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个江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毒药COM文集最新章节!
(一)美得令时间忘记走路的下午
2004年,一位名丹顶鹤的识字妇女,见我在网上冒充文人特寒酸。以东北人特有的炽热,向我摧荐了一本纯文学刊物散文——月刊,百花文艺出版社,三元四。
从散文第一篇文章起,我就被它高雅的格调及大容量的民间语文痴迷住了。正如它的办刊宗旨:一种文体,一种态度,一种道路,一种生活。在这里,我看见了许多鲜活的灵魂,以及表达灵魂走向的曲折方式。它几乎倡导了一种这样的写作生活:深入沉静地进入日常生活,以文字为工具,无限意义地接近事物本身,然后以特有的中国方式表达你所能实现的最高生活境界,以证共相。
于是,我就试着写一些散文。由于本人文学素质低劣,写作过程异乎曲折与艰难。很多时候,一个深情婉转的故事,把自己激动得半夜发羊癫疯,可一落笔就灰飞烟灭了。就象那些借钱的人们,在家里把口型与台词背得稚熟,临上阵儿,就左手指搓右手掌的瞎扯乎,屁就放不出一个。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有幸得到一些文学爱好者指点与帮助。
记得散文曾介绍一篇写1980年时光的文章,当时我没有这文章。热情的丹顶鹤就在语音中一字一字给我朗读。听着,听着,我就感觉1980年的阳光如潮水般从天边漫来,继尔淹灭我头顶。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一个美得令时间忘记走路的下午。
我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感谢帮助我的朋友们,比如丹顶鹤的友情客串,雪语莲香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田园笔耕论坛五讲四美新风尚等;二是掏心掏肺地说出自己对散文的一些浅见,以求一条共勉之路。
有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此文完毕时,我希望这样一个次序:上帝先笑,人类再笑,最后,我不好意思地跟着笑。
(二)散文就象老太太聊天
书上说: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按书的解释,大伙儿可能只有宏观上的理解而没微观上的透彻。按我的理解,散文就象老太太聊天。既可以聊人世间的鸡零狗碎花花草草,也可以聊神仙世界的装疯卖傻黑白颠倒,还可以聊想象中的奇观异景玄幻虚无等。聊时,只要情真意切情绪荡漾就成。把这些聊天记录复制成文字,就是一篇散文了。
举例:时值中午,跟在牛屁股后面犁地的农夫饥饿,而牛又死皮赖脸地原地不动。农夫气急,骂:sb。这么一个事儿,如果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什么是sb以及sb的走势,就是议论文或说明文;如果你写出牛的回答:“你才是sb咧”呢,就是影视文学;写出sb与国民的劣根性就是杂文;写出农夫与牛之间的恩怨而以sb一词来结尾就是小说;写出农夫说出sb的经过与心情就是散文了。
当然,把sb一词复制53次就是灌水了。其实,灌水,很多时候也是散文。
(三)假的东西往往透出一股伪气
有人说: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既然是心灵文字,我们就应该有觉悟真实;要想跳跃在纸上,我们就必须真实。不真实的情感,在纸上是无法呈现跳跃姿势的。更别说一个个字儿跳跃在读者心中了。因为,关于真假情感,人类心灵触动方式基本是一样的。
余光中说:“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无所依凭,只凭自己的本色。”什么是本色?就是除去一些虚晃的花儿,露出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实嘛。
我曾经编造了一篇虚假散文。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别人却无动于衷。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不真实。由于不真实,很多的词汇安排不到最恰当的位置。比如:“妖化”一词,按真实情感应该在ab间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若没有真实情感,完全可能把这词安排到cd之间。
那么,什么是散文的真实呢?
我认为,情感的真实,感觉的真实,人物的基本真实,事件主干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真实。至于叙述中了现的人物语言呐,环境呀,人物姓名呀等倒没有考证的必要。其中,情感的真实至为重要。
一些“土豪劣绅”可能这样提问:他家大兄弟,我昨晚梦见白骨精要吃我,吓得我肝胆俱裂。如果把这个写成散文,不是违背了人物的真实么?因为世上没有白骨精呐。其实,这并没有违反人物真实与事件主干的真实,因为,在梦中,那确实是真实出现过嘛。
只要是文学作品,就没有绝对的真实。即使不是文学作品的文字材料,也无法保证绝对真实。
虚构与虚假是两回事。据说,一文友拿一古砚请教范曾,叫其辨别真伪,范曾只翻看一下就确定为真了。他说:“假的东西往往透出一股伪气。”这个伪气说得好。散文适当的虚构可以,千万别构出伪来。
关于散文的真实,乡下文人曰:别j8乱扯。
(四)形散而神不散
很早的时候,关于散文,有“散文贵散”与“散文忌散”的两派观点。两派为了各自阵地,打斗生猛。在这水深火热的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萧云儒在采纳师陀、王尔龄等人部分意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散神不散”的理论,其实质是通过持论的全面,阐述的确切等找到了“散文贵散”与“散文忌散”二者各执一词之说的平衡点。从而给散文减了刑松了绑。此观点问世后,被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接受,并视之为散文家族的“葵花宝典”
什么是“形散而神不散”呢?“形散”是指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神不散”指主要思想及情绪集中。此观点,与伟大老人邓小平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才是好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你耍啥花招,心中一直要有耗子才行。再换一种说法,见过石头跳河吧?那一波波涟漪啊,外围虽然一圈又一圈地扩散出去,但它始终离不开对“中心”的思念呐?
