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人性绝境最新章节!
人性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这些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人性绝境》一书将带您走进一段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林文玉与欧琳的传奇之恋。故事中的男主角林文玉,不仅年轻英俊、头脑聪慧,更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强烈责任感。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并非简单纯粹,而是充满了无尽的复杂性。
在这段感情纠葛中,林文玉所展现出的正义与善良令人心生敬佩,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他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而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对人性真谛的不断探索与思考。
随着剧情的推进,读者们将逐渐领略到人性的多面性及其微妙变化。
林文玉和欧琳之间的爱情故事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于自身及他人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理解之门。在这场关于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交织的情感盛宴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去解开那个困扰人类已久的谜团——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爱情世界中,不存在着绝对的是非黑白之分,有的只是每个人最真切、最实在的情感体验。就像林文玉与欧琳之间的邂逅一样,并不是出于偶然或者巧合,而是冥冥之中命运巧妙地安排。
当他们初次相见时,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淌。从对方的眼神中,两人同时感受到一股无尽的温暖如春风拂面般袭来;那充满希冀的光芒更如同夜空中璀璨繁星般闪耀夺目,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不仅如此,透过这双深邃眼眸所传递出来的还有一份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以及对于真爱的执着追求——这些正是他们埋藏于心底已久却始终未曾表露过的真情实感!
此时此刻无需言语交流便足以明白彼此心意相通:原来一直以来苦苦寻觅之人就近在咫尺!这场美丽而又神奇缘分使得两颗孤独心灵终于找到归属并紧紧相依相伴……
可是,爱情这条路哪有一帆风顺的呢?其间布满荆棘与坎坷,令人举步维艰。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和巨大压力,还要勇敢地面对整个社会投来的异样眼光及各种舆论压力。除此之外,他们更得直面自己那颗因爱而变得无比脆弱又敏感的心,并努力去解开那些萦绕心头的情感纠葛。尽管如此艰难,但他们始终深信不疑: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克服所有横亘在面前的重重困境!因为真爱无敌,它拥有战无不胜的力量,可以帮助恋人们跨越任何阻碍,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当他们决定携手共度余生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憧憬。欧琳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她不想成为林文玉的负担,于是默默离开了他。
林文玉像发了疯似的四处寻找欧琳,心中焦急万分。他找遍了每一个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但都没有看到欧琳的身影。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朋友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欧琳可能在某个小城镇里。
林文玉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寻找欧琳的旅程。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那个小镇。当他看到欧琳那憔悴的面容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34;为什么要离开我?#34;林文玉紧紧抱住欧琳,声音哽咽着问道。欧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手,轻轻抚摸着林文玉的脸庞,脸上露出一丝微弱的笑容。
#34;我不想连累你......#34;欧琳的声音仿佛风中的残烛一般脆弱无力。她告诉林文玉,自己得了一种严重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她深知这种负担会给林文玉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选择了悄悄离开。
林文玉听后心如刀绞,他紧紧握住欧琳的手说:#34;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我们一起面对困难,好吗?#34;
欧琳被深深地触动了,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她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并且愿意接受这一切。从那一刻起,林文玉与欧琳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一同踏上了充满荆棘与坎坷的人生旅程。
他们共同面对着生活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情感困扰,都没有让他们轻言放弃。相反,他们用那份深沉的爱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支撑,相互扶持、鼓励着前行。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他们逐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每一次挫折都成为了他们成长的磨砺石,让他们变得越发坚强和成熟。而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深厚,如同美酒一般,越陈越香。
最终,凭借着不懈的奋斗和对彼此不离不弃的承诺,林文玉和欧琳成功地战胜了所有的困境。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说话,我们一起面对。”林文玉带着欧琳去了最好的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治疗她的病。尽管希望渺茫,但他们坚信爱能创造奇迹。日子一天天过去,欧琳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始终相互扶持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医生告诉他们,欧琳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可以回家休养了。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林文玉和欧琳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出眼眶。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似乎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林文玉感受着欧琳柔软的身躯,那股温暖传递到他的每一寸肌肤,让他感到无比幸福。而欧琳则倾听着林文玉有力的心跳声,这种踏实感让她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他们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言语能够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这个深情的拥抱,才能诠释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爱意与默契。
回到家后,林文玉和欧琳开始重新规划他们的未来。他们决定一起创办一家慈善机构,帮助更多身患疾病的人。
在共同的努力下,慈善机构越来越壮大,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而林文玉和欧琳的爱情也越发深厚,他们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见证了许多美好的时刻。
最终,他们在爱的陪伴下,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多年后,林文玉和欧琳坐在花园里,回忆着他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彼此的爱意。
“谢谢你一直陪着我,”欧琳轻声说道,“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病痛和困难。”
林文玉握着欧琳的手,深情地说:“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一直守护你,直到永远。”
这时,一群孩子跑过来,围绕着林文玉和欧琳嬉戏玩耍。他们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我们的慈善机构帮助了这么多孩子,真是太有意义了。”欧琳感慨道。
“是啊!”林文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温柔而幸福的笑容,轻声说道:“这不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更是我们爱情的一种延续啊。它见证了我们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情感都如同璀璨的星辰般闪耀在我心中,永不褪色。”她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深情,仿佛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了两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是无数个日夜的相伴、相互扶持;是欢笑与泪水交织成的美丽画卷;是两颗心紧紧相拥时所绽放出的绚烂烟火……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林文玉和欧琳相互依偎着,享受着这份宁静和幸福。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激励着更多人相信真爱的力量。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他们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一天,一位记者找到他们,希望能采访他们的爱情故事。林文玉和欧琳欣然答应,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采访过程中,林文玉和欧琳坦诚地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讲述了如何在逆境中坚守爱情,如何互相支持和陪伴。记者被他们的真诚和坚定深深打动,报道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纷纷写信或留言,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感激。林文玉和欧琳收到了这些温暖的回应,心中充满了感动。他们发现,自己的爱情故事不仅仅影响了周围的人,还给予了更多人勇气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文玉和欧琳的慈善事业越做越大,他们的名字成为了爱心和奉献的象征。他们的故事也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一次慈善活动中,林文玉和欧琳遇到了一个名叫晓妍的女孩。晓妍身患重病,但她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林文玉和欧琳被晓妍的精神所打动,决定帮助她度过难关。他们不仅为晓妍提供了医疗费用,还经常去医院看望她,给她带来温暖和鼓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晓妍的病情渐渐好转。她感激地对林文玉和欧琳说:“你们是我生命中的天使,我会像你们一样,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林文玉看着欧琳微微一笑,欧琳也报以同样温柔的笑容。两人心有灵犀般地明白,晓妍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爱意已然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她的心底,并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这颗爱的种子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希望,它将不断蔓延、传播开来,宛如春日暖阳洒向大地一般,温暖并照亮更多人们的心灵。而林文玉和欧琳,则愿意成为守护这颗种子的园丁,用心呵护它,让其绽放出最美丽绚烂的花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爱会愈发坚定不移,如同参天大树般屹立不倒;亦如潺潺流水般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予了晓妍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更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传递善意。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感,能够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而晓妍心中孕育的这份爱,必将如火炬般传递不息,点燃更多人内心的善良之火,令整个世界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之中。
几年后,林文玉和欧琳在一次旅行中,发现了一个偏远山村。村里的孩子们生活贫困,缺乏教育资源。他们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决定在这里建立一所学校,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经过一番努力,学校顺利建成。林文玉和欧琳亲自担任老师,传授知识和生活技能。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满足。时光荏苒,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走出山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林文玉和欧琳的善举,也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留下了永恒的痕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多年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洒在校园的操场上,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林文玉和欧琳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他们的目光被一群正在欢快奔跑嬉戏的孩子们所吸引。
这些孩子们身着鲜艳的校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尽情地追逐着、玩耍着,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林文玉和欧琳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美好而又遥远的回忆涌上心头。
林文玉感慨地说:“看到这些孩子们,真让人怀念我们小时候啊!”欧琳点点头,温柔地说:“是啊,那时候的我们也是这样无忧无虑,充满活力。”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爽。他们走过篮球场,看到一些学生正在打篮球;路过足球场,目睹一场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校园里处处弥漫着青春的气息,让他们也感受到了那份年轻的活力。
走着走着,林文玉和欧琳来到了一棵大树下。这棵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曾经无数次为他们遮风挡雨。如今,它依然屹立不倒,枝繁叶茂。
欧琳轻轻抚摸着树干,对林文玉说:“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林文玉深情地望着她,说道:“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我们的感情依旧如初。”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林文玉和欧琳彼此相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幸福。他们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的爱情将永远长存。而眼前这群快乐的孩子们,也正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无限可能。
“我们的付出真的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欧琳感慨地说道。
“是的,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支持。”林文玉牵起欧琳的手,温柔地说。
他们深情地凝视着对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柔情,仿佛将时光倒流回了那些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岁月。
回首往昔,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感慨万千的情绪。岁月如刀,无情地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记,但那份深沉的爱意却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淡。相反,经过岁月的磨砺与洗礼,他们的爱情愈发坚定、醇厚。
曾经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们眼前闪现。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那些困难与挫折面前的携手并肩,书写了他们不离不弃的誓言。每一个瞬间,都是他们爱情之路上的珍贵回忆,熠熠生辉。
如今,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彼此的眷恋和依赖。这份历经沧桑的爱情,如同陈酿老酒,越发香浓馥郁,令人陶醉其中。
在这一刻,他们明白,真正的爱情并非容颜的姣好或青春的永驻,而是心灵的契合与相互扶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的爱情永远如初,坚如磐石。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真爱,去创造美好。
林文玉和欧琳的善行传遍了全国,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某天,林文玉和欧琳收到一封神秘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一场全球公益峰会。他们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峰会上,他们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家和志愿者。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故事,共同探讨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次峰会让林文玉和欧琳开阔了眼界,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启示。他们决定将公益事业拓展到全球范围,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漫长的旅途,林文玉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与他一同归来的还有那位善良美丽、志同道合的女子——欧琳。
在家乡短暂休息调整之后,两人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事业当中:筹备一家跨国慈善组织!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们共同经历的种种以及对世界美好未来的憧憬。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文玉和欧琳四处奔走联络各方资源;同时又夜以继日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流程……他们深知这条道路崎岖坎坷,但内心那份执着与信念却始终支撑着彼此勇往直前!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二人不懈努力之下“爱心无界”慈善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从此以后来自世界各地无数需要帮助人们将因此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推移“爱心无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规模也日益壮大起来!而作为创始人之一林文玉和欧琳则亲眼见证着自己曾经遥不可及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且越发清晰可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艰难创业旅途中两人感情亦经受住重重考验变得如钢铁般坚固牢不可破!或许正是因为有对方陪伴左右才让彼此拥有源源不断前进动力吧?
在跨国慈善组织的运作下,林文玉和欧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善举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了世界级的名人。然而,名气并未让他们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一天,林文玉和欧琳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个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急需援助,他们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奔赴灾区。
在那里,他们目睹了废墟中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悲痛。林文玉和欧琳立即投入救援工作,组织物资分发、搭建临时住所,为灾民带去了生的希望。他们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来,加入到救灾行列。经过数月的努力,灾区逐渐恢复生机,人们开始重建家园。林文玉和欧琳的名字再次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而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一次次的善举中越发深厚。多年后,当林文玉和欧琳回首往事,他们感慨万分。他们的爱情和公益事业,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被世人传颂。
林文玉和欧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今,林文玉和欧琳虽已年迈,但他们的爱心仍在延续。他们常常在家乡的小学里,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播爱与温暖。在他们的教导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最终,林文玉和欧琳在安详中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长存,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在那个乌云笼罩、天空阴沉沉的日子里,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正在举行。这场葬礼属于林文玉和欧琳这对不幸离世的人。
葬礼现场被一片凝重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仿佛连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人们身着素服,默默地聚集在一起,脸上流露出无法言喻的哀伤。他们低声啜泣着,眼中满含泪水,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
灵堂布置得简洁而庄重,鲜花簇拥着两位逝者的遗像,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亲友们依次上前,向林文玉和欧琳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表达最后的敬意和告别之情。
在这个悲痛的时刻,时间似乎凝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缓慢而沉重。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回忆着与林文玉和欧琳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温馨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如今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牧师站在台前,用低沉而深情的声音宣读悼词,赞颂着林文玉和欧琳的生平事迹和善良品质。他呼吁大家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
随着葬礼的进行,天色渐渐暗下来,仿佛也在哀悼着这两个逝去的灵魂。然而,尽管悲痛难忍,但生活仍需继续。在这片哀伤的海洋中,人们相互搀扶,彼此安慰,共同面对失去的痛苦,努力寻找着重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亲朋好友们默默地聚集在一起,眼中噙满泪水,心中充满了对这对逝去恋人的深深怀念。他们身着素服,手持鲜花,缓缓走向灵柩,向两位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葬礼仪式庄严肃穆,牧师诵经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为这对伟大的爱人送上通往天堂的祝福。亲友们纷纷发言,回忆起与林文玉和欧琳共度的美好时光,讲述着他们的善良、勇敢和无私奉献。
尽管肉体已经离去,但林文玉和欧琳的精神将永远长存于人们心间。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传世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去珍惜眼前人,追求真爱;他们的善行义举也被口口相传,鼓舞着大家关心他人,用爱温暖这个世界。
在岁月的长河中,林文玉和欧琳的名字或许会逐渐被淡忘,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不磨灭。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对伟大的爱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明灯。
多年后,一座以林文玉和欧琳命名的慈善基金会拔地而起。基金会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传承着林文玉和欧琳的爱心与奉献精神。
在基金会的影响下,社会风气逐渐改善,人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乐于助人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
而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故事,被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人搬上了大银幕,打造成了一部令人热泪盈眶、感人至深的电影巨作。
当这部精心制作的电影终于公映时,它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而来,引发了观众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沉浸在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之中。每一个镜头都仿佛带着魔力,将观众带入了林文玉和欧琳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善良与坚持。
电影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更是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欢笑,时而落泪,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影片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林文玉和欧琳的善行,以及这种善行所传递出的温暖力量。
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票房的辉煌,更在于它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深受启发,开始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主动伸出援手。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的善举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他人奉献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每当有人提起林文玉和欧琳,人们总会感叹他们的爱情是如此坚贞不渝,他们的善举是如此令人钦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佳话。他们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在他们曾经生活的那座小城里,每逢情人节,人们都会自发地前往林文玉和欧琳的墓地献上鲜花,缅怀这对为爱付出一切的情侣。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在城市里传颂着,人们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而在另一个角落,一位年轻的画家听闻了他们的故事,深受启发。他决定用画笔记录下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经过数月的努力,画家完成了一幅巨幅油画。画中的林文玉和欧琳手牵手,背景是他们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这幅画在城市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引起了轰动。观赏者们在画前驻足,沉浸在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中,眼眶湿润。这幅画不仅成为了城市的艺术地标,也让林文玉和欧琳的爱情永留人心。
这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画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那本名为《爱的传奇》的画册之中。这本画册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无数读者追捧的对象。
无论是遥远的西方国度,还是神秘的东方世界;无论是繁华喧嚣的都市,还是宁静祥和的乡村,都能看到这本画册的身影。它跨越国界,穿越时空,将林文玉与欧琳之间那份真挚深沉的爱情传递给每一个有缘之人。
许多人在翻阅这本画册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世界里。他们跟随着画笔的指引,见证了林文玉和欧琳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的全过程。每一页都是一段动人的回忆,每一幅画面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在这个物欲横流、情感淡漠的时代,人们渴望找到一份纯粹而美好的爱情。而这本画册恰好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欣赏这些美丽的画作,读者们不仅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了真爱所带来的无穷力量——那种能够让人变得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的力量。
——————————————————————————————————
为了更深切地了解人性的本质,下面献给几篇平时随意创作的短文,这些短文并无关联,但是,会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希望读者朋友能喜欢。
财富在磨难中汇聚
三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差点夺去了我的性命。七岁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不点”。父母却不把我当“小不点”照顾,他们让我跟山村同龄孩子做一样的事:做饭、煮菜、割猪草、上山打柴。
八岁读小学的时候,五里的山路,除了下雪天,我只能光着脚走。看到别的孩子都能穿着布鞋或者解放鞋上学,我又哭又闹跟父母要,得到的不过是父母一句简单的话:“想穿就自己挣钱!”
