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圣意难违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江湖风情录最新章节!
不大一会儿,吴铭轼修改好了战报递给吴雍。
吴雍观看后,赞许地点点头,交给了牛千总。
战报修改后如下:
末将奉朝廷之令进击锁龙关。在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面前,末将依牛将军计谋,靠众将士效命,主动出击之下,首战岳将军便力斩守关主将耶律熊。然而耶律军依仗优势兵力负隅顽抗之下,岳将军及以下数十王师战死沙场。
牛千总见状,一马当先,亲率王师奋勇拼杀,终逼迫群龙无首的耶律军兵退。
现我王师士气正旺,不日将整军再战,然而粮草至今未至,望朝廷督促粮草尽快运抵前线,以利再战。
吴雍通过修改的战报,终于看到了吴铭轼的成长及不俗的情商,也不枉他花费这一番心思对吴铭轼的期待与暗加推动。
吴雍心想短短的时间内,吴铭轼就醒悟并明白了应该如何与朝廷打交道;如何安抚下属,同时不忘记提醒朝廷当下的难处,向朝廷哭穷。
最高明之处,吴铭轼只字未提请求朝廷增兵一事,以防朝廷的猜忌,然而字里行间已经贯穿了敌强我弱的态势,让朝廷体会前方的艰难而主动增兵。
既然是由自己主笔,当然只能提及由吴铭轼主事此次军事行动,然而吴铭轼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功绩,而是突出了牛千总及岳云芃的成绩,可谓在情商方面具有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孺子可教也。
牛千总见到吴铭轼如此修改,不由得对吴铭轼高看了几分,心想,这小子还行,还算有良心,有如此的战报上报朝廷,朝廷极有可能官复自己的原职。
战报以八百里加急送达朝廷。
其中最为得意的莫过于太子。
虽然吴铭轼在慕容庄院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在朝堂之上倍受诘难、灰头土脸,然而,经过自己亲临西蜀唐门后,吴铭轼遵命进击锁龙关,不多久便捷报来朝。
当然,太子在前线早有线报将战事一五一十地上报于自己知晓,然而太子绝对不会将此事公开于朝堂,这对自己极为不利。
这绝对是大捷,毋庸置疑。
耶律熊什么人物,绝对是威震四方的耶律军的一名猛将,纵观朝廷从无一人敢正面与他一战,
更别提能与他单挑而胜之。
至于岳云芃及以下战死数十人,更是不值得一提,假如能用岳云芃与一万士兵的性命能换得耶律熊的性命的话,太子都认为是非常之合算。
大捷,绝对是朝廷这多年来难以想象的大捷,意外之喜事,还是自己的一份功劳。太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朝会之上,自己绝对可以扬眉吐气。
与太子欣喜异常所不同的是,福王在唉声叹气。
原本是拿吴铭轼作文章来挤兑太子一党,不曾想这吴铭轼居然有这样大的能耐,斩得锁龙关的主将,令太子一党得势而欣喜若狂,当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本着敌人赞成的事,自己必然反对的态度,福王更是将吴铭轼恨之入骨,更坚定了将他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不然这样的能人投于太子门下,不是增加了己方与太子争宠的难度。
吴铭轼啊吴铭轼,原本本王是看好你,拉拢你的,但现实如此,你怪不得本王要对你疼下杀手,除之而后快了。
第二日早朝,太子兴冲冲地出班上秦道:“前方八百里飞报战报,吴铭轼不负朝廷厚望,立斩锁龙关主将,大长我朝廷威望,灭番邦之嚣张气焰。为扩大战果,儿臣以为需加紧督促附近各州府粮草的运达,同时朝廷应增兵前线以图一鼓拿下锁龙关,并居关而守,拱卫边陲,确保我赵家江山。”
太子踌躇满志,慷慨激昂。
皇帝闻言自然是大喜,这样的大捷朝廷已期盼了多年。他言道:“众家爱卿,以为如何呢?”
