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夜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云宫计最新章节!
长宁宫中,六座连枝铜灯将宫殿照得灿如白昼。红萼姑姑拿着一柄只有掌心大小的银剪,来回走动,这已经是她今夜第三次来剪烛芯了。
剪完了烛芯,殿室更明亮了,红萼姑姑将银剪放回了奁中,回到太后身边,奉上了一盏羹汤,道:“刚煮好的莲子羹,太后娘娘耐着吃些,也早些歇息吧。”
太后闭目养于榻上,神色庄严,稍时问道:“连你也觉得哀家心烦意闷,需要这羹汤来清心顺气?”
红萼低头:“奴婢不敢。”
太后叹道:“你在哀家身边这么多年了,不必因哀家做了太后,便事事小心拘谨。这几日哀家心里边儿的确不大痛快,吃些莲子羹顺顺气,也是好的。”
红萼抬眼,见她凤眸微扬,比起从前做皇后的时候,又多了些不怒自威的气度来。太后已经不年轻了,论岁数,与先帝相差不到几年,却因保养得宜,看起来还与三十多岁的妇人无异。但这几日,太后似乎突然苍老了许多,鬓发间已有几缕银丝,眼尾的皱纹也见深了许多。
红萼想起近来宫中发生的事,替太后颇有些不忿:“奴婢看得出来,太后心里不痛快,实话说,奴婢也不痛快。那李嫔也死了好些年了,又是贱奴出身。以往天子抬举低位生母,最多只是追封为先帝的皇后,给个封号也就罢了,哪有将已经入棺的人又尊称为圣母皇太后的?皇上这样做,是置太后于何地?”
太后闻言不语,舀了一勺羹汤送入口中,镶金白玉勺柄在她的侧脸投下一片阴影。
红萼又道:“皇上刚刚继位,自然是诸事缠身,却不想有多少日子没来看望太后了?不管怎么说,太后也是皇上的养母,这些年又为了他能够继承大位操碎了心……”
“够了。”太后没有让她继续说下去,淡淡道,“哀家与皇帝的事情,哀家心里都清楚。喝了这碗莲子羹,你就服侍哀家就寝吧。”
红萼不敢多言,点头称是。这时殿外传来一声通报:“皇上驾到!”
太后眼眸一亮,瞬间又掩了过去。
新帝靖祯在先帝诸位皇子中排行第七,年仅二十。昔日做皇子的时候还略显稚嫩,如今看来,却是一派气宇轩昂,眉宇中已是堂堂九五之尊的气概。靖祯见章太后盘坐于榻上双目微闭,躬身道:“儿子方才路过长宁宫,见宫门未闭,想着进来看看母后。母后为何还未歇息?”
红萼喜道:“七郎可算来了,太后娘娘刚刚还与奴婢念叨着您哪!”
太后睁眸,轻叱道:“放肆,七郎也是你叫得的?从前他是永安宫的皇子,你是他的乳母,容你唤一声七郎。如今他乃一国之君,区区宫婢,居然敢对皇帝如此不敬!”
红萼忙跪下道:“是奴婢失言了,请皇上和太后降罪。”
靖祯连忙伸出双手将她托起,口中道:“母后这是何苦!红姑姑是儿子的乳娘,叫儿子小名并无不妥,儿子虽然做了皇帝,也从未忘记母后的养育和扶植之恩。”
太后一勺一勺地舀着莲子羹,脸上看不出悲喜,缓缓道:“哀家怎会不知皇儿的心意,只是尊卑有别,‘七郎’这个名字,以后还是叫不得了。”
靖祯正色:“大周一向以孝礼治天下,为人子女,当敬父母。母后在上,儿子是臣,上下有序,方合纲常。红姑姑若是怕遭人议论,也就罢了,只是儿子永远是母后的‘七郎’,母后不必因为一些小事介怀伤身,那就是儿子的不是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后也不好再摆身段,面色稍霁道:“听说皇帝严惩了那几个道士和阉人?”
靖祯稍稍侧首,会意的随侍上前道:“回太后的话,凡参与谋害大行皇帝一案的相关人等,已于今日午时全部凌迟处死了。皇上仁厚,并未株连他们的家人。”他顿了一顿,又道:“不过此等罪不可赦之人,皇上与太后心慈放过了他们,老天爷也未必放得过。今夜城南两处大宅突降天火,京兆府尹陆大人连夜察看,得知那两处正是罪人王氏和符氏的府宅。因之前调查案情,两家人悉数被软禁在府中不得外出,如今大火一烧,府中百余口人恐怕……无一幸免。”
太后色变,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挂檀木佛珠,口中连道:“阿弥陀佛。”
靖祯接过案几上的白玉云纹小碗,亲手为太后喂起了羹汤,温言道:“谋害父王之人,理应有如此下场,母后不必怜悯这些罪人。”
太后颔首道:“皇帝说的是,愿他们死后大彻大悟,不会怨恨皇帝与哀家。对了,听说那睿郡王跑了?”
