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经济发展为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节!
崇祯十年末,天津。
年底各项数据争相报喜。特区总人口达到40万人,拥有户口居民26.7万。农业产值达530万两银子,工业产值规模1645万两。政府财政收入达到417万两银子,除了支出外,盈余80多万两。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例仅有100多万两,剩下的房屋租金,国营企业上缴红利,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除此之外,天津发展银行也给予了靓丽的业绩。银行存款规模已经达到800万两,贷款规模650万两。银行分支营业点,扩张到6家,净利润达到19万两。银行的主要储户中,政府官员、军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一些居民、企业。整个银行的存款客户达5万人,贷款客户7000多人。银行已经初步发挥出了金融行业的作用,筹集了社会闲散的资金,贷款给急需用钱的企业和个人,促进了特区工业上的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年底各项数据报喜,在春节来临前,肖图白特意给特区所有居民每人派发1两银子的红包。这种政府给百姓派发红包的行为,着实令整个特区震动。
媒体自然是大书特书,给予这次年底派发红包的行为进行宣传造势!没有什么,比政府给百姓发钱,更能收买人心。
在派发40多万分红包后,整个特区凝聚在欢声笑语中,百姓们非常激动,发自真心的给肖图白歌功颂德。
人心稳定。对于特区长远发展,是无比重要的!
仅是年底派发40万份红包。成本才有40多万两银子,赚取了民心。甚至还不只特区的民心。
肖图白的仁德更是远远传播到特区之外,越传越邪乎。越的穷困的地区,越是将肖图白描述为救苦救难的活神仙。
这使得肖图白,在底层百姓中的号召力,不下于李自成之类的义军。毕竟,农民起义的不外乎是许诺将来“分田地、均富贵”,一个破产农民加入义军。成功了之后,也仅是成为小地主。
而天津特区现在就能给予体面的生活,稳定安逸的环境。这种安定的环境,更是令人向往。
天津特区四镇,对于肖图白而言,是一座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试验场。
肖图白给南朝鲜仁祖设计的是“先军政治”,让南朝鲜的社会资源。全部为军队建设服务。表面上,南朝鲜战争机器飞速发展,但却是后继乏力的。因为,南朝鲜的生产力,并未根本的提升。仅仅是靠着向天津出售资源,换取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建设。
而天津的发展思路,则是“七分经济、三分军事”,经济基础决定了军事、科技、教育等等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军队建设是烧钱的,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无限的向军队建设倾斜,便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了。军事发展也会后继乏力。比如,1000万两银子投向军事项目,便是纯粹的投入了。而且军队规模的扩张,会需要更多的钱财来支持。对于政府的财政,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而如果同样一笔资金用来搞经济建设,将30%的盈余提供给军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给军队提供的军费是几何倍的增长。
肖图白采取的策略是,经济建设为先。
经济建设发展好了,军队的未来发展就有保障。如果,将手头资源不顾一切的投入军队建设上,手中没有盈利项目,将来养活军队,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更别提让军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体而言,天津的各方面都在发展,只不过有快有慢。经济发展的稍微快一些,其余的部分发展相对慢一些。而在经济方面——工商业发展的快一些,农业发展的慢一些。
工商业发展的快,因为特区狭小的土地,只能以工商业为主,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中,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农业发展相对的滞后,也是因为特区的土地面积有限。并且,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也将会不断的吞噬农业用地。
这是没有办法事情,发展农业经济的前途是非常优先的。不优先发展工业,国家就不能强盛,就不能将先进的经济生产能力,转化为军事能力。
中国宋朝时期就是前车之鉴,宋朝的经济之繁荣空前绝后,占据世界经济比重的80%,但是宋朝如此强的经济实力,却不能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宋朝从建国来时,面对北方的邻居就处于挨打地位。
明朝的经济,相对于满清也是强大百倍,但是同样经济实力完全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这就是农业国家的局限性!