从此,面对磨难,我学会了咬牙挺过去。每天完成父母给我的任务后我就拼命打柴。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挑着木棍柴,光着脚往镇上赶。脚板出了血泡,肩膀起了水疱,我咬着牙齿对自己说,快到了,坚持!买了一双解放鞋,除了下雪天,我舍不得穿。脚长宽大了穿不了,交给弟弟的时候还是八成新。
小学毕业到镇上读初中,十多里山路,我用我的脚每天丈量两次。中午,我只能啃带去的红薯。我没有再向父母提在学校开中餐和住宿的要求。因为我知道,跟我同龄的村里孩子已经有人成了家里的劳力,跟他们比,我还能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考高中的时候,因为自己发高烧,结果以七分之差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我没有哭,也没有要求复读。我知道,我虽然只读了初中,但在村里,我也算是文化人了。
我离不开书,但要买书,得靠自己挣钱。而家里更需要我挣工分。我开始学犁田、耙田,因为这活儿工分高。我拿到了主要劳力的工分,还得顶着月亮打柴并且送到镇里做豆腐的王大爷家去,因为,当时的我只有打柴能挣到钱买书。
听说村里要招考民办教师,我跑了三个村,给读过高中的人说了几火车的好话,终于把高中的教材全部找齐。从此,我白天挣工分,晚上做习题。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我一桶冷水从头顶倒下。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咬咬牙齿就挺过去了!
我当民办老师后,兼有了“农民、老师、学生”三重身份,生活艰苦而充实。
后来,我成了村里第一个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人。此时,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回忆起我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磨难。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生活的磨难?我知道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
父母回答得依旧很简单:“你小时候身体太虚,医生说你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长大!”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活下去而让我干活吃苦。他们认为干活吃苦就是锻炼。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父母让我在锻炼中长大成人。感谢生活对我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磨难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磨难让我懂得了父母那深藏在心底的爱;磨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原来,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人生在磨难过程中汇聚的财富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
心态问题
偶尔读到孙淑忠同志的写的一篇公司逸事。说的是他们公司抄表员小张的办公桌位置得天独厚,可谓“近窗桌椅先得光”,这个优势在冬季显得尤为明显。小张终日忙于外出抄表,人去椅空之后,他那充满了温暖阳光诱惑的位子成了公司里其他人争抢的宝座,众业务员轮番享受冬日里的和煦日光。久而久之,小张的椅子因负荷过重,呈摇摇欲垮之态。一天,膘肥体壮的副科长大李来到那张办公桌前,悠悠然地往椅子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大李险些坐在地上。小张的椅子坏了。大李心想,这张椅子虽然坏了,但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它坑害别人,他写了一张醒目的大纸条贴在椅子上,上书“椅子已坏”。时隔不久,公司经理来到业务科想坐在那里了解工作,一见“椅子已坏”几个大字,心想,这一定是小张不愿意让大家霸占他的位置而摆的空城计,就不以为然地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人走到那个位置时,都抱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照坐不误,结果是受害者与日俱增。后来小张突发奇想,将这句话改成“椅子已修好”,于是再没有人去坐了。
初读孙淑忠同志的这篇短文,我只是微微一笑。笑过之后,我却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所谓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比如对待这“椅子已坏”几个大字,我们有两种观念去对待,一种是,这是人家善意的提醒,这椅子已坏不能坐了。这种心态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种是,人家故意贴这样的纸条,恐吓人家不去霸占,好留着自己坐。这种心态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常理上,应该大多人心态正常,也就是说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占多。可结果,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看看周围的事例,老人跌倒了没人敢去扶;人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围观者众多,却没人敢送伤者去急救;如此等等。我们就知道,贴“椅子已坏”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孙淑忠同志的艺术夸张。
一个人的心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心态,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如果我们大多人的心态如孙淑忠同志所写的那样不正常了,甚至把正常和不正常完全颠倒过来了,我们又怎么能微笑地起来呢?
一纸文凭
我1983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首届从初中招收中专生。那时,考中专的人选都是在考上县重点高中里的中上成绩里选人进行复试的。考高中时,我在我们学校成绩排在第一,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穷,老师和我父母都要求我报考中专,说这样可以早早地端上“金饭碗”,于是,我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乡的完小任教。那时,农村小学大多是民办教师或者是“民转公”的公办教师,他们自称是“杂牌军”,像我这样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在教师中很吃香。但在学校,我并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所以深得老师和学生欢迎,带出的学生也都很不错。
后来,老师们开始自学考试和参加函授学习。说实在的,我当时认为自学考试可以学到些知识,但感觉对自己用处不大,而对于函授学习,我是瞧不起的,我认为那不过是拿钱买一纸文凭。我对文凭不看重,但却一直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当很多小学老师通过函授拿到大专文凭的时候,我的论文开始在县里频频获奖,与此同时,我业余时间写的文章也开始在地方报纸上开始发表,我想通过能力改变自己的环境。
1997年,我写作方面在本地已经有了一点小名气,当时,县里很多好单位都想要我,比如法院、检察院都有这个意向,但知道我只有中专文凭时,他们说只能借调。我这个人讲面子,如果借调一段时间又把我退回到原单位,我怎么做人?所以,我以工作不适合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也就在这年,我们县教育局公开在教师中选拔两名教师进局办公室,我报名参加了考试,记得参考人员是178人,大多是本科文凭,中专文凭只我一人!结果,我这个只有中专文凭的人文化考试却得了第一名!当时,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认为学真本事,注重提高自己能力的路子走对了。谁知道,在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时候,我被否定了,理由是:一个中师生怎么能进局机关?难道我们县就没有人才了?
也许是上面领导为了安慰我,通过这次考试,我被提拔成了完小教导主任。当教导主任后,很多老师都劝我通过函授花几千元弄一个大专文凭,但我却一根筋,说那样没有意义的事我坚决不干。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去拿文凭,但却更加刻苦学习了,我不相信,我没有文凭就不能成功。
到了2001年,我们学校已经有很多教师通过函授拿了本科文凭,而我还是一纸中专文凭。我并没有感到难过,因为我这个中专生领导他们搞教学搞教研教改他们还是很服从我领导的。事实上,我的能力的确比他们强,他们中大多的毕业论文都出自我的手。此时,我的论文也已经开始在我们教育界最具权威的报刊上开始发表了。
2005年,我被提拔为完小副校长。此间,我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并且勤于笔耕,发表文学作品已经达百多万字。县文化局局长找到我看了我的作品,认为文化局需要我这样一个人去搞创作,但当他知道我只有中专文凭后,他面露难色说:“现在公务员是每进必考,这样吧,我找上面说说,让今年的公务员招考条件变通一下,我们文化局招考的放宽到中专文凭,附加条件是中专文凭的必须发表文字十万以上。”我知道局长的好心,但我想起参加上次教育局招人的事,自己曾经发誓不再参加类似的考试时,我说:“感谢局长了,我看还是别折腾了,我当老师也同样可以搞创作,是不?”局长苦笑了一下说:“我们局里没有直接调入的权利,我想你如果到局里专职创作可能更有利于你发展。”
这年的公务员考试,文化局对招聘人员条件果然降低到了中专文凭,但我还是没有去报考。后来,局长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不想进我们文化局?是不是因为转过去工资要降低二百元的原因?你怎么不从长远考虑呢?就是从近处想,人家进城好难的,你知道吗?”面对局长的关心,我只有再次苦笑。我想,此时的我可能由原来的看不起文凭转到了为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而没有自信了吧!
2006年,我们县各学校行政人员开始竞聘上岗。暑假,全县各学校行政人员集中在县里学习了相关文件,竞聘学校行政人员的原行政人员和新报名的教师都要通过资格审查,其中一条是参加小学行政人员竞聘的必须具备大专文凭。我听到这里,借口离开了会场。
老师们都为我因为没有一纸文凭而不够竞聘资格而感到惋惜,说谁不知道我们教师现在的文凭只是一张纸,并不能代表能力。还有的老师让我去找领导,说特殊情况说不定可以特别对待,我笑着说,上面的红头文章都那样规定了,自己何必去找没趣,再说,我也没那当小官的官瘾。
今年,我们县开始在全县选拔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带头人,小学老师报名的条件是必须是大专文凭和中级职称同时具备!我再次因为没有大专文凭而不能参加学科带头人的竞争权力。
此时,我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可以说是一路坎坷却在原地踏步。再看看跟我一起师范毕业的同学,他们因为一出来参加自学和函授考试都具备了本科文凭,在官场上混的,有的已经混到了正处级的官位,一般的也都有了一顶股长的乌纱帽。跟我一样扎根在教师岗位上的都在县重点中学成了骨干教师,这次学科带头人是人人有份。
现在冷静想想,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是我自找的。我原来总认为文凭不过一张纸,对我来说,文凭大不了是一件华丽的外衣。然而,我却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人是不能不穿衣服而出入公共场所的,每个人都会注重人家的衣着,就是我,不也同样要先看别人的衣着吗?
信任是无价之宝
同辈人中,我很佩服表哥。表哥只读过高中,现在却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虽然不大,只有百万资产,但都是他白手起家,自己努力奋斗的成果。我问起表哥的创业,他淡淡地说:“信任是无价之宝。即使是问题里,也应该以信任为重,这样,才能在问题里寻找到商机。”接着,表哥给我说了两件问题里寻找商机的小事。
表哥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一年,挣下本钱,回到小镇创业。表哥经过考察,发现镇里虽然有三家五金店,但他认为再开一个五金店还是能挣钱的。表哥的五金店开业后,生意一般,利润不是很高。表哥发现其它五金店因为熟人多生意要比他的店子好,再看其它店子介绍新产品时尽管都是介绍优点,但熟人去购买时还是不放心地问了又问。表哥想,熟人都这样,难怪自己刚开店生意不好了。表哥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问题。这个问题让表哥寻找到了新的商机。他在店子门前的黑板上介绍各产品的特点时,不仅写优点,也写缺点,让人一目了然。如:喷雾器长式杆筒:射程远,利防毒,但运转欠灵活。“喷雾器长式杆筒运转欠灵活”是顾客在他这里买了回去用后给他提出的问题,但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暴光在产品介绍上。就因为他这样坦诚面对问题,他的店子信誉大增,很快已经成了镇上的“大哥大”。
表哥在镇里开了两年五金店后到县城又开起了照相馆。一次,一个人来取“全家福”照片。取照片的人接过照片后,眉毛皱了一下,表哥发现了,忙热情地问:“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吗?”来人笑着说:“没什么,我看见照片上我女儿的左眼比右眼显小,也许是光线问题,算了。”表哥拿过照片认真地看了看,忙把照片放进自己的箱子里说:“对不起,是有点影响美观。这样吧,你改天带你爱人和可爱的公主再来照一次。这是给你的车费和误工费。”表哥说着拿出张百元的钞票递给来人。来人说什么也不肯接。在表哥的一再坚持下,来人还是接受了接过了表哥的钱,并带家人来重新补照了一次。半年不到,表哥的家照相馆生意火红起来。
表哥坦诚公布商品缺点,跟商家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比较,表哥的花钱自找麻烦,跟其它商店的挖空心思敷衍消费者比较,看似让问题多了,把问题扩大了,实则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赢得了信任。
信任是无价之宝。表哥有了信任的无价之宝,事业快速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拉“虎皮”的启迪
一位作家跟我掏知心话的时候,感叹他曾经拉“虎皮”的无奈。这位作家不仅乡土散文写得好,画也很有名气。目前,他的画是很难求到的,很多官员前往求画,他都会直接拒绝,他的名画拍卖价已上十万元。
他的乡土散文有着浓重的乡土味。他说自己的散文“土得掉渣”。其实,他本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乡巴佬”,他的家乡在苍梧之夜的山腰,里通野人谷,外连十万山。他说他本该去烧炭、放排、赶山、围猎。但是,他是一个违命者。他与命运抗争,爬出了崇山峻岭,做了作家、画家。一个只读过初中的“乡巴佬”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所走的道路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他说他刚成名的那会儿,给文学青年讲座的时候,很实在地介绍自己。接着,他才讲他的文学经历。他讲得很土,很实用。可是,下面的人不买他的账,根本没人用心听。他接连两次讲座失败。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一意孤行很不理解。第三次讲座,他是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他试着用经纪人的策略开讲,结果效果还真出奇的好。其实,他讲座的内容跟前两次一次,讲的是自己如何在乡土散文这个路上的历程。但切入主题前,他按照经纪人的设计,先引用了一些外国知名作家书中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经纪人整理出来让他硬背下来的,而这些书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经纪人对他说,这些书听课人大部分人肯定也没看过。正因为这样,你用“洋气”拉起“虎皮”,人家才会认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后,你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苍山风骨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洋气”和“土气”的运用自如。
乡土作家的优势是厚重的生活经历和乡土语言的组织能力。可是,在讲座的时候,却要用自己的弱势作为“虎皮”引发听者的兴趣,并在讲座中偶尔插进高深莫测的话,以威震听众,这到底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不管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我认为作家的做法无疑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好的产品也应该讲究包装。
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
一个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最关心的自然是稿费。别看码字工日不晒,雨不淋,却字字是自己的心血。但是,有些报刊却并不尊重码字工的劳动,发了人家的文字却不肯付一分钱。我初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愤怒。那是一家省级报纸,前两次发我的文字给了稿费。后来,我在该报连发了60多篇稿子,稿费单却迟迟不见来。我电话催问也没有结果。当时,我还没用电脑写作,一气之下,我摔坏了钢笔。后来,随着自己发文增多,遇着这样的事更多了。久而久之,麻木了,再遇着这样的事,问都懒得问了。
一天,我在网站上看到一家知名杂志转载了我一篇文章。此前,我在该杂志发过一篇原创作品并收到过样刊。该杂志上注明过转载文章地址不详请联系之类的话。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编辑拨通了电话。电话接通,我说了我的文章被转载的事。编辑耐心地问了我的姓名、转载期数、文章题目。接着,编辑问我原来在他们杂志发表或者被转载过没有。我告诉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原创散文。他笑着说,那你不用告诉我通联了。我会找到你的档案按那上面的地址给你邮寄样刊和稿费的。其实,你不来这个电话我也会对照档案给你邮寄过去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没上班,所以要迟一点。放心吧。”他这样一说,我才想起正是春节假期的时间里呢。
听了编辑的话,我心里顿感温暖,一股感动由心底升起。是的,我很感动,我感动的原因不是因为编辑的话语亲切和他的承诺,而是编辑把“我们还没上班”这句话放在后面说的这个细节。这个细节说明他即使不是在工作时间内依旧对工作是那么地细心和负责;这个细节让我跟他完成了轻松的对话。这个细节让我永远记住了这家杂志和这个编辑。同时,这个细节也教导了我如何给他人温暖。
彩带与鞭子
一个不惑之年的朋友跟我谈起爱情与亲情,他说,爱情是一条彩带,亲情是一根鞭子。仔细回味朋友的话,觉得朋友的比如很贴切,道出了爱情的浪漫和婚姻的责任。
彩带是畲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用各种丝线或纱线编织而成。彩带图案美丽,畲族妇女把编织彩带当作娱乐和享受。彩带制成的各种小饰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和五彩缤纷。这正如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爱情。我们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都梦想自己的爱情缤纷多彩,如那彩带飘舞出美丽的图案。爱情是美丽甜蜜的,爱情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做着五彩的梦,都享受着爱的甘甜。
爱情过后是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旦走进婚姻,才发现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了三个家庭:男方家、女方家、男女组合新的家。此时,方知道爱情时候的五彩梦并不那么容易实现。接着,孩子出世,爱情面临着更多亲情的冲击。于是,有责任心的男人把亲情当作了一根鞭子。
鞭子是什么?鞭子是由一个柄和鞭绳构成灵活运动的软杆,是一种用来抽打的工具。男人在亲情这根鞭子的抽打下如陀螺般旋转忙碌不停。男人为了让亲人日子过得更好,其实也是为了实现爱情时对女人的承诺,开始了拼搏。男人为了给亲人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房子、车子等等,开始忙于挣票子。
作为妻子,既是男人的亲人又是他的爱人。拥有双重身份的妻子如何运用好手中这根鞭子呢?这就需要首先了解鞭子各自的功能。比如,柄,它虽坚硬有力,但却是用来握在手里而不是打在陀螺上。倘若一时性起,把它打在陀螺上,陀螺旋转的速度虽然快,但瞬间就会跑出你所能控制的地盘或被一下打翻在地上。如果轻握着柄,用柔韧的绳子慢慢地抽打在陀螺上,适当地给力,陀螺自然会悠然旋转。倘若还带着欣赏的心态来品味陀螺的旋转,那陀螺的旋转轨迹就如彩带飘舞出的美丽图案。这,正是爱情时的五彩的梦。
男人把亲情当成鞭子,女人把理解和支持柔进鞭绳,何愁家庭不幸福美满?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鞭子的鞭策,也要有彩带的激励,这样,工作才能顺风顺水。
“辣奢族”关我什么事
公司里来了一位时髦美女,着一身名牌,特别是她手上拿的那个lv包包,她说价值上万元。我一听,眼镜真的被我耸跌了。她见我惊奇和好奇,得意地说:“我只是才加入‘辣奢族’,你没见人家骨灰质‘辣奢族’几个小时就消费数十万元?”
