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13章 大兴银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海上马车夫最新章节!
大明帝国金融改革推进的同时,印着邓浩楠头像的货币也迅速流入市场。作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邓浩楠的头像引起了国朝上下人们的追捧,因为老百姓很难见到像邓浩楠这样大的官,因此从钱币上过一把眼瘾。
当然,更重要的是邓浩楠深得民心,老百姓都想见到他,类似后世的超级明星一样。
金融改革推行的很顺利,邓浩楠也开始了他的敛财计划。
随着央行的成立,邓浩楠先后成立了四个国有银行。虽然是四个银行,但是都属于中央银行的子公司,为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防止一家独大搞垄断。
当然,中央银行属于邓浩楠自个儿的,这也该算是垄断吧!
北方银行,驻地北京,统管华北、东北和内中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向这些地区发放贷款并受理存款业务。南方银行,驻地南京,统管长江以南各省,向南方地区发放贷款,并接受存款。东方银行,主管琉球、台湾、夏威夷、西雅图等地区,负责向海外贸易商人和公司进行存贷款业务。西方银行,主管西南、西北各省,包括西藏在内,负责向这些地区的商人、农民进行存贷款业务。
四大国有银行将随着央行同步进行货币兑换业务,同时,邓浩楠深知这个时代的钱庄存钱要收取费用,贷款也是高利贷,而且很少有能够全国连锁的,都是地区性质,甚至有的钱庄只在一个小城镇内生存。
针对这些情况,邓浩楠将后世的先进经营理念带入四大银行。四大银行实行存款免费,针对大量存款的客户实行有利息存款。同时,对外贷款降低利息,禁止放高利贷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一来,士绅官商老百姓们都来了精神。以前把钱存到钱庄,还得客户自己倒贴钱进去,如今不但免费,多存的客户竟然还有利息可以拿,这对人们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强大,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的感觉。
古代的人们,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都喜欢攒钱。上至皇帝的小内幤,中到文武百官们的藏宝库,下至老百姓们的私房钱,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余的钱就攒起来,藏着家中。有的是为了攒钱吃喝玩乐,有的是为了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有的是为了存个棺材板钱。
总之,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明的货币超过一半的钱财无法流通,都被人们给收藏在家了。流通的货币少了这么多,朝廷自然就要增加货币的铸造以满足市场流通使用。和平年代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到了灾荒战乱之年,老百姓们便会把钱拿出来置购物品,这就使得货币流通突然增多,反而使得货币贬值,闹得国朝上下一片混乱。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判断和预防,但是现在邓浩楠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银行来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这在后世被称为宏观调控,或者国家干预货币工程。
朝廷先出了中央银行,信誉非常好,老百姓们夸赞。接着邓浩楠出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全国各地开分号,全国连锁。这样一来,老百姓在本地存钱,可以在外地取钱,十分方便。如果存的多还有利息,这让一直希望攒钱生钱的人们兴奋了起来。
很多士绅商人们都有大笔的钱财放在家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人各个腰缠百万。他们的银子放在家中一时半会儿根本用不上,同时还有被抢劫偷窃的危险。于是为了生钱,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便把银子全部存进银行里,这样银行给他们开出票据,盖上国家担保的红戳儿。商人们把银子搁在安全的地方,还能捞到不少的利息,可谓高兴的不得了。
商人如此,小老百姓们也一样,官员士绅们更是拍手称快。
一时间,国朝上下,对于存款道银行的事情津津乐道。
邓浩楠组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当然眼前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央行进行货币改革。
因为央行准备金不足,国朝上下需要兑换的钱财十几亿,如此大的窟窿眼儿当真不好填补。
为了尽快在全国完成金融和货币改革,邓浩楠才想出这个招儿来,为的就是缓解央行的兑换压力。
因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的是存款小额免费,大额倒贴利息的优惠政策,这使得原本准备兑换新币的人们直接把银子存在了银行里生钱,这样一来,央行得到了大笔的银子用来铸造货币,同时又减少了兑换新币的压力,使得央行度过了金融改革的又一劫难。
“恭喜王爷,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冯邵延对邓浩楠的招数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本在金融上独占鳌头的他,这回算是服了邓浩楠了。当初在京畿试点运行的时候,他发现竟然有如此巨大风险,当时冯邵延就有些打退堂鼓了。不料,邓浩楠执意继续,冯邵延甚至都要急哭了,这要是整垮了,邓浩楠手里的几千万银子可就打了水漂了。
如今,邓浩楠竟然奇迹般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令冯邵延汗颜的同时,对邓浩楠越发敬佩了。
“怎么样了?各地银行上报上来的银子有多少了?”
