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奏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斗鸾最新章节!
“皇上为什么又犯这种糊涂了?!”朱翰之语气不善地质问兄长,脸上的表情有些气急败坏。
“朕……朕只是……”朱文至吱唔着,眼神闪烁,四处乱飘。
这种时候,忠心的胡四海自然要跑出来为主人辩解:“怀安侯,您别生气,皇上只是担心安国侯正在气头上,会拿沈家姑娘撒气。都是自家亲戚,有什么事私下说清楚就好,若是闹到外头,反而叫人看了笑话。”
朱翰之听了越发气恼:“大咧咧地从宫里派内侍与禁卫到安国侯府要人,难道就不会叫人看了笑话?!皇上可知道如今外头沸沸扬扬地都在议论什么?!您要包庇舅舅和表妹就算了,但好歹也遮掩着些,又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您就如此不珍惜自己的名声么?!”
朱文至尴尬地道:“朕知道,当时也是一时心急,就考虑得没那么周全。朕也没想到当时安国侯府外头有这么多人围观,把内侍与禁卫的身份都认出来了……”
正因为被人认出那些内侍与禁卫都是他身边得用之人,加上围观的人中不乏朝中臣工,不少都见过这些内侍与禁卫,公众也不会这么快就猜到是他命人带走了沈家父女。如今他面对外头的物议,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朱翰之看着他,脸上掩不住的无奈。虽说他早就笃定这位兄长不是坐龙椅的料子,迟早会被人抢走了宝座,而他本人也参与了这个过程。可他从没想过,对方会如此愚蠢地一再将把柄露出来,仿佛他与燕王等人此前的种种准备都是白费心机,其实他们所算计的对象根本用不着如此慎重地对待。话虽如此。看见亲兄长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蠢事,朱翰之心里还是恼怒得紧。
他忍不住再次质问对方:“皇上如今眼里就只剩下姓沈的人了?这回安国侯失了一个孩子,还是快要出生的男孩儿,所有人都看见是谁下的毒手,却因为那凶手姓沈。是皇上您曾经订过婚的表妹。所以就轻轻巧巧地放过了。皇上觉得章家人会怎么想?李家人会怎么想?宗室会怎么想?朝臣勋贵又会怎么想?!”
朱文至哑口无言。
朱翰之却一再逼问:“皇上说不出来么?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您是真打算不再纵容沈家了,还是打算继续抬举他们?哪怕朝野臣民均反对。您也不会改变心意?!您是不是打算在大婚过后纳沈昭容入宫为妃?!”
朱文至吃了一惊:“这怎么可能?!好弟弟,朕已经说过了,绝不会纳沈家表妹入宫的。此番也不过是担心安国侯会伤了她父女二人的性命。才急忙派人去接他们出来。但安国侯一家所受的委屈。朕也不会让他们白受,过后必会弥补他们!”说罢又有些为难地道:“事情经过朕也查问过了,确实是沈家表妹的错,朕也不明白。她为何要与安国侯的妾过不去,想来是……”顿了顿。没把沈氏的名字说出来“她大概也是一时糊涂了,朕会好好处罚她的,就让他们父女离开京城,回家乡去吧,继续留下来,只会闯出更大的祸。”
朱翰之冷笑:“原来皇上明白这一点,可您怎么就老是心软呢?我告诉您吧,就因为您一再对沈家父女宽纵,朝野臣工们必然已经有了想法,用不了几天,就会有人上书请您纳沈昭容为妃了,您也别气恼,这完全是因为您的行为让人觉得那姑娘在您心里的份量不一般,否则也不会在她一再闯祸甚至闹出人命之后,还依旧纵容。章家是什么人家?您能平安活到现在,沈家虽有功劳,但没了章家也是白搭!可为了沈家人,您愣是把他家的功劳都抛开了,朝臣们只怕要认定您是个为女色所惑,又或是被外戚所控制的昏君了!”
朱文至惊得双眼圆瞪:“这怎么会……朕已经说过许多次,不会纳沈氏女入宫的!朕只是不想他们遇到危险,并非为了他们就将章家的功劳都抛开了啊!”
