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太尉人选(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赵国最终还是屈服了,虽然平阳君据理力争,但面对这样的困局,想要保全赵国实力的赵王还是选择了向韩国妥协。
八月十日,韩国为表诚意,从邯郸退兵,撤往漳水南岸。邯郸、武安两地共计二十一万赵国大军分批北上,经刑县、柏人、房子、郜县抵达宋子城。
赵军抵达宋子城后,也信守承诺,让韩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邯郸、武安、刑县、房子、郜县。两国以目前所占城邑为分界线,休兵罢战。
失去了都城邯郸,赵国必须另外选择一座城邑作为都城。对赵国治下的城邑而言,论人口,论富庶,自然以中人、阳城、顾县、苦陉、肥县、宋子、安平、饶县、武垣这九座城邑为最。尤其是中人城,曾为中山国的都城,还保留着宫殿。如果作为都城,再合适不过。
但有鉴于韩国占据了易水以南的大片土地,这九座城邑东、西、南三个方向已经皆为韩土,容易遭受韩国的夹攻。因此,几番思量,赵国决意迁都代郡,以避韩国锋芒。
和韩国议和后,进入云中郡肆虐的秦军就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憋了一肚子气的赵王以廉颇为将,统兵十万,前去云中郡平乱。廉颇也不负众望,仅仅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秦军赶出了云中郡。随后,赵军更是携大胜之威,对秦军一路穷追不舍,直到兵临狼孟城下,攻城受挫,廉颇又忌惮太原郡的秦军渡河切断自己的退路,才不情不愿地退兵北上。
至此,持续了半年的诸国混战才宣告结束。秦国浑水摸鱼,先败后胜。夺取了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土地。楚国则是趁机灭掉越国,雄霸南方。齐国损兵九万,退守济水南岸,又被韩国团团围困,不得不依附韩国。
韩国则是从燕、赵、楚三国身上夺取了大片土地。为了巩固统治,韩国在河水以东、济水以北设置济北郡。在易水以南、河水以北设置河间郡,在漳水南岸设置山阳郡,在河水南岸设置平原君,巨鹿、邯郸两郡得以保留,只是所辖地区各有增减,再置冀州管辖之。
在南方,韩国有感得到的楚地地广人稀,不易管辖,增设了巫郡、南郡、洞庭郡、苍梧郡、黔中郡。加上原本的九江郡,共六郡之地,设荆州管辖之。
至此,韩国已经拥有了冀州、青州、徐州、凉州、益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州总共九州之地,郡的数目也从原来的二十个增加到三十二个郡,天下之地,韩国已经占据三分之二。
论人口,韩国有民两百万户。齐国有民十八万户,赵国有民二十万户。燕国有民十七万户,秦国有民二十万户,楚国有民二十五户。齐、赵、燕、秦、楚五国合起来的人口也不过是一百万户,堪堪是韩国人口的一半。
天下能人志士已经看出来,如今的韩国远胜当初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再难阻挡。当初,山东各国领土互相接壤,往来便宜,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如今,齐国、楚国完全被韩国包围。燕、赵、秦三国有所龃龉,又怎么可能多么齐心协力?!