冯邵延急忙回答道:“启禀王爷,截止昨天,各地汇总上来的存款数额已经达到了银八千万两,其中铜钱占了八分之三左右。央行已经开铸造折合新币九千万银元!填补了铜钱的空白之后,还余下两千万银元填入金库中!”
存款八千万两,铜钱将会被全部销毁,只有约四千六百万两现银存款。这些银子可以再铸造九千多万银元,正好填补了之前兑换货币带来的亏空,使得货币改革度过最难的一关,将会在全国顺利的执行下去。
邓浩楠长吸了一口气,道:“民间真有钱啊!”
冯邵延喜上眉梢,高兴的附和道:“王爷有所不知,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银子存入银行。老百姓都是拿着一些铜钱,本着试探的心理存进来的。不少老百姓上午存进去,下午就取出来,就是看看有没有扣他们的钱,证实一下朝廷有没有骗他们!”
邓浩楠点点头,道:“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中华两千年来,首次有银行出现,又是免费存款,自然很多人都会小心一些了!”
“王爷说的是!”冯邵延说道:“开始的时候以前辽东都督府治下地区的老百姓是积极响应啊!他们对王爷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们之前见过辽东银行,有心理准备。后来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经过一些天的试探,方才相信。结果,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无数的老百姓跑到银行里存款。接着就是那些观望中的士绅官商们,他们拿出的都是白哗哗的银子,正因为他们的银子存进来,咱们的铸币厂才得以继续运转下去!”
当真好险啊!
邓浩楠心中如是想着,暗道自己走运了。
冯邵延这时又道:“现在每天都有大笔的银子存进来,别看现在只存了八千万两!很快就会突破一亿,甚至是两亿、三亿,王爷应该考虑一下善后了!”
善后?
邓浩楠没听明白,冯邵延直接说道:“王爷可是让银行给存款数额大的客户倒贴一定的利息的,一个人倒是无所谓,几千万两也应付的过来,可是国朝的银子海了去了,日后肯定越存越多,王爷想要维持住信用,就得支付给他们利息。几亿两白银的利息,每年可是不少啊!”
邓浩楠轻咳了一下,这才想起来。
正如冯邵延所说,当国人将几亿两银子存进来之后,每年的利息可是不少,这些都要拖累财政的。
“没关系!”邓浩楠很快就想出了办法,说道:“你先预测一下市面上能够流通多少货币,可以按照最繁华的苏杭地区进行统计。然后再平摊到全国各地,计算出全国货币市场上需要多少货币来维持。一旦预测出来,就让四大银行以这个数字作为基准,预留下来作为铸造货币之用。然后还有多余的资金的话,就开始向外发放贷款,朝廷低息贷款,想必老百姓会接受的,这样赚来的利息肯定不少,一部分支付给存款者,剩下的作为银行员工的薪水,再剩下的就要上缴国库!”
“王爷英明!”冯邵延拱手说道:“只是依靠对外贷款恐怕并不安全,一来贷款人短时间未必能够还上,二来一旦出现不良贷款,恐银行会亏空财政!”
