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封国书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北宋假圣人最新章节!
还在沉思的范仲淹也被陆子非的声音拉回现实,看到来找他的韩琦说道“稚圭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韩琦强颜欢笑,好水川之战可能成为他一生的污点,文人好名,一个好的名气能帮助他在仕途上走的更远,战争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一定要做“西夏使节送来一份国书,我想征求希文兄你的意思。”
听说了西夏送过来的,范仲淹就要拉着韩琦过去看看,但是韩琦站着没动“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位公子的一番言语,希文兄先别急,我还有些问题想问策于这位公子。”
陆子非着急了,你走了我找谁当师傅去,他二话没说走到范仲淹跟前跪了下来,低着头也不说话,周围的人眼中噙笑,他们也想知道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的范公怎么处理这个脸皮厚到和城墙一样的少年,这是两个极端的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碰撞。
韩琦不知道这是怎么了,看着范仲淹问“希文兄,这是怎么回事”看着跪在地上不说话的陆子非,范仲淹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他没想到这少年会当众直接跪下来。
在场能帮老范解释的只有庞籍了,其他人都不够格“这孩子和狄汉成的经历有点像,不过他有秀才头衔,今天希文兄看到这处不一样的扎营方式就想了解一下,结果这少年想拜希文兄为师,接下来的事情你也听到了。”
韩琦知道范仲淹的难处,不过他不能多嘴,这种事本人做决定还是好一点,这少年也是个心有见地之人,就看希文怎么选择了。
韩琦能想到的范仲淹也能想到,从开始的好奇到说宋夏之间的关系,虽然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人,但是他的见解很独到,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自己接受不了的就是他过于势力,收还是不收,自己年岁也大了,一腔热血始终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弟子相当于传人啊!不收?前面话都放了,收?心中还有疑虑。
陆子非这会也觉着自己的行为过于轻率了,今天若是范公没有收下自己,那麻烦大了,文人之间消息传递很快,一个品性高洁的人不愿意收你为徒,其他人心里会怎么想,范希文都不收你,我收下你,是不是意思就是我不如范希文,到那个时候自己只有剩下一条路可走,学习张元,想起死在自己面前的郭遵和王珪将军,他们的死看起来很愚蠢,但是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心,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和他身后的百姓,帮助异族践踏华夏,他内心不愿意,二十一世纪的他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种族就是汉族,他们可以涵盖任何一个种族的优点,勤劳、智慧、怜悯、仁孝,他相信自己现在不管投夏还是投辽都可以富贵一生,可那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给范公一个台阶下,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他站起身拍拍膝盖上的尘土,对范仲淹说道“范公见谅,今天小子鲁莽了
,这次回去后学生定加好好读书,以后有缘再去拜见先生。”
庞籍听到这句话急了,这是主动放弃了,这少年明显也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营地里几百号人都听他的,证明他有让这些人信服的理由,他真是怕出第二个张元,张元比起这个少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张元只是个单纯的书生,他不一样,军队,屯田,经商,样样都通,尤其是对经济的想法上他都自愧不如,若是这么一个人做出和张元一个选择,那对大宋的毁灭是打击性的,读书人不如意了,就去投靠他国,张元已经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有人跟上张元的脚步,能力还比张元强,其余学子怎么看大宋,其他的国家是不是也会这样来大宋挖人,大宋的人才都跑到别的国家,让他国攻击大宋,到那时大宋就真的完了。
