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济水二(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所未详也。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揪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陂。水上承东城历祠下泉,泉源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又北,历水枝津首受历水于历城东,东北迳东城西而北出郭。又北注泺水,又北,听水出焉。泺水又北流注於济,谓之泺口也。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故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却克战於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於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却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矣。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即华水也。北绝听渎二十里,注於济。
又东北过台县北。
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迳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巨合水又北合关卢水。水导源马耳山,北迳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原水合。水出谭城南平泽中,世谓之武原泉。北迳谭城东,俗谓之布城也。又北,迳东平陵县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谭,国也。齐桓之出,过谭,谭不礼焉。鲁庄公九年,即位,又不朝,十年,灭之。城东门外,有乐安任照先碑,济南郡治也,汉文帝十六年置为王国,景帝二年为郡,王莽更名乐安。其水又北,迳巨合城东,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发为侯国。其水合关卢水,西出注巨合水,西北迳台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东郡尉戴野为侯国。王莽之台治也。其水西北流,自野泉水注之。水出台城西南白野泉,北迳留山,西北流,而右注巨合水,又北,听水注之。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流,注於巨合水,乱流又北,入于济。
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水出台县故城东南,西北流迳台城东,又西北,入于济水。
又东北过菅县南。
济水东,迳菅县故城南。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右纳百脉水,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其水西北流,迳阳丘县故城中。汉孝文帝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刘安为阳丘侯。世谓之章邱城,非也。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谓之女郎祠,左右民祀焉。其水西北出城,北迳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百脉水又东北流,注于济。
济水又东,有杨绪沟水,出逢陵故城西南二十里,西北迳土鼓城东,又西北迳章丘城东,又北迳甯戚城西。而北流,注于济水也。
又东北过梁邹县北。
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王莽之济南亭也。应劭曰:县在般水之阳,故资名焉。其水又南屈,西入泷水,北迳其县,西北流,至萌水口。水出西南甲山,东,北迳萌山西,东北入於泷水。泷水又西北,至梁邹,东南,与鱼子沟水合。
水南出长白山东柳泉口,山即陈仲子夫妻之所隐也。《孟子》曰:仲子,齐国之世家,兄戴,禄万钟,仲子非而不食,辟兄离母,家于於陵,即此处也。其水又迳於陵县故城西,王莽之於陆也。世祖建武十五年,更封则乡侯侯霸之子昱为侯国。其水北流注于泷水,泷水即古袁水也。故京相璠曰:“济南梁邹县有袁水”
者也。泷水又西北,迳梁邹县故城南,邹平又北,屈迳其城西,汉高祖六年,封武虎为侯国。其水北注济。其城之东北,又有时水,西北注焉。
又东北过临济县南。
县故狄邑也王莽更名利居。《东观汉记》安帝永初二年改从今名。以临济故。
《地理风俗记》云:乐安太守治。晏谟《齐记》曰:有南北二城,隔济水,南城,即被阳县之故城也,北枕济水。《地理志》曰:侯国也。如淳曰:一作疲,音罢军之罢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敬侯刘燕之国也,今渤海侨郡治。
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坈。漯沃县侧有平安故城,俗谓之会城,非也。按《地理志》,千乘郡有平安县,侯国也,王莽曰鸿睦也。应劭曰:博昌县西南三十里,有平安亭,故县也,世尚存平州之名矣。济水又东北,迳高昌县故城西。按《地理志》曰:千乘郡有高昌县,汉宣帝地节四年,封董忠为侯国,世谓之马昌城,非也。济水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伏琛《齐记》曰:博昌城西北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三十里,隔时、济二水,指此为博昌北城,非也。
乐安与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齐城六十里,乐安越水差远,验非尤明。班固曰:千乘郡有乐安县。应劭曰:取休令之名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李蔡为侯国。城西三里,有任光等冢,光是县人,不得为博昌明矣。
济水又迳薄姑城北。后汉《郡国志》曰:博昌县有薄姑城。《地理书》曰:吕尚封於齐郡薄姑。薄姑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五十里,近济水,史迁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高台。《春秋·昭公二十年》,齐景公饮於台上,曰:古而不死,何乐如之?晏平仲对曰:昔爽鸠氏始居之,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而后太公又因之,臣以为古若不死,爽鸠氏之乐,非君之乐。即于是台也。
济水又东北,迳狼牙固西而东北流也。
又东北过利县西。
《地理志》曰:齐郡有利县。王莽之利治也。晏谟曰,县在齐城北五十里。
又东北过甲下邑,入于河。
济水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山海经》曰:济水绝钜野,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者也。又东北,河水枝津注之。《水经》以为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济,非济入河。又东北入海。郭景纯曰:济自荥阳至乐安博昌入海。今河竭,济水仍流不绝,《经》言入河,二说并失。然河水于济、漯之北,别流注海,今所缀流者,惟漯水耳。郭或以为济注之,即实非也。寻经脉水,不如《山经》之为密矣。
其一水东南流者,过乘氏县南。
