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快速造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先生时巅时狂时美甚最新章节!
有很多事情要做,意伊左思右想下,决定先造纸。新灶房旁边那一块巨大的岩石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打制石磨,石缸和石槽,用于造纸。
这块石头已被意伊新砌的围墙圈在了院子里,他拿着刀子走向那一块巨石。刀子飞射出去,将圆润的大青石削去凸出的部分,截成了一个平面,然后再在削平的石头上设计石槽等的排布和大小。在北向向西的位置做一个石磨,从磨槽延伸向南的位置打一条石槽,连接南边一口石缸,再又在中间位置制一口深于南面的石缸。
画上线图后,意伊拿着刀子,顺着刻画的线条下刀。先是切割掉磨槽部分的石料,形成一个圆槽后,将中间的圆部分在平面上刻上放射状的条纹,以增加摩擦。意伊将之前从大青石顶端削掉的石块切割成了带柄的磨盘,在磨盘边和石柄上各自打上了一个洞。再将整个磨盘刻上增强摩擦力的条痕。然后是石槽,意伊从磨槽开一个口,顺着这个口从北东方向往南切割石槽,然后在南边制了一个圆槽,在中南和中西的位置打了两口缸。在缸底各自打了一个出水口。意伊将竹管延接了一根竹子,一直接到了大青石上中央,就着竹管里的水冲洗了石磨、石槽、石缸等。意伊削了两个木塞子,裹上麻布后塞在石缸底的洞口。
意伊审视了一番他的成果,还算满意。他拿着刀子,转身去了卧房。意伊摸出碳枝在绢布上写古代的造纸之法。
天工开物是本好书,意伊庆幸他曾拜读过。许多古科技可从里面取得。只是知道技术,还从来没实施过,要动手还需要仔细推敲一番。
意伊仔细研究了一番古方,不由蹙眉。古法造纸工序十分繁杂。大工序十几道,细分小工序百多道。若以竹为原料,必须破竹、沤竹、蒸竹,舂捣、抄纸压榨、烘干等。光是沤竹、蒸竹,舂竹制出纸浆来就要经过五六十到工序。而要最终成纸起码需三个月。
意伊瞧着绢布皱眉,他要立马用上纸是不能按照一般工序来的。不如略施手段,将原料一步到位变成纸浆,之后抄纸压榨分纸晒干就简单多了。且书用纸先不急,首要的是解决卫生纸的问题。而卫生纸宜用原木浆,家里正好有木料,可以马上开始实施。
意伊思索后,行动起来,他到院外提了两根木料和一捆竹子进院,然后把院门闩上。将木头截断后搁在其中起左边的石缸里。意伊转身拿了几块石砖在大青石周围布了道幻阵。然后站到石磨上,双手结花,搁地上的竹子纷纷飘了起来,散开,一根根得排列开来,然后竹子发出爆破的响声,一根根竹子破开,成了竹片,竹片重新排布,很快整齐的散成了一个圆,竖插入地。围上竹栏后,意伊跳下青石,站在石缸边,双手平举,对着石缸里的木头。缸里的木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了粉末。意伊思索片刻,拿着刀子,背着一个背篓出了门。
意伊来到山破上,割草。除了木料,最好再加些软和的草料。山坡漫山遍野的绒草,意伊几镰刀下去就收割了满背篓,又添了几捧在上面,用绳子捆住。意伊背起背篓,往回走。
远远地,村上忙着搬运木头和竹子的村民喊着号子,轰轰烈烈地行动着。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也一起忙活。意伊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的绿树翠竹青草,还有数条缓急有序的河沟。这是一片自然环境极好的土地。清澈丰富的流水和茂林修竹,非常适合造纸这项业务。在古代,造纸业务应该是一个极好的营生。
“兰娃儿,你割草?”
