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苏南之行(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重生之青涩1978最新章节!
调研组一行人在横林镇待了四天,考察了横林、遥观、戴溪、剑湖这几个公社的七八个生产大队,基本上每个大队里都有一两个小工厂,大都是和赵家塘的情况差不多,靠接上海大工厂的订单来生存。
离开横林之后,调研组一行人继续沿着公路往东进入无锡。无锡的社队企业比常州还要发展的蓬勃一些。按无锡地方上接待的同志介绍,解放前老上海的机械工人大都是“无锡帮”,现在这些老工人退休了许多就回无锡老家了,所以无锡社队企业的技术力量是最雄厚的。
考察组在无锡也停留了四五天,考察了无锡县的长安、钱桥、杨市、西漳等公社的社队企业和农村经济情况。无锡原来的县城区域也和常州一样析出成立为省辖独立市,其他乡镇则依旧成立无锡县,划归苏州地区专署管辖。无锡县因为县革委在去年开始就鼓励发展社队经济,所以农村的情况明显比之前的常州要好一些。
周晓斌也弄明白了,现在的社队企业就是后来的乡镇企业,只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难怪后来还出了个“苏南模式”,人家紧靠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岂不就比其他农村地区要好,发展的快一些自然也是正常的。
在无锡考察的时候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前段时间中央下达通知,要求各省把蓬勃发展的社队经济也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中来,这可愁坏了下面的干部。谁都知道省计委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那些大企业,等最后轮到社队企业这些小虾米的时候估计连汤都没得喝了。
还好知道情况后立刻打电话给江苏省计委的领导,没想到省计委也正为这件事发愁。每年的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供应基本都是有定数的,省里面那几个骨干企业都还吃不饱呢,省计委那里还顾得上下面的社队企业。
最后还是薛老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下面还是和以前一样依旧从上海的大工厂跑订单,订单跑回来后向上级汇报。省计委再根据下面汇报上来的成绩来做计划,虽然这样有些形式主义,但也总算避免了一场外行领导内行的闹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的问题可以说是出在上头的国家计委,上面的同志没搞清楚下面的实际情况就往下传指令,这样来搞计划,国家的经济怎么可不能不糟糕。看薛老当时一脸阴沉的表情,周晓斌就知道这种官僚主义错误绝对不是第一次了。
刚到达苏州,调研组又碰上了苏州市和吴县的一场口水战。吴县在苏州市的自来水水源地办了一家小化肥厂,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水源,造成苏州市整个市区供水紧张。但化肥厂已经建成,吴县方面自然不同意自己的投资打水漂,而苏州市去别处建自来水厂也需要大笔资金,上头很难批下来,于是双方就僵持在那里,两地领导每天打口水战。
苏州市与吴县,无锡市与无锡县,常州市与武进县,都是一样的情况,前者是省辖的独立市,后者是地区专署管辖的一个县。双方在行政上不同意,这种纠纷自然就很多。
“薛老,你给我们评评理,明明知道我们整个苏州市的自来水都靠这条河供应的,他们还偏偏要在附近建个化肥厂。这不是居心叵测是什么,现在整条河都给污染了,让整个苏州市的饮水怎么办!”苏州市的这位领导也不怕家丑外扬,导演组一行人刚到吴县政府驻地,就被正赶来讨说法的苏州市政府的一个领导给拉过去评理。
地方上的事务,调研组自然不好过多插手,看来这场纠纷还要继续下去。薛暮桥自然也不是超人,经济上的问题还能提点意见,这种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他自然也是束手无策。不过他在当晚的调研组内部探讨会时倒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别看这只是吴县和苏州市两个政府之间的矛盾,但折射出来的却是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的一种紊乱,薛老头上还兼着一个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的头衔,对这些问题自然不能忽视。
大家研讨时薛老特地点了周晓斌发言,这还是这么多天他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发言,之前每次调研组讨论会他也参加,不过也都是帮大家做做文字记录工作,基本是一个小跟班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他倒是张口即来,地、市合并,由市管县,形成县、市、省三极行政关系,这样关系就可以理清了。
其实周晓斌看上去好似调研组里面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不过他原本就是半路出家,薛老临时把他拉进来的,他自己却是明白这一趟收获不小。以前的他有着重生作弊器的优势,在别人看来对形势的把握有着敏锐的判断。
但那些毕竟不是他自己真正的能力,他说出来也还有一些心虚。但这次下来之后,它算是对中国当下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市有许多人说,中国当年的改革步子迈的太快了,太大了,造成整个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弥漫着一种急躁的情绪,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但周晓斌现在有些了解了中央的处境,苏南在解放前在国内就算得上是富庶之地,农业上是江南鱼米之乡,工业上仅靠上海工业基地。但调研组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农村一副赤贫的景象。也许这里的农村能勉强混的温饱不用挨饿,但许多人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家徒四壁的人家也并不少见。
连苏南都是这样一幅景象,更不用说江对岸经济水平更差的苏北。难怪安徽小岗村的人冒死也要搞家庭联产承包,大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十几年来一场又一场接连不断的运动已经把国家搞得破败不堪,民生凋零。重病当用猛药治,后来中央也是没有选择了才只能下定决心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
至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投机倒把之类的问题,以邓老等人的智慧和下面像薛老等经济专家的头脑不可能会没预见到。但改革的阵痛是难免的,我们总要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
这次随薛老下来,周晓斌发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以前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以前也许他还是泛泛而谈,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也许他的能力有限,但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
PS:本来苏南之行想设计一些High一点的情节,可是还是没写出来,可能水平就这样了!唉,这几章写的有点郁闷,接下来会加快进度,让猪脚早点大学毕业,我也好好努力构思一下,争取能写出一些令大家满意的情节!
