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磐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帝国雄心最新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的命运是如此曲折坎坷,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像它一样不断地被入侵、被瓜分和被统治,它那可悲的记忆中充斥着杀戮与泪水,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来,它四次遭到瓜分,灭国的时间长达一百余年!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归咎于人文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就地理特征而言,波兰位于东欧中部,夹在东欧的沙俄与中西欧的诸军事强国之间,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只有173米),缺乏抵御强敌的天然屏障,不论是骑兵还是大规模的步兵军团都能够快速运动——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人和他们的闪电战模式将大兵团作战送上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波兰成了德意志战刀锋利出鞘的首个牺牲品。时光流逝,1941年的4月1日,四百余万苏俄官兵如海潮一般涌过了苏德瓜分波兰时的划定的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边界,超过1.9万辆坦克组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洪流,算上协同进攻的装甲车和各式汽车,总数已经达到了3万辆之巨,加上1.4万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机械化作战瞬间跃升到了一个巅峰高度,波兰大地再次沦为现代战争理论的试验场!
400万对40万,这不仅仅是10比1的数字较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时,在隆隆炮声的映衬下,苏军战机以真正的铺天盖地之势从德军的“东墙”上空飞过,场面之壮观,令参加过西线战役和不列颠之战的德军老兵们也感到深深的惊诧与恐惧。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德军在东普鲁士、波兰、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的69座军用机场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猛烈空袭。部署于东部的1100余架作战飞机,尤其是部署在距离边界线200公里以内的600多架侦察机和战斗机,损失数量竟然超过了此前在南欧损失飞机的总数!
温暖的阳光下,站在东欧平原放眼远眺,一队队双翼单发的伊-15战斗机(1941年春时的总量约在4500到5000架左右)傲然凌驾于习惯了空中优势的德军官兵头顶,尽管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但在吞噬掉了几架勉强起飞的德军Bf-109和Bf-110战斗机之后,它们避开德军重点防御地段的高射炮火,肆无忌惮地俯冲而下,对任何敢于行进在公路、田野或者村镇街道上的德军目标进行扫射。数量同样可观(1941年初累计制造了3000多架,但有一部分用于出口)的伊-16战斗机,在1934年投产时引领了悬臂式下单翼的潮流,并且在西班牙内战中有过不俗的表现,然而7年时间一晃而过,不足500公里的时速和四挺7.62毫米机枪的配置已经落后,机动性和操作性的硬伤并未明显改善,综合性能已经较德军的Bf-109E落下了一大截!
在苏联空军数量同样庞大的轰炸机部队中,SB系列和DB-3型双发轰炸机占据了大头——仅这两款老式轰炸机就已经超过了德国空军现役作战飞机的总数!这些于30年代中后期大批量建造的轰炸机“不落潮流”,速度快但防御力薄弱,载弹量也局限于2.5吨以下,但当超过4000架这种轰炸机以二十多个庞大的机群分批次飞过河流和田野时,人们就像是看到了蝗灾来临!事实上,这些轰炸机群所到之处,不论是德军防线还是位于后方的交通枢纽、城镇工厂,无不是烈焰四溢、浓烟滚滚!
在完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对于如今这支德国国防军的官兵们来说还是头一遭,但他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以维斯瓦河及其支流为主的波兰水网,河面普遍较窄,水流平缓,根本无法阻挡苏俄军队快速挺进的脚步。随着3万余门射程较远的苏军大炮停止轰鸣,苏军工兵们已经在漫长蜿蜒的界河上搭建起了数以百计的浮桥,数以百计的两栖坦克(二战之前的苏联高层相当热衷于制造多用途的东东,轮履两用坦克、水陆两栖坦克等等)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河面,上万辆BT系列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亦向世人展示着完全不逊于德军的钢铁狂潮。紧随其后的,是沙俄时代就扬名世界的“压路机”——221个主师分为四个大集群从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当这数百万苏俄战士在起伏的田野中涌动时,就连大地也在为他们的强大而颤抖!
