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观音最新章节!
题记
桃花扇:“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1699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于纸上。
一个叫孔尚任的人感于兴亡,博采遗闻,撰了一出戏。
南明凋零的桃花,盛开在清时素白的扇面。
明明是前朝的风景,却那样引人驻足。
对于前生人们总是充满好奇,难以忘怀。
一世人悲欢离合。一双人生离死别。
一个朝代如梦方终。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
斜阳流水悠悠,顷刻兴亡过手。
——题记
卷一
崇祯癸未二月。大明朝一息尚存。
李香君尚未被梳拢,侯方域还在南京城里秦淮河边游荡。
秦淮河是一条多情的河,多情渐至放荡。它无所谓贞洁,也没有是非观,不受道德的羁绊制约。而离它不远的徽南村落,女人谨守唯一的信念,就是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余生不再兴起爱欲之念。男人被摒弃在世界之外,她们必须忍受生活的磨难,男人有心或无意的挑逗,学会对抗夜里被寂寞怂恿的狂乱汹涌的性欲。然后,在某个黑夜或白天凄楚而解脱地死去,等待着被人发现,上报。如果运气好的话,不久之后在这个村落的显眼处会立起一座牌坊,这由官方颁发的关于贞节的认证证书,是对于一个女人人生价值的最高肯定。
世界如此奇妙,当徽南的女人为亡人咬紧牙关,锁紧大门时。秦淮河边的女人们,正为如何留住经过公子王孙而争奇斗艳,费尽心机。
她们的世界是开放的。视男欢女爱是生之大事,竭尽所能。
她们半掩翠阁,却是为了门庭若市。作为那个时代的时尚达人,她们穿着那个时代最摩登的服装,梳着最新潮的发型,当然还有最流行最新鲜的妆容。
每一座楼台,每一座长亭,短桥,每一树柳底,垂杨。每一天,都上演这样款款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红尘如此妖娆,情意如此繁茂,如此潦草。
秦淮河水冷眼旁观,笙歌歇,画舫游。迎来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败都不与它相干。
直到某个青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见,侯方域遇见了李香君。
她那时正随苏昆生学牡丹亭,院内的香君歌声轻荡,绾住墙外的游人:“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成对儿莺燕啊。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这雏妓的声色撩动了他。他驻足,注目。旧院新人。她含苞待放,将将又是花间魁首。
千里姻缘,自有人相牵。
有人劳心,有人帮衬,连鸨母都贤惠体贴事情顺利地让人发指。洞房花烛,月映花影烛映人,哪有半点倾颓的气象,两个人的喜气,将这国运将尽的死气也顺道掩饰了。锣鼓喧阗中,众人欢聚调笑,乐而忘忧,继而忘国。
秦淮河上的生活,那些香艳的,他和她的故事,一再生动地展示,再动乱的年代,生活节奏都是井然有序的,人其实很渺小,渺小到不容易被惊扰。
不必把一切想像地过于壮烈,内心的悲壮激荡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人生的某个决定,却实难波及到人们正常生活。社会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吸纳着人心的不安。
明末的才子佳人们,该眠花宿柳的眠花宿柳,该洞房花烛的洞房花烛,该访亲探友的访亲探友,该追名逐利的追名逐利,他们的生活不仅正常,动荡的时局更使得原本琐碎的小事也变得风情万种,耐人寻味。
一夜恩爱欢娱不必细表。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的大媒杨友龙前来探望这对新人,他既是鸨母李贞丽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所以乐见其成,一力促成这桩姻缘。
侯方域梳拢李香君的缠头之资,还是他拿出来的。帮人帮到这地步,侯方域和李香君自然是要深谢的。
面对杨的殷勤,她虽不拒绝却也暗自留心:“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李香君虽是女人,却不因利遮眼,没有因为受到馈赠就眉开眼笑忘乎所以。她的这种秉性是她超凡脱俗的内因。
杨友龙道破其间奥妙,他是有心帮忙的,算个出力的,但真正出钱的,还另有其人,这个隐藏在暗处的人就是阮大铖。杨友龙不过是帮他做个人情,把钱送出而已。
侯方域很诧异,但很爽,哪个男人遇见这样有脸面的事情会不爽呢?他深知这是因为自己名声在外,阮大铖有心讨好结交的缘故。
这个人情,他预备领了。他对杨友龙说:
(生)阮圆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
(末)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于足下。(生)请教。(末)圆老当日曾游赵梦白之门,原是吾辈。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谆谆纳交。
(生)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末)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
侯方域少具文名,出身名门,家世很好,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
公子少有不浮浪的。侯方域未免为他人的刻意抬举和讨好动心。阮大铖又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必须要兜一个大圈来找侯方域帮忙呢?阮大铖曾投效过魏忠贤,是当时人所共贱的魏阉的干儿子。魏忠贤倒台以后,他也赋闲在家,隐居南京城中。他是个名利心极热的人,哪里甘心这样埋没余生,不免又想出来活动活动,几次下来都碰了壁,不为当时的主流所接纳。
其时复社文名极盛,一帮青年才俊社会精英混在一起,他们言谈喜好影响当时的读书人,甚至可以左右当时的社会舆论。
侯方域身为复社的首领之一,承袭了东林党人的清流习气。以他和陈贞慧、吴应箕的交情,他如果开口帮阮大铖,效果肯定是有的,却势必会伤害他和复社同道的感情,结果很可能是他自己也被牵扯进去,惹来骂名。
李香君冷静的预见到这一切。也许她那时还没有那么深刻。但她的本心告诉她,侯生这样做是莽撞,危险的。最重要的是,他将违背原则,丧失气节。
他将人格扫地。
李香君生平第一次发火了。在新婚的第一天早上,当着外人的面,她怒斥侯生:“官人是何等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隄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人们感慨于一个妓女,严格说来,是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子的思想觉悟。她未经世事,连处子之身也是昨夜才破。她却比她那见多识广才名卓著的官人见得深远,虑得周全。她拔簪,脱衣掷地,铮铮作响:“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她瞬间所迸发的璀璨烈性,使得她的男人黯然失色,更使得后来包括现在为名为利所奴役的读书人羞惭,面目无光。