“谁叫您说的话与做的事自相矛盾了呢?”朱翰之嘴角露出嘲讽“沈家名声不好听,在沈家父女回京前,就已经不好听了,后来更是越发臭不可闻。也许您当时只是碍于名声,怕被人非议,才会拒纳沈家女,但只要朝臣自发奏请,您推辞几次后,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这种事古往今来也不少见,只要您想做,章家算什么呢?自以为懂得揣摩圣意的臣子多了去了!”
朱文至闷声道:“朕不会答应的,无论他们奏请多少次,朕也不会改变心意!”
“他们不会相信的。”朱翰之撇撇嘴“想要让他们相信,就得拿出点魄力来。若真有朝臣奏请纳沈家女为妃,皇上打算从严发落么?打廷杖?革职?或是直接抄家问罪,流放三千里?”
朱文至又惊得跳了起来:“这怎么可以?!为了一点小事……”
朱翰之把双手一摊:“得了,您再次从轻发落,朝臣更会觉得您只是在拿乔,其实心里就盼着他们再次上书呢。如此奏请三四回,甚至是十几二十回,您每次都将事情轻轻放下,只会让他们更加肯定这事正合您的心意,若到了满朝文武都如此请求的时候,您就真的能拒绝么?”
朱文至迟疑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还真的没法拒绝。沈昭容毕竟是他亲表妹,他对她也不是十分怨恨,若到了那种情形还不肯纳她为妃,那她除了终生青灯古佛,也就只有自我了断这条路了,而他是无法看着她走上死路的。
朱翰之看着他的脸色,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叹了口气:“皇上,有些事是不能轻轻放下的,若您不是如此优柔寡断,事情也不会拖到今日。坦白说,您一再纵容沈家。又对沈家如此优容,只会让他们觉得您心意未定,迟早会答应他们所求。而让他们抱有此等妄想的,不是别人,正是您啊!”
朱文至脸色灰败。他终于醒悟过来了。不由得用手捂住了双眼:“是朕错了……翰之,翰之。我该怎么办?”
朱翰之却只是沮丧地摇头:“您不该问我的,应该问问您自己。若您真想让他们抛开不切实际的妄想,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不是么?”
朱文至默了一默。忽然说:“朕给沈家表妹赐婚!朕给她寻个好人家!”
朱翰之飞快地道:“您要给她寻什么好人家?您确定那户好人家愿意娶她么?!一个声名狼藉、性情狠毒、朝三暮四、忘恩负义的女子?!那不是结亲,是结仇呢!若因此废了人家好好的年青才俊,那才叫冤枉!您可别忘了,沈家是外戚!”
朱文至再度哑然。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办了。
不过这回。朱翰之对兄长想出来的办法还是相当欣赏的,便安抚他道:“若您真要给沈昭容寻人家。最好考虑清楚,选一个无论娶不娶她,都不会有前程的人选,还要让那户人家绝不生出怨怼之心。否则,您不过就是造孽罢了!”
朱翰之走了,只留下朱文至愁眉苦脸地坐在宽敞而阴冷的宫室之中,身边只有胡四海相伴,可是胡四海也无法提出有用的建议,一切都只能由他自己做决定。
仿佛是要印证朱翰之的猜测一般,没两天,就有两个朝臣上本,奏请皇帝纳沈氏女入宫为妃,理由洋洋晒晒地列了好几条,从已故悼仁太子妃沈氏的遗愿,沈家救驾的功劳,到落难中订下的婚约,再到沈氏女至今未曾嫁人,还对皇帝一往情深这种睁眼的瞎话也都在其中,又从孝道、仁德、信义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一大堆废话,最终就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皇帝纳沈氏女入宫,完全是合乎礼法的,合乎道义的,如果不纳,那才是天理不容!