数量和火力的双方面巨大差距,使得苏俄军队只花费一个上午就突破了德军“东墙”防线大部分地段的一线和二线工事,只有在东普鲁士的要塞区,德军凭借多年来构筑的坚固工事抵挡住了苏军西北方面军的猛烈进攻,但自身损失也相当惨重。午饭的时候,苏军先头装甲侦察营就已经进抵华沙城下——在这里,他们碰到了德国陆军中将沃尔特.莫德尔指挥的第3装甲师。在接纳了从前线后撤下来的大约4000名官兵并受命接管了驻华沙的2000余名守备部队之后,这位在西线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悍将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以2万余名训练有素但心存恐慌的德军官兵、不到160辆坦克以及六个装备有88毫米重型高炮的防空连,去抵御苏军最精锐的第1机械化军!
按照苏联红军在1940年10月开始进行的大规模改编计划,到1941年6月将组建30个机械化军,每个军由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以及空军分队组成,下辖官兵36000人以上、1031辆坦克(其中包括546辆KV或者T-34坦克)、268辆装甲车和358门火炮和迫击炮。这样的部队一旦实现满编,其战斗力将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也是苏军从德军前期作战特点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全新作战模式——只可惜到1941年3月底,由于各种装备的短缺,几乎没有一个机械化军是达到满员状态的。除了缺乏坦克外,卡车总数只有所需的39%、拖拉机只有所需的44%、摩托车只有所需的17%、而火炮很少能超过所需的40%,一些摩托化师只能达到标准装备的29%!
不过,这些问题在第1机械化军这样的“模范部队”被高昂的士气和进攻的突然性给缩小了。渡河之后,其主力坦克师在重炮和空军的支援下仅花费50分钟就从华沙正东方向的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成为整条战线上推进最快的部队——若不是撤退中的德军步兵们在军官带领下节节抵抗,装备BT快速坦克的主力坦克团恐怕在正午之前就已经抵达了华沙城了。
利用宝贵的两个小时,莫德尔将军将他手中建制完整、之前并未遭到重大打击的第3装甲师主力顶到华沙东郊阵地,35门完好的88毫米炮也被妥善地布置在整条防线的各个支点位置,装备四号坦克的连队作为战术机动隐蔽于城区边缘,而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德军部队直接前往华沙城西进行休整。
“别着急开火!听我的命令射击!”
头戴M38型钢盔的德国国防军少尉,正趴在一栋波兰民居的屋顶上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在他的侧下方是一门用灰绿色伪装网掩盖的88毫米炮,7名同样拥有年轻面容的炮手在炮声和爆炸声的影响下显得有些紧张。视线前方,好几十辆苏军坦克扬着阵阵沙尘步步逼近,后面还跟着好些装甲车和卡车,远远还能看见已经下车步行的苏军士兵,他们的头盔在阳光下一晃一晃,就像是勤劳无畏的工蚁。
来自苏军进攻队列后方的炮弹非常密集地落在城区边缘的德军阵地上,行进中的苏军坦克也时不时停下来开火,亦或是直接在慢速运动的状态下实施非精确炮击。咚咚咚的炮声如同擂动的战鼓,鼓舞着己方官兵的士气,震慑着敌人紧绷的神经。
也就在88毫米炮位前方不足400米处,早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就已经成型的堑壕式防线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装备着MG-34、50毫米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少量“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军步兵们,正用他们并不擅长的防御姿态等待着战斗的到来。
“那些都是青菜!”趴在屋顶上的德军少尉完全不担心自己的话语被对面的俄国人听到,有过在西线和不列颠的作战经验,88毫米炮的反坦克能力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因而不论是陆军炮兵还是空军的高射炮部队,用这种火炮平射打坦克已经成为日常训练的重要一项!
咚!咚!咚!
