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神坑苏娇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七零年超级学霸最新章节!
教育部的人万万没想到, 苏娇杨在来到京城的头一天晚上, 就憋出一个大招来。
国家给毕业生包分配的目的是填充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尽快提升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 这并不代表着那些本科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的学生具有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像陈润之老先生、宋忠堂教授、地矿系孙主任这些,哪个不是在国外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回国亲自上手搞研究, 然后搞了十多年,最后才搞出点名堂来的?
从宋忠堂教授的课题组中就能看出来,很多被宋忠堂教授招进课题组的人一开始都和‘小龙虾’一样,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抓瞎, 等过上两三年,宋忠堂教授就能将他们顺利调.教出师,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小龙虾’就能在课题中独当一面了。
苏娇杨想,既然如此, 那为什么不将留校任教的门槛提一提, 让那些本科毕业的学生再读个两三年的研究生, 等他们独立搞研究的能力都被培养好了,再留校任教,届时他们本身的学术素养已经积淀起来了,在指导学生方面,也就不容易误人子弟。
对比着现在的自己,苏娇杨再看当年刚刚入学国防科大时,她作为助教在化学系行走, 那时候是真的青涩啊,学识素养不够,看问题的角度也片面而不专业。
当时就她那半吊子的水平,她还敢下手去编书……真是羞死个人了。
当初她编写的那些书现在依旧很畅销,尤其是补高中知识的那些大学知识读本,如今不仅仅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必买的基础课本,很多高中的老师为了拔高学生的水平,也会对照着那些书来讲一些‘提高课’。
还有就是她当初编写的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苏娇杨原先觉得自个儿编写那些书都编写的相当完美,可现在再看,那完全就是一大本知识点的总结积累。如果是让她现在回头再编那一套书的话,苏娇杨有把握,她还能将书的质量再提一提,将核心知识点再升华一下,争取能够启发到更多的学生。
并不是苏娇杨妄自菲薄,而是事实本就如此,她没有盲目自大,仅此而已。
针对‘研究生培养’这个灵感,苏娇杨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等晚上回到招待所之后,她好生酝酿了一番,提笔就开始给教育部的领导写建议信。
“谈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世人皆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主要是‘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太少,才会被立为榜样,彪炳千年。学生培养同样如此。”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应当以培养出学术水平远超自己的学生为己任,一个好的学生,也应当以超越自己的老师为目标,而实际情况却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超越老师,就如同古人传道一样,第一代人手中可能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道,传到第二代人手中时,就可能变成了百分之六十八,传到第三代人手中时,极有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了。”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择师要求属实太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做本科论文都磕磕巴巴,难以统管大局,如何能够教的了学生?如何能够带出更优秀的学生来?放这些自己都没能熟练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师去教育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术水平的整体倒退。”
“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能够稳步发展,我建议增设‘研究生’阶段,借鉴国内的分级制度,将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此来提高许多科技产业的入行门槛。”
“同时,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利益不变,建议‘研究生’采用带薪读书制度,所有确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师,需要先进入成熟的课题组,专心做三年学术研究,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带学生,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我建议,在新教师入职前,安排三年的全职科研。在这三年全职科研的时间里,新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等都不会改变,等于给他们带薪提升自己的机会。”
洋洋洒洒一封建议信写完,苏娇杨郑重地封入了信封中,第二天便委托负责监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种子选手的那些人把信封送给了教育部的领导。