然而我拒绝将李香君想象成圣女。她的拒绝也许只是出于天真的世故,这缘于她自小生活环境的熏陶。她对人情通达谨慎。知道什么可以要,什么不可以要,贪图小利会得不偿失。
在桃花扇之外,真正和鸨母李贞丽相好,和李香君相熟的人不是杨友龙而是陈贞慧。可以想见这些清流名士们平素慷慨激扬的谈吐对年少的香君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的潜移默化起着多大的影响——这是李香君的思想与众不同的外因。
现在,她终有机会和她所敬仰的人们站在一个阵营了,她义不容辞地在紧要关头把摇摆侯方域拉回来,保全他的名声。侯方域清醒过来,顺势回拒道:“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
杨友龙还待再劝,侯方域放出真心话来:“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救人。”话已至此。杨友龙只得讪讪告辞。
侯方域请杨友龙顺便把东西带走:“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回过身来,他哄余怒未息的她:“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我却又多想。俗话说,家有贤妻夫少祸是有道理的。身边有个规劝提醒你的人,犯错的几率会低很多。可惜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别人的劝诫呢?人多是固执己见的。
那些愚蠢贪婪卑鄙自大的官员们,他们的家里一定也不少规劝他们的人,可是,贤妻们的规劝又起了多少实际效果?他们的眼睛早不看妻子苍老脸,他们的心记挂着即将到来的巨额贿赂,他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回味着与情人昨夜的销魂,欲望又再次升起。
李香君的规劝之所以起了作用,时机很重要。他们是新婚燕尔,侯方域新人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你说什么都好,发发脾气也感觉可爱。何况李香君的规劝又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若是两人感情淡时,发生这样的事,侯方域听不听李香君的,真要打个问号。
卷二
崇祯癸未十月,大明朝国器将倾。
这一月,侯方域避祸远走。事端自然是由三月成亲时香君却奁时伏下,事情却不仅仅是阮大铖挟私报复那么简单。
大将左良玉的军队久缺粮草,军心躁动,再不想办法几乎就要起兵乱。左良玉只好许诺众军移兵就食南京。
消息传来,人心惶惶,生怕破坏南京城现有的平静,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左良玉和侯方域的老爹侯恂是故交,杨友龙出主意利用一下这层关系。于是侯方域以自己父亲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左良玉劝他退兵,送信人是侯方域的朋友,能言善道且颇有侠气的说书人柳敬亭。
这封信和柳敬亭的口才都打动了左良玉。本来左良玉许诺移兵就食就是权宜之计,他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落人口舌。
南京之围虽解,这封信却给侯方域带来麻烦,阮大铖借口侯方域私通左良玉,指他为左兵内应,务必及早除去。
阮大铖的恼恨也不仅仅是李香君却奁不给她面子如此简单。可怜的阮大铖自从魏忠贤倒台以后就没好日子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喊声最大的是明末四公子。四公子中的陈贞慧视他为斯文败类,简直唯恐他不死,那份留都防乱揭帖,丝毫不给他立足之地。连阮大铖参加孔子的祭奠也被他纠结众儒生上前一顿群殴,打得阮大铖鼻青脸肿落荒而逃。
更损的是,这帮公子哥整完人家还借人家的家班来取乐。某日,这几位公子在鸡鸣寺饮酒作乐,大约是觉得有酒无歌不过瘾,心血来潮派人拿了名帖去阮家借家班唱戏。阮大铖会错了意,以为这是示好的机会,巴巴地把家班送过去,还叫家人混在里面听他们议论什么。
结果这几位公子,酒喝好了,戏看过了,也趁机过足了嘴瘾,把阮大铖痛贬一通:“有才华还作魏阉的干儿子!比没才更可鄙!”众人欢饮达旦,大笑而归。阮大铖心中懊丧可想而知。
阮大铖作春灯谜有一段平话,名叫十错认,有痛悔之心,情辞可悯。“然而清流诸君子,持之过急,绝之过严,使之流芳路塞,遗臭心甘。”
清流这帮人,也未必就是道德完美,无懈可击。他们其实也很混账。只不过形势总是此涨彼消,阉党倒霉了,阉党的对头清流们自然又翻身而起,高歌凯旋了!
在桃花扇序里,顾天石对此剖白地入木三分:“呜呼!气节伸而东汉亡,理学炽而南宋灭;胜国晚年,虽女子亦知向往东林,究于天下事奚补也。”
清流书生一样排除异己,咄咄逼人,却不能真正掌握国家权力,扼腕长叹,临事而迷。甚至缺乏基本的自救能力,空自书生意气!南明的迅速覆亡和这些人囿于私怨,一刻不停地勾角斗心有直接的关系。
阮大铖找到机会要寻侯方域的不是,幸而杨友龙是个比较圆滑的人,他和阮大铖也相熟,暗中通知侯方域避祸。
侯方域兀自留恋花丛:“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李香君正色相劝:“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她叫他远走高飞,不要连累他人。她并不是怕自己被连累,而是怕给阮大铖借口将复社的文友们一网打尽。
侯方域却为往何处去发愁:“双亲在,双亲在,信音未准;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天涯到处迷,将身怎隐。歧路穷途,天暗地昏。”还是杨友龙给他出了主意,叫他跟着史可法去做个参谋。
李香君为侯方域收拾行装时,她的软弱流露出来,想着分别在即,心中默念着他的名字。泪水沾湿了他的行囊,思念附着在他身上,使得他走在路上心意沉沉,不住回顾。这是后话了。
他们相处才这么短,就被逼散了,往日所见的离别发生在自己身上,虽有心理准备,也不能潇洒轻松。她还不像那些久经此事的同行们那样漠然无谓。
“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紧。药裹巾箱,都带泪痕。”
他与她作别,强作劝慰:“暂此分别,后会不远。”她含泪道:“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
她心里清楚,离合悲欢一瞬,后会期无凭准。我就是欣赏这女人超乎年龄的清醒。
我不愿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简单归到乱世儿女中去,那样未免太草率了。他们的遭遇受很多因素影响造成的结果,绝不该单纯归结到局势上。以侯方域的轻浮和李香君的气盛,即使他们处在太平盛世,也未必就不遭人算计。
读桃花扇最让我竦然心惊的,不是候李二人的分别,而是人私心的危害之大。从阮大铖对复社文人的报复,到马士英拥立福王,掌控朝政,再到他们一盘散沙弃城而逃,哪一个不是满腹私欲的小人?
