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九十四章 清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君为下最新章节!
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萧承钧一步一步踏上玉阶,缓缓开口道:“父后,儿子回来了。”对于他们兄弟来说,纪酌才是真正的父亲。
纪酌的鹰目中泛起点点笑意,“你做得很好。”
徐彻站在玉阶下,定定地看着那身着华服、头戴雕凤金冠的人,一时间竟走不动了。即便天色昏暗,他依旧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那人的样貌,可他又不敢上前,怕从那双鹰目之中,看到陌生与疏离。
近乡情更怯,说的大概就是这时的心情。
楼璟左右看了看,索性拉着自家二舅走了上去,笑着对纪皇后道:“父后,我也回来了。”
纪酌抬手,揉了揉他的脑袋,“这一年辛苦你了。”说完,缓缓看了一眼他身边的徐彻,什么也没有说,便让萧承钧进正殿去。
那双漂亮的眼睛,并没有在他身上停留太久,徐彻看着皇后转身往殿中走的背影,只觉得心被狠狠地攥了起来,整个人也不复方才的意气风发,颓丧地低下了头。
“愣着做什么?还不跟上?”纪酌停下脚步,也不回头,颐指气使地说。
徐彻闻言,猛地抬起头,“哦,来了!”
皇上驾崩,因为宫变,外面乱着,什么也没有准备。
萧承锦这些日子提心吊胆,这一整天又发生了这么多事,只觉得身心俱疲,让怀忠去给淳德帝换衣裳,他自己则倚在外殿的柱子上,听到脚步声猛然回头,就看到哥哥和嫂子走了进来,赶紧迎了上去。
“哥哥……”萧承锦缓缓露出一抹笑意,忽然眼前一黑,向一旁栽去。
“承锦!”萧承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一把接住了昏倒的弟弟。
“太医呢?”楼璟朗声唤道。
缩在角落里战战兢兢的太医们这才走出来,见过太子殿下。”方才淳德帝宣读遗诏他们也都听着呢,这位现在又是太子了。
萧承钧蹙眉,没有功夫跟他们计较称呼的问题,抱着弟弟往偏殿去了。
太医和土医轮番诊了脉,幸好只是疲劳过度,萧承锦身体不好,这一年来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底子摆在那里,能撑这么多天已经很不易了。
萧承钧让楼璟看着弟弟,自己去正殿里给淳德帝磕头,从杨又廷手中接了诏书,便又折了回来。
“你去忙吧,承锦我来看顾便是。”纪酌在殿外耽搁了一会儿,才领着笑得一脸傻气的徐家二舅走了进来。
京城、宫里还乱着,陈家的人还未捉拿,萧承钧和楼璟还有很多事要做。
叛乱的京都府府尹被捉,任何反抗的京都府官兵皆被斩杀,京城已经戒严,九门封锁。楼璟带着五千精兵镇守皇宫,捉拿叛贼的事则交给了急于将功补过的庆阳伯,让他领着羽林军包围陈家。
尚书省关着的官员被放了出来,急急地奔到了盘龙殿来,杨又廷当着百官的面宣读了淳德帝的诏书。
“……皇长子萧承钧,恭孝仁德,堪当大任,起复太子之位,待朕殡天,着太子萧承钧继承大统……”
百官跪地,萧承钧没有准他们直接称呼新帝,只说还未行登基大典,且呼太子便是,自然没有人有异议,御史高呼太子仁德。
羽林军围住右相府的时候,陈世昌早已被兵部的官兵拿下了,兵部尚书孙良就站在正堂中,依旧是那副垂目寡言的样子。
“是你,是你背叛了老夫!”陈世昌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的得意门生,难怪萧承钧这一路走得这般顺畅,他多有的布置都没有瞒着孙良,有这么一个内应,萧承钧根就相当于听了他的计划再不慌不忙地对付他。
说是恩师,就是孙良考进士那年,恰好是陈世昌做主考罢了。认师,便是注定了在官场中的立场,并不是能够随意选择的。然而这情分,说到底,不过是互利罢了。
孙良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庆阳伯把陈世昌带走,任由陈世昌嘶吼叫骂,缓缓闭上眼,“王坚,我给你报仇了……”
一夜纷乱,到了天亮的时候,京城中的百姓依旧不敢出门,街道上静悄悄的。
有小贩推着卖烧饼的炉子出来摆摊,提心吊胆地四处张望,这时候一群穿着盔甲的官兵走了过来,吓得那小贩掉头便走。
“等等!”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吓得小贩软了手脚。
领头的将军走过来,正是羽林军左统领周嵩,“来两个烧饼。”这般说着,递给了小贩几个铜板。
小贩愣愣地拿了烧饼给他,看着一群官兵渐行渐远,这才反应过来,放心地在街上摆起了摊子。
有一就有二,京城的乱臣贼子被急于立功的庆阳伯抓了个干净,萧承钧下过令不得扰民,京城的防卫暂时由羽林军接管。没有再出现大的动乱,商铺、小摊纷纷开张营业,京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大军分批遣散回原地,晋州军没有急着离开,在京城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巡视了一遍,还真发现了几处鞑子的藏身之处。
却原来,右相早在害老安国公的时候,就已经跟鞑子有所勾结,这一次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鞑子合作,可谓通敌叛国、犯上谋逆,什么大罪都犯了个遍。
陈家人连同京城中的旁支血脉,统统被抓了起来,想要趁乱逃跑的缥缈真人陶缪也被逮了个正着。朝中百废待兴,只等淳德帝过了头七,就举行新帝登基大典。
宫中有太多事需要处置,萧承钧忙得脱不开身,楼璟不能在宫中久留,就先回了安国公府。
“世子,您可算回来了。”正院里的管家见到楼璟,笑得一脸谄媚。
楼璟瞥了他一眼,“听闻父亲病了,可请了太医?”