韩国,洛阳。
为了震慑宵小,维持冀州的稳定,韩腾率领六万韩军坐镇冀州,李牧、蒙骜、白起、王翦则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返回洛阳。
韩王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旋的大军,并在城外犒赏三军。白起击败燕军主力,迫使燕国献出河间、济北;李牧击败赵军主力,夺取山阳、邯郸两郡,并为功劳第一。白起封为伯爵,食邑八百户,李牧赏赐千金,食邑增加八百户。韩腾夺取巨鹿郡,蒙骜、王翦夺取平原郡,功劳并为第二,增加食邑五百户,赏赐千金。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无论是不是真心,天下列国都知晓,韩国已经不是自己可以得罪的。因此,九月份韩王生辰的时候,齐、赵、燕、秦、楚、周六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朝贺韩王。一时之间,洛阳热闹非凡。
不过,除了向韩王送上寿礼,各国使者还在张望着一件大事。那就是有关韩国太尉的人选。
暴鸢年事已高,前些日子酒后染上风寒,病体愈发沉重。趁着清醒,暴鸢已经向韩王上表请辞,韩王三不许,暴鸢坚持己见,韩王最终才勉强答应暴鸢的请辞,但依然让暴鸢享受俸禄,至于空出来的太尉一职,却不任命。
三日前,暴鸢卒,韩王怜其忠义,谥曰“忠”,以其长子暴奉承袭爵位。按照新法,后代无功者,爵位递减。因此,暴鸢虽然生前是勇武侯,但他的嫡长子暴奉只能受封为勇武伯。如果暴奉不能立功提高自己的爵位,他的嫡长子以后承袭的爵位只能是子爵。甚至于,暴家子子孙孙无功于韩国,爵位会一直降低下去,直到成为最低的一等爵位,也就是十二等云骑尉。
原先将太尉一职虚位以待,还能解释成期待暴鸢发生奇迹,病体康复。但随着暴鸢一死,新太尉的人选就成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论能力,暴鸢不如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论勇力,暴鸢不如执金吾卫云、征东将军韩腾。暴鸢之所以可以成为太尉,其实还是仰仗这些年在军队中树立的威望。身为两朝老臣,暴鸢门生故吏极多,又最早追随韩王然,韩王然也因此乐得将暴鸢放到三公这样的高位。
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李牧、蒙骜这些后来投奔韩王然的人尊重暴鸢;白起、王翦这些身份显得尴尬的人礼遇暴鸢;韩腾、卫云这样的后起之秀敬服暴鸢。他们心甘情愿地屈居暴鸢之下,而无怨言。
但暴鸢这样的老臣一死,韩国就再无一个威望远胜其他人的大臣可以众望所归地继任太尉一职。
李牧也好,蒙骜也好都会生出更上一层楼的心思。毕竟,三公九卿,三公是秩三千石。九卿是两千石,中间差了一千石。这倒不是说大家在意那区区一千石的俸禄,而是在意这是地位象征,是韩王对自己信任程度的象征。能够继任太尉的,总比落选的大臣更受韩王倚重。
李牧、蒙骜之辈信服暴鸢,那是因为资历问题。身为军人的荣誉。不渴望更大的舞台是假的。越是有才的人约会恃才傲物,大家都欣赏彼此的才能,但不觉得对方远远胜过自己。这太尉之职,自然是有才者居之。虽然出于谦虚,顾忌情谊,大家不会毛遂自荐,但却可以矜持,暗示自己的兴趣。尤其是在韩王迟迟没有表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职位生出野望。
太尉掌管兵事。不知道用兵之道的人自然排除。身为三公,接任者至少也是九卿这样秩两千石的,否则,群臣必然不服。秩两千石,除了九卿就是各州的刺史。如此说来,人选就那么几个。
不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选谁成为太尉。不仅仅牵扯到这些有资格成为太尉的人,也牵扯到大部分朝臣。甚至许多国家。毕竟,同朝为臣,总有党派。因为治国的理念一样而走得近也好,因为乡党关系走得近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圈子。或许为了国家大事,大家可以达成一致。但在细节问题上,还是由分歧的。譬如出兵的人选问题,譬如太尉的人选问题。