侯方域之所以和李香君劳燕分飞,史可法孤城无援,南明之所以一年就覆亡。不是因为国无良才,而是他们不能同心一力。
泛滥的私欲,迅速彻底地覆灭了一个国家,威力远比满清的军队火炮要大得多。如果说个人的私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孔,当这个小孔泛滥成灾,溃烂成深不见底的大洞,一切病入膏肓,药石无灵。
卷三
崇祯甲申三月。侯方域走后,李闯攻破北京,崇祯缢死煤山。明朝名存实亡。
崇祯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心有余而智不足,但就他以身殉国的果敢来说,他无愧于他皇帝的名分,成败不论,他尽力而为了。
崇祯死讯传来,举国皆哀。左良玉往南礼拜,叩头哭送大行皇帝:“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雠早复神京,报国雠早复神京。”
左良玉如此,史可法必定如此。这一番哭诉代表了当时天下间多少独立抗争的孤臣的心意。让人感慨啊!即便在当时亡家破鼎的情况下,在朝在野,还是有不少忠心为国的能征善战的将领,只要善加利用,明朝断不至于覆亡的那么快。可惜!掌权的宵小们营营役役,溺于宴安,国家的前途命运被他们抛在脑后——良将忠臣有心出力却无用武之地。
手握实权的马士英所盘算的,是赶紧拥立福王为帝。他颇有点吕不韦的意思,干的是一桩叫做“奇货可居”的生意。他想的非常实际:“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捷足争先,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归手。”
他不介意国家多难。不介意生灵涂炭,对于局势,这个投机主义者有着自己的看法: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
他将国家多难看作是幸,是大好的机会!这其实见出他比那帮迂臣有决断,邪恶高明的地方。他的邪恶使得他能把持朝政,蹿居高位——他懂得顺应,即使因此失去为人的气节。
马士英不顾史可法等人的反对和质疑迎立了福王。福王不是福娃,他不能给人民带来快乐。给国家带来活力和希望。
甲申五月,南明建立。
福王继位以后称弘光皇帝,他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不遗余力地伤害这个新生的政权上,直到这个小朝廷彻底完蛋。
这帮混蛋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侥幸,不晓得谨言慎行,反而煌煌然开朝组阁,皇帝忙着分封亲信,巩固权力,亲信瓜分权力,打击异己。弘光还一副中兴之主的鸟样,让我今日在书写这段历史时依然深深为他的狂妄愚蠢自大羞耻,哭笑不得!
李香君的生活并未因南明的建立而好转,反而坏了。自从侯方域走后她一直谨言慎行,闭门不出。这也没有帮她避过一些人的算计。当局势稍稍安定一点,已经东山再起的阮大铖,重拾起声色犬马的老勾当,他意欲讨好马士英,将李香君买来送给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做妾。
李香君生命中最激烈的一幕发生了。当说客来说亲,她痛骂逐走了说客。当田仰的花轿来到楼下,她一头碰得鲜血四溅,昏死在地。眼看出了人命,花轿也上不得了。田仰那边还不能得罪,李贞丽只好以身相替,冒名出嫁。
甲申十一月,李贞丽从良一个月,李香君卧病守楼。
一个欢场女子将日子过得和徽南的节妇一般了,在同行眼中她:“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她为此甘之如饴。这姿态足够美好,足以满足她精神上的洁癖,以供她日后回想群起来不自愧。她习惯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是一个妓女,为了救赎我自己,我要比一般的女人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因此她循规蹈矩,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但她自是风尘中人,想拔脚而出,撇得干干净净,哪那么简单!李香君自己想必也是清楚的,因为不易,她道义上的坚持才显得可贵而有意义。
不管效果如何,结果如何。她对自己有了交代。
她捧诗扇在手,见上面血迹殷殷。那一天的激烈又再现眼前,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思前想后,她心酸难耐:“欺负俺贱烟花薄命飘颻,倚着那丞相府忒骄傲。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最可怜妈妈替奴挡灾,飘然竟去。看床榻依然,未知归来何日。”
她一念至此,不觉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她够果断,怎么能侥幸逃过一劫呢?
她揽镜自照,血痕一缕在眉梢。凭栏眺望又见院落空空,风吹帘栊自敲。妈妈吉凶未卜,姐妹们风流云散,侯方域音信全无。她拖着病弱的身体强自支持:“叫奴家揉开云髻,折损宫腰;睡昏昏似妃葬坡平,血淋淋似妾堕楼高。怕旁人呼号,舍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银镜里朱霞残照,鸳枕上红泪春潮。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鲛绡。”
李香君不幸中有大幸,她血溅诗扇,有杨友龙以血为墨,揉草为汁,将她满心凄清苦楚细心点染成折枝桃花。
在她的世界周边还有许多心血凋零的女子,她们悲惨不下于她,凄苦不下于她,但她们的义烈像黑暗来临前的晚霞,无声无息地被吞噬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她,幸有孔尚任为她作传。
多少红颜都零落了,只有她的桃花未谢。
她以诗扇代信,托苏昆生去寻找侯方域。
卷四
其时,侯方域流落到史可法的麾下,着实地做了点事,不负史可法对他的庇护,赠与他高参的衔头。首先在迎立福王的问题上,他给予史可法建议,寻出了“三大罪、五不可立”的理论支持,旗帜鲜明的反对福王,虽然于事无济。
其二,在史可法手下几员骁将因私怨而大动干戈时。他帮史可法分析情势,出谋划策。他更去监视那有勇无谋的高杰,防止他又因冲动做出蠢事。
明末这一节。当真看得人摇头叹气无语。
史可法手下有四员大将,分别协助他镇守四个地方。这四个人却在参谒史可法时当堂就闹了矛盾,为的是高杰坐了首位,黄得功,刘泽请,刘良佐一看不对啊,你一归降的流寇反贼,给你个位子坐就是客气的了,论资排辈你怎么敢越到我们前头?再一想,高杰驻兵扬州,那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啊,竟然被一个投诚草寇占着了!靠!爷们不爽了!三位大爷齐刷刷拂袖而起,家国天下也不管了,回去整兵和高杰干一场,看看谁是老大!
