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9.汉军威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最新章节!
“汉军威武”这四个字,代表了无上的荣誉和绝对的勇气!是战士们抛洒了无数的生命和热血,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垒砌而成。并不是踢着正步走上两步就堪称威武了。
350年正月,冉闵击败前燕大军二十万,擒斩七万余,斩杀上将三十余名,焚烧粮草二十万斛,夺郡县大小二十八城。经此一战,冉闵之名,威震中原。
正月,冉闵以谶文 “继赵李”改后赵国号为卫,年号“青龙”,改石鉴为李鉴(自己为李闵)。整个后赵面目全非。
正月,冉闵率所部千余骑兵击败石琨七万大军,斩首三千余级。
二月,冉闵杀石鉴,同时,杀石虎子孙三十八人,诛灭邺城石氏。
同月,冉闵登基称帝,国号魏,年号永兴,史称冉魏。恢复汉姓“冉”。
三月,石虎子石袛在襄国称帝,后赵境内各部胡人纷纷响应。
自此,冉魏皇帝冉闵和后赵皇帝石祗开始了互相攻伐的岁月。一个要铲除国贼,光复大赵;一个要灭绝胡夷,重振中华。弓上弦,剑出鞘,国仇家恨此时报!双方从平民到皇帝都在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然而相对于有众多胡人兄弟的石袛,冉闵没有朋友。在石袛号召天下胡夷共伐冉闵的时候,冉闵只是孤零零的自己,带着满腔的复仇之火,愤怒的注视着他所有的敌人,时刻准备迎战。
在冉魏立国之初,冉闵曾向东晋寻求过帮助,邀东晋共伐中原。那是他的母国、同胞,是唯一可能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地方,更何况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中原诸胡。不过东晋君臣们在冉闵的来信中居然发现了许多不客气的字眼,原本就对“魏”(晋承魏)多有不满,于是也就将其置之不理了。不予回复!
在东晋君臣的眼中,冉闵是叛逆,是胡夷,是什么都好,就是不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兄弟。
不仅如此,350年四月,冉闵杀李农,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原因不得而知,不过从所杀官员的职位可以发现,这群人中有领袖人物、朝中大臣、宫中侍从。我们可以臆测他们被杀的原因了:内外勾结,意图谋反;欲推李农上位,取冉闵而代之。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成了冉闵皇位最直接的威胁。
这就是冉闵立国之初所面临的环境了。外有强敌压境(天下胡人共讨之);无一人是其盟友(唯一能帮得上手的同胞国家对其置之不理,后期还趁火打劫,挖了冉闵的墙角);内有兄弟阋墙,自断手臂(杀李农)。
军人出身的冉闵并不具备高超的政治才能,没办法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中纵横捭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兵革、消弭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用他最熟悉也最为直接的方式,为自己,为那些“争相入城”的他的族人们赢得一份在绝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
历史注定了冉闵要在血与火中成长,在血与火中立国,然后,在血与火中走向末路。
从立国之初到亡国之末,冉闵共历大战六次,次次惊心动魄,可圈可点。越过时间顺序,我们将冉闵同胡人的六次大战总列于下方,共同感受一下属于冉闵的辉煌。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胜!
一代战神横空出世,几番大战,冉闵的军队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羯族主力军被完全消灭,再难以一个独立的种族存活于世上。各部胡人均受重创,从此不敢小觑汉人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说,冉闵是野蛮的。在石虎的熏陶以及多年战阵的养成之下,冉闵少有文人的涵养,以暴止暴是他的座右铭。不妥协,不退让,更不懂得迂回的思想。这固然决定了他最终的灭亡,可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处于灭亡边缘的汉民族,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人物。数以千万的族人死于刀剑之下,可是我们依然需要用刀剑去拼得一条活路。
若是生活在今天,冉闵可能是一个暴力恐怖分子,危害社会,危害我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稳定,人人得而诛之。可在那时,难道不是人民的大救星吗?
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伟哉,冉闵!
在这里我要做个声明:本文,本书,并不是要拿两千年前的历史来影射或者煽动什么,目的并不在此(很羞愧,小可是为了码字挣钱娶老婆)。但是正视历史也是格外需要的,汉唐的辉煌是我们的过去,先烈的羞耻难道就不是我们的曾经了吗?记得讲述历史的纪录片上经常这样说: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此刻,当您读到这里,是不是在心底有一种警钟长鸣的感觉,民族分裂的历史,对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最沉重的痛!无论他(她)属于哪一个民族!