韩王自从下达招贤令,引得各国人才来投奔,朝堂之上。也充斥着各国的人才。韩国越是壮大,党派也就是繁多。从出身国家来说,有齐人一党,楚人一党,秦人一党,赵人一党.....从地域来说,有司隶州一党,有关中一党......各种党派的划分各有差别,但圈子里的人互相扶持,却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说卫尉李牧,是赵人出身,虽然忠心于韩王,为韩国立下赫赫战功,却也不影响与巨鹿、山阳、平原、邯郸这四个郡县的的地方官员交好。韩王也乐得以李牧作为典型,让四郡的官员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
比如说郎中令蒙骜,是齐人出身,不少齐国的士子在韩国谋取一官半职之后,也愿意经常拜访蒙骜,依附蒙骜,以便施展自己胸中的抱负。
比如说御史大夫范睢,身为魏人,东郡、砀郡、河内郡的官员但凡入洛阳述职,但凡有魏地的士子出人头地,敢不来拜访范睢?!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韩国一步步蚕食各国的土地,尚且可以同化。但这些年韩国领土扩张的太快,被韩国新占领的土地上的官员百姓,只能下意识地寻找可以依附的对象,以保全自己的官职也好,获取更好的政策也好,都是人之常情。乡党之情,同窗之谊也就显得很重要。
人吃五谷杂粮,自然就有诸多心思,为自己谋利,圣人也不能免俗。有人说,韩国的新法一视同仁。但即使再完善的新法,也是靠人来执行的,也有漏洞给人可钻。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时常可以见到韩王,似乎可以洁身自爱,秉持公正,不必有求于地方官员。但不要忘了,这些朝堂官员也有宗族,也有产业在地方,尤其是远离家乡的人,如果不交好家乡的地方官员,也许就会给家族带来不小的损失。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各种潜规则对混迹官场的人来说都是心知肚明。
这也就不难猜出,为什么在暴鸢死后,从朝堂到地方,但凡可以在韩王身前说上话的人都对新太尉的人选极为关心,极为热衷。就连齐、赵、燕、秦、楚、周六国派出的使者,也游走在洛阳权贵之处,打探风声。
是李牧来接任太尉,还是由蒙骜来接任,看似对天下列国没有分别,但其实不然。如果新任的太尉是本国出身,如果新任的太尉对本国亲近,那形势大为不同。当然,各国还有不怀好意的存在——如果可以用这次太尉人选来制造分歧,让韩国陷入内耗,大臣之间产生龃龉,那岂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毫无疑问,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是太尉的大热人选。白起、王翦虽然有才,但毕竟在韩国的资历不够。又是秦人出身,身份敏感;韩腾、乐乘虽然屡立战功,但威望没有李牧、蒙骜高。所以,此四子者,虽然有人支持,但呼声没有李牧、蒙骜高!
最重要的是。最能左右韩王决定的莫过于三公九卿。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典客陈筮、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治粟内史刘光、少府陈穗、司寇韩甚这九人,并无一人支持白起、王翦、韩腾、乐乘接任太尉。
丞相张平、典客陈筮、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五人以李牧功劳大过蒙骜,支持李牧接任太尉。
御史大夫范睢、治粟内史刘光、少府陈穗、司寇韩甚以蒙骜年长、稳重为由,支持蒙骜接任太尉。
白起、王翦、韩腾等人则不偏不倚,既不表态支持谁,也不表态反对谁,摆明了不愿意插手其中,任由韩王一人决定。
除了秦国还怂恿着韩国,支持白起接任太尉。除了周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燕、齐、楚、赵都有了明确的态度。燕、赵两国希望李牧接任太尉,齐、楚希望蒙骜接任,大体上也是由于李牧、蒙骜的出身,只不过,他们派人放出消息,诋毁对方,用心的邪恶可见一斑。
朝堂上风起云涌。争执不断,但韩王就是迟迟不愿意表态谁来代替暴鸢的职位。饶是李牧、蒙骜用兵如神,从容淡定,也不由开始嘀咕、不安起来。莫非韩王认为争端全都是因自己起,对自己心怀不满?!韩国现在欠缺的不是人才,少了李牧、蒙骜,依然有白起、王翦、韩腾、卫云、乐乘、朱亥。依然有冯亭、魏辙、靳黈等人。因此,李牧、蒙骜也知道,韩王倚重自己,但却并非离不开自己!如果韩王真的以为是自己怂恿朝臣,引发争执不断。那事情就大条了!毕竟,身为君王,最忌惮的就是朝臣互相勾结,架空自己!最忌惮的就是朝臣结党营私,不一致对外!