你瞧瞧,又是私心作祟!意气用事。
这一场闹,把史可法一腔壮志豪情,灰去大半。切齿恨道:“没见阵上逞威风,早已窝里相争闹,笑中兴封了一伙小儿曹。”
他看着这群跳梁小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多么尴尬的位置上。就这些人满心私念,把全部精力都花在窝里斗上了,指望他们去抵御外敌,比做梦还滑稽。
真他娘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无奈,他派侯方域为监军去辅佐高杰,尽人事而已。
乙酉正月。高杰这个惹事生非的主,终于遭人暗算了!侯方域只好半逃亡似的狼狈离开。他回乡安顿好老父,又恐许兵追索,买舟南来。黄河上他遇见寻他的苏昆生。两人同回南京。
乙酉三月,侯方域回到南京,发现这次才是真正人去楼空了。
孔尚任将侯方域的重归写得如梦如幻,如入桃源一般。在曲辞之中,独寻的幽美,风流云散的怅惘,再也没有比他写得更细致,更丝丝入扣了。孔尚任几乎将汉字的阴柔之美发挥到极致。一字,一句,都叫人销魂。那男人,每一着眼,每行一步,都是说不尽的旧情牵绊。
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只见黄莺乱啭,人踪悄悄,芳草芊芊。粉坏楼墙,苔痕绿上花砖。应有娇羞人面,映着他桃树红妍;重来浑似阮刘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萧然,美人去远,重门锁,云山万千,知情只有闲莺燕。尽着狂,尽着颠,问着他一双双不会传言。熬煎,才待转,嫩花枝靠着疏篱颤。
帘栊响,似有个人略喘。寻遍,立东风渐午天,那一去人难见。看纸破窗櫺,纱裂帘幔。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这都是为着小生来。携上妆楼展,对遗迹宛然,为桃花结下了死生冤。那香君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一行行写下鸳鸯券。
这桃花扇在,那人阻春烟。
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堪怜!旧桃花刘郎又撚,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这流水溪堪羨,落红英千千片。抹云烟,绿树浓,青峰远。仍是春风旧境不曾变,没个人儿将咱系恋。是一座空桃源,趁着未斜阳将棹转。
热心肠早把冰雪嚥,活冤业现摆着麒麟楦。俺且抱着扇上桃花闲过遣。
春风三月,眼前的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是谁说的,依稀风景似旧年。差别就在这“依稀”二字了——只有故地重游的人才能察觉出美好繁茂里不为人知的凋敝荒芜。
经过时间的摧残,他所拥有的美好都坍塌了。他美满的小家庭没有了,他的女人如神女消失了,他的朋友们再不会在此相聚,把酒言欢,通宵达旦。他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追求都随着时局的改变而暗变了。
他站在哪里,感觉许多许多往事蜂拥而至。它们逐渐显形,丰满起来。
往事代替女人伸手拥抱了他,马上又像神女迅速地消失在在梦境的边缘。繁盛,荒芜,摧毁,坍塌——经过这样的过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这就是沧桑。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回忆是敛默的仪式。独自潜回充满私人印记的旧地。贸然出现的人惊扰到你正在绵延的回忆,让眼前的幻象破碎,消失,让它们像鸟群一样振翅飞去。
可以想见,侯方域看见寄居于此的蓝田叔时,必定是惊讶且不适的,有那么一霎他一定是很憎恶这个人的出现的,他并不是他渴望见到的她,他不经商榷,粗暴地侵略了他的私属空间,但他又必须为之应酬,因为这个人是杨友龙的朋友。
最美满的爱情永远孕育在想象中,在思念中,不断地修缮,不断完美。想象着那个人,她因此变得铭心刻骨,无可取代。
孔尚任深明这点奥秘,所以他让侯方域和李香君兜兜转转再也没有再见。
再见,与君绝。
卷五
李香君侥幸逃过一劫,却没能逃过第二劫。
事缘马士英他们闲来娱情,搞了个堂会,找几个人来应承。当时秦淮河上的风流艳色都被雨打风吹去,所剩无已,找来找去又找到李香君。
她鄙夷这样的应酬。香君的气性因为孤寂,磨砺地越发明锐了。她得罪的人也逐次升级,由阮大铖到田仰,再到马士英。如果说第一次她发飙是出于不屑,第二次发飙是出于不愿,第三次她发飙就是出于不齿了!
在宴席上,阮大铖命她斟酒献歌,她愤然作色,高声骂道:“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俺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妾的心中事,乱似蓬,几番要向君王控。拆散夫妻惊魂迸,割开母子鲜血涌,比那流贼还猛。做哑装聋,骂着不知惶恐。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道义上的优越感使得女人内心充满力量,使她声音激昂有力,她妩媚的脸显得庄严而凛然。她蔑视眼前的高官权贵,转而想到复社的文友,再远一点的东林党人。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精神和他们息息相通,而今,终于融为一体了!
这一顿骂可比祢衡骂曹操要露骨刻薄的多,骂得几位大人肝火上蹿,兴致全无。这几位仁兄哪有曹操的气量,脸上挂不住,几乎立时就要给这个不识好歹的女人一点颜色看,幸亏又有杨友龙在场打圆场,把香君救下来。
杨友龙性格如此,原非骑墙。他后来起兵抗清,不屈而死,并非软骨小人。
又过了几天,阮大铖把自己新写的几出戏献给弘光皇帝,阮大铖的戏比他的人品要好得多,那是经得起名士们挑剔的,名不虚传的好!弘光皇帝一看喜笑颜开:“甚得朕心!”立刻吩咐他们在民间选优(优伶)进内廷供奉。
李香君又被选进内宫。和崇祯末年被选入宫的卞赛和陈圆圆一样,她们都身不由己,逃不开命运的撮弄。她们唯一幸运的,是最终竟然离开了宫廷,没有被埋没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成为废墟上的瓦砾。
孔尚任感慨着,通过文字构建一个幻象,深入更为久远的时间,他试图追寻着一个三百年的王朝消亡的答案。青灯照亮了他的眼,他边写边叹息:“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随着书写,长途跋涉的他将逐渐接近这个答案。
李香君的身影暂时隐没在宫门内。侯方域走到金陵三山街,他将在书商蔡益所的寓所里遇见他许久未见的朋友,随即被投入大牢。
重逢的喜悦尚未咽下,祸事就接踵而来。阮大铖得到线报。他马上派人把这些曾经志得意满的公子哥们投进牢狱。
罪名?报复就是最好的理由。风水轮流转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看老子怎么玩死你们!
审讯的官员挂冠而去。能够在混乱中抽身而去的人,总是冷漠的,洞烛先机的。一个建立在私欲之上的朝廷犹如一颗脆弱的露珠,摇摇欲坠,怎么可能稳固,值得托付呢?