《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所未详也。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揪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陂。水上承东城历祠下泉,泉源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又北,历水枝津首受历水于历城东,东北迳东城西而北出郭。又北注泺水,又北,听水出焉。泺水又北流注於济,谓之泺口也。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故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却克战於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於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却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矣。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即华水也。北绝听渎二十里,注於济。
又东北过台县北。
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迳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巨合水又北合关卢水。水导源马耳山,北迳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原水合。水出谭城南平泽中,世谓之武原泉。北迳谭城东,俗谓之布城也。又北,迳东平陵县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谭,国也。齐桓之出,过谭,谭不礼焉。鲁庄公九年,即位,又不朝,十年,灭之。城东门外,有乐安任照先碑,济南郡治也,汉文帝十六年置为王国,景帝二年为郡,王莽更名乐安。其水又北,迳巨合城东,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发为侯国。其水合关卢水,西出注巨合水,西北迳台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东郡尉戴野为侯国。王莽之台治也。其水西北流,自野泉水注之。水出台城西南白野泉,北迳留山,西北流,而右注巨合水,又北,听水注之。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流,注於巨合水,乱流又北,入于济。
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水出台县故城东南,西北流迳台城东,又西北,入于济水。
又东北过菅县南。
济水东,迳菅县故城南。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右纳百脉水,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其水西北流,迳阳丘县故城中。汉孝文帝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刘安为阳丘侯。世谓之章邱城,非也。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谓之女郎祠,左右民祀焉。其水西北出城,北迳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百脉水又东北流,注于济。
济水又东,有杨绪沟水,出逢陵故城西南二十里,西北迳土鼓城东,又西北迳章丘城东,又北迳甯戚城西。而北流,注于济水也。
又东北过梁邹县北。
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王莽之济南亭也。应劭曰:县在般水之阳,故资名焉。其水又南屈,西入泷水,北迳其县,西北流,至萌水口。水出西南甲山,东,北迳萌山西,东北入於泷水。泷水又西北,至梁邹,东南,与鱼子沟水合。
水南出长白山东柳泉口,山即陈仲子夫妻之所隐也。《孟子》曰:仲子,齐国之世家,兄戴,禄万钟,仲子非而不食,辟兄离母,家于於陵,即此处也。其水又迳於陵县故城西,王莽之於陆也。世祖建武十五年,更封则乡侯侯霸之子昱为侯国。其水北流注于泷水,泷水即古袁水也。故京相璠曰:“济南梁邹县有袁水”
者也。泷水又西北,迳梁邹县故城南,邹平又北,屈迳其城西,汉高祖六年,封武虎为侯国。其水北注济。其城之东北,又有时水,西北注焉。
又东北过临济县南。
县故狄邑也王莽更名利居。《东观汉记》安帝永初二年改从今名。以临济故。
《地理风俗记》云:乐安太守治。晏谟《齐记》曰:有南北二城,隔济水,南城,即被阳县之故城也,北枕济水。《地理志》曰:侯国也。如淳曰:一作疲,音罢军之罢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敬侯刘燕之国也,今渤海侨郡治。
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坈。漯沃县侧有平安故城,俗谓之会城,非也。按《地理志》,千乘郡有平安县,侯国也,王莽曰鸿睦也。应劭曰:博昌县西南三十里,有平安亭,故县也,世尚存平州之名矣。济水又东北,迳高昌县故城西。按《地理志》曰:千乘郡有高昌县,汉宣帝地节四年,封董忠为侯国,世谓之马昌城,非也。济水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伏琛《齐记》曰:博昌城西北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三十里,隔时、济二水,指此为博昌北城,非也。
乐安与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齐城六十里,乐安越水差远,验非尤明。班固曰:千乘郡有乐安县。应劭曰:取休令之名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李蔡为侯国。城西三里,有任光等冢,光是县人,不得为博昌明矣。
济水又迳薄姑城北。后汉《郡国志》曰:博昌县有薄姑城。《地理书》曰:吕尚封於齐郡薄姑。薄姑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五十里,近济水,史迁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高台。《春秋·昭公二十年》,齐景公饮於台上,曰:古而不死,何乐如之?晏平仲对曰:昔爽鸠氏始居之,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而后太公又因之,臣以为古若不死,爽鸠氏之乐,非君之乐。即于是台也。
济水又东北,迳狼牙固西而东北流也。
又东北过利县西。
《地理志》曰:齐郡有利县。王莽之利治也。晏谟曰,县在齐城北五十里。
又东北过甲下邑,入于河。
济水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山海经》曰:济水绝钜野,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者也。又东北,河水枝津注之。《水经》以为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济,非济入河。又东北入海。郭景纯曰:济自荥阳至乐安博昌入海。今河竭,济水仍流不绝,《经》言入河,二说并失。然河水于济、漯之北,别流注海,今所缀流者,惟漯水耳。郭或以为济注之,即实非也。寻经脉水,不如《山经》之为密矣。
其一水东南流者,过乘氏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