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诸法因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洞玄指略最新章节!
若有人贪求道果名号,贪求果位,好修精气与魂神力,当入鬼界,不入真流,非修真者,是旁门士,修通灵者,彼等好养精气,滋取能量养育魂神,若非邪道,死后成鬼,位为鬼仙。
鬼仙之流,亦以修德修善为重,而不能自悟天地玄妙,尚不如人,何况圣真,鬼类修德善,为修其福分也,非修其心境心性,受人膜拜,吸取精气,以此为食,修延其命,滋长修为。
彼等修为,所得果位,非是圣果,乃是神位,非是仙果,乃是鬼神界品位而已,以神通力强弱为是,以善福德多少为是,非以修道境界为是。
鬼灵出马,受人膜拜,滋长修为命元,精气强盛,稍有神力,阴曹享位,彼等大鬼,神力强劲,而其心中尚不明自我,专以神通逞能,自以为有能有力,好逞为尊,有诸类鬼神,大能如山,小如针尖,虽有此变化,而实为精气灵类,尚不及人身精气之万一,何况圣贤。
彼等鬼灵诸神,以神通为根据,若失去神通,或神力衰减,则是命元耗丧,彼等则恐惧,贪生怕死,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傲慢自大,嫉妒贪婪,种种劣性明显,逞强作死,疾坏灭,虽修善行,而无善性,所学德事,而无德性,千万年中,只为鬼灵,不成真圣。
诸鬼神中,虽有善德尊者,而彼庄严,不乱世间规则,轻易不现,千万年中未必一现,以彼等隐没,故诸小鬼末神,诸灵精怪,逞强入世,自以为尊,欺辱于人,贪取精气,恶行昭昭,枉修长年。
叹:
世间真修人,不显神通事,
而彼鬼灵精,好逞弄神通,
若离神通事,彼等则入死,
而世间众人,应离神通事,
世间法解难,莫要求神仙,
无能为力时,是自作前缘,
一切福祸事,平心以对之,
趋吉避凶者,贪生而怕死,
坦坦荡荡人,随时赴死期,
贪生怕死者,岂得修真理,
德性之不达,道性之乌有,
生为鬼灵伴,死后伴鬼灵,
世间因缘法,是理不是行,
但以因果缘,自还业为生。
通灵附体之辈,好说因果,好说果位,好说业事,好说神通,彼等不修四禅八定,亦不修持修真正定,学习静坐,而养魂精,或不习法,求财求名,不修离欲,贪婪长生。
彼等所说因果,多为某甲与某乙前世今生有缘等等,或某甲缘何遇今日之事,自以为此是因果,所说果位,乃神通强弱能力之阶位,非为修真之结果,亦非声闻、菩萨等三昧地之境界,乃以其精神力修为而有某某能力,自以为果位,实非道果,乃是神位灵位而已。
彼等好说此业彼业,而实不知大道之业,亦不知圣贤道业,不知圣贤法理,以彼等神通而多闻有知识,若非修道有成者,难以辩服彼等,彼以此为能,以为光耀,好自卖弄。
彼等以通灵之眼,可以见精气之光色,世间万物,不但有表色,亦有精气,精气亦因属性因缘而各自有色,因时量差别,光色亦别,彼等开通灵眼者,自以为越凡人见识,自以为见诸圣境界,而实是鬼怪精灵境界。
彼等或自修魂灵,能飞游精神于彼精灵界中,能与鬼灵类交流,彼等以此为乐,不务正业,不求真道,以此为真,堕落旁门,乃至邪道。
若鬼灵类属,自知短浅,心生懊悔,欲学真道而无门,但应实心诚意,忏其前非,悔于未来,不再犯失,当是心,宁舍生命,不舍求道之心,宁堕地狱,受无尽苦,不舍道心,彼如是忏悔,如是道心,若心诚实,必入正道,至于未来,永不退转,毕竟圆满,无有断绝。
彼等鬼灵若如是心,诚实坚定,尚可永不退转,何况人中诸修真者?人中修真,尚有无量上真眷顾,若是心,必感真人,必遇明者,有大圣教诲,胜彼鬼灵心者千倍万倍,诸人不自珍惜,岂不悲哀,是故鬼灵类属见人不自惜而欺辱于人,是人不自爱,自受侮辱也。
人世间非只有人类居住,尚有畜生之类,亦有鬼神之类,亦有诸仙,隐居洞天,非不知世间事,世间事不动其心耳,畜生与人,居住在大地上,精灵有形者亦住在山川之内或复大地之上,无形鬼神,居住精气之内,虽各自成界,乃是小界,皆属人世间地界之内。
诸仙所住洞天,亦有差别,有洞天自成境界,性属人世,有洞天以精气幻化,附属于地,有洞天以灵光为界,藏于大地灵枢,有洞天以虚空为界,寄形于山石草木,乃至洞穴之中。
人之心量,无有边际,若夫畜生、鬼神之心量,与人无别,亦无边际,一花之精气虽不过寸,而其精气所成境界,可以藏大千世界,如是世界亦可藏,何况无尽众生及灵妙乎。
而彼等通灵之眼,岁间花色,亦见气色,而不能见如是花中所藏世界,亦不见其中众生,如是妙心眼界,非真圣者,不能生,世间法则,缘系天地,一切境界,皆属天地,虽自成界,亦有天地,何以故?众生自生以来,不离天地,其性属之内,悠久之中,习气所染,不离天地。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是法则,即天地法则,鬼类之类,各自交流,亦系法则,缘性不等,境界不对,譬如耳不能见色,目不能听声,缘性不对,境界不交,故无所见,譬如鬼灵观人,见人身之光色,若人心明,坦坦荡荡,浩然正气,恢宏浩大,于灵眼中,见此人则如见日月
而鬼灵类属,不测圣贤妙意,虽俱日月之光,心藏而性敛,于幽灵复观,见如常人光华,若复深藏光华,鬼灵之目,则不见人,此人似乎隐身。
此非隐身也,是灵目所不见之境界也,若于常人眼界,鬼灵等类,目不见之,鬼灵之属于人而言,则是无存无有,亦如隐身不见,如是非隐匿不见,是人眼界与灵类境界不相对故。
譬如有畜生之类,眼界但在圆滑,彼眼界中,则无尖锐,眼界只有黑白,彼眼界中,则无五色,至于种种光华变化,亦不能见,若有人于畜生眼前显弄巧变,则如盲人持灯,不相知故,现卖笑话。
鬼中有神,神中有鬼,复有鬼神之类,诸仙修者,若不入道,亦有生死,不脱烦恼,诸鬼灵类,无血肉身之所寄托,以精魂寄托于天地精气之中,彼精魂之内,有一线灵精,亦如人之元阳真气而实不及人元阳远矣。
是故鬼类,但有魂神之力而已,不有人身之微妙,人人皆有魂神,但藏于血肉之体内,何以故?魂神精气如其手足,是一部分,人之精魂,以其血肉元阳之宏大而融其五种神通不能生,若弃元阳而走,其神通则,譬如买椟还珠,留糟粕而弃精华。
人之魂神以肉身为束缚,血肉亦在精气界中,常人肉眼,只用阳精,阴元内敛,滋养阳性,是故人身属于阳界,修行之人,调配阴阳,阴阳精力和合,故灵眼,能观精气光华。
人之眼也,男左女右,属性为阳,男右女左,系属为阴,常日眼目,阳精为用,修炼精气,阴性乃动,阴阳日月,相合洞圆,于是灵目,乃见光色,此是自修阴阳而见精气境界,若是通灵附体,则无此事,但须闭目,调运精神,即有光色显现,不论自修或附体而得,灵目眼力,多用皆损精神,以彼等所用,乃阴属精性也,阴元耗尽,人则死也。
人之脑中,有二神,左右之内,各居其一,一人主智,一人主慧,上帝之臣,亦是帝师,二人合一,便见上帝,常人多智少慧,是故二人,一强一弱,一隐一现,若二者相当,上帝即明,人之真性,至此矣。
人身百节,乃至窍穴万千,百节有臣,窍中有神,万千神归心朝拜上帝,此人真性则成矣,千变万化,在乎此理,万化归一,亦在于此,气性亦尽,神亦摒弃,无气无神,乃入真谛,如是乃为至真之道。
人有人性,兽有兽性,尽其性矣,乃然于其类属,人转为兽,兽转为人,其中因缘,非神通事所能了尽,其中智慧,能破无始以来一切幽暗,能得无尽智慧,一切智成就在乎此理,非无上真人,不能成就。
何等为无上真人?