陆子非要真的知道庞籍的想法,一定会给他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仁宗年间的名相,想的比其他人都远,他自己还是再看看,范公不收他,那他就回家苦读,好好游历一番,大宋好的是对科举的年龄限制不大,饱览完壮丽的山河,顺手在东华门考个状元,娶两房娇妻,一切完美,也不一定非要拜范公为师,见到就是最大的荣幸。
韩琦认为陆子非是在玩以退为进的把戏,将难题留给希文,和道德绑架差不多,他想错了,在陆子非心中赵祯作为封建王朝权术玩的炉火纯青的一位皇帝,除了他别的人也许能改变一些命运,但决定权还是高高在上的那个人,自己也小看了古人,千年来儒家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君子只认可君子,道德上绝不能有瑕疵,这一点范仲淹也不能免俗,陆子非自己表现的过于急功近利,让老范觉着他的目的性太强。
场面一度尴尬下来,老范心中有忧虑,庞籍和韩琦倒是想让范仲淹收下这个弟子,可皇上不急太监急没用啊!当事人不发话,他们两说了有什么用,旁边的小校尉也是个有眼色的,就对老范说“大人,西夏不是有国书送过来了吗?你先回去处理了,国事为先,后续事情处理好了再谈这件事。”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大宋的精英,国家的决策者,他们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今天从这个小帐篷出来的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这件事情范公失信了,庞籍是最心有不甘的人,他很想收下他少年,这话今天不能说,对于一个高傲的人,今天你在张嘴对他说,他会认为你是在施舍他,这样会适得其反,等过一段时间再提出来,面子上大家都能接受。
后世的知情人对今天的画面回忆就是‘范公在今天做了一个后悔一生的决定,不然师徒二人都会成为圣人,留下千古美谈佳话。’
“不能做范相公的弟子也没有什么,开封城里比范相公学问好的大儒多了,欧阳公,邵雍,晏相公,以你的才能,拜他们为师也不是有多难,心里
不要太难受。”大人物离开后王超安慰陆子非。
陆子非感觉还好,就是有点可惜,本想借助老范的名气,现在看来是不行了,陆还是要向前看“王叔,我没事,你给张岊将军说一声,晚上我去他的住处,我有些话对他说。”
“好,我一会就给他带话,你要不要出去散散心,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回家了。”王超还是怕陆子非受到打击,会想不开,因为聪明人都喜欢钻牛角尖。
“希文兄,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那少年不值得你收为弟子吗?”刚到帅帐庞籍还是心有不甘,他是范仲淹非常要好的朋友,政治生涯前期,给他最大帮助的人就是范仲淹,一向对优秀后辈很照顾,对寒家的读书子弟大力提携范公今天的表现有点异常。
范仲淹的表情很难形容,有些纠结,又有些迷惑,对着庞籍和韩琦说“醇之(庞籍的字)、稚圭(韩琦的字)你们发现没有,那少年身上那股特殊的气质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的,我们在这个年龄段在做什么,寒窗苦读,为了金榜题名头悬梁、锥刺股,议论国事是有,但是你们清楚现实和学生时代的理想是不一样的,解决一件国事需要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触动多少人的神经,在他嘴里那么简单,跟吃饭喝水没有多少区别,我们问的几个问题我想他的回答没有人能超越,好像他准备好答案让我们提问一样。”
庞籍还是先辩解“古有甘罗十二为相,就大宋出现过的神童还少吗?你家大公子十岁就能读诸书,晏相公一十四岁进士及第,那少年比起我说的这几位差的不是一点点,有什么好惊讶的,我看好他,是你想的太多了。”
范仲淹说“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他内在的气质,他看我们的眼神就像高人一等,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他最后站起来,给了我台阶下,你没有想到什么吗?只要他人在大宋,还害怕没机会吗?把西夏的使节叫进来,先看看李元昊想干什么,不要忘记我们的职责。”典型的工作狂,一瞬间就改变了状态。
西夏使者进来时走路的步伐都带着傲慢,神情更是趾高气扬,看起来根本就不把范仲淹,韩琦当回事,范仲淹也清楚现在的局势,作为儒家弟子还是很有礼貌的请使者坐下,拿起这份超厚的“国书”大概一翻有二十多页,范仲淹迅速的浏览了一遍,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其中的内容“书辞益慢”,书中的语气狂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主要的是这份国书不是以李元昊的名义写的,而是野利仁荣,他是谁?西夏国的没宁令(国务院总理),范仲淹没有看完就把国书递给旁边的韩琦,韩琦一声不吭接过国书,他是看完了,手上鼓起的青筋就能看出来他现在的状态,爆发的边缘,现在若是有一点星星之火,那么原子弹就会爆炸。