意伊走到半山腰的岔路口,横道上,扛着一捆竹子过来的罗大豆看见他,停下了脚步,用另一边肩上的汗巾子抹了把汗,又说:“这么嫩的草,你割去干啥?又不喂牛。当引火柴的话,去双雀石那边割,晒几天就干了,好烧得很。”
意伊微笑回:“我下次去那边。”
罗大豆点头,问:“我看小山和小苗从你家拿了舂好的稻米回来筛,你哪里去舂的?没见你来我们罗家沟。”
“叔,我自己做了个碓窝。”意伊说道。村里人都称舂米的石臼为碓窝。
“你自己做了个碓窝啊,兰娃儿好本事。”罗大豆一脸的欣赏,说,“我家小山和小苗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
“小山和苗都很聪明。”意伊夸赞道。
罗大都摇头,说:“也就几分小聪明,比不得兰娃儿你。会读书又会干农活。还想出了搭竹水管的好法子。这等水都能流进水缸里了。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替大伙省力。”
意伊谦虚道:“不算什么。我不过因懒散冒出的想法。”
“我说你聪明,就是聪明,脑子好使。”罗大豆一脸较真。
意伊微笑,不说啥了。
“我看我家小山和小苗就要给你送米过去了。你快回去吧。”
意伊点头,和罗大豆分开,背着青草往家里走。院门口,果然瞧见罗小山和罗小苗,箩筐就搁在门前,一边是饱满的米粒,一边是碎米。
“左兰,你回来了。”罗小苗喜道。
“你的米,我家妹子都筛好了。”罗小山说。
“你割草干什么?”罗小山问。
意伊倒没说割草干什么,只笑着说:“挺快。”然后走到门前,开了锁头,推开门。
罗小山挑起箩筐走了进去,罗小苗也跟进。意伊放下背篓,看向两人,问:“你们家今天可有豆腐卖?”
“有,今天做的卖了大半,还剩半盘,我家也吃不了那么多。我回去给你端来。”
意伊摸一把铜子递给罗小山:“行,给。”
“不用,不用,你甭付钱。剩下的吃不完,也是要给邻居吃的。正好给了你,哪里需要你给钱。何况你这一把钱得是多少个铜子了,够买几大盆豆腐了。总之,我今天是分文不收的。”
意伊看罗小山一脸坚决,也不硬塞,把铜子放回袖袋里,道:“我晚上做一道豆腐,酉时前,你们来端一碗回去。”
两个孩子这次抿了抿嘴,没有拒绝这个的提议。似乎恨不得立马就吃到意伊做的豆腐。美味的诱惑对常年吃不了几顿好食的少年来说是极大的。他们只简单和意伊寒暄了几句,自己就迫不及待转身回去拿豆腐去了。
意伊则把院门一关,提着背篓上面系着的绳子就去了石池边。他将草倒进缸里。双手结印,施了一个除水的小法术,将草全部烘干成干草,然后再以内力摧毁成了碎末。意伊将石缸里注上了水,使水淹没草木粉末。
意伊回到卧房,拿出黄草纸,找出一支左兰以前使用的毛笔,还有一小块墨锭,磨出墨汁后,用毛笔蘸了蘸墨,就在草纸上四角花了些奇怪的图案,图案画完即消失。意伊拿起笔在中间又画了几笔。最后,意伊拿着这张纸回到石缸边。他将纸片一燃,投进了木草混合的缸里。静静的缸里,顿时如滚水沸腾,蒸汽袅袅而出。咕噜噜蒸腾了小半个时辰。期间意伊又画了几道符,冷却符、漂白符、除菌符。意伊将几道符一一消融在木浆里。沉淀数刻后,意伊将木浆往石槽上送,在石槽连接石椎,又流进石缸的口子处有过滤网,木浆流经滤网过滤掉渣滓和粗纤等,最后流进另外一口缸里。现在,木浆筛制完成。
意伊露出满意之色,转身走出竹栅栏,到院外又提了一捆竹子进院。意伊用一把砍刀,将竹子开片、启层、弄成细薄的小竹丝。然后用竹丝编抄纸帘。这是个精细的活,意伊经过了几次试验后,才编出了上好的抄纸帘。意伊将抄纸帘放回屋里。现在他该去做晚饭了。
***
梧桐镇的南村头,有一户最落魄的人家。只有两间摇摇欲垮的土墙茅草屋,下雨的时候,屋子里漏雨严重。灶房已经垮塌了一面墙,用竹篱笆围着,放了几把茅草遮挡。
这户穷困的人家,目前家里有两口人。一个六十几岁的老父亲,一个四十岁的儿子。老父亲躺在破烂的被褥里,头发花白,脸色青黑,眼看着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四十的儿子,头发也半白,脸上布满深深的沟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十岁不止。佝偻的背脊,弯曲得像是压着层层的重压。
门口,围着一群邻居。纷纷说:“李常三,你家老汉眼看是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是啊,现在去镇上寿衣铺子买东西还来得及。”
“先还是把你家老汉找个板子抬出来放起。不然他死在屋里了,你晚上咋睡。”
李家一共只有一间卧房,一间灶房,再没有多余的房子。本来有两间卧房,但垮塌了一间,所以就只有一间了。
死过人的屋子里睡觉是不吉利的。大多人家,人死之前,就会在咽气前,把人抬到堂屋里放,而不是让在卧房里。
村民们各种说道,李常三却兀自不动,双目盯着床上的老父亲,目光呆滞得很。
有人唏嘘不已地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十几年前,不是在县里置了田产,怎就落魄地回来了?”