当听颂言:
真人本非人,亦非六道众,
从无性而生,化情示众生,
六道生死转,味六道种情,
将恶性了尽,善性做圆成,
功德海无量,诸法悉圆通,
外道与正道,一切法尽了,
不着一切法,亦不住诸相,
不留一切情,共通一切情,
知尽众生心,其所心不动,
大愿亦了尽,至诚而无愿,
高下法已尽,慈和柔软音,
梵王大光明,胜日月千倍,
至真毫光明,胜梵王亿万,
圆转一切意,福泽一切众,
不论善恶者,皆被光明润,
示现一切法,不著于教门,
福德量无穷,布施无有尽,
如是无量德,尚行于利益,
不为自私活,亦不为愿忙,
无愿至真智,无量慧海性,
现一切智慧,无智亦无慧,
施一切福德,无福亦无德,
修一切善法,无善亦无法,
以无一切性,能行一切行。
鬼灵之类,自有其法,人类之身,所能取法甚多,或升或降,或高或下,或脱或不脱,其法无尽,心不尽处,即是留碍,而心尽处,其谁堪去?
闭目不见自心,自不见留碍,非无留碍,自以为无碍已,即堕自想境界,知一切法,心不留碍,修一切法,心不留碍,成一切法,心不留意,尽其心已,出其性已,心无其心,法无其法,自悟自行,心思平宁,心内无斗,吉祥安止。
先秦只讲修道,有修仙之名,无金丹术语,金丹法为汉之后教世人所修之法,虽出于古道,而非古法,是新法也,古之摄生,非今日所说养生也,今日之人,离道失德,以血肉形骸为生,爱养此身,古之人也,德性淳朴,摄生而养其性也,彼皆学古仁人之道也,摄其生者,乃摄其真性之生也。
丹法是仙法之一门,仙道是大道之一脉,如是而已,自夏至周,虽古道没落,而未改名换姓,依然古法也,是故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皆言道也,战乱之祸,血染人间,王道气尽,霸道乃兴,人自此后,离失智慧,玩弄机巧心思,背道离德,于是根器转薄,智慧短浅,故老聃传道德言而留古道意于后人。
张道陵于东汉乃建立道教,始有神位神仙品阶流转世间,自东周至于魏晋,人智慧虽辗转微薄,然因古道福荫,尚可以简便之法而修学古道,是古法渐去而新法成形之时量也。
自五胡乱华已,隋唐乃立,新法成形,名为金丹,自此以往,古时丹道名为外丹术,金丹法名为内丹术,然世间外丹修炼之法,却至于灭亡殆尽,然而神妙仙丹,纵神仙亦难求,秦皇汉武尽全国之力欲寻而不得,何况如今,世人德薄,谁有福德食用仙药?
点石成金,尚可以有,何况得道之士神妙无方,鬼神莫测之理,亦在此心,将灵药和合成仙丹,岂为难事?彼附体阴灵,亦可以将凡人之身作为炉鼎,以凡人精气为药,修成灵丹而自服用,何况得道之人将外药炼成神丹?
修真有道之士,非不懂采人精气之法,盖不用耳,以其损德伤人故,彼阴灵非人,不尊人理法规,人中法律不能禁止,过去尚有修道之人修学术法而禁止约束阴灵精怪,自百年大战已后,仙道术法多已断代,至于近代,术法门派几近绝传,君无侍卫,则被人欺,世间无人护卫,鬼灵精怪乱世,岂非易事?
古时修身秘法曾有滥传,市井妓女亦知金丹之法,采客精气而自修持,长生不老而骨变为金,虽然如此,彼不成仙,亦非圣修,此种丹法,乃为秘传,亦多为单传,因世人根器因缘,不能学而必成故。
是故圣贤传教,皆以教理,以德性为是,种种修身之法,只为安止其尘劳之心思而已,若本无尘劳之心,则不须修身之法,其德性自然合道,身心自然成道。
诸圣贤各凭心性而行,护念世间,而世间不受,非因不受而不护念,圣人不弃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圣人以不仁行仁,故百姓自为刍狗,非圣人过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圣人法,乃为大盗,若圣人死,则无可盗也。
当知何为六道,亦当知何为生死,若不知之而论之,则是妄想之论,是故,当知之而辨是非,不知之则不论之,静默自守为是。
世间众人,虽自身是男是女,而自不知因何生为此身,因何乃有此相,因何是此颜色,因何生到此家,因何以身生心,因何做此爱憎,如是因缘,皆不自知,而自以为有我,不思如是之因,爱好外寻内理,盖寻死之道也,是故说众人多为求死之辈,名为无畏生死者,诸法非道,可以入道耳,是故法无高下,皆归一处,能归与否,各凭行为。
圣人心中,无名相困,神人身心,无所用功,至人之道,无可寻思。
众人修道,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若出世间迷而迷入此中知识,亦是迷信,至于圣言,若不修学而信奉,亦名迷信,当修当学而后信知,名为实信,道听途说,不能实意印心而信之,则名懈怠懒惰之行,其心乃为迷信。
颂:
欲学大道者,莫堕小术中,
可怜于心愿,损教者德性,
欲学小术者,莫求于大道,
道无诸神通,亦无私心用。
颂:
智慧已失,当修智慧,德性已薄,当养德性,缸中无米,不可炊也,强自修法,是祸非福,
若无圣性,岂有庄严,若无圣意,岂有尊重,数祖忘典,忘恩负义,德之损缺,岂能入圣,
心无安乐,永失道德,妄论古今,何有益也,不如收心,摄性思过,忏悔罪非,昏昏默默,
贪恋道果,好求高位,品性下劣,离正远矣,自欺欺人,文过饰非,暗昧良心,自食恶果,
轮回之报,自受自作,图一时快,享半刻乐,须臾福尽,痛苦即现,无妄之灾,亦妄之报,
当持德心,保守良善,不为诸恶,从善如流,如法持戒,当修当得,法无贵贱,当舍须舍,
言之多也,人不贵也,易得之物,人不爱也,传法教化,难可喻也,敬赞先圣,德何耀哉,
自古以来,求师求学,非师欲传,弟子求得,今人德薄,不求而有,问难于人,自显有知,
道法有始,亦有尽也,维系古法,新法难出,随缘而起,随缘而灭,道者心尽,道言则没,
人鬼畜生,含灵诸情,共生一界,缘所系也,何苦相斗,不如同眠,一时休歇,妄情自破,
何苦相斗,贪生求利,心意纷乱,何有净土,心留方寸,安隐净地,圣贤种性,由此可期,
何苦损人,而利于己,贪爱之欲,无边无际,知足常乐,谁人谨记,苦海彼岸,不求自至,
何苦相斗,高下同游,我名卑贱,汝名尊贵,名非是我,我亦非名,为名乱心,岂道人口,
正业养家,正义养心,生活非难,知足诚难,说理非难,服人诚难,服人亦易,教人为难。
黄帝为求道而膝行出血,今人为学道尚不愿自行琢磨,而欲叫传者从其所乐,岂为善行哉?今人多有如是想者,皆欲不动心思而求得成大道,一个个全欲吞下所有道果而不愿动分毫功夫,多有如是之人。
念昔玄奘求经,舍命度漠,横穿雪山,又学梵文,十三年中,精进无止,奋之强,堪称勇猛,大乘天名,亦不能显耀其意,余常见有人欲学于长生,彼人但说长生,不说学道,问其故,自言欲长生逍遥而能享受世间欲乐,鱼与熊掌,欲兼得之,闻之常笑而不语。
亦念宋濂求学,虽少年人,亦能舍生忘死,为世间学问尚能如此,若为求真道,辛苦一番,何有怨乎,况过去以来,无数不得真道者尚且为飘渺之道而一生辛苦无有怨言,彼等不得闻道者尚如是,若生今世,圣法流布,岂不更应努力奋?