至于长久——更是妄想。
他袍袖飘飘,遁入山林。“眼望着白云缥缈,顾不得石径迢遥。渐渐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几个渔樵。翠微深处人家少,万岭千峰路一条。开怀抱,尽着俺山游寺宿,不问何朝。”
道人飘然远去,在白云松下悠然高卧,他偶尔睁开眼睛,望一眼山下红尘。依旧嚣繁,世人为自身安危奔忙。兵来将挡,干戈不断。他望一眼那对红尘中相互守望的男女,一点痴心不熄,一丝幽恨未消。
他眯眼,看看天上的浮云,笑一笑,深知那度化的时机未到。
乙酉三月,面对左良玉“清君侧”的大军,马士英和阮大铖等暗暗合计:“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调黄、刘三镇兵力去阻截左良玉,清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福王也很快把自己的福气耗完了。
乙酉五月,史可法兵败的消息传来,他私出宫禁,带着妃嫔珍宝,撇下文武官员潜逃。
只有一年,他癫狂迷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什么中兴之主,他全数承袭朱家人令人发指的昏聩。他看不见在扬州史可法独立难支,英雄末路,一腔热血化泪零:
"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
纵然他早已力不从心,知道大势已去,依然在苦苦坚持。他哭得眼中见血,扬州的子弟兵为他的忠烈所感,誓言死战到底:“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有背弃,就有坚持!
势不可违扬州沦陷。基于对之前所遭反抗的嫉恨,清兵屠城,人烟灭绝。
明史如此记载史可法的结局:“城遂破,可法自刎不遂,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孔尚任改史可法之死为屈原式的沉江。他写:“史可法城破之时已满拼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
为了君王的安危,他违背了与扬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忍辱偷生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举步维艰,他希望那些身死九泉的将士们可以理解,他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当他完成所要做到事情,他就会前去和他们聚首。
当他走到南京附近,听到了弘光潜逃的消息。这无惧于千军万马的忠臣被这无情的消息顷刻摧毁地魂飞魄散。国破家亡,君王弃国而逃的耻辱感彻底地覆灭了他!遥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阙,眼前浮现帝座上那个人趁夜潜逃抱头鼠窜的样子。他暗笑自己可笑的坚持: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一切的奋斗和挣扎都是徒劳,全无意义!拔剑四顾心茫然。千年前的屈原所领受的巨大的幻灭感,挟着滔滔的江水汹涌来到他面前。既然信念灰飞烟灭,肉身也不必苟活于世!
他纵身跃入江中!大明朝最后一根天柱坍塌,大地震颤,日月掩面,苍天失色!
“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山云变,江岸迁,一霎时忠魂不见,寒食何人知墓田。”
昔年苌弘冤死,蜀人以椟盛其血,藏之,三年化碧。为忠臣的亡故而痛惜,敬重,祭祀,口耳相传,用心纪念他们的,只有贫苦,平凡的百姓!
百姓历来是善于造神的,将忠烈之士的亡灵奉为神,顶礼膜拜,使他们安息,继续保佑人民,他们的威名,因黎民百姓的赤心拥戴,不曾衰微和黯淡。
苌弘如是,屈原如是,岳飞如是!史可法如是!苍生不绝,忠烈亦不绝其嗣。
卷六
正如孔尚任通过文字的跋涉靠近了李香君和侯方域,我一样循此道靠近了这个书生。他的文字照亮我的眼睛,让它们彻夜无眠,在黑暗中炯炯有神。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孔尚任对于苍凉的体悟是惊人的。他善于捕捉那些潜身在黑暗中一言不发的事件,然后清晰地书写出它们的样子。他如同亲历了那些纷争一样,写来历历在目,往事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桃花扇文辞之美,思想之深,感慨之真,为杂剧四剧之首。犹为奇妙的是,他并不是世俗意义上潦倒落魄的书生。他的出身可谓不凡,祖先是最受读书人尊崇的孔子。历代帝王都对孔子的后代善加利用,不敢怠慢。
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
随着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的深交,十余年前关于桃花扇的创作构思,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心中。
他不能拒绝这样的冲动。身为文人,他知道抒写历史是多么意义深远之事,他的祖先曾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无所遁形,在暗夜尚且战战兢兢,不敢伸手靠近竹简。忠臣烈士彪炳史册,不至被人遗忘。他的讲述与日月同在,深刻入时光。千载之下读起来仍心惊动魄。
我必须说,孔尚任是寂寞的,巨大的孤独感和不确定让他写出生死相托的信义,写出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但最终,抵死的缠绵也没能抵挡他内心吞噬一切的虚无。他让李香君和侯方域在栖霞山了断情缘,挥别红尘。
再见面。已是栖霞山。夕阳无限好。
一场战乱,倾颓了一座城池,成全了他们,却没有成全他们。一样是乱世儿女,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因因果果,无法定论。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与世人并无不同,他们的聚散离合细究起来也普通。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出众是沾了那个光怪陆离乱世的光。爱情只是吸引人眼光的水晶球。更值得关注的是,控制这个水晶球的人,给予的启示。
桃花扇里真正感人心魄的,是孔尚任对于离合,对于兴亡的深刻剖析。
最后——他借张道士之口点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姻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的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这声音苍老而平静,如同晨钟暮鼓破空而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侯方域和李香君闻言,豁然顿悟,抛却尘缘而去。这个结局长久以来一种被人质疑,认为二人千辛万苦重逢了,历经磨难,相思之苦尚未解,岂能因一个道士几句话就遽然放下一切。
这个想法貌似通情达理,实则囿于情爱且浅薄狭隘,误解了作者一番苦心。孔尚任并不是刻意拆散两人来造就一个悲剧,而是他洞察世事,深明一念之间顿悟的力量。
放开才是解脱。
若按比较接近历史的结局,李香君终随侯方域从良。隐瞒身世进入侯家,后来身份败露,为公公侯恂所不谅,逐出家门。气节终究拗不过出身。而侯方域终是没有抵御住诱惑,他去参加清廷的乡试,仅中副榜。灰头土脸回乡,将自己的书斋改名“壮悔堂”又因与香君离散,不久郁郁而终
这样的结局,好过孔尚任的安排吗?
孔尚任并不是要写一段爱情,他是要逃过一段爱情来写历史,写兴亡。他想他的讲述对世人有警醒,但世人的眼睛只关注情爱。
在桃花扇的结尾。孔尚任写了一出余韵。余韵中归结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楼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到老。
我怀疑,他所感知到的易消易逝的无常,那无处不在的彷徨和无奈,即使经过这样费心,竭尽所能的倾诉,又有几人能懂?