皇帝大喜自然不假,但他绝对不会就听太子一言便颁布圣旨,他当然要先听听不同的声音,再作定论,他看向福王。
福王出班道:“前方大捷,父王之大幸,我朝江山之大幸,可喜可贺,儿臣以为这样的幸事,必举朝共庆之,同时应重赏前线将士,优抚阵亡将士之家属以激励士气。”
皇帝闻言连连点头道:“准奏。”
太子闻言,气不打一处来,原本自己兴奋之极,只顾着表奏前方捷报,还未来得及讨赏,更由于吴铭轼为自己举荐,亦不便于一开始就太过主动地讨赏,但等皇帝表态后再谦虚一番,等同党提议见机为太子讨赏。然而,却被福王抢了先,只是提及吴铭轼而已,并未提及自己的举荐功劳。
太子原以为福王会出于自身利益出言诋毁吴铭轼的功绩,根本没有想到福王为吴铭轼讨赏这样爽快,反而堵住了自己向皇帝表功的机会,因此十分的不爽。
当然令太子更为不爽的事还在后面。
福王继续上奏道:“但是,我朝的外患不仅是耶律王朝一处,完颜王朝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
万事最怕但是,太子当然知道福王要开始使坏水了,但福王正在表上奏,不便于自己横加打断,只能耐着不爽的心情继续听他上奏。
福王还在滔滔不绝地上奏:“吴铭轼神勇异常,一战便斩得锁龙关的主将,朝廷重赏之下,必能激励其战斗意志,继而朝廷可以下旨,令其乘胜出击,勇夺锁龙关绝非难事,还望父皇定夺。”
皇帝听得不住的点头。
太子听到这里,就差当场吐血,他内心知道这场胜利得来非常的侥幸,想要吴铭轼这数百江湖人士勇夺锁龙关,难于登天,如果朝廷再下旨令其出击,无异于借刀杀人。
太子本想出班加以反驳,然而他见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退却了,他知道皇帝一向多疑,而吴铭轼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皇帝又如何能十分信任地将兵权交与这可能不可靠的人去指挥。太子想到这里,虽然内心十分地不爽,但只能将反驳之言生吞了回去。
太子出班道:“前方附近的州府前运粮草不力,朝廷可着令三司加紧催动粮草,以解前方将士所急需。”
户部尚书为福王一党,他面有难色地出班上奏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值冬季,臣等已经竭尽全力,然而粮草运十前方难得其一,如此劳民伤财,本部实在困难异常。臣以为,一方面臣一定严督粮草的前运,另一方面还望朝廷降旨,让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户部尚书之言,亦并非胡言乱语,有几番实情,但不想向前线运送粮草的实际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太子又是恨得咬牙切齿,朝廷不增兵也就罢了,连粮草也不供应,这是将吴铭轼逼上绝路的节奏。
太子本想出班上奏陈情,但见皇帝亦是苦着脸,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他再次退缩了。他心想,如果自己执意建言,督促粮草运达,皇帝迫于无奈,亦可能同意,但逼迫皇帝的举动必是对自己大为不利,而且从皇帝的种种表现而言,皇帝当然心知肚明,前方的困难,他面露难色,亦就说明,皇帝还是对吴铭轼疑心重重,此时自己出面非要忤逆圣意,必对自己大为不利。太子想到这里,只能暗暗为吴铭轼祈求多福保佑了。
为了迎合圣意,太子出班道:“此战牛将军运筹帷幄于先,亲领部众冒死冲锋陷阵于后,实在忠勇可佳,儿臣斗敢请旨,可官复牛将军原职,着其辅佐吴铭轼,再战锁龙关,一鼓拿下城关。”
太子既然猜透了皇帝的心事,当然顺水推舟地举荐牛千总官复原职,至于辅佐吴铭轼只是托词,官阶、职务相等之下,相互牵制才是实情,以免吴铭轼将来来尾大不掉,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才是最为重要。
皇帝龙心大悦道:“传旨,太子举荐有功,重赏!吴铭轼首战得胜,作枢密院拟旨,按律重赏前方将士,殉职的所有官兵,特例双倍优抚家属。牛千总官复原职,望其领本部人马再接再厉,再传捷报。”
顿了顿,皇帝迟疑地继续下旨道:“户部虽然办事不力,但念其的确困难重重,暂不处罚,着令所部好好整顿以观后效。授权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限期夺取锁龙关。”
