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死要面子活受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中华奋斗史最新章节!
李鸿章一路满怀着心事,直到马车到了后海的醇亲王府,他才清醒过来。
下了马车后,李鸿章带着周馥直奔醇亲王奕譞在家里的办公场所。
此时奕譞也在焦急的等待着李鸿章的到来。自从四月联合嫂子扳倒了恭王后,他就被任命为了首席军机大臣,朝廷里的大大的事情全部压到了他的身上。作为皇帝的生身父亲,他也想做出一番作为,让儿子的皇位坐得更稳当一些,只是他上位之后,局势就开始了风云变幻。
一开始他还没太当一回事,以为对方只是喊喊口号,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边的形势日渐恶化,擦枪走火事件频繁发生,眼看着战争一触即发了,他除了不断的想办法向南边增兵外,就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英国的身上了,希望他们出手,阻止南宁的北上行动。
就在奕譞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外终于传来了他等待已久的脚步声,他急忙走到门口打开门看了看,发现正是李鸿章后,也不管什么礼节了,拉着李鸿章的手臂就进了门。
三人刚坐定,奕譞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少荃,怎么样?英国答应了没有?”
看着奕譞急切的眼神,李鸿章一下子也不忍心将带来的坏消息出来。他虽然对奕譞扳倒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恭王而心存不满,但是对于皇家的内部争斗,他也不好插手,现在既然是醇王主事了,他也只能做好他的分内事。眼前的醇王虽然与自己不是很亲近。但是在很多事上还是很支持他的,所以这几个月来。他也渐渐的接受了恭王失势的现实。
不管再怎么不忍心,最终还是得出来。李鸿章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对着奕譞摇了摇头道:“英国人没有同意将他们的远东舰队调至马尾,只是答应帮助我们巡视长江,不让南宁从我们的后方上岸。”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奕譞顿时委顿了下来,后背靠上了椅背,神情极为消沉。
巡视长江,阻止南宁从江上上岸,这对于朝廷现在一用也没有。等到南宁打到了长江边,也就意9℃9℃9℃9℃,味着朝廷丢掉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前线几十万训练有素的新军后,朝廷还拿什么去挡住南宁的后续进攻,到时又怎么安定北面的动荡的局势。
虽然在山东和河南还有二十万正在训练的新军,但是就凭着这么兵力,光是守住长江北岸就已经兵力匮乏了,更别还要分兵驻守各地了。
房间里一时间安静得可怕。一刻钟之后,李鸿章看到奕譞还像是丢了魂似的枯坐在那里,一反应也没有,他只好轻声叫唤了几下。等到奕譞清醒过来之后,他建议道:“王爷,如今没有了英国人的帮助。您看我们是不是将南边的军队再调回来一些以备后事?
李鸿章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南边注定守不住。那么与其拉着那么多守军陪葬,还不如将他们调回来。有了这些部队,到时至少可以借着长江天堑,守住长江以北地区,不至于让南宁打到了江边后,继续长驱直入的北上。
英国是答应在长江帮助朝廷挡住南宁军队,但是李鸿章明白,这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安慰罢了,他们已经在南宁面前露怯了,指望着他们到时真的会在长江出一把力,已经不太现实了。
现在李鸿章就可以肯定,到时只要南宁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英国人就会灰溜溜的退让。既然从外部找不到助力,那么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虽然丢掉南部富裕的几省很可惜,但是以现在的情形看,这已经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奕譞听了李鸿章的建议之后,脸上先是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接着失望的摇了摇头道:“办法是好,但是朝廷其他人是不会同意的,太后就更不会同意了。”
李鸿章也知道奕譞的是实话,一旦将前线的部队调走,那么就是向外界宣布朝廷已经放弃了南方几省。这样不仅是对民心的一个巨大的打击,更是对朝廷正统地位的自我放弃。
如今清庭虽然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他们来,还是在努力的维持着朝廷的正统地位,因为他们很明白,随着南宁这几年对外的不断胜利,已经引起了民间很多人的注意,甚至是一部分对朝廷心怀不满的士子的好奇。
