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活字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食王传最新章节!
第一九三章活字
正月里,真正让王况高兴的事情是大棚里种的菜竟然可以收获了,因为王况就惦记着吃绿叶菜,所以大棚里只种了菠菜和土白菜两种,一是品种少好照料,二是这两种都很容易种,大家都熟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种菜的人里,除了王况自己的人和程处默的人外,还有李老2的人,所以那些个瓜果类需要授粉的菜蔬,王况一个也没种。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要不是之前失败过一次,早在腊月,就可以收获一次了,那次失败,是因为照料的人没有经验,连续几天,棚内都是密不透风的,导致了菜苗得病,但毕竟都是种植好手,失败一次,竟然被他们找到了原因,第二次种就成功了。
为了探探市场的风向,王况在富来客栈里卖了两天的菠菜,每天只卖十份,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因为建安毕竟处在南方,冬天虽然冷,许多菜种不了,但是菘菜却是能种的,而且土白菜只要照料好了,晚上用稻草盖上免得被霜打到,也是能成活的,所以食客们虽然对每份一吊钱的菠菜充满了好奇心,但真正会点的人实在是太少。
不过王况倒是没有气馁,这大棚在建安或许吃不开,但到长安,到了东都洛阳,那肯定就是不一样了,只是王况有点气愤李老2的耍无赖,非要派了人跟来,把自己的技术学了去,不过好在王况当初也留了一手,这时候可没人知道什么瓜果需要授粉的,李老2派来的人是学会了大棚,但是想种瓜果没mén。
授粉技术王况也不想这么早就传播出去,至少,要在头几年,自己先捞一把再说。而且,如果大棚面积够大,每个大棚里放一窝蜜蜂,就解决了,谁能想到其中的关键呢若是有人问起大可以说是让蜜蜂采蜜就是。
李老2派来的人跟了回长安的羽林军士回去了,随着回去的还有王况送给长孙皇后的桂huā和金桔。因为有上次秦琼当着李老2的面试吃王况送的菜的提醒,王况这次送的紧桔和桂huā除了将璃罐封的严严实实并印上火漆外,还放在了将军柜中,将军柜上两把锁,一把羽林军的百人队队长保管,一把则由林家人保管,到了地头移jiāo后,当面验过后再打开。
不管王况怎么说,羽林军士还是坚持要运新鲜的菠菜回长安去,没办法,王况只好给运送的马车外面裹上厚厚的棉毡布,再用了十几个huā盆,连土带根的移了十几颗菠菜进去,又反复jiāo代路上要注意的事项,至于说一个多月两个月后,到了长安,还能不能保证成活,那就不是王况的问题了,李老2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应该能明白这么远的路途,想运青菜无疑是痴人说梦。
羽林军士在回去的时候,还带了王况口述,王冼执笔写的一道菜,说是给长孙皇后常吃,有好处。
说是菜,其实不如说是点心,就是王况小时候得哮喘时常吃的,huā生猪肺汤,当然王况写的是huā生豚肺汤,这个并不难做,只要把猪肺洗净了,放在一盆冷水中,气管搭在盆外,将盆放到火上慢慢加热,肺里的脏物就会慢慢的从气管中流出,等到猪肺煮熟了,也就基本干净了。
接下来就是huā生了,将huā生用开水烫过,去掉外面的红衣,只要里面的白仁,再将huā生仁和切成片的猪肺一起煮,加一点盐和一点酒就行,其余的什么也不加。
以前王况不敢提出这道菜的时候,那是贵族们基本都不吃豚rou的,后来王况在长安呆了几个月,随着建林酒楼推出的菜式越来越多,而且程处默也经常带了豚脚回去给他老爹啃,慢慢的就开始有官员吃起了豚rou,但这时候,王况也忘了当初要给长孙皇后做huā生猪肺汤的想法,回到了建安,又见到了熟悉的场景,这才想了起来,羽林军要回长安,正好给他们带了去,要是李老2恼怒说自己竟然给长孙皇后开出这样的菜来,那也是远在天边,自己不会受到多大的责罚。
要说修路的民工们也是积极,正月初三,就有人陆续上路开工了,这要和后世比起来,此时候的人确实是淳朴太多,要是后世,按照按天给工钱的话,怕是很多人都会磨洋工,把工期拖长了来做。可现在这些民工怎么说的他们说,是要抢在chun耕前,多修些路,把chun耕时节耽误的给提前补上,不然到了chun耕就没多少人可以来干活了。
