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使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重生之煮鹤最新章节!
第七十八章使臣
“臣以为翰林院修撰卫大人堪当此重任。”
贺岚的话在朝堂上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臣竟都有些熄了声。若不是这两人方才还言笑晏晏,他们几乎要以为卫鹤鸣是哪里得罪了贺岚。
贺岚却将脊背挺得笔直,神色淡然令人难以生疑,只将理由娓娓道来:“此行为求边关安宁,非智勇双全之人不可。卫大人是臣昔年同窗,弓马娴熟、精于骑射,又得中探花,在国子监中颇以辩学闻名……”
不曾想贺岚举荐他不说,还会对他大加赞赏,倒让卫鹤鸣听得颇有些好笑。
只不过这些理由都是明面上的,朝廷众人都知道,先前举荐的那些,不是些连弓都拉不开的、不通世事酸儒,就是些不善言辞的武官,这才你推我、我推你没个定论。
谁也不放心谴这样的人去,可谁也舍不得谴更好的去。
是以提出来的那些没有一个可用的,也没有一个比卫鹤鸣合适的。
贺岚将理由陈述完毕,便兀自站在一侧,无视了所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窥伺和猜测。
朝堂一时间寂静了下来。
皇帝沉吟半晌,声音自玉阶之上传来:“卫卿,你意下如何?”
皇帝虽不如当年看重卫鹤鸣,心里却还惦念着当年卫尚书和卫家的一点旧情,此去北胡吉凶未卜,若是卫鹤鸣在北胡出了万一,那卫家就是当真绝了嗣。
皇帝再怎么缺德,也难以对曾经兢兢业业的老臣独子做出这等事来,只得将这选择又交回了卫鹤鸣手中。
群臣的目光盯着卫鹤鸣,他们几乎在脑海中都能模拟出卫鹤鸣的说辞来:无才无德,不敢担此重任。
可卫鹤鸣站在原地,利落的一礼,说的却是:“臣愿往。”
皇帝复又问一次:“卫卿愿往北胡?”
卫鹤鸣的声音在寂静中更为清晰响亮:“臣,愿往。”
一时之间竟无人能说出话来,谁也猜不透卫鹤鸣在想些什么。
若说争功劳拼出头,他是世家出身,又有贺岚文瑞王这样的朋友,纵然一事失意,却总能熬出头来的。
文治武功,无论哪种方法进身,都要比做一个前途未卜的使臣容易的多。
卫鹤鸣一身浅绯色的官袍瞧着极衬他的少年模样,原本看着应该更骄傲风流的,如今安稳地立在那里,竟凭生出一种莫名稳妥平和的气质,令人不由自主的信任。
他手上的笏板空无一字,却只朗声道:“臣有一事请奏。”
若说宋家之事,如今是最好的时机。
卫鹤鸣连眼都不眨,信口胡说:“圣上容禀,臣昔日与那宋漪在叙州,宋漪曾用计以污物拒敌,数度同臣聊起北胡辛密,当时臣年少,只以为他博览群书,不曾深想,如今想来,宋漪只怕在北胡的身份并非寻常人等。”
“臣以为,若以宋漪等人为质,或可与北胡交换条件,为我景朝牟利。”
当朝便有大臣反驳:“竖子无知,宋家与北胡勾结谋刺圣上,按律当斩,岂因区区北胡而赦之?”
卫鹤鸣神色不变:“宋家与北胡有勾结一事确凿无疑,只是谋刺圣上一罪仍旧有待商榷。”
大臣冷声道:“一派胡言,难不成还有旁人不成?”
卫鹤鸣盯着那大臣,竟慢悠悠的笑了:“刑部尚未定罪,大人急什么?”