桃花扇里有张道人,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入道和跛足道人唱“好了歌”孔尚任或曹雪芹,他们思想最终的凝结和体现,都是通过道人的形象来展现,借助道人之口来传达人生最大的奥妙。这不是巧合,更不是媚俗的演义敷衍。中国文人的思想多倾向归于道,最终有意无意回归到老庄的世界中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
桃花扇:“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1699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于纸上。
一个叫孔尚任的人感于兴亡,博采遗闻,撰了一出戏。
南明凋零的桃花,盛开在清时素白的扇面。
明明是前朝的风景,却那样引人驻足。
对于前生人们总是充满好奇,难以忘怀。
一世人悲欢离合。一双人生离死别。
一个朝代如梦方终。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
斜阳流水悠悠,顷刻兴亡过手。
——题记
卷一
崇祯癸未二月。大明朝一息尚存。
李香君尚未被梳拢,侯方域还在南京城里秦淮河边游荡。
秦淮河是一条多情的河,多情渐至放荡。它无所谓贞洁,也没有是非观,不受道德的羁绊制约。而离它不远的徽南村落,女人谨守唯一的信念,就是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余生不再兴起爱欲之念。男人被摒弃在世界之外,她们必须忍受生活的磨难,男人有心或无意的挑逗,学会对抗夜里被寂寞怂恿的狂乱汹涌的性欲。然后,在某个黑夜或白天凄楚而解脱地死去,等待着被人发现,上报。如果运气好的话,不久之后在这个村落的显眼处会立起一座牌坊,这由官方颁发的关于贞节的认证证书,是对于一个女人人生价值的最高肯定。
世界如此奇妙,当徽南的女人为亡人咬紧牙关,锁紧大门时。秦淮河边的女人们,正为如何留住经过公子王孙而争奇斗艳,费尽心机。
她们的世界是开放的。视男欢女爱是生之大事,竭尽所能。
她们半掩翠阁,却是为了门庭若市。作为那个时代的时尚达人,她们穿着那个时代最摩登的服装,梳着最新潮的发型,当然还有最流行最新鲜的妆容。
每一座楼台,每一座长亭,短桥,每一树柳底,垂杨。每一天,都上演这样款款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红尘如此妖娆,情意如此繁茂,如此潦草。
秦淮河水冷眼旁观,笙歌歇,画舫游。迎来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败都不与它相干。
直到某个青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见,侯方域遇见了李香君。
她那时正随苏昆生学牡丹亭,院内的香君歌声轻荡,绾住墙外的游人:“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成对儿莺燕啊。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这雏妓的声色撩动了他。他驻足,注目。旧院新人。她含苞待放,将将又是花间魁首。
千里姻缘,自有人相牵。
有人劳心,有人帮衬,连鸨母都贤惠体贴事情顺利地让人发指。洞房花烛,月映花影烛映人,哪有半点倾颓的气象,两个人的喜气,将这国运将尽的死气也顺道掩饰了。锣鼓喧阗中,众人欢聚调笑,乐而忘忧,继而忘国。
秦淮河上的生活,那些香艳的,他和她的故事,一再生动地展示,再动乱的年代,生活节奏都是井然有序的,人其实很渺小,渺小到不容易被惊扰。
不必把一切想像地过于壮烈,内心的悲壮激荡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人生的某个决定,却实难波及到人们正常生活。社会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吸纳着人心的不安。
明末的才子佳人们,该眠花宿柳的眠花宿柳,该洞房花烛的洞房花烛,该访亲探友的访亲探友,该追名逐利的追名逐利,他们的生活不仅正常,动荡的时局更使得原本琐碎的小事也变得风情万种,耐人寻味。
一夜恩爱欢娱不必细表。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的大媒杨友龙前来探望这对新人,他既是鸨母李贞丽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所以乐见其成,一力促成这桩姻缘。
侯方域梳拢李香君的缠头之资,还是他拿出来的。帮人帮到这地步,侯方域和李香君自然是要深谢的。
面对杨的殷勤,她虽不拒绝却也暗自留心:“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李香君虽是女人,却不因利遮眼,没有因为受到馈赠就眉开眼笑忘乎所以。她的这种秉性是她超凡脱俗的内因。
杨友龙道破其间奥妙,他是有心帮忙的,算个出力的,但真正出钱的,还另有其人,这个隐藏在暗处的人就是阮大铖。杨友龙不过是帮他做个人情,把钱送出而已。
侯方域很诧异,但很爽,哪个男人遇见这样有脸面的事情会不爽呢?他深知这是因为自己名声在外,阮大铖有心讨好结交的缘故。
这个人情,他预备领了。他对杨友龙说:
(生)阮圆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
(末)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于足下。(生)请教。(末)圆老当日曾游赵梦白之门,原是吾辈。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谆谆纳交。
(生)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末)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
侯方域少具文名,出身名门,家世很好,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
公子少有不浮浪的。侯方域未免为他人的刻意抬举和讨好动心。阮大铖又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必须要兜一个大圈来找侯方域帮忙呢?阮大铖曾投效过魏忠贤,是当时人所共贱的魏阉的干儿子。魏忠贤倒台以后,他也赋闲在家,隐居南京城中。他是个名利心极热的人,哪里甘心这样埋没余生,不免又想出来活动活动,几次下来都碰了壁,不为当时的主流所接纳。
其时复社文名极盛,一帮青年才俊社会精英混在一起,他们言谈喜好影响当时的读书人,甚至可以左右当时的社会舆论。
侯方域身为复社的首领之一,承袭了东林党人的清流习气。以他和陈贞慧、吴应箕的交情,他如果开口帮阮大铖,效果肯定是有的,却势必会伤害他和复社同道的感情,结果很可能是他自己也被牵扯进去,惹来骂名。
李香君冷静的预见到这一切。也许她那时还没有那么深刻。但她的本心告诉她,侯生这样做是莽撞,危险的。最重要的是,他将违背原则,丧失气节。
他将人格扫地。
