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游牧中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远东1628最新章节!
如今整个辽河套都是远东的草场,辽河两岸也有大片的军马场,目前远东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战马和驭马的谱系,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可远东现在并不缺马。
虽然都是蒙古马,但也能满足远东公司目前的战略需要。广袤的北方,是无尽的沙漠、草场、戈壁和雪原。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而且速度慢、越障能力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它却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战马,而且能适应北方的高寒荒漠、戈壁雪原极为恶劣的气候。
欧洲等国,面积小,战马活动不远,因此对耐力没有特别要求。然而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却非常大,这么大的面积,军队不打仗,光从一方调动到另一方,可能就长达万里,没有耐力马早就死了,因此耐力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骑着高头大马,从呼伦湖打到匈牙利,那会是什么局面?肯定是打不到,就连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马也没有劲冲锋了。
要在广阔的空间里作战,蒙古马是最优秀的。历史上只有蒙古草原的部族,匈奴、突厥西迁,从未有欧洲人东迁。匈奴、突厥西迁后,打得欧洲√◆,军队稀里哗啦,优势也在马上,能长途奔袭,包围穿插,绕道侧击,欧洲的大马就做不到。
欧洲高头大马的有效活动半径小,如果长途作战,一个星期找不到好料,那此高头大马就会趴下。蒙古马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不但耐粗料,还能适应艰苦的补给条件。欧洲马吃料讲究,三五匹还可以,千把匹维持起来成本就昂贵。几万几十万头根本养不起。
远东公司的北上计划极为庞大,一旦实施占线就会延绵万余里,所以目前蒙古马正好符合远东的需要。现在辽河两岸遍布着远东的军马场,大批的蒙古破落户被安置这里,帮助远东照料这些蒙古马。
经过数次战役所缴获的蒙古马,再加上这两年来。不断与被北方草原的各大部落进行大宗的交易,使得远东的蒙古马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匹。远东对牧民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只能依靠大明的移民在牧场帮忙,他们种地或许是一把好手,但伺候牛羊马匹就显得有些勉强了。
尤其是军马场,驯马那可是一项技术活,还要有耐心,吃得了苦才行。草原上的蒙古人被喻为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女老少个个都是好骑手。五岁以后都在马上生活。
而驯马则是牧民最重要工作,不但辛苦,要付出很多代价和情感。驯马时经常被马踢、咬、摔倒,但牧民并不责怪,越是难驯的马他们就认为这马有出息。驯好的马不仅要有很强的战斗力,还能按主人的批示做很多事情,成为牧民和骑兵的好帮手。
远东北上草原剿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马贼没抓到多少。但是草原上的小部落和苦逼破落户,倒是弄回来十几万。总算是满足了远东各大牧场和军马场的需要。这些蒙古牧民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在远东呆了几天,也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这些穷苦的牧民,被打散了重新编制到一个个游牧中队,换下了身上那套油花花、脏兮兮的长袍,穿上了一套远东统一发放的卡其色制式牛仔布服装。每人腰间系了一条牛皮腰带,左右挎着一个海参崴木器厂生产的木质水壶,以及一个斜挎包。
头上还配了一顶奔尼帽,脚上穿的是帆布皮底的靴子。另外还有口罩手套等各种劳保用品,以及一个帆布的背囊。里面装着的是铺盖以及各种随身的生活用品。
虽然远东控制区蒙古牧民的标准配备,和汉族移民相比要寒酸得多,但是这些苦逼的破落户哪见过这些精贵的东西,一个个都把这些东西当成了宝贝。而且他们每天还都能有三顿饱饭,虽然每餐只是两个粗面的玉米饼子和菜汤、咸菜,但还是让这些蒙古穷苦牧民有种被幸福砸中的感觉。