中间王况也去看过几次,路修得还是比较快的,基本上每个亭能动的劳动力都上阵了,都能做到每天修一里路的进度,从建安到唐兴,这沿路上有十几个亭,这样一天就可以修十几里路,从去年开工到现在,干了近两个月,除了一些特别难的路段外,基本上每个亭都完成了一半的进度。3∴35686688
今年对黄良和林明来说,简直就可以坐着不用管什么事情,甚至于说,即使今年发生大灾,他们也不用发愁,因为年末回来的那些在外地开建安小食的人,都上jiāo了比去年多了不止一倍的税收来,光这些就已经抵上了去年一年整个建安所得的赋税。这样连带着建州今年的税收也不用发愁了。
不过说是归这么说,黄良和林明这俩家伙现在可是干劲冲天,正月才过,他们就派出了多人到周边的州去买耕牛了,用他们的话说,这如今库内有节余太多,要不再想点办法给百姓实惠,恐怕老祖宗在地下都要跳起来骂他们。
黄良干劲足是因为如今黄大已经认祖归宗,大兄一支算是有了后人,自己黄家一mén,也算是有了三个官身了,黄家眼看振兴有望,即便是地方豪mén,也鲜少有一mén出三个官的,虽然说黄大目前还是个小官,但是跟着王二郎,还愁以后假以时日,黄家一定能人丁兴旺,成为地方豪族中的一员。因此原本他准备hun吃等致仕的心就开始活络了起来。
尤其是年前王况跟他说了想在短时间内把建州给升格了后,他的心就越加的蠢蠢yu动起来,建安从下县升格到中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时候,想必天使已经在来建安的路上了,有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他相信,一定能成功,那么到时候,自己可就步入了高层官员的行列了,在朝中说话也就有分量了。
当初他接任刺史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更上一层,但苦于朝中无人,因此只新鲜几天就没了干劲,后来王况献上的将军柜让他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因此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赌注押在了王况身上,不过那个时候他可没想到王况的能量能有如此之大,手笔是一个接一个的,结果却是回报甚丰。
所以现在,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一个刺史身份了,王况说什么,要做什么,他都支持。
林明的干劲比黄良更大,今年品级上去是没跑了,而且,他还不用担心被人摘了果子,刚升格上去的县,是不可能把县令换了的,作为王况的大舅子,他已经从王况那里得到明确的消息,王况是想把建安升格到上县,把建州升格到上州,这和王况跟黄良说的不一样,王况跟黄良只是说看看能不能有办法把建州升格上去。
王况跟林明说的时候,口气很肯定,那语气,仿佛这建安升格到上县就是明日的事情一般。林明也不去想那么多,自家妹夫,自己作为大舅子的不支持谁支持再说了,这升格上去的直接受益人可是他林明。
而且,最让林明充满信心的便是长安已经来信了,说是林荃淼在常举中竟然中了个探huā,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他当爹的最是清楚不过,中举是可以的,但想说得个靠前的名次,那是想都休想,没想到竟然给中了个探huā,据来报信的家人说,坊间流传是陛下随口说了句:把那林荃淼的答卷拿来朕瞧瞧。就这么地,下面的判卷官以为是陛下看上了林荃淼这个走运的小子,给判了个第三名。
然后就是殿试的时候,据小六子说,自家兄弟在殿上竟然举止有礼,落落大方,很是得陛下欣喜,说了句:文章不怎么样,人还是不错地。就这样,探huā就落到了林荃淼的头上了。
长安最近几个月来发生的一切,林明早就从自家小妹林颖芝口中得知了,心知这就是林荃淼的运气来了,要不是这两年跟着王况hun,学了王况那天不怕地不怕的xg格,要不是在长安那几个月跟程处默几个hun得烂熟,要不是在林府大宴时已经见过陛下一面,恐怕林荃淼到了殿上也是和别人一样战战兢兢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林明深知,林荃淼那是沾了王况的光,要不是有王况做出一连串的动作在先,陛下怎么会指名道姓的要林荃淼的卷子看那么林荃淼也就不可能得个第三名,恐怕连殿试的资格都没有的。
林老太爷来信问林明的意思,是让林荃淼等着有好的位置后补缺呢还是现在随便找个地方上任去。林明很是坚决的回信,说是就让林荃淼随便找个地方先锻炼个几年再说,有二郎在,还愁今后没的好位置