李香君生平第一次发火了。在新婚的第一天早上,当着外人的面,她怒斥侯生:“官人是何等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隄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人们感慨于一个妓女,严格说来,是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子的思想觉悟。她未经世事,连处子之身也是昨夜才破。她却比她那见多识广才名卓著的官人见得深远,虑得周全。她拔簪,脱衣掷地,铮铮作响:“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她瞬间所迸发的璀璨烈性,使得她的男人黯然失色,更使得后来包括现在为名为利所奴役的读书人羞惭,面目无光。
然而我拒绝将李香君想象成圣女。她的拒绝也许只是出于天真的世故,这缘于她自小生活环境的熏陶。她对人情通达谨慎。知道什么可以要,什么不可以要,贪图小利会得不偿失。
在桃花扇之外,真正和鸨母李贞丽相好,和李香君相熟的人不是杨友龙而是陈贞慧。可以想见这些清流名士们平素慷慨激扬的谈吐对年少的香君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的潜移默化起着多大的影响——这是李香君的思想与众不同的外因。
现在,她终有机会和她所敬仰的人们站在一个阵营了,她义不容辞地在紧要关头把摇摆侯方域拉回来,保全他的名声。侯方域清醒过来,顺势回拒道:“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
杨友龙还待再劝,侯方域放出真心话来:“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救人。”话已至此。杨友龙只得讪讪告辞。
侯方域请杨友龙顺便把东西带走:“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回过身来,他哄余怒未息的她:“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我却又多想。俗话说,家有贤妻夫少祸是有道理的。身边有个规劝提醒你的人,犯错的几率会低很多。可惜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别人的劝诫呢?人多是固执己见的。
那些愚蠢贪婪卑鄙自大的官员们,他们的家里一定也不少规劝他们的人,可是,贤妻们的规劝又起了多少实际效果?他们的眼睛早不看妻子苍老脸,他们的心记挂着即将到来的巨额贿赂,他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回味着与情人昨夜的销魂,欲望又再次升起。
李香君的规劝之所以起了作用,时机很重要。他们是新婚燕尔,侯方域新人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你说什么都好,发发脾气也感觉可爱。何况李香君的规劝又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若是两人感情淡时,发生这样的事,侯方域听不听李香君的,真要打个问号。
卷二
崇祯癸未十月,大明朝国器将倾。
这一月,侯方域避祸远走。事端自然是由三月成亲时香君却奁时伏下,事情却不仅仅是阮大铖挟私报复那么简单。
大将左良玉的军队久缺粮草,军心躁动,再不想办法几乎就要起兵乱。左良玉只好许诺众军移兵就食南京。
消息传来,人心惶惶,生怕破坏南京城现有的平静,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左良玉和侯方域的老爹侯恂是故交,杨友龙出主意利用一下这层关系。于是侯方域以自己父亲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左良玉劝他退兵,送信人是侯方域的朋友,能言善道且颇有侠气的说书人柳敬亭。
这封信和柳敬亭的口才都打动了左良玉。本来左良玉许诺移兵就食就是权宜之计,他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落人口舌。
南京之围虽解,这封信却给侯方域带来麻烦,阮大铖借口侯方域私通左良玉,指他为左兵内应,务必及早除去。
阮大铖的恼恨也不仅仅是李香君却奁不给她面子如此简单。可怜的阮大铖自从魏忠贤倒台以后就没好日子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喊声最大的是明末四公子。四公子中的陈贞慧视他为斯文败类,简直唯恐他不死,那份留都防乱揭帖,丝毫不给他立足之地。连阮大铖参加孔子的祭奠也被他纠结众儒生上前一顿群殴,打得阮大铖鼻青脸肿落荒而逃。
更损的是,这帮公子哥整完人家还借人家的家班来取乐。某日,这几位公子在鸡鸣寺饮酒作乐,大约是觉得有酒无歌不过瘾,心血来潮派人拿了名帖去阮家借家班唱戏。阮大铖会错了意,以为这是示好的机会,巴巴地把家班送过去,还叫家人混在里面听他们议论什么。
结果这几位公子,酒喝好了,戏看过了,也趁机过足了嘴瘾,把阮大铖痛贬一通:“有才华还作魏阉的干儿子!比没才更可鄙!”众人欢饮达旦,大笑而归。阮大铖心中懊丧可想而知。
阮大铖作春灯谜有一段平话,名叫十错认,有痛悔之心,情辞可悯。“然而清流诸君子,持之过急,绝之过严,使之流芳路塞,遗臭心甘。”
清流这帮人,也未必就是道德完美,无懈可击。他们其实也很混账。只不过形势总是此涨彼消,阉党倒霉了,阉党的对头清流们自然又翻身而起,高歌凯旋了!
在桃花扇序里,顾天石对此剖白地入木三分:“呜呼!气节伸而东汉亡,理学炽而南宋灭;胜国晚年,虽女子亦知向往东林,究于天下事奚补也。”
清流书生一样排除异己,咄咄逼人,却不能真正掌握国家权力,扼腕长叹,临事而迷。甚至缺乏基本的自救能力,空自书生意气!南明的迅速覆亡和这些人囿于私怨,一刻不停地勾角斗心有直接的关系。
阮大铖找到机会要寻侯方域的不是,幸而杨友龙是个比较圆滑的人,他和阮大铖也相熟,暗中通知侯方域避祸。
侯方域兀自留恋花丛:“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李香君正色相劝:“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她叫他远走高飞,不要连累他人。她并不是怕自己被连累,而是怕给阮大铖借口将复社的文友们一网打尽。
侯方域却为往何处去发愁:“双亲在,双亲在,信音未准;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天涯到处迷,将身怎隐。歧路穷途,天暗地昏。”还是杨友龙给他出了主意,叫他跟着史可法去做个参谋。
李香君为侯方域收拾行装时,她的软弱流露出来,想着分别在即,心中默念着他的名字。泪水沾湿了他的行囊,思念附着在他身上,使得他走在路上心意沉沉,不住回顾。这是后话了。
他们相处才这么短,就被逼散了,往日所见的离别发生在自己身上,虽有心理准备,也不能潇洒轻松。她还不像那些久经此事的同行们那样漠然无谓。
“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紧。药裹巾箱,都带泪痕。”
他与她作别,强作劝慰:“暂此分别,后会不远。”她含泪道:“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
她心里清楚,离合悲欢一瞬,后会期无凭准。我就是欣赏这女人超乎年龄的清醒。
我不愿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简单归到乱世儿女中去,那样未免太草率了。他们的遭遇受很多因素影响造成的结果,绝不该单纯归结到局势上。以侯方域的轻浮和李香君的气盛,即使他们处在太平盛世,也未必就不遭人算计。
读桃花扇最让我竦然心惊的,不是候李二人的分别,而是人私心的危害之大。从阮大铖对复社文人的报复,到马士英拥立福王,掌控朝政,再到他们一盘散沙弃城而逃,哪一个不是满腹私欲的小人?
