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黑齿常之爱种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七郎这些年辗转各地为官,渐渐领悟一个道理“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
军事斗争的胜利,只是收服边疆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的治理,才是考验朝廷和地方官治理智慧的时候。
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治标还要治本。
在六诏之地,就有侄女婿黑齿常之这个种田好手。
昆明城作为大唐统治的边陲城池,常有商旅来往六诏乃至更南的地方,在黑齿常之到任后,比以往更加繁华。
此时,昆明刺史府贴出告示,有文吏高声念道:“凡边军屯田,皆可参加‘屯田大赛’,除所获军饷余粮,优胜者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第一等,可获得陛下亲笔所题的字;其余可获得粮食、布匹和盐若干……百姓参与民屯者,奖励同等!”
这是朝廷下达的诏令,消息一传出,军民议论纷纷。
“我是益州人,自认种地是一把好手,拿第一等想必不难……但,我不想要陛下的字。”有个军汉为难地说。
他又不识字,陛下的字再好他也不懂欣赏。
另一个笑道:“你不懂行!陛下的字是传家之宝,有这幅字,子孙后代都能被人高看几分。”
似乎是这么回事?
众人摩拳擦掌,都想得到第一等。
不就是种地吗,这可是根植于血脉中的天赋技能!
刺史黑齿常之欣喜地接纳了第一批移民。
朝廷下达从内地迁徙移民的指令,落实此事的地方官都很忐忑。
结果出乎意料的,移民的告示一贴出,不用他们再三动员,就有百姓收拾好包袱,清点好家当,随时准备出发。
“当民户有田,若是充作军户,官府还给发媳妇!听说是热情活泼的六诏小娘子!”
早些年,整个大唐经历数十年的战乱地广人稀,官府按“均田制”给百姓分永业田和口分田。
随着这些年的太平,人口渐渐增加,有些地方已经无田可分。
田地渐渐集中在大户、豪强手中,失地的贫户流离失所还要服徭役,生活很艰难。
恰在此时,朝廷说让他们到美丽的彩云之南去!
给多少安家费,不计较;
分多少田,也不计较。
官府能免费借牛和发种子,还能给单身军汉发媳妇!
“黑齿刺史,是赵宰相的侄女婿,一定是可靠的。”
响应号召前往六诏的,不少都是赵宰相的拥护者。
这些年赵宰相的功绩随着各大寺庙俗讲传遍四方,俨然有古今贤臣典范的声势。
除了民户、军户和匠人外,不少商人也笑容满面地套驴拉车。
昆明刺史说,凡是在六诏承包土地种粮的,可以换盐!
六诏的盐,品质不输海盐!
负责迁出移民的官员很懵,怀疑是不是自己贴告示的姿势不对。
还是当地出现了贪官酷吏,致使民不聊生,迫不及待地背井离乡?
迁徙告示贴出,当地官员心有疑虑,迟迟没有下一步行动。
移民中推选出一个有威望的壮汉,求见县令,这公告都贴出来的,咱们啥时候启程啊?
可别误了明年春耕!
听说朝廷还要举行“屯田大赛”,他们可是要获奖的!
大家包袱都收拾好了,官府可不能提起裤子不认账啊!
县令沉默不语,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又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父母官当得太失败。
呜呼哀哉,没有当官的天赋,不如剃度出家了却烦恼。
乡民若不愿走,领了移民任务的地方官会很烦恼;
乡民太主动,县令又觉得自己的心受到了伤害,怀疑自己当官的水平和人格魅力。
万一御史不明真相,弹劾他为官不仁,致使百姓纷纷逃亡,岂非太冤枉!
这种情况非独一地,在几个负责迁徙的人口密集之地都有发生。
“本官是世家出身,经过吏部铨选到此。虽不敢称大唐第一美男,也是仪表堂堂,治下百姓何以如此着急要离开?”县令不甘心地问。
语气中充满哀怨。
准备迁徙的乡民面面相觑,半晌迟疑地说:“不是令尊不够俊,是赵宰相太优秀。”
县令终于死心,比魅力,谁能跟当朝赵宰相相比?
黑齿常之得知第一批移民已在路上,高兴得把赵画抛上空中又稳稳接住:“娘子,七叔帮了我一个大忙!”
