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书大结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孽海情天梦红楼最新章节!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家曹雪芹于公元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去世。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的前十年就传抄问世了,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迷失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借阅遗失说:
根据已经发现的几部古本乙卯本、庚辰本、蒙古旺夫本等的批注推测,《红楼梦》原稿应该是完成了,而且,包括评书人在内的很多人阅读过全本,所以,才有了“伏线千里”之说。但是,由于原稿是手抄本,所以,在传阅过程中不幸丢失了。作者本打算重新写一份的,可没想到还未动笔,就患病辞世了,所以,就没有了书的后四十回。
2、政治原因:
有种说法是原书被清政府“和谐”了,后四十回,是有预谋的彻底销毁了。然后,乾隆政府请高鹗、程伟元续写了另一个结局,也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后四十回版本。许多红学家至死认为,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在世上还存有原稿,只是被清政府刻意的藏起来,不见天日罢了。
3、焚毁说:
民间传说,忧郁曹雪芹晚年家境贫寒,以至于他去世后家里连买纸的银子都拿不出,他的妻子就把《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拿去当冥币烧了。这是最不靠谱的一种说法。
现存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在公元一七九一年(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和公元一七九二年(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以木活字排印面世的。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高鹗续书之说尚有可疑,作者是谁,尚待探究。
续书部分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与原著有很大悬殊,但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至今仍附在原著以后。
【贾宝玉】
虽然贾宝玉心念林黛玉,但是续书中的宝玉最终在贾母精心安排的调包计中与薛宝钗结为夫妻。很多红学家不认同调包一说,认为宝玉应该是在贾母和林黛玉相继去世后才结婚的。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贾母的去世让林黛玉失去了靠山,王夫人极力阻拦宝黛的婚事,黛玉随之去世。接下来,王夫人和薛姨妈联手促成了金玉良缘,贾宝玉迫于封建社会的规矩、形式与薛宝钗勉强结婚。婚后,宝玉却对林妹妹念念不忘。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注定了宝玉、宝钗的婚姻不会幸福。宝玉在争吵声中愤然出家,这是他的第一次出家。
但是,既然出家了,怎么又回来了?很多人猜测,是甄宝玉把他送回来的。重回贾府的贾宝玉并不像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龙恩浩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在经过一系列的情节演变之后,贾家被皇帝治罪了,贾宝玉被关进了监狱。在脂砚斋的批语里不止一次的透露,贾宝玉会在狱神庙出现。茜雪丫头成为了救助贾宝玉的重要角色。曹雪芹去世后不久,清人记录有人看到曹雪芹《红楼梦》古本中有宝玉在狱神庙沦为打更的。
刘心武先生推断,贾宝玉出狱后发配原籍,生活在江南。他得到了妙玉的救助。而史湘云在丈夫卫若兰死后沦为歌妓,妙玉促使他俩相逢,宝玉救出了史湘云,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结婚,他们两个过着清贫的日子,再以后,宝玉看不惯当时的社会,第二次出家,这一次,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俗的社会,回到赤瑕宫,恢复了神瑛侍者的身份。
【林黛玉】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造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其儿媳王夫人如宝玉的亲信,王夫人就选中了袭人。袭人只是准备作为通房丫头给宝玉的,对宝玉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刘心武先生说,小说第一回就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宝玉本是天上赤霞宫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下凡后,绛珠草化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化做的贾宝玉的灌溉之恩。泪还完了,她就会主动回到天上。刘心武认为是以一种比葬花还要诗意的方式。
1、中秋节黛玉和湘云湖畔联诗 —出处:第七十六回
刘心武说,两人联来联去,联出两句惊心动魄的来。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通行版本中为诗魂,古本中为花魂)”花魂并不是一个陡然出现的词语,林黛玉的葬花词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多。七十六回这个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刘心武解释,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这句联诗,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
2、海棠社黛玉封号”潇湘妃子“ —出处:第三十七回
”潇湘妃子,什么意思?“刘心武说,指的是古老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得知舜死后,将泪水洒到竹子上,出现斑痕,得名斑竹、潇湘竹。”两人找不到舜,眼泪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死于江湖之间。“刘心武说,两人的结局就是”泪尽入水“。因此,”潇湘妃子“别号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3、宝玉祭奠金钏黛玉说谶语 —出处:第四十四回