太子只能暗自摇头。
虽然皇帝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功劳,但对吴铭轼的戒备之心,昭然若揭,也多亏了自己没有忤逆圣意,不然的话,皇帝连自己也要大为不满,太子暗擦一把冷汗的同时,也只能默念一声对不起吴铭轼了,你自求多福吧。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百九十二章一计不成
不大一会儿,吴铭轼修改好了战报递给吴雍。
吴雍观看后,赞许地点点头,交给了牛千总。
战报修改后如下:
末将奉朝廷之令进击锁龙关。在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面前,末将依牛将军计谋,靠众将士效命,主动出击之下,首战岳将军便力斩守关主将耶律熊。然而耶律军依仗优势兵力负隅顽抗之下,岳将军及以下数十王师战死沙场。
牛千总见状,一马当先,亲率王师奋勇拼杀,终逼迫群龙无首的耶律军兵退。
现我王师士气正旺,不日将整军再战,然而粮草至今未至,望朝廷督促粮草尽快运抵前线,以利再战。
吴雍通过修改的战报,终于看到了吴铭轼的成长及不俗的情商,也不枉他花费这一番心思对吴铭轼的期待与暗加推动。
吴雍心想短短的时间内,吴铭轼就醒悟并明白了应该如何与朝廷打交道;如何安抚下属,同时不忘记提醒朝廷当下的难处,向朝廷哭穷。
最高明之处,吴铭轼只字未提请求朝廷增兵一事,以防朝廷的猜忌,然而字里行间已经贯穿了敌强我弱的态势,让朝廷体会前方的艰难而主动增兵。
既然是由自己主笔,当然只能提及由吴铭轼主事此次军事行动,然而吴铭轼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功绩,而是突出了牛千总及岳云芃的成绩,可谓在情商方面具有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孺子可教也。
牛千总见到吴铭轼如此修改,不由得对吴铭轼高看了几分,心想,这小子还行,还算有良心,有如此的战报上报朝廷,朝廷极有可能官复自己的原职。
战报以八百里加急送达朝廷。
其中最为得意的莫过于太子。
虽然吴铭轼在慕容庄院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在朝堂之上倍受诘难、灰头土脸,然而,经过自己亲临西蜀唐门后,吴铭轼遵命进击锁龙关,不多久便捷报来朝。
当然,太子在前线早有线报将战事一五一十地上报于自己知晓,然而太子绝对不会将此事公开于朝堂,这对自己极为不利。
这绝对是大捷,毋庸置疑。
耶律熊什么人物,绝对是威震四方的耶律军的一名猛将,纵观朝廷从无一人敢正面与他一战,
更别提能与他单挑而胜之。
至于岳云芃及以下战死数十人,更是不值得一提,假如能用岳云芃与一万士兵的性命能换得耶律熊的性命的话,太子都认为是非常之合算。
大捷,绝对是朝廷这多年来难以想象的大捷,意外之喜事,还是自己的一份功劳。太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朝会之上,自己绝对可以扬眉吐气。
与太子欣喜异常所不同的是,福王在唉声叹气。
原本是拿吴铭轼作文章来挤兑太子一党,不曾想这吴铭轼居然有这样大的能耐,斩得锁龙关的主将,令太子一党得势而欣喜若狂,当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本着敌人赞成的事,自己必然反对的态度,福王更是将吴铭轼恨之入骨,更坚定了将他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不然这样的能人投于太子门下,不是增加了己方与太子争宠的难度。
吴铭轼啊吴铭轼,原本本王是看好你,拉拢你的,但现实如此,你怪不得本王要对你疼下杀手,除之而后快了。
第二日早朝,太子兴冲冲地出班上秦道:“前方八百里飞报战报,吴铭轼不负朝廷厚望,立斩锁龙关主将,大长我朝廷威望,灭番邦之嚣张气焰。为扩大战果,儿臣以为需加紧督促附近各州府粮草的运达,同时朝廷应增兵前线以图一鼓拿下锁龙关,并居关而守,拱卫边陲,确保我赵家江山。”
太子踌躇满志,慷慨激昂。
皇帝闻言自然是大喜,这样的大捷朝廷已期盼了多年。他言道:“众家爱卿,以为如何呢?”
