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惊天通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吕布是我最新章节!
我摇摇头:“事情我知道的不多,你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邹氏看着我,眼神忽闪忽闪的,判断着我说的真假。
说完,她飘身一转,一晃便出屋了。
看着她消失的背影,我瞪着茫茫的虚空,心中思绪万千。
我所知道的历史,我所熟悉的三国,我所成长的现代时空,没有什么可以解释这些事情。
一切都是茫然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究竟有什么是我所不知道的。
我陷入一个谜团之中。
不过有一点,我多少可以确认了,他们所谓的太平清领道对我没有恶意,暂时不会影响到我在三国的发展。
其中关键人物就是那位师妹,可这位师妹究竟是谁呢?
想不通的事情不再去想,我需要考虑未来局势的发展了。
我派亲卫带着最新的消息,快马传递去往洛阳和长安。
虽然我在离开长安以前,已经知会过陈宫和贾诩,对现在的形势发展他们也都心里有数,可事情总有变数,能发展到现在,过程如此顺利,是我都没有想到的。
作为我的幕僚,我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影响着他们的未来,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也需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这边全力促成新的联盟,建立新的朝廷,长安和洛阳也在全力发展着内政,他们的压力不会比我小,我们一起努力,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二天,张绣安排妥当,带了一队亲卫,和我一起出发,前往襄阳。
就在我们赶往襄阳的途中,刘表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刘表向各方势力发表通告,荆州军已经生擒袁术,袁术选择无条件投降,荆州军已经全面接管汝南,准备马上进入寿春。
这是一则震惊中华大地的通告。
曹操打着为汉室讨伐伪帝的正义旗号,联合中原和江南的几大势力,一同进军袁术的领地,准备彻底消灭袁术。
事情发展的本来并无出奇之处,曹操和刘备的联军节节胜利,一步步的挺进寿春城。
而汝南境外荆州军按兵不动,汝南一直没有战事。
可这则通告一发出,整个形势天翻地覆。
荆州军不动声色,已经占据汝南,又打出了生擒袁术这张王牌,要名正言顺的进军寿春。
曹操一下就傻了,他和刘备前期所做的都成了无用功。
袁术到了刘表手里,刘表怎么说都行。
袁术是不是真投降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军已经全面接管汝南,还义正严词的要占领寿春。
他可以对刘表说不吗?他可以和刘表翻脸吗?
从道义上他已经处于下风,刘表是他用皇帝的名义请来的,现在要和人家翻脸,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
可是他要继续进军寿春已经没有了正当的理由。
袁术投降刘表,寿春从名义上就成了刘表的地盘。
曹操傻坐在大帐中,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刘备也收到消息,赶来和曹操商议。
刘备虽然为刘表的通告震惊,但这一切对他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他本来就是因曹操许诺的好处而来,寿春的一切还轮不到他来染指。
他能守稳徐州已是最大的心愿,他还不敢奢求图谋其他。
这回他和曹操合作的亲密无间,一起将袁术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已经树立了他徐州军的威名。
至于寿春和汝南最后所属,他并不需多想。
他来找曹操,看看曹操准备如何决定。
他的心意是让荆州军占领寿春,他和曹操返回各自的领地就是。
他还不想和刘表发生冲突,毕竟从出身论起,刘表和他还是亲戚。
曹操见到刘备,还没有想好如何决定。
他现在是前进无名,撤退不甘。
他和刘备商量了一下,决定两军暂且按兵不动,看看形势发展再说。
荆州大军出兵寿春,沿路守军闻风而散。
袁术被擒的消息他们并不知道,只是刘表的通告一出,寿春城留守的文臣武将都选择默不吭声,这不就是默认了吗?
自己效力的主子都投降了,他们还抵抗个什么劲。
文聘率领的大军,一路轻松,没有遇到多少抵抗,直接挺进寿春城。
在与曹刘联军对持的前线,袁术大军的主将是袁术钦封的大将军张勋,他收到袁术被擒,汝南投降,荆州军挺进寿春城的消息,也是慌了手脚。
虽然他的军队和曹刘联军交战节节失利,但他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如今全天下遭遇蝗灾,曹刘联军的粮草储备不足,只要战役拖到冬天,联军是非撤兵不可。
所以张勋一直以来并不是很担心。
可形势被刘表的一则通告彻底改变。
张勋没有准备,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所掌握的足有五万士兵的大军,难道真的要投降荆州军吗?还是选择投降曹操,或许还能换得一些荣华富贵。
张勋在犹豫,他还拿不定主意。
这时军中的军师杨弘前来给他出主意。
杨弘认为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袁术虽然投降,可张勋手握大军,正可有所作为。
他们在寿春惹不起曹刘联军,也惹不起荆州大军,但他们可以离开寿春,前往庐江。
庐江太守刘勋正是袁术所封,算是袁术的下属。
他们可以退往庐江,再图东山再起。
张勋大为意动,有兵就有一切,不管投降谁都是寄人篱下,哪有自己统率大军雄霸一方来的自在。
张勋暗地里整合大军,趁一天清晨起雾之时,全军撤退,越过寿春城,往南方庐江方向而去。
而寿春城的一些地主土豪,知道张勋大军动向,也收拾家当,逃往江南。
寿春一下成了真空地带。
曹刘联军和文聘大军各自加速行军,赶往寿春城,准备率先抢夺好处。
而这时我和张绣也接近襄阳城。
我摇摇头:“事情我知道的不多,你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邹氏看着我,眼神忽闪忽闪的,判断着我说的真假。
说完,她飘身一转,一晃便出屋了。
看着她消失的背影,我瞪着茫茫的虚空,心中思绪万千。
我所知道的历史,我所熟悉的三国,我所成长的现代时空,没有什么可以解释这些事情。
一切都是茫然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究竟有什么是我所不知道的。
我陷入一个谜团之中。
不过有一点,我多少可以确认了,他们所谓的太平清领道对我没有恶意,暂时不会影响到我在三国的发展。
其中关键人物就是那位师妹,可这位师妹究竟是谁呢?