从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着要比88毫米炮轻柔许多。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那些已经抛弃了白色涂装的苏军坦克,换上了更适合在冰雪消融的东欧活动的淡绿色油漆,但在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反坦克炮手面前,这样的颜色无助于改变其一炮毙命的下场——即便是威力有限的德军37毫米炮,也足以在600米距离上打穿追求高速的BT-7型坦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的命运是如此曲折坎坷,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像它一样不断地被入侵、被瓜分和被统治,它那可悲的记忆中充斥着杀戮与泪水,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来,它四次遭到瓜分,灭国的时间长达一百余年!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归咎于人文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就地理特征而言,波兰位于东欧中部,夹在东欧的沙俄与中西欧的诸军事强国之间,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只有173米),缺乏抵御强敌的天然屏障,不论是骑兵还是大规模的步兵军团都能够快速运动——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人和他们的闪电战模式将大兵团作战送上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波兰成了德意志战刀锋利出鞘的首个牺牲品。时光流逝,1941年的4月1日,四百余万苏俄官兵如海潮一般涌过了苏德瓜分波兰时的划定的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边界,超过1.9万辆坦克组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洪流,算上协同进攻的装甲车和各式汽车,总数已经达到了3万辆之巨,加上1.4万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机械化作战瞬间跃升到了一个巅峰高度,波兰大地再次沦为现代战争理论的试验场!
400万对40万,这不仅仅是10比1的数字较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时,在隆隆炮声的映衬下,苏军战机以真正的铺天盖地之势从德军的“东墙”上空飞过,场面之壮观,令参加过西线战役和不列颠之战的德军老兵们也感到深深的惊诧与恐惧。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德军在东普鲁士、波兰、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的69座军用机场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猛烈空袭。部署于东部的1100余架作战飞机,尤其是部署在距离边界线200公里以内的600多架侦察机和战斗机,损失数量竟然超过了此前在南欧损失飞机的总数!
温暖的阳光下,站在东欧平原放眼远眺,一队队双翼单发的伊-15战斗机(1941年春时的总量约在4500到5000架左右)傲然凌驾于习惯了空中优势的德军官兵头顶,尽管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但在吞噬掉了几架勉强起飞的德军Bf-109和Bf-110战斗机之后,它们避开德军重点防御地段的高射炮火,肆无忌惮地俯冲而下,对任何敢于行进在公路、田野或者村镇街道上的德军目标进行扫射。数量同样可观(1941年初累计制造了3000多架,但有一部分用于出口)的伊-16战斗机,在1934年投产时引领了悬臂式下单翼的潮流,并且在西班牙内战中有过不俗的表现,然而7年时间一晃而过,不足500公里的时速和四挺7.62毫米机枪的配置已经落后,机动性和操作性的硬伤并未明显改善,综合性能已经较德军的Bf-109E落下了一大截!
在苏联空军数量同样庞大的轰炸机部队中,SB系列和DB-3型双发轰炸机占据了大头——仅这两款老式轰炸机就已经超过了德国空军现役作战飞机的总数!这些于30年代中后期大批量建造的轰炸机“不落潮流”,速度快但防御力薄弱,载弹量也局限于2.5吨以下,但当超过4000架这种轰炸机以二十多个庞大的机群分批次飞过河流和田野时,人们就像是看到了蝗灾来临!事实上,这些轰炸机群所到之处,不论是德军防线还是位于后方的交通枢纽、城镇工厂,无不是烈焰四溢、浓烟滚滚!
在完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对于如今这支德国国防军的官兵们来说还是头一遭,但他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以维斯瓦河及其支流为主的波兰水网,河面普遍较窄,水流平缓,根本无法阻挡苏俄军队快速挺进的脚步。随着3万余门射程较远的苏军大炮停止轰鸣,苏军工兵们已经在漫长蜿蜒的界河上搭建起了数以百计的浮桥,数以百计的两栖坦克(二战之前的苏联高层相当热衷于制造多用途的东东,轮履两用坦克、水陆两栖坦克等等)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河面,上万辆BT系列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亦向世人展示着完全不逊于德军的钢铁狂潮。紧随其后的,是沙俄时代就扬名世界的“压路机”——221个主师分为四个大集群从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当这数百万苏俄战士在起伏的田野中涌动时,就连大地也在为他们的强大而颤抖!