平常百姓再怎么心向南宁,清庭也不会太担心,只要有军队在,他们就闹不出大乱子,但是如果作为统治基础的读书人也跟着闹起来了,那么朝廷就危险了,而保持朝廷的正统地位,就是让这些读书人可以在朝廷身上看得到希望。
如果这些读书人都看不到希望了,心里转向了南宁,那么朝廷也就失去了正统地位。而现在如果未战先怯,那么肯定会在这些士子心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身在清庭的统治中枢,朝廷的各位主官心理自然明白这,而作为清庭的真正掌权者,已经实行垂帘听政多年的太后肯定也知道这么做的危害,所以奕譞才会否定李鸿章的这个建议。
李鸿章也不是不知道这,只是在他看来,如今再想去保住朝廷的脸面已经不实际了,因为朝廷的脸面早就被南宁践踏过无数次了,身为正统,掌控着大部江山,居然奈何不了只有一隅之地的一个地方政府就已经很丢面子了。所以现在朝廷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地位和脸面了。
而且李鸿章很清楚,就算朝廷现在死撑着,给外界一个战而失地,而不是主动放弃的假象,保住了最后一丝脸面,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又何必去死要面子活受罪呢!
自从发匪一事之后,民间的不满就已经在慢慢聚集,到如今之所以除了南宁政府外,还没有爆发第二次大规模叛乱,是因为经过了上次的发匪荼毒,百姓民心思定,而不是朝廷治理有方的功劳,因此这次就算是主动降低了姿态战前撤兵,也不会让百姓对朝廷产生更多的失望了,以为他们已经对朝廷够失望的了。
虽然李鸿章心理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他却不能将这些道理出来,否则带给他的就是丟官罢职,甚至是杀身之祸了。
就在李鸿章他们沉默的时候,王府里的一个厮进来禀报,法(未完待续。)
李鸿章一路满怀着心事,直到马车到了后海的醇亲王府,他才清醒过来。
下了马车后,李鸿章带着周馥直奔醇亲王奕譞在家里的办公场所。
此时奕譞也在焦急的等待着李鸿章的到来。自从四月联合嫂子扳倒了恭王后,他就被任命为了首席军机大臣,朝廷里的大大的事情全部压到了他的身上。作为皇帝的生身父亲,他也想做出一番作为,让儿子的皇位坐得更稳当一些,只是他上位之后,局势就开始了风云变幻。
一开始他还没太当一回事,以为对方只是喊喊口号,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边的形势日渐恶化,擦枪走火事件频繁发生,眼看着战争一触即发了,他除了不断的想办法向南边增兵外,就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英国的身上了,希望他们出手,阻止南宁的北上行动。
就在奕譞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外终于传来了他等待已久的脚步声,他急忙走到门口打开门看了看,发现正是李鸿章后,也不管什么礼节了,拉着李鸿章的手臂就进了门。
三人刚坐定,奕譞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少荃,怎么样?英国答应了没有?”
看着奕譞急切的眼神,李鸿章一下子也不忍心将带来的坏消息出来。他虽然对奕譞扳倒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恭王而心存不满,但是对于皇家的内部争斗,他也不好插手,现在既然是醇王主事了,他也只能做好他的分内事。眼前的醇王虽然与自己不是很亲近。但是在很多事上还是很支持他的,所以这几个月来。他也渐渐的接受了恭王失势的现实。
不管再怎么不忍心,最终还是得出来。李鸿章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对着奕譞摇了摇头道:“英国人没有同意将他们的远东舰队调至马尾,只是答应帮助我们巡视长江,不让南宁从我们的后方上岸。”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奕譞顿时委顿了下来,后背靠上了椅背,神情极为消沉。
巡视长江,阻止南宁从江上上岸,这对于朝廷现在一用也没有。等到南宁打到了长江边,也就意9℃9℃9℃9℃,味着朝廷丢掉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前线几十万训练有素的新军后,朝廷还拿什么去挡住南宁的后续进攻,到时又怎么安定北面的动荡的局势。
虽然在山东和河南还有二十万正在训练的新军,但是就凭着这么兵力,光是守住长江北岸就已经兵力匮乏了,更别还要分兵驻守各地了。
房间里一时间安静得可怕。一刻钟之后,李鸿章看到奕譞还像是丢了魂似的枯坐在那里,一反应也没有,他只好轻声叫唤了几下。等到奕譞清醒过来之后,他建议道:“王爷,如今没有了英国人的帮助。您看我们是不是将南边的军队再调回来一些以备后事?