散文首先是文艺,而文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文艺理论也不可遏制地受到革命的冲击。比如“神不散”原则上要求文章必定有主题思想。而现在许多散文,杂七杂八的一阵“恶搞”根本看不出主题思想。但全文至始至终蕴藏着一种饱满的情绪,把读者收拾得澎湃汹涌。难道,这不是好散文么?
楼下的母猫今晚很活泼,一会儿通俗,一会儿民族,一会儿美声,一会儿还周杰伦式的国际混音,不管怎么叫唤,我都知道它是在发春。
啊哈,多“散文”的猫啊。
(五)姓“散”名“文”字“自我”
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本质属性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他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本人认为,就是本着“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原则,以无羁自由的心灵,表达对世俗世界的情绪与看法。让矫揉造作与装腔作势这些坏孩子起内讧打鬼架。
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把素材如何装进筐里,以及怎么装才能更加美观大方?本人认为,这关联着三个方面:
1)散文的角度。一篇散文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选材的角度。我一般按两个原则选取:a)最能让自己有所触动的角度。比如,对面来了一位身材极佳但长相平淡的女孩子,我心跳了一下;当她走在我的前面,背影显现时,我心跳了二下,那么我就写她的背影。b)符合大众与时俱进审美情绪的角度。比如,我们来公开表扬革命英雄董存瑞,把他写成英雄估计不如把他写成阳光青年效果好。
2)散文的技巧。散文要求真实与随意。那么如何表达这种真实与随意呢?只有通过语言,结构,章法等技巧才通实现。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真实情怀的表达与形散的随意。技巧是一个特好玩的东西,比如,某些大师,在文章结尾时,不象我们这些游勇沉不住气,用啥问号呀,感叹号呀,省略号呀等来表达掏心掏肺的澎湃。他们只轻轻地画一个句号,就荡漾出一个博大精深的意味了。
3)作者的素质。散文是一种比较灵性的文体,无论作者隐藏得多深,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其灵魂与思想。因为你某些语法习惯,组词习惯,思维习惯是跳跃在字里行间的,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理。如果作者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那么他完全可能把杀人放心偷鸡摸狗当成美好事来深造。把这些装进散文之筐,很难引起美观大方的共鸣。
“人生如洒似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合”只要你有真实而美丽的心灵,总会有一种力量敲开读者的心扉。散文犹是。它追求的是思想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而所有之美,无外乎是追求真实之美。试想,一个缺乏真情实意之人,溜进散文殿堂时,人们群众的口号是啥?
你,虚晃人儿,吃大户啊?
(六)那些销魂荡魄的声音
关于散文的语言,有的人主张华丽开道,有的人主张朴素留守。其实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文章语言华光溢彩,阅毕,竟打捞不出丁点记忆,人家以为耍猴戏呢;有的文章语言艰苦朴素,还没看完,大家都掏腰包了,扶贫嘛。个人认为,合适的语言才是好语言。正如,着晚礼服种地是突兀,穿解放鞋开新闻会是洋相。
什么是合适的语言?本人认为,一切具有穿透力的语言都是合适的语言。把文字当成一种工具,无限意义地接近事物本身,从而写尽风尘。
语言怎样才能披上“穿透”的战衣呢?本人浅显,支不出更多的招儿,但还是有一些粗皮可分享:
1)美观大方的语言。这是具有穿透力最基本的要素。散文首先是美文,它要带给读者一种如聆心音、如听天籁的美悦。若村话连篇,粗鄙龌龊,不忍卒读,谈何穿透;或者行文晦涩,看不明白,又谈何穿透?当然,美观大方的语言并非拒绝一切“村言野语”很多时候,根据需要“村言野语”还能起到强化思想或情绪的作用。毕竟这些语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嘛。比如,我在此文第三节的结尾用了一句:“关于散文的真实,乡下文人曰:别j8乱扯。”本人认为这句话,虽然粗野,但比较大方。同时,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使用更能接近事物本质的语言。很多的事物具有隐藏性与多变性,但其本质往往是一定的。这时,你要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死它,并用目光进行医学解剖,让它赤裸裸地跳了出来。比如,那个本质恶劣积习不改的人,在外面发了财,某日竟在电视中大谈“五讲四美”的新风尚。这时,不知谁冒出一句:“那不是隔壁偷牛那个狗剩么?”——这,就是散文穿透性语言嘛。
3)严禁自己不放心的语言。很多的词语具有多面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泛滥。对那些自己无法把握抑或放心不下的词语,最好敬而远之。试想,自己就无法穿透,还有多大机会穿透别人呢?
4)发扬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人的词汇量毕竟有限,而事物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词汇操刀无限的事物,很多时候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寒酸。这时,就要天才性的发挥造词组句的本领。只要你不是神汉出身,造出的词,很多场合是能取得执照的。此招有风险,投资须慎重。
5)“蒙太奇”的运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出现表达障碍。换句话说,就是以自己的表达能力无法详尽事物。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表达的场景移置到另一个熟悉的场景,从而获得一个畅通的表达。其实“蒙太奇”手法用深厚了,往往会取到意料不到的惊喜。用一个粗俗的比方,就象某些夫妻房事时,脑子里出现另一个可人的画面,一下子就活泼了。
写散文,语言最重要,也最难,同时也最能体现作者特色。因为,语言是一个大概念。它不仅是词汇与辞藻,还包括作者惯用的句法习惯,组词造句习惯,个性习惯及思维方式等,甚至还与作者标点符号的独特运用相关联。若按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即思想。那就更博大精深了。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电影天气预报员里面那句话:“难的事与正确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好的散文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无形的。随着字符的跳跃,扑面而来的思想与情绪,象远古那只有捣砧声的夜晚——月光,静静地叩洒在心灵深处。
也如,那些由宋词编曲的声音,从此,销魂荡魄起来。
(七)有一种散文叫“新散文”
近几年“新散文”象一个绯闻名星似的。有人说它是造反派,私生子;但也有人说它是革命的署光改革的先锋。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或者什么都不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这个在峰口浪尖的新生儿妖娆迷惑。基于此,本人就壮着胆儿,摸摸它的皮毛,算是“公车型骚扰”吧。
什么是新散文?