皇帝大喜自然不假,但他绝对不会就听太子一言便颁布圣旨,他当然要先听听不同的声音,再作定论,他看向福王。
福王出班道:“前方大捷,父王之大幸,我朝江山之大幸,可喜可贺,儿臣以为这样的幸事,必举朝共庆之,同时应重赏前线将士,优抚阵亡将士之家属以激励士气。”
皇帝闻言连连点头道:“准奏。”
太子闻言,气不打一处来,原本自己兴奋之极,只顾着表奏前方捷报,还未来得及讨赏,更由于吴铭轼为自己举荐,亦不便于一开始就太过主动地讨赏,但等皇帝表态后再谦虚一番,等同党提议见机为太子讨赏。然而,却被福王抢了先,只是提及吴铭轼而已,并未提及自己的举荐功劳。
太子原以为福王会出于自身利益出言诋毁吴铭轼的功绩,根本没有想到福王为吴铭轼讨赏这样爽快,反而堵住了自己向皇帝表功的机会,因此十分的不爽。
当然令太子更为不爽的事还在后面。
福王继续上奏道:“但是,我朝的外患不仅是耶律王朝一处,完颜王朝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
万事最怕但是,太子当然知道福王要开始使坏水了,但福王正在表上奏,不便于自己横加打断,只能耐着不爽的心情继续听他上奏。
福王还在滔滔不绝地上奏:“吴铭轼神勇异常,一战便斩得锁龙关的主将,朝廷重赏之下,必能激励其战斗意志,继而朝廷可以下旨,令其乘胜出击,勇夺锁龙关绝非难事,还望父皇定夺。”
皇帝听得不住的点头。
太子听到这里,就差当场吐血,他内心知道这场胜利得来非常的侥幸,想要吴铭轼这数百江湖人士勇夺锁龙关,难于登天,如果朝廷再下旨令其出击,无异于借刀杀人。
太子本想出班加以反驳,然而他见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退却了,他知道皇帝一向多疑,而吴铭轼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皇帝又如何能十分信任地将兵权交与这可能不可靠的人去指挥。太子想到这里,虽然内心十分地不爽,但只能将反驳之言生吞了回去。
太子出班道:“前方附近的州府前运粮草不力,朝廷可着令三司加紧催动粮草,以解前方将士所急需。”
户部尚书为福王一党,他面有难色地出班上奏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值冬季,臣等已经竭尽全力,然而粮草运十前方难得其一,如此劳民伤财,本部实在困难异常。臣以为,一方面臣一定严督粮草的前运,另一方面还望朝廷降旨,让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户部尚书之言,亦并非胡言乱语,有几番实情,但不想向前线运送粮草的实际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太子又是恨得咬牙切齿,朝廷不增兵也就罢了,连粮草也不供应,这是将吴铭轼逼上绝路的节奏。
太子本想出班上奏陈情,但见皇帝亦是苦着脸,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他再次退缩了。他心想,如果自己执意建言,督促粮草运达,皇帝迫于无奈,亦可能同意,但逼迫皇帝的举动必是对自己大为不利,而且从皇帝的种种表现而言,皇帝当然心知肚明,前方的困难,他面露难色,亦就说明,皇帝还是对吴铭轼疑心重重,此时自己出面非要忤逆圣意,必对自己大为不利。太子想到这里,只能暗暗为吴铭轼祈求多福保佑了。
为了迎合圣意,太子出班道:“此战牛将军运筹帷幄于先,亲领部众冒死冲锋陷阵于后,实在忠勇可佳,儿臣斗敢请旨,可官复牛将军原职,着其辅佐吴铭轼,再战锁龙关,一鼓拿下城关。”
太子既然猜透了皇帝的心事,当然顺水推舟地举荐牛千总官复原职,至于辅佐吴铭轼只是托词,官阶、职务相等之下,相互牵制才是实情,以免吴铭轼将来来尾大不掉,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才是最为重要。
皇帝龙心大悦道:“传旨,太子举荐有功,重赏!吴铭轼首战得胜,作枢密院拟旨,按律重赏前方将士,殉职的所有官兵,特例双倍优抚家属。牛千总官复原职,望其领本部人马再接再厉,再传捷报。”
顿了顿,皇帝迟疑地继续下旨道:“户部虽然办事不力,但念其的确困难重重,暂不处罚,着令所部好好整顿以观后效。授权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限期夺取锁龙关。”
太子只能暗自摇头。
虽然皇帝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功劳,但对吴铭轼的戒备之心,昭然若揭,也多亏了自己没有忤逆圣意,不然的话,皇帝连自己也要大为不满,太子暗擦一把冷汗的同时,也只能默念一声对不起吴铭轼了,你自求多福吧。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百九十二章一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