想到了这一点,李牧、蒙骜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反转,从之前的矜持变成了谦让。李牧推荐蒙骜,蒙骜推荐李牧,似乎在他们眼里,对方比自己更胜一筹,自己远不如对方,也没有资格担任太尉一职。
韩王对此的反应也极为微妙,不置可否,似乎想要吊足所有人的胃口。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等人这才醒悟过来,不再上书向韩王推荐太尉的人选。只有几个利欲熏心的官员,不怕死地敦促韩王早下决定,得到的结果是革职的革职,枭兽的枭兽。当然,韩王是拿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是咎由自取,要么是徇私舞弊,要么是勾结他国,泄露情报。自己这么做并非是要独断专行,打击报复。
太尉的人选问题一直拖了整整三个月,拖到公元前二六零年的正月,拖到群臣以为韩王决定不再设太尉一职。
公元前二六一年十二月,经过长达四年多的努力,郑国渠完工。浑浊的泾水一路东行三百余里,注入洛水,流域面积达到四万公顷。原本干旱的扶风郡大受其惠,旱地变成良田,八百里关中沃土才算是名副其实。凉州刺史魏亲自前往洛阳向韩王报喜,韩王大悦,从总设计师郑国到各个渠段的工匠,从州郡长官到县里面的小吏,皆有赏赐。
在原本历史上,秦国动用了关中大半的财力物力人力,用时约十年(断断续续而非自始至终)才完成了郑国渠的修建。韩国国力远胜历史上的秦国,投入的精力也不是历史上秦国可以比拟的,这才提前了五年多让郑国渠完工。
在公元前二六零年正月初一的新年大会上,各州郡长官皆向韩王献宝,以表示自己治下政通人和。韩王素来体恤民间疾苦,自然不收黄白之物,至于良马、宝剑更是不合时宜。毕竟,论宝马,韩王身为一国之君,想要的话自有其他国家双手送上。论宝剑,汉邑多能工巧匠,所出产的宝剑更不是各地所能比较的。
在新年初一的朝会上献宝是约定成俗的,本意不是为了向韩王献宝,而是为了展示在过去的一年,各州各郡取得的最新成果。也许是产量提高的粮食种子,也许是增加射程的弓弩,也许是增加效率的工具,也许是新近投奔韩国的蛮族献上的投降文书,也许是不服韩国教化的蛮族部落首领的首级,也许是一本百十年前流传下来的名家大作的孤本。总之,凡是利于韩国教化百姓,利于韩国国力增强的,都称得上是宝物。
所有的人都知道,随着郑国渠的修建成功,今年最大的成就非凉州莫属。只不过,众人没有想到,凉州确实独占鳌头,但却不是因为郑国渠。
赵国最终还是屈服了,虽然平阳君据理力争,但面对这样的困局,想要保全赵国实力的赵王还是选择了向韩国妥协。
八月十日,韩国为表诚意,从邯郸退兵,撤往漳水南岸。邯郸、武安两地共计二十一万赵国大军分批北上,经刑县、柏人、房子、郜县抵达宋子城。
赵军抵达宋子城后,也信守承诺,让韩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邯郸、武安、刑县、房子、郜县。两国以目前所占城邑为分界线,休兵罢战。
失去了都城邯郸,赵国必须另外选择一座城邑作为都城。对赵国治下的城邑而言,论人口,论富庶,自然以中人、阳城、顾县、苦陉、肥县、宋子、安平、饶县、武垣这九座城邑为最。尤其是中人城,曾为中山国的都城,还保留着宫殿。如果作为都城,再合适不过。
但有鉴于韩国占据了易水以南的大片土地,这九座城邑东、西、南三个方向已经皆为韩土,容易遭受韩国的夹攻。因此,几番思量,赵国决意迁都代郡,以避韩国锋芒。
和韩国议和后,进入云中郡肆虐的秦军就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憋了一肚子气的赵王以廉颇为将,统兵十万,前去云中郡平乱。廉颇也不负众望,仅仅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秦军赶出了云中郡。随后,赵军更是携大胜之威,对秦军一路穷追不舍,直到兵临狼孟城下,攻城受挫,廉颇又忌惮太原郡的秦军渡河切断自己的退路,才不情不愿地退兵北上。
至此,持续了半年的诸国混战才宣告结束。秦国浑水摸鱼,先败后胜。夺取了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土地。楚国则是趁机灭掉越国,雄霸南方。齐国损兵九万,退守济水南岸,又被韩国团团围困,不得不依附韩国。
韩国则是从燕、赵、楚三国身上夺取了大片土地。为了巩固统治,韩国在河水以东、济水以北设置济北郡。在易水以南、河水以北设置河间郡,在漳水南岸设置山阳郡,在河水南岸设置平原君,巨鹿、邯郸两郡得以保留,只是所辖地区各有增减,再置冀州管辖之。
在南方,韩国有感得到的楚地地广人稀,不易管辖,增设了巫郡、南郡、洞庭郡、苍梧郡、黔中郡。加上原本的九江郡,共六郡之地,设荆州管辖之。
至此,韩国已经拥有了冀州、青州、徐州、凉州、益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州总共九州之地,郡的数目也从原来的二十个增加到三十二个郡,天下之地,韩国已经占据三分之二。
论人口,韩国有民两百万户。齐国有民十八万户,赵国有民二十万户。燕国有民十七万户,秦国有民二十万户,楚国有民二十五户。齐、赵、燕、秦、楚五国合起来的人口也不过是一百万户,堪堪是韩国人口的一半。
天下能人志士已经看出来,如今的韩国远胜当初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再难阻挡。当初,山东各国领土互相接壤,往来便宜,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如今,齐国、楚国完全被韩国包围。燕、赵、秦三国有所龃龉,又怎么可能多么齐心协力?!