按了王况的设想,县上和州里购买了耕牛后,就分到各村里去,暂由各保正照料,谁家需要耕地没耕牛了,就来牵了去用,限定时间内还回来。也不用怕有谁会将牛墨了,因为有谁用过,借了多少天都有登记在册,真要是谁敢胡来,李业嗣的兵可不是吃素的,林明和黄良两个已经从李业嗣那里得知了一个让他们合不拢嘴的消息,陛下竟然许了让王二郎放手去做,镇将府在必要的时候要支持的意思。
难怪,羽林军士竟然会在孙家庄子外设了个营盘,难怪,驻守在王村的陈大他们几个竟然穿上了队正的军服,难怪,每次王二郎出城,后面都会远远的跟了几个兵士
这王二郎难道是皇族中人这一连串的事情一串起来,由不得林明和黄良猜疑起来,可怎么也看不出来啊,王况的身世,那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算了,不管了,王二郎有陛下这么大的靠山,怕个球,咱也拼了,博出个好名声来。
在王况说出有把建州升格起来的想法时,黄良和林明就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去年会有那么多的勋贵子弟一窝蜂的涌到建安来,而且是以程家,尉迟家,李家和秦家人为主,恐怕是他们在长安就嗅到了点味道,提前把人就安chā了进来,这些个豪mén大阀的政治嗅觉还真不是盖的。
高三和黄大都动身去福州了,两个人并不是同一天出发的,高三先行,过了两天后黄大这才出发,高三这一去就是不回来了,必须得完成了买地的任务后,得到王况的指示才能回来,而且这期间还不能和建安有任何的联系,即便是走的时候,也是悄悄的走的,没惊动任何人,除了孙铭前林明和黄大黄良几个知道高三的去向,富来客栈的其他人是一概不知。
而且,在年前,高三就已经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了,即便有人见到,总是会听到高三在念叨着,如今有了点积蓄,要回老家盖房娶新了,不再在富来客栈做了,因此当高三走了的时候,富来客栈的众人真以为他回家盖房娶新去了,个个骂高三不够义气,枉费小东家对他那么好,走了也不告别一声。
黄的任务就是先暗中保护一段时间的高三,等高三站稳了脚跟后,黄大这才会去找寿山村所在的地方,黄大是见过田黄的,所以,只要找到田黄,就能找到地方,找到了,然后就通知高三,让他找机会慢慢的把地一点一点的买下来。
二月底,王况正在和孙家的几个老头研究怎么让收集来的桃种和李种发芽的时候,蒲熙亮来了,王况只好把桃种和李种往几个老头那一丢,不管了,反正这培芽不是自己擅长的,老头子们经验丰富多了,jiāo给他们就是,等到苗木长到一尺来高了,自己再来移植回自己加重嫁接就是。
蒲熙亮是接了家中管事的信后,本来想说派自家小子来建安的,但总归是不放心,想来想去,就直接进宫去找李世民,说建安宣德郎王二郎相召,听其言辞,怕是有比水车更为重要的物事要做,李世民一听,手一挥:去罢,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回来,若是做出的东西朕不满意的话,那你也莫回来了。
要说这蒲家管事也是尽责,从建安到长安,一路上又冷,有的地方还下了不小的雪,他竟然只用了二十多天就赶了回去,所以蒲熙亮才能在二月底赶到建安,比王况预计的要早了一个多月。
本来王况以为蒲熙亮是来不了的,应该会派他家中人来,但没想到是蒲熙亮竟然直接去找了李老2请了假来,这就使得活字印刷必定要走官方的路子了,好在王况本来就没打算赚这个钱,不然王况肯定要郁闷死。
其实,在王况看来,与其赚这个印书钱,还不如拿了卖个好给李老2,坚定李老2维护自己的决心,为自己赚更多的钱打造一个坚实的护盾。
只是被蒲熙亮这样一搞,就使得活字印刷必须成功了,也幸好王况没有事先说明是什么大功劳要蒲熙来帮忙,不然要是李老2一听是新法印书,肯定又是一道圣旨把王况召到长安去。王况没说是什么,李老2就会担心这新东西还必须是在建安才能做出来,才会准了蒲熙亮的请求来建安。
刻活字的梨木早就做好,王况也没跟蒲熙亮说要做什么,他现在要留一手,万一这个活字印刷失败了,再找个其他的东西搪塞过去就是,所以王况只跟蒲熙亮说是要数十万个小指粗细,半寸来长,而且要一模一样的小木条,至于做什么,先不要问,等这一步做好了再说。
当然了,王况也不会làng费,让蒲熙亮这个大师级的人来做这个活,他让蒲熙亮负责把关,一定要做到表面光滑,一模一样,任意chou取两个出来都可以互换的木条,至于蒲熙亮自己,反正既然在监工之余有的是时间,就让他负责帮着把公用书馆的缺少的供人抄写的桌椅给打齐了,当然也不是蒲熙亮亲自动手,他也是只需要在一帮指导建安本地的木匠就行。