“请了,太医说是吓着了。”管家看着楼璟的脸色说道,院中的其他下人大气也不敢出。如今世子有从龙之功,飞黄腾达不在话下,这国公府以后估计就是世子的一言堂了。
出于孝道,楼璟先去主院里给楼见榆问安,堂屋里坐着他的叔叔婶婶并安国公夫人魏氏。魏氏看上起憔悴了很多,像是三十多岁的妇人,眼神不善地盯着楼璟。侧室杨氏站在魏氏身后,见到楼璟进来,恭敬地福了福身。
“濯玉回来了,”二婶赶紧站起来,笑着招呼,“快坐,快坐,这又是打仗又是捉反贼的,定然累坏了。”
“濯玉不愧是父亲亲自教养的。”二叔笑着点头,三叔也跟着附和,仿佛楼家恢复辉煌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劳似的。
“拿自己父亲的命换军功,世子爷也得有福消受才行。”魏氏阴阳怪气地说。
屋中原本热络的气氛立时冷了下来,楼璟不欲理会她,径自往内室去了。楼见榆发着烧,脸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胡话,“逆子……救命……”
两个堂弟很是殷勤地在一旁侍疾,见到楼璟回来,赶紧站起身,“大堂哥。”
“劳两位弟弟费心了。”楼璟笑着与他们见礼。
两个堂弟有些心虚,楼璟在京中,这种侍疾的事自然应该楼璟来做,他们做了便有些僭越,“大伯非要我们两个陪着,既然大堂哥回来了,这……”
正准备把这苦差事还给楼璟,却听楼璟接着道:“父亲留你们在此,定然是喜爱你们相陪,有什么缺的只管告诉我便是。”
说完,楼璟也不理会目瞪口呆的两个堂弟,就走出屋去,坐在了主位上,“父亲病着,家中的事便暂由我打理,京中如今不太平,几位叔叔万不可轻易与他人来往,否则沾上乱臣贼子的嫌疑就麻烦了。”
刚下了战场的楼璟,身上带着血煞之气,让人不敢直视,二叔和三叔面面相觑,诺诺地应了。这样一来,就是将整个安国公府的大权都揽了过来。
魏氏气得肺疼,忍不住开口,“世子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了,怎的又来插手主院的事?”
“国公爷正病着,世子理当接手的。”杨氏温声劝道。
“这儿有你说话的份吗?”魏氏狠狠地瞪了一眼杨氏,自打这个侧室过门,她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杨氏连忙噤声,却并不如何害怕。
楼璟瞥了一眼魏氏,冷冷地勾唇,“其他事情我也不多管,但若是谁敢在时节添乱,莫怪我翻脸不认人。”
没功夫在这些鸡毛蒜皮上纠缠,楼璟甩袖回了朱雀堂,徒留下脸色青白的魏氏,和一众缩头缩脑的楼家人。
先帝殡天,国丧。
过了头七,人们收起了街上的素缟,庆祝新帝登基。
萧承钧穿着杏黄色的太子服,走进凤仪宫。偌大的宫殿,依旧如过去一般安宁,纪酌在院中练剑,一招一式,自有一番意境在其中。
不远处站着一个穿着侍卫服的人,身材高大,眉目俊朗,根本不像个侍卫,而像刚刚下了战场的将军。
仿佛没有看到徐彻那拙略的扮相,萧承钧上前给纪酌行礼,“父后,明日便是登基大典,有些事须得同父后商议。”
男皇后不同于女子,先帝殡天之后,男后的去留全凭新帝的旨意,萧承钧此时前来,便是同纪酌商议是否封太后之位的。
纪酌收起剑,接过徐侍卫的布巾擦了擦汗,朗声笑道:“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但求能逍遥于山水间,一舍茅屋足矣。”
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萧承钧一步一步踏上玉阶,缓缓开口道:“父后,儿子回来了。”对于他们兄弟来说,纪酌才是真正的父亲。
纪酌的鹰目中泛起点点笑意,“你做得很好。”
徐彻站在玉阶下,定定地看着那身着华服、头戴雕凤金冠的人,一时间竟走不动了。即便天色昏暗,他依旧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那人的样貌,可他又不敢上前,怕从那双鹰目之中,看到陌生与疏离。
近乡情更怯,说的大概就是这时的心情。
楼璟左右看了看,索性拉着自家二舅走了上去,笑着对纪皇后道:“父后,我也回来了。”
纪酌抬手,揉了揉他的脑袋,“这一年辛苦你了。”说完,缓缓看了一眼他身边的徐彻,什么也没有说,便让萧承钧进正殿去。
那双漂亮的眼睛,并没有在他身上停留太久,徐彻看着皇后转身往殿中走的背影,只觉得心被狠狠地攥了起来,整个人也不复方才的意气风发,颓丧地低下了头。
“愣着做什么?还不跟上?”纪酌停下脚步,也不回头,颐指气使地说。
徐彻闻言,猛地抬起头,“哦,来了!”