刘心武提到,凤姐过着生日,贾宝玉却突然偷偷跑到庵里的水井边,因为这天也是金钏儿的生日,他知道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了金钏跳井身亡。
别人都不在意,唯有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她说:”天下水总归一源,从咱们荣跑出去。“刘心武认为,黛玉说这样的话,是个谶语,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写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会有贾宝玉舀了一碗水,对着碗中水祭奠她的情节。“
4、元妃省亲点戏《闹殇》唱词 —出处:第十八回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牡丹亭》的《闹殇》一折很有门道。“刘心武说,因为脂砚斋在这里批语:伏黛玉之死。”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刘心武指出,这句唱词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这里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于水域。刘心武指出,”曹雪芹亲密合作者“脂砚斋的批语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依据,脂砚斋明确表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刘心武猜测,如果是曹雪芹写黛玉之死,会把这一段描写得非常优美。黛玉会像葬花一样,精心地设计她的服装、道具和路线,一步一步地走进湖中,借仙遁复归天界。也许第二天人们发现黛玉已死,但找不到尸体,只会有衣服和钗环存在。
上面这些都是刘心武先生的一家之言,对此,绝大多数的红学专家是持有待商榷和否定的态度的。对此,这里仅列出一家之言,希望读者可以进行比较和甄别。不要因为某家学说而照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尽信人言,也容易迷失方向。
其他黛玉之死的说法: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气郁而死,据说这一结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据周汝昌考证,黛玉应该是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致死。
林黛玉应该是病逝,这是因为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林黛玉生病,为她的不幸泪尽而逝的结局做铺垫,如果是意外遇害,贾宝玉也不会和薛宝钗成亲,也不会有齐眉举案意难平的悲剧婚姻。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戏一处,第四出为《离魂》,庚辰本脂评双行夹批写道:”《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过节。“因此亦证明黛玉病逝。从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的情况看,甚至不排除林黛玉在病逝前劝说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我们都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只有林黛玉还有可能让宝玉改变观点,支配他的思想。
【薛宝钗】
荣国府里,家族政治当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贾宝玉的婚姻。刘心武认为贾母根本不看好薛宝钗,她其实更倾向于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缘“。
贾母为何不喜欢宝钗呢?刘心武认为有两点:一是她早就看出王家两姐妹在表面对她的奉承和温顺下隐藏着祸心,就想控制贾府的权力;更主要的则是贾母与宝钗在人生态度上存在”根本性冲突“。刘心武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其中包括宝钗住的蘅芜苑。进入蘅芜苑内室,结果一看‘雪洞一般’,四白落地,没有装饰,‘一色玩器全无’……大家都知道宝钗吃冷香丸,一年365日不断地吞食,她把自己内心本来是正常的青春的热情压抑下去。因此她在自己房间的布置上也追求这样一种风格,就是压抑自己的**——要超标地达到你们那些封建道德的规定,这是她一贯的追求。“
对此贾母并不认同。贾母不是一般的封建老太太,她过精致生活、雅致生活、极乐的生活。她是一个希望自己长寿、也相信自己能够长寿的人。她会眼看着她的孙子娶孙子媳妇,结果娶来一个孙子媳妇却住着”雪洞“一样的屋子,这根本不是她的心愿——这看上去似乎是审美趣味的冲突,实际上是人生态度的根本性的冲突。
根据高鹗的续书,宝、钗结婚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后来贾桂和贾兰一起参加科举,还考中了,贾家于是”兰桂齐芳“了。
刘心武认为高鹗这个写法是荒唐的。因为《红楼梦》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有条理的,比如贾家的老一辈宁国公、荣国公是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他们衍生的儿子是文字辈:荣国府是贾赦、贾政,宁国府是贾敬;文字辈再生儿子是玉字辈,贾宝玉因为直接用了玉,就无所谓玉字边了,其他都是一个玉字边,如:贾珍、贾琏、贾环;再往下一辈就是草字头辈:贾芸、贾兰、贾蔷、贾菖、贾菱、贾萍……因此,如果要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了儿子,也应该是取一个草字头的名字。
此外,刘心武还根据清人富察明义所作二十首《红楼梦》诗分析得出,”宝玉和宝钗虽然最后结婚,但两人始终貌合神离“,而且”他们之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不可能生下子女。“
薛宝钗的悲剧同样值得人们同情,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象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一艺术形象。
佚稿中,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这正是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程高本后四十回显然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构思,抹杀了原著中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重大主题。致使后来的论者对宝钗结局的评说,皆发生了一系列的误判。这明显是对曹雪芹原著的极大歪曲和亵渎!
