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玉米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回到村里去种地最新章节!
收获玉米的时候并不简单,穿梭在玉米地里,犹如钻进了草丛中,脸上被玉米叶子刮得火辣辣的,每年这个时候父母都会请上几天假,回来帮爷爷奶奶收玉米,今年虽然只种了三亩地,却也不少了,能收上千斤的玉米。
每当提到农村的这个字汇,大多数的人脑海里都会出现强壮这个词语,其实不然,寻常农户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已经是属于猛男级别的了,川内不同于北方,男女个头都不高,即便长得高,力量上也很一般,先天因素决定的。
按平常来说,一个年轻农妇大概能挑动80斤左右的担子,但挑着也走不了多远,妇女都一般都用背篓,只有小部分的悍妇才用箩筐挑,男人们一般都在120斤左右,这还是因为常年在地里劳动,力量最强悍的一群人,除了运动员,或是健身的壮汉就要属工地上的民工力量最大。
村里最能干活的不是青壮年,三十五岁左右的汉子力量还没下降,有因为有了家庭,上有老父,下有小儿,身上有了责任感,常年在地里劳动,耐力也是最强,最是能干活。即便一些老人也比青壮年更有耐力,现在的情况,中老年人仍然是种地劳动的主力人群。
李无一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干活还比不过当时年近60岁的爷爷,可见这身体虽然潜力无穷,但却不是先天就能养成的。
“无一,你这玉米种子那儿来的,怎么感觉这玉米棒子很不一样啊。”老父摘一个大玉米,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奶奶年级大了,眼神不太好,脑子也不太灵活,一些小细节根本发现不了,到是爷爷早些年读初中,也早就发现了这玉米的不同,开口说道:“德超,这玉米是有点不同,不需要太多肥料,地里杂草也少。”
“爸,爷爷,你们就别多想了,这只是实验品种,咱家也没养猪了,留着养些鸡鸭就好。”李无一不想多谈这玉米的种子,空间里种出来的,具体他也解释不清楚。
“三亩地,争取这两天就摘完。”老父点了点头,他对家畜比较有研究,这农作物上面也不太了解。
摘玉米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把玉米从秆子上剥出来,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二是直接带壳摘下来,挑回家里之后在慢慢剥壳,只是这壳没连在玉米秆子上,当柴火的时候不好烧,大多数都是在地里把壳剥了,虽然这样会麻烦一些。
李无一作为家里的青壮年,就负责挑玉米,爷爷奶奶把玉米摘下来放在背篓里,父亲背着出来倒进箩筐,然后和母亲一起砍玉米秆子,码在土坎上,晒干后在在背回家里当柴火。
一挑就是100来斤,李无一现在力量大涨,到也轻松,三亩地能收获一千多斤的玉米,这是指的除去玉米心之后,如果算上玉米心,大概能上两千斤了,也就要往上山跑二十几次才能挑完。
一家人开开心心忙了两天,李无一很享受这种时间,种地累,打工其实也累,即便是当官,当老板,也累,没有绝对的安逸生活,只能自己去寻找那个点,你觉得是幸福的,那就要好好把握,好好享受。
玉米其实不太好保存,放上一段时间就会生长小虫子,无法避免,刚摘下的玉米要把玉米粒剥下来也不容易,一些农户就把玉米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晾上几个月,在剥的时候轻轻一碰就下来了,也免了晒玉米的麻烦。
剥玉米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晒玉米同样也是漫长,每日早饭过后,看看天色,只要有一丝太阳光线,就会把玉米挑出去,晒在坝子里,看着天气阴沉后,又赶紧把玉米收回来,川内夏天多雨,有时候一天要挑进挑出好多次,半下午因为下雨把玉米收了,等上一会天晴了,算着还能晒上两个小时,又会把玉米挑出去。上千斤的玉米,这挑进挑出可真不容易啊。
现在还算好的,即便家里穷,这坝子好歹也用石灰水泥什么的抹得平整,回过去十年,二十年,那个时候家里的坝子都坑坑洼洼,条件好一些,还能用点石灰稍微抹一抹,到也能勉强晒上玉米,只是石灰太薄,温度上不来,晒着效果并不好。
村里以前有集中的打谷场,晾晒场,现在早就破败了,一片坝子连在一起,是村里集中修的,这玉米稻谷每户都轮流去晒,有时候为了争抢一小片空地就会上演全武行,泼妇骂村,声动九天,直达云霄,连带着把乌云都能震散,舟过沉底,鸟过羽崩,就连天上的飞机偶尔飞过,都得喷出几股蒸气,加快速度,赶紧逃跑
