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科学启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有时候就是如此巧合,林昭没想到来西湖闲游,竟然遇到了沈括!
沈括是仁宗末年进士,先后在多地为官,中年时间还曾为翰林学士,代理三司。
不过沈括青史留名却并非因官职地位,而是因为享誉后世的《梦溪笔谈》,因为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
古代科技发展缓慢,但每个朝代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汉之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明之徐光启、宋应星,宋朝最杰出的代表无疑就是沈括了。
其成就不胜枚举,比如发现地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原理,飞鸟图,以及发现必将大行于后世的石油。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沈括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英宗治平三年(1066),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
在宋朝能进入馆阁任职,那就是前途无量的象征,可是入翰林,为宰辅的前奏。何况还是在昭文馆,要知道昭文馆大学士通常是当朝次相。
沈括在汴京一待就是好几年,去岁年末才返回家乡杭州探亲,休个长假。近来一段时间,沈括对地质学颇感兴趣,对苏杭长三角一带的形成有些思考。今日到西湖便是考察,寻找证据的,不想听到了一番宏论,更遇到了林昭。
初时,沈括只是震惊于林昭的地理知识,见解精辟,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惊奇。一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入的见识,当真是厉害!沈括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科学研究,还做好了不耻下问的准备。
结果,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林昭!
林昭在汴京的名头是相当响亮的,去岁的风波已然让他彻底成名,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尚书侍郎。
对林昭这个年轻的风云人物,沈括颇为好奇,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不想今日机缘巧合,竟然在西湖断桥之上偶然相遇。
沈括与郑獬不同,他是偏向改革变法的,是支持王安石的。如今林昭身上已经打上了浓重的新党标签,志同道合的人物,彼此自然就亲近了许多。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东阳,想不到在此得见……”沈括呵呵一笑,颇为惊喜。
“是啊,我也没想到能遇到沈先生……”对于科学家,林昭还是相当敬重客气的
“东阳知道在下?”沈括不禁疑惑,按理说自己没那么有名才是,何以林昭对自己似乎很熟悉的样子?敬重程度似乎也超乎想象。
呃……一激动,热情过分了!
林昭挠挠头,讪笑道:“在汴京时,曾听王元泽提及先生,在下亦对自然地理之学感兴趣,很仰慕先生,说起来也是神交已久。”
“原来如此!”沈括将信将疑,不过林昭的态度着实让他高兴,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国朝士大夫读书只注重诗书礼仪,经史子集。
对科学技术之道看得颇为下成,虽说那会还没有被鄙夷成奇技yin巧,却也没几个人重视。一直以来,林昭的科学之心一直颇为寂寞,难得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东阳适才所言的地砖偏向力,是怎么回事?可否解释一二!”沈先生饶有兴趣地询问,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
沈括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林昭心里还有点小得意,给科学家当老师,这感情好啊!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穿越众为矢志搞发明创造,赚钱刷名望是一方面,而且相当有成就感的!
自己重生这么久,除了几道菜,教会孟若颖使用阿拉伯数字外,似乎还没搞过什么发明创造,要不要也尝试点?
四大发明里前三个似乎都有了,不过火药的应用似乎不多……至于活字印刷……毕昇似乎是北宋人,只是不确定到底具体生卒年,自然不能冒然……这样直接的学术剽窃是万万不行的……
林昭解释道:“这个地转偏向力啊……因为我们所在的大地并非平整,而是一个中间大,两边小的球体……它是会转动的,越往中间周长越大,转动速度就更快,产生的吸引力就更大,以至于不知不觉会有一种向右偏转的力量,故而叫做地转偏向力……”
大地是圆的?沈括的侄子沈毅震惊不已,愕然说不出话来,实在是难以置信!毕竟这个时代,天圆地方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兴许其他人听了,也会当是笑话,或者骂林昭是疯子,离经叛道。可面前之人是沈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思路和见识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沈括也震惊了,心中却隐约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兴许是真的。突然之间,按照这个说法,以前许多不解之处仿佛都能说通了。
林昭继续解释道:“以大江口为例,北岸的东布洲(崇明岛)是唐朝武德年间才露出水面的,如今已经是偌大的岛屿,周围还有许多沙洲,将来可能连成一片,继续增大……反观大将南岸却不见岛屿,而是深水急流,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最明显的昼夜变化,经线纬线什么的,林昭觉得太过复杂,沈先生未必能接受,便不再提及……
有现实的例子为证,自然更有说服力,沈括对这个理论已经相信了七八分。因为河流冲积早造就陆地平原这事,他自己已经验证过了,深以为然。
想不到林昭不仅口才好,胆子大,学识也很渊博啊!此人当真不见得,顷刻之间,的沈括对林东阳的定位自然很高。
虽然年纪相差了十几岁,但沈括还是一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温言笑道:“听东阳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林昭嘿嘿一笑,这可不就是前世十几年坐在教室里学来的东西么!搞科学创造什么的就算了,林昭也不想费太多心神,目前也没多少精力。不过若是能够启发一下沈括,让这位科学家多些研究成果,也是一件好事……
沈括问道:“东阳此来杭州所为何事?”