目前,新散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就象我们在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一样,能说出他的特征,但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于是提到新散文时,就习惯性地用上引号。很多人把与常见散文有所区别的归为“新散文”并认为它是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种类。其实,这是错的。
马文博说:“新散文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提倡,一种实验,一种精神,一种试图扩展散文概念边界的努力,一种为突破散文的概念向多维度拓展的徒劳。”这句话竟究是啥意思?简单说来,一切有突围与创新意识的散文都是新散文。比如,你把学术论文写成诗意般文章,有创新意识吧?那就是新散文了。
新散文有那些特点呢?
语言呈无限意义的扩张。每个词语都有着无比广阔的意义空间,而词语的排列组合,又使意义空间呈几何级的增长。新散文注重于词语意义及组合上的挖掘,使语言更有活力。比如,以前我们提到“园丁”一词,马上就想到老师。在句子组合上也采用“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园丁”等。难道“园丁”不可以比作剑子手吗?难道“园丁”不可以与狠毒配对吗?显然不是。又比如这么一句:“小毛的脸如公元前二世纪的道路一样的狭窄,以至于他笑起来也显得十分拥挤。”短短的33个字,小毛的音容笑貌就出来了。为啥会有这效果?词语的开发与组合显奇效嘛。另外,描绘多于描述也是新散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毕竟描绘更适合作者“处处留情”的表达,从而使新散文语言具有探索痕迹。
写作态度更私人化。传统散文注重“文以载道”而新散文更注重作者的心灵感受。它可能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完成一个纯私人的情绪释放而忽略这种情绪的社会性。比如,传统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山水情怀后,按照“文以载道”的规矩,就将一座房子上升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高度了。而按新散文的写作态度,可能会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演变成:“岳阳人真苦,岳阳真穷,岳阳楼真危险。”
更注重现场感。很多的新散文象小说一样,刻意地经营着现场感。或许它想通过现场感,加强文本的真实性,从而完成美学意义上的叙述。比如,我那篇良宵,基本上是通过现场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情绪的。
超长的篇幅。与传统散文相比,长散文在新散文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的散文随处可见。比如,贾平凹的商洲初录就有8万多字。那个叫钟鸣的猛将更是一个“长跑运动员”所写的旁观者竟达百万字。有时我在想,一条中文短信就可以高达70个字,为什么散文不可以更长呢?
挑战真实。真实性长期成为散文不能越过的雷池。而新散文提倡合理的想象,或许它想通过一些虚构情节来反映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吧。新散文的写作态度比较私人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作者通过一些虚构场景来表达真诚了。关于散文的真实,很多时候,我认为只要事件主干真实就行了。象朱自清那篇被群众眼泪浸泡出的精典背影,如果我们非要去探讨细节的真实性,比如,他父亲那天真的戴着黑色小帽吗?真的穿着黑色棉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朱自清出来还不行,还得请车站的片儿警来证明一下。
多角度地接近事物。许多的新散文,都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角度来表达思想与感情的。就象公安围堵罪犯,从东西南北方向逐渐向目标靠近。我写新散文时,就习惯用分节设小标题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增大了信息量而减少了布局的难度。比如,我这篇散文,就是多角度地接近着散文的本质。假如它还是散文的话。
新散文还是一个孩子,而孩子总是善变的。也许我今天列举的这些特征,明天就会成为它控告我的罪证。那我就暂停“参观”吧。诗人说,一切神秘中最大的神秘是命运。不管新散运命运如何,我们都有理由对那些勇于探索创新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此时,凝望着新散文那行色匆忙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一句土耳其诗人的诗: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光明。
(八)散步完了,于是回家
记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那一年春天,好友沫色阅毕,说,毒药有语感了。我想,她所说的“语感”可能是一种行文节奏或者是情绪节奏。但,我更愿意认为,所谓的“语感”是一种境界,至少,是那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境界。
说到散文的写作境界,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佛家用语:禅。
禅,入诗入画入茶,入一切艺术。如王文治先生所云:“世间一切工巧技艺,不通于禅,非上乘也。”然禅境又分为三等: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散文是文艺,也可以说是工巧技艺。根据王文治先生的观点,散文,写作散文,是应该通“禅”的,是应该有境界之分的。
那么,给我一个装腔作势的机会,让我挖一个地道,把散文的写作境界悄悄地放进“禅”的道场中。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很多人说:“我手写我心”这是一个比较有觉悟的写作态度。问题是,你如何用你的手写你的心?很多时候,心到了,手没到;手到了,心却没到。也说是说,手与心还有一定距离,还没达到“刀人合一”的境界。就好比打猎,看到兔子了,却瞄不准;或瞄准了,兔子却跑了。
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散文家李广田在他的谈散文一文中,曾把散文的写作比喻为一个人随意散步“散步完了,于是回家去。”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一种几乎忘记写作技巧的境界,手与心的距离缩为0毫米。意之所往,言之所从,情之所在,文之所生。象散步一样,晃晃悠悠的一溜哒,就把思想与情感带回了家。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我们把字写在纸上,是为了记录生活,感悟生活,见证生活,说白了,是对生活还不够从容。而有一些人,他们有能力写出好散文,但他们从来不写在纸上,而是直接写进生命里。毕竟,人生才是一本童叟无欺的散文呐。
境界是一种很玄很玄的东西。四方八面的因素决定着它的高度。你写社会义好,可能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而你写资本主义坏,完全可能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要保持自己的境界,就要永不放弃前进的脚步。不是有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说这么多,今天“散步”没有?
