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难以预料的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傲唐最新章节!
(新的一周,求收藏、推荐票!)
-----------
杨晞也趁主要将领都出城来迎接他的机会,宣布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布置接下来的安排。
在会议开始之前,杨晞先一步告诉了诸将,他当殿向皇帝陈情了赦免他们的罪行,皇帝也答应让参加过灵宝战役的将领们继续在潼关领军,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朝会上,皇帝并没有表示一定要追究他们兵败之责,连负有最主要责任的哥舒翰朝廷现在也没进一步定罪。
杨晞虽然当着镇守潼关将士的面,斩杀了监军边令诚,并将灵宝兵败的大部罪责都归于边令诚头上,但他知道,灵宝兵败最大的罪人并不是边令诚,而是哥舒翰。要是哥舒翰指挥得当,二十万人马不可能一天之内就溃败的。
二十万人马,在兵力上与叛军相比可是占了优势的,即使遭遇伏击,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就这样溃败的。作为统兵元帅,哥舒翰当然是第一责任人,负最主要的罪责。其他无论是一力令他出战的李隆基、杨国忠,还有一心想插手军务的边令诚,只负次要责任。
哥舒翰麾下的这些将领的罪责也是不小的,按理都应该受到严厉的责罚。但杨晞是考虑在大敌当前时候一定要重振潼关守军的军心,这种时候是不能处罚这些兵败逃回的将领的,不然军心会彻底涣散。哥舒翰更不能抛弃,不然他根本没办法统御诸将。
他这样一个在军中没任何威望的人,只能依靠哥舒翰的支持,通过这位老将威慑诸将,并通过斩杀火拔归仁及边令诚堆砌自己的威望。
灵宝的惨败,诸将心中也一定有负罪感,杨晞觉得他可以时不时拿这次兵败来敲打诸将,让他们不敢造次。
杨晞也承认,虽然灵宝战役大唐官军是惨败了,但指挥作战的这些将领并不是孬种,他们都是良将,只要让他们有好的机会发挥,他们还是能指挥将士取得作战的胜利的。
他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并希望这些将领能助他成功,击退、击败叛军。
无论他们之前犯下了什么罪,他都不希望朝廷现在给予他们重责,免了他们领兵的权力,那样会极大的损害唐军的战斗力的。冷兵器时代,出色的将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杨晞不想让这些非常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现在被朝廷处罪,让官军的战斗力下降。
他以后的战功需要这些将领为他获得,对于这些人他自然要笼络好,让他们助他成功。
虽然说朝廷并没有明确表示肯定会赦免他们的兵败之罪,但现在答应让他们继续在潼关领军,这已经是一个比较让人惊喜的信号了,诸将对杨晞的好感及敬佩程度又上升了一些。杨晞没食言,真的这么做了,连哥舒翰也没进一步被定罪,这是好事,许多人看到了得免于朝廷责罚的希望。
“杨元帅,末将多谢你在皇帝面前为我们的陈情,接下来的战事中,末将一定拼死杀敌,争取以军功抵消兵败之罪!”直性子的王思礼在听到杨晞如此说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对杨晞的感激。
庞忠也马上站了出来,对杨晞作礼致谢道:“多谢杨元帅在皇帝面前的陈情,末将感激不尽。末将知道自己身上罪责难消,让元帅为难了,只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努力杀敌,争取立一些军功,减免自己的罪责!”
两将如此表示后,李承光、吕崇贲、田良丘等参加过灵宝战役的将领先后站出来,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除了对杨晞表示感激外,也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了决心,无论何时,都会拼死杀敌,以获取更多的军功用来抵消自己的罪责。
诸将这样的表示让杨晞非常的惊喜,他知道自己以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是对的,要是意气用事,明言指责灵宝战役时候诸将表现的失误,把一些将领之间的矛盾放到台面上来说,那可能就收获不了现在这样的效果了。
“诸位能这样表示,本帅很是高兴,本帅希望能与诸将一道,彻底击败叛军,将叛乱平息!”杨晞环看着屋内诸将,略带威严地说道:“皇帝陛下给予了我们潼关将士以最大的信任,本帅希望诸位能与我一道,勤勉做事,一心一意训练,争取在以后的平叛战斗中再获军功。本帅希望看到到时没有任何一人受到朝廷的处罚,你们的军功完全能抵消灵宝兵败的罪责,甚至还能得朝廷的奖赏!”