说实在话,我农村出来的穷人,对她说的除了惊奇还是惊奇:她来我们公司工作,工资也就跟我差不多,她怎么经受得起高消费?“辣奢族”究竟是什么民族类?
时髦美女笑我真是老土,连什么是“辣奢族”都不知道。她告诉我,辣奢族起源于英文luxury,它的族人对于名牌和很多奢侈品有超乎常人的狂热,疯狂追求名牌并购买收藏,一旦心仪的名牌买不到就心痒难耐、热辣辣的,所以美其名曰“辣奢族”。她说,她们簇里有一个年轻的mm,才17岁。她拿着她母亲的卡,刷掉了13万元。除了新款lv包包,还有dior最新款秋鞋、卡地亚的首饰等。而购买这些商品花的时间没超过3小时。
时髦美女说的这些商品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真正的老土。时髦美女见我好奇心依旧旺盛,继续给我说着她们“辣奢族”的惊人之事:我男朋友也是“辣奢族”,他的墨镜是古琦的,衣服是宝姿的。有时为了购买名牌,他会去香港或者澳门扫货。只是他受条件限制,要不,他肯定会出国扫货,他只要看见喜欢的,会不记后果地买,他的原则是要么不买,要买就买最好的。
这样疯狂追求名牌值吗?我冒失地问了一句。时髦美女不屑地说:“怎么不值?我们口号就是:赚钱为了品质生活!”
“品质生活?”我心里暗自打了一个问号。我所知道的品质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品质生活不仅仅是经济生活品质,还应该包括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难道疯狂地追求名牌就能代表追求“五大品质生活”?还有,她羡慕的那个3小时就刷掉母亲13万元的女孩,难道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代表吗?如果那样,那些有钱却又生活朴实,大力支持公益事业的人追求的又是什么生活呢?
生活方式是个人的事,所以这些疑问我没有问出口。但我总觉得,“辣奢族”的热辣辣,辣的不仅仅是自己,有时还会辣着父母,辣着亲人。如果辣得父母和亲人都出眼泪了,这就关系到了家庭,进而关系到了社会。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了:人家喜欢当“辣奢族”,关你什么事?我说,这个还真问对了。不知道“辣奢族”的时候不关我事了。知道了还真关我事了:比如这个时髦美女,她工作时间没我长,工资还没我高,她凭什么一身名牌高消费?这不,她让我心里不平衡了,让我的醋劲上来了。你说是不是已经关我的事了?
其实,很多行为看似无关他人的事,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对社会,对人类有没有负面影响。如果有,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
我的“信任日”
每年4月9日傍晚,我总会给几百里外的一位去世老人烧纸钱。这是我对老人的承诺。这天,是我的“信任日”,它提醒我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重要性。
1998年我到长沙打工钱花完了,工没找到。我闷闷不乐地走在芙蓉中路上。一位老人在卖报,我走过去拿起报纸看招工广告。我想,哪怕找个临时工暂时把自己安顿下来也好。老人很平和,以为我要买报。我告诉老人:“我没钱买报,只想找个工作让自己先有吃有住。”
老人可能是见我衣着整齐,以为我逗乐,他笑呵呵地说:“看你的举止像个文化人,难怪这么幽默。”我认真地说我的确是身无分文的时候,老人开始警觉。我笑笑:“老大爷,您别多心,我不是骗子。但我今天想得到您的帮助,我想把我的手机放您这儿,您分发点报刊给我去卖卖。当然,您可以比您的进价高一点,但也要让我挣一点钱吃饭。”老大爷说:“用您的手机做抵押,这不好吧!”我掏出手机,问了老人手机号码给他打通了,说:“我的手机不是玩具吧!”老人笑着说:“你的幽默很难得。这样吧,你的手机你带着,你拿报刊去卖。因为你的乐观和幽默,我信你!”听老人这样一说,我的眼眶就红了。
老人告诉我去什么地方报刊好卖,还给我20元零钱,说:“是支给你的,到时会扣除。”我笑笑,接了。
我先把一些报刊的目录看了看,编了几句顺口溜。
我开始卖报。我编的顺口溜我叫不出口。我连“卖报”二字都在喉咙里打转。
想到老人对我的信任,我觉得必须要把报纸卖出去。我环顾四周,没有人在意我。是呀,谁也不认识我,我为什么怕人家笑话我?我开始大声叫卖起来。
下午五点,我站在了老大爷面前。老大爷很高兴地说:“想不到你卖报还真行。”他点点钱抽出30元给我:“这是你应得的,等下我们一起吃饭,你就先住我家,房子不好,将就下吧。我今天已经把你的房租、伙食费都给扣下了,你并不欠我的。”就这样,我跟老人成了忘年交。
2001年4月9日,老人走了,我把这个日子定为我的“信任日”用以纪念他和鞭策我。
玩物尚志
世人都说玩物丧志。然而,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同惠满头白发了还对“玩”津津乐道:“创新是玩出来的。我只是小时候比较爱玩而已,又喜欢动手,玩着玩着,我就喜欢上了分析化学。”
古今中外,很多人玩物不仅没有丧志,反而让自己的志向早日实现了。真正有志向的人,不仅爱玩,而且会玩,玩得有水准有价值。
列文虎克当门卫时喜欢玩镜片,玩了几十年,玩出了早期的“显微镜”来。
瓦特为了在工作时能出去玩,发明了蒸汽联动装置,后来经改进成为蒸汽机。
莱特看到鸟儿天空飞认为鸟儿很好玩,他为了让人也能像鸟那样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玩,发明了飞机。
门捷列夫在玩扑克牌时发现了元素的周期表。
玩,人之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快乐。人在放松、快乐的时候,容易展开想象,产生灵感。会“玩”且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创新,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志向人,是急功近利。这样的人,为“官”而“苦”,为“名”而“苦”,功成名就了,志向也就实现了。但这样的人并不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他们只能把社会财富积聚到自己的“小家”。
从小会“玩”可立志。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表彰大会的秦湘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看见父亲修理自行车时,就喜欢在一边拿着起子、榔头玩。上了小学以后,她拿着剪刀浆糊玩。他对父亲说:“我想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因为这个小小的“志向”和她能玩、会玩,结果玩出了名堂。秦湘云小学的自然课老师陈长明也说,湘云这个“小院士”是玩出来的。其实,现在获“科技创新奖”的青少年都很贪玩。他们从小无意识地贪玩,后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过渡到了“会玩”。
玩物尚志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得到了认可。法国的家长为了教会孩子“玩”,高薪聘请知识渊博的家教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他陪孩子玩,玩海底世界,玩少年科技宫等等。巴黎为了孩子有场所玩,特别在街心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地、滑梯、秋千板等。事实证明:法国人太会让孩子玩了!
玩物尚志,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处女作”情结
1980年,我到县城读初中。1986年,高中毕业的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山村。白天,我面朝黄土背朝天;晚上,没有电视可看,我不想背贴床板眼望瓦片,只好点着煤油灯看旧书、旧报。山村的夜,出奇的静。静夜里,文字很容易打动我的心。我觉得把文字变成铅字是一件高深而高尚的事。我心生羡慕却又不敢触及。
一天晚上,再一次被文字“打”出泪水的时候,我忍不住用笔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写完后,突然萌发了想让它变成铅字的冲动。于是,我用信纸认真地抄写了一遍。第二天,我到镇上买了信封,在信封上工整地写上了报社的地址,贴上邮票,把信放在心窝上祈祷了几秒钟投进了邮箱。
半个月后,无意间在报纸上竟然看到了自己写的读后感。顿时,我心跳加速。文章后面有“请作者告知详细通联地址,以便寄样报、稿费。”我寄信的时候没想到文字会发表,更没想到会有钱,所以就没写地址。我赶紧给编辑写了封信。没过多久,我收到了编辑寄来的样报和一封短信。编辑在信里告诉我,以后投稿用方格稿子。
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一张8元钱的稿费单。第二天,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到镇上取出稿费,我拿着8元钱去文具店买方格稿纸。但是,镇上几个文具店都没有方格稿纸。我毫不犹豫地骑着自行车去30多公里远的县城。赶到县城已经中午过头了,到文具店一问,方格稿纸2元一本。买好稿子,我花1元钱买了包子填饱了肚子。我又在县城转了转,淘了3本旧书。
回到家的时候天黑了。跑了一天,我竟然不觉得累,兴奋得一夜没睡。这篇“处女作”给我的激励很大,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此后,我与土地打交道的空隙都要跟文字“亲近”一下。
文字是很重感情的,经常“亲近”它,它总会给我意想不到的回报。这回报,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现在,想起发表“处女作”的经历,心情依旧无比的愉悦,也许,这是我的“处女作”情结吧。
闲时读旧书
我喜欢读旧书。因为旧书能安慰我空寂的心。
迷醉于读旧书缘于一次长假。那次长假,新买了几本书,可没几天就被我贪婪地“啃”完了。空寂的心找不到安慰就开始四处伸出“爪子”。“读旧书,是和过去的岁月谈话。”早读过的这句话一下子把心照亮了,于是,“爪子”伸向了二十年前读过的初中课本书。因为我怀恋初中的岁月。没想到,已到不惑之年的我,竟从中找回了往昔的温馨。
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让我忆起拥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优秀品质的许许多多的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一边手纳鞋底,脚摇箩筐(箩筐里围一件破旧的棉袄,小弟躺在里面,小圆眼睛滴溜溜地转),一边不时地看一下我怎么一笔一画地学写字。暖暖的阳光照着母亲慈祥的脸,母亲那甜甜的微笑所透出的温情把我罩得心里也暖洋洋的;小弟的小圆眼转得大概累了就“哇哇”地哭起来。邻居张大娘忙把他抱出来,撩起衣服就把奶头塞进他的嘴里,小弟的哭声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直乐得手脚乱舞。我想,小弟把大娘当母亲了,因为,在我心中大娘拥有母亲的博大胸怀……
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的殷殷爱子之情,又涌心头。我苦命的父亲,挑过脚,打过短工,挨过斗,卖过血……所有这些,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吗?我倔强的父亲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挨斗后分不到生产队的猪肉而卖血买粮食、肉等,尽管如此,在大年夜仍然不能让儿子大口地吃肉而泪水涟涟,不也是对儿子的爱怜渗透着哀愁和无奈吗?
读鲁迅的《社戏》,把我带回了少年时代看“野电影”的快乐之中。草坪、山坡、晒谷坪放映电影,我们躺着、坐着或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整个血液也跟着奔腾,羊肠小道上我们的“火把龙”宛然盘旋,一呼一应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所有这些,又重现脑海,无不充满着山村的诗情画意。我们农家小朋友也在这情致中结下了诚挚的友谊。
……
重读旧书,真是:书旧,内容却未旧;内容旧,意却未旧。重读旧书的滋味,好比遇到了久别的挚友,许多祝福的话语,在嗓子眼打成感情的泪结,让彼此的心跳再一次成熟。重读旧书不仅让我空寂的心得到了安慰,还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崇高的洗礼。
读旧书的滋味就跟嗜酒者饮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救命红薯
50年前,我刚成年从学校回到村里当“劳力”,村里的“领导”就让我在土墙上书写“力争上游,火烧中游,鞭打下游”的标语。不久,我们的粮食亩产量开始“放卫星”似的一个劲地往上窜,由原来的亩产几百斤一下窜到了亩产几万斤。大家都信心百倍地喊着“苦战四十天,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年超英国”的口号,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
整天游行喊口号,我开始相信共产主义真要来了:我们已经不在家吃饭,而是到村里的大礼堂吃大锅饭了。吃饭的时候,“领导”说现在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再过段日子,大家就可以各取所需了,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填张表,只管拿就是。
我们吃着收回来的公家大米做的饭,日子很快就到了收获红薯的季节。我们虽然一起出工挖红薯,但想到共产主义都到眼前了,谁还在乎那几个红薯?我们在挖红薯的时候就挖一兜,用泥土盖一兜。可我父亲却不跟潮流走,他还是一兜一兜地挖,大大小小的红薯都要装进箩筐里。社员们对父亲意见很大,责怪他拖大家的后退,阻止共产主义的到来,父亲面对那么多的压力,只好也随了大流。
每天在礼堂吃了晚饭回到家里,父亲都会唉声叹气。我说:“共产主义都快到我们这里了,你还叹气干什么?”父亲说:“你看看那些红薯丢在地里多可惜呀,等到霜雨一来就都变质腐烂成了泥巴。现在我们播种谎言,将来就要收获灾难呀!”那天晚上,父亲跟我说了很久,我终于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最后,我跟父亲决定晚上去偷红薯。
从此,每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跟父亲就拿着锄头挑着箩筐去离村子较远的地方挖红薯。我们摸黑挖一担红薯后又偷偷挑到村后的山里埋在一个很隐蔽的岩洞里。
一年后,全国饿殍遍地,大家找不到吃的,连附近的草根都没有了。这时候,社员们想起去年的浪费,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我每天半夜到后山的岩洞里带回几个红薯分给家人吃一点度过了难关。其间,父亲跟我商量说:“这是大家的红薯,但如果一下拿出来也吃不了几天,我们只能拿些红薯偷偷去救那些饿得快死的人。所以,这事得小心又小心。”
大难过去后,村里很多人都说我们是他们的大恩人。但我跟父亲从来不敢以恩人自居,因为,我们送给他们的救命红薯毕竟是我们偷来的。
不能让良心举债
大学同学李键在电话里开口说要向我借一万元钱。李键的为人我信得过,于是我满口答应,让他来我家里拿顺便聚一聚。我跟李键虽然有几年没有走动了,但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互相发条祝贺的短信。
李键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日英俊潇洒的他变得又黑又瘦,而且一身疲惫。
通过谈心,我知道了李键近几年的生活境况。
原来,李键婚后不到一年就因为夫妻之间性格不合开始了争吵。他们在争吵中勉强生活三年后来就协议离婚了。
离婚后,他俩都各自开始准备新的生活。因为两人都吸取了第一次婚姻的教训,他们再一次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都格外的谨慎。离婚三年了,两人都还独身一人。正当李键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准备再婚的时候,他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前妻突然得了重病!