韩国,洛阳。
为了震慑宵小,维持冀州的稳定,韩腾率领六万韩军坐镇冀州,李牧、蒙骜、白起、王翦则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返回洛阳。
韩王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旋的大军,并在城外犒赏三军。白起击败燕军主力,迫使燕国献出河间、济北;李牧击败赵军主力,夺取山阳、邯郸两郡,并为功劳第一。白起封为伯爵,食邑八百户,李牧赏赐千金,食邑增加八百户。韩腾夺取巨鹿郡,蒙骜、王翦夺取平原郡,功劳并为第二,增加食邑五百户,赏赐千金。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无论是不是真心,天下列国都知晓,韩国已经不是自己可以得罪的。因此,九月份韩王生辰的时候,齐、赵、燕、秦、楚、周六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朝贺韩王。一时之间,洛阳热闹非凡。
不过,除了向韩王送上寿礼,各国使者还在张望着一件大事。那就是有关韩国太尉的人选。
暴鸢年事已高,前些日子酒后染上风寒,病体愈发沉重。趁着清醒,暴鸢已经向韩王上表请辞,韩王三不许,暴鸢坚持己见,韩王最终才勉强答应暴鸢的请辞,但依然让暴鸢享受俸禄,至于空出来的太尉一职,却不任命。
三日前,暴鸢卒,韩王怜其忠义,谥曰“忠”,以其长子暴奉承袭爵位。按照新法,后代无功者,爵位递减。因此,暴鸢虽然生前是勇武侯,但他的嫡长子暴奉只能受封为勇武伯。如果暴奉不能立功提高自己的爵位,他的嫡长子以后承袭的爵位只能是子爵。甚至于,暴家子子孙孙无功于韩国,爵位会一直降低下去,直到成为最低的一等爵位,也就是十二等云骑尉。
原先将太尉一职虚位以待,还能解释成期待暴鸢发生奇迹,病体康复。但随着暴鸢一死,新太尉的人选就成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论能力,暴鸢不如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论勇力,暴鸢不如执金吾卫云、征东将军韩腾。暴鸢之所以可以成为太尉,其实还是仰仗这些年在军队中树立的威望。身为两朝老臣,暴鸢门生故吏极多,又最早追随韩王然,韩王然也因此乐得将暴鸢放到三公这样的高位。
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李牧、蒙骜这些后来投奔韩王然的人尊重暴鸢;白起、王翦这些身份显得尴尬的人礼遇暴鸢;韩腾、卫云这样的后起之秀敬服暴鸢。他们心甘情愿地屈居暴鸢之下,而无怨言。
但暴鸢这样的老臣一死,韩国就再无一个威望远胜其他人的大臣可以众望所归地继任太尉一职。
李牧也好,蒙骜也好都会生出更上一层楼的心思。毕竟,三公九卿,三公是秩三千石。九卿是两千石,中间差了一千石。这倒不是说大家在意那区区一千石的俸禄,而是在意这是地位象征,是韩王对自己信任程度的象征。能够继任太尉的,总比落选的大臣更受韩王倚重。
李牧、蒙骜之辈信服暴鸢,那是因为资历问题。身为军人的荣誉。不渴望更大的舞台是假的。越是有才的人约会恃才傲物,大家都欣赏彼此的才能,但不觉得对方远远胜过自己。这太尉之职,自然是有才者居之。虽然出于谦虚,顾忌情谊,大家不会毛遂自荐,但却可以矜持,暗示自己的兴趣。尤其是在韩王迟迟没有表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职位生出野望。
太尉掌管兵事。不知道用兵之道的人自然排除。身为三公,接任者至少也是九卿这样秩两千石的,否则,群臣必然不服。秩两千石,除了九卿就是各州的刺史。如此说来,人选就那么几个。