李鸿章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南边注定守不住。那么与其拉着那么多守军陪葬,还不如将他们调回来。有了这些部队,到时至少可以借着长江天堑,守住长江以北地区,不至于让南宁打到了江边后,继续长驱直入的北上。
英国是答应在长江帮助朝廷挡住南宁军队,但是李鸿章明白,这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安慰罢了,他们已经在南宁面前露怯了,指望着他们到时真的会在长江出一把力,已经不太现实了。
现在李鸿章就可以肯定,到时只要南宁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英国人就会灰溜溜的退让。既然从外部找不到助力,那么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虽然丢掉南部富裕的几省很可惜,但是以现在的情形看,这已经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奕譞听了李鸿章的建议之后,脸上先是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接着失望的摇了摇头道:“办法是好,但是朝廷其他人是不会同意的,太后就更不会同意了。”
李鸿章也知道奕譞的是实话,一旦将前线的部队调走,那么就是向外界宣布朝廷已经放弃了南方几省。这样不仅是对民心的一个巨大的打击,更是对朝廷正统地位的自我放弃。
如今清庭虽然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他们来,还是在努力的维持着朝廷的正统地位,因为他们很明白,随着南宁这几年对外的不断胜利,已经引起了民间很多人的注意,甚至是一部分对朝廷心怀不满的士子的好奇。
平常百姓再怎么心向南宁,清庭也不会太担心,只要有军队在,他们就闹不出大乱子,但是如果作为统治基础的读书人也跟着闹起来了,那么朝廷就危险了,而保持朝廷的正统地位,就是让这些读书人可以在朝廷身上看得到希望。
如果这些读书人都看不到希望了,心里转向了南宁,那么朝廷也就失去了正统地位。而现在如果未战先怯,那么肯定会在这些士子心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身在清庭的统治中枢,朝廷的各位主官心理自然明白这,而作为清庭的真正掌权者,已经实行垂帘听政多年的太后肯定也知道这么做的危害,所以奕譞才会否定李鸿章的这个建议。
李鸿章也不是不知道这,只是在他看来,如今再想去保住朝廷的脸面已经不实际了,因为朝廷的脸面早就被南宁践踏过无数次了,身为正统,掌控着大部江山,居然奈何不了只有一隅之地的一个地方政府就已经很丢面子了。所以现在朝廷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地位和脸面了。
而且李鸿章很清楚,就算朝廷现在死撑着,给外界一个战而失地,而不是主动放弃的假象,保住了最后一丝脸面,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又何必去死要面子活受罪呢!
自从发匪一事之后,民间的不满就已经在慢慢聚集,到如今之所以除了南宁政府外,还没有爆发第二次大规模叛乱,是因为经过了上次的发匪荼毒,百姓民心思定,而不是朝廷治理有方的功劳,因此这次就算是主动降低了姿态战前撤兵,也不会让百姓对朝廷产生更多的失望了,以为他们已经对朝廷够失望的了。
虽然李鸿章心理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他却不能将这些道理出来,否则带给他的就是丟官罢职,甚至是杀身之祸了。
就在李鸿章他们沉默的时候,王府里的一个厮进来禀报,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