工业国家,几百万工业人口的军事潜力,是超过几千万农业人口的。
中国古代长期经济领先,主要体现在手工业规模的庞大。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意识到保持制造业技术先进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古代尽管产生了不少的发明,但是并未爆发出工业革命,更没有意识到保持制造业技术先进的重要性。
英国人后来崛起于工业革命,本质上也是比手工业时代,更发达的制造业而已。美国后来取代英国人的霸权地位,首先是在于美国制造业崛起,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天津的制造业崛起,就是非常重视通过改进机器,以技术的改进,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比如,以纺织工业为例,天津纺织业原本停留在男耕女织的落后阶段,但是肖图白令工匠按照“珍妮机”的原理,改进了纺纱机器。从家庭手工操作的单锭纺纱机,或者是三锭纺纱机,革命性的改进到10多锭、几十锭的纺纱机。最先进的纺纱机,达到了160锭以上。在动力方面,也开始逐渐用畜力、水力等等方式带动机器,而不再是停留在人力操作。
过去普通家庭主妇用单锭机器纺纱,一昼夜才纺出几两纱,一个月积攒的纱最多能织五六匹棉布。这种模式下,只适合自家种植少量的棉田,织一些土布大部分自家穿,少部分向市场销售补贴家用。
而几十锭、上百锭的纺纱机,一台机器一天内纺出来的棉纱,可能会达到十多斤以上,足以同时向数台织布机提供原料。
因为,纺纱技术的飞快发展,天津的纺织业开始比江南地区更具备竞争力。光是天津地区,就开始拥有5万名纺织工人,拥有纱锭100多万锭,棉纱加工能力达到每年加工2500万斤。如果全部织成棉布,足以织造800万匹。不过,特区自身织布产能只能生产500万匹,剩下的棉纱销售给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地区家庭织布规模的发展。
纱锭的增多,令纺纱产量骤增。
棉花去籽、织布等等上下游产业,出现了发展瓶颈。
历史上,英国是因为发明了“飞梭织布机”,导致原始的纺车供应棉纱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而天津特区的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却是不同,是由于“珍妮机”这种多锭纺纱机器的出现,导致了棉纱产量过剩,为了消化棉纱的产能,增加棉布生产效率,从而发明了“飞梭”式的织布机。
飞梭织布机,比起传统的织布机,生产效率更高。普通的织布机,一名熟练的织户,一天才能织一匹棉布。而飞梭织布机,则可以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织3~5匹棉布。
纺纱、织布技术皆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后,棉花的去籽加工,则成为了老大难问题。中国古代种植棉花的农民,除了摘棉花之外,还需要人工去籽,将棉花籽取出后,才可以销售出去。人工去籽的效率很低,至少需要几十天时间,才能够将棉籽去掉。因此,很多商户知道,棉花丰收的时候,并不的收取棉花的好时机,而是要再过一两个月,等到农民将棉花籽摘掉后,再去收取棉花。
去掉棉籽的棉花,和没有去籽的棉花,价格差别很大的。一斤去籽的棉花,在南方地区价值50文钱~70文钱左右。而没有去籽的新摘棉花,35文钱即可收购。农民倒是愿意,将未去籽的棉花销售,但是商人却不愿意收购,因为那样一来额外雇佣人工给棉花去籽,未必比农民自己去籽经济划算。
轧棉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籽去除的难题。历史上,一直到18世纪末期,刚刚独立的美国,农业经济逐渐从烟草为主,转型为种植棉花为主。棉花种植业经济效益非常高,但是棉籽的去除,是一个非常麻烦、浪费人力的事情。美国刚刚建国时期,劳动力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在这个机器没有发明之前,黑人奴隶一天只能将1斤棉花去籽。而发明了轧棉机,一名劳动力一天之内,可以轻易的给50斤的棉花去籽。
而轧棉机并不复杂,肖图白稍微提点下,特区已经研发出了这种机器。
崇祯十年末,天津。