皇帝这些日子性情颇为暴躁,尤其是在行刺一事上,更是仿佛一垛干草,一点火星都能燃起他的熊熊怒火。
只这一次,皇帝竟没有说话,隔着玉旒瞧着他们唇枪舌剑,不知想了些什么,最终道:“宋家一案,朕已着刑部处理,如今理应令刑部查明宋漪身份,一切等北胡消息传来再行议定。”
卫鹤鸣暗自松了口气,面上仍一派淡然。
皇帝这话出口,便是定了卫鹤鸣的使臣身份,旨意还未来得及出口,便见前排一人出列,紫袍玉带,带着一身的冷冽气息,眉目却精致如画——正是楚凤歌。
“臣请与卫大人同往,求圣上恩准。”
楚凤歌在朝堂上从来都是穿着朝服的摆设,无论再怎么风云变幻唇枪舌剑都同他毫无关系,寻常的世家大臣也不会不开眼将战火引到他的身上。
这次他站出来,竟是令所有人都一愣。
卫鹤鸣才是最愕然的那一个,他刚同楚凤歌不欢而散,原本想着只怕这次出使前都未必瞧得见楚凤歌的面,却不想一转头,正瞧见这人请命与他同往。
原本就不甚舒坦的胸口,如今更有什么噎在当中,又酸又涩,不知是内疚还是惭愧。
“文瑞王身份尊贵……”有臣子干巴巴地相劝,却怎么听都无甚诚意。
“本王再尊贵,也尊贵不过这天下安宁。”楚凤歌说出的话倒是大义凌然,只是从他漠然的神色中瞧不出一星半点的大义来,只瞧得见阴冷和郁郁。“本王不善言辞,只愿鞍前马后,护送卫大人直至北胡。”
这话旁人听着没什么,落在卫鹤鸣的耳朵里却扎得很,竟也不顾这时朝堂,低声嘀咕一句:“臣并非文弱书生,无需王爷费心。”
楚凤歌却听得一清二楚:“卫大人何必多礼,这点心力,本王还是劳得起的。”
朝堂上众人听着两人你来我往,竟有些莫名。
大臣之间互相讥嘲是有的,你恭维我一句,我回敬你两句,也是有的,独独这两个,说是嘲讽仿佛不是,说是吹捧更不像那么回事,不似仇敌,又不似亲友,怎么听都好像有些古怪。
卫鹤鸣也意识到自己失态,只垂了首,不再言语。
明明早就过了说话不走心的年纪,今日却因为这人的一句话而失态,实在是有些窘迫。
玉阶上的帝王瞧着楚凤歌的模样,不知是说笑还是另有意味:“难得文瑞王有此拳拳之心,朕又岂有不成全之理?”
第七十八章使臣
“臣以为翰林院修撰卫大人堪当此重任。”
贺岚的话在朝堂上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臣竟都有些熄了声。若不是这两人方才还言笑晏晏,他们几乎要以为卫鹤鸣是哪里得罪了贺岚。
贺岚却将脊背挺得笔直,神色淡然令人难以生疑,只将理由娓娓道来:“此行为求边关安宁,非智勇双全之人不可。卫大人是臣昔年同窗,弓马娴熟、精于骑射,又得中探花,在国子监中颇以辩学闻名……”
不曾想贺岚举荐他不说,还会对他大加赞赏,倒让卫鹤鸣听得颇有些好笑。
只不过这些理由都是明面上的,朝廷众人都知道,先前举荐的那些,不是些连弓都拉不开的、不通世事酸儒,就是些不善言辞的武官,这才你推我、我推你没个定论。
谁也不放心谴这样的人去,可谁也舍不得谴更好的去。
是以提出来的那些没有一个可用的,也没有一个比卫鹤鸣合适的。
贺岚将理由陈述完毕,便兀自站在一侧,无视了所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窥伺和猜测。
朝堂一时间寂静了下来。
皇帝沉吟半晌,声音自玉阶之上传来:“卫卿,你意下如何?”
皇帝虽不如当年看重卫鹤鸣,心里却还惦念着当年卫尚书和卫家的一点旧情,此去北胡吉凶未卜,若是卫鹤鸣在北胡出了万一,那卫家就是当真绝了嗣。
皇帝再怎么缺德,也难以对曾经兢兢业业的老臣独子做出这等事来,只得将这选择又交回了卫鹤鸣手中。
群臣的目光盯着卫鹤鸣,他们几乎在脑海中都能模拟出卫鹤鸣的说辞来:无才无德,不敢担此重任。
可卫鹤鸣站在原地,利落的一礼,说的却是:“臣愿往。”
皇帝复又问一次:“卫卿愿往北胡?”