王况这是想利用蒲熙亮在建安的时间,帮建安的匠人们提升一下技艺,好歹从蒲熙亮手中偷学些东西出来,这样,以后建安的大户人家就不用到外地去请人打家具了,也能给建安多创造些工作岗位不是
还有一条就是,既然要建文庙,那么文庙里的雕梁画栋有蒲熙亮是最好不过,总是比起建安这些个匠人建的要好看得多,王况是想把文庙建成建安的标志xg建筑的。
蒲熙亮也不问王况究竟要那么多木条做什么,他作为木匠出身,一听要十几万的数目,就断定这肯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宣德郎要他来建安,又没让他做苦力,只是做个监工,分明就是白送个功劳给自己,要是东西做得了,这功劳肯定是跑不了啦,看来,自己离将作少匠又更近一步了。
所以,蒲熙亮是尽职尽责,每天就穿梭在书馆和文庙及县衙mén之间,一线,天天雷打不动的。活字的雕刻因为事关重大,所以被安排在了县衙里面,王况还请李业嗣专mén派了一队兵士在外面巡逻,这就越发的让蒲熙亮觉得要造的物事不一般起来。
因为要求严格,所以一名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出百来个木条来,而且在最后检测的时候总是这个说你做的不标准,那个说他做的不标准,最后干脆,王况找铁匠铺打了个四方孔的量器,能堪堪通过的就算合格,太松了不行,通不过的也不行。
至于说长短倒是简单,王况直接的拿了两个木块,在一块木板上用竹钉一钉,就是现成的标准,评判方式和大小是一样的。
其实也是王况太过把标准定得死了点,或许这就是学机械类专业的人的通病。木活字的大小,并不需要太过严格,这又不是机器印刷,活字刻好后,还是需要手工印刷的,即便是字的高低有所差别,刷上墨,覆上纸,máo刷一刷,全都能印上去。
不过王况把标准定好了之后,进度就快了许多,有现成的量具在,大家一比对,就知道大概差多少,心里有了数,下手就准了许多,速度自然就快了起来。做到后来,大家越做越熟练,一天已经能做几百个木条了。
在有了一万多木条的时候,王况就请了已经回到建安的柳老夫子,会同了林明和黄良,把常用的字让写字相对比较好的林明用揩体都给写了下来,刻字也不用蒲熙亮,建安会雕竹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让他们中间会认字的来刻就行。
直到开始刻字,蒲熙亮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王况要做的是什么,一张脸是ji动的通红,娘咧,这可是造福万代的大功德啊,即便是没有功劳,这样的功德,huā再大的力气也是值得的。
不过,他却是只以为王况是要印书,在这个时代,印书就是件大功德。他是没想到,这将要出现的新的印书方法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有了活字印刷,书本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下跌到普通人家也能很轻易的买上几本的程度。
但是,活字印刷肯定是要夺了许多人的饭碗的,活字的出现,很多靠雕版谋生的匠人必定会被断了生路,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这些匠人还是有手艺在身,只要他们肯干,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寻到新的出路。相对于活字印刷所带来的便利,这点牺牲也是值得的。
柳老夫子不愧是老夫子,竟然将那些常用字给编成了一长串的歌诀,虽然中间是有重复的,不过也不要紧,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一本书里是没有重复字的。
刻一万多的字,也huā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等到王况当着蒲熙亮和林明黄良的面,把那一个个刻好的字,按照柳老夫子的歌诀排列好了,然后用刷上墨,将纸覆上去,再用干净的密máo刷一刷,轻轻一揭开,一张印好字的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和雕版不同,雕版需要一页书一版,这叫活字,随便可以根据书的内容不同而随意组合,一般而言,普通的书,有几万个活字,就可以用上很多年,加上生僻字,十几万个活字也就够了,不用再去一页书刻一版。说完这话,王况丢下着呆的三人,施施然的偷笑着走了,留给他们震撼去吧,哈。