李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赶去看望了他的前妻。李键通过三天的激烈思想斗争,最后对即将成为他新娘的意中人说:“我们的婚期必须推迟,因为我的前妻现在需要我。我这样做并不是我现在依旧爱着她。但她原来是我的妻子,我跟她曾经爱过,现在她重病在身,又没有其他的亲人,我不能丢下她不管。为了对你公平,我必须把推迟婚礼的原因告诉你,选择等与不等是你的自由,我不会强求你,尽管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但让我丢下她不管,我做不到。”
此后,李键开始背着他的前妻四处求医,可是医生告诉他,她前妻的瘫痪症治愈的希望不大。李键相信前妻的病可以好起来,为此,他背着她换了六家医院。李键为了帮前妻治病,辞掉了公司的工作,日夜陪伴着她;为了给前妻治病,他花掉了自己离婚后挣下的的四万多元存款还举债三万多元。李键的意中人受不了无望的等待,终于离开了他。
听李键说完他的生活遭遇。我问:“你们已经离婚了,你为什么举债去救一个法律上已经与你毫不相干的人?”李键好奇地看着我:“难道你也不理解我?金钱债我可以挣了钱还人家,如果欠下良心举债我一辈子还得了吗?”
李键的反问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是呀,人要是背上了良心债就会一辈子不安,所以,什么债都可以举,就是不能让良心举债!
上电视
一位普通老师上电视,镜头一扫而过,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那次我上电视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痛。
那年扫盲给指标,我在我们村里的小学教书。我们村有19个扫盲指标。校长先摸底,摸出18个没有出去打工的初中毕业生。还差一个人,校长找到我说:“老柏,你帮帮忙,给我当回老文盲吧!年纪大点的还没一个代表呢,对了,就你最好。”我说:“校长,我们村我这把年纪的文盲不是多的是吗?”校长一笑:“你以为真扫盲啊,那可要累死人的,再说,真文盲怎么过考试关?好了,就你去,过关了,村里还给每人一百元钱呢!”
我怎么都不同意顶替文盲,校长做工作做久了就生气了。他说:“这可是大事!你要是耽误了,责任你负得起吗?”没办法,我只好答应了。
快到扫盲考试的时候,我们村作为县里的扫盲典型,要拍上夜校的电视。那天吃过晚饭,我们19个假文盲拿着手电筒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我平时给学生上课那破教室。校长来了后说:“县电视台的记者已经从镇里出发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上扫盲课,请大家务必配合好。”接着,校长象模象样的教我们识字、写字。教了几个字后,记者在镇领导的陪同下来了。记者一到就夸说我们的扫盲工作搞得好,他们把镜头对着我们扫来扫去。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终于有机会上电视镜头了!可我心里却打翻了五味瓶:我这个多年的县、市级优秀教师也上过几次县电视台的镜头,可这次在镜头里是一个文盲,人家可怎么看啊!
我当时心里难受,就在扫盲作业本上写下了几句顺口溜:扫盲盲扫,上忙下忙,越扫越忙……正写着,有人在我背上重重的拍了一下,说:“高级文盲?”我扭头一看。是一个拿着采访本的记者。我脑子轰的一下一片空白。好在那记者没深究,大概是他见多了我这样的“高级文盲”,他凑在我耳边说:“有的真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注意点。”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记者凑在我耳边的镜头,但解说员说是记者现场辅导文盲学员。这个镜头就这样刻在了我心坎里,每每想起,我都感到无比的痛。同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形式主义的确害人不浅!
一生的温暖
婚后,我跟妻子满怀希望地来到了这座城市。
一年后,妻子怀上了我们的宝宝。怀上宝宝的妻子不得不呆在我们租住的小房子里了。一天,我满怀喜悦地回到租住的小屋时,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一下子扑进了她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我听了妻子的哭诉后来到了房东面前。我给房东陪着笑,房东却拉长着脸说:“别说你们老欠租金,就是不欠,我也绝不允许你们再住这里!告诉你们,我的房子就是放死人都可以,但坐月子绝对不行!”
无奈之下,我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从一个小区问到另一个小区,一直问到火车站后面一个治安很混乱的地方。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我们落着的“小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房东的冷脸和不屑。只有一个房东说:“我也知道这是迷信,但我不这样做,我心里就不安。”
我们走到快到郊区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跨过一条伸懒腰的狗,进入了一间旧房子。妻子看见那条伸懒腰的狗,说:“你瞧那狗多舒心啊!”我勉强笑笑:“你不知道吧!那狗伸懒腰只是为了让长期受到束缚的身体得以舒展,让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以保持健康呢!”妻子幸福地笑:“武哥,你懂得还真多!唉!可惜啊,你一个大学生……”妻子说着就停了嘴,收了笑。我拍拍妻子的肩,微笑着说:“面包会有的,放心吧!瞧你肚子里有了我们的希望,我也很快就可以提高工资了!”我说这话的时候,真想痛哭一场,好好地让自己压抑的心灵,得到自由与释放。但我不能,我无论如何也得在妻子面前微笑,让她看到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安下了小家,接纳我们的就是跨过那条伸懒腰的狗的老人。他让我们住到了他那并不宽敞的旧房子。那一刻,妻子要给老人下跪,但老人慈祥地说:“我还得感谢你们不嫌弃我一个老头呢,你们住这里我就不感到孤独了。”
我们在老人那住了一年,但老人那间旧房子和老人那慈祥的面容以及他那温暖的话语足可以温暖我们一生!
一位让我感动的作者
我在一家晚报做副刊编辑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位作者的笔名的事,而让我深深感动。
记得那是深秋的一天,我早早地到了办公室。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打开我的邮箱,因为看作者的稿子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很多作者的稿子不仅能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还能净化我的心灵。但我看了几篇后,出现了一篇极为眼熟的稿子。我停顿下来回忆了一下,记起来了:是在一家大报上看到的一篇很感人的亲情散文!文章的作者原来也给过我稿子,我们晚报只要求在本市首发,于是我决定发了这篇稿子。但当我看看作者署名时,名字却很陌生,作者用笔名并不奇怪,但我还是认真地看了看作者留下的地址,发现地址也很陌生,而且地址写了县、镇、村的名字,后面也留下了联系电话。为了慎重起见,我按稿子后面留下的电话拨了过去。拨通后,却是无人接。拨了三次都是如此。
我开始找原来作者的通联,找到后,我跟他说了稿子的事情。他听后说:“对不起,编辑老师,那稿子是我投的,是我不细心一篇稿子用了两个名字和两个地址,请您给我三分钟我跟您解释,好吗?”我答应了他,然后,我就被他的叙说深深地打动了。
原来,这次给我的稿子的名字和地址都是他的母亲的!他说他在外面工作,一年难得回两次,母亲很勤劳,从来不肯空闲下来。他原来是每月给母亲寄钱,后来想怎么样才能让母亲也上镇上去多看看呢?于是,他想到了让母亲多几次去镇邮局取钱的办法:自己写的文章拿出三分之一署上母亲的名字附上家乡的地址。他打电话告诉母亲,以后收到报社的汇款就是稿费,要及时去邮局取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母亲多点时间出去走走散散心,还让母亲在乡亲们面前感到骄傲。他了解到,他的做法让母亲很开心。而这次,文章放了几天投的时候没注意用了一个跟上次投稿不同的名字和地址。
我听着他那深情的叙说,想着自己的母亲也在农村日夜操劳,不由地掉下了眼泪。
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
因为喜欢写作,加了几个编辑的qq群。群里都是爱好写作的人,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写作。但是,聊天内容却大多是稿子过了没有,最近发表了多少文章;聊有关写作知识的人却很少。特别是编辑手过稿情况的时候,大家异常活跃,稿子过了的,喜形于色;没过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一天,编辑通报了2011年第9期的过稿情况。编辑通报后,寂静的群里突然热闹起来。大家除了互相祝贺还逗乐取笑。文章能发表,高兴一下,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在于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发表,自己的心情让能不能发表文章而左右,则另当别论了。大家都知道,写作是要耐得住寂寞了。历史上,“苏氏文章擅天下。”“唐宋八大家”中就有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苏家父子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去掉了浮躁,静心写作,能耐住寂寞。
苏洵少时聪明,但喜表现。读书“只求知之,不求解之。”苏洵年青时也跟我们一样,喜欢跟一些文友互相吹捧,自我陶醉,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学问。他聪明过人的儿子苏轼、苏辙也“子承父业”,卖弄学问,根本静不下心来。后来,苏洵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犯了大忌,他跟两个儿子进行了深情交谈。最后,达成了共识:写作,必须静心,不能浮躁!共识达成,苏洵叮嘱两个儿子说:“我年少时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你们从现在开始必须静心写作,不要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再努力,那时就只有跟我一样后悔了!”苏轼、苏辙听了父亲这话,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露出调皮地笑。苏洵心里一震:看来儿子并不死心啊!苏洵拿出自己以前的所有文字付之一炬。苏轼、苏辙急了,劝父亲不要这样。苏洵说:“要这些浮华的文字做什么?从今天开始,我们父子三人谁不静下心来,谁就是苏家的不孝子孙!就这样,苏洵父子三人写下了一式俩份的保证书,一份贴在书屋用以警醒,一份供在祖先灵牌前,以示向祖先立下雄心壮志。
然而,写保证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苏洵父子三人都已经自由贯了,几天之后,苏洵自己都难以忍受闭门苦读和写作的寂寞。他也想重过原来那潇洒的日子,但想到自己的儿子,他总是咬咬牙,坚持住。他跟苏轼、苏辙说:“我们现在一定要有‘三心’:第一是信心。我们父子三人谁也不笨,人家能成才,我们努力了肯定能成才!第二是雄心。我们不仅要成才,还要有成大才的雄心!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静心!我们不能今天心血来潮了,信心百倍,雄心勃勃,明天见人家有功名了,急功近利。心不静,耐不住寂寞,是做写作的大忌!”
苏洵父子三人终于静下心来,在寂寞中写作,终于成名天下。当然,我们爱好写作的人,不可能人人成名成家。但是,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还是可取的。
——————————————————————————————
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对人性的揭示,也许说得欠妥,请大家谅解。
通过认真阅读《红楼梦》,不难看出,作者曹雪芹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可以说,这部书描写的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书中告诉我们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崩溃。从书中文字看,作者只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而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这样,作品的主题已经不在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从而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敏锐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正因为此,《红楼梦》成了中国评价、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此,笔者只简单地分析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三个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性格叛逆、不读书、不求上进、厌恶八股文、反对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又传奇人物然而他也是一个很俗气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举止“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可是,他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在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
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父亲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大家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家人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见第五回)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然坚持着不去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宝玉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可以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认为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但宝玉平素却“杂学旁搜”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淫词”。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他明确地表示鄙弃功名利禄,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而且还对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文死谏”、“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官”道路。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被压迫者;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话语来劝宝玉。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爱情才那样令人心动。而书中宝玉这一性格的形成是跟作者当时的思想高度是分不开的。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正因为此,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贫寒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他除了自省之外,还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观赏草花、低吟诗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见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
贾宝玉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见第二十二回)又一次,当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见第三十一回)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见第三十六回),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痴情并没有改变。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所以“心劳”。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
由此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即以其对林黛玉的爱而言,如果仅属单纯的性爱,也不至于“劳心”到那种地步。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这边,一曲《葬花辞》尚未吟罢;那边,早已恸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体察最深,感受最切,这些绝不是单纯的性爱所能包容的。贾宝玉的“多所爱”的确包含了对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关切。这种性质的爱,就叫人道主义!还有他和“年近七十”、“宦囊羞涩”的“营缮司郎中”秦邦业的幼子秦钟见面时的谈话(见第八回),和“一贫如洗”、“父母早丧”的破落世家子弟柳湘莲缔结浓厚的友谊(见第四十七回),对为当时社会所轻贱的“唱小旦的”蒋玉菡的衷心倾慕(见第二十八回),也完全是这种对于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当然,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人的“人品”,是贾宝玉同他们亲厚的主要原因。假如没有具备这种使他引为知己的“人品”,贾宝玉对他们的交情是建立不起来的。比如对贾芸,最初宝玉是怀有好感的,但是接谈了几次之后,看到贾芸人品的庸俗,他就不愿和他交往了。
贾宝玉非常讲究尊重个性,尊重意志。第二十回他对贾环说:“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写晴雯生气说到怕砸了盘子,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欢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番议论,我们今天看来自然觉得太过分,很不妥帖,其中流露了浓厚的贵家公子气味。但主要的意思,却是尊重意志,尊重个性;用当时思想家戴震的话说,就是“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欲”(转引自吴组缃《论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第三十六回写“情悟梨香院”的一段,贾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因素日和女孩子玩惯了,只当龄官也一样,央她唱一套《牡丹亭》曲子。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起身躲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样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后来看见贾蔷那样体爱龄官,龄官又那样自爱并爱着贾蔷,他就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他是完全尊重龄官的个性、意志和她与贾蔷的关系的。他平日和姊妹、丫环们一处,也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第四十回贾母、王夫人和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因说:“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儿,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这意见立刻为贾母所接受。他做诗也不主张限韵,要求自由发挥个性。贾宝玉这种思想是和封建主义原则正面抵触的,它直接破坏着封建秩序。贾宝玉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总是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他对弟弟贾环:“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的”。“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甚怕他,只因怕贾母不依,才只得让他三分。”(见第二十回)他对茗烟,也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像第十九回写他对茗烟和万儿的喜剧,第二十三回写的茗烟替他买来各种小说,第二十六回写的茗烟受薛蟠之嘱竟诳说老爷叫他,第四十三回写他和茗烟偷偷到水仙庵去祭奠,茗烟祝告的时候说:“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在丫环们跟前,反倒经常服待她们;并且受她们的排揎,不以为忤。正如袭人说的:“你这个人,一天不捱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见第六十三回)麝月甚至这样“村”他:“你偏要比杨树,你也太下流了!”(见第五十一回)傅家婆子议论他:“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得了!”(见第三十五回)。在贾宝玉这种思想影响下,怡红院关起门来,除了袭人作些梗,可说是个没多少封建礼法观念的民主自由的世界。第六十三回描写“寿怡红”,林之孝家的走后,丫头们要为宝玉安席,贾宝玉笑道,“这一安席,就要到五更了。知道我最怕这些熟套,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众人听了,都说:“依你。”于是先不上坐,且忙着卸妆宽衣。出现了“吃酒从未如此者”的场面。尤其姊妹们散后,简直弄得“无法无天”。但他觉得称心如愿,无比的快乐。袭人也说:“昨日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带着玩,也不及昨儿这一玩。”这话从袭人这样思想的人说出来,可见她们这些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女子们都是喜爱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方式的。所以平儿说:“还说给我听,气我!”从这些颇具规模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看,当时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儿子所安排的道路,贾宝玉当然不能遵循。除了家庭中晨昏定省而外,一切应该参加的交游和礼节,他都不愿参加,尽力逃避。这是明显的事,他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孩子们的纯真自由的世界,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腐朽的男子们或利欲薰心的士大夫们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贾宝玉的具体生活环境里是尖锐地矛盾对立着的。对这两相矛盾对立的生活道路加以抉择的问题,早就提到贾宝玉的面前。自幼虽经家长训诫逼迫、袭人和宝钗等规劝,他却利用衰朽制度和腐败社会的空隙,极力抗拒逼来的压力。他批评“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把所有士大夫都骂为“国贼禄鬼”。
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要求自己的子孙加官进爵,功名出仕。自然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逃不脱封建教育的迫害,在家族的面子与利益的逼迫下,宝玉也必须努力地去维护贾家的荣耀。然而苍天似乎偏要与贾家作对。安排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的“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此番举动也正寄托了曹公内心深处的想法。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的“爱人”上,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就积极方面意义看,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人道观念和人权思想,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总之,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思想者,他是作者对宗法礼教的背叛和对女性主义张扬的代言人。是作者对一切美好的赞叹和美好毁灭的悲伤的表现者。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终结的产物。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性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这些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人性绝境》一书将带您走进一段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林文玉与欧琳的传奇之恋。故事中的男主角林文玉,不仅年轻英俊、头脑聪慧,更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强烈责任感。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并非简单纯粹,而是充满了无尽的复杂性。
在这段感情纠葛中,林文玉所展现出的正义与善良令人心生敬佩,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他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而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对人性真谛的不断探索与思考。
随着剧情的推进,读者们将逐渐领略到人性的多面性及其微妙变化。
林文玉和欧琳之间的爱情故事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于自身及他人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理解之门。在这场关于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交织的情感盛宴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去解开那个困扰人类已久的谜团——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爱情世界中,不存在着绝对的是非黑白之分,有的只是每个人最真切、最实在的情感体验。就像林文玉与欧琳之间的邂逅一样,并不是出于偶然或者巧合,而是冥冥之中命运巧妙地安排。
当他们初次相见时,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淌。从对方的眼神中,两人同时感受到一股无尽的温暖如春风拂面般袭来;那充满希冀的光芒更如同夜空中璀璨繁星般闪耀夺目,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不仅如此,透过这双深邃眼眸所传递出来的还有一份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以及对于真爱的执着追求——这些正是他们埋藏于心底已久却始终未曾表露过的真情实感!