邓浩楠想想也是,后世的不良贷款多了去了,况且在这个时代里,需要谨慎小心。
不过,邓浩楠毕竟阅历丰富,很快便有了主意。
“这样好了!现在全国都在休养生息,老百姓不用纳粮交税,手头上肯定宽裕。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多多的置办工厂。鼓励有余钱的老百姓开办工厂,朝廷将给以政策照顾,银行贷款给他们应该能收回本利。同时,我们的工业基地正在转移到辽沈,那里将要开设大批的国有工厂和私人工厂,让银行朝着他们下手好了!保证稳赚不赔!”
邓浩楠说的是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辽宁工业基地,那里产煤产铁,临近蒙古大草原,畜牧业发达。很多纺织厂都迁移到那里,一个近现代的工业基地即将形成。
抚顺的露天煤矿,容易开采,运输到直隶山东,北方冬天的取暖将来都要靠抚顺的煤矿。同时,鞍山的钢铁将成为大明帝国的炼钢和炼铁中心,因为靠着抚顺,煤炭运输方便,典型了工业基地格局。
那里将成为大明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不用担心那里会破产,银行可以放心向那里贷款投资。
说道投资,邓浩楠突然笑道:“银行还可以投资吗?比如银行入股某家工厂作坊,得到的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和利息,这不就好了吗?”
冯邵延此时心潮澎湃,对邓浩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省略N字……。
“听了王爷的话,微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顿时明了的很多事情!”
对于冯邵延的敬仰之情,邓浩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拿着后人的知识和经验来蒙古代人,有些胜之不武。
“银行还可以借钱给朝廷吗?”
“……”
冯邵延差点儿没站稳坐地上,暗道邓浩楠的想法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银行借钱给政府,看起来又是左手倒蹬到右手一样,但是细想之后才能发现其中暗藏着的大道理。
“王爷英明!”
冯邵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句王爷英明本是奉承客气的话,如今在冯邵延看来,邓浩楠当之无愧。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银行政策,以及工业基地规划,一切都被邓浩楠完美的连接到了一起。
这令冯邵延想起了一句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着邓浩楠,冯邵延第一次生出了仰望的感觉。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邓浩楠对大明帝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可是,令人敬佩的是,邓浩楠的大刀阔斧,竟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很少。
历朝历代,凡改革着,无不备受指责和刁难,最后落得身首异处,委屈而死的结局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偏偏邓浩楠的改革就那么的顺利,就连很多和邓浩楠意见、政见相左的人,他们也不得不佩服邓浩楠走了狗屎运。
真的是狗屎运吗?
当然不是!
远在兰州的信王每天都在书房内看着关于邓浩楠的各种报告,从他第一次走进信王的耳眼之时,邓浩楠就被信王列入了头号劲敌。
无他,信王和邓浩楠都是年轻人,都有一颗很大的抱负心。不同的是,从一开始,他们二人就走上了相对立的道路。
自从邓浩楠破坏了信王的大计之后,信王便时时刻刻准备找邓浩楠报仇。然而,邓浩楠发展壮大的速度太快,信王拍马也追不上。
有意思的是,邓浩楠的死党四狗被邓浩楠的几个王妃给改名叫了王承恩。而在信王府内,也有个叫王承恩的人,只不过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个太监而已。
夜幕降临,掌灯时分。
信王朱由检的书房内依然亮着灯。
“王爷!”
王承恩轻轻推门而入,朱由检抬头便问:“银子都兑换了吗?”
“都兑了!”王承恩说道:“按照您的要求,奴婢找了十几拨人,分批兑换的!”
朱由检点点头,很是满意。
原来王承恩是去兑换银子去了,可是他为何要找十几拨人分批兑换呢?
王承恩不明白,但是他聪明,不会去问朱由检,怕朱由检生气。
果然,朱由检笑了笑,说道:“你肯定想知道本王为何让你这般费劲的去兑换银子吧!”
王承恩点点头,既然朱由检这样问,那就是准备要告诉他了。
“本王不想给辽王任何借口!”
王承恩惊讶的问道:“王爷何出此言?莫非辽王要对王爷不利?”