身为国内少有的几处国重的第一负责人,给领导提意见的权利还是有的。
————————————————
燕园汇报厅内,被赶鸭子上架的苏娇杨将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都刷了一遍之后,拿着自己简单做出来的课程讲义,开始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选手培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破题技巧。
这些种子选手虽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考中表现一般,但不管放到国内哪一所高校,都是被人争着抢着要的佼佼者,他们的数学基本功极其扎实,不然也不会走到国内选拔赛的最后一场。
只不过在其他的培训老师眼中,这些学生是不如那些跟着苏娇杨做数学研究的学生的。
苏娇杨却不会这样想,她从来不觉得基础好是什么贬义词,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基本功过硬,只不过数学思维还比较死板,遇到题目之后,只会套解题模板……种种因素制衡着他们的水平,导致他们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提升不上去。
如果能给这些学生点拨清楚数学基础思维,让他们明白,数学题目并不是靠解题模板来做的,他们或许会在一夜之间就打通数学的任督二脉,自我进化为高手了。
自个儿带出来的学生,能有多少天赋,苏娇杨再清楚不过。
天赋所限之处,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她亲自带过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都已经被她用水磨工夫强行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学生能够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赛中表现良好,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若是这些学生表现得很差,那才值得奇怪。
苏娇杨给这些来自国内各地的种子选手所准备的培训内容,即为‘快速打通数学任督二脉的方法’。
一道题目摆在面前,寻常的学生在努力找这道题目的答案,能耐点的学生在揣测命题人的意图,优秀的学生则是能看透题目的掩饰,目光直视题目本质。
苏娇杨讲课的方式同其他老师不同,其他老师是讲题,一节课能够讲两张试卷,而苏娇杨一节课顶多讲试卷上的三道题,其余的题目全部都是她随手编出来的。
当然,苏娇杨随手编题目并不是毫无根据地瞎写,她编出来的题目都是建立在刚刷过的那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真题的基础上的。
准确地来说,苏娇杨上课讲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数学方法。
培训课的次数有限,想要让这些种子选手们都尽快打通任督二脉,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这些种子选手们找到任督二脉的所在。
苏娇杨遍观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真题,大致知道常考的数学方法以及命题人惯常用的命题手段,所以讲起这些东西来,她一点都不觉得费劲。
但汇报厅中接受培训的学生感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番天地。
跟着苏娇杨学数学,还是这种晦涩难懂的数学,他们居然学出了酣畅淋漓的感觉,跟着苏娇杨将一道道难题解开,他们每每都能感受到拨云见日的畅快,连解题都变成了享受。
一道题接着一道题被破开,有些学生甚至开始直呼‘过瘾’。
教育部请苏娇杨来做的培训一共四十节课,每节课四个小时,上午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晚上还会安排测验……在苏娇杨来之前,课程的安排密度没这么强,但学生们的精神头却远不如现在高昂。
在以往,这些学生白天上课的时候还好,一到晚上测验的时候,就变得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整个汇报厅都被愁云惨雾给笼罩了。
可现在呢?
一个个学生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提笔狂写,有些学生甚至会要求主动加题!
二十天转瞬而过,四十个课时全部上完,苏娇杨催着教育部的人赶紧组织测验,确定好真正参加竞赛的人之后,她再给那些学生开几天小灶,然后便能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了。
怎知那教育部的人却诧异地说,“苏老师,帮人帮到底,送佛送上西啊!您的教学成果有多么丰硕,大家都看在眼里,学生们测验的分数一天比一天好,您怎么就不愿意再多磨磨刀呢?这些学生是从全国各地选出来的绝世好钢,您好不容易把这些学生的刀刃给磨了出来,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
苏娇杨道:“可我耽误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国防科大那边一大堆事情等着呢!国重那边的项目已经有三周没过问了,万一出点什么事,谁负责?我都帮你们把钢刀给打磨出来了,精雕细琢的活儿你们找别人来做吧。学生的水平都提升得差不多了,平时有老师带着他们多解题,保持解题手感,坚持训练下去,等到了参加竞赛的时候,肯定没问题。”
教育部的人再次祭出了杀手锏,“苏老师,我们知道您忙,可这把钢刀既然已经打造出来了,您为什么不亲手将他们精雕细琢出来呢?而且这些学生是要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您再多提点提点他们吧。学生们在竞赛上拿了奖,咱们国家也有面子,你说是不?”
苏娇杨:“……行叭,你说的有点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困得写不下去了,明早起来补一更!