想不通的事情不再去想,我需要考虑未来局势的发展了。
我派亲卫带着最新的消息,快马传递去往洛阳和长安。
虽然我在离开长安以前,已经知会过陈宫和贾诩,对现在的形势发展他们也都心里有数,可事情总有变数,能发展到现在,过程如此顺利,是我都没有想到的。
作为我的幕僚,我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影响着他们的未来,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也需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这边全力促成新的联盟,建立新的朝廷,长安和洛阳也在全力发展着内政,他们的压力不会比我小,我们一起努力,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二天,张绣安排妥当,带了一队亲卫,和我一起出发,前往襄阳。
就在我们赶往襄阳的途中,刘表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刘表向各方势力发表通告,荆州军已经生擒袁术,袁术选择无条件投降,荆州军已经全面接管汝南,准备马上进入寿春。
这是一则震惊中华大地的通告。
曹操打着为汉室讨伐伪帝的正义旗号,联合中原和江南的几大势力,一同进军袁术的领地,准备彻底消灭袁术。
事情发展的本来并无出奇之处,曹操和刘备的联军节节胜利,一步步的挺进寿春城。
而汝南境外荆州军按兵不动,汝南一直没有战事。
可这则通告一发出,整个形势天翻地覆。
荆州军不动声色,已经占据汝南,又打出了生擒袁术这张王牌,要名正言顺的进军寿春。
曹操一下就傻了,他和刘备前期所做的都成了无用功。
袁术到了刘表手里,刘表怎么说都行。
袁术是不是真投降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军已经全面接管汝南,还义正严词的要占领寿春。
他可以对刘表说不吗?他可以和刘表翻脸吗?
从道义上他已经处于下风,刘表是他用皇帝的名义请来的,现在要和人家翻脸,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
可是他要继续进军寿春已经没有了正当的理由。
袁术投降刘表,寿春从名义上就成了刘表的地盘。
曹操傻坐在大帐中,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刘备也收到消息,赶来和曹操商议。
刘备虽然为刘表的通告震惊,但这一切对他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他本来就是因曹操许诺的好处而来,寿春的一切还轮不到他来染指。
他能守稳徐州已是最大的心愿,他还不敢奢求图谋其他。
这回他和曹操合作的亲密无间,一起将袁术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已经树立了他徐州军的威名。
至于寿春和汝南最后所属,他并不需多想。
他来找曹操,看看曹操准备如何决定。
他的心意是让荆州军占领寿春,他和曹操返回各自的领地就是。
他还不想和刘表发生冲突,毕竟从出身论起,刘表和他还是亲戚。
曹操见到刘备,还没有想好如何决定。
他现在是前进无名,撤退不甘。
他和刘备商量了一下,决定两军暂且按兵不动,看看形势发展再说。
荆州大军出兵寿春,沿路守军闻风而散。
袁术被擒的消息他们并不知道,只是刘表的通告一出,寿春城留守的文臣武将都选择默不吭声,这不就是默认了吗?
自己效力的主子都投降了,他们还抵抗个什么劲。
文聘率领的大军,一路轻松,没有遇到多少抵抗,直接挺进寿春城。
在与曹刘联军对持的前线,袁术大军的主将是袁术钦封的大将军张勋,他收到袁术被擒,汝南投降,荆州军挺进寿春城的消息,也是慌了手脚。
虽然他的军队和曹刘联军交战节节失利,但他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如今全天下遭遇蝗灾,曹刘联军的粮草储备不足,只要战役拖到冬天,联军是非撤兵不可。
所以张勋一直以来并不是很担心。
可形势被刘表的一则通告彻底改变。
张勋没有准备,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所掌握的足有五万士兵的大军,难道真的要投降荆州军吗?还是选择投降曹操,或许还能换得一些荣华富贵。
张勋在犹豫,他还拿不定主意。
这时军中的军师杨弘前来给他出主意。
杨弘认为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袁术虽然投降,可张勋手握大军,正可有所作为。
他们在寿春惹不起曹刘联军,也惹不起荆州大军,但他们可以离开寿春,前往庐江。
庐江太守刘勋正是袁术所封,算是袁术的下属。
他们可以退往庐江,再图东山再起。
张勋大为意动,有兵就有一切,不管投降谁都是寄人篱下,哪有自己统率大军雄霸一方来的自在。
张勋暗地里整合大军,趁一天清晨起雾之时,全军撤退,越过寿春城,往南方庐江方向而去。
而寿春城的一些地主土豪,知道张勋大军动向,也收拾家当,逃往江南。
寿春一下成了真空地带。
曹刘联军和文聘大军各自加速行军,赶往寿春城,准备率先抢夺好处。
而这时我和张绣也接近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