朱文至捏着那份奏折,双手直发抖,他如今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兄弟所说的那种情形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他现在对这两名朝臣从轻发落,事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而他也会成为朝臣眼中的昏君——他怒然驳斥了这两名臣子,勒令立即革去他们的官职与功名。
可惜,这道命令还未真正被执行,只来得及吓坏了两名朝臣,就被几位老臣出面阻止了。理由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件小事,犯不着毁了两个科考多年才挣得功名的臣子。朱文至对那几位老臣向来敬重,见他们大加反对,也只能有些狼狈地收回了旨意,改为对他们各打十下廷杖。
那两名朝臣大失脸面,也暗暗反思自己是不是拍错了皇帝的马屁?事情传开,倒还真没几个人敢再次上书提及此事了。但也有人因此觉得皇帝是欲盖弥彰,若皇帝真的无心纳沈氏女,为何要一再厚待他们?
也有人心中生出警惕,认为这是外戚再次祸乱朝政的征兆。承兴朝时会出现石头山之变,就是外戚——时任皇后吕氏与越王妃冯氏——惹的事;而建文朝会覆灭,外戚冯家乱政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今皇帝尚未有妻族,沈氏作为母族,已经有了乱政的迹象了,沈儒平无才无德,又是残疾,如果不是皇帝对他父女二人不同寻常的偏袒,他们是不会成为大明江山的隐患的,可谁叫皇帝对他们的偏爱已经超出理智的范畴了呢?不少朝臣勋贵与宗室开始将沈家人视作灾祸之源,也有人开始质疑皇帝:如此轻易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即便没有了沈家,将来也会有李家、石家……这样的人真的会成为明君么?大明可禁不起再一次风波了!
这种看法在朝野间渐渐蔓延开来,但所有人都不把它说出口。李家依旧保持着沉默。安国侯府接连得了三次赏赐,有金银财物,也有田庄骏马,连受害的喜姨娘本身也得了赏,因皇帝开恩,章敬给她脱了籍,改作良家,让她摆脱了通房出身的尴尬,成了有名份的良家妾。由于袁氏要养胎,必须留在京中,文龙、元凤也留在京中陪她,所以章敬出京往杭州赴任,就说好等喜姨娘出了月子后,赶往杭州与他团聚,届时在杭州指挥使府中管事做主的,就是她而不是沈氏了。
章家也在送走了章启后,开始为章放、玉翟等人打点行装,只等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就送他们上路。
国婚也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渐渐接近。(未完待续)
“皇上为什么又犯这种糊涂了?!”朱翰之语气不善地质问兄长,脸上的表情有些气急败坏。
“朕……朕只是……”朱文至吱唔着,眼神闪烁,四处乱飘。
这种时候,忠心的胡四海自然要跑出来为主人辩解:“怀安侯,您别生气,皇上只是担心安国侯正在气头上,会拿沈家姑娘撒气。都是自家亲戚,有什么事私下说清楚就好,若是闹到外头,反而叫人看了笑话。”
朱翰之听了越发气恼:“大咧咧地从宫里派内侍与禁卫到安国侯府要人,难道就不会叫人看了笑话?!皇上可知道如今外头沸沸扬扬地都在议论什么?!您要包庇舅舅和表妹就算了,但好歹也遮掩着些,又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您就如此不珍惜自己的名声么?!”
朱文至尴尬地道:“朕知道,当时也是一时心急,就考虑得没那么周全。朕也没想到当时安国侯府外头有这么多人围观,把内侍与禁卫的身份都认出来了……”
正因为被人认出那些内侍与禁卫都是他身边得用之人,加上围观的人中不乏朝中臣工,不少都见过这些内侍与禁卫,公众也不会这么快就猜到是他命人带走了沈家父女。如今他面对外头的物议,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朱翰之看着他,脸上掩不住的无奈。虽说他早就笃定这位兄长不是坐龙椅的料子,迟早会被人抢走了宝座,而他本人也参与了这个过程。可他从没想过,对方会如此愚蠢地一再将把柄露出来,仿佛他与燕王等人此前的种种准备都是白费心机,其实他们所算计的对象根本用不着如此慎重地对待。话虽如此。看见亲兄长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蠢事,朱翰之心里还是恼怒得紧。
他忍不住再次质问对方:“皇上如今眼里就只剩下姓沈的人了?这回安国侯失了一个孩子,还是快要出生的男孩儿,所有人都看见是谁下的毒手,却因为那凶手姓沈。是皇上您曾经订过婚的表妹。所以就轻轻巧巧地放过了。皇上觉得章家人会怎么想?李家人会怎么想?宗室会怎么想?朝臣勋贵又会怎么想?!”