朱由检点点头,又摇摇头,叹道:“现在的辽王,已经成为大明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本王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何上至皇嫂,下至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出来反对?”
王承恩顺着朱由检的意思,一字一句的说道:“想必这就是辽王的高明之处!辽王做任何事情都不给人留下把柄,即使先帝在时,都没有任何借口对付他。如今辽王拥兵自重,在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又敢再反对他?”
朱由检握紧拳头,眉宇间露出丝丝恨意,问道:“你说他会不会造反?”
“奴婢不知!”
朱由检看了看王承恩,笑道:“本王巴不得他造反!只要他造反了,忠于大明之士才会看清他的真面目!”
朱由检现在没有任何筹码去跟邓浩楠作对,封地在兰州,穷的没钱。没钱就没有军队,没有帮手。否则他几个月前也不用亲自登城抵抗羌人入侵了。那纯粹是为了作秀,做给兰州卫的官员和老百姓们看的。
如果不是邓浩楠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现在的朱由检已经即位成崇祯皇帝了。皇帝梦一下子破灭,沦落到穷山恶水之地当王爷,他很不甘心。
“福王有消息了吗?”
王承恩摇摇头,道:“福王怕的要命,奴婢派去的人只带回来五万两银子!”
朱由检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道:“送本王五万两银子,他当是打发叫花子呢!这福王贪生怕死,看来是不敢站出来对抗邓浩楠了!”
王承恩叹道:“楚王刚刚被问斩抄家,福王显然是怕了!”
想起楚王被赖有光弹劾,落得抄家问斩下场,信王便气急败坏。
“邓浩楠竟敢擅杀皇室成员,看起来他很快就会对其他藩王下手了!”
王承恩附和道:“福王只求自保,浑然不知道他早就被邓浩楠盯上了,下一个挨宰的就是他,可他竟然还不能不知觉?”
信王揉着太阳穴,看起来有些头疼的样子。
“可惜福王那么多钱财,几千万两银子的身家,如果能够给本王,本王足够买通西北各省官员,拉起一支队伍抗衡邓浩楠了!”
大明帝国金融改革推进的同时,印着邓浩楠头像的货币也迅速流入市场。作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邓浩楠的头像引起了国朝上下人们的追捧,因为老百姓很难见到像邓浩楠这样大的官,因此从钱币上过一把眼瘾。
当然,更重要的是邓浩楠深得民心,老百姓都想见到他,类似后世的超级明星一样。
金融改革推行的很顺利,邓浩楠也开始了他的敛财计划。
随着央行的成立,邓浩楠先后成立了四个国有银行。虽然是四个银行,但是都属于中央银行的子公司,为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防止一家独大搞垄断。
当然,中央银行属于邓浩楠自个儿的,这也该算是垄断吧!
北方银行,驻地北京,统管华北、东北和内中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向这些地区发放贷款并受理存款业务。南方银行,驻地南京,统管长江以南各省,向南方地区发放贷款,并接受存款。东方银行,主管琉球、台湾、夏威夷、西雅图等地区,负责向海外贸易商人和公司进行存贷款业务。西方银行,主管西南、西北各省,包括西藏在内,负责向这些地区的商人、农民进行存贷款业务。
四大国有银行将随着央行同步进行货币兑换业务,同时,邓浩楠深知这个时代的钱庄存钱要收取费用,贷款也是高利贷,而且很少有能够全国连锁的,都是地区性质,甚至有的钱庄只在一个小城镇内生存。
针对这些情况,邓浩楠将后世的先进经营理念带入四大银行。四大银行实行存款免费,针对大量存款的客户实行有利息存款。同时,对外贷款降低利息,禁止放高利贷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一来,士绅官商老百姓们都来了精神。以前把钱存到钱庄,还得客户自己倒贴钱进去,如今不但免费,多存的客户竟然还有利息可以拿,这对人们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强大,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的感觉。
古代的人们,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都喜欢攒钱。上至皇帝的小内幤,中到文武百官们的藏宝库,下至老百姓们的私房钱,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余的钱就攒起来,藏着家中。有的是为了攒钱吃喝玩乐,有的是为了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有的是为了存个棺材板钱。