故说今世之人,生而享福,身在福海,不能自知,娇生惯养,父母做其奴仆,祖辈做其牛马,不德至此,岂敢不惭愧,盖因众人享福甚多,不肯折节下辱而求学,诸神仙品性高洁,岂为如此世人折节而传教耶?
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子尚跪于得道人,何况庶人?后世天子,自以为尊,不敬道人,是故道德,离散人世,至于庶人,亦轻于道,以道人为可欺辱者,如观驯象,指点笑谈。
今世之人,好求神通,所为者何?为求凌人之上而已,其心不能处下,专好求上求高,其德岂有半分?好道之人,修学神仙之道,岂真为神仙之心性哉?多为神仙之神通能力而已。
若德性不达,论人则落是非,以其不能兼顾也,论是非而不落是非,然之性也,当善修明,不明不足以成此意,今此世人,爱好高上之名,好为大者,若有他人高大,彼即不乐,如是世道修行,甚为艰难,传言亦为艰难。
今日学道者,不知委屈是何滋味,亦不知甘拜下风是何德行,以其无家教故,离失道德,岂诳言哉!禹作王时,德薄而有道者离之,禹拜问时,即处下风,德薄之王,尚有此德,今失此德,岂不为无德乎?学道者不知委屈而传道者受尽委屈,此颠倒世间,何至于斯,感叹良久,叹未曾有。
自古以来,未有得道人好为人师者,传教理尚且委屈至此,传教弟子,何其辛苦,有子女者,养子女者,当可领会,名为尊长,实为牛马,不假私意,传授所有,不求回报,辛苦一场,自古以来,谁乐为此?若有闲暇,品茗吹风,日出日落,游山玩水,潇洒独行,或客尘中,如是自得,岂不快哉,其谁乐意为师哉?
名利心染,如此之重,岂可修得真道?岂得神仙逍遥洒脱?岂不荒谬?将自己傲娇之心拿去,剥除高贵之见识,若一无所有,汝当若何?一无所有,乃可以修行真道,真道一无所有,若求有所得之道,岂得真妙?自误而已。
汝等已有高等地位,或有高等收入,或有高等身份,或有高等名声,或已为众人之师,若恋于此等身份名声,恐圣人亦不能做成,何况神人,更不用指望至人。
慧能最初学法,舂米七月,为道忘身,以其有德如斯,宏忍直传法义,教其离去,若恋名声,尚不如恋此肉身,何况修德乎?名利执着尚冗重时,修身尚不得妙,何况心乎?
叹:
心非真求道,莫亲近真道,
亲近而获罪,久劫不见道。
当今世间,有人卖命,有人卖身,有人卖笑,有人卖道,有人卖法,余尝闻可笑之事,竟有人卖神仙,竖子无知,名为学道,虽跪其师,而实卖师,愚痴至极,贩卖神仙,耗其命时,获罪无量。
叹:
可怜师传一片心,师徒恩义缠神人,
世间凡网神通大,神仙亦陷名利门。
余不敢卖人,亦不愿被人所卖,所言说之理,皆可以从书上得来,是众人懒惰不愿多闻而已,苟或有人多闻,而自以为有知,于神仙之前尚敢卖弄,何况痴迷凡夫哉,邪法横行,世人不德之祸也。
今世之人,大多心高气傲,如是之辈,岂能闻得真菩提法?菩提之道,妙慈悲也,真仙之道,虽在眼前,而众人皆不认识,譬如未见过蛟龙与牛,忽然见牛,以为是龙,愚痴之辈,痴迷之性,可笑可叹,恨之不得,怜亦为难。
自了之人,非不欲教人,盖因彼法教人而人习不得,是故自处清净,便不教人,而如观世音菩萨,为教化大千世界,广修智慧方便,遇一切难行之法皆迎难而上,为修大智慧以方便教化众生故,以其所修智慧,众生一切愚痴,皆可以破,是故菩萨修行,艰难异常,无有怯懦,更不后退,菩萨修行,遇山开山,遇水渡水,一切疑难障碍,直行而破,尚不绕道,何况退怯!
今此世人,内心德微,脆弱不堪,本即懦弱之性,遇难则避,逢困则怯,尚不能修得坦荡人性,何况修为真圣之道哉,岂敢有如是贪欲哉,而此世人,即是如此贪得无厌而怯懦之性。
颂:
内心贫穷者,外则贪金银,
内心苦毒者,外则坑害人,
内心不安者,外求物填虚,
内心缺德者,外则装高洁,
内心尊贵者,外不爱金银,
内心甜美者,外则爱护人,
内心安隐者,外则不贪求,
内心有德者,外现平淡性。
今此世人,应骂而实不敢骂,心性脆弱,极爱脸皮,稍微违拗,肝火即生,若不现怒,则藏歹心,口蜜腹剑,待时报复,心中苦毒,污秽若此,有德者怜,亦不敢近。
若说初学,当问所有修士,谁非初学?有初心者,皆名初学,无初心者,已忘根本,根本若忘,名为忘祖,若无祖先,何有子孙?若忘祖者,实忘恩负义之辈也。
是故,恒念初心,乃可进学,最初之道,在乎忏悔,忏其前过,悔于未来,永不犯失,如是静坐忏悔,乃为初学之道,心中罪过,若纯洁乌有,不须意守,汝神自明,精气自运,不劳于心。
若自以为修学数年或数十年已非初学,如是此人,已堕名声海中,是海苦毒,能淹没一世修行之善因,是故初学之道,在乎净意,心止不乱,静境生净,养育净性,乃至圣之初学也。
初学之道,当净身心,身心所行,一切罪过,皆当思念在前,先忆自过,心便忏悔,心意洁净已,复修于静坐炼气功夫,若学禅定者,则于心意洁净已修为禅定之法,皆得顺意而入,无有障碍,至于未来,真道可期,世间最美之心,在乎初心,从最初下手,至于最终了手,初心不忘,乃名圆成。
颂:
初心如婴儿,纯净而无染,
学法后多闻,知识染爱憎,
爱憎动其心,不能忆当初,
时时念过去,未来不糊涂。
有些人稍学法理,稍有所得,即忘失初心,自以为高大,浑然忘了自己还是个人,随便有些知见便以为越了圣贤,便以为自己不是人了,只敢与糟粕之人比量,浑然不觉头上还有日月,浑然不知自己还有脑袋,浑然不念自己还有祖宗,浑然不知自己所学一切语言知识皆是圣贤所造。
被人夸上两句美名便自以为真是圣贤了,随便有个微末神通,便以为自己凡入圣了,吃喝拉撒睡,样样俱全,居然敢说自己有修为了,如是此类人,可笑可叹,笑而不语,任其自去,而此等人不自量力,惑乱世间而传邪论,多行不义,浑然不觉死期将至,但为眼前美好所迷惑也。
心有贪求,住贪之眼,只见所贪之美,犹不见时刻之间即是命悬一线,自以为可以破地狱杀阎王,而实不知生死只在自手中,六欲身心,贪嗔痴恨,样样俱全,尚不知此为忧患,而以微末幻眼神力,自以为可以破生死,得圣果,一念便生,一念便死,至于生不如死,求神仙亦救不得矣。
不修圣德,将以何等缘由而见圣者?不修真善而修瑕善,岂能得真善性?不修正德,而修偏德,岂能得见正宗?若非同道,则不同行,同行尚不得,何况同修同住,不修大道而修小道,小道亦不爱,专爱伪道邪道,至于招祸,又求正道救治,你有何等面皮广求于人?