在草原上过了这么多年饥寒交迫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远东的各大军马场和牧场的工作极为繁重,基本都是从天色蒙蒙亮,一直忙到天黑,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可是这些新归附的蒙古牧民,以前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比这辛苦的日子都是家常便饭,而且还吃不饱。
远东牧场和军马场的工作,采用的分配包干的方法,就是每个中队要按照规定饲养照料一定数量的牛羊和马匹,如果牛羊和马匹出了问题,这个中队的牧民是要被处罚的。
所以虽然工作极为辛劳,可这些新归附的牧民却丝毫没有怨言,就连几岁的孩子、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起早贪黑的跟着忙活。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就为了天天的那三顿饱饭,生怕干不好活,再被远东把他们赶走,那他们就再也过不上这种天天能吃饱饭的日子了。
每个游牧中队定额是一百人,但那只是15-55岁青壮的数量。另外还有很多妇女老幼,也都跟随着游牧中队一起迁徙放牧,照料分配给他们中队的大量牛羊马匹。
游牧中队居住的蒙古包,也是远东海参崴大批量生产的制式产品,利用现代化设备大规模生产的模块化构件,组装和拆卸都极为容易,不但结实耐用,而且保暖性极好,能抵御冬天极寒的天气。蒙古包的里面也具备了很多传统蒙古包所有没有的功能性。经过科学优化的设计,每个蒙古包拆卸以后占用的地方极小,非常方便马车运输和储存。
牧民中队还装备了一种制式的马车,视环境的需要,四轮、双轮的都有,每个中队都根据人数的不同,配备了十几辆制式马车,就能满足一个中队几百个男女老少在草原上长期游牧的需要。游牧中队的粮食、蒙古包,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物资,都是依靠这些马车负责运送。
到了冬天,游牧中队就会回到辽河沿岸,选择一处地方过冬。到时候远东还为游牧中队羊羔牛犊准备了过冬的暖棚,以及中队冬季存放牧草、粮食等物资的简易仓库。这也都是远东的工业化产品,采用科学的模块化设计,不但方便拆卸和安装,还能抵御北方冬季的暴风雪。
这些都是远东北上计划的一部分,海参崴工业开发区、北宁镇钢铁联合企业、库页岛石化基地等地的各大企业,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各种物资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头疼也不行、迷惑故土、不要死了、风云狂想、日光神、rmm刀锋、w2w2w2w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如今整个辽河套都是远东的草场,辽河两岸也有大片的军马场,目前远东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战马和驭马的谱系,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可远东现在并不缺马。
虽然都是蒙古马,但也能满足远东公司目前的战略需要。广袤的北方,是无尽的沙漠、草场、戈壁和雪原。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而且速度慢、越障能力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它却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战马,而且能适应北方的高寒荒漠、戈壁雪原极为恶劣的气候。
欧洲等国,面积小,战马活动不远,因此对耐力没有特别要求。然而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却非常大,这么大的面积,军队不打仗,光从一方调动到另一方,可能就长达万里,没有耐力马早就死了,因此耐力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骑着高头大马,从呼伦湖打到匈牙利,那会是什么局面?肯定是打不到,就连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马也没有劲冲锋了。
要在广阔的空间里作战,蒙古马是最优秀的。历史上只有蒙古草原的部族,匈奴、突厥西迁,从未有欧洲人东迁。匈奴、突厥西迁后,打得欧洲√◆,军队稀里哗啦,优势也在马上,能长途奔袭,包围穿插,绕道侧击,欧洲的大马就做不到。
欧洲高头大马的有效活动半径小,如果长途作战,一个星期找不到好料,那此高头大马就会趴下。蒙古马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不但耐粗料,还能适应艰苦的补给条件。欧洲马吃料讲究,三五匹还可以,千把匹维持起来成本就昂贵。几万几十万头根本养不起。
远东公司的北上计划极为庞大,一旦实施占线就会延绵万余里,所以目前蒙古马正好符合远东的需要。现在辽河两岸遍布着远东的军马场,大批的蒙古破落户被安置这里,帮助远东照料这些蒙古马。