总之,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明的货币超过一半的钱财无法流通,都被人们给收藏在家了。流通的货币少了这么多,朝廷自然就要增加货币的铸造以满足市场流通使用。和平年代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到了灾荒战乱之年,老百姓们便会把钱拿出来置购物品,这就使得货币流通突然增多,反而使得货币贬值,闹得国朝上下一片混乱。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判断和预防,但是现在邓浩楠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银行来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这在后世被称为宏观调控,或者国家干预货币工程。
朝廷先出了中央银行,信誉非常好,老百姓们夸赞。接着邓浩楠出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全国各地开分号,全国连锁。这样一来,老百姓在本地存钱,可以在外地取钱,十分方便。如果存的多还有利息,这让一直希望攒钱生钱的人们兴奋了起来。
很多士绅商人们都有大笔的钱财放在家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人各个腰缠百万。他们的银子放在家中一时半会儿根本用不上,同时还有被抢劫偷窃的危险。于是为了生钱,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便把银子全部存进银行里,这样银行给他们开出票据,盖上国家担保的红戳儿。商人们把银子搁在安全的地方,还能捞到不少的利息,可谓高兴的不得了。
商人如此,小老百姓们也一样,官员士绅们更是拍手称快。
一时间,国朝上下,对于存款道银行的事情津津乐道。
邓浩楠组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当然眼前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央行进行货币改革。
因为央行准备金不足,国朝上下需要兑换的钱财十几亿,如此大的窟窿眼儿当真不好填补。
为了尽快在全国完成金融和货币改革,邓浩楠才想出这个招儿来,为的就是缓解央行的兑换压力。
因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的是存款小额免费,大额倒贴利息的优惠政策,这使得原本准备兑换新币的人们直接把银子存在了银行里生钱,这样一来,央行得到了大笔的银子用来铸造货币,同时又减少了兑换新币的压力,使得央行度过了金融改革的又一劫难。
“恭喜王爷,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冯邵延对邓浩楠的招数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本在金融上独占鳌头的他,这回算是服了邓浩楠了。当初在京畿试点运行的时候,他发现竟然有如此巨大风险,当时冯邵延就有些打退堂鼓了。不料,邓浩楠执意继续,冯邵延甚至都要急哭了,这要是整垮了,邓浩楠手里的几千万银子可就打了水漂了。
如今,邓浩楠竟然奇迹般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令冯邵延汗颜的同时,对邓浩楠越发敬佩了。
“怎么样了?各地银行上报上来的银子有多少了?”
冯邵延急忙回答道:“启禀王爷,截止昨天,各地汇总上来的存款数额已经达到了银八千万两,其中铜钱占了八分之三左右。央行已经开铸造折合新币九千万银元!填补了铜钱的空白之后,还余下两千万银元填入金库中!”
存款八千万两,铜钱将会被全部销毁,只有约四千六百万两现银存款。这些银子可以再铸造九千多万银元,正好填补了之前兑换货币带来的亏空,使得货币改革度过最难的一关,将会在全国顺利的执行下去。
邓浩楠长吸了一口气,道:“民间真有钱啊!”
冯邵延喜上眉梢,高兴的附和道:“王爷有所不知,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银子存入银行。老百姓都是拿着一些铜钱,本着试探的心理存进来的。不少老百姓上午存进去,下午就取出来,就是看看有没有扣他们的钱,证实一下朝廷有没有骗他们!”
邓浩楠点点头,道:“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中华两千年来,首次有银行出现,又是免费存款,自然很多人都会小心一些了!”
“王爷说的是!”冯邵延说道:“开始的时候以前辽东都督府治下地区的老百姓是积极响应啊!他们对王爷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们之前见过辽东银行,有心理准备。后来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经过一些天的试探,方才相信。结果,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无数的老百姓跑到银行里存款。接着就是那些观望中的士绅官商们,他们拿出的都是白哗哗的银子,正因为他们的银子存进来,咱们的铸币厂才得以继续运转下去!”