第一九三章活字
正月里,真正让王况高兴的事情是大棚里种的菜竟然可以收获了,因为王况就惦记着吃绿叶菜,所以大棚里只种了菠菜和土白菜两种,一是品种少好照料,二是这两种都很容易种,大家都熟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种菜的人里,除了王况自己的人和程处默的人外,还有李老2的人,所以那些个瓜果类需要授粉的菜蔬,王况一个也没种。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要不是之前失败过一次,早在腊月,就可以收获一次了,那次失败,是因为照料的人没有经验,连续几天,棚内都是密不透风的,导致了菜苗得病,但毕竟都是种植好手,失败一次,竟然被他们找到了原因,第二次种就成功了。
为了探探市场的风向,王况在富来客栈里卖了两天的菠菜,每天只卖十份,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因为建安毕竟处在南方,冬天虽然冷,许多菜种不了,但是菘菜却是能种的,而且土白菜只要照料好了,晚上用稻草盖上免得被霜打到,也是能成活的,所以食客们虽然对每份一吊钱的菠菜充满了好奇心,但真正会点的人实在是太少。
不过王况倒是没有气馁,这大棚在建安或许吃不开,但到长安,到了东都洛阳,那肯定就是不一样了,只是王况有点气愤李老2的耍无赖,非要派了人跟来,把自己的技术学了去,不过好在王况当初也留了一手,这时候可没人知道什么瓜果需要授粉的,李老2派来的人是学会了大棚,但是想种瓜果没mén。
授粉技术王况也不想这么早就传播出去,至少,要在头几年,自己先捞一把再说。而且,如果大棚面积够大,每个大棚里放一窝蜜蜂,就解决了,谁能想到其中的关键呢若是有人问起大可以说是让蜜蜂采蜜就是。
李老2派来的人跟了回长安的羽林军士回去了,随着回去的还有王况送给长孙皇后的桂huā和金桔。因为有上次秦琼当着李老2的面试吃王况送的菜的提醒,王况这次送的紧桔和桂huā除了将璃罐封的严严实实并印上火漆外,还放在了将军柜中,将军柜上两把锁,一把羽林军的百人队队长保管,一把则由林家人保管,到了地头移jiāo后,当面验过后再打开。
不管王况怎么说,羽林军士还是坚持要运新鲜的菠菜回长安去,没办法,王况只好给运送的马车外面裹上厚厚的棉毡布,再用了十几个huā盆,连土带根的移了十几颗菠菜进去,又反复jiāo代路上要注意的事项,至于说一个多月两个月后,到了长安,还能不能保证成活,那就不是王况的问题了,李老2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应该能明白这么远的路途,想运青菜无疑是痴人说梦。
羽林军士在回去的时候,还带了王况口述,王冼执笔写的一道菜,说是给长孙皇后常吃,有好处。
说是菜,其实不如说是点心,就是王况小时候得哮喘时常吃的,huā生猪肺汤,当然王况写的是huā生豚肺汤,这个并不难做,只要把猪肺洗净了,放在一盆冷水中,气管搭在盆外,将盆放到火上慢慢加热,肺里的脏物就会慢慢的从气管中流出,等到猪肺煮熟了,也就基本干净了。
接下来就是huā生了,将huā生用开水烫过,去掉外面的红衣,只要里面的白仁,再将huā生仁和切成片的猪肺一起煮,加一点盐和一点酒就行,其余的什么也不加。
以前王况不敢提出这道菜的时候,那是贵族们基本都不吃豚rou的,后来王况在长安呆了几个月,随着建林酒楼推出的菜式越来越多,而且程处默也经常带了豚脚回去给他老爹啃,慢慢的就开始有官员吃起了豚rou,但这时候,王况也忘了当初要给长孙皇后做huā生猪肺汤的想法,回到了建安,又见到了熟悉的场景,这才想了起来,羽林军要回长安,正好给他们带了去,要是李老2恼怒说自己竟然给长孙皇后开出这样的菜来,那也是远在天边,自己不会受到多大的责罚。
要说修路的民工们也是积极,正月初三,就有人陆续上路开工了,这要和后世比起来,此时候的人确实是淳朴太多,要是后世,按照按天给工钱的话,怕是很多人都会磨洋工,把工期拖长了来做。可现在这些民工怎么说的他们说,是要抢在chun耕前,多修些路,把chun耕时节耽误的给提前补上,不然到了chun耕就没多少人可以来干活了。
中间王况也去看过几次,路修得还是比较快的,基本上每个亭能动的劳动力都上阵了,都能做到每天修一里路的进度,从建安到唐兴,这沿路上有十几个亭,这样一天就可以修十几里路,从去年开工到现在,干了近两个月,除了一些特别难的路段外,基本上每个亭都完成了一半的进度。3∴35686688