“城里哪是那么好混的。李家在那里又没个根基,能立得稳吗。”有人瘪瘪嘴说。
“可不是,所以说啊,就算一时发达了,可以去县城里置业,也要看看能不能在那里落地生根。再不济,也要在老家留个退路不是。李家就是走得太干净了。连亩水田都没留。”
“所以,还是我们这样好。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
乡亲们议论纷纷,而这时,一个老者带着两个中年男子走了来。大伙看见,便道:“李老族长来了。”
老人正是李氏一族的族长,李家在梧桐镇也算一脉有历史,子息昌盛的人家。李家老族长在村里很是有些威望,他带着两个儿子来后,村民们纷纷说:“李家老族长,你快劝劝你侄儿吧,他老汉都快咽气了。”
李老族长点着头,从分开的人群中走到门口,看了看里面情形,严厉一喝道:“李常三。”
一直对乡民的话语无动于衷的李常三猛地动了一下,只是动了动眼后,又没动静了。
老族长就叹了口气,说:“常三啊,你爹是不行了。去年春天大夫就说只是挨日子了。你花尽钱财让大夫给吊着性命,已尽为人子的孝道。如今你爹眼看是真的不行了。你也节哀顺变。以后好好过日子,大龙快二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还要你看顾。你可要打起精神呢。”
“对了,大龙人在哪里?得把人叫回来。”李老族长左右寻看。
有很多事情要做,意伊左思右想下,决定先造纸。新灶房旁边那一块巨大的岩石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打制石磨,石缸和石槽,用于造纸。
这块石头已被意伊新砌的围墙圈在了院子里,他拿着刀子走向那一块巨石。刀子飞射出去,将圆润的大青石削去凸出的部分,截成了一个平面,然后再在削平的石头上设计石槽等的排布和大小。在北向向西的位置做一个石磨,从磨槽延伸向南的位置打一条石槽,连接南边一口石缸,再又在中间位置制一口深于南面的石缸。
画上线图后,意伊拿着刀子,顺着刻画的线条下刀。先是切割掉磨槽部分的石料,形成一个圆槽后,将中间的圆部分在平面上刻上放射状的条纹,以增加摩擦。意伊将之前从大青石顶端削掉的石块切割成了带柄的磨盘,在磨盘边和石柄上各自打上了一个洞。再将整个磨盘刻上增强摩擦力的条痕。然后是石槽,意伊从磨槽开一个口,顺着这个口从北东方向往南切割石槽,然后在南边制了一个圆槽,在中南和中西的位置打了两口缸。在缸底各自打了一个出水口。意伊将竹管延接了一根竹子,一直接到了大青石上中央,就着竹管里的水冲洗了石磨、石槽、石缸等。意伊削了两个木塞子,裹上麻布后塞在石缸底的洞口。
意伊审视了一番他的成果,还算满意。他拿着刀子,转身去了卧房。意伊摸出碳枝在绢布上写古代的造纸之法。
天工开物是本好书,意伊庆幸他曾拜读过。许多古科技可从里面取得。只是知道技术,还从来没实施过,要动手还需要仔细推敲一番。
意伊仔细研究了一番古方,不由蹙眉。古法造纸工序十分繁杂。大工序十几道,细分小工序百多道。若以竹为原料,必须破竹、沤竹、蒸竹,舂捣、抄纸压榨、烘干等。光是沤竹、蒸竹,舂竹制出纸浆来就要经过五六十到工序。而要最终成纸起码需三个月。