当真好险啊!
邓浩楠心中如是想着,暗道自己走运了。
冯邵延这时又道:“现在每天都有大笔的银子存进来,别看现在只存了八千万两!很快就会突破一亿,甚至是两亿、三亿,王爷应该考虑一下善后了!”
善后?
邓浩楠没听明白,冯邵延直接说道:“王爷可是让银行给存款数额大的客户倒贴一定的利息的,一个人倒是无所谓,几千万两也应付的过来,可是国朝的银子海了去了,日后肯定越存越多,王爷想要维持住信用,就得支付给他们利息。几亿两白银的利息,每年可是不少啊!”
邓浩楠轻咳了一下,这才想起来。
正如冯邵延所说,当国人将几亿两银子存进来之后,每年的利息可是不少,这些都要拖累财政的。
“没关系!”邓浩楠很快就想出了办法,说道:“你先预测一下市面上能够流通多少货币,可以按照最繁华的苏杭地区进行统计。然后再平摊到全国各地,计算出全国货币市场上需要多少货币来维持。一旦预测出来,就让四大银行以这个数字作为基准,预留下来作为铸造货币之用。然后还有多余的资金的话,就开始向外发放贷款,朝廷低息贷款,想必老百姓会接受的,这样赚来的利息肯定不少,一部分支付给存款者,剩下的作为银行员工的薪水,再剩下的就要上缴国库!”
“王爷英明!”冯邵延拱手说道:“只是依靠对外贷款恐怕并不安全,一来贷款人短时间未必能够还上,二来一旦出现不良贷款,恐银行会亏空财政!”
邓浩楠想想也是,后世的不良贷款多了去了,况且在这个时代里,需要谨慎小心。
不过,邓浩楠毕竟阅历丰富,很快便有了主意。
“这样好了!现在全国都在休养生息,老百姓不用纳粮交税,手头上肯定宽裕。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多多的置办工厂。鼓励有余钱的老百姓开办工厂,朝廷将给以政策照顾,银行贷款给他们应该能收回本利。同时,我们的工业基地正在转移到辽沈,那里将要开设大批的国有工厂和私人工厂,让银行朝着他们下手好了!保证稳赚不赔!”
邓浩楠说的是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辽宁工业基地,那里产煤产铁,临近蒙古大草原,畜牧业发达。很多纺织厂都迁移到那里,一个近现代的工业基地即将形成。
抚顺的露天煤矿,容易开采,运输到直隶山东,北方冬天的取暖将来都要靠抚顺的煤矿。同时,鞍山的钢铁将成为大明帝国的炼钢和炼铁中心,因为靠着抚顺,煤炭运输方便,典型了工业基地格局。
那里将成为大明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不用担心那里会破产,银行可以放心向那里贷款投资。
说道投资,邓浩楠突然笑道:“银行还可以投资吗?比如银行入股某家工厂作坊,得到的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和利息,这不就好了吗?”
冯邵延此时心潮澎湃,对邓浩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省略N字……。
“听了王爷的话,微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顿时明了的很多事情!”
对于冯邵延的敬仰之情,邓浩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拿着后人的知识和经验来蒙古代人,有些胜之不武。
“银行还可以借钱给朝廷吗?”
“……”
冯邵延差点儿没站稳坐地上,暗道邓浩楠的想法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银行借钱给政府,看起来又是左手倒蹬到右手一样,但是细想之后才能发现其中暗藏着的大道理。
“王爷英明!”
冯邵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句王爷英明本是奉承客气的话,如今在冯邵延看来,邓浩楠当之无愧。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银行政策,以及工业基地规划,一切都被邓浩楠完美的连接到了一起。
这令冯邵延想起了一句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着邓浩楠,冯邵延第一次生出了仰望的感觉。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邓浩楠对大明帝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可是,令人敬佩的是,邓浩楠的大刀阔斧,竟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很少。
历朝历代,凡改革着,无不备受指责和刁难,最后落得身首异处,委屈而死的结局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偏偏邓浩楠的改革就那么的顺利,就连很多和邓浩楠意见、政见相左的人,他们也不得不佩服邓浩楠走了狗屎运。
真的是狗屎运吗?
