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遥相呼应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陷世最新章节!
会议结束,德志和余哥返回宿舍。虎坡村的难题不小。在关键时刻,余哥要去魏村,德志感到很棘手,所有都要从头开始,但是为了维护机构的形象,给外人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印象,同事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和抬举。德志尽量去做,余哥不爱读书,这些道理不懂,仅凭个人好恶来做事为人。
魏村那边的项目也是水利卫生,那边在催,要求基金会立马派人过去,先要开始成立管委会,组织村民土方开挖,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同事在一起共同努力,等把项目纳入正规轨道,工作人员才分开,各自负责自己所驻扎的村子。
机构要求,即便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也需要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弄清楚队工在做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自从伊妹走之后,余哥和德志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余哥眼睛看上,紧紧跟随领导的脚步,对同事,倒不在乎,德志也是忍耐过日子,尽量回避和余哥的矛盾。
余哥会驾驶摩托车,为了在村里工作方便,刘小姐就批准余哥买了一辆,这次去魏村,余哥载着德志一同前往。
走之前,德志跟宫支书和贾明珠分别打了电话,说要去魏村,召开群众代表会,过一个礼拜再回来。德志安排他们这一段时间先准备砂石料,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开挖土方。这样安排妥当后,德志才比较放心地走。
车经过茶店镇,余哥和德志去水利站找该站的主任,他是负责该镇管辖下的荷庄村水利项目的技术人员。安排到村里去的技术员,都归站长统一调配。站长姓吴,叫吴乐东。
吴站长见了德志和余哥,很高兴,说什么也不让走,留在镇里吃饭。边吃边聊了一下魏村水利项目怎样实施。但首要的条件是,先成立村饮水项目管委会,然后使用管委会来实施水利项目。吴乐东说:“这个类似于用水者协会的性质吧?是村民自治组织,只管水,不管其他的事务。”
德志说:“是的,水利项目三分建,七分管,做好水利项目,认真管理,大家才都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余哥着急要走,担心天黑之前赶不到村里。吴站长就没有挽留,德志和余哥辞别了吴站长,二人一起前往魏村。没想到刚离开茶店乡集镇不远,车胎爆了,余哥只好打电话让移动补胎的修补轮胎。
村里方支书打电话来问余哥:“走到哪里了?”
余哥说:“不知道,车胎爆了,正在修。”
方支书说:“下了大沟没有?”
余哥说:“还没有。没看到大沟。”
德志注意到周围没有大沟,也没有人家,静悄悄的,只听见修车的师傅叮叮当当的工具碰击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些小鸟在枝头唱着歌,一会儿从这里的树丛飞到另一树丛,一会儿又飞回来。
师傅毕竟是师傅,三下两下,就把车胎不好,余哥给他钱,打了收据,他就骑着摩托维修专用车飞快地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中。
赶路要紧,余哥载着德志继续前进,过了半小时,眼前巨大的鸿沟不得不让人发出惊叹。这是一个天然的大峡谷,眼目所及,没有印象中的悬崖峭壁,倒是长了一些郁郁葱葱的树木。
可以说是一望无边的林海,这个硕大无比的绿色走廊,下边游荡着银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向峡谷深处的远方飘去。
余哥驾驶着摩托几乎是沿着一边的山坡弯来弯去,最后抵达峡谷底部,过了桥就开始沿着山坡,往一边山上爬去。车在林海中爬行,摩托车的马达声被绿色覆盖,周围的静,仿佛涂抹了所有的噪音。
德志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腰酸背痛,很不舒服,偶尔调整一下坐姿,但是无济于事,他已经无暇顾及山谷中的美景,下决心再也不坐摩托车进村了。原来以为很近,听说和荷庄村遥相呼应,没想到走起来那么远,这次吃亏吃大了,余哥出的主意没有几个是为别人考虑的。