【王熙凤】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1、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2、被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3、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贾迎春】
曹雪芹关于迎春的命运,总强调她的不能自主,也放弃自主,她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无可奈何。第二十二回,她写的灯谜诗,谜底是算盘,但诗里所表达的意蕴并不是精于计算或有条有理,还记得吗?她写的四句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因阴阳数不同。贾政虽然猜出来是算盘,但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动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如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是越想越闷。迎春的命运,就像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全是别人算计她,她自己绝不想算计别人,只求能过点清净日子,但是,没想到最后所面临的,竟是最残酷的,被中山狼吞噬的结局。
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母亲邢夫人,性格怪癖;生母早亡。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而且”娶亲之日甚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八十回以后所写,亦大抵如此。迎春的奶娘回贾府请安时,”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唯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接回家来以后,迎春”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说得王夫人及众姊妹无不落泪。她心中想念着姐妹们,挂念着大观园紫菱洲昔日的住房……住了三五日,孙家已派人来接,”只得勉强忍情做辞了。“后来,在贾母生病,且”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的情况下,迎春重病的消息传到了贾府,贾母闻说,悲伤不已。不多时,”外头的人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因为正值贾母病笃,贾家的人都不便离开,故迎春之后事,”竟容孙家草草完结。“(第一○九回)这个”温柔沉默,望之可亲“的美丽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贾探春】
《红楼梦曲》里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香国。
高鹗续书,倒是写了探春远嫁,但是嫁出去没多久,就回家探亲来了。这是不符合曹雪芹的悲剧性构思的。她是断线风筝,有去无回。脂砚斋在她的灯谜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可见,第一,她的远嫁,不是在贾家遭遇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之后,应该是在荣国府为甄家藏匿罪产的事情刚刚爆发,第一波打击初来的时候;第二,她远嫁没多久,皇帝就把宁荣二府参与”月派“谋反跟当年藏匿秦可卿的罪行新老账一齐算,那时候应该是几乎没有什么再可以回旋的余地了,但是,对她的处世应变能力的激赏,竟使批书人认为在那样一种近乎绝境的情况下,如果她还没远去,竟仍然可以做到使诸子孙不至离散;第三,这条批语的口气,让我们感觉到,”此人“,也就是探春这个角色,在真实生活里是确实存在的,而书里的故事,也是大体都存在的,否则,对一部完全虚构,人物全凭想像捏合的故事书,犯不上去做这样的设想,去哀哉伤哉地悲叹。
【贾惜春】
结局:入栊翠庵为尼。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日趋衰败。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庭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史湘云】
湘云是一个奇怪的人,是书中着意不多写,却不得不写的一个主人公,如果说宝钗黛玉两峰对峙的话,湘云就是书中第三主人公,可是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忽略着自己。对湘云的喜欢是一直不变的,随着岁月的增长,更加觉得她活得是最幸福的,因为她活得很清楚明白,活得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也越来越觉得她更加的聪明和可爱。
根据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写作计划。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
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她在书中很真实,曹雪芹没有半点虚构她。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家曹雪芹于公元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去世。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的前十年就传抄问世了,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迷失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借阅遗失说:
根据已经发现的几部古本乙卯本、庚辰本、蒙古旺夫本等的批注推测,《红楼梦》原稿应该是完成了,而且,包括评书人在内的很多人阅读过全本,所以,才有了“伏线千里”之说。但是,由于原稿是手抄本,所以,在传阅过程中不幸丢失了。作者本打算重新写一份的,可没想到还未动笔,就患病辞世了,所以,就没有了书的后四十回。