(九)散文是一个江湖
小学时,教我语文那老师特有自力更生的品质。每次粘贴纸张时,他用手在黄色的牙齿上擦试几下,取一些残物粘在纸上。有一次,他布置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老师。我把它这种自力更生的习惯写成艰苦朴素的宝贵品质。他很高兴,说我有想象力,奖一只圆珠笔给我。按照某些人写自传体的习惯,这只饱含着命运意味的圆珠笔,就会把我引向文学家的摇篮。事实上,在30岁以前的岁月里,我根本没有写文章的欲望。
让我对散文发生浓郁兴趣是上网后。几年前,看了一篇沫色的疏离。这是一篇喃喃自语的爱情讲述。妖娆盘结的一万多字,几乎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然而,随着字符或明或灭的跳跃,无数个画面呈包围的姿势,把我的心挤压得生痛。那零落的语速,更是带着一缕远古的忧伤。这些从她心灵跳出的文字,是一群面容模糊的爱情亡灵,或者一只送葬队伍的暗哑前行。读罢此文,感触深刻。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销魂荡魄。于是就萌芽了写散文的欲望。
刚开始写散文时,道路曲折。散文是美文,而表达美的方式除了思想美外,更关乎于语言美。于是,我疯狂地模仿别人的语言,特别是那些华丽妖娆的语言。但,效果不尽人意。穷其原因,本人不爱学习多年,词汇量几乎呈负增长状态。无论怎样模仿,写出的散文都虚弱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更搞笑的是,别人看后,明白不了这是杂文或散文或说明文或小品。现在想来,那真是一场促狭般的闹剧啊。
后来,我就在思索这么一个问题:既然散文是心灵文章,我干嘛非要模仿别人?我干嘛不能用自己的手写自已的心?我干嘛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直生活在民间语文中。民间语文最大的特色是具有原生态的穿透性。比如,我那伯父,某次讥讽一个吝啬鬼,他说:“他娃儿有屁的出息,抱着一分钱滚几皮沟就不丢。”还有一次,一小镇男人,在他面前显摆城里人的优越。他听后,说:“哦,我知道,那个地方,一泡尿就可以从街头洒到街尾嘛。”其实,这类直抵事物本质的民间语言,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受这种语言环境的陶冶,我行文中就无意识地多了一份调侃,甚至显得尖刻。假如这算我散文特色的话。很多时候,我固执地认为,没有民间语文的支撑,文章就会失去话语活力。象那种眼睛深埋在线装书里的作者,无论文章多漂亮,我都会毫不休恤地认为是各种方式的“读后感”
我喜欢一个叫做刘亮程的作家,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文字确实有特点,每一个字象在清澈透明的小河冼涤过似的,干净洁光。然而又不失厚重,掂在手里,重得好象要脱手。那么他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刘亮程说,他基本上没有怎么上学,很多字都不识得。人家跟着专家教授学,他跟着村庄里的畜牲学。基于此,我认为他最大的特色是没文化嘛。这样看来,写散文,写好看的散文,或许可以缺失文化,但千万别缺失特色。
写散文二年多了,关于散文理论与技巧也有一些感触。但,一直无法悠闲地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道路上。更多时候,我对散文的好坏标准持怀疑态度。有人说,读者认为好的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这读者这个圈子的周长该多大才能证明“读者认为好”?有的说,有思想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思想的保质期又由谁决定?有人说,具有“五讲四美”品质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五讲四美”的终极界限又在那儿呢等等。散文是心灵文学,而人心总呈宽博的姿势徐徐飞翔的。这些,没人能说清楚。
写至此,我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公元前的日子是闲淡的,无所事事的人们天天大狂欢。中场休息时,有些人就试着在甲骨或铜器上描绘着美丽的蓝图。然后把这些刻有诸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字符的甲骨或铜器向空中一抛“轰”的一声,天边就出现了一条书名为“散文”的彩虹。彩虹象一个妖怪似的,踏着时间的风轮,挟裹着争鸣,哄闹,发展,革新,起合的声音,呈无限意义的绽放。
谁能告诉我,远古那一声隆然的“轰”所能承受的散文之重?