此时此刻无需言语交流便足以明白彼此心意相通:原来一直以来苦苦寻觅之人就近在咫尺!这场美丽而又神奇缘分使得两颗孤独心灵终于找到归属并紧紧相依相伴……
可是,爱情这条路哪有一帆风顺的呢?其间布满荆棘与坎坷,令人举步维艰。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和巨大压力,还要勇敢地面对整个社会投来的异样眼光及各种舆论压力。除此之外,他们更得直面自己那颗因爱而变得无比脆弱又敏感的心,并努力去解开那些萦绕心头的情感纠葛。尽管如此艰难,但他们始终深信不疑: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克服所有横亘在面前的重重困境!因为真爱无敌,它拥有战无不胜的力量,可以帮助恋人们跨越任何阻碍,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当他们决定携手共度余生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憧憬。欧琳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她不想成为林文玉的负担,于是默默离开了他。
林文玉像发了疯似的四处寻找欧琳,心中焦急万分。他找遍了每一个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但都没有看到欧琳的身影。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朋友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欧琳可能在某个小城镇里。
林文玉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寻找欧琳的旅程。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那个小镇。当他看到欧琳那憔悴的面容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34;为什么要离开我?#34;林文玉紧紧抱住欧琳,声音哽咽着问道。欧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手,轻轻抚摸着林文玉的脸庞,脸上露出一丝微弱的笑容。
#34;我不想连累你......#34;欧琳的声音仿佛风中的残烛一般脆弱无力。她告诉林文玉,自己得了一种严重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她深知这种负担会给林文玉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选择了悄悄离开。
林文玉听后心如刀绞,他紧紧握住欧琳的手说:#34;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我们一起面对困难,好吗?#34;
欧琳被深深地触动了,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她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并且愿意接受这一切。从那一刻起,林文玉与欧琳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一同踏上了充满荆棘与坎坷的人生旅程。
他们共同面对着生活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情感困扰,都没有让他们轻言放弃。相反,他们用那份深沉的爱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支撑,相互扶持、鼓励着前行。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他们逐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每一次挫折都成为了他们成长的磨砺石,让他们变得越发坚强和成熟。而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深厚,如同美酒一般,越陈越香。
最终,凭借着不懈的奋斗和对彼此不离不弃的承诺,林文玉和欧琳成功地战胜了所有的困境。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说话,我们一起面对。”林文玉带着欧琳去了最好的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治疗她的病。尽管希望渺茫,但他们坚信爱能创造奇迹。日子一天天过去,欧琳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始终相互扶持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医生告诉他们,欧琳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可以回家休养了。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林文玉和欧琳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出眼眶。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似乎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林文玉感受着欧琳柔软的身躯,那股温暖传递到他的每一寸肌肤,让他感到无比幸福。而欧琳则倾听着林文玉有力的心跳声,这种踏实感让她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他们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言语能够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这个深情的拥抱,才能诠释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爱意与默契。
回到家后,林文玉和欧琳开始重新规划他们的未来。他们决定一起创办一家慈善机构,帮助更多身患疾病的人。
在共同的努力下,慈善机构越来越壮大,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而林文玉和欧琳的爱情也越发深厚,他们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见证了许多美好的时刻。
最终,他们在爱的陪伴下,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多年后,林文玉和欧琳坐在花园里,回忆着他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彼此的爱意。
“谢谢你一直陪着我,”欧琳轻声说道,“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病痛和困难。”
林文玉握着欧琳的手,深情地说:“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一直守护你,直到永远。”
这时,一群孩子跑过来,围绕着林文玉和欧琳嬉戏玩耍。他们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我们的慈善机构帮助了这么多孩子,真是太有意义了。”欧琳感慨道。
“是啊!”林文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温柔而幸福的笑容,轻声说道:“这不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更是我们爱情的一种延续啊。它见证了我们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情感都如同璀璨的星辰般闪耀在我心中,永不褪色。”她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深情,仿佛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了两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是无数个日夜的相伴、相互扶持;是欢笑与泪水交织成的美丽画卷;是两颗心紧紧相拥时所绽放出的绚烂烟火……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林文玉和欧琳相互依偎着,享受着这份宁静和幸福。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激励着更多人相信真爱的力量。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他们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一天,一位记者找到他们,希望能采访他们的爱情故事。林文玉和欧琳欣然答应,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采访过程中,林文玉和欧琳坦诚地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讲述了如何在逆境中坚守爱情,如何互相支持和陪伴。记者被他们的真诚和坚定深深打动,报道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纷纷写信或留言,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感激。林文玉和欧琳收到了这些温暖的回应,心中充满了感动。他们发现,自己的爱情故事不仅仅影响了周围的人,还给予了更多人勇气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文玉和欧琳的慈善事业越做越大,他们的名字成为了爱心和奉献的象征。他们的故事也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一次慈善活动中,林文玉和欧琳遇到了一个名叫晓妍的女孩。晓妍身患重病,但她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林文玉和欧琳被晓妍的精神所打动,决定帮助她度过难关。他们不仅为晓妍提供了医疗费用,还经常去医院看望她,给她带来温暖和鼓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晓妍的病情渐渐好转。她感激地对林文玉和欧琳说:“你们是我生命中的天使,我会像你们一样,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林文玉看着欧琳微微一笑,欧琳也报以同样温柔的笑容。两人心有灵犀般地明白,晓妍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爱意已然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她的心底,并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这颗爱的种子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希望,它将不断蔓延、传播开来,宛如春日暖阳洒向大地一般,温暖并照亮更多人们的心灵。而林文玉和欧琳,则愿意成为守护这颗种子的园丁,用心呵护它,让其绽放出最美丽绚烂的花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爱会愈发坚定不移,如同参天大树般屹立不倒;亦如潺潺流水般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予了晓妍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更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传递善意。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感,能够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而晓妍心中孕育的这份爱,必将如火炬般传递不息,点燃更多人内心的善良之火,令整个世界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之中。
几年后,林文玉和欧琳在一次旅行中,发现了一个偏远山村。村里的孩子们生活贫困,缺乏教育资源。他们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决定在这里建立一所学校,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经过一番努力,学校顺利建成。林文玉和欧琳亲自担任老师,传授知识和生活技能。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满足。时光荏苒,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走出山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林文玉和欧琳的善举,也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留下了永恒的痕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多年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洒在校园的操场上,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林文玉和欧琳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他们的目光被一群正在欢快奔跑嬉戏的孩子们所吸引。
这些孩子们身着鲜艳的校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尽情地追逐着、玩耍着,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林文玉和欧琳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美好而又遥远的回忆涌上心头。
林文玉感慨地说:“看到这些孩子们,真让人怀念我们小时候啊!”欧琳点点头,温柔地说:“是啊,那时候的我们也是这样无忧无虑,充满活力。”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爽。他们走过篮球场,看到一些学生正在打篮球;路过足球场,目睹一场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校园里处处弥漫着青春的气息,让他们也感受到了那份年轻的活力。
走着走着,林文玉和欧琳来到了一棵大树下。这棵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曾经无数次为他们遮风挡雨。如今,它依然屹立不倒,枝繁叶茂。
欧琳轻轻抚摸着树干,对林文玉说:“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林文玉深情地望着她,说道:“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我们的感情依旧如初。”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林文玉和欧琳彼此相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幸福。他们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的爱情将永远长存。而眼前这群快乐的孩子们,也正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无限可能。
“我们的付出真的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欧琳感慨地说道。
“是的,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支持。”林文玉牵起欧琳的手,温柔地说。
他们深情地凝视着对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柔情,仿佛将时光倒流回了那些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岁月。
回首往昔,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感慨万千的情绪。岁月如刀,无情地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记,但那份深沉的爱意却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淡。相反,经过岁月的磨砺与洗礼,他们的爱情愈发坚定、醇厚。
曾经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们眼前闪现。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那些困难与挫折面前的携手并肩,书写了他们不离不弃的誓言。每一个瞬间,都是他们爱情之路上的珍贵回忆,熠熠生辉。
如今,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彼此的眷恋和依赖。这份历经沧桑的爱情,如同陈酿老酒,越发香浓馥郁,令人陶醉其中。
在这一刻,他们明白,真正的爱情并非容颜的姣好或青春的永驻,而是心灵的契合与相互扶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的爱情永远如初,坚如磐石。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真爱,去创造美好。
林文玉和欧琳的善行传遍了全国,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某天,林文玉和欧琳收到一封神秘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一场全球公益峰会。他们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峰会上,他们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家和志愿者。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故事,共同探讨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次峰会让林文玉和欧琳开阔了眼界,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启示。他们决定将公益事业拓展到全球范围,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漫长的旅途,林文玉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与他一同归来的还有那位善良美丽、志同道合的女子——欧琳。
在家乡短暂休息调整之后,两人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事业当中:筹备一家跨国慈善组织!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们共同经历的种种以及对世界美好未来的憧憬。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文玉和欧琳四处奔走联络各方资源;同时又夜以继日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流程……他们深知这条道路崎岖坎坷,但内心那份执着与信念却始终支撑着彼此勇往直前!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二人不懈努力之下“爱心无界”慈善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从此以后来自世界各地无数需要帮助人们将因此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推移“爱心无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规模也日益壮大起来!而作为创始人之一林文玉和欧琳则亲眼见证着自己曾经遥不可及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且越发清晰可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艰难创业旅途中两人感情亦经受住重重考验变得如钢铁般坚固牢不可破!或许正是因为有对方陪伴左右才让彼此拥有源源不断前进动力吧?
在跨国慈善组织的运作下,林文玉和欧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善举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了世界级的名人。然而,名气并未让他们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一天,林文玉和欧琳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个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急需援助,他们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奔赴灾区。
在那里,他们目睹了废墟中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悲痛。林文玉和欧琳立即投入救援工作,组织物资分发、搭建临时住所,为灾民带去了生的希望。他们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来,加入到救灾行列。经过数月的努力,灾区逐渐恢复生机,人们开始重建家园。林文玉和欧琳的名字再次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而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一次次的善举中越发深厚。多年后,当林文玉和欧琳回首往事,他们感慨万分。他们的爱情和公益事业,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被世人传颂。
林文玉和欧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今,林文玉和欧琳虽已年迈,但他们的爱心仍在延续。他们常常在家乡的小学里,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播爱与温暖。在他们的教导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最终,林文玉和欧琳在安详中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长存,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在那个乌云笼罩、天空阴沉沉的日子里,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正在举行。这场葬礼属于林文玉和欧琳这对不幸离世的人。
葬礼现场被一片凝重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仿佛连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人们身着素服,默默地聚集在一起,脸上流露出无法言喻的哀伤。他们低声啜泣着,眼中满含泪水,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
灵堂布置得简洁而庄重,鲜花簇拥着两位逝者的遗像,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亲友们依次上前,向林文玉和欧琳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表达最后的敬意和告别之情。
在这个悲痛的时刻,时间似乎凝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缓慢而沉重。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回忆着与林文玉和欧琳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温馨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如今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牧师站在台前,用低沉而深情的声音宣读悼词,赞颂着林文玉和欧琳的生平事迹和善良品质。他呼吁大家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
随着葬礼的进行,天色渐渐暗下来,仿佛也在哀悼着这两个逝去的灵魂。然而,尽管悲痛难忍,但生活仍需继续。在这片哀伤的海洋中,人们相互搀扶,彼此安慰,共同面对失去的痛苦,努力寻找着重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亲朋好友们默默地聚集在一起,眼中噙满泪水,心中充满了对这对逝去恋人的深深怀念。他们身着素服,手持鲜花,缓缓走向灵柩,向两位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葬礼仪式庄严肃穆,牧师诵经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为这对伟大的爱人送上通往天堂的祝福。亲友们纷纷发言,回忆起与林文玉和欧琳共度的美好时光,讲述着他们的善良、勇敢和无私奉献。
尽管肉体已经离去,但林文玉和欧琳的精神将永远长存于人们心间。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传世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去珍惜眼前人,追求真爱;他们的善行义举也被口口相传,鼓舞着大家关心他人,用爱温暖这个世界。
在岁月的长河中,林文玉和欧琳的名字或许会逐渐被淡忘,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不磨灭。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对伟大的爱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明灯。
多年后,一座以林文玉和欧琳命名的慈善基金会拔地而起。基金会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传承着林文玉和欧琳的爱心与奉献精神。
在基金会的影响下,社会风气逐渐改善,人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乐于助人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
而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故事,被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人搬上了大银幕,打造成了一部令人热泪盈眶、感人至深的电影巨作。
当这部精心制作的电影终于公映时,它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而来,引发了观众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沉浸在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之中。每一个镜头都仿佛带着魔力,将观众带入了林文玉和欧琳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善良与坚持。
电影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更是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欢笑,时而落泪,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影片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林文玉和欧琳的善行,以及这种善行所传递出的温暖力量。
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票房的辉煌,更在于它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深受启发,开始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主动伸出援手。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的善举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他人奉献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每当有人提起林文玉和欧琳,人们总会感叹他们的爱情是如此坚贞不渝,他们的善举是如此令人钦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佳话。他们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在他们曾经生活的那座小城里,每逢情人节,人们都会自发地前往林文玉和欧琳的墓地献上鲜花,缅怀这对为爱付出一切的情侣。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林文玉和欧琳的故事在城市里传颂着,人们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而在另一个角落,一位年轻的画家听闻了他们的故事,深受启发。他决定用画笔记录下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经过数月的努力,画家完成了一幅巨幅油画。画中的林文玉和欧琳手牵手,背景是他们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这幅画在城市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引起了轰动。观赏者们在画前驻足,沉浸在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中,眼眶湿润。这幅画不仅成为了城市的艺术地标,也让林文玉和欧琳的爱情永留人心。
这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画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那本名为《爱的传奇》的画册之中。这本画册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无数读者追捧的对象。
无论是遥远的西方国度,还是神秘的东方世界;无论是繁华喧嚣的都市,还是宁静祥和的乡村,都能看到这本画册的身影。它跨越国界,穿越时空,将林文玉与欧琳之间那份真挚深沉的爱情传递给每一个有缘之人。
许多人在翻阅这本画册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世界里。他们跟随着画笔的指引,见证了林文玉和欧琳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的全过程。每一页都是一段动人的回忆,每一幅画面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在这个物欲横流、情感淡漠的时代,人们渴望找到一份纯粹而美好的爱情。而这本画册恰好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欣赏这些美丽的画作,读者们不仅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了真爱所带来的无穷力量——那种能够让人变得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的力量。
——————————————————————————————————
为了更深切地了解人性的本质,下面献给几篇平时随意创作的短文,这些短文并无关联,但是,会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希望读者朋友能喜欢。
财富在磨难中汇聚
三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差点夺去了我的性命。七岁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不点”。父母却不把我当“小不点”照顾,他们让我跟山村同龄孩子做一样的事:做饭、煮菜、割猪草、上山打柴。
八岁读小学的时候,五里的山路,除了下雪天,我只能光着脚走。看到别的孩子都能穿着布鞋或者解放鞋上学,我又哭又闹跟父母要,得到的不过是父母一句简单的话:“想穿就自己挣钱!”