既在人中,便要守人中法律道德而行事,虽多有人不尊律法而投机取巧,然若修道,不可为此等事,但须本分做人做事而已,诸上真圣贤下生人世亦遵守人世法律道德而行事,宵小之辈焉敢不守人世法律道德?若不守世间法而修世间法,岂可有成?不思根本因处,但求未来果处,若修致死,怨尤谁哉!
颂:
若不尊圣言,莫修于圣法,
非是圣道者,皮像肉不像,
贪嗔痴三毒,能害死愚夫,
莫说汝有道,但看此三毒,
三毒心未了,必是生死徒,
生死法未尽,不名得道人。
汝但自有移山填海之本领,亦或有巧说辩论之聪明,或五种神通俱全,而于三心不了尽,堕落生死何须问,汝但自以为神通广大,亦敌不过天命之数,天地尚可灭,何况汝些微神通哉?若无有如此神通者,何敢狂言说自为高大?尚不夹尾做人,岂敢狂乎!
言说当世之人,少有受委屈者,愚昧无知,乃敢狂言,孰不知诸有道之人皆夹尾做人,如是委屈,谁能明之,怀抱道玉,身披褐衣,饮食粗糙,养命而已,睡眠绝少,或复不眠,心中时时,恒思道义,眼观世间,身心自修,自度度人,岂是容易?道心若怯,岂不退转?世间火汤之地,谁见之?恐有人尚觉此地美好而乐不思蜀矣!
世间得道之人,谁爱恋世间而愿常住?谁爱你千万金银而受火烤?污秽之地,谁爱居住?我非圣人,岂愿入之?汝等皆是大圣人,皆爱住此世间,我是宵小,常愿离世,我辈宵小,无德无能,以世间为污秽之地,不能观为清净,不敢常住,复观无数乐爱世间者,想来皆是大圣入世,能得清净,吉祥安隐,无名宵小,不敢深言,恐诸大圣怪罪,死无期也。
若有人贪爱世间,极其深重,以此人贪性之重,彼人转眼即得无上大福缘利益,能得无上至真最圆满道义,若有人能实心坑害有德之人,彼人转眼亦当成就不思议圆满不退转大道至真法义。
何以此言哉?若将此心以学道,即身成佛有何难?如是如是,若复世人皆能转贪爱五欲之心而以修道,一生一世,即可成就大道,无有艰难。
何故以正道心修道,累世乃成,若转贪欲以学道而可一世成就?
如是如是,当善赞叹,若以正道心修道,世人正心微薄,以其宿世以来正心微少故,正性不足,是故需养正性而能领悟至真大道,若彼贪欲之性,自久远以来,于无量劫中,贪欲未失,若彼能转贪欲而以修道,彼则是用无量劫心力修学于道,是故能善成就至真大道,能疾成就如是不思议境界。
如是乃名不思议法,一念转时,三世成空,一念到时,三世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妙境界,若能诚实转念,一世即成至真大道,如是之人,若能一世而转动无量劫贪欲习性,彼大勇猛,大威力,大智慧,大境界,皆不可思议,如是成就,甚难稀有,难可思议,怯懦之人,谁敢为之?
古人修道,生死先弃,汝等修道,曾弃生死否?专心学道者,应如是心:不到彼岸死不休!若只浅尝者,汝等好去。
若有人欲礼我,我不敢受,何以故,我无大福,不敢受人大礼,此身心皆是污秽,糟粕已极,不堪受尊敬礼,而我私自念言,我于今日,短浅鄙陋,宜受人轻鄙,若人轻慢于我,鄙夷于我,我心欢喜,非常乐也。
何以故?我自生来,多做恶业,身口意业,多有染污,如是身心,乃为不净,如是我身,亦为卑贱,是故诸人践踏我身,而我心乐,非常欢喜,欢喜无量,众人论我,轻视于我,虽未听闻,而我内心,如释重负,身心之中,渐得安隐。
赞:
践踏我者,我礼其足,轻视我者,我拜其心,
伤我身者,消我杀孽,坏我身者,了我生死。
如是之人,岂可不敬乎?是故今日,我敬爱众人,于身心中,无有瑕意,诚意而敬,诚实而言,我常自观苦业,常自思念过去以来所做身口意业,自思所做恶业甚重,虽常忏悔,而难尽净,而见有人轻视于我,我自观察,卑贱之性,渐渐消散,如是欢喜,踊跃称赞,是故敬爱诸轻慢我者,实心敬礼,而得欢喜。
自生以来,余家稍贫,岁终稍得食肉,初厌恶极,后渐熏染,爱好食肉,春虫夏虫,秋冬之虫,爱食诸虫,杀生之数,不可计也,亲手作孽,杀生害命,如是之罪,私自常叹,痛苦不堪,今日有人,轻视于我,或有骂我,我心之中恶缘渐消,身心轻安,岂不快乐,是故感恩轻慢、毁骂我者。
自能言以来,少年之时,常出恶口,好说狂言,私自惭愧,乃止之,而已做之恶缘,难以消除,虽认人使唤而辛苦劳作,亦不尽苦业,今日有人非议于我,使我恶口狂妄口业而得消除,我岂不感恩?
年少轻狂,好逞多智,多曾阻碍于人,是故今日乃有问难之事,今日之苦难,皆前日之罪因,受之而身心轻快,是故不避苦难行,得快乐非常。
私自念言,曾经杀生害命,若今日有人伤害我身,乃消我罪过,实应谢之而不应怨尤,轮转无休,你杀我伤,轮回无尽,宁舍身命死,不舍道心活,尽力修持,莫求结果,前世无福,今生不成,所有成就者,皆是累世修成。
若无前因,则无后果,遇法是缘,在乎宿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安心于修即是,若求成道而损德,不可为也,宁死莫损道心。
问:念佛持咒是善业,不杀生是止恶,所以业力不可消除,但可以同化(或者说是罪由心生将心忏)?
答:善恶之报,二不相消,善恶同时报,善多则乐,恶多则苦,心若无慈,念佛非善,若问修福,不如悔过,如是大善,莫轻放之。
问:我记得曾在法华那听过,似乎是即坠即出?