到魏村的路非常难走,路面裸露着岩石,还有一些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的路面,摩托车尽量回避一些较大的坑,即便这样,德志还是感到颠簸的厉害。
车经过一处稍微平整的地方,这里是三排房子,呈半包围的院落,是附近几个村的小集镇,是较大的供销社,墙上还留着斑驳的标语。
余哥将车停在三岔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方支书从山上走下来了。他在县委会签协议时出现过,德志有点印象。看起来是个忠厚老实巴交的人,个子高,说话慢,不善言辞,属于实干家。
头发长,嘴巴又方又阔,牙齿黑,手指中指和食指上半截都是焦黄色,长期吸烟留下了烟渍,平时做活儿,也没认真洗过,即使洗,也洗不干净。
魏村地处高山,但奇怪得很,从魏村下到长江却很近,走到江边一般需要40分钟,走快点不需要这么久,走慢点一个小时。从那里坐船到下水,可以到小城县城。
方支书见了两位,说:“辛苦了,辛苦了,不容易啊!”德志说:“是啊,太难走了。”
方支书说:“以后从水路走吧,这里近,但爬山也辛苦。”
方支书让余哥把摩托车停在附近一家村民家里,然后对那村民交代了几句,就带着德志和余哥爬山到方支书家。
到方支书家也不简单,要翻过一座山,他家就在山那边,离水路近,离村级公路远。整个魏村只有方支书家所在组没有通路,离开家回到家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当晚吃住在方支书家。余哥负责这个村的项目,当晚,他们和方支书讨论了一下组织开群众代表会的事,方支书已经通知各小组组长,到村原小学集中。
第二天,他们爬山到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两间破旧的瓦房,小学生到了核桃园上课,这里的村办小学校舍就成了空房。村委会刚好没有办公室,就在此处召集村民开会用。平时两间房都是锁着的,村委也没来此办公,在家里办公的时间要多得多。
因魏村是个较偏远的村子,政府做项目不选在这里,dashing基金会做项目的原则就是要照顾到最需要的村民,这个村刚好符合这一原则。
方支书很感谢机构来这么偏僻的地方,村民也很欢迎。通知开会,村民积极参与。等德志他们到达会场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人。
教室里没有板凳,方支书就带几个人到附近村民家里去借,等把板凳借来摆好,人也来得差不多了。
开会时,德志发言多一些,余哥的普通话不标准,就简单说了技术要求。方支书也没说什么话。魏村条件艰苦,吴站长最清楚,就安排一个能吃苦的技术员来指导村民建水池。今天不巧,他去县里交材料了,没有赶过来,余哥也谈技术,刚好对水利站的技术员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说明,弥补了这一缺憾。
会上选出饮水管理小组成员,成立了饮水自治组织,大家都很认真,选出自己信得过的负责人。德志一一做了登记,准备在工作报告中列出名单,算是一项工作内容,丰富一下读者的阅读面。
会议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方支书宣布解散。这个村较单纯,支书和主任都是一个人担任,一人兼两职,方自己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还必须种地,也挺忙的。
这个项目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方支书只有牺牲自己的时间,来陪德志和余哥到各个小组去看看了。
接下来的几天,德志、余哥由方支书陪着,走遍了全村。这个高山上的村庄,大部分山势较为平坦,最难走的除了去方支书家的路以外,其余的路都还不是太陡峭,跟虎坡村比起来,地势算是好的。惟一的缺陷是,在大山深处,高山之巅,进城赶集购物很不方便。
有一部双排座的轻卡,每天到茶店一个来回,早晨从三排房出发(该车只停在那里),到快中午时可以赶到茶店,下午一点从茶店返回,到下午5点多回到三排房。
走访完整个魏村,德志和余哥即准备返回小城县城。方支书也没挽留。因骑摩托车比较方便,他们决定还是骑车回城。
双排座的轻卡,既装货,又载人,往往是驾驶室里人满为患,德志最怕这种超载,且警察根本无法查获,司机也没办法,惟有这样的轻卡才能走这样的山路,中规中矩的客车根本没办法到三排房来。
早晨出发,到小城县城的时候,德志看看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他早已饥肠辘辘。余哥却要去洗摩托车,因山路太差,车轮经过坑洼路段时,溅起的泥点将摩托车沾染得一片模糊。
德志说:“先吃饭,再洗车不行吗?”