好了,我们继续。
冉闵的作为凝聚了北方汉人,民众有誓死追随之意,豪杰有决死敢战之心。胡寇溃散,各族胡人开始退出中原,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苟延残喘的中华文明主体最终因为此得以延续。
经过考证,在今天我们常叫唤的“汉军威武”的那四个字,原来并不是出自汉朝铁骑,而是源于冉闵的军队,一支在绝境中奋战的孤军。在冉闵的带领下,冉魏军队连连大胜,仿佛再现了早已逝去的汉武雄风,数十年所遭受的屈辱一扫而空,怎能不高喊一声:汉军威武。
其实汉人的民族意识并不强烈,反倒是天下大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过,入主中原的胡人硬是把我们割裂了开。比如蒙元时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分得相当清楚,汉民族也就在被动中为自己划清了界限。
后来,冉闵虽然失败,但从他和数不清的汉人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却深深震撼了各族胡人。
委曲求全的忍让赢得不了尊严,低声下气的求和赢得不了尊严,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未经教化、蛮不讲理的人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战胜则生,战败则死。胜,就要敌人臣服于地;败,就要自己慷慨赴死。所谓礼义教化,那是在刀和血之后的故事。文明用文明来沟通,野蛮用野蛮来交流。东晋风流俊逸的文人雅士,在钢刀利剑面前,少有慷慨激昂。
纵
观冉闵建立冉魏之后的历次战争,只有在第一次进攻襄国的战斗和最后的廉台之战中遭到了失败,然而并不影响冉闵和他的军队的威名。襄国那次战败,冉闵大军在坚城之下钝兵挫锐百日有余,筋疲力尽之时遭到各部胡人群起而攻,焉有不败之理?后来冉闵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也算是弥补了过失。廉台之战以一万步卒对阵十四万鲜卑骑士,十战十胜,而且,对手是鲜卑战神慕容恪。应该为冉闵感到骄傲,此战,虽败尤荣!
半个世纪了,汉人终于在祖宗的土地上再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从冉闵到普通士兵,他们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肩负着神圣使命。保卫他们的国家,为他们的族人赢得最后的生的希望。他们没有朋友,身处强敌包围的中心,在绝境中奋起。靠着手中单薄简陋的长矛短剑,却让中原的胡人付出了最为惨重的代价。汉军威武,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怒吼,但却有着绝地反击的悲壮与决绝!每一次的战斗都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每一次的战斗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襄国之败,冉闵损兵十万,此战为冉魏灭亡埋下伏笔)。
羯人并不弱小,事实上,始终保持着的原始与野蛮让他们格外强大。在冉闵屠羯之时,有一支大约万人的羯人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幸免于难。而恰恰是这个幸存的羯人部落在随后爆发了恐怖的破坏力。此部落在鲜卑内乱中疯狂的屠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而后,由于鲜卑人的报复,残存的羯人(大约两千人)在侯景的带领下投奔梁朝(502-557年,萧衍所建),成为雇佣军。在梁朝当差的日子里,侯景杀了梁武帝,并对人口众多、繁华似锦的江南进行了血腥地种族屠杀,久不见兵革的江南各地尸横遍野(仅建康城就有四万户约二十万人被杀),从此民生凋敝。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会同陈霸先(南陈建立者)、杜龛、韦载等人,花了很大代价才将侯景彻底消灭,羯族才算是真正从地球上消失。
侯景之乱的影响是长远的,陈霸先建立陈朝后,采取了很多恢复经济和人口的措施,然而直到隋朝灭陈,南方的人口依然没有恢复到侯景之乱前的规模。而且,此次动乱使得南朝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北伐,南朝一统天下的梦想从此成为泡影。
侯景的羯族士兵只有几千人,带给江南的灾难却是毁灭性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盘踞在中原的几百万胡人没有被赶走,而是在丰饶的中原大地繁衍生息,数十年后,他们的人数就不是几千而是几千万,那时,又会对南方的文人雅士们做些什么呢?
如果没有冉闵和他手下的铁血汉军,后果,我们真的不敢想象。真的,会惊呆了我们的小伙伴。
冉闵之后,桓温终于开始了北伐。他的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然而当他们面对北方胡骑的金戈铁马之时,双方战事进展得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甘畅淋漓!只是可惜,他们是落叶,胡骑,才是秋风。
冉闵之前的“汉”是柔弱的,冉闵之后的“汉”依然柔弱。但短暂的冉魏却如同黑夜里的一道闪电,震慑胡夷,光耀自己。
冉闵之后,当我们的祖先再次向胡人俯首,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想:曾经,我们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过,以后,也一定可以。
汉军威武,其实,是一种精神!