答:若智慧无住,心亦无主,自心随性,其性安住,若一切安,识心都坠,识心是坠,识性即住,心性一合,即名同体,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如识心,无如识性,二本一体,何有出入,盖因堕入轮转,不识本真,故说有坠有出,坠是汝心,出是汝性,心在性中转,性照心之游,是故名为一坠一出,亦名为即坠即出。
看佛经要取意境而不要思维字词意思,因为佛经都是翻译过来的,语言形式有所出入而意境未变。
问:业缘相报时即坠即出,还是不太懂。
答:业缘报时业缘消,入缘了缘名出入,譬如病人服药,药入而病了,服药名为即坠,病了名为即出,业缘相报,一来一往,如是二物,譬如药病,二物和合,一了无余。
修法为坠,法尽名出,如是二事,和合亦无,法无留法,亦无所得,如是名为得无所得,了然无有,皆前缘修法尽法故,修真之人,盖因心病,于是修法,法医其病,病愈法消,故名无所得法。
丙申年四月初五叙诸法因缘,略而感叹,粗陋记之。
若有人贪求道果名号,贪求果位,好修精气与魂神力,当入鬼界,不入真流,非修真者,是旁门士,修通灵者,彼等好养精气,滋取能量养育魂神,若非邪道,死后成鬼,位为鬼仙。
鬼仙之流,亦以修德修善为重,而不能自悟天地玄妙,尚不如人,何况圣真,鬼类修德善,为修其福分也,非修其心境心性,受人膜拜,吸取精气,以此为食,修延其命,滋长修为。
彼等修为,所得果位,非是圣果,乃是神位,非是仙果,乃是鬼神界品位而已,以神通力强弱为是,以善福德多少为是,非以修道境界为是。
鬼灵出马,受人膜拜,滋长修为命元,精气强盛,稍有神力,阴曹享位,彼等大鬼,神力强劲,而其心中尚不明自我,专以神通逞能,自以为有能有力,好逞为尊,有诸类鬼神,大能如山,小如针尖,虽有此变化,而实为精气灵类,尚不及人身精气之万一,何况圣贤。
彼等鬼灵诸神,以神通为根据,若失去神通,或神力衰减,则是命元耗丧,彼等则恐惧,贪生怕死,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傲慢自大,嫉妒贪婪,种种劣性明显,逞强作死,疾坏灭,虽修善行,而无善性,所学德事,而无德性,千万年中,只为鬼灵,不成真圣。
诸鬼神中,虽有善德尊者,而彼庄严,不乱世间规则,轻易不现,千万年中未必一现,以彼等隐没,故诸小鬼末神,诸灵精怪,逞强入世,自以为尊,欺辱于人,贪取精气,恶行昭昭,枉修长年。
叹:
世间真修人,不显神通事,
而彼鬼灵精,好逞弄神通,
若离神通事,彼等则入死,
而世间众人,应离神通事,
世间法解难,莫要求神仙,
无能为力时,是自作前缘,
一切福祸事,平心以对之,
趋吉避凶者,贪生而怕死,
坦坦荡荡人,随时赴死期,
贪生怕死者,岂得修真理,
德性之不达,道性之乌有,
生为鬼灵伴,死后伴鬼灵,
世间因缘法,是理不是行,
但以因果缘,自还业为生。
通灵附体之辈,好说因果,好说果位,好说业事,好说神通,彼等不修四禅八定,亦不修持修真正定,学习静坐,而养魂精,或不习法,求财求名,不修离欲,贪婪长生。
彼等所说因果,多为某甲与某乙前世今生有缘等等,或某甲缘何遇今日之事,自以为此是因果,所说果位,乃神通强弱能力之阶位,非为修真之结果,亦非声闻、菩萨等三昧地之境界,乃以其精神力修为而有某某能力,自以为果位,实非道果,乃是神位灵位而已。
彼等好说此业彼业,而实不知大道之业,亦不知圣贤道业,不知圣贤法理,以彼等神通而多闻有知识,若非修道有成者,难以辩服彼等,彼以此为能,以为光耀,好自卖弄。
彼等以通灵之眼,可以见精气之光色,世间万物,不但有表色,亦有精气,精气亦因属性因缘而各自有色,因时量差别,光色亦别,彼等开通灵眼者,自以为越凡人见识,自以为见诸圣境界,而实是鬼怪精灵境界。
彼等或自修魂灵,能飞游精神于彼精灵界中,能与鬼灵类交流,彼等以此为乐,不务正业,不求真道,以此为真,堕落旁门,乃至邪道。
若鬼灵类属,自知短浅,心生懊悔,欲学真道而无门,但应实心诚意,忏其前非,悔于未来,不再犯失,当是心,宁舍生命,不舍求道之心,宁堕地狱,受无尽苦,不舍道心,彼如是忏悔,如是道心,若心诚实,必入正道,至于未来,永不退转,毕竟圆满,无有断绝。
彼等鬼灵若如是心,诚实坚定,尚可永不退转,何况人中诸修真者?人中修真,尚有无量上真眷顾,若是心,必感真人,必遇明者,有大圣教诲,胜彼鬼灵心者千倍万倍,诸人不自珍惜,岂不悲哀,是故鬼灵类属见人不自惜而欺辱于人,是人不自爱,自受侮辱也。
人世间非只有人类居住,尚有畜生之类,亦有鬼神之类,亦有诸仙,隐居洞天,非不知世间事,世间事不动其心耳,畜生与人,居住在大地上,精灵有形者亦住在山川之内或复大地之上,无形鬼神,居住精气之内,虽各自成界,乃是小界,皆属人世间地界之内。
诸仙所住洞天,亦有差别,有洞天自成境界,性属人世,有洞天以精气幻化,附属于地,有洞天以灵光为界,藏于大地灵枢,有洞天以虚空为界,寄形于山石草木,乃至洞穴之中。
人之心量,无有边际,若夫畜生、鬼神之心量,与人无别,亦无边际,一花之精气虽不过寸,而其精气所成境界,可以藏大千世界,如是世界亦可藏,何况无尽众生及灵妙乎。
而彼等通灵之眼,岁间花色,亦见气色,而不能见如是花中所藏世界,亦不见其中众生,如是妙心眼界,非真圣者,不能生,世间法则,缘系天地,一切境界,皆属天地,虽自成界,亦有天地,何以故?众生自生以来,不离天地,其性属之内,悠久之中,习气所染,不离天地。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是法则,即天地法则,鬼类之类,各自交流,亦系法则,缘性不等,境界不对,譬如耳不能见色,目不能听声,缘性不对,境界不交,故无所见,譬如鬼灵观人,见人身之光色,若人心明,坦坦荡荡,浩然正气,恢宏浩大,于灵眼中,见此人则如见日月
而鬼灵类属,不测圣贤妙意,虽俱日月之光,心藏而性敛,于幽灵复观,见如常人光华,若复深藏光华,鬼灵之目,则不见人,此人似乎隐身。
此非隐身也,是灵目所不见之境界也,若于常人眼界,鬼灵等类,目不见之,鬼灵之属于人而言,则是无存无有,亦如隐身不见,如是非隐匿不见,是人眼界与灵类境界不相对故。
譬如有畜生之类,眼界但在圆滑,彼眼界中,则无尖锐,眼界只有黑白,彼眼界中,则无五色,至于种种光华变化,亦不能见,若有人于畜生眼前显弄巧变,则如盲人持灯,不相知故,现卖笑话。
鬼中有神,神中有鬼,复有鬼神之类,诸仙修者,若不入道,亦有生死,不脱烦恼,诸鬼灵类,无血肉身之所寄托,以精魂寄托于天地精气之中,彼精魂之内,有一线灵精,亦如人之元阳真气而实不及人元阳远矣。
是故鬼类,但有魂神之力而已,不有人身之微妙,人人皆有魂神,但藏于血肉之体内,何以故?魂神精气如其手足,是一部分,人之精魂,以其血肉元阳之宏大而融其五种神通不能生,若弃元阳而走,其神通则,譬如买椟还珠,留糟粕而弃精华。
人之魂神以肉身为束缚,血肉亦在精气界中,常人肉眼,只用阳精,阴元内敛,滋养阳性,是故人身属于阳界,修行之人,调配阴阳,阴阳精力和合,故灵眼,能观精气光华。
人之眼也,男左女右,属性为阳,男右女左,系属为阴,常日眼目,阳精为用,修炼精气,阴性乃动,阴阳日月,相合洞圆,于是灵目,乃见光色,此是自修阴阳而见精气境界,若是通灵附体,则无此事,但须闭目,调运精神,即有光色显现,不论自修或附体而得,灵目眼力,多用皆损精神,以彼等所用,乃阴属精性也,阴元耗尽,人则死也。
人之脑中,有二神,左右之内,各居其一,一人主智,一人主慧,上帝之臣,亦是帝师,二人合一,便见上帝,常人多智少慧,是故二人,一强一弱,一隐一现,若二者相当,上帝即明,人之真性,至此矣。
人身百节,乃至窍穴万千,百节有臣,窍中有神,万千神归心朝拜上帝,此人真性则成矣,千变万化,在乎此理,万化归一,亦在于此,气性亦尽,神亦摒弃,无气无神,乃入真谛,如是乃为至真之道。
人有人性,兽有兽性,尽其性矣,乃然于其类属,人转为兽,兽转为人,其中因缘,非神通事所能了尽,其中智慧,能破无始以来一切幽暗,能得无尽智慧,一切智成就在乎此理,非无上真人,不能成就。
何等为无上真人?
