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中情局的评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我的苏联最新章节!
华盛顿国家广场,林肯纪念碑就矗立在这里。美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出乎预料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在附近办公。作为苏联内务部的最大对手,和现在内务部以及后来克格勃的神秘不同,中央情报局似乎并不介意暴漏在公众的目光之下。
中央情报局的局徽造型独特、警醒、在蓝色镶金边的圆形底盘中心,是一面银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个有十六个红色尖角的罗盘图形,盾牌上面是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的头像。
这时候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刚刚上任的杜勒斯,执掌这个中央情报局的大人物刚刚在去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今年刚刚将麦卡锡弄垮台的杜勒斯,在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威信已经到达了巅峰,甚至比以前长时间担任局长的人更加有威望。
杜勒斯和苏联的交锋其实早已经开始,甚至比冷战开始的时间要早的多。在“日出行动”中,艾伦·杜勒斯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沃尔夫进行谈判。企图蒙蔽美国总统罗斯福,单独与德国媾和,而共同对抗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此行为被苏联侦查员发现之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立即展开行动,阻止谈判。
日出行动没有尽到全功,杜勒斯仍然将注意力放在苏联身上,中央情报局内部每个人都知道,杜勒斯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苏联,随时准备为了美国的胜利,和苏联内务部在进行一次交锋。
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杜勒斯,交叉着双手听着美国乡村音乐,斯斯文文的气质,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翩翩有礼的大学教授,而不应该是执掌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预料。出身于一线特工的杜勒斯,老谋深算的他位置比所有的前任都要安稳,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也在他的影响之下一直推进。
杜鲁门每天接见的第一个人,总是杜勒斯这个中央情报局局长。现在的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和苏联内务部不能比,但比起英国的军情六处已经好了很多。
“我们的朋友有了什么动作?”听完了音乐,杜勒斯推了推眼睛有条不紊的问道。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杜勒斯一直都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和推进行动时候的雷厉风行完全是两个人。
情报处处长亨利慢慢打开文件,不紧不慢的说道,“根据意大利方面的消息,苏联驻意大利大使已经换人了,前任大使已经被调到了苏联国内任职!新上任的大使是一个年轻人?”
“换人了?”杜勒斯习惯性的拿出了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道,“亨利,请继续说!”
“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亨利简短的介绍道,“今年二十七岁,俄罗斯人,出生在阿塞拜疆,在战争末期应征入伍,随后战争结束!回到阿塞拜疆继续学业,历任共青团科长、宣传部部长、阿塞拜疆共青团书记、阿塞拜疆内务部部长,和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关系很好!在内务部部长任内,将监狱清查一空!根据公开传言,死亡一千人左右!”
“唔!倒是很有内务部的风格,不知道我们的朋友为什么热衷于自相残杀!”杜勒斯毫不犹豫的在下属面前,嘲讽着自己的对手。苏联国内各种各样的运动,已经让杜勒斯见怪不怪了,要知道他已经注意了苏联十几年。甚至对这种手段,杜勒斯比一般的苏联民众还要熟悉。
不过杜勒斯不得不承认的是,苏联的这种举动,让美国空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却一直无法在苏联国内建立起来自己的情报网,因为苏联干部层的不稳固,让美国情报网的建立一直毫无建树,本身就干净的人都不敢对外国人有所接触,更何况还当美国间谍?美国在苏联发展的线人不是没有,却一直形不成网络,作用聊胜于无。
别看专家对苏军未来年的作战模式与意图,都进行了有模有样的分析,这些报告与分析完全是在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他们完全是靠记者或者学者提供的资料,比如说苏联领导人开会的时候进入会场的秩序,《真理报》上苏联领导人的排名,以及苏军公开报道的大演习。
这种窘境在中央情报局内部高层里面,差不多都知道对苏联工作几乎可以和失败画上等号。可反过来,苏联一直都对美国的情报机关报以警惕,就差没有把自己吓死。可能完全了解五十年代,中情局对苏联渗透工作无能的苏联人,也只有谢洛夫自己了。
“局长,你说的没错!根据数据处分析,谢洛夫应该是在苏联国内引起公愤,所以才被打发到外国做大使的!”亨利有模有样的说道,“从年龄上来判断,这个人应该做事不顾后果,并非头脑超长,使用内务部的手段简单粗暴,并不是老谋深算的人物,数据处的结论是,威胁性不大、可以不予理会!”
“我一直相信数据处的判断!”杜勒斯点点头认可了情报处处长的话,“不过是一个在苏联闯了祸的愣头青,相信不会在意大利有什么建树!保持关注就可以了!”