朱文至哑口无言。
朱翰之却一再逼问:“皇上说不出来么?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您是真打算不再纵容沈家了,还是打算继续抬举他们?哪怕朝野臣民均反对。您也不会改变心意?!您是不是打算在大婚过后纳沈昭容入宫为妃?!”
朱文至吃了一惊:“这怎么可能?!好弟弟,朕已经说过了,绝不会纳沈家表妹入宫的。此番也不过是担心安国侯会伤了她父女二人的性命。才急忙派人去接他们出来。但安国侯一家所受的委屈。朕也不会让他们白受,过后必会弥补他们!”说罢又有些为难地道:“事情经过朕也查问过了,确实是沈家表妹的错,朕也不明白。她为何要与安国侯的妾过不去,想来是……”顿了顿。没把沈氏的名字说出来“她大概也是一时糊涂了,朕会好好处罚她的,就让他们父女离开京城,回家乡去吧,继续留下来,只会闯出更大的祸。”
朱翰之冷笑:“原来皇上明白这一点,可您怎么就老是心软呢?我告诉您吧,就因为您一再对沈家父女宽纵,朝野臣工们必然已经有了想法,用不了几天,就会有人上书请您纳沈昭容为妃了,您也别气恼,这完全是因为您的行为让人觉得那姑娘在您心里的份量不一般,否则也不会在她一再闯祸甚至闹出人命之后,还依旧纵容。章家是什么人家?您能平安活到现在,沈家虽有功劳,但没了章家也是白搭!可为了沈家人,您愣是把他家的功劳都抛开了,朝臣们只怕要认定您是个为女色所惑,又或是被外戚所控制的昏君了!”
朱文至惊得双眼圆瞪:“这怎么会……朕已经说过许多次,不会纳沈氏女入宫的!朕只是不想他们遇到危险,并非为了他们就将章家的功劳都抛开了啊!”
“谁叫您说的话与做的事自相矛盾了呢?”朱翰之嘴角露出嘲讽“沈家名声不好听,在沈家父女回京前,就已经不好听了,后来更是越发臭不可闻。也许您当时只是碍于名声,怕被人非议,才会拒纳沈家女,但只要朝臣自发奏请,您推辞几次后,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这种事古往今来也不少见,只要您想做,章家算什么呢?自以为懂得揣摩圣意的臣子多了去了!”
朱文至闷声道:“朕不会答应的,无论他们奏请多少次,朕也不会改变心意!”
“他们不会相信的。”朱翰之撇撇嘴“想要让他们相信,就得拿出点魄力来。若真有朝臣奏请纳沈家女为妃,皇上打算从严发落么?打廷杖?革职?或是直接抄家问罪,流放三千里?”
朱文至又惊得跳了起来:“这怎么可以?!为了一点小事……”
朱翰之把双手一摊:“得了,您再次从轻发落,朝臣更会觉得您只是在拿乔,其实心里就盼着他们再次上书呢。如此奏请三四回,甚至是十几二十回,您每次都将事情轻轻放下,只会让他们更加肯定这事正合您的心意,若到了满朝文武都如此请求的时候,您就真的能拒绝么?”
朱文至迟疑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还真的没法拒绝。沈昭容毕竟是他亲表妹,他对她也不是十分怨恨,若到了那种情形还不肯纳她为妃,那她除了终生青灯古佛,也就只有自我了断这条路了,而他是无法看着她走上死路的。
朱翰之看着他的脸色,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叹了口气:“皇上,有些事是不能轻轻放下的,若您不是如此优柔寡断,事情也不会拖到今日。坦白说,您一再纵容沈家。又对沈家如此优容,只会让他们觉得您心意未定,迟早会答应他们所求。而让他们抱有此等妄想的,不是别人,正是您啊!”
朱文至脸色灰败。他终于醒悟过来了。不由得用手捂住了双眼:“是朕错了……翰之,翰之。我该怎么办?”