“汉军威武”这四个字,代表了无上的荣誉和绝对的勇气!是战士们抛洒了无数的生命和热血,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垒砌而成。并不是踢着正步走上两步就堪称威武了。
350年正月,冉闵击败前燕大军二十万,擒斩七万余,斩杀上将三十余名,焚烧粮草二十万斛,夺郡县大小二十八城。经此一战,冉闵之名,威震中原。
正月,冉闵以谶文 “继赵李”改后赵国号为卫,年号“青龙”,改石鉴为李鉴(自己为李闵)。整个后赵面目全非。
正月,冉闵率所部千余骑兵击败石琨七万大军,斩首三千余级。
二月,冉闵杀石鉴,同时,杀石虎子孙三十八人,诛灭邺城石氏。
同月,冉闵登基称帝,国号魏,年号永兴,史称冉魏。恢复汉姓“冉”。
三月,石虎子石袛在襄国称帝,后赵境内各部胡人纷纷响应。
自此,冉魏皇帝冉闵和后赵皇帝石祗开始了互相攻伐的岁月。一个要铲除国贼,光复大赵;一个要灭绝胡夷,重振中华。弓上弦,剑出鞘,国仇家恨此时报!双方从平民到皇帝都在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然而相对于有众多胡人兄弟的石袛,冉闵没有朋友。在石袛号召天下胡夷共伐冉闵的时候,冉闵只是孤零零的自己,带着满腔的复仇之火,愤怒的注视着他所有的敌人,时刻准备迎战。
在冉魏立国之初,冉闵曾向东晋寻求过帮助,邀东晋共伐中原。那是他的母国、同胞,是唯一可能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地方,更何况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中原诸胡。不过东晋君臣们在冉闵的来信中居然发现了许多不客气的字眼,原本就对“魏”(晋承魏)多有不满,于是也就将其置之不理了。不予回复!
在东晋君臣的眼中,冉闵是叛逆,是胡夷,是什么都好,就是不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兄弟。
不仅如此,350年四月,冉闵杀李农,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原因不得而知,不过从所杀官员的职位可以发现,这群人中有领袖人物、朝中大臣、宫中侍从。我们可以臆测他们被杀的原因了:内外勾结,意图谋反;欲推李农上位,取冉闵而代之。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成了冉闵皇位最直接的威胁。
这就是冉闵立国之初所面临的环境了。外有强敌压境(天下胡人共讨之);无一人是其盟友(唯一能帮得上手的同胞国家对其置之不理,后期还趁火打劫,挖了冉闵的墙角);内有兄弟阋墙,自断手臂(杀李农)。
军人出身的冉闵并不具备高超的政治才能,没办法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中纵横捭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兵革、消弭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用他最熟悉也最为直接的方式,为自己,为那些“争相入城”的他的族人们赢得一份在绝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
历史注定了冉闵要在血与火中成长,在血与火中立国,然后,在血与火中走向末路。
从立国之初到亡国之末,冉闵共历大战六次,次次惊心动魄,可圈可点。越过时间顺序,我们将冉闵同胡人的六次大战总列于下方,共同感受一下属于冉闵的辉煌。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胜!
一代战神横空出世,几番大战,冉闵的军队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羯族主力军被完全消灭,再难以一个独立的种族存活于世上。各部胡人均受重创,从此不敢小觑汉人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说,冉闵是野蛮的。在石虎的熏陶以及多年战阵的养成之下,冉闵少有文人的涵养,以暴止暴是他的座右铭。不妥协,不退让,更不懂得迂回的思想。这固然决定了他最终的灭亡,可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处于灭亡边缘的汉民族,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人物。数以千万的族人死于刀剑之下,可是我们依然需要用刀剑去拼得一条活路。
若是生活在今天,冉闵可能是一个暴力恐怖分子,危害社会,危害我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稳定,人人得而诛之。可在那时,难道不是人民的大救星吗?
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伟哉,冉闵!
在这里我要做个声明:本文,本书,并不是要拿两千年前的历史来影射或者煽动什么,目的并不在此(很羞愧,小可是为了码字挣钱娶老婆)。但是正视历史也是格外需要的,汉唐的辉煌是我们的过去,先烈的羞耻难道就不是我们的曾经了吗?记得讲述历史的纪录片上经常这样说: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此刻,当您读到这里,是不是在心底有一种警钟长鸣的感觉,民族分裂的历史,对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最沉重的痛!无论他(她)属于哪一个民族!