靖祯手中羹勺一滞,沉下脸来:“不论穆氏党人谋逆一案与他是否有关,九弟应当是个知情的,知情不报,此乃一罪。现今朝廷忙着四处清剿穆氏余孽,他不但不施以援手,还戴罪潜逃,更是罪加一等!”
太后叹道:“哀家知道你们兄弟情深,不过靖邺毕竟是罪妇穆氏的儿子,靖湛一母同胞的亲弟,此番过后,与你怕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况且,他还有一个在南渊国做王后的亲姊……斩草须除根,他的性命,皇帝也不能放过。”
只要清除逆党残余,他靖邺一个小小郡王又能掀起什么风浪?靖祯登基后,诸事顺利,正是踌躇满志之时,自然不对太后的话十分认同。人还是要抓的,至于是否一定要了靖邺的性命……年轻的皇帝犹豫了,口里还是应承道:“儿子知道了。”
太后见他神色敷衍,便挑了一件旁的事来问他:“大行皇帝的后宫,近几年充了不少新人,算起来也有上百人之多。往年先帝遗留的妃嫔都是住寿安宫的,再不济的也安排在冷宫。如今这么多人,哀家看着怕是住不下了,皇帝打算如何处理?”
先前回话的内侍,名唤祖成,是靖祯做亲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的旧人,甚是机敏,又上前回道:“回太后的话,皇上已经拟旨了。”
“哦?”太后凤眉一挑,略显惊讶。
“祖成说的没错,朕已拟旨,明日下发六宫。依照祖制,大行皇帝的妃嫔,嫔位以上者,皆追封为太妃、太嫔。九嫔以下贵人、宝林、采女等低位嫔妃……”靖祯噙了笑意道,“既然都是父皇晚年最喜欢的人,那就都随父皇去了罢。”
太后微笑点头道:“你考虑的很是周到,只是哀家还有一事请求皇帝。毓太妃是你父皇后来最宠爱的妃子,也给你父皇生下好几个皇子。只是后来几年你父皇身体有恙,不曾晋封于她。如今她只剩下一个儿子,靖弈也是个懂事的。哀家想,给她的封号再晋一个‘贵’字,毓贵太妃,如何?”
靖祯亦微笑颔首:“全凭母后吩咐。”
太后满意道:“七郎懂得知恩图报,毓贵太妃的家族和靖哲定会一直全心全意辅佐你的。”
靖祯又问:“父皇的嫔妃中,有一人儿子不知该如何处理。”
太后稍作沉思,恍然道:“皇帝是说那个蝶幸的宫女?”
“正是。”靖祯眼中似有困惑之色,解释道,“父皇虽口谕封她为嫔,按理嫔位以上无须殉葬,但她并未正式受封。如若不算她的嫔位,她就是个小小的宫娥,也不必殉葬。”
太后面无表情道:“小小宫女都这般不安分,凭着有几分姿色,便成日想着勾引你父皇。这样的女人,留在宫中也是个妖孽,殉了也罢!”
靖祯愕然:“这么说,她,不是母后的人?”
太后摇头道:“哀家还看不上这些不入流的把戏,大概是那些阉人和宫嫔邀宠想出来的手段吧。”
靖祯道:“既然如此,待明日圣旨下达,朕便让兰妃去办理殉葬之事。”
“兰妃?”
“是,皇后如今怀有身孕,在承庆宫中静心养胎。朕念她怀胎辛苦,不宜见血腥之事,就让兰妃去办吧。”
“皇帝知道疼爱皇后,这是好事。只是……”太后眉头微蹙,“这个兰妃,是先前礼部侍郎杨似道的女儿吧,看起来皇帝对她,是青睐有加啊。”
靖祯微笑道:“母后记性真好,正是杨家的独女,从前潜邸里的杨良娣。朕这些年见她为人恭谨正直,是个懂礼义的,让她去办,朕也放心。”
母子不知不觉聊了快一个时辰,太后觉得有些口燥,轻轻啜了一口热茶,徐徐道:“既然皇帝如此抬举杨氏,哀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要皇帝心里多念着皇后,对待妾室懂得分寸,哀家也安心了。”
靖祯嘴角挂着疏离的笑意,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母后也早些歇息吧,儿子告退了。”
外头祖成挑了灯笼,走在前面。夜深露重,皇帝的心思,与长宁宫中的一声幽叹,沉入了这茫茫无际的夜色之中。
长宁宫中,六座连枝铜灯将宫殿照得灿如白昼。红萼姑姑拿着一柄只有掌心大小的银剪,来回走动,这已经是她今夜第三次来剪烛芯了。
剪完了烛芯,殿室更明亮了,红萼姑姑将银剪放回了奁中,回到太后身边,奉上了一盏羹汤,道:“刚煮好的莲子羹,太后娘娘耐着吃些,也早些歇息吧。”
太后闭目养于榻上,神色庄严,稍时问道:“连你也觉得哀家心烦意闷,需要这羹汤来清心顺气?”