今年对黄良和林明来说,简直就可以坐着不用管什么事情,甚至于说,即使今年发生大灾,他们也不用发愁,因为年末回来的那些在外地开建安小食的人,都上jiāo了比去年多了不止一倍的税收来,光这些就已经抵上了去年一年整个建安所得的赋税。这样连带着建州今年的税收也不用发愁了。
不过说是归这么说,黄良和林明这俩家伙现在可是干劲冲天,正月才过,他们就派出了多人到周边的州去买耕牛了,用他们的话说,这如今库内有节余太多,要不再想点办法给百姓实惠,恐怕老祖宗在地下都要跳起来骂他们。
黄良干劲足是因为如今黄大已经认祖归宗,大兄一支算是有了后人,自己黄家一mén,也算是有了三个官身了,黄家眼看振兴有望,即便是地方豪mén,也鲜少有一mén出三个官的,虽然说黄大目前还是个小官,但是跟着王二郎,还愁以后假以时日,黄家一定能人丁兴旺,成为地方豪族中的一员。因此原本他准备hun吃等致仕的心就开始活络了起来。
尤其是年前王况跟他说了想在短时间内把建州给升格了后,他的心就越加的蠢蠢yu动起来,建安从下县升格到中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时候,想必天使已经在来建安的路上了,有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他相信,一定能成功,那么到时候,自己可就步入了高层官员的行列了,在朝中说话也就有分量了。
当初他接任刺史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更上一层,但苦于朝中无人,因此只新鲜几天就没了干劲,后来王况献上的将军柜让他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因此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赌注押在了王况身上,不过那个时候他可没想到王况的能量能有如此之大,手笔是一个接一个的,结果却是回报甚丰。
所以现在,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一个刺史身份了,王况说什么,要做什么,他都支持。
林明的干劲比黄良更大,今年品级上去是没跑了,而且,他还不用担心被人摘了果子,刚升格上去的县,是不可能把县令换了的,作为王况的大舅子,他已经从王况那里得到明确的消息,王况是想把建安升格到上县,把建州升格到上州,这和王况跟黄良说的不一样,王况跟黄良只是说看看能不能有办法把建州升格上去。
王况跟林明说的时候,口气很肯定,那语气,仿佛这建安升格到上县就是明日的事情一般。林明也不去想那么多,自家妹夫,自己作为大舅子的不支持谁支持再说了,这升格上去的直接受益人可是他林明。
而且,最让林明充满信心的便是长安已经来信了,说是林荃淼在常举中竟然中了个探huā,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他当爹的最是清楚不过,中举是可以的,但想说得个靠前的名次,那是想都休想,没想到竟然给中了个探huā,据来报信的家人说,坊间流传是陛下随口说了句:把那林荃淼的答卷拿来朕瞧瞧。就这么地,下面的判卷官以为是陛下看上了林荃淼这个走运的小子,给判了个第三名。
然后就是殿试的时候,据小六子说,自家兄弟在殿上竟然举止有礼,落落大方,很是得陛下欣喜,说了句:文章不怎么样,人还是不错地。就这样,探huā就落到了林荃淼的头上了。
长安最近几个月来发生的一切,林明早就从自家小妹林颖芝口中得知了,心知这就是林荃淼的运气来了,要不是这两年跟着王况hun,学了王况那天不怕地不怕的xg格,要不是在长安那几个月跟程处默几个hun得烂熟,要不是在林府大宴时已经见过陛下一面,恐怕林荃淼到了殿上也是和别人一样战战兢兢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林明深知,林荃淼那是沾了王况的光,要不是有王况做出一连串的动作在先,陛下怎么会指名道姓的要林荃淼的卷子看那么林荃淼也就不可能得个第三名,恐怕连殿试的资格都没有的。
林老太爷来信问林明的意思,是让林荃淼等着有好的位置后补缺呢还是现在随便找个地方上任去。林明很是坚决的回信,说是就让林荃淼随便找个地方先锻炼个几年再说,有二郎在,还愁今后没的好位置