“官家刚刚下旨,由我出任杭州/市舶司提举官!”林昭应声回答。
哦?沈括最近一直赋闲在家,消息相对不是那么灵通。当然也就更不知道林昭此来的目的,以及可能引起的风波。
“寒舍就在附近,今日与东阳详谈甚欢,意犹未尽,不若到寒舍略作盘亘,把酒言欢如何?”
沈括今日与林昭一见如故,确实有许多学识上的东西想要请教。再者,林昭与官家和王安石关系亲密,政见相同的沈括自然想要拉近些关系。何况他本就是杭州人,略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
这个……林昭略微迟疑,笑道:“既然先生盛情邀请,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东阳,别先生先生的,括表字存中!”林昭十分敬重,沈括还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要不,在下痴长你十几岁,以兄弟称呼也行……”
“沈兄”林昭刚一开口,回头看了一眼,摆手道:“不行,不行,只怕令侄会不乐意的……”
沈括的侄子沈毅跟随在后,年纪甚至在林昭之上,叔父要是与林昭称兄道弟,那自己岂非要矮一辈了?不由讪讪一笑,还真颇有些难为情……
沈家在杭州也是官宦大族,沈括若非早年跟随做官的父亲居住各地,见识多广,未必会有未来的成就。
走了不远,便见到一处偌大的宅院,远远可见西湖之景,这便是沈家府邸了。看规模,便可知沈家在杭州也是颇有地位的。
进入府邸,精致的美酒小菜很快就上桌了,不过与江南居的味道相比要差太远。林昭不由动了心思,兴许孟若颖说得对,在西湖边开一家分店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同宴饮欢愉之后,林昭来到沈括的书房,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沟通,彼此相谈甚欢。林昭无意间的一些话,给了沈括很大触动和启发。沈大科学家也因此获得灵感,发现了不少东西,《梦溪笔谈》上也将因此多许多内容。
在沈括的书房里,林昭看到一幅偌大的地图,沈括笑道:“我一直有心制作一份天下全州县图进献朝廷,可惜一直都做不好……”
林昭见那地图画的颇为怪异,比例很不协调,汴京与河朔地区勉强还行,但南方与西北各处显然被拉长了,歪歪曲曲的,失真很大……
这也难怪,后世地图可是借助了航空器和高科技测绘工具,精准度自然很高。古代则完全是要靠人力去实际丈量的,准确度肯定会大大下降。平原上还好说,但是遇到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就会很麻烦了,很容易出现误差……
林昭对此也不是很专业,只是提醒道:“先生,地图上的距离要是按照人行走丈量是不对的,山峦坡地多起伏,与平原相比差别会很大,肯定会失真的。如果能像飞鸟一样,当做是从空中观察,以直线距离来制作地图自然最好不过,比例也就完全一致了……”
“飞鸟……直线距离……比例……”沈括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林昭不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让宋代的绘图机会进步了一大截。当然了,沈括受启发的同时,林昭也发现了新大陆。
不得不说,沈括的书房可真是个宝地。转身瞧见一样东西,林昭眼中顿时异彩连连,几乎惊呼出声!RS
有时候就是如此巧合,林昭没想到来西湖闲游,竟然遇到了沈括!