当听颂言:
真人本非人,亦非六道众,
从无性而生,化情示众生,
六道生死转,味六道种情,
将恶性了尽,善性做圆成,
功德海无量,诸法悉圆通,
外道与正道,一切法尽了,
不着一切法,亦不住诸相,
不留一切情,共通一切情,
知尽众生心,其所心不动,
大愿亦了尽,至诚而无愿,
高下法已尽,慈和柔软音,
梵王大光明,胜日月千倍,
至真毫光明,胜梵王亿万,
圆转一切意,福泽一切众,
不论善恶者,皆被光明润,
示现一切法,不著于教门,
福德量无穷,布施无有尽,
如是无量德,尚行于利益,
不为自私活,亦不为愿忙,
无愿至真智,无量慧海性,
现一切智慧,无智亦无慧,
施一切福德,无福亦无德,
修一切善法,无善亦无法,
以无一切性,能行一切行。
鬼灵之类,自有其法,人类之身,所能取法甚多,或升或降,或高或下,或脱或不脱,其法无尽,心不尽处,即是留碍,而心尽处,其谁堪去?
闭目不见自心,自不见留碍,非无留碍,自以为无碍已,即堕自想境界,知一切法,心不留碍,修一切法,心不留碍,成一切法,心不留意,尽其心已,出其性已,心无其心,法无其法,自悟自行,心思平宁,心内无斗,吉祥安止。
先秦只讲修道,有修仙之名,无金丹术语,金丹法为汉之后教世人所修之法,虽出于古道,而非古法,是新法也,古之摄生,非今日所说养生也,今日之人,离道失德,以血肉形骸为生,爱养此身,古之人也,德性淳朴,摄生而养其性也,彼皆学古仁人之道也,摄其生者,乃摄其真性之生也。
丹法是仙法之一门,仙道是大道之一脉,如是而已,自夏至周,虽古道没落,而未改名换姓,依然古法也,是故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皆言道也,战乱之祸,血染人间,王道气尽,霸道乃兴,人自此后,离失智慧,玩弄机巧心思,背道离德,于是根器转薄,智慧短浅,故老聃传道德言而留古道意于后人。
张道陵于东汉乃建立道教,始有神位神仙品阶流转世间,自东周至于魏晋,人智慧虽辗转微薄,然因古道福荫,尚可以简便之法而修学古道,是古法渐去而新法成形之时量也。
自五胡乱华已,隋唐乃立,新法成形,名为金丹,自此以往,古时丹道名为外丹术,金丹法名为内丹术,然世间外丹修炼之法,却至于灭亡殆尽,然而神妙仙丹,纵神仙亦难求,秦皇汉武尽全国之力欲寻而不得,何况如今,世人德薄,谁有福德食用仙药?
点石成金,尚可以有,何况得道之士神妙无方,鬼神莫测之理,亦在此心,将灵药和合成仙丹,岂为难事?彼附体阴灵,亦可以将凡人之身作为炉鼎,以凡人精气为药,修成灵丹而自服用,何况得道之人将外药炼成神丹?
修真有道之士,非不懂采人精气之法,盖不用耳,以其损德伤人故,彼阴灵非人,不尊人理法规,人中法律不能禁止,过去尚有修道之人修学术法而禁止约束阴灵精怪,自百年大战已后,仙道术法多已断代,至于近代,术法门派几近绝传,君无侍卫,则被人欺,世间无人护卫,鬼灵精怪乱世,岂非易事?
古时修身秘法曾有滥传,市井妓女亦知金丹之法,采客精气而自修持,长生不老而骨变为金,虽然如此,彼不成仙,亦非圣修,此种丹法,乃为秘传,亦多为单传,因世人根器因缘,不能学而必成故。
是故圣贤传教,皆以教理,以德性为是,种种修身之法,只为安止其尘劳之心思而已,若本无尘劳之心,则不须修身之法,其德性自然合道,身心自然成道。
诸圣贤各凭心性而行,护念世间,而世间不受,非因不受而不护念,圣人不弃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圣人以不仁行仁,故百姓自为刍狗,非圣人过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圣人法,乃为大盗,若圣人死,则无可盗也。
当知何为六道,亦当知何为生死,若不知之而论之,则是妄想之论,是故,当知之而辨是非,不知之则不论之,静默自守为是。
世间众人,虽自身是男是女,而自不知因何生为此身,因何乃有此相,因何是此颜色,因何生到此家,因何以身生心,因何做此爱憎,如是因缘,皆不自知,而自以为有我,不思如是之因,爱好外寻内理,盖寻死之道也,是故说众人多为求死之辈,名为无畏生死者,诸法非道,可以入道耳,是故法无高下,皆归一处,能归与否,各凭行为。
圣人心中,无名相困,神人身心,无所用功,至人之道,无可寻思。
众人修道,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若出世间迷而迷入此中知识,亦是迷信,至于圣言,若不修学而信奉,亦名迷信,当修当学而后信知,名为实信,道听途说,不能实意印心而信之,则名懈怠懒惰之行,其心乃为迷信。
颂:
欲学大道者,莫堕小术中,
可怜于心愿,损教者德性,
欲学小术者,莫求于大道,
道无诸神通,亦无私心用。
颂:
智慧已失,当修智慧,德性已薄,当养德性,缸中无米,不可炊也,强自修法,是祸非福,
若无圣性,岂有庄严,若无圣意,岂有尊重,数祖忘典,忘恩负义,德之损缺,岂能入圣,
心无安乐,永失道德,妄论古今,何有益也,不如收心,摄性思过,忏悔罪非,昏昏默默,
贪恋道果,好求高位,品性下劣,离正远矣,自欺欺人,文过饰非,暗昧良心,自食恶果,
轮回之报,自受自作,图一时快,享半刻乐,须臾福尽,痛苦即现,无妄之灾,亦妄之报,
当持德心,保守良善,不为诸恶,从善如流,如法持戒,当修当得,法无贵贱,当舍须舍,
言之多也,人不贵也,易得之物,人不爱也,传法教化,难可喻也,敬赞先圣,德何耀哉,
自古以来,求师求学,非师欲传,弟子求得,今人德薄,不求而有,问难于人,自显有知,
道法有始,亦有尽也,维系古法,新法难出,随缘而起,随缘而灭,道者心尽,道言则没,
人鬼畜生,含灵诸情,共生一界,缘所系也,何苦相斗,不如同眠,一时休歇,妄情自破,
何苦相斗,贪生求利,心意纷乱,何有净土,心留方寸,安隐净地,圣贤种性,由此可期,
何苦损人,而利于己,贪爱之欲,无边无际,知足常乐,谁人谨记,苦海彼岸,不求自至,
何苦相斗,高下同游,我名卑贱,汝名尊贵,名非是我,我亦非名,为名乱心,岂道人口,
正业养家,正义养心,生活非难,知足诚难,说理非难,服人诚难,服人亦易,教人为难。
黄帝为求道而膝行出血,今人为学道尚不愿自行琢磨,而欲叫传者从其所乐,岂为善行哉?今人多有如是想者,皆欲不动心思而求得成大道,一个个全欲吞下所有道果而不愿动分毫功夫,多有如是之人。
念昔玄奘求经,舍命度漠,横穿雪山,又学梵文,十三年中,精进无止,奋之强,堪称勇猛,大乘天名,亦不能显耀其意,余常见有人欲学于长生,彼人但说长生,不说学道,问其故,自言欲长生逍遥而能享受世间欲乐,鱼与熊掌,欲兼得之,闻之常笑而不语。
亦念宋濂求学,虽少年人,亦能舍生忘死,为世间学问尚能如此,若为求真道,辛苦一番,何有怨乎,况过去以来,无数不得真道者尚且为飘渺之道而一生辛苦无有怨言,彼等不得闻道者尚如是,若生今世,圣法流布,岂不更应努力奋?