按了王况的设想,县上和州里购买了耕牛后,就分到各村里去,暂由各保正照料,谁家需要耕地没耕牛了,就来牵了去用,限定时间内还回来。也不用怕有谁会将牛墨了,因为有谁用过,借了多少天都有登记在册,真要是谁敢胡来,李业嗣的兵可不是吃素的,林明和黄良两个已经从李业嗣那里得知了一个让他们合不拢嘴的消息,陛下竟然许了让王二郎放手去做,镇将府在必要的时候要支持的意思。
难怪,羽林军士竟然会在孙家庄子外设了个营盘,难怪,驻守在王村的陈大他们几个竟然穿上了队正的军服,难怪,每次王二郎出城,后面都会远远的跟了几个兵士
这王二郎难道是皇族中人这一连串的事情一串起来,由不得林明和黄良猜疑起来,可怎么也看不出来啊,王况的身世,那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算了,不管了,王二郎有陛下这么大的靠山,怕个球,咱也拼了,博出个好名声来。
在王况说出有把建州升格起来的想法时,黄良和林明就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去年会有那么多的勋贵子弟一窝蜂的涌到建安来,而且是以程家,尉迟家,李家和秦家人为主,恐怕是他们在长安就嗅到了点味道,提前把人就安chā了进来,这些个豪mén大阀的政治嗅觉还真不是盖的。
高三和黄大都动身去福州了,两个人并不是同一天出发的,高三先行,过了两天后黄大这才出发,高三这一去就是不回来了,必须得完成了买地的任务后,得到王况的指示才能回来,而且这期间还不能和建安有任何的联系,即便是走的时候,也是悄悄的走的,没惊动任何人,除了孙铭前林明和黄大黄良几个知道高三的去向,富来客栈的其他人是一概不知。
而且,在年前,高三就已经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了,即便有人见到,总是会听到高三在念叨着,如今有了点积蓄,要回老家盖房娶新了,不再在富来客栈做了,因此当高三走了的时候,富来客栈的众人真以为他回家盖房娶新去了,个个骂高三不够义气,枉费小东家对他那么好,走了也不告别一声。
黄的任务就是先暗中保护一段时间的高三,等高三站稳了脚跟后,黄大这才会去找寿山村所在的地方,黄大是见过田黄的,所以,只要找到田黄,就能找到地方,找到了,然后就通知高三,让他找机会慢慢的把地一点一点的买下来。
二月底,王况正在和孙家的几个老头研究怎么让收集来的桃种和李种发芽的时候,蒲熙亮来了,王况只好把桃种和李种往几个老头那一丢,不管了,反正这培芽不是自己擅长的,老头子们经验丰富多了,jiāo给他们就是,等到苗木长到一尺来高了,自己再来移植回自己加重嫁接就是。
蒲熙亮是接了家中管事的信后,本来想说派自家小子来建安的,但总归是不放心,想来想去,就直接进宫去找李世民,说建安宣德郎王二郎相召,听其言辞,怕是有比水车更为重要的物事要做,李世民一听,手一挥:去罢,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回来,若是做出的东西朕不满意的话,那你也莫回来了。
要说这蒲家管事也是尽责,从建安到长安,一路上又冷,有的地方还下了不小的雪,他竟然只用了二十多天就赶了回去,所以蒲熙亮才能在二月底赶到建安,比王况预计的要早了一个多月。
本来王况以为蒲熙亮是来不了的,应该会派他家中人来,但没想到是蒲熙亮竟然直接去找了李老2请了假来,这就使得活字印刷必定要走官方的路子了,好在王况本来就没打算赚这个钱,不然王况肯定要郁闷死。
其实,在王况看来,与其赚这个印书钱,还不如拿了卖个好给李老2,坚定李老2维护自己的决心,为自己赚更多的钱打造一个坚实的护盾。
只是被蒲熙亮这样一搞,就使得活字印刷必须成功了,也幸好王况没有事先说明是什么大功劳要蒲熙来帮忙,不然要是李老2一听是新法印书,肯定又是一道圣旨把王况召到长安去。王况没说是什么,李老2就会担心这新东西还必须是在建安才能做出来,才会准了蒲熙亮的请求来建安。
刻活字的梨木早就做好,王况也没跟蒲熙亮说要做什么,他现在要留一手,万一这个活字印刷失败了,再找个其他的东西搪塞过去就是,所以王况只跟蒲熙亮说是要数十万个小指粗细,半寸来长,而且要一模一样的小木条,至于做什么,先不要问,等这一步做好了再说。
当然了,王况也不会làng费,让蒲熙亮这个大师级的人来做这个活,他让蒲熙亮负责把关,一定要做到表面光滑,一模一样,任意chou取两个出来都可以互换的木条,至于蒲熙亮自己,反正既然在监工之余有的是时间,就让他负责帮着把公用书馆的缺少的供人抄写的桌椅给打齐了,当然也不是蒲熙亮亲自动手,他也是只需要在一帮指导建安本地的木匠就行。
王况这是想利用蒲熙亮在建安的时间,帮建安的匠人们提升一下技艺,好歹从蒲熙亮手中偷学些东西出来,这样,以后建安的大户人家就不用到外地去请人打家具了,也能给建安多创造些工作岗位不是