年底各项数据争相报喜。特区总人口达到40万人,拥有户口居民26.7万。农业产值达530万两银子,工业产值规模1645万两。政府财政收入达到417万两银子,除了支出外,盈余80多万两。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例仅有100多万两,剩下的房屋租金,国营企业上缴红利,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除此之外,天津发展银行也给予了靓丽的业绩。银行存款规模已经达到800万两,贷款规模650万两。银行分支营业点,扩张到6家,净利润达到19万两。银行的主要储户中,政府官员、军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一些居民、企业。整个银行的存款客户达5万人,贷款客户7000多人。银行已经初步发挥出了金融行业的作用,筹集了社会闲散的资金,贷款给急需用钱的企业和个人,促进了特区工业上的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年底各项数据报喜,在春节来临前,肖图白特意给特区所有居民每人派发1两银子的红包。这种政府给百姓派发红包的行为,着实令整个特区震动。
媒体自然是大书特书,给予这次年底派发红包的行为进行宣传造势!没有什么,比政府给百姓发钱,更能收买人心。
在派发40多万分红包后,整个特区凝聚在欢声笑语中,百姓们非常激动,发自真心的给肖图白歌功颂德。
人心稳定。对于特区长远发展,是无比重要的!
仅是年底派发40万份红包。成本才有40多万两银子,赚取了民心。甚至还不只特区的民心。
肖图白的仁德更是远远传播到特区之外,越传越邪乎。越的穷困的地区,越是将肖图白描述为救苦救难的活神仙。
这使得肖图白,在底层百姓中的号召力,不下于李自成之类的义军。毕竟,农民起义的不外乎是许诺将来“分田地、均富贵”,一个破产农民加入义军。成功了之后,也仅是成为小地主。
而天津特区现在就能给予体面的生活,稳定安逸的环境。这种安定的环境,更是令人向往。
天津特区四镇,对于肖图白而言,是一座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试验场。
肖图白给南朝鲜仁祖设计的是“先军政治”,让南朝鲜的社会资源。全部为军队建设服务。表面上,南朝鲜战争机器飞速发展,但却是后继乏力的。因为,南朝鲜的生产力,并未根本的提升。仅仅是靠着向天津出售资源,换取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建设。
而天津的发展思路,则是“七分经济、三分军事”,经济基础决定了军事、科技、教育等等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军队建设是烧钱的,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无限的向军队建设倾斜,便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了。军事发展也会后继乏力。比如,1000万两银子投向军事项目,便是纯粹的投入了。而且军队规模的扩张,会需要更多的钱财来支持。对于政府的财政,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而如果同样一笔资金用来搞经济建设,将30%的盈余提供给军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给军队提供的军费是几何倍的增长。
肖图白采取的策略是,经济建设为先。
经济建设发展好了,军队的未来发展就有保障。如果,将手头资源不顾一切的投入军队建设上,手中没有盈利项目,将来养活军队,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更别提让军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体而言,天津的各方面都在发展,只不过有快有慢。经济发展的稍微快一些,其余的部分发展相对慢一些。而在经济方面——工商业发展的快一些,农业发展的慢一些。
工商业发展的快,因为特区狭小的土地,只能以工商业为主,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中,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农业发展相对的滞后,也是因为特区的土地面积有限。并且,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也将会不断的吞噬农业用地。
这是没有办法事情,发展农业经济的前途是非常优先的。不优先发展工业,国家就不能强盛,就不能将先进的经济生产能力,转化为军事能力。
中国宋朝时期就是前车之鉴,宋朝的经济之繁荣空前绝后,占据世界经济比重的80%,但是宋朝如此强的经济实力,却不能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宋朝从建国来时,面对北方的邻居就处于挨打地位。
明朝的经济,相对于满清也是强大百倍,但是同样经济实力完全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这就是农业国家的局限性!