故说今世之人,生而享福,身在福海,不能自知,娇生惯养,父母做其奴仆,祖辈做其牛马,不德至此,岂敢不惭愧,盖因众人享福甚多,不肯折节下辱而求学,诸神仙品性高洁,岂为如此世人折节而传教耶?
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子尚跪于得道人,何况庶人?后世天子,自以为尊,不敬道人,是故道德,离散人世,至于庶人,亦轻于道,以道人为可欺辱者,如观驯象,指点笑谈。
今世之人,好求神通,所为者何?为求凌人之上而已,其心不能处下,专好求上求高,其德岂有半分?好道之人,修学神仙之道,岂真为神仙之心性哉?多为神仙之神通能力而已。
若德性不达,论人则落是非,以其不能兼顾也,论是非而不落是非,然之性也,当善修明,不明不足以成此意,今此世人,爱好高上之名,好为大者,若有他人高大,彼即不乐,如是世道修行,甚为艰难,传言亦为艰难。
今日学道者,不知委屈是何滋味,亦不知甘拜下风是何德行,以其无家教故,离失道德,岂诳言哉!禹作王时,德薄而有道者离之,禹拜问时,即处下风,德薄之王,尚有此德,今失此德,岂不为无德乎?学道者不知委屈而传道者受尽委屈,此颠倒世间,何至于斯,感叹良久,叹未曾有。
自古以来,未有得道人好为人师者,传教理尚且委屈至此,传教弟子,何其辛苦,有子女者,养子女者,当可领会,名为尊长,实为牛马,不假私意,传授所有,不求回报,辛苦一场,自古以来,谁乐为此?若有闲暇,品茗吹风,日出日落,游山玩水,潇洒独行,或客尘中,如是自得,岂不快哉,其谁乐意为师哉?
名利心染,如此之重,岂可修得真道?岂得神仙逍遥洒脱?岂不荒谬?将自己傲娇之心拿去,剥除高贵之见识,若一无所有,汝当若何?一无所有,乃可以修行真道,真道一无所有,若求有所得之道,岂得真妙?自误而已。
汝等已有高等地位,或有高等收入,或有高等身份,或有高等名声,或已为众人之师,若恋于此等身份名声,恐圣人亦不能做成,何况神人,更不用指望至人。
慧能最初学法,舂米七月,为道忘身,以其有德如斯,宏忍直传法义,教其离去,若恋名声,尚不如恋此肉身,何况修德乎?名利执着尚冗重时,修身尚不得妙,何况心乎?
叹:
心非真求道,莫亲近真道,
亲近而获罪,久劫不见道。
当今世间,有人卖命,有人卖身,有人卖笑,有人卖道,有人卖法,余尝闻可笑之事,竟有人卖神仙,竖子无知,名为学道,虽跪其师,而实卖师,愚痴至极,贩卖神仙,耗其命时,获罪无量。
叹:
可怜师传一片心,师徒恩义缠神人,
世间凡网神通大,神仙亦陷名利门。
余不敢卖人,亦不愿被人所卖,所言说之理,皆可以从书上得来,是众人懒惰不愿多闻而已,苟或有人多闻,而自以为有知,于神仙之前尚敢卖弄,何况痴迷凡夫哉,邪法横行,世人不德之祸也。
今世之人,大多心高气傲,如是之辈,岂能闻得真菩提法?菩提之道,妙慈悲也,真仙之道,虽在眼前,而众人皆不认识,譬如未见过蛟龙与牛,忽然见牛,以为是龙,愚痴之辈,痴迷之性,可笑可叹,恨之不得,怜亦为难。
自了之人,非不欲教人,盖因彼法教人而人习不得,是故自处清净,便不教人,而如观世音菩萨,为教化大千世界,广修智慧方便,遇一切难行之法皆迎难而上,为修大智慧以方便教化众生故,以其所修智慧,众生一切愚痴,皆可以破,是故菩萨修行,艰难异常,无有怯懦,更不后退,菩萨修行,遇山开山,遇水渡水,一切疑难障碍,直行而破,尚不绕道,何况退怯!
今此世人,内心德微,脆弱不堪,本即懦弱之性,遇难则避,逢困则怯,尚不能修得坦荡人性,何况修为真圣之道哉,岂敢有如是贪欲哉,而此世人,即是如此贪得无厌而怯懦之性。
颂:
内心贫穷者,外则贪金银,
内心苦毒者,外则坑害人,
内心不安者,外求物填虚,
内心缺德者,外则装高洁,
内心尊贵者,外不爱金银,
内心甜美者,外则爱护人,
内心安隐者,外则不贪求,
内心有德者,外现平淡性。
今此世人,应骂而实不敢骂,心性脆弱,极爱脸皮,稍微违拗,肝火即生,若不现怒,则藏歹心,口蜜腹剑,待时报复,心中苦毒,污秽若此,有德者怜,亦不敢近。
若说初学,当问所有修士,谁非初学?有初心者,皆名初学,无初心者,已忘根本,根本若忘,名为忘祖,若无祖先,何有子孙?若忘祖者,实忘恩负义之辈也。
是故,恒念初心,乃可进学,最初之道,在乎忏悔,忏其前过,悔于未来,永不犯失,如是静坐忏悔,乃为初学之道,心中罪过,若纯洁乌有,不须意守,汝神自明,精气自运,不劳于心。
若自以为修学数年或数十年已非初学,如是此人,已堕名声海中,是海苦毒,能淹没一世修行之善因,是故初学之道,在乎净意,心止不乱,静境生净,养育净性,乃至圣之初学也。
初学之道,当净身心,身心所行,一切罪过,皆当思念在前,先忆自过,心便忏悔,心意洁净已,复修于静坐炼气功夫,若学禅定者,则于心意洁净已修为禅定之法,皆得顺意而入,无有障碍,至于未来,真道可期,世间最美之心,在乎初心,从最初下手,至于最终了手,初心不忘,乃名圆成。
颂:
初心如婴儿,纯净而无染,
学法后多闻,知识染爱憎,
爱憎动其心,不能忆当初,
时时念过去,未来不糊涂。
有些人稍学法理,稍有所得,即忘失初心,自以为高大,浑然忘了自己还是个人,随便有些知见便以为越了圣贤,便以为自己不是人了,只敢与糟粕之人比量,浑然不觉头上还有日月,浑然不知自己还有脑袋,浑然不念自己还有祖宗,浑然不知自己所学一切语言知识皆是圣贤所造。
被人夸上两句美名便自以为真是圣贤了,随便有个微末神通,便以为自己凡入圣了,吃喝拉撒睡,样样俱全,居然敢说自己有修为了,如是此类人,可笑可叹,笑而不语,任其自去,而此等人不自量力,惑乱世间而传邪论,多行不义,浑然不觉死期将至,但为眼前美好所迷惑也。
心有贪求,住贪之眼,只见所贪之美,犹不见时刻之间即是命悬一线,自以为可以破地狱杀阎王,而实不知生死只在自手中,六欲身心,贪嗔痴恨,样样俱全,尚不知此为忧患,而以微末幻眼神力,自以为可以破生死,得圣果,一念便生,一念便死,至于生不如死,求神仙亦救不得矣。
不修圣德,将以何等缘由而见圣者?不修真善而修瑕善,岂能得真善性?不修正德,而修偏德,岂能得见正宗?若非同道,则不同行,同行尚不得,何况同修同住,不修大道而修小道,小道亦不爱,专爱伪道邪道,至于招祸,又求正道救治,你有何等面皮广求于人?