还有一条就是,既然要建文庙,那么文庙里的雕梁画栋有蒲熙亮是最好不过,总是比起建安这些个匠人建的要好看得多,王况是想把文庙建成建安的标志xg建筑的。
蒲熙亮也不问王况究竟要那么多木条做什么,他作为木匠出身,一听要十几万的数目,就断定这肯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宣德郎要他来建安,又没让他做苦力,只是做个监工,分明就是白送个功劳给自己,要是东西做得了,这功劳肯定是跑不了啦,看来,自己离将作少匠又更近一步了。
所以,蒲熙亮是尽职尽责,每天就穿梭在书馆和文庙及县衙mén之间,一线,天天雷打不动的。活字的雕刻因为事关重大,所以被安排在了县衙里面,王况还请李业嗣专mén派了一队兵士在外面巡逻,这就越发的让蒲熙亮觉得要造的物事不一般起来。
因为要求严格,所以一名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出百来个木条来,而且在最后检测的时候总是这个说你做的不标准,那个说他做的不标准,最后干脆,王况找铁匠铺打了个四方孔的量器,能堪堪通过的就算合格,太松了不行,通不过的也不行。
至于说长短倒是简单,王况直接的拿了两个木块,在一块木板上用竹钉一钉,就是现成的标准,评判方式和大小是一样的。
其实也是王况太过把标准定得死了点,或许这就是学机械类专业的人的通病。木活字的大小,并不需要太过严格,这又不是机器印刷,活字刻好后,还是需要手工印刷的,即便是字的高低有所差别,刷上墨,覆上纸,máo刷一刷,全都能印上去。
不过王况把标准定好了之后,进度就快了许多,有现成的量具在,大家一比对,就知道大概差多少,心里有了数,下手就准了许多,速度自然就快了起来。做到后来,大家越做越熟练,一天已经能做几百个木条了。
在有了一万多木条的时候,王况就请了已经回到建安的柳老夫子,会同了林明和黄良,把常用的字让写字相对比较好的林明用揩体都给写了下来,刻字也不用蒲熙亮,建安会雕竹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让他们中间会认字的来刻就行。
直到开始刻字,蒲熙亮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王况要做的是什么,一张脸是ji动的通红,娘咧,这可是造福万代的大功德啊,即便是没有功劳,这样的功德,huā再大的力气也是值得的。
不过,他却是只以为王况是要印书,在这个时代,印书就是件大功德。他是没想到,这将要出现的新的印书方法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有了活字印刷,书本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下跌到普通人家也能很轻易的买上几本的程度。
但是,活字印刷肯定是要夺了许多人的饭碗的,活字的出现,很多靠雕版谋生的匠人必定会被断了生路,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这些匠人还是有手艺在身,只要他们肯干,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寻到新的出路。相对于活字印刷所带来的便利,这点牺牲也是值得的。
柳老夫子不愧是老夫子,竟然将那些常用字给编成了一长串的歌诀,虽然中间是有重复的,不过也不要紧,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一本书里是没有重复字的。
刻一万多的字,也huā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等到王况当着蒲熙亮和林明黄良的面,把那一个个刻好的字,按照柳老夫子的歌诀排列好了,然后用刷上墨,将纸覆上去,再用干净的密máo刷一刷,轻轻一揭开,一张印好字的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和雕版不同,雕版需要一页书一版,这叫活字,随便可以根据书的内容不同而随意组合,一般而言,普通的书,有几万个活字,就可以用上很多年,加上生僻字,十几万个活字也就够了,不用再去一页书刻一版。说完这话,王况丢下着呆的三人,施施然的偷笑着走了,留给他们震撼去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