经过数次战役所缴获的蒙古马,再加上这两年来。不断与被北方草原的各大部落进行大宗的交易,使得远东的蒙古马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匹。远东对牧民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只能依靠大明的移民在牧场帮忙,他们种地或许是一把好手,但伺候牛羊马匹就显得有些勉强了。
尤其是军马场,驯马那可是一项技术活,还要有耐心,吃得了苦才行。草原上的蒙古人被喻为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女老少个个都是好骑手。五岁以后都在马上生活。
而驯马则是牧民最重要工作,不但辛苦,要付出很多代价和情感。驯马时经常被马踢、咬、摔倒,但牧民并不责怪,越是难驯的马他们就认为这马有出息。驯好的马不仅要有很强的战斗力,还能按主人的批示做很多事情,成为牧民和骑兵的好帮手。
远东北上草原剿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马贼没抓到多少。但是草原上的小部落和苦逼破落户,倒是弄回来十几万。总算是满足了远东各大牧场和军马场的需要。这些蒙古牧民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在远东呆了几天,也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这些穷苦的牧民,被打散了重新编制到一个个游牧中队,换下了身上那套油花花、脏兮兮的长袍,穿上了一套远东统一发放的卡其色制式牛仔布服装。每人腰间系了一条牛皮腰带,左右挎着一个海参崴木器厂生产的木质水壶,以及一个斜挎包。
头上还配了一顶奔尼帽,脚上穿的是帆布皮底的靴子。另外还有口罩手套等各种劳保用品,以及一个帆布的背囊。里面装着的是铺盖以及各种随身的生活用品。
虽然远东控制区蒙古牧民的标准配备,和汉族移民相比要寒酸得多,但是这些苦逼的破落户哪见过这些精贵的东西,一个个都把这些东西当成了宝贝。而且他们每天还都能有三顿饱饭,虽然每餐只是两个粗面的玉米饼子和菜汤、咸菜,但还是让这些蒙古穷苦牧民有种被幸福砸中的感觉。
在草原上过了这么多年饥寒交迫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远东的各大军马场和牧场的工作极为繁重,基本都是从天色蒙蒙亮,一直忙到天黑,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可是这些新归附的蒙古牧民,以前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比这辛苦的日子都是家常便饭,而且还吃不饱。
远东牧场和军马场的工作,采用的分配包干的方法,就是每个中队要按照规定饲养照料一定数量的牛羊和马匹,如果牛羊和马匹出了问题,这个中队的牧民是要被处罚的。
所以虽然工作极为辛劳,可这些新归附的牧民却丝毫没有怨言,就连几岁的孩子、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起早贪黑的跟着忙活。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就为了天天的那三顿饱饭,生怕干不好活,再被远东把他们赶走,那他们就再也过不上这种天天能吃饱饭的日子了。
每个游牧中队定额是一百人,但那只是15-55岁青壮的数量。另外还有很多妇女老幼,也都跟随着游牧中队一起迁徙放牧,照料分配给他们中队的大量牛羊马匹。
游牧中队居住的蒙古包,也是远东海参崴大批量生产的制式产品,利用现代化设备大规模生产的模块化构件,组装和拆卸都极为容易,不但结实耐用,而且保暖性极好,能抵御冬天极寒的天气。蒙古包的里面也具备了很多传统蒙古包所有没有的功能性。经过科学优化的设计,每个蒙古包拆卸以后占用的地方极小,非常方便马车运输和储存。
牧民中队还装备了一种制式的马车,视环境的需要,四轮、双轮的都有,每个中队都根据人数的不同,配备了十几辆制式马车,就能满足一个中队几百个男女老少在草原上长期游牧的需要。游牧中队的粮食、蒙古包,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物资,都是依靠这些马车负责运送。
到了冬天,游牧中队就会回到辽河沿岸,选择一处地方过冬。到时候远东还为游牧中队羊羔牛犊准备了过冬的暖棚,以及中队冬季存放牧草、粮食等物资的简易仓库。这也都是远东的工业化产品,采用科学的模块化设计,不但方便拆卸和安装,还能抵御北方冬季的暴风雪。
这些都是远东北上计划的一部分,海参崴工业开发区、北宁镇钢铁联合企业、库页岛石化基地等地的各大企业,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各种物资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头疼也不行、迷惑故土、不要死了、风云狂想、日光神、rmm刀锋、w2w2w2w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