皇上驾崩,因为宫变,外面乱着,什么也没有准备。
萧承锦这些日子提心吊胆,这一整天又发生了这么多事,只觉得身心俱疲,让怀忠去给淳德帝换衣裳,他自己则倚在外殿的柱子上,听到脚步声猛然回头,就看到哥哥和嫂子走了进来,赶紧迎了上去。
“哥哥……”萧承锦缓缓露出一抹笑意,忽然眼前一黑,向一旁栽去。
“承锦!”萧承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一把接住了昏倒的弟弟。
“太医呢?”楼璟朗声唤道。
缩在角落里战战兢兢的太医们这才走出来,见过太子殿下。”方才淳德帝宣读遗诏他们也都听着呢,这位现在又是太子了。
萧承钧蹙眉,没有功夫跟他们计较称呼的问题,抱着弟弟往偏殿去了。
太医和土医轮番诊了脉,幸好只是疲劳过度,萧承锦身体不好,这一年来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底子摆在那里,能撑这么多天已经很不易了。
萧承钧让楼璟看着弟弟,自己去正殿里给淳德帝磕头,从杨又廷手中接了诏书,便又折了回来。
“你去忙吧,承锦我来看顾便是。”纪酌在殿外耽搁了一会儿,才领着笑得一脸傻气的徐家二舅走了进来。
京城、宫里还乱着,陈家的人还未捉拿,萧承钧和楼璟还有很多事要做。
叛乱的京都府府尹被捉,任何反抗的京都府官兵皆被斩杀,京城已经戒严,九门封锁。楼璟带着五千精兵镇守皇宫,捉拿叛贼的事则交给了急于将功补过的庆阳伯,让他领着羽林军包围陈家。
尚书省关着的官员被放了出来,急急地奔到了盘龙殿来,杨又廷当着百官的面宣读了淳德帝的诏书。
“……皇长子萧承钧,恭孝仁德,堪当大任,起复太子之位,待朕殡天,着太子萧承钧继承大统……”
百官跪地,萧承钧没有准他们直接称呼新帝,只说还未行登基大典,且呼太子便是,自然没有人有异议,御史高呼太子仁德。
羽林军围住右相府的时候,陈世昌早已被兵部的官兵拿下了,兵部尚书孙良就站在正堂中,依旧是那副垂目寡言的样子。
“是你,是你背叛了老夫!”陈世昌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的得意门生,难怪萧承钧这一路走得这般顺畅,他多有的布置都没有瞒着孙良,有这么一个内应,萧承钧根就相当于听了他的计划再不慌不忙地对付他。
说是恩师,就是孙良考进士那年,恰好是陈世昌做主考罢了。认师,便是注定了在官场中的立场,并不是能够随意选择的。然而这情分,说到底,不过是互利罢了。
孙良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庆阳伯把陈世昌带走,任由陈世昌嘶吼叫骂,缓缓闭上眼,“王坚,我给你报仇了……”
一夜纷乱,到了天亮的时候,京城中的百姓依旧不敢出门,街道上静悄悄的。
有小贩推着卖烧饼的炉子出来摆摊,提心吊胆地四处张望,这时候一群穿着盔甲的官兵走了过来,吓得那小贩掉头便走。
“等等!”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吓得小贩软了手脚。
领头的将军走过来,正是羽林军左统领周嵩,“来两个烧饼。”这般说着,递给了小贩几个铜板。
小贩愣愣地拿了烧饼给他,看着一群官兵渐行渐远,这才反应过来,放心地在街上摆起了摊子。
有一就有二,京城的乱臣贼子被急于立功的庆阳伯抓了个干净,萧承钧下过令不得扰民,京城的防卫暂时由羽林军接管。没有再出现大的动乱,商铺、小摊纷纷开张营业,京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大军分批遣散回原地,晋州军没有急着离开,在京城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巡视了一遍,还真发现了几处鞑子的藏身之处。
却原来,右相早在害老安国公的时候,就已经跟鞑子有所勾结,这一次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鞑子合作,可谓通敌叛国、犯上谋逆,什么大罪都犯了个遍。
陈家人连同京城中的旁支血脉,统统被抓了起来,想要趁乱逃跑的缥缈真人陶缪也被逮了个正着。朝中百废待兴,只等淳德帝过了头七,就举行新帝登基大典。
宫中有太多事需要处置,萧承钧忙得脱不开身,楼璟不能在宫中久留,就先回了安国公府。
“世子,您可算回来了。”正院里的管家见到楼璟,笑得一脸谄媚。
楼璟瞥了他一眼,“听闻父亲病了,可请了太医?”