意伊瞧着绢布皱眉,他要立马用上纸是不能按照一般工序来的。不如略施手段,将原料一步到位变成纸浆,之后抄纸压榨分纸晒干就简单多了。且书用纸先不急,首要的是解决卫生纸的问题。而卫生纸宜用原木浆,家里正好有木料,可以马上开始实施。
意伊思索后,行动起来,他到院外提了两根木料和一捆竹子进院,然后把院门闩上。将木头截断后搁在其中起左边的石缸里。意伊转身拿了几块石砖在大青石周围布了道幻阵。然后站到石磨上,双手结花,搁地上的竹子纷纷飘了起来,散开,一根根得排列开来,然后竹子发出爆破的响声,一根根竹子破开,成了竹片,竹片重新排布,很快整齐的散成了一个圆,竖插入地。围上竹栏后,意伊跳下青石,站在石缸边,双手平举,对着石缸里的木头。缸里的木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了粉末。意伊思索片刻,拿着刀子,背着一个背篓出了门。
意伊来到山破上,割草。除了木料,最好再加些软和的草料。山坡漫山遍野的绒草,意伊几镰刀下去就收割了满背篓,又添了几捧在上面,用绳子捆住。意伊背起背篓,往回走。
远远地,村上忙着搬运木头和竹子的村民喊着号子,轰轰烈烈地行动着。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也一起忙活。意伊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的绿树翠竹青草,还有数条缓急有序的河沟。这是一片自然环境极好的土地。清澈丰富的流水和茂林修竹,非常适合造纸这项业务。在古代,造纸业务应该是一个极好的营生。
“兰娃儿,你割草?”
意伊走到半山腰的岔路口,横道上,扛着一捆竹子过来的罗大豆看见他,停下了脚步,用另一边肩上的汗巾子抹了把汗,又说:“这么嫩的草,你割去干啥?又不喂牛。当引火柴的话,去双雀石那边割,晒几天就干了,好烧得很。”
意伊微笑回:“我下次去那边。”
罗大豆点头,问:“我看小山和小苗从你家拿了舂好的稻米回来筛,你哪里去舂的?没见你来我们罗家沟。”
“叔,我自己做了个碓窝。”意伊说道。村里人都称舂米的石臼为碓窝。
“你自己做了个碓窝啊,兰娃儿好本事。”罗大豆一脸的欣赏,说,“我家小山和小苗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
“小山和苗都很聪明。”意伊夸赞道。
罗大都摇头,说:“也就几分小聪明,比不得兰娃儿你。会读书又会干农活。还想出了搭竹水管的好法子。这等水都能流进水缸里了。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替大伙省力。”
意伊谦虚道:“不算什么。我不过因懒散冒出的想法。”
“我说你聪明,就是聪明,脑子好使。”罗大豆一脸较真。
意伊微笑,不说啥了。
“我看我家小山和小苗就要给你送米过去了。你快回去吧。”
意伊点头,和罗大豆分开,背着青草往家里走。院门口,果然瞧见罗小山和罗小苗,箩筐就搁在门前,一边是饱满的米粒,一边是碎米。
“左兰,你回来了。”罗小苗喜道。
“你的米,我家妹子都筛好了。”罗小山说。
“你割草干什么?”罗小山问。
意伊倒没说割草干什么,只笑着说:“挺快。”然后走到门前,开了锁头,推开门。
罗小山挑起箩筐走了进去,罗小苗也跟进。意伊放下背篓,看向两人,问:“你们家今天可有豆腐卖?”