魁梧的黑齿大叔跟娇小的赵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从侍女捂脸不忍直视。
赵画吓得紧紧搂住黑齿常之的脖子,嗔道:“郎君又吓唬我!不是七叔帮你的忙,是你帮了七叔的忙。”
黑齿常之嘴角勾起,笑道:“我是大唐的一份子,为建设大唐添砖加瓦,是分内之事。”
常之觉悟可高了,自从百济灭亡,就以唐人自居,对这个身份认同而骄傲!
正因为他觉悟高,才从一员降将成为边疆刺史,还可能有更远大的前程!
“到了昆明,有肉吃!”
“到了六诏,有地种!”
“光荣入伍,领媳妇!”
各种口号响彻昆明城。
话虽粗糙了点,却符合移民的朴素愿望,纷纷到官府报到。
六诏之地,本来是一个个小部族,有时候一个寨子就算一个民族,社会状态也和中原大不相同。
史书记载“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农业)”,男子“猎取禽兽”,女子“掘草木之根以给日食”。
某些部族还被称为“裸形蛮”,“无农田,无衣服,唯取树皮以蔽形。”
中原百姓过来“军屯”、“民屯”,相互之间展开“屯田比赛”,这样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让各小部族震惊茫然。
原来还可以这样获得食物、过这样的生活?
受汉人的影响,蛮夷也学习耕种,主动跟官府接触,借耕牛和粮种,甚至也参与屯田比赛。
“我们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怎么能输给外来的呢?”
“如果获得第一等,能得到皇帝赐的字……哦,还是获得第二等、第三等比较好。”
他们可不稀罕皇帝的字,还是粮食、布匹比较实在。
一年一年过去,中原又迁徙了几批移民到六诏和黔州,当地原住民“咸慕汉俗,多变其旧”、“知汉语,通贸易”……
什么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都成了历史,南诏更无崛起的机会。
这一切被记录在史书上,成了皇帝与赵宰相的功绩。
后人看到,都得仰慕地赞一句,咱们的先辈如此高瞻远瞩!
七郎这些年辗转各地为官,渐渐领悟一个道理“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
军事斗争的胜利,只是收服边疆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的治理,才是考验朝廷和地方官治理智慧的时候。
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治标还要治本。
在六诏之地,就有侄女婿黑齿常之这个种田好手。
昆明城作为大唐统治的边陲城池,常有商旅来往六诏乃至更南的地方,在黑齿常之到任后,比以往更加繁华。
此时,昆明刺史府贴出告示,有文吏高声念道:“凡边军屯田,皆可参加‘屯田大赛’,除所获军饷余粮,优胜者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第一等,可获得陛下亲笔所题的字;其余可获得粮食、布匹和盐若干……百姓参与民屯者,奖励同等!”
这是朝廷下达的诏令,消息一传出,军民议论纷纷。
“我是益州人,自认种地是一把好手,拿第一等想必不难……但,我不想要陛下的字。”有个军汉为难地说。
他又不识字,陛下的字再好他也不懂欣赏。
另一个笑道:“你不懂行!陛下的字是传家之宝,有这幅字,子孙后代都能被人高看几分。”
似乎是这么回事?
众人摩拳擦掌,都想得到第一等。
不就是种地吗,这可是根植于血脉中的天赋技能!
刺史黑齿常之欣喜地接纳了第一批移民。
朝廷下达从内地迁徙移民的指令,落实此事的地方官都很忐忑。
结果出乎意料的,移民的告示一贴出,不用他们再三动员,就有百姓收拾好包袱,清点好家当,随时准备出发。
“当民户有田,若是充作军户,官府还给发媳妇!听说是热情活泼的六诏小娘子!”
早些年,整个大唐经历数十年的战乱地广人稀,官府按“均田制”给百姓分永业田和口分田。
随着这些年的太平,人口渐渐增加,有些地方已经无田可分。
田地渐渐集中在大户、豪强手中,失地的贫户流离失所还要服徭役,生活很艰难。
恰在此时,朝廷说让他们到美丽的彩云之南去!