朱翰之却只是沮丧地摇头:“您不该问我的,应该问问您自己。若您真想让他们抛开不切实际的妄想,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不是么?”
朱文至默了一默。忽然说:“朕给沈家表妹赐婚!朕给她寻个好人家!”
朱翰之飞快地道:“您要给她寻什么好人家?您确定那户好人家愿意娶她么?!一个声名狼藉、性情狠毒、朝三暮四、忘恩负义的女子?!那不是结亲,是结仇呢!若因此废了人家好好的年青才俊,那才叫冤枉!您可别忘了,沈家是外戚!”
朱文至再度哑然。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办了。
不过这回。朱翰之对兄长想出来的办法还是相当欣赏的,便安抚他道:“若您真要给沈昭容寻人家。最好考虑清楚,选一个无论娶不娶她,都不会有前程的人选,还要让那户人家绝不生出怨怼之心。否则,您不过就是造孽罢了!”
朱翰之走了,只留下朱文至愁眉苦脸地坐在宽敞而阴冷的宫室之中,身边只有胡四海相伴,可是胡四海也无法提出有用的建议,一切都只能由他自己做决定。
仿佛是要印证朱翰之的猜测一般,没两天,就有两个朝臣上本,奏请皇帝纳沈氏女入宫为妃,理由洋洋晒晒地列了好几条,从已故悼仁太子妃沈氏的遗愿,沈家救驾的功劳,到落难中订下的婚约,再到沈氏女至今未曾嫁人,还对皇帝一往情深这种睁眼的瞎话也都在其中,又从孝道、仁德、信义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一大堆废话,最终就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皇帝纳沈氏女入宫,完全是合乎礼法的,合乎道义的,如果不纳,那才是天理不容!
朱文至捏着那份奏折,双手直发抖,他如今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兄弟所说的那种情形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他现在对这两名朝臣从轻发落,事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而他也会成为朝臣眼中的昏君——他怒然驳斥了这两名臣子,勒令立即革去他们的官职与功名。
可惜,这道命令还未真正被执行,只来得及吓坏了两名朝臣,就被几位老臣出面阻止了。理由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件小事,犯不着毁了两个科考多年才挣得功名的臣子。朱文至对那几位老臣向来敬重,见他们大加反对,也只能有些狼狈地收回了旨意,改为对他们各打十下廷杖。
那两名朝臣大失脸面,也暗暗反思自己是不是拍错了皇帝的马屁?事情传开,倒还真没几个人敢再次上书提及此事了。但也有人因此觉得皇帝是欲盖弥彰,若皇帝真的无心纳沈氏女,为何要一再厚待他们?
也有人心中生出警惕,认为这是外戚再次祸乱朝政的征兆。承兴朝时会出现石头山之变,就是外戚——时任皇后吕氏与越王妃冯氏——惹的事;而建文朝会覆灭,外戚冯家乱政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今皇帝尚未有妻族,沈氏作为母族,已经有了乱政的迹象了,沈儒平无才无德,又是残疾,如果不是皇帝对他父女二人不同寻常的偏袒,他们是不会成为大明江山的隐患的,可谁叫皇帝对他们的偏爱已经超出理智的范畴了呢?不少朝臣勋贵与宗室开始将沈家人视作灾祸之源,也有人开始质疑皇帝:如此轻易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即便没有了沈家,将来也会有李家、石家……这样的人真的会成为明君么?大明可禁不起再一次风波了!
这种看法在朝野间渐渐蔓延开来,但所有人都不把它说出口。李家依旧保持着沉默。安国侯府接连得了三次赏赐,有金银财物,也有田庄骏马,连受害的喜姨娘本身也得了赏,因皇帝开恩,章敬给她脱了籍,改作良家,让她摆脱了通房出身的尴尬,成了有名份的良家妾。由于袁氏要养胎,必须留在京中,文龙、元凤也留在京中陪她,所以章敬出京往杭州赴任,就说好等喜姨娘出了月子后,赶往杭州与他团聚,届时在杭州指挥使府中管事做主的,就是她而不是沈氏了。
章家也在送走了章启后,开始为章放、玉翟等人打点行装,只等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就送他们上路。
国婚也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渐渐接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