杰,快给你祖母拜年。”
刘氏皱眉,这个王氏是怎么回事?
这就喊上祖母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此时李氏和刘氏这对婆媳心中,对王氏的看法都有了一些改变。
池英杰把自己带来的篮子放到一旁,彬彬有礼的给李氏作揖,几乎一揖到底。
李氏笑眯眯的受了,真说起来,池英杰这秀才,有一半的功劳在他们杜家身上呢!
池父刚死的那两年,孤儿寡母的日子难熬,还要受着亲戚的打压,生活实在艰难。
那个时候母子俩想吃顿饱饭都难,哪儿有闲钱供池英杰读书呢!
还是李氏做主,让大儿子时不时的帮衬着一些,甚至最初那几年,池英杰的读书束脩都是他们杜家掏的。
就冲池父和杜河清的交情,他们杜家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杜家之所以能在杏花沟站住脚,全凭这股子义气和良心!
所以池秀才这个礼,李氏当得!
“好孩子,快起来!”李氏打量了池英杰两眼,一本正经的道:“瘦了,是不是读书太辛苦了?”
池英杰觉得受宠若惊,连站在一旁的王氏眼睛也亮了起来。
大年初一,串门走亲戚,拜年。
杜家是外来户,此地并无亲人。
杜家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的,除了里正和几个上了年纪的族长需要去拜会以外,几个关系处得不错的人家也得去看看。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跟邻居打好交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拜年这种事情都是小辈,同辈之交,向李氏这般年纪,辈份,基本上是不会出去拜年的。
去拜年的人,也多为男性,或者家中幼童。十岁以上的女孩儿,就算是大姑娘了,即便是在乡下,也不会轻易抛头露面的。
谁知道拜年的时候,会碰到多少外男啊?
所以杜家一向是由杜河清,杜河浦兄弟俩去里正,族长家拜年的。等从这几家回来,再带上杜安康,小虎子,到几个有来往的邻居家去拜会。
至于杜安兴,他是从来不会去拜年的。人家是读书人,要温书呢!
杜河清哥俩走了没多久,家里的大门就被人推开了。
正在节日里,各家各户为了方便拜年,都不拴大门。
刘氏听到动静迎了出去,见到来人时,却是微微一愣。
来的人是王氏和池英杰。
虽然池父死了多年了,但是这多年杜,池两家是有来往的。特别是池英杰中了秀才以后,王氏动了让两家结亲的念头,所以来往的相反要比前两年更频繁一些。
本来刘氏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
英杰那孩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虽然他相貌一般,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学问也好。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考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将来没准儿能鲤鱼跃龙门。
万一这孩子当了官,那自己闺女可就是官家太太了,这么好的事儿,上哪儿找去。
自己生的闺女,就算没在她身边长大,她也是一样知道那孩子的心思。
玉娘长得太好,怎么可能甘心当个乡下村妇?若是能嫁给英杰,当然是最好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将来英杰不能当官,只守着一个秀才的名头,去私塾里教教书,给商铺记记账,当个账房先生,那也是份不错的营生。
王氏这个人,刘氏还是了解的,是个要强的,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她是看着玉娘长大的,自然知道玉娘娇贵,将来两个孩子成了亲,在活计这方面,也不会太难为孩子。
刘氏想得挺好,却不想女儿说啥也不同意这门亲事,还搬出了去世多年的老爷子,说池英杰是个短命的!
应该不能吧?
可池父不就是早亡吗?
这些念头,在齐氏脑中一闪而过。
她只微微愣了一下,就马上反应了过来,脸上也带上了笑容,十分热情的迎了过来。
“秀枝,你可真是稀客啊!”王氏闺名王秀枝,虽然杜、池两有一直有来往,但是她毕竟是个寡妇,平时不好登门,到了年节的时候,就更不能去别人家给人添晦气了。
所以王氏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来杜家,也实属难得。
刘氏是个颇为精明的人,当下想到,池英杰年纪不小了,只怕王氏这是来探口风来了。
唉!
这事儿闹的。
“大娘,过年好。”池英杰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新做的石青色的直裰,头也梳得一丝不苟,用一块方巾系住,显得十分利落。看上去,倒比往常精神了几分。他手里拎着个竹篮子,上面还盖了一块挺喜庆的花布。
到底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
刘氏也是欢喜的。
她热情的把母子往屋里让:“快快,进屋说,外头冷。”
三人这才往上房走来。
杜玉娘早就听到声了。
她拉着李氏道:“祖母,您可千万记着祖父的叮嘱,不能答应这门婚事!反正我肯定不会嫁池英杰的,死也不嫁。”
说完这句话,杜玉娘转身就回里间了。
李氏坐在炕上直咧嘴,这孩子,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
不过,这也证明了玉娘的决心。看来她是说啥都不会嫁池英杰了!
可惜了。
李氏也觉得,池家这门亲不错,知根知底啊!
也罢!反正老头子的话,就没出过差错。
玉娘跟老大还有一个赌约呢!再等等看成吧!
反正玉娘年岁还小呢,不急于一时。
就在这个时候,刘氏带着王氏和池英杰进了东屋。
“大娘,过年好!”王氏见了李氏,连忙就要跪下磕头。
刘氏吓了一跳,她知道婆婆的为人,知道婆婆不愿意受这些过,连忙一把扶住王氏。
李氏也吓了一跳,等她缓过神来的工夫,大媳妇已经把王氏扶住了。她松了一口气,看向王氏的目光里,就带上了两分考究。
“这是干啥,吓老婆子一跳。”李氏只道:“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老婆子,我可不是地主婆,咱家不兴这一套。”
王氏有些尴尬的起身,“我是多少年没来了,忘了,您别怪罪。”
李氏只道:“哪里的话,快坐。”
王氏像想起什么似的,道:“英杰,快给你祖母拜年。”
刘氏皱眉,这个王氏是怎么回事?
这就喊上祖母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此时李氏和刘氏这对婆媳心中,对王氏的看法都有了一些改变。
池英杰把自己带来的篮子放到一旁,彬彬有礼的给李氏作揖,几乎一揖到底。
李氏笑眯眯的受了,真说起来,池英杰这秀才,有一半的功劳在他们杜家身上呢!
池父刚死的那两年,孤儿寡母的日子难熬,还要受着亲戚的打压,生活实在艰难。
那个时候母子俩想吃顿饱饭都难,哪儿有闲钱供池英杰读书呢!
还是李氏做主,让大儿子时不时的帮衬着一些,甚至最初那几年,池英杰的读书束脩都是他们杜家掏的。
就冲池父和杜河清的交情,他们杜家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杜家之所以能在杏花沟站住脚,全凭这股子义气和良心!
所以池秀才这个礼,李氏当得!
“好孩子,快起来!”李氏打量了池英杰两眼,一本正经的道:“瘦了,是不是读书太辛苦了?”
池英杰觉得受宠若惊,连站在一旁的王氏眼睛也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