余哥不理不睬。他还是将车滑行到洗车处,让工人清洗。德志怒火中烧,真想自己搭车到宿舍去,但是,他又担心余哥投诉,说他有车不坐还打车,浪费机构的钱,人言可畏啊!现在只有忍耐了,德志就不信,余哥不饿,他也不是机器,只要有油,就能转圈的。
将车洗完,余哥付了清洗费,然后驾车载着德志朝西坡他们的宿舍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会议结束,德志和余哥返回宿舍。虎坡村的难题不小。在关键时刻,余哥要去魏村,德志感到很棘手,所有都要从头开始,但是为了维护机构的形象,给外人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印象,同事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和抬举。德志尽量去做,余哥不爱读书,这些道理不懂,仅凭个人好恶来做事为人。
魏村那边的项目也是水利卫生,那边在催,要求基金会立马派人过去,先要开始成立管委会,组织村民土方开挖,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同事在一起共同努力,等把项目纳入正规轨道,工作人员才分开,各自负责自己所驻扎的村子。
机构要求,即便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也需要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弄清楚队工在做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自从伊妹走之后,余哥和德志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余哥眼睛看上,紧紧跟随领导的脚步,对同事,倒不在乎,德志也是忍耐过日子,尽量回避和余哥的矛盾。
余哥会驾驶摩托车,为了在村里工作方便,刘小姐就批准余哥买了一辆,这次去魏村,余哥载着德志一同前往。
走之前,德志跟宫支书和贾明珠分别打了电话,说要去魏村,召开群众代表会,过一个礼拜再回来。德志安排他们这一段时间先准备砂石料,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开挖土方。这样安排妥当后,德志才比较放心地走。
车经过茶店镇,余哥和德志去水利站找该站的主任,他是负责该镇管辖下的荷庄村水利项目的技术人员。安排到村里去的技术员,都归站长统一调配。站长姓吴,叫吴乐东。
吴站长见了德志和余哥,很高兴,说什么也不让走,留在镇里吃饭。边吃边聊了一下魏村水利项目怎样实施。但首要的条件是,先成立村饮水项目管委会,然后使用管委会来实施水利项目。吴乐东说:“这个类似于用水者协会的性质吧?是村民自治组织,只管水,不管其他的事务。”
德志说:“是的,水利项目三分建,七分管,做好水利项目,认真管理,大家才都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余哥着急要走,担心天黑之前赶不到村里。吴站长就没有挽留,德志和余哥辞别了吴站长,二人一起前往魏村。没想到刚离开茶店乡集镇不远,车胎爆了,余哥只好打电话让移动补胎的修补轮胎。
村里方支书打电话来问余哥:“走到哪里了?”
余哥说:“不知道,车胎爆了,正在修。”
方支书说:“下了大沟没有?”
余哥说:“还没有。没看到大沟。”
德志注意到周围没有大沟,也没有人家,静悄悄的,只听见修车的师傅叮叮当当的工具碰击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些小鸟在枝头唱着歌,一会儿从这里的树丛飞到另一树丛,一会儿又飞回来。
师傅毕竟是师傅,三下两下,就把车胎不好,余哥给他钱,打了收据,他就骑着摩托维修专用车飞快地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中。
赶路要紧,余哥载着德志继续前进,过了半小时,眼前巨大的鸿沟不得不让人发出惊叹。这是一个天然的大峡谷,眼目所及,没有印象中的悬崖峭壁,倒是长了一些郁郁葱葱的树木。
可以说是一望无边的林海,这个硕大无比的绿色走廊,下边游荡着银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向峡谷深处的远方飘去。
余哥驾驶着摩托几乎是沿着一边的山坡弯来弯去,最后抵达峡谷底部,过了桥就开始沿着山坡,往一边山上爬去。车在林海中爬行,摩托车的马达声被绿色覆盖,周围的静,仿佛涂抹了所有的噪音。
德志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腰酸背痛,很不舒服,偶尔调整一下坐姿,但是无济于事,他已经无暇顾及山谷中的美景,下决心再也不坐摩托车进村了。原来以为很近,听说和荷庄村遥相呼应,没想到走起来那么远,这次吃亏吃大了,余哥出的主意没有几个是为别人考虑的。
到魏村的路非常难走,路面裸露着岩石,还有一些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的路面,摩托车尽量回避一些较大的坑,即便这样,德志还是感到颠簸的厉害。