愣头青矗立在罗马火车站,茫然四顾。看惯了钢筋水泥混凝土,谢洛夫终于感觉到了一点变化,没有遍地的红五星弄的都有点不适应,跟着大使馆派来的司机,谢洛夫的外交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坐在后座的谢洛夫透过窗户,得到了自己来到罗马的第一眼印象,总的来说印象还相当不错,不过唯一有点审美疲劳的就是,短短时间,谢洛夫要是没记错,他已经看到了十几座教堂了。
“这么多有什么用?跟俄罗斯帝国时期一个水准,一个定居点什么都没有,先建一座教堂?能吃还是能喝?”谢洛夫心中不断的腹诽,对浓重的氛围顿感吃惊。
华盛顿国家广场,林肯纪念碑就矗立在这里。美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出乎预料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在附近办公。作为苏联内务部的最大对手,和现在内务部以及后来克格勃的神秘不同,中央情报局似乎并不介意暴漏在公众的目光之下。
中央情报局的局徽造型独特、警醒、在蓝色镶金边的圆形底盘中心,是一面银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个有十六个红色尖角的罗盘图形,盾牌上面是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的头像。
这时候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刚刚上任的杜勒斯,执掌这个中央情报局的大人物刚刚在去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今年刚刚将麦卡锡弄垮台的杜勒斯,在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威信已经到达了巅峰,甚至比以前长时间担任局长的人更加有威望。
杜勒斯和苏联的交锋其实早已经开始,甚至比冷战开始的时间要早的多。在“日出行动”中,艾伦·杜勒斯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沃尔夫进行谈判。企图蒙蔽美国总统罗斯福,单独与德国媾和,而共同对抗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此行为被苏联侦查员发现之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立即展开行动,阻止谈判。
日出行动没有尽到全功,杜勒斯仍然将注意力放在苏联身上,中央情报局内部每个人都知道,杜勒斯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苏联,随时准备为了美国的胜利,和苏联内务部在进行一次交锋。
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杜勒斯,交叉着双手听着美国乡村音乐,斯斯文文的气质,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翩翩有礼的大学教授,而不应该是执掌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预料。出身于一线特工的杜勒斯,老谋深算的他位置比所有的前任都要安稳,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也在他的影响之下一直推进。
杜鲁门每天接见的第一个人,总是杜勒斯这个中央情报局局长。现在的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和苏联内务部不能比,但比起英国的军情六处已经好了很多。
“我们的朋友有了什么动作?”听完了音乐,杜勒斯推了推眼睛有条不紊的问道。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杜勒斯一直都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和推进行动时候的雷厉风行完全是两个人。
情报处处长亨利慢慢打开文件,不紧不慢的说道,“根据意大利方面的消息,苏联驻意大利大使已经换人了,前任大使已经被调到了苏联国内任职!新上任的大使是一个年轻人?”
“换人了?”杜勒斯习惯性的拿出了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道,“亨利,请继续说!”
“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亨利简短的介绍道,“今年二十七岁,俄罗斯人,出生在阿塞拜疆,在战争末期应征入伍,随后战争结束!回到阿塞拜疆继续学业,历任共青团科长、宣传部部长、阿塞拜疆共青团书记、阿塞拜疆内务部部长,和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关系很好!在内务部部长任内,将监狱清查一空!根据公开传言,死亡一千人左右!”
“唔!倒是很有内务部的风格,不知道我们的朋友为什么热衷于自相残杀!”杜勒斯毫不犹豫的在下属面前,嘲讽着自己的对手。苏联国内各种各样的运动,已经让杜勒斯见怪不怪了,要知道他已经注意了苏联十几年。甚至对这种手段,杜勒斯比一般的苏联民众还要熟悉。
不过杜勒斯不得不承认的是,苏联的这种举动,让美国空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却一直无法在苏联国内建立起来自己的情报网,因为苏联干部层的不稳固,让美国情报网的建立一直毫无建树,本身就干净的人都不敢对外国人有所接触,更何况还当美国间谍?美国在苏联发展的线人不是没有,却一直形不成网络,作用聊胜于无。
别看专家对苏军未来年的作战模式与意图,都进行了有模有样的分析,这些报告与分析完全是在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他们完全是靠记者或者学者提供的资料,比如说苏联领导人开会的时候进入会场的秩序,《真理报》上苏联领导人的排名,以及苏军公开报道的大演习。
这种窘境在中央情报局内部高层里面,差不多都知道对苏联工作几乎可以和失败画上等号。可反过来,苏联一直都对美国的情报机关报以警惕,就差没有把自己吓死。可能完全了解五十年代,中情局对苏联渗透工作无能的苏联人,也只有谢洛夫自己了。
“局长,你说的没错!根据数据处分析,谢洛夫应该是在苏联国内引起公愤,所以才被打发到外国做大使的!”亨利有模有样的说道,“从年龄上来判断,这个人应该做事不顾后果,并非头脑超长,使用内务部的手段简单粗暴,并不是老谋深算的人物,数据处的结论是,威胁性不大、可以不予理会!”
“我一直相信数据处的判断!”杜勒斯点点头认可了情报处处长的话,“不过是一个在苏联闯了祸的愣头青,相信不会在意大利有什么建树!保持关注就可以了!”
愣头青矗立在罗马火车站,茫然四顾。看惯了钢筋水泥混凝土,谢洛夫终于感觉到了一点变化,没有遍地的红五星弄的都有点不适应,跟着大使馆派来的司机,谢洛夫的外交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坐在后座的谢洛夫透过窗户,得到了自己来到罗马的第一眼印象,总的来说印象还相当不错,不过唯一有点审美疲劳的就是,短短时间,谢洛夫要是没记错,他已经看到了十几座教堂了。
“这么多有什么用?跟俄罗斯帝国时期一个水准,一个定居点什么都没有,先建一座教堂?能吃还是能喝?”谢洛夫心中不断的腹诽,对浓重的氛围顿感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