给多少安家费,不计较;
分多少田,也不计较。
官府能免费借牛和发种子,还能给单身军汉发媳妇!
“黑齿刺史,是赵宰相的侄女婿,一定是可靠的。”
响应号召前往六诏的,不少都是赵宰相的拥护者。
这些年赵宰相的功绩随着各大寺庙俗讲传遍四方,俨然有古今贤臣典范的声势。
除了民户、军户和匠人外,不少商人也笑容满面地套驴拉车。
昆明刺史说,凡是在六诏承包土地种粮的,可以换盐!
六诏的盐,品质不输海盐!
负责迁出移民的官员很懵,怀疑是不是自己贴告示的姿势不对。
还是当地出现了贪官酷吏,致使民不聊生,迫不及待地背井离乡?
迁徙告示贴出,当地官员心有疑虑,迟迟没有下一步行动。
移民中推选出一个有威望的壮汉,求见县令,这公告都贴出来的,咱们啥时候启程啊?
可别误了明年春耕!
听说朝廷还要举行“屯田大赛”,他们可是要获奖的!
大家包袱都收拾好了,官府可不能提起裤子不认账啊!
县令沉默不语,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又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父母官当得太失败。
呜呼哀哉,没有当官的天赋,不如剃度出家了却烦恼。
乡民若不愿走,领了移民任务的地方官会很烦恼;
乡民太主动,县令又觉得自己的心受到了伤害,怀疑自己当官的水平和人格魅力。
万一御史不明真相,弹劾他为官不仁,致使百姓纷纷逃亡,岂非太冤枉!
这种情况非独一地,在几个负责迁徙的人口密集之地都有发生。
“本官是世家出身,经过吏部铨选到此。虽不敢称大唐第一美男,也是仪表堂堂,治下百姓何以如此着急要离开?”县令不甘心地问。
语气中充满哀怨。
准备迁徙的乡民面面相觑,半晌迟疑地说:“不是令尊不够俊,是赵宰相太优秀。”
县令终于死心,比魅力,谁能跟当朝赵宰相相比?
黑齿常之得知第一批移民已在路上,高兴得把赵画抛上空中又稳稳接住:“娘子,七叔帮了我一个大忙!”
魁梧的黑齿大叔跟娇小的赵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从侍女捂脸不忍直视。
赵画吓得紧紧搂住黑齿常之的脖子,嗔道:“郎君又吓唬我!不是七叔帮你的忙,是你帮了七叔的忙。”
黑齿常之嘴角勾起,笑道:“我是大唐的一份子,为建设大唐添砖加瓦,是分内之事。”
常之觉悟可高了,自从百济灭亡,就以唐人自居,对这个身份认同而骄傲!
正因为他觉悟高,才从一员降将成为边疆刺史,还可能有更远大的前程!
“到了昆明,有肉吃!”
“到了六诏,有地种!”
“光荣入伍,领媳妇!”
各种口号响彻昆明城。
话虽粗糙了点,却符合移民的朴素愿望,纷纷到官府报到。
六诏之地,本来是一个个小部族,有时候一个寨子就算一个民族,社会状态也和中原大不相同。
史书记载“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农业)”,男子“猎取禽兽”,女子“掘草木之根以给日食”。
某些部族还被称为“裸形蛮”,“无农田,无衣服,唯取树皮以蔽形。”
中原百姓过来“军屯”、“民屯”,相互之间展开“屯田比赛”,这样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让各小部族震惊茫然。
原来还可以这样获得食物、过这样的生活?
受汉人的影响,蛮夷也学习耕种,主动跟官府接触,借耕牛和粮种,甚至也参与屯田比赛。
“我们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怎么能输给外来的呢?”
“如果获得第一等,能得到皇帝赐的字……哦,还是获得第二等、第三等比较好。”
他们可不稀罕皇帝的字,还是粮食、布匹比较实在。
一年一年过去,中原又迁徙了几批移民到六诏和黔州,当地原住民“咸慕汉俗,多变其旧”、“知汉语,通贸易”……
什么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都成了历史,南诏更无崛起的机会。
这一切被记录在史书上,成了皇帝与赵宰相的功绩。
后人看到,都得仰慕地赞一句,咱们的先辈如此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