“末将一定尊从元帅的训令!”诸将齐声应令。
杨晞随后也布置了接下来的安排。其实在他离开潼关之前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那就是练兵。接下来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他还要从军中选拔一部分各方面表面非常优秀的军士,建立一支特种小分队,他自己亲自训练,以备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不主动寻叛军作战,抓紧时间训练军队,这是杨晞再次强调的任务。
命令布置完了,杨晞也准备让诸将散去,他自己也去休息。
不过在结束军事会议前高适所提的一个问题却让杨晞有点意外,也让诸将心生疑惑。
“元帅,皇帝陛下有没有宣布新的监军人选?”
杨晞愣了一下,没马上回答高适的问话。
这个问题,他在回长安时候,并未与皇帝李隆基和自己的父亲杨国忠讨论过。潜意识里,他并没有觉得监军是必须配备的人选,他觉得现在的潼关镇军中人员配备已经齐整,不需要再添加什么官员了。但高适这样一问,却让他马上明白,潼关这十万人马中,不可能不设监军的。
只要监军制度存在一天,大唐的任何一支军队中,就不可能没有监军。
但李隆基没和他说过,杨国忠也没和他提过这个问题,杨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高适的问询。
“皇帝陛下也没和本帅说这事,因此本帅也无从告知!”杨晞只能以此来回答高适的问询。
见杨晞如此说,诸将也没人再问询,各自散了。
杨晞不知道的是,也就在他布置完任务,安心去睡觉的时候,长安城内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也在讨论关于潼关镇军的监军人选问题。
不是别人,正是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亨。
C
(新的一周,求收藏、推荐票!)
-----------
杨晞也趁主要将领都出城来迎接他的机会,宣布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布置接下来的安排。
在会议开始之前,杨晞先一步告诉了诸将,他当殿向皇帝陈情了赦免他们的罪行,皇帝也答应让参加过灵宝战役的将领们继续在潼关领军,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朝会上,皇帝并没有表示一定要追究他们兵败之责,连负有最主要责任的哥舒翰朝廷现在也没进一步定罪。
杨晞虽然当着镇守潼关将士的面,斩杀了监军边令诚,并将灵宝兵败的大部罪责都归于边令诚头上,但他知道,灵宝兵败最大的罪人并不是边令诚,而是哥舒翰。要是哥舒翰指挥得当,二十万人马不可能一天之内就溃败的。
二十万人马,在兵力上与叛军相比可是占了优势的,即使遭遇伏击,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就这样溃败的。作为统兵元帅,哥舒翰当然是第一责任人,负最主要的罪责。其他无论是一力令他出战的李隆基、杨国忠,还有一心想插手军务的边令诚,只负次要责任。
哥舒翰麾下的这些将领的罪责也是不小的,按理都应该受到严厉的责罚。但杨晞是考虑在大敌当前时候一定要重振潼关守军的军心,这种时候是不能处罚这些兵败逃回的将领的,不然军心会彻底涣散。哥舒翰更不能抛弃,不然他根本没办法统御诸将。
他这样一个在军中没任何威望的人,只能依靠哥舒翰的支持,通过这位老将威慑诸将,并通过斩杀火拔归仁及边令诚堆砌自己的威望。
灵宝的惨败,诸将心中也一定有负罪感,杨晞觉得他可以时不时拿这次兵败来敲打诸将,让他们不敢造次。
杨晞也承认,虽然灵宝战役大唐官军是惨败了,但指挥作战的这些将领并不是孬种,他们都是良将,只要让他们有好的机会发挥,他们还是能指挥将士取得作战的胜利的。
他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并希望这些将领能助他成功,击退、击败叛军。
无论他们之前犯下了什么罪,他都不希望朝廷现在给予他们重责,免了他们领兵的权力,那样会极大的损害唐军的战斗力的。冷兵器时代,出色的将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杨晞不想让这些非常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现在被朝廷处罪,让官军的战斗力下降。