那个时候就连床上睡觉的竹席,白天也会用来垫在地里用来晒玉米稻谷,晚上在把竹席洗干净后又用来睡觉,说是把农作物晒到了床上也不为过。
最喜欢太阳的不是那些晒太阳的人,而是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啊“山润你跑来干嘛。”李无一正在捣鼓着脱玉米的小机器,以前没用过,话说这机器还是一个大学生发明的,因为自家母亲在家里剥玉米太辛苦,就想着怎么减少母亲的劳动力,最后发明了第一代机器。
“李哥,我来帮着剥玉米,俺家里地的给我叔种了。”
这事上次山润就说过了,他家里有三个人的土地,都给本家的叔叔种了,一年白分他400斤谷子,山润全背到了小宾馆,每日都在那里打些饭吃。
“用不着了,我用这机器剥玉米。”李无一研究了一会,也把说明书看懂了。
“这铁疙瘩能让人使唤。”山润不太相信。
“好了,说了你也不懂,你到冷冻厂去拿半盆子葡萄吃吧,就说是我叫你拿的。”李无一笑了笑。
“好勒!”山润高兴着飞快跑下公路。
本想给山润在冷冻厂找个事做,上工半天,就被村里的妇女给赶了出来
“无一啊,我找人把山寨修公路的图纸弄好了,晚上带回来。”老父打来的电话。
这修公路不是件小事,不是说修就能修的,没专门的人考察设计,修出来也容易出事,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要找大量的村民修路也不太容易,到是这石头可以先开采一些,大公路也是确定在两个月后开工,镇上已经同意出大部分的钱,不过修公路的人要政府去联系,这里面油水很多。
“好的,爸,沟里的兽医什么时候开会。”
“你问这个干嘛。”
“寥街长的儿子叫我帮忙找几个兽医。”李无一把寥小雨的事提了提,那小子泡上了隔壁的镇书记的女儿,这边猪场已经快忘记了。
“明天吧,明天我帮他联系几个。”
又聊了两句就挂了电话,提到猪,李无一忽然想到了玉米秆子,连他自己都有点惊讶这思维跳跃,山里能生长木耳蘑菇,以往玉米秆子都当柴火烧了,不知道能不能利用起来。
ps:终于来电拉,今天还差三章,继续码字。晚上通宵,打算把明天的三章一起码了,求收藏!
关于书中的背景,很多人都有疑问,搞不太清楚,这里解释一下:是以四川一个老山卡卡头为原形背景,关于农业税收问题,笔误!不过虽然川内农村已经取消两上交,但是可种植的土地已经大大减少,原因是已经提倡种植了[竹子],退耕还林了。
老山卡卡头,山太多,公路肯定是有的,但都很窄,就一条主公路,通不到各个村里,煤炭车一过,就变得稀烂,真实!
收获玉米的时候并不简单,穿梭在玉米地里,犹如钻进了草丛中,脸上被玉米叶子刮得火辣辣的,每年这个时候父母都会请上几天假,回来帮爷爷奶奶收玉米,今年虽然只种了三亩地,却也不少了,能收上千斤的玉米。
每当提到农村的这个字汇,大多数的人脑海里都会出现强壮这个词语,其实不然,寻常农户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已经是属于猛男级别的了,川内不同于北方,男女个头都不高,即便长得高,力量上也很一般,先天因素决定的。
按平常来说,一个年轻农妇大概能挑动80斤左右的担子,但挑着也走不了多远,妇女都一般都用背篓,只有小部分的悍妇才用箩筐挑,男人们一般都在120斤左右,这还是因为常年在地里劳动,力量最强悍的一群人,除了运动员,或是健身的壮汉就要属工地上的民工力量最大。
村里最能干活的不是青壮年,三十五岁左右的汉子力量还没下降,有因为有了家庭,上有老父,下有小儿,身上有了责任感,常年在地里劳动,耐力也是最强,最是能干活。即便一些老人也比青壮年更有耐力,现在的情况,中老年人仍然是种地劳动的主力人群。
李无一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干活还比不过当时年近60岁的爷爷,可见这身体虽然潜力无穷,但却不是先天就能养成的。
“无一,你这玉米种子那儿来的,怎么感觉这玉米棒子很不一样啊。”老父摘一个大玉米,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奶奶年级大了,眼神不太好,脑子也不太灵活,一些小细节根本发现不了,到是爷爷早些年读初中,也早就发现了这玉米的不同,开口说道:“德超,这玉米是有点不同,不需要太多肥料,地里杂草也少。”
“爸,爷爷,你们就别多想了,这只是实验品种,咱家也没养猪了,留着养些鸡鸭就好。”李无一不想多谈这玉米的种子,空间里种出来的,具体他也解释不清楚。
“三亩地,争取这两天就摘完。”老父点了点头,他对家畜比较有研究,这农作物上面也不太了解。
摘玉米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把玉米从秆子上剥出来,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二是直接带壳摘下来,挑回家里之后在慢慢剥壳,只是这壳没连在玉米秆子上,当柴火的时候不好烧,大多数都是在地里把壳剥了,虽然这样会麻烦一些。