2、政治原因:
有种说法是原书被清政府“和谐”了,后四十回,是有预谋的彻底销毁了。然后,乾隆政府请高鹗、程伟元续写了另一个结局,也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后四十回版本。许多红学家至死认为,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在世上还存有原稿,只是被清政府刻意的藏起来,不见天日罢了。
3、焚毁说:
民间传说,忧郁曹雪芹晚年家境贫寒,以至于他去世后家里连买纸的银子都拿不出,他的妻子就把《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拿去当冥币烧了。这是最不靠谱的一种说法。
现存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在公元一七九一年(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和公元一七九二年(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以木活字排印面世的。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高鹗续书之说尚有可疑,作者是谁,尚待探究。
续书部分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与原著有很大悬殊,但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至今仍附在原著以后。
【贾宝玉】
虽然贾宝玉心念林黛玉,但是续书中的宝玉最终在贾母精心安排的调包计中与薛宝钗结为夫妻。很多红学家不认同调包一说,认为宝玉应该是在贾母和林黛玉相继去世后才结婚的。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贾母的去世让林黛玉失去了靠山,王夫人极力阻拦宝黛的婚事,黛玉随之去世。接下来,王夫人和薛姨妈联手促成了金玉良缘,贾宝玉迫于封建社会的规矩、形式与薛宝钗勉强结婚。婚后,宝玉却对林妹妹念念不忘。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注定了宝玉、宝钗的婚姻不会幸福。宝玉在争吵声中愤然出家,这是他的第一次出家。
但是,既然出家了,怎么又回来了?很多人猜测,是甄宝玉把他送回来的。重回贾府的贾宝玉并不像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龙恩浩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在经过一系列的情节演变之后,贾家被皇帝治罪了,贾宝玉被关进了监狱。在脂砚斋的批语里不止一次的透露,贾宝玉会在狱神庙出现。茜雪丫头成为了救助贾宝玉的重要角色。曹雪芹去世后不久,清人记录有人看到曹雪芹《红楼梦》古本中有宝玉在狱神庙沦为打更的。
刘心武先生推断,贾宝玉出狱后发配原籍,生活在江南。他得到了妙玉的救助。而史湘云在丈夫卫若兰死后沦为歌妓,妙玉促使他俩相逢,宝玉救出了史湘云,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结婚,他们两个过着清贫的日子,再以后,宝玉看不惯当时的社会,第二次出家,这一次,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俗的社会,回到赤瑕宫,恢复了神瑛侍者的身份。
【林黛玉】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造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其儿媳王夫人如宝玉的亲信,王夫人就选中了袭人。袭人只是准备作为通房丫头给宝玉的,对宝玉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刘心武先生说,小说第一回就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宝玉本是天上赤霞宫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下凡后,绛珠草化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化做的贾宝玉的灌溉之恩。泪还完了,她就会主动回到天上。刘心武认为是以一种比葬花还要诗意的方式。
1、中秋节黛玉和湘云湖畔联诗 —出处:第七十六回
刘心武说,两人联来联去,联出两句惊心动魄的来。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通行版本中为诗魂,古本中为花魂)”花魂并不是一个陡然出现的词语,林黛玉的葬花词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多。七十六回这个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刘心武解释,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这句联诗,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
2、海棠社黛玉封号”潇湘妃子“ —出处:第三十七回
”潇湘妃子,什么意思?“刘心武说,指的是古老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得知舜死后,将泪水洒到竹子上,出现斑痕,得名斑竹、潇湘竹。”两人找不到舜,眼泪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死于江湖之间。“刘心武说,两人的结局就是”泪尽入水“。因此,”潇湘妃子“别号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3、宝玉祭奠金钏黛玉说谶语 —出处:第四十四回
刘心武提到,凤姐过着生日,贾宝玉却突然偷偷跑到庵里的水井边,因为这天也是金钏儿的生日,他知道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了金钏跳井身亡。
别人都不在意,唯有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她说:”天下水总归一源,从咱们荣跑出去。“刘心武认为,黛玉说这样的话,是个谶语,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写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会有贾宝玉舀了一碗水,对着碗中水祭奠她的情节。“