或许,散文本质上就是一个江湖。一些具有武侠审美意味的词汇构筑着它澎湃的生命。比如,勇,游,帮派,功夫,侠气,暴动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人心来上演的。江湖,就是人心呐。
关于江湖,曾说过:
江湖就在外面等着你,带上你的“刀”去吧
只是别忘了,无论荣耀还是屈辱的时候
都要审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
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
愿意把所有的荣耀和屈辱
——都给了这想要的
你的心里就可以装下整个江湖了。
我无法预知能否拥有江湖,但我愿意一直走到江湖的路上。
(一)美得令时间忘记走路的下午
2004年,一位名丹顶鹤的识字妇女,见我在网上冒充文人特寒酸。以东北人特有的炽热,向我摧荐了一本纯文学刊物散文——月刊,百花文艺出版社,三元四。
从散文第一篇文章起,我就被它高雅的格调及大容量的民间语文痴迷住了。正如它的办刊宗旨:一种文体,一种态度,一种道路,一种生活。在这里,我看见了许多鲜活的灵魂,以及表达灵魂走向的曲折方式。它几乎倡导了一种这样的写作生活:深入沉静地进入日常生活,以文字为工具,无限意义地接近事物本身,然后以特有的中国方式表达你所能实现的最高生活境界,以证共相。
于是,我就试着写一些散文。由于本人文学素质低劣,写作过程异乎曲折与艰难。很多时候,一个深情婉转的故事,把自己激动得半夜发羊癫疯,可一落笔就灰飞烟灭了。就象那些借钱的人们,在家里把口型与台词背得稚熟,临上阵儿,就左手指搓右手掌的瞎扯乎,屁就放不出一个。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有幸得到一些文学爱好者指点与帮助。
记得散文曾介绍一篇写1980年时光的文章,当时我没有这文章。热情的丹顶鹤就在语音中一字一字给我朗读。听着,听着,我就感觉1980年的阳光如潮水般从天边漫来,继尔淹灭我头顶。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一个美得令时间忘记走路的下午。
我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感谢帮助我的朋友们,比如丹顶鹤的友情客串,雪语莲香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田园笔耕论坛五讲四美新风尚等;二是掏心掏肺地说出自己对散文的一些浅见,以求一条共勉之路。
有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此文完毕时,我希望这样一个次序:上帝先笑,人类再笑,最后,我不好意思地跟着笑。
(二)散文就象老太太聊天
书上说: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按书的解释,大伙儿可能只有宏观上的理解而没微观上的透彻。按我的理解,散文就象老太太聊天。既可以聊人世间的鸡零狗碎花花草草,也可以聊神仙世界的装疯卖傻黑白颠倒,还可以聊想象中的奇观异景玄幻虚无等。聊时,只要情真意切情绪荡漾就成。把这些聊天记录复制成文字,就是一篇散文了。
举例:时值中午,跟在牛屁股后面犁地的农夫饥饿,而牛又死皮赖脸地原地不动。农夫气急,骂:sb。这么一个事儿,如果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什么是sb以及sb的走势,就是议论文或说明文;如果你写出牛的回答:“你才是sb咧”呢,就是影视文学;写出sb与国民的劣根性就是杂文;写出农夫与牛之间的恩怨而以sb一词来结尾就是小说;写出农夫说出sb的经过与心情就是散文了。
当然,把sb一词复制53次就是灌水了。其实,灌水,很多时候也是散文。
(三)假的东西往往透出一股伪气
有人说: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既然是心灵文字,我们就应该有觉悟真实;要想跳跃在纸上,我们就必须真实。不真实的情感,在纸上是无法呈现跳跃姿势的。更别说一个个字儿跳跃在读者心中了。因为,关于真假情感,人类心灵触动方式基本是一样的。
余光中说:“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无所依凭,只凭自己的本色。”什么是本色?就是除去一些虚晃的花儿,露出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实嘛。
我曾经编造了一篇虚假散文。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别人却无动于衷。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不真实。由于不真实,很多的词汇安排不到最恰当的位置。比如:“妖化”一词,按真实情感应该在ab间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若没有真实情感,完全可能把这词安排到cd之间。
那么,什么是散文的真实呢?
我认为,情感的真实,感觉的真实,人物的基本真实,事件主干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真实。至于叙述中了现的人物语言呐,环境呀,人物姓名呀等倒没有考证的必要。其中,情感的真实至为重要。
一些“土豪劣绅”可能这样提问:他家大兄弟,我昨晚梦见白骨精要吃我,吓得我肝胆俱裂。如果把这个写成散文,不是违背了人物的真实么?因为世上没有白骨精呐。其实,这并没有违反人物真实与事件主干的真实,因为,在梦中,那确实是真实出现过嘛。
只要是文学作品,就没有绝对的真实。即使不是文学作品的文字材料,也无法保证绝对真实。
虚构与虚假是两回事。据说,一文友拿一古砚请教范曾,叫其辨别真伪,范曾只翻看一下就确定为真了。他说:“假的东西往往透出一股伪气。”这个伪气说得好。散文适当的虚构可以,千万别构出伪来。
关于散文的真实,乡下文人曰:别j8乱扯。
(四)形散而神不散
很早的时候,关于散文,有“散文贵散”与“散文忌散”的两派观点。两派为了各自阵地,打斗生猛。在这水深火热的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萧云儒在采纳师陀、王尔龄等人部分意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散神不散”的理论,其实质是通过持论的全面,阐述的确切等找到了“散文贵散”与“散文忌散”二者各执一词之说的平衡点。从而给散文减了刑松了绑。此观点问世后,被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接受,并视之为散文家族的“葵花宝典”
什么是“形散而神不散”呢?“形散”是指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神不散”指主要思想及情绪集中。此观点,与伟大老人邓小平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才是好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你耍啥花招,心中一直要有耗子才行。再换一种说法,见过石头跳河吧?那一波波涟漪啊,外围虽然一圈又一圈地扩散出去,但它始终离不开对“中心”的思念呐?