“希文兄怎么看”
还在沉思的范仲淹也被陆子非的声音拉回现实,看到来找他的韩琦说道“稚圭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韩琦强颜欢笑,好水川之战可能成为他一生的污点,文人好名,一个好的名气能帮助他在仕途上走的更远,战争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一定要做“西夏使节送来一份国书,我想征求希文兄你的意思。”
听说了西夏送过来的,范仲淹就要拉着韩琦过去看看,但是韩琦站着没动“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位公子的一番言语,希文兄先别急,我还有些问题想问策于这位公子。”
陆子非着急了,你走了我找谁当师傅去,他二话没说走到范仲淹跟前跪了下来,低着头也不说话,周围的人眼中噙笑,他们也想知道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的范公怎么处理这个脸皮厚到和城墙一样的少年,这是两个极端的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碰撞。
韩琦不知道这是怎么了,看着范仲淹问“希文兄,这是怎么回事”看着跪在地上不说话的陆子非,范仲淹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他没想到这少年会当众直接跪下来。
在场能帮老范解释的只有庞籍了,其他人都不够格“这孩子和狄汉成的经历有点像,不过他有秀才头衔,今天希文兄看到这处不一样的扎营方式就想了解一下,结果这少年想拜希文兄为师,接下来的事情你也听到了。”
韩琦知道范仲淹的难处,不过他不能多嘴,这种事本人做决定还是好一点,这少年也是个心有见地之人,就看希文怎么选择了。
韩琦能想到的范仲淹也能想到,从开始的好奇到说宋夏之间的关系,虽然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人,但是他的见解很独到,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自己接受不了的就是他过于势力,收还是不收,自己年岁也大了,一腔热血始终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弟子相当于传人啊!不收?前面话都放了,收?心中还有疑虑。
陆子非这会也觉着自己的行为过于轻率了,今天若是范公没有收下自己,那麻烦大了,文人之间消息传递很快,一个品性高洁的人不愿意收你为徒,其他人心里会怎么想,范希文都不收你,我收下你,是不是意思就是我不如范希文,到那个时候自己只有剩下一条路可走,学习张元,想起死在自己面前的郭遵和王珪将军,他们的死看起来很愚蠢,但是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心,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和他身后的百姓,帮助异族践踏华夏,他内心不愿意,二十一世纪的他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种族就是汉族,他们可以涵盖任何一个种族的优点,勤劳、智慧、怜悯、仁孝,他相信自己现在不管投夏还是投辽都可以富贵一生,可那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给范公一个台阶下,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他站起身拍拍膝盖上的尘土,对范仲淹说道“范公见谅,今天小子鲁莽了
,这次回去后学生定加好好读书,以后有缘再去拜见先生。”
庞籍听到这句话急了,这是主动放弃了,这少年明显也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营地里几百号人都听他的,证明他有让这些人信服的理由,他真是怕出第二个张元,张元比起这个少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张元只是个单纯的书生,他不一样,军队,屯田,经商,样样都通,尤其是对经济的想法上他都自愧不如,若是这么一个人做出和张元一个选择,那对大宋的毁灭是打击性的,读书人不如意了,就去投靠他国,张元已经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有人跟上张元的脚步,能力还比张元强,其余学子怎么看大宋,其他的国家是不是也会这样来大宋挖人,大宋的人才都跑到别的国家,让他国攻击大宋,到那时大宋就真的完了。
陆子非要真的知道庞籍的想法,一定会给他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仁宗年间的名相,想的比其他人都远,他自己还是再看看,范公不收他,那他就回家苦读,好好游历一番,大宋好的是对科举的年龄限制不大,饱览完壮丽的山河,顺手在东华门考个状元,娶两房娇妻,一切完美,也不一定非要拜范公为师,见到就是最大的荣幸。