卫鹤鸣的声音在寂静中更为清晰响亮:“臣,愿往。”
一时之间竟无人能说出话来,谁也猜不透卫鹤鸣在想些什么。
若说争功劳拼出头,他是世家出身,又有贺岚文瑞王这样的朋友,纵然一事失意,却总能熬出头来的。
文治武功,无论哪种方法进身,都要比做一个前途未卜的使臣容易的多。
卫鹤鸣一身浅绯色的官袍瞧着极衬他的少年模样,原本看着应该更骄傲风流的,如今安稳地立在那里,竟凭生出一种莫名稳妥平和的气质,令人不由自主的信任。
他手上的笏板空无一字,却只朗声道:“臣有一事请奏。”
若说宋家之事,如今是最好的时机。
卫鹤鸣连眼都不眨,信口胡说:“圣上容禀,臣昔日与那宋漪在叙州,宋漪曾用计以污物拒敌,数度同臣聊起北胡辛密,当时臣年少,只以为他博览群书,不曾深想,如今想来,宋漪只怕在北胡的身份并非寻常人等。”
“臣以为,若以宋漪等人为质,或可与北胡交换条件,为我景朝牟利。”
当朝便有大臣反驳:“竖子无知,宋家与北胡勾结谋刺圣上,按律当斩,岂因区区北胡而赦之?”
卫鹤鸣神色不变:“宋家与北胡有勾结一事确凿无疑,只是谋刺圣上一罪仍旧有待商榷。”
大臣冷声道:“一派胡言,难不成还有旁人不成?”
卫鹤鸣盯着那大臣,竟慢悠悠的笑了:“刑部尚未定罪,大人急什么?”
皇帝这些日子性情颇为暴躁,尤其是在行刺一事上,更是仿佛一垛干草,一点火星都能燃起他的熊熊怒火。
只这一次,皇帝竟没有说话,隔着玉旒瞧着他们唇枪舌剑,不知想了些什么,最终道:“宋家一案,朕已着刑部处理,如今理应令刑部查明宋漪身份,一切等北胡消息传来再行议定。”
卫鹤鸣暗自松了口气,面上仍一派淡然。
皇帝这话出口,便是定了卫鹤鸣的使臣身份,旨意还未来得及出口,便见前排一人出列,紫袍玉带,带着一身的冷冽气息,眉目却精致如画——正是楚凤歌。
“臣请与卫大人同往,求圣上恩准。”
楚凤歌在朝堂上从来都是穿着朝服的摆设,无论再怎么风云变幻唇枪舌剑都同他毫无关系,寻常的世家大臣也不会不开眼将战火引到他的身上。
这次他站出来,竟是令所有人都一愣。
卫鹤鸣才是最愕然的那一个,他刚同楚凤歌不欢而散,原本想着只怕这次出使前都未必瞧得见楚凤歌的面,却不想一转头,正瞧见这人请命与他同往。
原本就不甚舒坦的胸口,如今更有什么噎在当中,又酸又涩,不知是内疚还是惭愧。
“文瑞王身份尊贵……”有臣子干巴巴地相劝,却怎么听都无甚诚意。
“本王再尊贵,也尊贵不过这天下安宁。”楚凤歌说出的话倒是大义凌然,只是从他漠然的神色中瞧不出一星半点的大义来,只瞧得见阴冷和郁郁。“本王不善言辞,只愿鞍前马后,护送卫大人直至北胡。”
这话旁人听着没什么,落在卫鹤鸣的耳朵里却扎得很,竟也不顾这时朝堂,低声嘀咕一句:“臣并非文弱书生,无需王爷费心。”
楚凤歌却听得一清二楚:“卫大人何必多礼,这点心力,本王还是劳得起的。”
朝堂上众人听着两人你来我往,竟有些莫名。
大臣之间互相讥嘲是有的,你恭维我一句,我回敬你两句,也是有的,独独这两个,说是嘲讽仿佛不是,说是吹捧更不像那么回事,不似仇敌,又不似亲友,怎么听都好像有些古怪。
卫鹤鸣也意识到自己失态,只垂了首,不再言语。
明明早就过了说话不走心的年纪,今日却因为这人的一句话而失态,实在是有些窘迫。
玉阶上的帝王瞧着楚凤歌的模样,不知是说笑还是另有意味:“难得文瑞王有此拳拳之心,朕又岂有不成全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