散文首先是文艺,而文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文艺理论也不可遏制地受到革命的冲击。比如“神不散”原则上要求文章必定有主题思想。而现在许多散文,杂七杂八的一阵“恶搞”根本看不出主题思想。但全文至始至终蕴藏着一种饱满的情绪,把读者收拾得澎湃汹涌。难道,这不是好散文么?
楼下的母猫今晚很活泼,一会儿通俗,一会儿民族,一会儿美声,一会儿还周杰伦式的国际混音,不管怎么叫唤,我都知道它是在发春。
啊哈,多“散文”的猫啊。
(五)姓“散”名“文”字“自我”
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本质属性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他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本人认为,就是本着“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原则,以无羁自由的心灵,表达对世俗世界的情绪与看法。让矫揉造作与装腔作势这些坏孩子起内讧打鬼架。
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把素材如何装进筐里,以及怎么装才能更加美观大方?本人认为,这关联着三个方面:
1)散文的角度。一篇散文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选材的角度。我一般按两个原则选取:a)最能让自己有所触动的角度。比如,对面来了一位身材极佳但长相平淡的女孩子,我心跳了一下;当她走在我的前面,背影显现时,我心跳了二下,那么我就写她的背影。b)符合大众与时俱进审美情绪的角度。比如,我们来公开表扬革命英雄董存瑞,把他写成英雄估计不如把他写成阳光青年效果好。
2)散文的技巧。散文要求真实与随意。那么如何表达这种真实与随意呢?只有通过语言,结构,章法等技巧才通实现。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真实情怀的表达与形散的随意。技巧是一个特好玩的东西,比如,某些大师,在文章结尾时,不象我们这些游勇沉不住气,用啥问号呀,感叹号呀,省略号呀等来表达掏心掏肺的澎湃。他们只轻轻地画一个句号,就荡漾出一个博大精深的意味了。
3)作者的素质。散文是一种比较灵性的文体,无论作者隐藏得多深,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其灵魂与思想。因为你某些语法习惯,组词习惯,思维习惯是跳跃在字里行间的,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理。如果作者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那么他完全可能把杀人放心偷鸡摸狗当成美好事来深造。把这些装进散文之筐,很难引起美观大方的共鸣。
“人生如洒似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合”只要你有真实而美丽的心灵,总会有一种力量敲开读者的心扉。散文犹是。它追求的是思想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而所有之美,无外乎是追求真实之美。试想,一个缺乏真情实意之人,溜进散文殿堂时,人们群众的口号是啥?
你,虚晃人儿,吃大户啊?
(六)那些销魂荡魄的声音
关于散文的语言,有的人主张华丽开道,有的人主张朴素留守。其实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文章语言华光溢彩,阅毕,竟打捞不出丁点记忆,人家以为耍猴戏呢;有的文章语言艰苦朴素,还没看完,大家都掏腰包了,扶贫嘛。个人认为,合适的语言才是好语言。正如,着晚礼服种地是突兀,穿解放鞋开新闻会是洋相。
什么是合适的语言?本人认为,一切具有穿透力的语言都是合适的语言。把文字当成一种工具,无限意义地接近事物本身,从而写尽风尘。
语言怎样才能披上“穿透”的战衣呢?本人浅显,支不出更多的招儿,但还是有一些粗皮可分享:
1)美观大方的语言。这是具有穿透力最基本的要素。散文首先是美文,它要带给读者一种如聆心音、如听天籁的美悦。若村话连篇,粗鄙龌龊,不忍卒读,谈何穿透;或者行文晦涩,看不明白,又谈何穿透?当然,美观大方的语言并非拒绝一切“村言野语”很多时候,根据需要“村言野语”还能起到强化思想或情绪的作用。毕竟这些语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嘛。比如,我在此文第三节的结尾用了一句:“关于散文的真实,乡下文人曰:别j8乱扯。”本人认为这句话,虽然粗野,但比较大方。同时,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使用更能接近事物本质的语言。很多的事物具有隐藏性与多变性,但其本质往往是一定的。这时,你要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死它,并用目光进行医学解剖,让它赤裸裸地跳了出来。比如,那个本质恶劣积习不改的人,在外面发了财,某日竟在电视中大谈“五讲四美”的新风尚。这时,不知谁冒出一句:“那不是隔壁偷牛那个狗剩么?”——这,就是散文穿透性语言嘛。
3)严禁自己不放心的语言。很多的词语具有多面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泛滥。对那些自己无法把握抑或放心不下的词语,最好敬而远之。试想,自己就无法穿透,还有多大机会穿透别人呢?
4)发扬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人的词汇量毕竟有限,而事物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词汇操刀无限的事物,很多时候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寒酸。这时,就要天才性的发挥造词组句的本领。只要你不是神汉出身,造出的词,很多场合是能取得执照的。此招有风险,投资须慎重。
5)“蒙太奇”的运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出现表达障碍。换句话说,就是以自己的表达能力无法详尽事物。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表达的场景移置到另一个熟悉的场景,从而获得一个畅通的表达。其实“蒙太奇”手法用深厚了,往往会取到意料不到的惊喜。用一个粗俗的比方,就象某些夫妻房事时,脑子里出现另一个可人的画面,一下子就活泼了。
写散文,语言最重要,也最难,同时也最能体现作者特色。因为,语言是一个大概念。它不仅是词汇与辞藻,还包括作者惯用的句法习惯,组词造句习惯,个性习惯及思维方式等,甚至还与作者标点符号的独特运用相关联。若按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即思想。那就更博大精深了。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电影天气预报员里面那句话:“难的事与正确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好的散文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无形的。随着字符的跳跃,扑面而来的思想与情绪,象远古那只有捣砧声的夜晚——月光,静静地叩洒在心灵深处。
也如,那些由宋词编曲的声音,从此,销魂荡魄起来。
(七)有一种散文叫“新散文”
近几年“新散文”象一个绯闻名星似的。有人说它是造反派,私生子;但也有人说它是革命的署光改革的先锋。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或者什么都不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这个在峰口浪尖的新生儿妖娆迷惑。基于此,本人就壮着胆儿,摸摸它的皮毛,算是“公车型骚扰”吧。
什么是新散文?