“有,今天做的卖了大半,还剩半盘,我家也吃不了那么多。我回去给你端来。”
意伊摸一把铜子递给罗小山:“行,给。”
“不用,不用,你甭付钱。剩下的吃不完,也是要给邻居吃的。正好给了你,哪里需要你给钱。何况你这一把钱得是多少个铜子了,够买几大盆豆腐了。总之,我今天是分文不收的。”
意伊看罗小山一脸坚决,也不硬塞,把铜子放回袖袋里,道:“我晚上做一道豆腐,酉时前,你们来端一碗回去。”
两个孩子这次抿了抿嘴,没有拒绝这个的提议。似乎恨不得立马就吃到意伊做的豆腐。美味的诱惑对常年吃不了几顿好食的少年来说是极大的。他们只简单和意伊寒暄了几句,自己就迫不及待转身回去拿豆腐去了。
意伊则把院门一关,提着背篓上面系着的绳子就去了石池边。他将草倒进缸里。双手结印,施了一个除水的小法术,将草全部烘干成干草,然后再以内力摧毁成了碎末。意伊将石缸里注上了水,使水淹没草木粉末。
意伊回到卧房,拿出黄草纸,找出一支左兰以前使用的毛笔,还有一小块墨锭,磨出墨汁后,用毛笔蘸了蘸墨,就在草纸上四角花了些奇怪的图案,图案画完即消失。意伊拿起笔在中间又画了几笔。最后,意伊拿着这张纸回到石缸边。他将纸片一燃,投进了木草混合的缸里。静静的缸里,顿时如滚水沸腾,蒸汽袅袅而出。咕噜噜蒸腾了小半个时辰。期间意伊又画了几道符,冷却符、漂白符、除菌符。意伊将几道符一一消融在木浆里。沉淀数刻后,意伊将木浆往石槽上送,在石槽连接石椎,又流进石缸的口子处有过滤网,木浆流经滤网过滤掉渣滓和粗纤等,最后流进另外一口缸里。现在,木浆筛制完成。
意伊露出满意之色,转身走出竹栅栏,到院外又提了一捆竹子进院。意伊用一把砍刀,将竹子开片、启层、弄成细薄的小竹丝。然后用竹丝编抄纸帘。这是个精细的活,意伊经过了几次试验后,才编出了上好的抄纸帘。意伊将抄纸帘放回屋里。现在他该去做晚饭了。
***
梧桐镇的南村头,有一户最落魄的人家。只有两间摇摇欲垮的土墙茅草屋,下雨的时候,屋子里漏雨严重。灶房已经垮塌了一面墙,用竹篱笆围着,放了几把茅草遮挡。
这户穷困的人家,目前家里有两口人。一个六十几岁的老父亲,一个四十岁的儿子。老父亲躺在破烂的被褥里,头发花白,脸色青黑,眼看着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四十的儿子,头发也半白,脸上布满深深的沟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十岁不止。佝偻的背脊,弯曲得像是压着层层的重压。
门口,围着一群邻居。纷纷说:“李常三,你家老汉眼看是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是啊,现在去镇上寿衣铺子买东西还来得及。”
“先还是把你家老汉找个板子抬出来放起。不然他死在屋里了,你晚上咋睡。”
李家一共只有一间卧房,一间灶房,再没有多余的房子。本来有两间卧房,但垮塌了一间,所以就只有一间了。
死过人的屋子里睡觉是不吉利的。大多人家,人死之前,就会在咽气前,把人抬到堂屋里放,而不是让在卧房里。
村民们各种说道,李常三却兀自不动,双目盯着床上的老父亲,目光呆滞得很。
有人唏嘘不已地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十几年前,不是在县里置了田产,怎就落魄地回来了?”
“城里哪是那么好混的。李家在那里又没个根基,能立得稳吗。”有人瘪瘪嘴说。
“可不是,所以说啊,就算一时发达了,可以去县城里置业,也要看看能不能在那里落地生根。再不济,也要在老家留个退路不是。李家就是走得太干净了。连亩水田都没留。”
“所以,还是我们这样好。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
乡亲们议论纷纷,而这时,一个老者带着两个中年男子走了来。大伙看见,便道:“李老族长来了。”
老人正是李氏一族的族长,李家在梧桐镇也算一脉有历史,子息昌盛的人家。李家老族长在村里很是有些威望,他带着两个儿子来后,村民们纷纷说:“李家老族长,你快劝劝你侄儿吧,他老汉都快咽气了。”
李老族长点着头,从分开的人群中走到门口,看了看里面情形,严厉一喝道:“李常三。”
一直对乡民的话语无动于衷的李常三猛地动了一下,只是动了动眼后,又没动静了。
老族长就叹了口气,说:“常三啊,你爹是不行了。去年春天大夫就说只是挨日子了。你花尽钱财让大夫给吊着性命,已尽为人子的孝道。如今你爹眼看是真的不行了。你也节哀顺变。以后好好过日子,大龙快二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还要你看顾。你可要打起精神呢。”
“对了,大龙人在哪里?得把人叫回来。”李老族长左右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