红萼低头:“奴婢不敢。”
太后叹道:“你在哀家身边这么多年了,不必因哀家做了太后,便事事小心拘谨。这几日哀家心里边儿的确不大痛快,吃些莲子羹顺顺气,也是好的。”
红萼抬眼,见她凤眸微扬,比起从前做皇后的时候,又多了些不怒自威的气度来。太后已经不年轻了,论岁数,与先帝相差不到几年,却因保养得宜,看起来还与三十多岁的妇人无异。但这几日,太后似乎突然苍老了许多,鬓发间已有几缕银丝,眼尾的皱纹也见深了许多。
红萼想起近来宫中发生的事,替太后颇有些不忿:“奴婢看得出来,太后心里不痛快,实话说,奴婢也不痛快。那李嫔也死了好些年了,又是贱奴出身。以往天子抬举低位生母,最多只是追封为先帝的皇后,给个封号也就罢了,哪有将已经入棺的人又尊称为圣母皇太后的?皇上这样做,是置太后于何地?”
太后闻言不语,舀了一勺羹汤送入口中,镶金白玉勺柄在她的侧脸投下一片阴影。
红萼又道:“皇上刚刚继位,自然是诸事缠身,却不想有多少日子没来看望太后了?不管怎么说,太后也是皇上的养母,这些年又为了他能够继承大位操碎了心……”
“够了。”太后没有让她继续说下去,淡淡道,“哀家与皇帝的事情,哀家心里都清楚。喝了这碗莲子羹,你就服侍哀家就寝吧。”
红萼不敢多言,点头称是。这时殿外传来一声通报:“皇上驾到!”
太后眼眸一亮,瞬间又掩了过去。
新帝靖祯在先帝诸位皇子中排行第七,年仅二十。昔日做皇子的时候还略显稚嫩,如今看来,却是一派气宇轩昂,眉宇中已是堂堂九五之尊的气概。靖祯见章太后盘坐于榻上双目微闭,躬身道:“儿子方才路过长宁宫,见宫门未闭,想着进来看看母后。母后为何还未歇息?”
红萼喜道:“七郎可算来了,太后娘娘刚刚还与奴婢念叨着您哪!”
太后睁眸,轻叱道:“放肆,七郎也是你叫得的?从前他是永安宫的皇子,你是他的乳母,容你唤一声七郎。如今他乃一国之君,区区宫婢,居然敢对皇帝如此不敬!”
红萼忙跪下道:“是奴婢失言了,请皇上和太后降罪。”
靖祯连忙伸出双手将她托起,口中道:“母后这是何苦!红姑姑是儿子的乳娘,叫儿子小名并无不妥,儿子虽然做了皇帝,也从未忘记母后的养育和扶植之恩。”
太后一勺一勺地舀着莲子羹,脸上看不出悲喜,缓缓道:“哀家怎会不知皇儿的心意,只是尊卑有别,‘七郎’这个名字,以后还是叫不得了。”
靖祯正色:“大周一向以孝礼治天下,为人子女,当敬父母。母后在上,儿子是臣,上下有序,方合纲常。红姑姑若是怕遭人议论,也就罢了,只是儿子永远是母后的‘七郎’,母后不必因为一些小事介怀伤身,那就是儿子的不是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后也不好再摆身段,面色稍霁道:“听说皇帝严惩了那几个道士和阉人?”
靖祯稍稍侧首,会意的随侍上前道:“回太后的话,凡参与谋害大行皇帝一案的相关人等,已于今日午时全部凌迟处死了。皇上仁厚,并未株连他们的家人。”他顿了一顿,又道:“不过此等罪不可赦之人,皇上与太后心慈放过了他们,老天爷也未必放得过。今夜城南两处大宅突降天火,京兆府尹陆大人连夜察看,得知那两处正是罪人王氏和符氏的府宅。因之前调查案情,两家人悉数被软禁在府中不得外出,如今大火一烧,府中百余口人恐怕……无一幸免。”
太后色变,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挂檀木佛珠,口中连道:“阿弥陀佛。”
靖祯接过案几上的白玉云纹小碗,亲手为太后喂起了羹汤,温言道:“谋害父王之人,理应有如此下场,母后不必怜悯这些罪人。”
太后颔首道:“皇帝说的是,愿他们死后大彻大悟,不会怨恨皇帝与哀家。对了,听说那睿郡王跑了?”