他以后的战功需要这些将领为他获得,对于这些人他自然要笼络好,让他们助他成功。
虽然说朝廷并没有明确表示肯定会赦免他们的兵败之罪,但现在答应让他们继续在潼关领军,这已经是一个比较让人惊喜的信号了,诸将对杨晞的好感及敬佩程度又上升了一些。杨晞没食言,真的这么做了,连哥舒翰也没进一步被定罪,这是好事,许多人看到了得免于朝廷责罚的希望。
“杨元帅,末将多谢你在皇帝面前为我们的陈情,接下来的战事中,末将一定拼死杀敌,争取以军功抵消兵败之罪!”直性子的王思礼在听到杨晞如此说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对杨晞的感激。
庞忠也马上站了出来,对杨晞作礼致谢道:“多谢杨元帅在皇帝面前的陈情,末将感激不尽。末将知道自己身上罪责难消,让元帅为难了,只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努力杀敌,争取立一些军功,减免自己的罪责!”
两将如此表示后,李承光、吕崇贲、田良丘等参加过灵宝战役的将领先后站出来,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除了对杨晞表示感激外,也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了决心,无论何时,都会拼死杀敌,以获取更多的军功用来抵消自己的罪责。
诸将这样的表示让杨晞非常的惊喜,他知道自己以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是对的,要是意气用事,明言指责灵宝战役时候诸将表现的失误,把一些将领之间的矛盾放到台面上来说,那可能就收获不了现在这样的效果了。
“诸位能这样表示,本帅很是高兴,本帅希望能与诸将一道,彻底击败叛军,将叛乱平息!”杨晞环看着屋内诸将,略带威严地说道:“皇帝陛下给予了我们潼关将士以最大的信任,本帅希望诸位能与我一道,勤勉做事,一心一意训练,争取在以后的平叛战斗中再获军功。本帅希望看到到时没有任何一人受到朝廷的处罚,你们的军功完全能抵消灵宝兵败的罪责,甚至还能得朝廷的奖赏!”
“末将一定尊从元帅的训令!”诸将齐声应令。
杨晞随后也布置了接下来的安排。其实在他离开潼关之前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那就是练兵。接下来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他还要从军中选拔一部分各方面表面非常优秀的军士,建立一支特种小分队,他自己亲自训练,以备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不主动寻叛军作战,抓紧时间训练军队,这是杨晞再次强调的任务。
命令布置完了,杨晞也准备让诸将散去,他自己也去休息。
不过在结束军事会议前高适所提的一个问题却让杨晞有点意外,也让诸将心生疑惑。
“元帅,皇帝陛下有没有宣布新的监军人选?”
杨晞愣了一下,没马上回答高适的问话。
这个问题,他在回长安时候,并未与皇帝李隆基和自己的父亲杨国忠讨论过。潜意识里,他并没有觉得监军是必须配备的人选,他觉得现在的潼关镇军中人员配备已经齐整,不需要再添加什么官员了。但高适这样一问,却让他马上明白,潼关这十万人马中,不可能不设监军的。
只要监军制度存在一天,大唐的任何一支军队中,就不可能没有监军。
但李隆基没和他说过,杨国忠也没和他提过这个问题,杨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高适的问询。
“皇帝陛下也没和本帅说这事,因此本帅也无从告知!”杨晞只能以此来回答高适的问询。
见杨晞如此说,诸将也没人再问询,各自散了。
杨晞不知道的是,也就在他布置完任务,安心去睡觉的时候,长安城内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也在讨论关于潼关镇军的监军人选问题。
不是别人,正是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