工业国家,几百万工业人口的军事潜力,是超过几千万农业人口的。
中国古代长期经济领先,主要体现在手工业规模的庞大。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意识到保持制造业技术先进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古代尽管产生了不少的发明,但是并未爆发出工业革命,更没有意识到保持制造业技术先进的重要性。
英国人后来崛起于工业革命,本质上也是比手工业时代,更发达的制造业而已。美国后来取代英国人的霸权地位,首先是在于美国制造业崛起,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天津的制造业崛起,就是非常重视通过改进机器,以技术的改进,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比如,以纺织工业为例,天津纺织业原本停留在男耕女织的落后阶段,但是肖图白令工匠按照“珍妮机”的原理,改进了纺纱机器。从家庭手工操作的单锭纺纱机,或者是三锭纺纱机,革命性的改进到10多锭、几十锭的纺纱机。最先进的纺纱机,达到了160锭以上。在动力方面,也开始逐渐用畜力、水力等等方式带动机器,而不再是停留在人力操作。
过去普通家庭主妇用单锭机器纺纱,一昼夜才纺出几两纱,一个月积攒的纱最多能织五六匹棉布。这种模式下,只适合自家种植少量的棉田,织一些土布大部分自家穿,少部分向市场销售补贴家用。
而几十锭、上百锭的纺纱机,一台机器一天内纺出来的棉纱,可能会达到十多斤以上,足以同时向数台织布机提供原料。
因为,纺纱技术的飞快发展,天津的纺织业开始比江南地区更具备竞争力。光是天津地区,就开始拥有5万名纺织工人,拥有纱锭100多万锭,棉纱加工能力达到每年加工2500万斤。如果全部织成棉布,足以织造800万匹。不过,特区自身织布产能只能生产500万匹,剩下的棉纱销售给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地区家庭织布规模的发展。
纱锭的增多,令纺纱产量骤增。
棉花去籽、织布等等上下游产业,出现了发展瓶颈。
历史上,英国是因为发明了“飞梭织布机”,导致原始的纺车供应棉纱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而天津特区的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却是不同,是由于“珍妮机”这种多锭纺纱机器的出现,导致了棉纱产量过剩,为了消化棉纱的产能,增加棉布生产效率,从而发明了“飞梭”式的织布机。
飞梭织布机,比起传统的织布机,生产效率更高。普通的织布机,一名熟练的织户,一天才能织一匹棉布。而飞梭织布机,则可以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织3~5匹棉布。
纺纱、织布技术皆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后,棉花的去籽加工,则成为了老大难问题。中国古代种植棉花的农民,除了摘棉花之外,还需要人工去籽,将棉花籽取出后,才可以销售出去。人工去籽的效率很低,至少需要几十天时间,才能够将棉籽去掉。因此,很多商户知道,棉花丰收的时候,并不的收取棉花的好时机,而是要再过一两个月,等到农民将棉花籽摘掉后,再去收取棉花。
去掉棉籽的棉花,和没有去籽的棉花,价格差别很大的。一斤去籽的棉花,在南方地区价值50文钱~70文钱左右。而没有去籽的新摘棉花,35文钱即可收购。农民倒是愿意,将未去籽的棉花销售,但是商人却不愿意收购,因为那样一来额外雇佣人工给棉花去籽,未必比农民自己去籽经济划算。
轧棉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籽去除的难题。历史上,一直到18世纪末期,刚刚独立的美国,农业经济逐渐从烟草为主,转型为种植棉花为主。棉花种植业经济效益非常高,但是棉籽的去除,是一个非常麻烦、浪费人力的事情。美国刚刚建国时期,劳动力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在这个机器没有发明之前,黑人奴隶一天只能将1斤棉花去籽。而发明了轧棉机,一名劳动力一天之内,可以轻易的给50斤的棉花去籽。
而轧棉机并不复杂,肖图白稍微提点下,特区已经研发出了这种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