韩琦认为陆子非是在玩以退为进的把戏,将难题留给希文,和道德绑架差不多,他想错了,在陆子非心中赵祯作为封建王朝权术玩的炉火纯青的一位皇帝,除了他别的人也许能改变一些命运,但决定权还是高高在上的那个人,自己也小看了古人,千年来儒家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君子只认可君子,道德上绝不能有瑕疵,这一点范仲淹也不能免俗,陆子非自己表现的过于急功近利,让老范觉着他的目的性太强。
场面一度尴尬下来,老范心中有忧虑,庞籍和韩琦倒是想让范仲淹收下这个弟子,可皇上不急太监急没用啊!当事人不发话,他们两说了有什么用,旁边的小校尉也是个有眼色的,就对老范说“大人,西夏不是有国书送过来了吗?你先回去处理了,国事为先,后续事情处理好了再谈这件事。”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大宋的精英,国家的决策者,他们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今天从这个小帐篷出来的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这件事情范公失信了,庞籍是最心有不甘的人,他很想收下他少年,这话今天不能说,对于一个高傲的人,今天你在张嘴对他说,他会认为你是在施舍他,这样会适得其反,等过一段时间再提出来,面子上大家都能接受。
后世的知情人对今天的画面回忆就是‘范公在今天做了一个后悔一生的决定,不然师徒二人都会成为圣人,留下千古美谈佳话。’
“不能做范相公的弟子也没有什么,开封城里比范相公学问好的大儒多了,欧阳公,邵雍,晏相公,以你的才能,拜他们为师也不是有多难,心里
不要太难受。”大人物离开后王超安慰陆子非。
陆子非感觉还好,就是有点可惜,本想借助老范的名气,现在看来是不行了,陆还是要向前看“王叔,我没事,你给张岊将军说一声,晚上我去他的住处,我有些话对他说。”
“好,我一会就给他带话,你要不要出去散散心,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回家了。”王超还是怕陆子非受到打击,会想不开,因为聪明人都喜欢钻牛角尖。
“希文兄,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那少年不值得你收为弟子吗?”刚到帅帐庞籍还是心有不甘,他是范仲淹非常要好的朋友,政治生涯前期,给他最大帮助的人就是范仲淹,一向对优秀后辈很照顾,对寒家的读书子弟大力提携范公今天的表现有点异常。
范仲淹的表情很难形容,有些纠结,又有些迷惑,对着庞籍和韩琦说“醇之(庞籍的字)、稚圭(韩琦的字)你们发现没有,那少年身上那股特殊的气质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的,我们在这个年龄段在做什么,寒窗苦读,为了金榜题名头悬梁、锥刺股,议论国事是有,但是你们清楚现实和学生时代的理想是不一样的,解决一件国事需要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触动多少人的神经,在他嘴里那么简单,跟吃饭喝水没有多少区别,我们问的几个问题我想他的回答没有人能超越,好像他准备好答案让我们提问一样。”
庞籍还是先辩解“古有甘罗十二为相,就大宋出现过的神童还少吗?你家大公子十岁就能读诸书,晏相公一十四岁进士及第,那少年比起我说的这几位差的不是一点点,有什么好惊讶的,我看好他,是你想的太多了。”
范仲淹说“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他内在的气质,他看我们的眼神就像高人一等,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他最后站起来,给了我台阶下,你没有想到什么吗?只要他人在大宋,还害怕没机会吗?把西夏的使节叫进来,先看看李元昊想干什么,不要忘记我们的职责。”典型的工作狂,一瞬间就改变了状态。
西夏使者进来时走路的步伐都带着傲慢,神情更是趾高气扬,看起来根本就不把范仲淹,韩琦当回事,范仲淹也清楚现在的局势,作为儒家弟子还是很有礼貌的请使者坐下,拿起这份超厚的“国书”大概一翻有二十多页,范仲淹迅速的浏览了一遍,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其中的内容“书辞益慢”,书中的语气狂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主要的是这份国书不是以李元昊的名义写的,而是野利仁荣,他是谁?西夏国的没宁令(国务院总理),范仲淹没有看完就把国书递给旁边的韩琦,韩琦一声不吭接过国书,他是看完了,手上鼓起的青筋就能看出来他现在的状态,爆发的边缘,现在若是有一点星星之火,那么原子弹就会爆炸。
“希文兄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