4、元妃省亲点戏《闹殇》唱词 —出处:第十八回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牡丹亭》的《闹殇》一折很有门道。“刘心武说,因为脂砚斋在这里批语:伏黛玉之死。”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刘心武指出,这句唱词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这里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于水域。刘心武指出,”曹雪芹亲密合作者“脂砚斋的批语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依据,脂砚斋明确表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刘心武猜测,如果是曹雪芹写黛玉之死,会把这一段描写得非常优美。黛玉会像葬花一样,精心地设计她的服装、道具和路线,一步一步地走进湖中,借仙遁复归天界。也许第二天人们发现黛玉已死,但找不到尸体,只会有衣服和钗环存在。
上面这些都是刘心武先生的一家之言,对此,绝大多数的红学专家是持有待商榷和否定的态度的。对此,这里仅列出一家之言,希望读者可以进行比较和甄别。不要因为某家学说而照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尽信人言,也容易迷失方向。
其他黛玉之死的说法: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气郁而死,据说这一结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据周汝昌考证,黛玉应该是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致死。
林黛玉应该是病逝,这是因为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林黛玉生病,为她的不幸泪尽而逝的结局做铺垫,如果是意外遇害,贾宝玉也不会和薛宝钗成亲,也不会有齐眉举案意难平的悲剧婚姻。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戏一处,第四出为《离魂》,庚辰本脂评双行夹批写道:”《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过节。“因此亦证明黛玉病逝。从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的情况看,甚至不排除林黛玉在病逝前劝说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我们都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只有林黛玉还有可能让宝玉改变观点,支配他的思想。
【薛宝钗】
荣国府里,家族政治当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贾宝玉的婚姻。刘心武认为贾母根本不看好薛宝钗,她其实更倾向于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缘“。
贾母为何不喜欢宝钗呢?刘心武认为有两点:一是她早就看出王家两姐妹在表面对她的奉承和温顺下隐藏着祸心,就想控制贾府的权力;更主要的则是贾母与宝钗在人生态度上存在”根本性冲突“。刘心武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其中包括宝钗住的蘅芜苑。进入蘅芜苑内室,结果一看‘雪洞一般’,四白落地,没有装饰,‘一色玩器全无’……大家都知道宝钗吃冷香丸,一年365日不断地吞食,她把自己内心本来是正常的青春的热情压抑下去。因此她在自己房间的布置上也追求这样一种风格,就是压抑自己的**——要超标地达到你们那些封建道德的规定,这是她一贯的追求。“
对此贾母并不认同。贾母不是一般的封建老太太,她过精致生活、雅致生活、极乐的生活。她是一个希望自己长寿、也相信自己能够长寿的人。她会眼看着她的孙子娶孙子媳妇,结果娶来一个孙子媳妇却住着”雪洞“一样的屋子,这根本不是她的心愿——这看上去似乎是审美趣味的冲突,实际上是人生态度的根本性的冲突。
根据高鹗的续书,宝、钗结婚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后来贾桂和贾兰一起参加科举,还考中了,贾家于是”兰桂齐芳“了。
刘心武认为高鹗这个写法是荒唐的。因为《红楼梦》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有条理的,比如贾家的老一辈宁国公、荣国公是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他们衍生的儿子是文字辈:荣国府是贾赦、贾政,宁国府是贾敬;文字辈再生儿子是玉字辈,贾宝玉因为直接用了玉,就无所谓玉字边了,其他都是一个玉字边,如:贾珍、贾琏、贾环;再往下一辈就是草字头辈:贾芸、贾兰、贾蔷、贾菖、贾菱、贾萍……因此,如果要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了儿子,也应该是取一个草字头的名字。
此外,刘心武还根据清人富察明义所作二十首《红楼梦》诗分析得出,”宝玉和宝钗虽然最后结婚,但两人始终貌合神离“,而且”他们之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不可能生下子女。“
薛宝钗的悲剧同样值得人们同情,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象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一艺术形象。
佚稿中,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这正是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程高本后四十回显然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构思,抹杀了原著中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重大主题。致使后来的论者对宝钗结局的评说,皆发生了一系列的误判。这明显是对曹雪芹原著的极大歪曲和亵渎!