沈括是仁宗末年进士,先后在多地为官,中年时间还曾为翰林学士,代理三司。
不过沈括青史留名却并非因官职地位,而是因为享誉后世的《梦溪笔谈》,因为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
古代科技发展缓慢,但每个朝代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汉之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明之徐光启、宋应星,宋朝最杰出的代表无疑就是沈括了。
其成就不胜枚举,比如发现地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原理,飞鸟图,以及发现必将大行于后世的石油。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沈括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英宗治平三年(1066),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
在宋朝能进入馆阁任职,那就是前途无量的象征,可是入翰林,为宰辅的前奏。何况还是在昭文馆,要知道昭文馆大学士通常是当朝次相。
沈括在汴京一待就是好几年,去岁年末才返回家乡杭州探亲,休个长假。近来一段时间,沈括对地质学颇感兴趣,对苏杭长三角一带的形成有些思考。今日到西湖便是考察,寻找证据的,不想听到了一番宏论,更遇到了林昭。
初时,沈括只是震惊于林昭的地理知识,见解精辟,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惊奇。一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入的见识,当真是厉害!沈括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科学研究,还做好了不耻下问的准备。
结果,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林昭!
林昭在汴京的名头是相当响亮的,去岁的风波已然让他彻底成名,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尚书侍郎。
对林昭这个年轻的风云人物,沈括颇为好奇,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不想今日机缘巧合,竟然在西湖断桥之上偶然相遇。
沈括与郑獬不同,他是偏向改革变法的,是支持王安石的。如今林昭身上已经打上了浓重的新党标签,志同道合的人物,彼此自然就亲近了许多。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东阳,想不到在此得见……”沈括呵呵一笑,颇为惊喜。
“是啊,我也没想到能遇到沈先生……”对于科学家,林昭还是相当敬重客气的
“东阳知道在下?”沈括不禁疑惑,按理说自己没那么有名才是,何以林昭对自己似乎很熟悉的样子?敬重程度似乎也超乎想象。
呃……一激动,热情过分了!
林昭挠挠头,讪笑道:“在汴京时,曾听王元泽提及先生,在下亦对自然地理之学感兴趣,很仰慕先生,说起来也是神交已久。”
“原来如此!”沈括将信将疑,不过林昭的态度着实让他高兴,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国朝士大夫读书只注重诗书礼仪,经史子集。
对科学技术之道看得颇为下成,虽说那会还没有被鄙夷成奇技yin巧,却也没几个人重视。一直以来,林昭的科学之心一直颇为寂寞,难得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东阳适才所言的地砖偏向力,是怎么回事?可否解释一二!”沈先生饶有兴趣地询问,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
沈括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林昭心里还有点小得意,给科学家当老师,这感情好啊!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穿越众为矢志搞发明创造,赚钱刷名望是一方面,而且相当有成就感的!
自己重生这么久,除了几道菜,教会孟若颖使用阿拉伯数字外,似乎还没搞过什么发明创造,要不要也尝试点?
四大发明里前三个似乎都有了,不过火药的应用似乎不多……至于活字印刷……毕昇似乎是北宋人,只是不确定到底具体生卒年,自然不能冒然……这样直接的学术剽窃是万万不行的……
林昭解释道:“这个地转偏向力啊……因为我们所在的大地并非平整,而是一个中间大,两边小的球体……它是会转动的,越往中间周长越大,转动速度就更快,产生的吸引力就更大,以至于不知不觉会有一种向右偏转的力量,故而叫做地转偏向力……”
大地是圆的?沈括的侄子沈毅震惊不已,愕然说不出话来,实在是难以置信!毕竟这个时代,天圆地方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兴许其他人听了,也会当是笑话,或者骂林昭是疯子,离经叛道。可面前之人是沈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思路和见识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沈括也震惊了,心中却隐约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兴许是真的。突然之间,按照这个说法,以前许多不解之处仿佛都能说通了。
林昭继续解释道:“以大江口为例,北岸的东布洲(崇明岛)是唐朝武德年间才露出水面的,如今已经是偌大的岛屿,周围还有许多沙洲,将来可能连成一片,继续增大……反观大将南岸却不见岛屿,而是深水急流,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最明显的昼夜变化,经线纬线什么的,林昭觉得太过复杂,沈先生未必能接受,便不再提及……
有现实的例子为证,自然更有说服力,沈括对这个理论已经相信了七八分。因为河流冲积早造就陆地平原这事,他自己已经验证过了,深以为然。
想不到林昭不仅口才好,胆子大,学识也很渊博啊!此人当真不见得,顷刻之间,的沈括对林东阳的定位自然很高。
虽然年纪相差了十几岁,但沈括还是一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温言笑道:“听东阳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林昭嘿嘿一笑,这可不就是前世十几年坐在教室里学来的东西么!搞科学创造什么的就算了,林昭也不想费太多心神,目前也没多少精力。不过若是能够启发一下沈括,让这位科学家多些研究成果,也是一件好事……
沈括问道:“东阳此来杭州所为何事?”