从此,面对磨难,我学会了咬牙挺过去。每天完成父母给我的任务后我就拼命打柴。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挑着木棍柴,光着脚往镇上赶。脚板出了血泡,肩膀起了水疱,我咬着牙齿对自己说,快到了,坚持!买了一双解放鞋,除了下雪天,我舍不得穿。脚长宽大了穿不了,交给弟弟的时候还是八成新。
小学毕业到镇上读初中,十多里山路,我用我的脚每天丈量两次。中午,我只能啃带去的红薯。我没有再向父母提在学校开中餐和住宿的要求。因为我知道,跟我同龄的村里孩子已经有人成了家里的劳力,跟他们比,我还能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考高中的时候,因为自己发高烧,结果以七分之差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我没有哭,也没有要求复读。我知道,我虽然只读了初中,但在村里,我也算是文化人了。
我离不开书,但要买书,得靠自己挣钱。而家里更需要我挣工分。我开始学犁田、耙田,因为这活儿工分高。我拿到了主要劳力的工分,还得顶着月亮打柴并且送到镇里做豆腐的王大爷家去,因为,当时的我只有打柴能挣到钱买书。
听说村里要招考民办教师,我跑了三个村,给读过高中的人说了几火车的好话,终于把高中的教材全部找齐。从此,我白天挣工分,晚上做习题。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我一桶冷水从头顶倒下。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咬咬牙齿就挺过去了!
我当民办老师后,兼有了“农民、老师、学生”三重身份,生活艰苦而充实。
后来,我成了村里第一个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人。此时,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回忆起我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磨难。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生活的磨难?我知道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
父母回答得依旧很简单:“你小时候身体太虚,医生说你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长大!”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活下去而让我干活吃苦。他们认为干活吃苦就是锻炼。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父母让我在锻炼中长大成人。感谢生活对我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磨难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磨难让我懂得了父母那深藏在心底的爱;磨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原来,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人生在磨难过程中汇聚的财富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
心态问题
偶尔读到孙淑忠同志的写的一篇公司逸事。说的是他们公司抄表员小张的办公桌位置得天独厚,可谓“近窗桌椅先得光”,这个优势在冬季显得尤为明显。小张终日忙于外出抄表,人去椅空之后,他那充满了温暖阳光诱惑的位子成了公司里其他人争抢的宝座,众业务员轮番享受冬日里的和煦日光。久而久之,小张的椅子因负荷过重,呈摇摇欲垮之态。一天,膘肥体壮的副科长大李来到那张办公桌前,悠悠然地往椅子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大李险些坐在地上。小张的椅子坏了。大李心想,这张椅子虽然坏了,但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它坑害别人,他写了一张醒目的大纸条贴在椅子上,上书“椅子已坏”。时隔不久,公司经理来到业务科想坐在那里了解工作,一见“椅子已坏”几个大字,心想,这一定是小张不愿意让大家霸占他的位置而摆的空城计,就不以为然地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人走到那个位置时,都抱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照坐不误,结果是受害者与日俱增。后来小张突发奇想,将这句话改成“椅子已修好”,于是再没有人去坐了。
初读孙淑忠同志的这篇短文,我只是微微一笑。笑过之后,我却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所谓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比如对待这“椅子已坏”几个大字,我们有两种观念去对待,一种是,这是人家善意的提醒,这椅子已坏不能坐了。这种心态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种是,人家故意贴这样的纸条,恐吓人家不去霸占,好留着自己坐。这种心态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常理上,应该大多人心态正常,也就是说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占多。可结果,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看看周围的事例,老人跌倒了没人敢去扶;人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围观者众多,却没人敢送伤者去急救;如此等等。我们就知道,贴“椅子已坏”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孙淑忠同志的艺术夸张。
一个人的心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心态,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如果我们大多人的心态如孙淑忠同志所写的那样不正常了,甚至把正常和不正常完全颠倒过来了,我们又怎么能微笑地起来呢?
一纸文凭
我1983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首届从初中招收中专生。那时,考中专的人选都是在考上县重点高中里的中上成绩里选人进行复试的。考高中时,我在我们学校成绩排在第一,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穷,老师和我父母都要求我报考中专,说这样可以早早地端上“金饭碗”,于是,我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乡的完小任教。那时,农村小学大多是民办教师或者是“民转公”的公办教师,他们自称是“杂牌军”,像我这样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在教师中很吃香。但在学校,我并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所以深得老师和学生欢迎,带出的学生也都很不错。
后来,老师们开始自学考试和参加函授学习。说实在的,我当时认为自学考试可以学到些知识,但感觉对自己用处不大,而对于函授学习,我是瞧不起的,我认为那不过是拿钱买一纸文凭。我对文凭不看重,但却一直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当很多小学老师通过函授拿到大专文凭的时候,我的论文开始在县里频频获奖,与此同时,我业余时间写的文章也开始在地方报纸上开始发表,我想通过能力改变自己的环境。
1997年,我写作方面在本地已经有了一点小名气,当时,县里很多好单位都想要我,比如法院、检察院都有这个意向,但知道我只有中专文凭时,他们说只能借调。我这个人讲面子,如果借调一段时间又把我退回到原单位,我怎么做人?所以,我以工作不适合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也就在这年,我们县教育局公开在教师中选拔两名教师进局办公室,我报名参加了考试,记得参考人员是178人,大多是本科文凭,中专文凭只我一人!结果,我这个只有中专文凭的人文化考试却得了第一名!当时,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认为学真本事,注重提高自己能力的路子走对了。谁知道,在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时候,我被否定了,理由是:一个中师生怎么能进局机关?难道我们县就没有人才了?
也许是上面领导为了安慰我,通过这次考试,我被提拔成了完小教导主任。当教导主任后,很多老师都劝我通过函授花几千元弄一个大专文凭,但我却一根筋,说那样没有意义的事我坚决不干。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去拿文凭,但却更加刻苦学习了,我不相信,我没有文凭就不能成功。
到了2001年,我们学校已经有很多教师通过函授拿了本科文凭,而我还是一纸中专文凭。我并没有感到难过,因为我这个中专生领导他们搞教学搞教研教改他们还是很服从我领导的。事实上,我的能力的确比他们强,他们中大多的毕业论文都出自我的手。此时,我的论文也已经开始在我们教育界最具权威的报刊上开始发表了。
2005年,我被提拔为完小副校长。此间,我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并且勤于笔耕,发表文学作品已经达百多万字。县文化局局长找到我看了我的作品,认为文化局需要我这样一个人去搞创作,但当他知道我只有中专文凭后,他面露难色说:“现在公务员是每进必考,这样吧,我找上面说说,让今年的公务员招考条件变通一下,我们文化局招考的放宽到中专文凭,附加条件是中专文凭的必须发表文字十万以上。”我知道局长的好心,但我想起参加上次教育局招人的事,自己曾经发誓不再参加类似的考试时,我说:“感谢局长了,我看还是别折腾了,我当老师也同样可以搞创作,是不?”局长苦笑了一下说:“我们局里没有直接调入的权利,我想你如果到局里专职创作可能更有利于你发展。”
这年的公务员考试,文化局对招聘人员条件果然降低到了中专文凭,但我还是没有去报考。后来,局长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不想进我们文化局?是不是因为转过去工资要降低二百元的原因?你怎么不从长远考虑呢?就是从近处想,人家进城好难的,你知道吗?”面对局长的关心,我只有再次苦笑。我想,此时的我可能由原来的看不起文凭转到了为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而没有自信了吧!
2006年,我们县各学校行政人员开始竞聘上岗。暑假,全县各学校行政人员集中在县里学习了相关文件,竞聘学校行政人员的原行政人员和新报名的教师都要通过资格审查,其中一条是参加小学行政人员竞聘的必须具备大专文凭。我听到这里,借口离开了会场。
老师们都为我因为没有一纸文凭而不够竞聘资格而感到惋惜,说谁不知道我们教师现在的文凭只是一张纸,并不能代表能力。还有的老师让我去找领导,说特殊情况说不定可以特别对待,我笑着说,上面的红头文章都那样规定了,自己何必去找没趣,再说,我也没那当小官的官瘾。
今年,我们县开始在全县选拔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带头人,小学老师报名的条件是必须是大专文凭和中级职称同时具备!我再次因为没有大专文凭而不能参加学科带头人的竞争权力。
此时,我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可以说是一路坎坷却在原地踏步。再看看跟我一起师范毕业的同学,他们因为一出来参加自学和函授考试都具备了本科文凭,在官场上混的,有的已经混到了正处级的官位,一般的也都有了一顶股长的乌纱帽。跟我一样扎根在教师岗位上的都在县重点中学成了骨干教师,这次学科带头人是人人有份。
现在冷静想想,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是我自找的。我原来总认为文凭不过一张纸,对我来说,文凭大不了是一件华丽的外衣。然而,我却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人是不能不穿衣服而出入公共场所的,每个人都会注重人家的衣着,就是我,不也同样要先看别人的衣着吗?
信任是无价之宝
同辈人中,我很佩服表哥。表哥只读过高中,现在却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虽然不大,只有百万资产,但都是他白手起家,自己努力奋斗的成果。我问起表哥的创业,他淡淡地说:“信任是无价之宝。即使是问题里,也应该以信任为重,这样,才能在问题里寻找到商机。”接着,表哥给我说了两件问题里寻找商机的小事。
表哥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一年,挣下本钱,回到小镇创业。表哥经过考察,发现镇里虽然有三家五金店,但他认为再开一个五金店还是能挣钱的。表哥的五金店开业后,生意一般,利润不是很高。表哥发现其它五金店因为熟人多生意要比他的店子好,再看其它店子介绍新产品时尽管都是介绍优点,但熟人去购买时还是不放心地问了又问。表哥想,熟人都这样,难怪自己刚开店生意不好了。表哥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问题。这个问题让表哥寻找到了新的商机。他在店子门前的黑板上介绍各产品的特点时,不仅写优点,也写缺点,让人一目了然。如:喷雾器长式杆筒:射程远,利防毒,但运转欠灵活。“喷雾器长式杆筒运转欠灵活”是顾客在他这里买了回去用后给他提出的问题,但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暴光在产品介绍上。就因为他这样坦诚面对问题,他的店子信誉大增,很快已经成了镇上的“大哥大”。
表哥在镇里开了两年五金店后到县城又开起了照相馆。一次,一个人来取“全家福”照片。取照片的人接过照片后,眉毛皱了一下,表哥发现了,忙热情地问:“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吗?”来人笑着说:“没什么,我看见照片上我女儿的左眼比右眼显小,也许是光线问题,算了。”表哥拿过照片认真地看了看,忙把照片放进自己的箱子里说:“对不起,是有点影响美观。这样吧,你改天带你爱人和可爱的公主再来照一次。这是给你的车费和误工费。”表哥说着拿出张百元的钞票递给来人。来人说什么也不肯接。在表哥的一再坚持下,来人还是接受了接过了表哥的钱,并带家人来重新补照了一次。半年不到,表哥的家照相馆生意火红起来。
表哥坦诚公布商品缺点,跟商家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比较,表哥的花钱自找麻烦,跟其它商店的挖空心思敷衍消费者比较,看似让问题多了,把问题扩大了,实则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赢得了信任。
信任是无价之宝。表哥有了信任的无价之宝,事业快速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拉“虎皮”的启迪
一位作家跟我掏知心话的时候,感叹他曾经拉“虎皮”的无奈。这位作家不仅乡土散文写得好,画也很有名气。目前,他的画是很难求到的,很多官员前往求画,他都会直接拒绝,他的名画拍卖价已上十万元。
他的乡土散文有着浓重的乡土味。他说自己的散文“土得掉渣”。其实,他本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乡巴佬”,他的家乡在苍梧之夜的山腰,里通野人谷,外连十万山。他说他本该去烧炭、放排、赶山、围猎。但是,他是一个违命者。他与命运抗争,爬出了崇山峻岭,做了作家、画家。一个只读过初中的“乡巴佬”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所走的道路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他说他刚成名的那会儿,给文学青年讲座的时候,很实在地介绍自己。接着,他才讲他的文学经历。他讲得很土,很实用。可是,下面的人不买他的账,根本没人用心听。他接连两次讲座失败。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一意孤行很不理解。第三次讲座,他是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他试着用经纪人的策略开讲,结果效果还真出奇的好。其实,他讲座的内容跟前两次一次,讲的是自己如何在乡土散文这个路上的历程。但切入主题前,他按照经纪人的设计,先引用了一些外国知名作家书中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经纪人整理出来让他硬背下来的,而这些书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经纪人对他说,这些书听课人大部分人肯定也没看过。正因为这样,你用“洋气”拉起“虎皮”,人家才会认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后,你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苍山风骨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洋气”和“土气”的运用自如。
乡土作家的优势是厚重的生活经历和乡土语言的组织能力。可是,在讲座的时候,却要用自己的弱势作为“虎皮”引发听者的兴趣,并在讲座中偶尔插进高深莫测的话,以威震听众,这到底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不管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我认为作家的做法无疑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好的产品也应该讲究包装。
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
一个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最关心的自然是稿费。别看码字工日不晒,雨不淋,却字字是自己的心血。但是,有些报刊却并不尊重码字工的劳动,发了人家的文字却不肯付一分钱。我初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愤怒。那是一家省级报纸,前两次发我的文字给了稿费。后来,我在该报连发了60多篇稿子,稿费单却迟迟不见来。我电话催问也没有结果。当时,我还没用电脑写作,一气之下,我摔坏了钢笔。后来,随着自己发文增多,遇着这样的事更多了。久而久之,麻木了,再遇着这样的事,问都懒得问了。
一天,我在网站上看到一家知名杂志转载了我一篇文章。此前,我在该杂志发过一篇原创作品并收到过样刊。该杂志上注明过转载文章地址不详请联系之类的话。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编辑拨通了电话。电话接通,我说了我的文章被转载的事。编辑耐心地问了我的姓名、转载期数、文章题目。接着,编辑问我原来在他们杂志发表或者被转载过没有。我告诉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原创散文。他笑着说,那你不用告诉我通联了。我会找到你的档案按那上面的地址给你邮寄样刊和稿费的。其实,你不来这个电话我也会对照档案给你邮寄过去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没上班,所以要迟一点。放心吧。”他这样一说,我才想起正是春节假期的时间里呢。
听了编辑的话,我心里顿感温暖,一股感动由心底升起。是的,我很感动,我感动的原因不是因为编辑的话语亲切和他的承诺,而是编辑把“我们还没上班”这句话放在后面说的这个细节。这个细节说明他即使不是在工作时间内依旧对工作是那么地细心和负责;这个细节让我跟他完成了轻松的对话。这个细节让我永远记住了这家杂志和这个编辑。同时,这个细节也教导了我如何给他人温暖。
彩带与鞭子
一个不惑之年的朋友跟我谈起爱情与亲情,他说,爱情是一条彩带,亲情是一根鞭子。仔细回味朋友的话,觉得朋友的比如很贴切,道出了爱情的浪漫和婚姻的责任。
彩带是畲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用各种丝线或纱线编织而成。彩带图案美丽,畲族妇女把编织彩带当作娱乐和享受。彩带制成的各种小饰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和五彩缤纷。这正如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爱情。我们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都梦想自己的爱情缤纷多彩,如那彩带飘舞出美丽的图案。爱情是美丽甜蜜的,爱情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做着五彩的梦,都享受着爱的甘甜。
爱情过后是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旦走进婚姻,才发现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了三个家庭:男方家、女方家、男女组合新的家。此时,方知道爱情时候的五彩梦并不那么容易实现。接着,孩子出世,爱情面临着更多亲情的冲击。于是,有责任心的男人把亲情当作了一根鞭子。
鞭子是什么?鞭子是由一个柄和鞭绳构成灵活运动的软杆,是一种用来抽打的工具。男人在亲情这根鞭子的抽打下如陀螺般旋转忙碌不停。男人为了让亲人日子过得更好,其实也是为了实现爱情时对女人的承诺,开始了拼搏。男人为了给亲人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房子、车子等等,开始忙于挣票子。
作为妻子,既是男人的亲人又是他的爱人。拥有双重身份的妻子如何运用好手中这根鞭子呢?这就需要首先了解鞭子各自的功能。比如,柄,它虽坚硬有力,但却是用来握在手里而不是打在陀螺上。倘若一时性起,把它打在陀螺上,陀螺旋转的速度虽然快,但瞬间就会跑出你所能控制的地盘或被一下打翻在地上。如果轻握着柄,用柔韧的绳子慢慢地抽打在陀螺上,适当地给力,陀螺自然会悠然旋转。倘若还带着欣赏的心态来品味陀螺的旋转,那陀螺的旋转轨迹就如彩带飘舞出的美丽图案。这,正是爱情时的五彩的梦。
男人把亲情当成鞭子,女人把理解和支持柔进鞭绳,何愁家庭不幸福美满?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鞭子的鞭策,也要有彩带的激励,这样,工作才能顺风顺水。
“辣奢族”关我什么事
公司里来了一位时髦美女,着一身名牌,特别是她手上拿的那个lv包包,她说价值上万元。我一听,眼镜真的被我耸跌了。她见我惊奇和好奇,得意地说:“我只是才加入‘辣奢族’,你没见人家骨灰质‘辣奢族’几个小时就消费数十万元?”