目前,新散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就象我们在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一样,能说出他的特征,但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于是提到新散文时,就习惯性地用上引号。很多人把与常见散文有所区别的归为“新散文”并认为它是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种类。其实,这是错的。
马文博说:“新散文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提倡,一种实验,一种精神,一种试图扩展散文概念边界的努力,一种为突破散文的概念向多维度拓展的徒劳。”这句话竟究是啥意思?简单说来,一切有突围与创新意识的散文都是新散文。比如,你把学术论文写成诗意般文章,有创新意识吧?那就是新散文了。
新散文有那些特点呢?
语言呈无限意义的扩张。每个词语都有着无比广阔的意义空间,而词语的排列组合,又使意义空间呈几何级的增长。新散文注重于词语意义及组合上的挖掘,使语言更有活力。比如,以前我们提到“园丁”一词,马上就想到老师。在句子组合上也采用“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园丁”等。难道“园丁”不可以比作剑子手吗?难道“园丁”不可以与狠毒配对吗?显然不是。又比如这么一句:“小毛的脸如公元前二世纪的道路一样的狭窄,以至于他笑起来也显得十分拥挤。”短短的33个字,小毛的音容笑貌就出来了。为啥会有这效果?词语的开发与组合显奇效嘛。另外,描绘多于描述也是新散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毕竟描绘更适合作者“处处留情”的表达,从而使新散文语言具有探索痕迹。
写作态度更私人化。传统散文注重“文以载道”而新散文更注重作者的心灵感受。它可能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完成一个纯私人的情绪释放而忽略这种情绪的社会性。比如,传统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山水情怀后,按照“文以载道”的规矩,就将一座房子上升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高度了。而按新散文的写作态度,可能会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演变成:“岳阳人真苦,岳阳真穷,岳阳楼真危险。”
更注重现场感。很多的新散文象小说一样,刻意地经营着现场感。或许它想通过现场感,加强文本的真实性,从而完成美学意义上的叙述。比如,我那篇良宵,基本上是通过现场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情绪的。
超长的篇幅。与传统散文相比,长散文在新散文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的散文随处可见。比如,贾平凹的商洲初录就有8万多字。那个叫钟鸣的猛将更是一个“长跑运动员”所写的旁观者竟达百万字。有时我在想,一条中文短信就可以高达70个字,为什么散文不可以更长呢?
挑战真实。真实性长期成为散文不能越过的雷池。而新散文提倡合理的想象,或许它想通过一些虚构情节来反映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吧。新散文的写作态度比较私人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作者通过一些虚构场景来表达真诚了。关于散文的真实,很多时候,我认为只要事件主干真实就行了。象朱自清那篇被群众眼泪浸泡出的精典背影,如果我们非要去探讨细节的真实性,比如,他父亲那天真的戴着黑色小帽吗?真的穿着黑色棉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朱自清出来还不行,还得请车站的片儿警来证明一下。
多角度地接近事物。许多的新散文,都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角度来表达思想与感情的。就象公安围堵罪犯,从东西南北方向逐渐向目标靠近。我写新散文时,就习惯用分节设小标题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增大了信息量而减少了布局的难度。比如,我这篇散文,就是多角度地接近着散文的本质。假如它还是散文的话。
新散文还是一个孩子,而孩子总是善变的。也许我今天列举的这些特征,明天就会成为它控告我的罪证。那我就暂停“参观”吧。诗人说,一切神秘中最大的神秘是命运。不管新散运命运如何,我们都有理由对那些勇于探索创新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此时,凝望着新散文那行色匆忙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一句土耳其诗人的诗: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光明。
(八)散步完了,于是回家
记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那一年春天,好友沫色阅毕,说,毒药有语感了。我想,她所说的“语感”可能是一种行文节奏或者是情绪节奏。但,我更愿意认为,所谓的“语感”是一种境界,至少,是那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境界。
说到散文的写作境界,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佛家用语:禅。
禅,入诗入画入茶,入一切艺术。如王文治先生所云:“世间一切工巧技艺,不通于禅,非上乘也。”然禅境又分为三等: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散文是文艺,也可以说是工巧技艺。根据王文治先生的观点,散文,写作散文,是应该通“禅”的,是应该有境界之分的。
那么,给我一个装腔作势的机会,让我挖一个地道,把散文的写作境界悄悄地放进“禅”的道场中。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很多人说:“我手写我心”这是一个比较有觉悟的写作态度。问题是,你如何用你的手写你的心?很多时候,心到了,手没到;手到了,心却没到。也说是说,手与心还有一定距离,还没达到“刀人合一”的境界。就好比打猎,看到兔子了,却瞄不准;或瞄准了,兔子却跑了。
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散文家李广田在他的谈散文一文中,曾把散文的写作比喻为一个人随意散步“散步完了,于是回家去。”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一种几乎忘记写作技巧的境界,手与心的距离缩为0毫米。意之所往,言之所从,情之所在,文之所生。象散步一样,晃晃悠悠的一溜哒,就把思想与情感带回了家。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我们把字写在纸上,是为了记录生活,感悟生活,见证生活,说白了,是对生活还不够从容。而有一些人,他们有能力写出好散文,但他们从来不写在纸上,而是直接写进生命里。毕竟,人生才是一本童叟无欺的散文呐。
境界是一种很玄很玄的东西。四方八面的因素决定着它的高度。你写社会义好,可能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而你写资本主义坏,完全可能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要保持自己的境界,就要永不放弃前进的脚步。不是有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说这么多,今天“散步”没有?