“官家刚刚下旨,由我出任杭州/市舶司提举官!”林昭应声回答。
哦?沈括最近一直赋闲在家,消息相对不是那么灵通。当然也就更不知道林昭此来的目的,以及可能引起的风波。
“寒舍就在附近,今日与东阳详谈甚欢,意犹未尽,不若到寒舍略作盘亘,把酒言欢如何?”
沈括今日与林昭一见如故,确实有许多学识上的东西想要请教。再者,林昭与官家和王安石关系亲密,政见相同的沈括自然想要拉近些关系。何况他本就是杭州人,略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
这个……林昭略微迟疑,笑道:“既然先生盛情邀请,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东阳,别先生先生的,括表字存中!”林昭十分敬重,沈括还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要不,在下痴长你十几岁,以兄弟称呼也行……”
“沈兄”林昭刚一开口,回头看了一眼,摆手道:“不行,不行,只怕令侄会不乐意的……”
沈括的侄子沈毅跟随在后,年纪甚至在林昭之上,叔父要是与林昭称兄道弟,那自己岂非要矮一辈了?不由讪讪一笑,还真颇有些难为情……
沈家在杭州也是官宦大族,沈括若非早年跟随做官的父亲居住各地,见识多广,未必会有未来的成就。
走了不远,便见到一处偌大的宅院,远远可见西湖之景,这便是沈家府邸了。看规模,便可知沈家在杭州也是颇有地位的。
进入府邸,精致的美酒小菜很快就上桌了,不过与江南居的味道相比要差太远。林昭不由动了心思,兴许孟若颖说得对,在西湖边开一家分店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同宴饮欢愉之后,林昭来到沈括的书房,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沟通,彼此相谈甚欢。林昭无意间的一些话,给了沈括很大触动和启发。沈大科学家也因此获得灵感,发现了不少东西,《梦溪笔谈》上也将因此多许多内容。
在沈括的书房里,林昭看到一幅偌大的地图,沈括笑道:“我一直有心制作一份天下全州县图进献朝廷,可惜一直都做不好……”
林昭见那地图画的颇为怪异,比例很不协调,汴京与河朔地区勉强还行,但南方与西北各处显然被拉长了,歪歪曲曲的,失真很大……
这也难怪,后世地图可是借助了航空器和高科技测绘工具,精准度自然很高。古代则完全是要靠人力去实际丈量的,准确度肯定会大大下降。平原上还好说,但是遇到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就会很麻烦了,很容易出现误差……
林昭对此也不是很专业,只是提醒道:“先生,地图上的距离要是按照人行走丈量是不对的,山峦坡地多起伏,与平原相比差别会很大,肯定会失真的。如果能像飞鸟一样,当做是从空中观察,以直线距离来制作地图自然最好不过,比例也就完全一致了……”
“飞鸟……直线距离……比例……”沈括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林昭不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让宋代的绘图机会进步了一大截。当然了,沈括受启发的同时,林昭也发现了新大陆。
不得不说,沈括的书房可真是个宝地。转身瞧见一样东西,林昭眼中顿时异彩连连,几乎惊呼出声!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