说实在话,我农村出来的穷人,对她说的除了惊奇还是惊奇:她来我们公司工作,工资也就跟我差不多,她怎么经受得起高消费?“辣奢族”究竟是什么民族类?
时髦美女笑我真是老土,连什么是“辣奢族”都不知道。她告诉我,辣奢族起源于英文luxury,它的族人对于名牌和很多奢侈品有超乎常人的狂热,疯狂追求名牌并购买收藏,一旦心仪的名牌买不到就心痒难耐、热辣辣的,所以美其名曰“辣奢族”。她说,她们簇里有一个年轻的mm,才17岁。她拿着她母亲的卡,刷掉了13万元。除了新款lv包包,还有dior最新款秋鞋、卡地亚的首饰等。而购买这些商品花的时间没超过3小时。
时髦美女说的这些商品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真正的老土。时髦美女见我好奇心依旧旺盛,继续给我说着她们“辣奢族”的惊人之事:我男朋友也是“辣奢族”,他的墨镜是古琦的,衣服是宝姿的。有时为了购买名牌,他会去香港或者澳门扫货。只是他受条件限制,要不,他肯定会出国扫货,他只要看见喜欢的,会不记后果地买,他的原则是要么不买,要买就买最好的。
这样疯狂追求名牌值吗?我冒失地问了一句。时髦美女不屑地说:“怎么不值?我们口号就是:赚钱为了品质生活!”
“品质生活?”我心里暗自打了一个问号。我所知道的品质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品质生活不仅仅是经济生活品质,还应该包括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难道疯狂地追求名牌就能代表追求“五大品质生活”?还有,她羡慕的那个3小时就刷掉母亲13万元的女孩,难道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代表吗?如果那样,那些有钱却又生活朴实,大力支持公益事业的人追求的又是什么生活呢?
生活方式是个人的事,所以这些疑问我没有问出口。但我总觉得,“辣奢族”的热辣辣,辣的不仅仅是自己,有时还会辣着父母,辣着亲人。如果辣得父母和亲人都出眼泪了,这就关系到了家庭,进而关系到了社会。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了:人家喜欢当“辣奢族”,关你什么事?我说,这个还真问对了。不知道“辣奢族”的时候不关我事了。知道了还真关我事了:比如这个时髦美女,她工作时间没我长,工资还没我高,她凭什么一身名牌高消费?这不,她让我心里不平衡了,让我的醋劲上来了。你说是不是已经关我的事了?
其实,很多行为看似无关他人的事,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对社会,对人类有没有负面影响。如果有,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
我的“信任日”
每年4月9日傍晚,我总会给几百里外的一位去世老人烧纸钱。这是我对老人的承诺。这天,是我的“信任日”,它提醒我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重要性。
1998年我到长沙打工钱花完了,工没找到。我闷闷不乐地走在芙蓉中路上。一位老人在卖报,我走过去拿起报纸看招工广告。我想,哪怕找个临时工暂时把自己安顿下来也好。老人很平和,以为我要买报。我告诉老人:“我没钱买报,只想找个工作让自己先有吃有住。”
老人可能是见我衣着整齐,以为我逗乐,他笑呵呵地说:“看你的举止像个文化人,难怪这么幽默。”我认真地说我的确是身无分文的时候,老人开始警觉。我笑笑:“老大爷,您别多心,我不是骗子。但我今天想得到您的帮助,我想把我的手机放您这儿,您分发点报刊给我去卖卖。当然,您可以比您的进价高一点,但也要让我挣一点钱吃饭。”老大爷说:“用您的手机做抵押,这不好吧!”我掏出手机,问了老人手机号码给他打通了,说:“我的手机不是玩具吧!”老人笑着说:“你的幽默很难得。这样吧,你的手机你带着,你拿报刊去卖。因为你的乐观和幽默,我信你!”听老人这样一说,我的眼眶就红了。
老人告诉我去什么地方报刊好卖,还给我20元零钱,说:“是支给你的,到时会扣除。”我笑笑,接了。
我先把一些报刊的目录看了看,编了几句顺口溜。
我开始卖报。我编的顺口溜我叫不出口。我连“卖报”二字都在喉咙里打转。
想到老人对我的信任,我觉得必须要把报纸卖出去。我环顾四周,没有人在意我。是呀,谁也不认识我,我为什么怕人家笑话我?我开始大声叫卖起来。
下午五点,我站在了老大爷面前。老大爷很高兴地说:“想不到你卖报还真行。”他点点钱抽出30元给我:“这是你应得的,等下我们一起吃饭,你就先住我家,房子不好,将就下吧。我今天已经把你的房租、伙食费都给扣下了,你并不欠我的。”就这样,我跟老人成了忘年交。
2001年4月9日,老人走了,我把这个日子定为我的“信任日”用以纪念他和鞭策我。
玩物尚志
世人都说玩物丧志。然而,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同惠满头白发了还对“玩”津津乐道:“创新是玩出来的。我只是小时候比较爱玩而已,又喜欢动手,玩着玩着,我就喜欢上了分析化学。”
古今中外,很多人玩物不仅没有丧志,反而让自己的志向早日实现了。真正有志向的人,不仅爱玩,而且会玩,玩得有水准有价值。
列文虎克当门卫时喜欢玩镜片,玩了几十年,玩出了早期的“显微镜”来。
瓦特为了在工作时能出去玩,发明了蒸汽联动装置,后来经改进成为蒸汽机。
莱特看到鸟儿天空飞认为鸟儿很好玩,他为了让人也能像鸟那样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玩,发明了飞机。
门捷列夫在玩扑克牌时发现了元素的周期表。
玩,人之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快乐。人在放松、快乐的时候,容易展开想象,产生灵感。会“玩”且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创新,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志向人,是急功近利。这样的人,为“官”而“苦”,为“名”而“苦”,功成名就了,志向也就实现了。但这样的人并不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他们只能把社会财富积聚到自己的“小家”。
从小会“玩”可立志。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表彰大会的秦湘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看见父亲修理自行车时,就喜欢在一边拿着起子、榔头玩。上了小学以后,她拿着剪刀浆糊玩。他对父亲说:“我想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因为这个小小的“志向”和她能玩、会玩,结果玩出了名堂。秦湘云小学的自然课老师陈长明也说,湘云这个“小院士”是玩出来的。其实,现在获“科技创新奖”的青少年都很贪玩。他们从小无意识地贪玩,后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过渡到了“会玩”。
玩物尚志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得到了认可。法国的家长为了教会孩子“玩”,高薪聘请知识渊博的家教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他陪孩子玩,玩海底世界,玩少年科技宫等等。巴黎为了孩子有场所玩,特别在街心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地、滑梯、秋千板等。事实证明:法国人太会让孩子玩了!
玩物尚志,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处女作”情结
1980年,我到县城读初中。1986年,高中毕业的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山村。白天,我面朝黄土背朝天;晚上,没有电视可看,我不想背贴床板眼望瓦片,只好点着煤油灯看旧书、旧报。山村的夜,出奇的静。静夜里,文字很容易打动我的心。我觉得把文字变成铅字是一件高深而高尚的事。我心生羡慕却又不敢触及。
一天晚上,再一次被文字“打”出泪水的时候,我忍不住用笔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写完后,突然萌发了想让它变成铅字的冲动。于是,我用信纸认真地抄写了一遍。第二天,我到镇上买了信封,在信封上工整地写上了报社的地址,贴上邮票,把信放在心窝上祈祷了几秒钟投进了邮箱。
半个月后,无意间在报纸上竟然看到了自己写的读后感。顿时,我心跳加速。文章后面有“请作者告知详细通联地址,以便寄样报、稿费。”我寄信的时候没想到文字会发表,更没想到会有钱,所以就没写地址。我赶紧给编辑写了封信。没过多久,我收到了编辑寄来的样报和一封短信。编辑在信里告诉我,以后投稿用方格稿子。
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一张8元钱的稿费单。第二天,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到镇上取出稿费,我拿着8元钱去文具店买方格稿纸。但是,镇上几个文具店都没有方格稿纸。我毫不犹豫地骑着自行车去30多公里远的县城。赶到县城已经中午过头了,到文具店一问,方格稿纸2元一本。买好稿子,我花1元钱买了包子填饱了肚子。我又在县城转了转,淘了3本旧书。
回到家的时候天黑了。跑了一天,我竟然不觉得累,兴奋得一夜没睡。这篇“处女作”给我的激励很大,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此后,我与土地打交道的空隙都要跟文字“亲近”一下。
文字是很重感情的,经常“亲近”它,它总会给我意想不到的回报。这回报,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现在,想起发表“处女作”的经历,心情依旧无比的愉悦,也许,这是我的“处女作”情结吧。
闲时读旧书
我喜欢读旧书。因为旧书能安慰我空寂的心。
迷醉于读旧书缘于一次长假。那次长假,新买了几本书,可没几天就被我贪婪地“啃”完了。空寂的心找不到安慰就开始四处伸出“爪子”。“读旧书,是和过去的岁月谈话。”早读过的这句话一下子把心照亮了,于是,“爪子”伸向了二十年前读过的初中课本书。因为我怀恋初中的岁月。没想到,已到不惑之年的我,竟从中找回了往昔的温馨。
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让我忆起拥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优秀品质的许许多多的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一边手纳鞋底,脚摇箩筐(箩筐里围一件破旧的棉袄,小弟躺在里面,小圆眼睛滴溜溜地转),一边不时地看一下我怎么一笔一画地学写字。暖暖的阳光照着母亲慈祥的脸,母亲那甜甜的微笑所透出的温情把我罩得心里也暖洋洋的;小弟的小圆眼转得大概累了就“哇哇”地哭起来。邻居张大娘忙把他抱出来,撩起衣服就把奶头塞进他的嘴里,小弟的哭声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直乐得手脚乱舞。我想,小弟把大娘当母亲了,因为,在我心中大娘拥有母亲的博大胸怀……
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的殷殷爱子之情,又涌心头。我苦命的父亲,挑过脚,打过短工,挨过斗,卖过血……所有这些,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吗?我倔强的父亲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挨斗后分不到生产队的猪肉而卖血买粮食、肉等,尽管如此,在大年夜仍然不能让儿子大口地吃肉而泪水涟涟,不也是对儿子的爱怜渗透着哀愁和无奈吗?
读鲁迅的《社戏》,把我带回了少年时代看“野电影”的快乐之中。草坪、山坡、晒谷坪放映电影,我们躺着、坐着或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整个血液也跟着奔腾,羊肠小道上我们的“火把龙”宛然盘旋,一呼一应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所有这些,又重现脑海,无不充满着山村的诗情画意。我们农家小朋友也在这情致中结下了诚挚的友谊。
……
重读旧书,真是:书旧,内容却未旧;内容旧,意却未旧。重读旧书的滋味,好比遇到了久别的挚友,许多祝福的话语,在嗓子眼打成感情的泪结,让彼此的心跳再一次成熟。重读旧书不仅让我空寂的心得到了安慰,还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崇高的洗礼。
读旧书的滋味就跟嗜酒者饮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救命红薯
50年前,我刚成年从学校回到村里当“劳力”,村里的“领导”就让我在土墙上书写“力争上游,火烧中游,鞭打下游”的标语。不久,我们的粮食亩产量开始“放卫星”似的一个劲地往上窜,由原来的亩产几百斤一下窜到了亩产几万斤。大家都信心百倍地喊着“苦战四十天,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年超英国”的口号,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
整天游行喊口号,我开始相信共产主义真要来了:我们已经不在家吃饭,而是到村里的大礼堂吃大锅饭了。吃饭的时候,“领导”说现在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再过段日子,大家就可以各取所需了,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填张表,只管拿就是。
我们吃着收回来的公家大米做的饭,日子很快就到了收获红薯的季节。我们虽然一起出工挖红薯,但想到共产主义都到眼前了,谁还在乎那几个红薯?我们在挖红薯的时候就挖一兜,用泥土盖一兜。可我父亲却不跟潮流走,他还是一兜一兜地挖,大大小小的红薯都要装进箩筐里。社员们对父亲意见很大,责怪他拖大家的后退,阻止共产主义的到来,父亲面对那么多的压力,只好也随了大流。
每天在礼堂吃了晚饭回到家里,父亲都会唉声叹气。我说:“共产主义都快到我们这里了,你还叹气干什么?”父亲说:“你看看那些红薯丢在地里多可惜呀,等到霜雨一来就都变质腐烂成了泥巴。现在我们播种谎言,将来就要收获灾难呀!”那天晚上,父亲跟我说了很久,我终于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最后,我跟父亲决定晚上去偷红薯。
从此,每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跟父亲就拿着锄头挑着箩筐去离村子较远的地方挖红薯。我们摸黑挖一担红薯后又偷偷挑到村后的山里埋在一个很隐蔽的岩洞里。
一年后,全国饿殍遍地,大家找不到吃的,连附近的草根都没有了。这时候,社员们想起去年的浪费,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我每天半夜到后山的岩洞里带回几个红薯分给家人吃一点度过了难关。其间,父亲跟我商量说:“这是大家的红薯,但如果一下拿出来也吃不了几天,我们只能拿些红薯偷偷去救那些饿得快死的人。所以,这事得小心又小心。”
大难过去后,村里很多人都说我们是他们的大恩人。但我跟父亲从来不敢以恩人自居,因为,我们送给他们的救命红薯毕竟是我们偷来的。
不能让良心举债
大学同学李键在电话里开口说要向我借一万元钱。李键的为人我信得过,于是我满口答应,让他来我家里拿顺便聚一聚。我跟李键虽然有几年没有走动了,但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互相发条祝贺的短信。
李键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日英俊潇洒的他变得又黑又瘦,而且一身疲惫。
通过谈心,我知道了李键近几年的生活境况。
原来,李键婚后不到一年就因为夫妻之间性格不合开始了争吵。他们在争吵中勉强生活三年后来就协议离婚了。
离婚后,他俩都各自开始准备新的生活。因为两人都吸取了第一次婚姻的教训,他们再一次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都格外的谨慎。离婚三年了,两人都还独身一人。正当李键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准备再婚的时候,他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前妻突然得了重病!