数量和火力的双方面巨大差距,使得苏俄军队只花费一个上午就突破了德军“东墙”防线大部分地段的一线和二线工事,只有在东普鲁士的要塞区,德军凭借多年来构筑的坚固工事抵挡住了苏军西北方面军的猛烈进攻,但自身损失也相当惨重。午饭的时候,苏军先头装甲侦察营就已经进抵华沙城下——在这里,他们碰到了德国陆军中将沃尔特.莫德尔指挥的第3装甲师。在接纳了从前线后撤下来的大约4000名官兵并受命接管了驻华沙的2000余名守备部队之后,这位在西线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悍将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以2万余名训练有素但心存恐慌的德军官兵、不到160辆坦克以及六个装备有88毫米重型高炮的防空连,去抵御苏军最精锐的第1机械化军!
按照苏联红军在1940年10月开始进行的大规模改编计划,到1941年6月将组建30个机械化军,每个军由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以及空军分队组成,下辖官兵36000人以上、1031辆坦克(其中包括546辆KV或者T-34坦克)、268辆装甲车和358门火炮和迫击炮。这样的部队一旦实现满编,其战斗力将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也是苏军从德军前期作战特点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全新作战模式——只可惜到1941年3月底,由于各种装备的短缺,几乎没有一个机械化军是达到满员状态的。除了缺乏坦克外,卡车总数只有所需的39%、拖拉机只有所需的44%、摩托车只有所需的17%、而火炮很少能超过所需的40%,一些摩托化师只能达到标准装备的29%!
不过,这些问题在第1机械化军这样的“模范部队”被高昂的士气和进攻的突然性给缩小了。渡河之后,其主力坦克师在重炮和空军的支援下仅花费50分钟就从华沙正东方向的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成为整条战线上推进最快的部队——若不是撤退中的德军步兵们在军官带领下节节抵抗,装备BT快速坦克的主力坦克团恐怕在正午之前就已经抵达了华沙城了。
利用宝贵的两个小时,莫德尔将军将他手中建制完整、之前并未遭到重大打击的第3装甲师主力顶到华沙东郊阵地,35门完好的88毫米炮也被妥善地布置在整条防线的各个支点位置,装备四号坦克的连队作为战术机动隐蔽于城区边缘,而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德军部队直接前往华沙城西进行休整。
“别着急开火!听我的命令射击!”
头戴M38型钢盔的德国国防军少尉,正趴在一栋波兰民居的屋顶上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在他的侧下方是一门用灰绿色伪装网掩盖的88毫米炮,7名同样拥有年轻面容的炮手在炮声和爆炸声的影响下显得有些紧张。视线前方,好几十辆苏军坦克扬着阵阵沙尘步步逼近,后面还跟着好些装甲车和卡车,远远还能看见已经下车步行的苏军士兵,他们的头盔在阳光下一晃一晃,就像是勤劳无畏的工蚁。
来自苏军进攻队列后方的炮弹非常密集地落在城区边缘的德军阵地上,行进中的苏军坦克也时不时停下来开火,亦或是直接在慢速运动的状态下实施非精确炮击。咚咚咚的炮声如同擂动的战鼓,鼓舞着己方官兵的士气,震慑着敌人紧绷的神经。
也就在88毫米炮位前方不足400米处,早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就已经成型的堑壕式防线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装备着MG-34、50毫米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少量“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军步兵们,正用他们并不擅长的防御姿态等待着战斗的到来。
“那些都是青菜!”趴在屋顶上的德军少尉完全不担心自己的话语被对面的俄国人听到,有过在西线和不列颠的作战经验,88毫米炮的反坦克能力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因而不论是陆军炮兵还是空军的高射炮部队,用这种火炮平射打坦克已经成为日常训练的重要一项!
咚!咚!咚!
从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着要比88毫米炮轻柔许多。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那些已经抛弃了白色涂装的苏军坦克,换上了更适合在冰雪消融的东欧活动的淡绿色油漆,但在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反坦克炮手面前,这样的颜色无助于改变其一炮毙命的下场——即便是威力有限的德军37毫米炮,也足以在600米距离上打穿追求高速的BT-7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