车经过一处稍微平整的地方,这里是三排房子,呈半包围的院落,是附近几个村的小集镇,是较大的供销社,墙上还留着斑驳的标语。
余哥将车停在三岔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方支书从山上走下来了。他在县委会签协议时出现过,德志有点印象。看起来是个忠厚老实巴交的人,个子高,说话慢,不善言辞,属于实干家。
头发长,嘴巴又方又阔,牙齿黑,手指中指和食指上半截都是焦黄色,长期吸烟留下了烟渍,平时做活儿,也没认真洗过,即使洗,也洗不干净。
魏村地处高山,但奇怪得很,从魏村下到长江却很近,走到江边一般需要40分钟,走快点不需要这么久,走慢点一个小时。从那里坐船到下水,可以到小城县城。
方支书见了两位,说:“辛苦了,辛苦了,不容易啊!”德志说:“是啊,太难走了。”
方支书说:“以后从水路走吧,这里近,但爬山也辛苦。”
方支书让余哥把摩托车停在附近一家村民家里,然后对那村民交代了几句,就带着德志和余哥爬山到方支书家。
到方支书家也不简单,要翻过一座山,他家就在山那边,离水路近,离村级公路远。整个魏村只有方支书家所在组没有通路,离开家回到家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当晚吃住在方支书家。余哥负责这个村的项目,当晚,他们和方支书讨论了一下组织开群众代表会的事,方支书已经通知各小组组长,到村原小学集中。
第二天,他们爬山到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两间破旧的瓦房,小学生到了核桃园上课,这里的村办小学校舍就成了空房。村委会刚好没有办公室,就在此处召集村民开会用。平时两间房都是锁着的,村委也没来此办公,在家里办公的时间要多得多。
因魏村是个较偏远的村子,政府做项目不选在这里,dashing基金会做项目的原则就是要照顾到最需要的村民,这个村刚好符合这一原则。
方支书很感谢机构来这么偏僻的地方,村民也很欢迎。通知开会,村民积极参与。等德志他们到达会场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人。
教室里没有板凳,方支书就带几个人到附近村民家里去借,等把板凳借来摆好,人也来得差不多了。
开会时,德志发言多一些,余哥的普通话不标准,就简单说了技术要求。方支书也没说什么话。魏村条件艰苦,吴站长最清楚,就安排一个能吃苦的技术员来指导村民建水池。今天不巧,他去县里交材料了,没有赶过来,余哥也谈技术,刚好对水利站的技术员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说明,弥补了这一缺憾。
会上选出饮水管理小组成员,成立了饮水自治组织,大家都很认真,选出自己信得过的负责人。德志一一做了登记,准备在工作报告中列出名单,算是一项工作内容,丰富一下读者的阅读面。
会议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方支书宣布解散。这个村较单纯,支书和主任都是一个人担任,一人兼两职,方自己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还必须种地,也挺忙的。
这个项目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方支书只有牺牲自己的时间,来陪德志和余哥到各个小组去看看了。
接下来的几天,德志、余哥由方支书陪着,走遍了全村。这个高山上的村庄,大部分山势较为平坦,最难走的除了去方支书家的路以外,其余的路都还不是太陡峭,跟虎坡村比起来,地势算是好的。惟一的缺陷是,在大山深处,高山之巅,进城赶集购物很不方便。
有一部双排座的轻卡,每天到茶店一个来回,早晨从三排房出发(该车只停在那里),到快中午时可以赶到茶店,下午一点从茶店返回,到下午5点多回到三排房。
走访完整个魏村,德志和余哥即准备返回小城县城。方支书也没挽留。因骑摩托车比较方便,他们决定还是骑车回城。
双排座的轻卡,既装货,又载人,往往是驾驶室里人满为患,德志最怕这种超载,且警察根本无法查获,司机也没办法,惟有这样的轻卡才能走这样的山路,中规中矩的客车根本没办法到三排房来。
早晨出发,到小城县城的时候,德志看看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他早已饥肠辘辘。余哥却要去洗摩托车,因山路太差,车轮经过坑洼路段时,溅起的泥点将摩托车沾染得一片模糊。
德志说:“先吃饭,再洗车不行吗?”
余哥不理不睬。他还是将车滑行到洗车处,让工人清洗。德志怒火中烧,真想自己搭车到宿舍去,但是,他又担心余哥投诉,说他有车不坐还打车,浪费机构的钱,人言可畏啊!现在只有忍耐了,德志就不信,余哥不饿,他也不是机器,只要有油,就能转圈的。
将车洗完,余哥付了清洗费,然后驾车载着德志朝西坡他们的宿舍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