既在人中,便要守人中法律道德而行事,虽多有人不尊律法而投机取巧,然若修道,不可为此等事,但须本分做人做事而已,诸上真圣贤下生人世亦遵守人世法律道德而行事,宵小之辈焉敢不守人世法律道德?若不守世间法而修世间法,岂可有成?不思根本因处,但求未来果处,若修致死,怨尤谁哉!
颂:
若不尊圣言,莫修于圣法,
非是圣道者,皮像肉不像,
贪嗔痴三毒,能害死愚夫,
莫说汝有道,但看此三毒,
三毒心未了,必是生死徒,
生死法未尽,不名得道人。
汝但自有移山填海之本领,亦或有巧说辩论之聪明,或五种神通俱全,而于三心不了尽,堕落生死何须问,汝但自以为神通广大,亦敌不过天命之数,天地尚可灭,何况汝些微神通哉?若无有如此神通者,何敢狂言说自为高大?尚不夹尾做人,岂敢狂乎!
言说当世之人,少有受委屈者,愚昧无知,乃敢狂言,孰不知诸有道之人皆夹尾做人,如是委屈,谁能明之,怀抱道玉,身披褐衣,饮食粗糙,养命而已,睡眠绝少,或复不眠,心中时时,恒思道义,眼观世间,身心自修,自度度人,岂是容易?道心若怯,岂不退转?世间火汤之地,谁见之?恐有人尚觉此地美好而乐不思蜀矣!
世间得道之人,谁爱恋世间而愿常住?谁爱你千万金银而受火烤?污秽之地,谁爱居住?我非圣人,岂愿入之?汝等皆是大圣人,皆爱住此世间,我是宵小,常愿离世,我辈宵小,无德无能,以世间为污秽之地,不能观为清净,不敢常住,复观无数乐爱世间者,想来皆是大圣入世,能得清净,吉祥安隐,无名宵小,不敢深言,恐诸大圣怪罪,死无期也。
若有人贪爱世间,极其深重,以此人贪性之重,彼人转眼即得无上大福缘利益,能得无上至真最圆满道义,若有人能实心坑害有德之人,彼人转眼亦当成就不思议圆满不退转大道至真法义。
何以此言哉?若将此心以学道,即身成佛有何难?如是如是,若复世人皆能转贪爱五欲之心而以修道,一生一世,即可成就大道,无有艰难。
何故以正道心修道,累世乃成,若转贪欲以学道而可一世成就?
如是如是,当善赞叹,若以正道心修道,世人正心微薄,以其宿世以来正心微少故,正性不足,是故需养正性而能领悟至真大道,若彼贪欲之性,自久远以来,于无量劫中,贪欲未失,若彼能转贪欲而以修道,彼则是用无量劫心力修学于道,是故能善成就至真大道,能疾成就如是不思议境界。
如是乃名不思议法,一念转时,三世成空,一念到时,三世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妙境界,若能诚实转念,一世即成至真大道,如是之人,若能一世而转动无量劫贪欲习性,彼大勇猛,大威力,大智慧,大境界,皆不可思议,如是成就,甚难稀有,难可思议,怯懦之人,谁敢为之?
古人修道,生死先弃,汝等修道,曾弃生死否?专心学道者,应如是心:不到彼岸死不休!若只浅尝者,汝等好去。
若有人欲礼我,我不敢受,何以故,我无大福,不敢受人大礼,此身心皆是污秽,糟粕已极,不堪受尊敬礼,而我私自念言,我于今日,短浅鄙陋,宜受人轻鄙,若人轻慢于我,鄙夷于我,我心欢喜,非常乐也。
何以故?我自生来,多做恶业,身口意业,多有染污,如是身心,乃为不净,如是我身,亦为卑贱,是故诸人践踏我身,而我心乐,非常欢喜,欢喜无量,众人论我,轻视于我,虽未听闻,而我内心,如释重负,身心之中,渐得安隐。
赞:
践踏我者,我礼其足,轻视我者,我拜其心,
伤我身者,消我杀孽,坏我身者,了我生死。
如是之人,岂可不敬乎?是故今日,我敬爱众人,于身心中,无有瑕意,诚意而敬,诚实而言,我常自观苦业,常自思念过去以来所做身口意业,自思所做恶业甚重,虽常忏悔,而难尽净,而见有人轻视于我,我自观察,卑贱之性,渐渐消散,如是欢喜,踊跃称赞,是故敬爱诸轻慢我者,实心敬礼,而得欢喜。
自生以来,余家稍贫,岁终稍得食肉,初厌恶极,后渐熏染,爱好食肉,春虫夏虫,秋冬之虫,爱食诸虫,杀生之数,不可计也,亲手作孽,杀生害命,如是之罪,私自常叹,痛苦不堪,今日有人,轻视于我,或有骂我,我心之中恶缘渐消,身心轻安,岂不快乐,是故感恩轻慢、毁骂我者。
自能言以来,少年之时,常出恶口,好说狂言,私自惭愧,乃止之,而已做之恶缘,难以消除,虽认人使唤而辛苦劳作,亦不尽苦业,今日有人非议于我,使我恶口狂妄口业而得消除,我岂不感恩?
年少轻狂,好逞多智,多曾阻碍于人,是故今日乃有问难之事,今日之苦难,皆前日之罪因,受之而身心轻快,是故不避苦难行,得快乐非常。
私自念言,曾经杀生害命,若今日有人伤害我身,乃消我罪过,实应谢之而不应怨尤,轮转无休,你杀我伤,轮回无尽,宁舍身命死,不舍道心活,尽力修持,莫求结果,前世无福,今生不成,所有成就者,皆是累世修成。
若无前因,则无后果,遇法是缘,在乎宿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安心于修即是,若求成道而损德,不可为也,宁死莫损道心。
问:念佛持咒是善业,不杀生是止恶,所以业力不可消除,但可以同化(或者说是罪由心生将心忏)?
答:善恶之报,二不相消,善恶同时报,善多则乐,恶多则苦,心若无慈,念佛非善,若问修福,不如悔过,如是大善,莫轻放之。
问:我记得曾在法华那听过,似乎是即坠即出?
答:若智慧无住,心亦无主,自心随性,其性安住,若一切安,识心都坠,识心是坠,识性即住,心性一合,即名同体,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如识心,无如识性,二本一体,何有出入,盖因堕入轮转,不识本真,故说有坠有出,坠是汝心,出是汝性,心在性中转,性照心之游,是故名为一坠一出,亦名为即坠即出。
看佛经要取意境而不要思维字词意思,因为佛经都是翻译过来的,语言形式有所出入而意境未变。
问:业缘相报时即坠即出,还是不太懂。
答:业缘报时业缘消,入缘了缘名出入,譬如病人服药,药入而病了,服药名为即坠,病了名为即出,业缘相报,一来一往,如是二物,譬如药病,二物和合,一了无余。
修法为坠,法尽名出,如是二事,和合亦无,法无留法,亦无所得,如是名为得无所得,了然无有,皆前缘修法尽法故,修真之人,盖因心病,于是修法,法医其病,病愈法消,故名无所得法。
丙申年四月初五叙诸法因缘,略而感叹,粗陋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