好了,我们继续。
冉闵的作为凝聚了北方汉人,民众有誓死追随之意,豪杰有决死敢战之心。胡寇溃散,各族胡人开始退出中原,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苟延残喘的中华文明主体最终因为此得以延续。
经过考证,在今天我们常叫唤的“汉军威武”的那四个字,原来并不是出自汉朝铁骑,而是源于冉闵的军队,一支在绝境中奋战的孤军。在冉闵的带领下,冉魏军队连连大胜,仿佛再现了早已逝去的汉武雄风,数十年所遭受的屈辱一扫而空,怎能不高喊一声:汉军威武。
其实汉人的民族意识并不强烈,反倒是天下大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过,入主中原的胡人硬是把我们割裂了开。比如蒙元时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分得相当清楚,汉民族也就在被动中为自己划清了界限。
后来,冉闵虽然失败,但从他和数不清的汉人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却深深震撼了各族胡人。
委曲求全的忍让赢得不了尊严,低声下气的求和赢得不了尊严,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未经教化、蛮不讲理的人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战胜则生,战败则死。胜,就要敌人臣服于地;败,就要自己慷慨赴死。所谓礼义教化,那是在刀和血之后的故事。文明用文明来沟通,野蛮用野蛮来交流。东晋风流俊逸的文人雅士,在钢刀利剑面前,少有慷慨激昂。
纵
观冉闵建立冉魏之后的历次战争,只有在第一次进攻襄国的战斗和最后的廉台之战中遭到了失败,然而并不影响冉闵和他的军队的威名。襄国那次战败,冉闵大军在坚城之下钝兵挫锐百日有余,筋疲力尽之时遭到各部胡人群起而攻,焉有不败之理?后来冉闵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也算是弥补了过失。廉台之战以一万步卒对阵十四万鲜卑骑士,十战十胜,而且,对手是鲜卑战神慕容恪。应该为冉闵感到骄傲,此战,虽败尤荣!
半个世纪了,汉人终于在祖宗的土地上再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从冉闵到普通士兵,他们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肩负着神圣使命。保卫他们的国家,为他们的族人赢得最后的生的希望。他们没有朋友,身处强敌包围的中心,在绝境中奋起。靠着手中单薄简陋的长矛短剑,却让中原的胡人付出了最为惨重的代价。汉军威武,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怒吼,但却有着绝地反击的悲壮与决绝!每一次的战斗都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每一次的战斗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襄国之败,冉闵损兵十万,此战为冉魏灭亡埋下伏笔)。
羯人并不弱小,事实上,始终保持着的原始与野蛮让他们格外强大。在冉闵屠羯之时,有一支大约万人的羯人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幸免于难。而恰恰是这个幸存的羯人部落在随后爆发了恐怖的破坏力。此部落在鲜卑内乱中疯狂的屠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而后,由于鲜卑人的报复,残存的羯人(大约两千人)在侯景的带领下投奔梁朝(502-557年,萧衍所建),成为雇佣军。在梁朝当差的日子里,侯景杀了梁武帝,并对人口众多、繁华似锦的江南进行了血腥地种族屠杀,久不见兵革的江南各地尸横遍野(仅建康城就有四万户约二十万人被杀),从此民生凋敝。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会同陈霸先(南陈建立者)、杜龛、韦载等人,花了很大代价才将侯景彻底消灭,羯族才算是真正从地球上消失。
侯景之乱的影响是长远的,陈霸先建立陈朝后,采取了很多恢复经济和人口的措施,然而直到隋朝灭陈,南方的人口依然没有恢复到侯景之乱前的规模。而且,此次动乱使得南朝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北伐,南朝一统天下的梦想从此成为泡影。
侯景的羯族士兵只有几千人,带给江南的灾难却是毁灭性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盘踞在中原的几百万胡人没有被赶走,而是在丰饶的中原大地繁衍生息,数十年后,他们的人数就不是几千而是几千万,那时,又会对南方的文人雅士们做些什么呢?
如果没有冉闵和他手下的铁血汉军,后果,我们真的不敢想象。真的,会惊呆了我们的小伙伴。
冉闵之后,桓温终于开始了北伐。他的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然而当他们面对北方胡骑的金戈铁马之时,双方战事进展得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甘畅淋漓!只是可惜,他们是落叶,胡骑,才是秋风。
冉闵之前的“汉”是柔弱的,冉闵之后的“汉”依然柔弱。但短暂的冉魏却如同黑夜里的一道闪电,震慑胡夷,光耀自己。
冉闵之后,当我们的祖先再次向胡人俯首,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想:曾经,我们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过,以后,也一定可以。
汉军威武,其实,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