教育部的人万万没想到, 苏娇杨在来到京城的头一天晚上, 就憋出一个大招来。
国家给毕业生包分配的目的是填充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尽快提升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 这并不代表着那些本科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的学生具有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像陈润之老先生、宋忠堂教授、地矿系孙主任这些,哪个不是在国外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回国亲自上手搞研究, 然后搞了十多年,最后才搞出点名堂来的?
从宋忠堂教授的课题组中就能看出来,很多被宋忠堂教授招进课题组的人一开始都和‘小龙虾’一样,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抓瞎, 等过上两三年,宋忠堂教授就能将他们顺利调.教出师,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小龙虾’就能在课题中独当一面了。
苏娇杨想,既然如此, 那为什么不将留校任教的门槛提一提, 让那些本科毕业的学生再读个两三年的研究生, 等他们独立搞研究的能力都被培养好了,再留校任教,届时他们本身的学术素养已经积淀起来了,在指导学生方面,也就不容易误人子弟。
对比着现在的自己,苏娇杨再看当年刚刚入学国防科大时,她作为助教在化学系行走, 那时候是真的青涩啊,学识素养不够,看问题的角度也片面而不专业。
当时就她那半吊子的水平,她还敢下手去编书……真是羞死个人了。
当初她编写的那些书现在依旧很畅销,尤其是补高中知识的那些大学知识读本,如今不仅仅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必买的基础课本,很多高中的老师为了拔高学生的水平,也会对照着那些书来讲一些‘提高课’。
还有就是她当初编写的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苏娇杨原先觉得自个儿编写那些书都编写的相当完美,可现在再看,那完全就是一大本知识点的总结积累。如果是让她现在回头再编那一套书的话,苏娇杨有把握,她还能将书的质量再提一提,将核心知识点再升华一下,争取能够启发到更多的学生。
并不是苏娇杨妄自菲薄,而是事实本就如此,她没有盲目自大,仅此而已。
针对‘研究生培养’这个灵感,苏娇杨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等晚上回到招待所之后,她好生酝酿了一番,提笔就开始给教育部的领导写建议信。
“谈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世人皆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主要是‘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太少,才会被立为榜样,彪炳千年。学生培养同样如此。”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应当以培养出学术水平远超自己的学生为己任,一个好的学生,也应当以超越自己的老师为目标,而实际情况却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超越老师,就如同古人传道一样,第一代人手中可能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道,传到第二代人手中时,就可能变成了百分之六十八,传到第三代人手中时,极有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了。”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择师要求属实太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做本科论文都磕磕巴巴,难以统管大局,如何能够教的了学生?如何能够带出更优秀的学生来?放这些自己都没能熟练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师去教育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术水平的整体倒退。”
“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能够稳步发展,我建议增设‘研究生’阶段,借鉴国内的分级制度,将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此来提高许多科技产业的入行门槛。”
“同时,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利益不变,建议‘研究生’采用带薪读书制度,所有确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师,需要先进入成熟的课题组,专心做三年学术研究,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带学生,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我建议,在新教师入职前,安排三年的全职科研。在这三年全职科研的时间里,新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等都不会改变,等于给他们带薪提升自己的机会。”
洋洋洒洒一封建议信写完,苏娇杨郑重地封入了信封中,第二天便委托负责监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种子选手的那些人把信封送给了教育部的领导。
身为国内少有的几处国重的第一负责人,给领导提意见的权利还是有的。
————————————————