【王熙凤】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1、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2、被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3、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贾迎春】
曹雪芹关于迎春的命运,总强调她的不能自主,也放弃自主,她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无可奈何。第二十二回,她写的灯谜诗,谜底是算盘,但诗里所表达的意蕴并不是精于计算或有条有理,还记得吗?她写的四句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因阴阳数不同。贾政虽然猜出来是算盘,但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动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如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是越想越闷。迎春的命运,就像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全是别人算计她,她自己绝不想算计别人,只求能过点清净日子,但是,没想到最后所面临的,竟是最残酷的,被中山狼吞噬的结局。
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母亲邢夫人,性格怪癖;生母早亡。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而且”娶亲之日甚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八十回以后所写,亦大抵如此。迎春的奶娘回贾府请安时,”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唯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接回家来以后,迎春”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说得王夫人及众姊妹无不落泪。她心中想念着姐妹们,挂念着大观园紫菱洲昔日的住房……住了三五日,孙家已派人来接,”只得勉强忍情做辞了。“后来,在贾母生病,且”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的情况下,迎春重病的消息传到了贾府,贾母闻说,悲伤不已。不多时,”外头的人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因为正值贾母病笃,贾家的人都不便离开,故迎春之后事,”竟容孙家草草完结。“(第一○九回)这个”温柔沉默,望之可亲“的美丽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贾探春】
《红楼梦曲》里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香国。
高鹗续书,倒是写了探春远嫁,但是嫁出去没多久,就回家探亲来了。这是不符合曹雪芹的悲剧性构思的。她是断线风筝,有去无回。脂砚斋在她的灯谜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可见,第一,她的远嫁,不是在贾家遭遇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之后,应该是在荣国府为甄家藏匿罪产的事情刚刚爆发,第一波打击初来的时候;第二,她远嫁没多久,皇帝就把宁荣二府参与”月派“谋反跟当年藏匿秦可卿的罪行新老账一齐算,那时候应该是几乎没有什么再可以回旋的余地了,但是,对她的处世应变能力的激赏,竟使批书人认为在那样一种近乎绝境的情况下,如果她还没远去,竟仍然可以做到使诸子孙不至离散;第三,这条批语的口气,让我们感觉到,”此人“,也就是探春这个角色,在真实生活里是确实存在的,而书里的故事,也是大体都存在的,否则,对一部完全虚构,人物全凭想像捏合的故事书,犯不上去做这样的设想,去哀哉伤哉地悲叹。
【贾惜春】
结局:入栊翠庵为尼。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日趋衰败。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庭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史湘云】
湘云是一个奇怪的人,是书中着意不多写,却不得不写的一个主人公,如果说宝钗黛玉两峰对峙的话,湘云就是书中第三主人公,可是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忽略着自己。对湘云的喜欢是一直不变的,随着岁月的增长,更加觉得她活得是最幸福的,因为她活得很清楚明白,活得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也越来越觉得她更加的聪明和可爱。
根据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写作计划。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
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她在书中很真实,曹雪芹没有半点虚构她。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