当然不是!
远在兰州的信王每天都在书房内看着关于邓浩楠的各种报告,从他第一次走进信王的耳眼之时,邓浩楠就被信王列入了头号劲敌。
无他,信王和邓浩楠都是年轻人,都有一颗很大的抱负心。不同的是,从一开始,他们二人就走上了相对立的道路。
自从邓浩楠破坏了信王的大计之后,信王便时时刻刻准备找邓浩楠报仇。然而,邓浩楠发展壮大的速度太快,信王拍马也追不上。
有意思的是,邓浩楠的死党四狗被邓浩楠的几个王妃给改名叫了王承恩。而在信王府内,也有个叫王承恩的人,只不过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个太监而已。
夜幕降临,掌灯时分。
信王朱由检的书房内依然亮着灯。
“王爷!”
王承恩轻轻推门而入,朱由检抬头便问:“银子都兑换了吗?”
“都兑了!”王承恩说道:“按照您的要求,奴婢找了十几拨人,分批兑换的!”
朱由检点点头,很是满意。
原来王承恩是去兑换银子去了,可是他为何要找十几拨人分批兑换呢?
王承恩不明白,但是他聪明,不会去问朱由检,怕朱由检生气。
果然,朱由检笑了笑,说道:“你肯定想知道本王为何让你这般费劲的去兑换银子吧!”
王承恩点点头,既然朱由检这样问,那就是准备要告诉他了。
“本王不想给辽王任何借口!”
王承恩惊讶的问道:“王爷何出此言?莫非辽王要对王爷不利?”
朱由检点点头,又摇摇头,叹道:“现在的辽王,已经成为大明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本王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何上至皇嫂,下至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出来反对?”
王承恩顺着朱由检的意思,一字一句的说道:“想必这就是辽王的高明之处!辽王做任何事情都不给人留下把柄,即使先帝在时,都没有任何借口对付他。如今辽王拥兵自重,在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又敢再反对他?”
朱由检握紧拳头,眉宇间露出丝丝恨意,问道:“你说他会不会造反?”
“奴婢不知!”
朱由检看了看王承恩,笑道:“本王巴不得他造反!只要他造反了,忠于大明之士才会看清他的真面目!”
朱由检现在没有任何筹码去跟邓浩楠作对,封地在兰州,穷的没钱。没钱就没有军队,没有帮手。否则他几个月前也不用亲自登城抵抗羌人入侵了。那纯粹是为了作秀,做给兰州卫的官员和老百姓们看的。
如果不是邓浩楠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现在的朱由检已经即位成崇祯皇帝了。皇帝梦一下子破灭,沦落到穷山恶水之地当王爷,他很不甘心。
“福王有消息了吗?”
王承恩摇摇头,道:“福王怕的要命,奴婢派去的人只带回来五万两银子!”
朱由检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道:“送本王五万两银子,他当是打发叫花子呢!这福王贪生怕死,看来是不敢站出来对抗邓浩楠了!”
王承恩叹道:“楚王刚刚被问斩抄家,福王显然是怕了!”
想起楚王被赖有光弹劾,落得抄家问斩下场,信王便气急败坏。
“邓浩楠竟敢擅杀皇室成员,看起来他很快就会对其他藩王下手了!”
王承恩附和道:“福王只求自保,浑然不知道他早就被邓浩楠盯上了,下一个挨宰的就是他,可他竟然还不能不知觉?”
信王揉着太阳穴,看起来有些头疼的样子。
“可惜福王那么多钱财,几千万两银子的身家,如果能够给本王,本王足够买通西北各省官员,拉起一支队伍抗衡邓浩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