“请了,太医说是吓着了。”管家看着楼璟的脸色说道,院中的其他下人大气也不敢出。如今世子有从龙之功,飞黄腾达不在话下,这国公府以后估计就是世子的一言堂了。
出于孝道,楼璟先去主院里给楼见榆问安,堂屋里坐着他的叔叔婶婶并安国公夫人魏氏。魏氏看上起憔悴了很多,像是三十多岁的妇人,眼神不善地盯着楼璟。侧室杨氏站在魏氏身后,见到楼璟进来,恭敬地福了福身。
“濯玉回来了,”二婶赶紧站起来,笑着招呼,“快坐,快坐,这又是打仗又是捉反贼的,定然累坏了。”
“濯玉不愧是父亲亲自教养的。”二叔笑着点头,三叔也跟着附和,仿佛楼家恢复辉煌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劳似的。
“拿自己父亲的命换军功,世子爷也得有福消受才行。”魏氏阴阳怪气地说。
屋中原本热络的气氛立时冷了下来,楼璟不欲理会她,径自往内室去了。楼见榆发着烧,脸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胡话,“逆子……救命……”
两个堂弟很是殷勤地在一旁侍疾,见到楼璟回来,赶紧站起身,“大堂哥。”
“劳两位弟弟费心了。”楼璟笑着与他们见礼。
两个堂弟有些心虚,楼璟在京中,这种侍疾的事自然应该楼璟来做,他们做了便有些僭越,“大伯非要我们两个陪着,既然大堂哥回来了,这……”
正准备把这苦差事还给楼璟,却听楼璟接着道:“父亲留你们在此,定然是喜爱你们相陪,有什么缺的只管告诉我便是。”
说完,楼璟也不理会目瞪口呆的两个堂弟,就走出屋去,坐在了主位上,“父亲病着,家中的事便暂由我打理,京中如今不太平,几位叔叔万不可轻易与他人来往,否则沾上乱臣贼子的嫌疑就麻烦了。”
刚下了战场的楼璟,身上带着血煞之气,让人不敢直视,二叔和三叔面面相觑,诺诺地应了。这样一来,就是将整个安国公府的大权都揽了过来。
魏氏气得肺疼,忍不住开口,“世子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了,怎的又来插手主院的事?”
“国公爷正病着,世子理当接手的。”杨氏温声劝道。
“这儿有你说话的份吗?”魏氏狠狠地瞪了一眼杨氏,自打这个侧室过门,她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杨氏连忙噤声,却并不如何害怕。
楼璟瞥了一眼魏氏,冷冷地勾唇,“其他事情我也不多管,但若是谁敢在时节添乱,莫怪我翻脸不认人。”
没功夫在这些鸡毛蒜皮上纠缠,楼璟甩袖回了朱雀堂,徒留下脸色青白的魏氏,和一众缩头缩脑的楼家人。
先帝殡天,国丧。
过了头七,人们收起了街上的素缟,庆祝新帝登基。
萧承钧穿着杏黄色的太子服,走进凤仪宫。偌大的宫殿,依旧如过去一般安宁,纪酌在院中练剑,一招一式,自有一番意境在其中。
不远处站着一个穿着侍卫服的人,身材高大,眉目俊朗,根本不像个侍卫,而像刚刚下了战场的将军。
仿佛没有看到徐彻那拙略的扮相,萧承钧上前给纪酌行礼,“父后,明日便是登基大典,有些事须得同父后商议。”
男皇后不同于女子,先帝殡天之后,男后的去留全凭新帝的旨意,萧承钧此时前来,便是同纪酌商议是否封太后之位的。
纪酌收起剑,接过徐侍卫的布巾擦了擦汗,朗声笑道:“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但求能逍遥于山水间,一舍茅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