靖祯手中羹勺一滞,沉下脸来:“不论穆氏党人谋逆一案与他是否有关,九弟应当是个知情的,知情不报,此乃一罪。现今朝廷忙着四处清剿穆氏余孽,他不但不施以援手,还戴罪潜逃,更是罪加一等!”
太后叹道:“哀家知道你们兄弟情深,不过靖邺毕竟是罪妇穆氏的儿子,靖湛一母同胞的亲弟,此番过后,与你怕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况且,他还有一个在南渊国做王后的亲姊……斩草须除根,他的性命,皇帝也不能放过。”
只要清除逆党残余,他靖邺一个小小郡王又能掀起什么风浪?靖祯登基后,诸事顺利,正是踌躇满志之时,自然不对太后的话十分认同。人还是要抓的,至于是否一定要了靖邺的性命……年轻的皇帝犹豫了,口里还是应承道:“儿子知道了。”
太后见他神色敷衍,便挑了一件旁的事来问他:“大行皇帝的后宫,近几年充了不少新人,算起来也有上百人之多。往年先帝遗留的妃嫔都是住寿安宫的,再不济的也安排在冷宫。如今这么多人,哀家看着怕是住不下了,皇帝打算如何处理?”
先前回话的内侍,名唤祖成,是靖祯做亲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的旧人,甚是机敏,又上前回道:“回太后的话,皇上已经拟旨了。”
“哦?”太后凤眉一挑,略显惊讶。
“祖成说的没错,朕已拟旨,明日下发六宫。依照祖制,大行皇帝的妃嫔,嫔位以上者,皆追封为太妃、太嫔。九嫔以下贵人、宝林、采女等低位嫔妃……”靖祯噙了笑意道,“既然都是父皇晚年最喜欢的人,那就都随父皇去了罢。”
太后微笑点头道:“你考虑的很是周到,只是哀家还有一事请求皇帝。毓太妃是你父皇后来最宠爱的妃子,也给你父皇生下好几个皇子。只是后来几年你父皇身体有恙,不曾晋封于她。如今她只剩下一个儿子,靖弈也是个懂事的。哀家想,给她的封号再晋一个‘贵’字,毓贵太妃,如何?”
靖祯亦微笑颔首:“全凭母后吩咐。”
太后满意道:“七郎懂得知恩图报,毓贵太妃的家族和靖哲定会一直全心全意辅佐你的。”
靖祯又问:“父皇的嫔妃中,有一人儿子不知该如何处理。”
太后稍作沉思,恍然道:“皇帝是说那个蝶幸的宫女?”
“正是。”靖祯眼中似有困惑之色,解释道,“父皇虽口谕封她为嫔,按理嫔位以上无须殉葬,但她并未正式受封。如若不算她的嫔位,她就是个小小的宫娥,也不必殉葬。”
太后面无表情道:“小小宫女都这般不安分,凭着有几分姿色,便成日想着勾引你父皇。这样的女人,留在宫中也是个妖孽,殉了也罢!”
靖祯愕然:“这么说,她,不是母后的人?”
太后摇头道:“哀家还看不上这些不入流的把戏,大概是那些阉人和宫嫔邀宠想出来的手段吧。”
靖祯道:“既然如此,待明日圣旨下达,朕便让兰妃去办理殉葬之事。”
“兰妃?”
“是,皇后如今怀有身孕,在承庆宫中静心养胎。朕念她怀胎辛苦,不宜见血腥之事,就让兰妃去办吧。”
“皇帝知道疼爱皇后,这是好事。只是……”太后眉头微蹙,“这个兰妃,是先前礼部侍郎杨似道的女儿吧,看起来皇帝对她,是青睐有加啊。”
靖祯微笑道:“母后记性真好,正是杨家的独女,从前潜邸里的杨良娣。朕这些年见她为人恭谨正直,是个懂礼义的,让她去办,朕也放心。”
母子不知不觉聊了快一个时辰,太后觉得有些口燥,轻轻啜了一口热茶,徐徐道:“既然皇帝如此抬举杨氏,哀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要皇帝心里多念着皇后,对待妾室懂得分寸,哀家也安心了。”
靖祯嘴角挂着疏离的笑意,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母后也早些歇息吧,儿子告退了。”
外头祖成挑了灯笼,走在前面。夜深露重,皇帝的心思,与长宁宫中的一声幽叹,沉入了这茫茫无际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