李无一作为家里的青壮年,就负责挑玉米,爷爷奶奶把玉米摘下来放在背篓里,父亲背着出来倒进箩筐,然后和母亲一起砍玉米秆子,码在土坎上,晒干后在在背回家里当柴火。
一挑就是100来斤,李无一现在力量大涨,到也轻松,三亩地能收获一千多斤的玉米,这是指的除去玉米心之后,如果算上玉米心,大概能上两千斤了,也就要往上山跑二十几次才能挑完。
一家人开开心心忙了两天,李无一很享受这种时间,种地累,打工其实也累,即便是当官,当老板,也累,没有绝对的安逸生活,只能自己去寻找那个点,你觉得是幸福的,那就要好好把握,好好享受。
玉米其实不太好保存,放上一段时间就会生长小虫子,无法避免,刚摘下的玉米要把玉米粒剥下来也不容易,一些农户就把玉米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晾上几个月,在剥的时候轻轻一碰就下来了,也免了晒玉米的麻烦。
剥玉米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晒玉米同样也是漫长,每日早饭过后,看看天色,只要有一丝太阳光线,就会把玉米挑出去,晒在坝子里,看着天气阴沉后,又赶紧把玉米收回来,川内夏天多雨,有时候一天要挑进挑出好多次,半下午因为下雨把玉米收了,等上一会天晴了,算着还能晒上两个小时,又会把玉米挑出去。上千斤的玉米,这挑进挑出可真不容易啊。
现在还算好的,即便家里穷,这坝子好歹也用石灰水泥什么的抹得平整,回过去十年,二十年,那个时候家里的坝子都坑坑洼洼,条件好一些,还能用点石灰稍微抹一抹,到也能勉强晒上玉米,只是石灰太薄,温度上不来,晒着效果并不好。
村里以前有集中的打谷场,晾晒场,现在早就破败了,一片坝子连在一起,是村里集中修的,这玉米稻谷每户都轮流去晒,有时候为了争抢一小片空地就会上演全武行,泼妇骂村,声动九天,直达云霄,连带着把乌云都能震散,舟过沉底,鸟过羽崩,就连天上的飞机偶尔飞过,都得喷出几股蒸气,加快速度,赶紧逃跑
那个时候就连床上睡觉的竹席,白天也会用来垫在地里用来晒玉米稻谷,晚上在把竹席洗干净后又用来睡觉,说是把农作物晒到了床上也不为过。
最喜欢太阳的不是那些晒太阳的人,而是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啊“山润你跑来干嘛。”李无一正在捣鼓着脱玉米的小机器,以前没用过,话说这机器还是一个大学生发明的,因为自家母亲在家里剥玉米太辛苦,就想着怎么减少母亲的劳动力,最后发明了第一代机器。
“李哥,我来帮着剥玉米,俺家里地的给我叔种了。”
这事上次山润就说过了,他家里有三个人的土地,都给本家的叔叔种了,一年白分他400斤谷子,山润全背到了小宾馆,每日都在那里打些饭吃。
“用不着了,我用这机器剥玉米。”李无一研究了一会,也把说明书看懂了。
“这铁疙瘩能让人使唤。”山润不太相信。
“好了,说了你也不懂,你到冷冻厂去拿半盆子葡萄吃吧,就说是我叫你拿的。”李无一笑了笑。
“好勒!”山润高兴着飞快跑下公路。
本想给山润在冷冻厂找个事做,上工半天,就被村里的妇女给赶了出来
“无一啊,我找人把山寨修公路的图纸弄好了,晚上带回来。”老父打来的电话。
这修公路不是件小事,不是说修就能修的,没专门的人考察设计,修出来也容易出事,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要找大量的村民修路也不太容易,到是这石头可以先开采一些,大公路也是确定在两个月后开工,镇上已经同意出大部分的钱,不过修公路的人要政府去联系,这里面油水很多。
“好的,爸,沟里的兽医什么时候开会。”
“你问这个干嘛。”
“寥街长的儿子叫我帮忙找几个兽医。”李无一把寥小雨的事提了提,那小子泡上了隔壁的镇书记的女儿,这边猪场已经快忘记了。
“明天吧,明天我帮他联系几个。”
又聊了两句就挂了电话,提到猪,李无一忽然想到了玉米秆子,连他自己都有点惊讶这思维跳跃,山里能生长木耳蘑菇,以往玉米秆子都当柴火烧了,不知道能不能利用起来。
ps:终于来电拉,今天还差三章,继续码字。晚上通宵,打算把明天的三章一起码了,求收藏!
关于书中的背景,很多人都有疑问,搞不太清楚,这里解释一下:是以四川一个老山卡卡头为原形背景,关于农业税收问题,笔误!不过虽然川内农村已经取消两上交,但是可种植的土地已经大大减少,原因是已经提倡种植了[竹子],退耕还林了。
老山卡卡头,山太多,公路肯定是有的,但都很窄,就一条主公路,通不到各个村里,煤炭车一过,就变得稀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