不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选谁成为太尉。不仅仅牵扯到这些有资格成为太尉的人,也牵扯到大部分朝臣。甚至许多国家。毕竟,同朝为臣,总有党派。因为治国的理念一样而走得近也好,因为乡党关系走得近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圈子。或许为了国家大事,大家可以达成一致。但在细节问题上,还是由分歧的。譬如出兵的人选问题,譬如太尉的人选问题。
韩王自从下达招贤令,引得各国人才来投奔,朝堂之上。也充斥着各国的人才。韩国越是壮大,党派也就是繁多。从出身国家来说,有齐人一党,楚人一党,秦人一党,赵人一党.....从地域来说,有司隶州一党,有关中一党......各种党派的划分各有差别,但圈子里的人互相扶持,却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说卫尉李牧,是赵人出身,虽然忠心于韩王,为韩国立下赫赫战功,却也不影响与巨鹿、山阳、平原、邯郸这四个郡县的的地方官员交好。韩王也乐得以李牧作为典型,让四郡的官员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
比如说郎中令蒙骜,是齐人出身,不少齐国的士子在韩国谋取一官半职之后,也愿意经常拜访蒙骜,依附蒙骜,以便施展自己胸中的抱负。
比如说御史大夫范睢,身为魏人,东郡、砀郡、河内郡的官员但凡入洛阳述职,但凡有魏地的士子出人头地,敢不来拜访范睢?!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韩国一步步蚕食各国的土地,尚且可以同化。但这些年韩国领土扩张的太快,被韩国新占领的土地上的官员百姓,只能下意识地寻找可以依附的对象,以保全自己的官职也好,获取更好的政策也好,都是人之常情。乡党之情,同窗之谊也就显得很重要。
人吃五谷杂粮,自然就有诸多心思,为自己谋利,圣人也不能免俗。有人说,韩国的新法一视同仁。但即使再完善的新法,也是靠人来执行的,也有漏洞给人可钻。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时常可以见到韩王,似乎可以洁身自爱,秉持公正,不必有求于地方官员。但不要忘了,这些朝堂官员也有宗族,也有产业在地方,尤其是远离家乡的人,如果不交好家乡的地方官员,也许就会给家族带来不小的损失。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各种潜规则对混迹官场的人来说都是心知肚明。
这也就不难猜出,为什么在暴鸢死后,从朝堂到地方,但凡可以在韩王身前说上话的人都对新太尉的人选极为关心,极为热衷。就连齐、赵、燕、秦、楚、周六国派出的使者,也游走在洛阳权贵之处,打探风声。
是李牧来接任太尉,还是由蒙骜来接任,看似对天下列国没有分别,但其实不然。如果新任的太尉是本国出身,如果新任的太尉对本国亲近,那形势大为不同。当然,各国还有不怀好意的存在——如果可以用这次太尉人选来制造分歧,让韩国陷入内耗,大臣之间产生龃龉,那岂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毫无疑问,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是太尉的大热人选。白起、王翦虽然有才,但毕竟在韩国的资历不够。又是秦人出身,身份敏感;韩腾、乐乘虽然屡立战功,但威望没有李牧、蒙骜高。所以,此四子者,虽然有人支持,但呼声没有李牧、蒙骜高!