燕园汇报厅内,被赶鸭子上架的苏娇杨将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都刷了一遍之后,拿着自己简单做出来的课程讲义,开始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选手培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破题技巧。
这些种子选手虽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考中表现一般,但不管放到国内哪一所高校,都是被人争着抢着要的佼佼者,他们的数学基本功极其扎实,不然也不会走到国内选拔赛的最后一场。
只不过在其他的培训老师眼中,这些学生是不如那些跟着苏娇杨做数学研究的学生的。
苏娇杨却不会这样想,她从来不觉得基础好是什么贬义词,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基本功过硬,只不过数学思维还比较死板,遇到题目之后,只会套解题模板……种种因素制衡着他们的水平,导致他们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提升不上去。
如果能给这些学生点拨清楚数学基础思维,让他们明白,数学题目并不是靠解题模板来做的,他们或许会在一夜之间就打通数学的任督二脉,自我进化为高手了。
自个儿带出来的学生,能有多少天赋,苏娇杨再清楚不过。
天赋所限之处,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她亲自带过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都已经被她用水磨工夫强行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学生能够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赛中表现良好,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若是这些学生表现得很差,那才值得奇怪。
苏娇杨给这些来自国内各地的种子选手所准备的培训内容,即为‘快速打通数学任督二脉的方法’。
一道题目摆在面前,寻常的学生在努力找这道题目的答案,能耐点的学生在揣测命题人的意图,优秀的学生则是能看透题目的掩饰,目光直视题目本质。
苏娇杨讲课的方式同其他老师不同,其他老师是讲题,一节课能够讲两张试卷,而苏娇杨一节课顶多讲试卷上的三道题,其余的题目全部都是她随手编出来的。
当然,苏娇杨随手编题目并不是毫无根据地瞎写,她编出来的题目都是建立在刚刷过的那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真题的基础上的。
准确地来说,苏娇杨上课讲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数学方法。
培训课的次数有限,想要让这些种子选手们都尽快打通任督二脉,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这些种子选手们找到任督二脉的所在。
苏娇杨遍观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真题,大致知道常考的数学方法以及命题人惯常用的命题手段,所以讲起这些东西来,她一点都不觉得费劲。
但汇报厅中接受培训的学生感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番天地。
跟着苏娇杨学数学,还是这种晦涩难懂的数学,他们居然学出了酣畅淋漓的感觉,跟着苏娇杨将一道道难题解开,他们每每都能感受到拨云见日的畅快,连解题都变成了享受。
一道题接着一道题被破开,有些学生甚至开始直呼‘过瘾’。
教育部请苏娇杨来做的培训一共四十节课,每节课四个小时,上午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晚上还会安排测验……在苏娇杨来之前,课程的安排密度没这么强,但学生们的精神头却远不如现在高昂。
在以往,这些学生白天上课的时候还好,一到晚上测验的时候,就变得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整个汇报厅都被愁云惨雾给笼罩了。
可现在呢?
一个个学生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提笔狂写,有些学生甚至会要求主动加题!
二十天转瞬而过,四十个课时全部上完,苏娇杨催着教育部的人赶紧组织测验,确定好真正参加竞赛的人之后,她再给那些学生开几天小灶,然后便能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了。
怎知那教育部的人却诧异地说,“苏老师,帮人帮到底,送佛送上西啊!您的教学成果有多么丰硕,大家都看在眼里,学生们测验的分数一天比一天好,您怎么就不愿意再多磨磨刀呢?这些学生是从全国各地选出来的绝世好钢,您好不容易把这些学生的刀刃给磨了出来,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
苏娇杨道:“可我耽误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国防科大那边一大堆事情等着呢!国重那边的项目已经有三周没过问了,万一出点什么事,谁负责?我都帮你们把钢刀给打磨出来了,精雕细琢的活儿你们找别人来做吧。学生的水平都提升得差不多了,平时有老师带着他们多解题,保持解题手感,坚持训练下去,等到了参加竞赛的时候,肯定没问题。”
教育部的人再次祭出了杀手锏,“苏老师,我们知道您忙,可这把钢刀既然已经打造出来了,您为什么不亲手将他们精雕细琢出来呢?而且这些学生是要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您再多提点提点他们吧。学生们在竞赛上拿了奖,咱们国家也有面子,你说是不?”
苏娇杨:“……行叭,你说的有点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困得写不下去了,明早起来补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