调研组一行人在横林镇待了四天,考察了横林、遥观、戴溪、剑湖这几个公社的七八个生产大队,基本上每个大队里都有一两个小工厂,大都是和赵家塘的情况差不多,靠接上海大工厂的订单来生存。
离开横林之后,调研组一行人继续沿着公路往东进入无锡。无锡的社队企业比常州还要发展的蓬勃一些。按无锡地方上接待的同志介绍,解放前老上海的机械工人大都是“无锡帮”,现在这些老工人退休了许多就回无锡老家了,所以无锡社队企业的技术力量是最雄厚的。
考察组在无锡也停留了四五天,考察了无锡县的长安、钱桥、杨市、西漳等公社的社队企业和农村经济情况。无锡原来的县城区域也和常州一样析出成立为省辖独立市,其他乡镇则依旧成立无锡县,划归苏州地区专署管辖。无锡县因为县革委在去年开始就鼓励发展社队经济,所以农村的情况明显比之前的常州要好一些。
周晓斌也弄明白了,现在的社队企业就是后来的乡镇企业,只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难怪后来还出了个“苏南模式”,人家紧靠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岂不就比其他农村地区要好,发展的快一些自然也是正常的。
在无锡考察的时候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前段时间中央下达通知,要求各省把蓬勃发展的社队经济也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中来,这可愁坏了下面的干部。谁都知道省计委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那些大企业,等最后轮到社队企业这些小虾米的时候估计连汤都没得喝了。
还好知道情况后立刻打电话给江苏省计委的领导,没想到省计委也正为这件事发愁。每年的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供应基本都是有定数的,省里面那几个骨干企业都还吃不饱呢,省计委那里还顾得上下面的社队企业。
最后还是薛老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下面还是和以前一样依旧从上海的大工厂跑订单,订单跑回来后向上级汇报。省计委再根据下面汇报上来的成绩来做计划,虽然这样有些形式主义,但也总算避免了一场外行领导内行的闹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的问题可以说是出在上头的国家计委,上面的同志没搞清楚下面的实际情况就往下传指令,这样来搞计划,国家的经济怎么可不能不糟糕。看薛老当时一脸阴沉的表情,周晓斌就知道这种官僚主义错误绝对不是第一次了。
刚到达苏州,调研组又碰上了苏州市和吴县的一场口水战。吴县在苏州市的自来水水源地办了一家小化肥厂,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水源,造成苏州市整个市区供水紧张。但化肥厂已经建成,吴县方面自然不同意自己的投资打水漂,而苏州市去别处建自来水厂也需要大笔资金,上头很难批下来,于是双方就僵持在那里,两地领导每天打口水战。
苏州市与吴县,无锡市与无锡县,常州市与武进县,都是一样的情况,前者是省辖的独立市,后者是地区专署管辖的一个县。双方在行政上不同意,这种纠纷自然就很多。
“薛老,你给我们评评理,明明知道我们整个苏州市的自来水都靠这条河供应的,他们还偏偏要在附近建个化肥厂。这不是居心叵测是什么,现在整条河都给污染了,让整个苏州市的饮水怎么办!”苏州市的这位领导也不怕家丑外扬,导演组一行人刚到吴县政府驻地,就被正赶来讨说法的苏州市政府的一个领导给拉过去评理。
地方上的事务,调研组自然不好过多插手,看来这场纠纷还要继续下去。薛暮桥自然也不是超人,经济上的问题还能提点意见,这种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他自然也是束手无策。不过他在当晚的调研组内部探讨会时倒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别看这只是吴县和苏州市两个政府之间的矛盾,但折射出来的却是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的一种紊乱,薛老头上还兼着一个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的头衔,对这些问题自然不能忽视。
大家研讨时薛老特地点了周晓斌发言,这还是这么多天他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发言,之前每次调研组讨论会他也参加,不过也都是帮大家做做文字记录工作,基本是一个小跟班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他倒是张口即来,地、市合并,由市管县,形成县、市、省三极行政关系,这样关系就可以理清了。
其实周晓斌看上去好似调研组里面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不过他原本就是半路出家,薛老临时把他拉进来的,他自己却是明白这一趟收获不小。以前的他有着重生作弊器的优势,在别人看来对形势的把握有着敏锐的判断。
但那些毕竟不是他自己真正的能力,他说出来也还有一些心虚。但这次下来之后,它算是对中国当下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市有许多人说,中国当年的改革步子迈的太快了,太大了,造成整个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弥漫着一种急躁的情绪,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但周晓斌现在有些了解了中央的处境,苏南在解放前在国内就算得上是富庶之地,农业上是江南鱼米之乡,工业上仅靠上海工业基地。但调研组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农村一副赤贫的景象。也许这里的农村能勉强混的温饱不用挨饿,但许多人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家徒四壁的人家也并不少见。
连苏南都是这样一幅景象,更不用说江对岸经济水平更差的苏北。难怪安徽小岗村的人冒死也要搞家庭联产承包,大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十几年来一场又一场接连不断的运动已经把国家搞得破败不堪,民生凋零。重病当用猛药治,后来中央也是没有选择了才只能下定决心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
至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投机倒把之类的问题,以邓老等人的智慧和下面像薛老等经济专家的头脑不可能会没预见到。但改革的阵痛是难免的,我们总要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
这次随薛老下来,周晓斌发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以前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以前也许他还是泛泛而谈,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也许他的能力有限,但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
PS:本来苏南之行想设计一些High一点的情节,可是还是没写出来,可能水平就这样了!唉,这几章写的有点郁闷,接下来会加快进度,让猪脚早点大学毕业,我也好好努力构思一下,争取能写出一些令大家满意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