最重要的是。最能左右韩王决定的莫过于三公九卿。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典客陈筮、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治粟内史刘光、少府陈穗、司寇韩甚这九人,并无一人支持白起、王翦、韩腾、乐乘接任太尉。
丞相张平、典客陈筮、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五人以李牧功劳大过蒙骜,支持李牧接任太尉。
御史大夫范睢、治粟内史刘光、少府陈穗、司寇韩甚以蒙骜年长、稳重为由,支持蒙骜接任太尉。
白起、王翦、韩腾等人则不偏不倚,既不表态支持谁,也不表态反对谁,摆明了不愿意插手其中,任由韩王一人决定。
除了秦国还怂恿着韩国,支持白起接任太尉。除了周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燕、齐、楚、赵都有了明确的态度。燕、赵两国希望李牧接任太尉,齐、楚希望蒙骜接任,大体上也是由于李牧、蒙骜的出身,只不过,他们派人放出消息,诋毁对方,用心的邪恶可见一斑。
朝堂上风起云涌。争执不断,但韩王就是迟迟不愿意表态谁来代替暴鸢的职位。饶是李牧、蒙骜用兵如神,从容淡定,也不由开始嘀咕、不安起来。莫非韩王认为争端全都是因自己起,对自己心怀不满?!韩国现在欠缺的不是人才,少了李牧、蒙骜,依然有白起、王翦、韩腾、卫云、乐乘、朱亥。依然有冯亭、魏辙、靳黈等人。因此,李牧、蒙骜也知道,韩王倚重自己,但却并非离不开自己!如果韩王真的以为是自己怂恿朝臣,引发争执不断。那事情就大条了!毕竟,身为君王,最忌惮的就是朝臣互相勾结,架空自己!最忌惮的就是朝臣结党营私,不一致对外!
想到了这一点,李牧、蒙骜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反转,从之前的矜持变成了谦让。李牧推荐蒙骜,蒙骜推荐李牧,似乎在他们眼里,对方比自己更胜一筹,自己远不如对方,也没有资格担任太尉一职。
韩王对此的反应也极为微妙,不置可否,似乎想要吊足所有人的胃口。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等人这才醒悟过来,不再上书向韩王推荐太尉的人选。只有几个利欲熏心的官员,不怕死地敦促韩王早下决定,得到的结果是革职的革职,枭兽的枭兽。当然,韩王是拿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是咎由自取,要么是徇私舞弊,要么是勾结他国,泄露情报。自己这么做并非是要独断专行,打击报复。
太尉的人选问题一直拖了整整三个月,拖到公元前二六零年的正月,拖到群臣以为韩王决定不再设太尉一职。
公元前二六一年十二月,经过长达四年多的努力,郑国渠完工。浑浊的泾水一路东行三百余里,注入洛水,流域面积达到四万公顷。原本干旱的扶风郡大受其惠,旱地变成良田,八百里关中沃土才算是名副其实。凉州刺史魏亲自前往洛阳向韩王报喜,韩王大悦,从总设计师郑国到各个渠段的工匠,从州郡长官到县里面的小吏,皆有赏赐。
在原本历史上,秦国动用了关中大半的财力物力人力,用时约十年(断断续续而非自始至终)才完成了郑国渠的修建。韩国国力远胜历史上的秦国,投入的精力也不是历史上秦国可以比拟的,这才提前了五年多让郑国渠完工。
在公元前二六零年正月初一的新年大会上,各州郡长官皆向韩王献宝,以表示自己治下政通人和。韩王素来体恤民间疾苦,自然不收黄白之物,至于良马、宝剑更是不合时宜。毕竟,论宝马,韩王身为一国之君,想要的话自有其他国家双手送上。论宝剑,汉邑多能工巧匠,所出产的宝剑更不是各地所能比较的。
在新年初一的朝会上献宝是约定成俗的,本意不是为了向韩王献宝,而是为了展示在过去的一年,各州各郡取得的最新成果。也许是产量提高的粮食种子,也许是增加射程的弓弩,也许是增加效率的工具,也许是新近投奔韩国的蛮族献上的投降文书,也许是不服韩国教化的蛮族部落首领的首级,也许是一本百十年前流传下来的名家大作的孤本。总之,凡是利于韩国教化百姓,利于韩国国力增强的,都称得上是宝物。
所有的人都知道,随着郑国渠的修建成功,今年最大的成就非凉州莫属。只不过,众人没有想到,凉州确实独占鳌头,但却不是因为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