(九)散文是一个江湖
小学时,教我语文那老师特有自力更生的品质。每次粘贴纸张时,他用手在黄色的牙齿上擦试几下,取一些残物粘在纸上。有一次,他布置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老师。我把它这种自力更生的习惯写成艰苦朴素的宝贵品质。他很高兴,说我有想象力,奖一只圆珠笔给我。按照某些人写自传体的习惯,这只饱含着命运意味的圆珠笔,就会把我引向文学家的摇篮。事实上,在30岁以前的岁月里,我根本没有写文章的欲望。
让我对散文发生浓郁兴趣是上网后。几年前,看了一篇沫色的疏离。这是一篇喃喃自语的爱情讲述。妖娆盘结的一万多字,几乎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然而,随着字符或明或灭的跳跃,无数个画面呈包围的姿势,把我的心挤压得生痛。那零落的语速,更是带着一缕远古的忧伤。这些从她心灵跳出的文字,是一群面容模糊的爱情亡灵,或者一只送葬队伍的暗哑前行。读罢此文,感触深刻。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销魂荡魄。于是就萌芽了写散文的欲望。
刚开始写散文时,道路曲折。散文是美文,而表达美的方式除了思想美外,更关乎于语言美。于是,我疯狂地模仿别人的语言,特别是那些华丽妖娆的语言。但,效果不尽人意。穷其原因,本人不爱学习多年,词汇量几乎呈负增长状态。无论怎样模仿,写出的散文都虚弱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更搞笑的是,别人看后,明白不了这是杂文或散文或说明文或小品。现在想来,那真是一场促狭般的闹剧啊。
后来,我就在思索这么一个问题:既然散文是心灵文章,我干嘛非要模仿别人?我干嘛不能用自己的手写自已的心?我干嘛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直生活在民间语文中。民间语文最大的特色是具有原生态的穿透性。比如,我那伯父,某次讥讽一个吝啬鬼,他说:“他娃儿有屁的出息,抱着一分钱滚几皮沟就不丢。”还有一次,一小镇男人,在他面前显摆城里人的优越。他听后,说:“哦,我知道,那个地方,一泡尿就可以从街头洒到街尾嘛。”其实,这类直抵事物本质的民间语言,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受这种语言环境的陶冶,我行文中就无意识地多了一份调侃,甚至显得尖刻。假如这算我散文特色的话。很多时候,我固执地认为,没有民间语文的支撑,文章就会失去话语活力。象那种眼睛深埋在线装书里的作者,无论文章多漂亮,我都会毫不休恤地认为是各种方式的“读后感”
我喜欢一个叫做刘亮程的作家,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文字确实有特点,每一个字象在清澈透明的小河冼涤过似的,干净洁光。然而又不失厚重,掂在手里,重得好象要脱手。那么他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刘亮程说,他基本上没有怎么上学,很多字都不识得。人家跟着专家教授学,他跟着村庄里的畜牲学。基于此,我认为他最大的特色是没文化嘛。这样看来,写散文,写好看的散文,或许可以缺失文化,但千万别缺失特色。
写散文二年多了,关于散文理论与技巧也有一些感触。但,一直无法悠闲地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道路上。更多时候,我对散文的好坏标准持怀疑态度。有人说,读者认为好的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这读者这个圈子的周长该多大才能证明“读者认为好”?有的说,有思想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思想的保质期又由谁决定?有人说,具有“五讲四美”品质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五讲四美”的终极界限又在那儿呢等等。散文是心灵文学,而人心总呈宽博的姿势徐徐飞翔的。这些,没人能说清楚。
写至此,我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公元前的日子是闲淡的,无所事事的人们天天大狂欢。中场休息时,有些人就试着在甲骨或铜器上描绘着美丽的蓝图。然后把这些刻有诸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字符的甲骨或铜器向空中一抛“轰”的一声,天边就出现了一条书名为“散文”的彩虹。彩虹象一个妖怪似的,踏着时间的风轮,挟裹着争鸣,哄闹,发展,革新,起合的声音,呈无限意义的绽放。
谁能告诉我,远古那一声隆然的“轰”所能承受的散文之重?
或许,散文本质上就是一个江湖。一些具有武侠审美意味的词汇构筑着它澎湃的生命。比如,勇,游,帮派,功夫,侠气,暴动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人心来上演的。江湖,就是人心呐。
关于江湖,曾说过:
江湖就在外面等着你,带上你的“刀”去吧
只是别忘了,无论荣耀还是屈辱的时候
都要审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
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
愿意把所有的荣耀和屈辱
——都给了这想要的
你的心里就可以装下整个江湖了。
我无法预知能否拥有江湖,但我愿意一直走到江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