李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赶去看望了他的前妻。李键通过三天的激烈思想斗争,最后对即将成为他新娘的意中人说:“我们的婚期必须推迟,因为我的前妻现在需要我。我这样做并不是我现在依旧爱着她。但她原来是我的妻子,我跟她曾经爱过,现在她重病在身,又没有其他的亲人,我不能丢下她不管。为了对你公平,我必须把推迟婚礼的原因告诉你,选择等与不等是你的自由,我不会强求你,尽管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但让我丢下她不管,我做不到。”
此后,李键开始背着他的前妻四处求医,可是医生告诉他,她前妻的瘫痪症治愈的希望不大。李键相信前妻的病可以好起来,为此,他背着她换了六家医院。李键为了帮前妻治病,辞掉了公司的工作,日夜陪伴着她;为了给前妻治病,他花掉了自己离婚后挣下的的四万多元存款还举债三万多元。李键的意中人受不了无望的等待,终于离开了他。
听李键说完他的生活遭遇。我问:“你们已经离婚了,你为什么举债去救一个法律上已经与你毫不相干的人?”李键好奇地看着我:“难道你也不理解我?金钱债我可以挣了钱还人家,如果欠下良心举债我一辈子还得了吗?”
李键的反问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是呀,人要是背上了良心债就会一辈子不安,所以,什么债都可以举,就是不能让良心举债!
上电视
一位普通老师上电视,镜头一扫而过,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那次我上电视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痛。
那年扫盲给指标,我在我们村里的小学教书。我们村有19个扫盲指标。校长先摸底,摸出18个没有出去打工的初中毕业生。还差一个人,校长找到我说:“老柏,你帮帮忙,给我当回老文盲吧!年纪大点的还没一个代表呢,对了,就你最好。”我说:“校长,我们村我这把年纪的文盲不是多的是吗?”校长一笑:“你以为真扫盲啊,那可要累死人的,再说,真文盲怎么过考试关?好了,就你去,过关了,村里还给每人一百元钱呢!”
我怎么都不同意顶替文盲,校长做工作做久了就生气了。他说:“这可是大事!你要是耽误了,责任你负得起吗?”没办法,我只好答应了。
快到扫盲考试的时候,我们村作为县里的扫盲典型,要拍上夜校的电视。那天吃过晚饭,我们19个假文盲拿着手电筒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我平时给学生上课那破教室。校长来了后说:“县电视台的记者已经从镇里出发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上扫盲课,请大家务必配合好。”接着,校长象模象样的教我们识字、写字。教了几个字后,记者在镇领导的陪同下来了。记者一到就夸说我们的扫盲工作搞得好,他们把镜头对着我们扫来扫去。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终于有机会上电视镜头了!可我心里却打翻了五味瓶:我这个多年的县、市级优秀教师也上过几次县电视台的镜头,可这次在镜头里是一个文盲,人家可怎么看啊!
我当时心里难受,就在扫盲作业本上写下了几句顺口溜:扫盲盲扫,上忙下忙,越扫越忙……正写着,有人在我背上重重的拍了一下,说:“高级文盲?”我扭头一看。是一个拿着采访本的记者。我脑子轰的一下一片空白。好在那记者没深究,大概是他见多了我这样的“高级文盲”,他凑在我耳边说:“有的真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注意点。”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记者凑在我耳边的镜头,但解说员说是记者现场辅导文盲学员。这个镜头就这样刻在了我心坎里,每每想起,我都感到无比的痛。同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形式主义的确害人不浅!
一生的温暖
婚后,我跟妻子满怀希望地来到了这座城市。
一年后,妻子怀上了我们的宝宝。怀上宝宝的妻子不得不呆在我们租住的小房子里了。一天,我满怀喜悦地回到租住的小屋时,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一下子扑进了她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我听了妻子的哭诉后来到了房东面前。我给房东陪着笑,房东却拉长着脸说:“别说你们老欠租金,就是不欠,我也绝不允许你们再住这里!告诉你们,我的房子就是放死人都可以,但坐月子绝对不行!”
无奈之下,我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从一个小区问到另一个小区,一直问到火车站后面一个治安很混乱的地方。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我们落着的“小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房东的冷脸和不屑。只有一个房东说:“我也知道这是迷信,但我不这样做,我心里就不安。”
我们走到快到郊区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跨过一条伸懒腰的狗,进入了一间旧房子。妻子看见那条伸懒腰的狗,说:“你瞧那狗多舒心啊!”我勉强笑笑:“你不知道吧!那狗伸懒腰只是为了让长期受到束缚的身体得以舒展,让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以保持健康呢!”妻子幸福地笑:“武哥,你懂得还真多!唉!可惜啊,你一个大学生……”妻子说着就停了嘴,收了笑。我拍拍妻子的肩,微笑着说:“面包会有的,放心吧!瞧你肚子里有了我们的希望,我也很快就可以提高工资了!”我说这话的时候,真想痛哭一场,好好地让自己压抑的心灵,得到自由与释放。但我不能,我无论如何也得在妻子面前微笑,让她看到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安下了小家,接纳我们的就是跨过那条伸懒腰的狗的老人。他让我们住到了他那并不宽敞的旧房子。那一刻,妻子要给老人下跪,但老人慈祥地说:“我还得感谢你们不嫌弃我一个老头呢,你们住这里我就不感到孤独了。”
我们在老人那住了一年,但老人那间旧房子和老人那慈祥的面容以及他那温暖的话语足可以温暖我们一生!
一位让我感动的作者
我在一家晚报做副刊编辑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位作者的笔名的事,而让我深深感动。
记得那是深秋的一天,我早早地到了办公室。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打开我的邮箱,因为看作者的稿子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很多作者的稿子不仅能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还能净化我的心灵。但我看了几篇后,出现了一篇极为眼熟的稿子。我停顿下来回忆了一下,记起来了:是在一家大报上看到的一篇很感人的亲情散文!文章的作者原来也给过我稿子,我们晚报只要求在本市首发,于是我决定发了这篇稿子。但当我看看作者署名时,名字却很陌生,作者用笔名并不奇怪,但我还是认真地看了看作者留下的地址,发现地址也很陌生,而且地址写了县、镇、村的名字,后面也留下了联系电话。为了慎重起见,我按稿子后面留下的电话拨了过去。拨通后,却是无人接。拨了三次都是如此。
我开始找原来作者的通联,找到后,我跟他说了稿子的事情。他听后说:“对不起,编辑老师,那稿子是我投的,是我不细心一篇稿子用了两个名字和两个地址,请您给我三分钟我跟您解释,好吗?”我答应了他,然后,我就被他的叙说深深地打动了。
原来,这次给我的稿子的名字和地址都是他的母亲的!他说他在外面工作,一年难得回两次,母亲很勤劳,从来不肯空闲下来。他原来是每月给母亲寄钱,后来想怎么样才能让母亲也上镇上去多看看呢?于是,他想到了让母亲多几次去镇邮局取钱的办法:自己写的文章拿出三分之一署上母亲的名字附上家乡的地址。他打电话告诉母亲,以后收到报社的汇款就是稿费,要及时去邮局取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母亲多点时间出去走走散散心,还让母亲在乡亲们面前感到骄傲。他了解到,他的做法让母亲很开心。而这次,文章放了几天投的时候没注意用了一个跟上次投稿不同的名字和地址。
我听着他那深情的叙说,想着自己的母亲也在农村日夜操劳,不由地掉下了眼泪。
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
因为喜欢写作,加了几个编辑的qq群。群里都是爱好写作的人,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写作。但是,聊天内容却大多是稿子过了没有,最近发表了多少文章;聊有关写作知识的人却很少。特别是编辑手过稿情况的时候,大家异常活跃,稿子过了的,喜形于色;没过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一天,编辑通报了2011年第9期的过稿情况。编辑通报后,寂静的群里突然热闹起来。大家除了互相祝贺还逗乐取笑。文章能发表,高兴一下,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在于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发表,自己的心情让能不能发表文章而左右,则另当别论了。大家都知道,写作是要耐得住寂寞了。历史上,“苏氏文章擅天下。”“唐宋八大家”中就有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苏家父子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去掉了浮躁,静心写作,能耐住寂寞。
苏洵少时聪明,但喜表现。读书“只求知之,不求解之。”苏洵年青时也跟我们一样,喜欢跟一些文友互相吹捧,自我陶醉,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学问。他聪明过人的儿子苏轼、苏辙也“子承父业”,卖弄学问,根本静不下心来。后来,苏洵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犯了大忌,他跟两个儿子进行了深情交谈。最后,达成了共识:写作,必须静心,不能浮躁!共识达成,苏洵叮嘱两个儿子说:“我年少时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你们从现在开始必须静心写作,不要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再努力,那时就只有跟我一样后悔了!”苏轼、苏辙听了父亲这话,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露出调皮地笑。苏洵心里一震:看来儿子并不死心啊!苏洵拿出自己以前的所有文字付之一炬。苏轼、苏辙急了,劝父亲不要这样。苏洵说:“要这些浮华的文字做什么?从今天开始,我们父子三人谁不静下心来,谁就是苏家的不孝子孙!就这样,苏洵父子三人写下了一式俩份的保证书,一份贴在书屋用以警醒,一份供在祖先灵牌前,以示向祖先立下雄心壮志。
然而,写保证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苏洵父子三人都已经自由贯了,几天之后,苏洵自己都难以忍受闭门苦读和写作的寂寞。他也想重过原来那潇洒的日子,但想到自己的儿子,他总是咬咬牙,坚持住。他跟苏轼、苏辙说:“我们现在一定要有‘三心’:第一是信心。我们父子三人谁也不笨,人家能成才,我们努力了肯定能成才!第二是雄心。我们不仅要成才,还要有成大才的雄心!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静心!我们不能今天心血来潮了,信心百倍,雄心勃勃,明天见人家有功名了,急功近利。心不静,耐不住寂寞,是做写作的大忌!”
苏洵父子三人终于静下心来,在寂寞中写作,终于成名天下。当然,我们爱好写作的人,不可能人人成名成家。但是,学学名家的写作态度还是可取的。
——————————————————————————————
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对人性的揭示,也许说得欠妥,请大家谅解。
通过认真阅读《红楼梦》,不难看出,作者曹雪芹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可以说,这部书描写的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书中告诉我们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崩溃。从书中文字看,作者只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而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这样,作品的主题已经不在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从而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敏锐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正因为此,《红楼梦》成了中国评价、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此,笔者只简单地分析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三个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性格叛逆、不读书、不求上进、厌恶八股文、反对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又传奇人物然而他也是一个很俗气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举止“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可是,他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在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
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父亲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大家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家人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见第五回)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然坚持着不去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宝玉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可以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认为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但宝玉平素却“杂学旁搜”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淫词”。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他明确地表示鄙弃功名利禄,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而且还对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文死谏”、“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官”道路。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被压迫者;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话语来劝宝玉。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爱情才那样令人心动。而书中宝玉这一性格的形成是跟作者当时的思想高度是分不开的。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正因为此,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贫寒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他除了自省之外,还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观赏草花、低吟诗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见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
贾宝玉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见第二十二回)又一次,当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见第三十一回)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见第三十六回),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痴情并没有改变。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所以“心劳”。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
由此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即以其对林黛玉的爱而言,如果仅属单纯的性爱,也不至于“劳心”到那种地步。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这边,一曲《葬花辞》尚未吟罢;那边,早已恸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体察最深,感受最切,这些绝不是单纯的性爱所能包容的。贾宝玉的“多所爱”的确包含了对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关切。这种性质的爱,就叫人道主义!还有他和“年近七十”、“宦囊羞涩”的“营缮司郎中”秦邦业的幼子秦钟见面时的谈话(见第八回),和“一贫如洗”、“父母早丧”的破落世家子弟柳湘莲缔结浓厚的友谊(见第四十七回),对为当时社会所轻贱的“唱小旦的”蒋玉菡的衷心倾慕(见第二十八回),也完全是这种对于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当然,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人的“人品”,是贾宝玉同他们亲厚的主要原因。假如没有具备这种使他引为知己的“人品”,贾宝玉对他们的交情是建立不起来的。比如对贾芸,最初宝玉是怀有好感的,但是接谈了几次之后,看到贾芸人品的庸俗,他就不愿和他交往了。
贾宝玉非常讲究尊重个性,尊重意志。第二十回他对贾环说:“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写晴雯生气说到怕砸了盘子,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欢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番议论,我们今天看来自然觉得太过分,很不妥帖,其中流露了浓厚的贵家公子气味。但主要的意思,却是尊重意志,尊重个性;用当时思想家戴震的话说,就是“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欲”(转引自吴组缃《论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第三十六回写“情悟梨香院”的一段,贾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因素日和女孩子玩惯了,只当龄官也一样,央她唱一套《牡丹亭》曲子。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起身躲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样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后来看见贾蔷那样体爱龄官,龄官又那样自爱并爱着贾蔷,他就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他是完全尊重龄官的个性、意志和她与贾蔷的关系的。他平日和姊妹、丫环们一处,也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第四十回贾母、王夫人和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因说:“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儿,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这意见立刻为贾母所接受。他做诗也不主张限韵,要求自由发挥个性。贾宝玉这种思想是和封建主义原则正面抵触的,它直接破坏着封建秩序。贾宝玉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总是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他对弟弟贾环:“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的”。“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甚怕他,只因怕贾母不依,才只得让他三分。”(见第二十回)他对茗烟,也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像第十九回写他对茗烟和万儿的喜剧,第二十三回写的茗烟替他买来各种小说,第二十六回写的茗烟受薛蟠之嘱竟诳说老爷叫他,第四十三回写他和茗烟偷偷到水仙庵去祭奠,茗烟祝告的时候说:“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在丫环们跟前,反倒经常服待她们;并且受她们的排揎,不以为忤。正如袭人说的:“你这个人,一天不捱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见第六十三回)麝月甚至这样“村”他:“你偏要比杨树,你也太下流了!”(见第五十一回)傅家婆子议论他:“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得了!”(见第三十五回)。在贾宝玉这种思想影响下,怡红院关起门来,除了袭人作些梗,可说是个没多少封建礼法观念的民主自由的世界。第六十三回描写“寿怡红”,林之孝家的走后,丫头们要为宝玉安席,贾宝玉笑道,“这一安席,就要到五更了。知道我最怕这些熟套,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众人听了,都说:“依你。”于是先不上坐,且忙着卸妆宽衣。出现了“吃酒从未如此者”的场面。尤其姊妹们散后,简直弄得“无法无天”。但他觉得称心如愿,无比的快乐。袭人也说:“昨日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带着玩,也不及昨儿这一玩。”这话从袭人这样思想的人说出来,可见她们这些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女子们都是喜爱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方式的。所以平儿说:“还说给我听,气我!”从这些颇具规模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看,当时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儿子所安排的道路,贾宝玉当然不能遵循。除了家庭中晨昏定省而外,一切应该参加的交游和礼节,他都不愿参加,尽力逃避。这是明显的事,他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孩子们的纯真自由的世界,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腐朽的男子们或利欲薰心的士大夫们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贾宝玉的具体生活环境里是尖锐地矛盾对立着的。对这两相矛盾对立的生活道路加以抉择的问题,早就提到贾宝玉的面前。自幼虽经家长训诫逼迫、袭人和宝钗等规劝,他却利用衰朽制度和腐败社会的空隙,极力抗拒逼来的压力。他批评“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把所有士大夫都骂为“国贼禄鬼”。
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要求自己的子孙加官进爵,功名出仕。自然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逃不脱封建教育的迫害,在家族的面子与利益的逼迫下,宝玉也必须努力地去维护贾家的荣耀。然而苍天似乎偏要与贾家作对。安排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的“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此番举动也正寄托了曹公内心深处的想法。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的“爱人”上,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就积极方面意义看,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人道观念和人权思想,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总之,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思想者,他是作者对宗法礼教的背叛和对女性主义张扬的代言人。是作者对一切美好的赞叹和美好毁灭的悲伤的表现者。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终结的产物。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