侯方域之所以和李香君劳燕分飞,史可法孤城无援,南明之所以一年就覆亡。不是因为国无良才,而是他们不能同心一力。
泛滥的私欲,迅速彻底地覆灭了一个国家,威力远比满清的军队火炮要大得多。如果说个人的私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孔,当这个小孔泛滥成灾,溃烂成深不见底的大洞,一切病入膏肓,药石无灵。
卷三
崇祯甲申三月。侯方域走后,李闯攻破北京,崇祯缢死煤山。明朝名存实亡。
崇祯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心有余而智不足,但就他以身殉国的果敢来说,他无愧于他皇帝的名分,成败不论,他尽力而为了。
崇祯死讯传来,举国皆哀。左良玉往南礼拜,叩头哭送大行皇帝:“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雠早复神京,报国雠早复神京。”
左良玉如此,史可法必定如此。这一番哭诉代表了当时天下间多少独立抗争的孤臣的心意。让人感慨啊!即便在当时亡家破鼎的情况下,在朝在野,还是有不少忠心为国的能征善战的将领,只要善加利用,明朝断不至于覆亡的那么快。可惜!掌权的宵小们营营役役,溺于宴安,国家的前途命运被他们抛在脑后——良将忠臣有心出力却无用武之地。
手握实权的马士英所盘算的,是赶紧拥立福王为帝。他颇有点吕不韦的意思,干的是一桩叫做“奇货可居”的生意。他想的非常实际:“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捷足争先,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归手。”
他不介意国家多难。不介意生灵涂炭,对于局势,这个投机主义者有着自己的看法: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
他将国家多难看作是幸,是大好的机会!这其实见出他比那帮迂臣有决断,邪恶高明的地方。他的邪恶使得他能把持朝政,蹿居高位——他懂得顺应,即使因此失去为人的气节。
马士英不顾史可法等人的反对和质疑迎立了福王。福王不是福娃,他不能给人民带来快乐。给国家带来活力和希望。
甲申五月,南明建立。
福王继位以后称弘光皇帝,他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不遗余力地伤害这个新生的政权上,直到这个小朝廷彻底完蛋。
这帮混蛋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侥幸,不晓得谨言慎行,反而煌煌然开朝组阁,皇帝忙着分封亲信,巩固权力,亲信瓜分权力,打击异己。弘光还一副中兴之主的鸟样,让我今日在书写这段历史时依然深深为他的狂妄愚蠢自大羞耻,哭笑不得!
李香君的生活并未因南明的建立而好转,反而坏了。自从侯方域走后她一直谨言慎行,闭门不出。这也没有帮她避过一些人的算计。当局势稍稍安定一点,已经东山再起的阮大铖,重拾起声色犬马的老勾当,他意欲讨好马士英,将李香君买来送给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做妾。
李香君生命中最激烈的一幕发生了。当说客来说亲,她痛骂逐走了说客。当田仰的花轿来到楼下,她一头碰得鲜血四溅,昏死在地。眼看出了人命,花轿也上不得了。田仰那边还不能得罪,李贞丽只好以身相替,冒名出嫁。
甲申十一月,李贞丽从良一个月,李香君卧病守楼。
一个欢场女子将日子过得和徽南的节妇一般了,在同行眼中她:“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她为此甘之如饴。这姿态足够美好,足以满足她精神上的洁癖,以供她日后回想群起来不自愧。她习惯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是一个妓女,为了救赎我自己,我要比一般的女人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因此她循规蹈矩,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但她自是风尘中人,想拔脚而出,撇得干干净净,哪那么简单!李香君自己想必也是清楚的,因为不易,她道义上的坚持才显得可贵而有意义。
不管效果如何,结果如何。她对自己有了交代。
她捧诗扇在手,见上面血迹殷殷。那一天的激烈又再现眼前,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思前想后,她心酸难耐:“欺负俺贱烟花薄命飘颻,倚着那丞相府忒骄傲。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最可怜妈妈替奴挡灾,飘然竟去。看床榻依然,未知归来何日。”
她一念至此,不觉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她够果断,怎么能侥幸逃过一劫呢?
她揽镜自照,血痕一缕在眉梢。凭栏眺望又见院落空空,风吹帘栊自敲。妈妈吉凶未卜,姐妹们风流云散,侯方域音信全无。她拖着病弱的身体强自支持:“叫奴家揉开云髻,折损宫腰;睡昏昏似妃葬坡平,血淋淋似妾堕楼高。怕旁人呼号,舍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银镜里朱霞残照,鸳枕上红泪春潮。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鲛绡。”
李香君不幸中有大幸,她血溅诗扇,有杨友龙以血为墨,揉草为汁,将她满心凄清苦楚细心点染成折枝桃花。
在她的世界周边还有许多心血凋零的女子,她们悲惨不下于她,凄苦不下于她,但她们的义烈像黑暗来临前的晚霞,无声无息地被吞噬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她,幸有孔尚任为她作传。
多少红颜都零落了,只有她的桃花未谢。
她以诗扇代信,托苏昆生去寻找侯方域。
卷四
其时,侯方域流落到史可法的麾下,着实地做了点事,不负史可法对他的庇护,赠与他高参的衔头。首先在迎立福王的问题上,他给予史可法建议,寻出了“三大罪、五不可立”的理论支持,旗帜鲜明的反对福王,虽然于事无济。
其二,在史可法手下几员骁将因私怨而大动干戈时。他帮史可法分析情势,出谋划策。他更去监视那有勇无谋的高杰,防止他又因冲动做出蠢事。
明末这一节。当真看得人摇头叹气无语。
史可法手下有四员大将,分别协助他镇守四个地方。这四个人却在参谒史可法时当堂就闹了矛盾,为的是高杰坐了首位,黄得功,刘泽请,刘良佐一看不对啊,你一归降的流寇反贼,给你个位子坐就是客气的了,论资排辈你怎么敢越到我们前头?再一想,高杰驻兵扬州,那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啊,竟然被一个投诚草寇占着了!靠!爷们不爽了!三位大爷齐刷刷拂袖而起,家国天下也不管了,回去整兵和高杰干一场,看看谁是老大!
你瞧瞧,又是私心作祟!意气用事。
这一场闹,把史可法一腔壮志豪情,灰去大半。切齿恨道:“没见阵上逞威风,早已窝里相争闹,笑中兴封了一伙小儿曹。”
他看着这群跳梁小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多么尴尬的位置上。就这些人满心私念,把全部精力都花在窝里斗上了,指望他们去抵御外敌,比做梦还滑稽。
真他娘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无奈,他派侯方域为监军去辅佐高杰,尽人事而已。
乙酉正月。高杰这个惹事生非的主,终于遭人暗算了!侯方域只好半逃亡似的狼狈离开。他回乡安顿好老父,又恐许兵追索,买舟南来。黄河上他遇见寻他的苏昆生。两人同回南京。
乙酉三月,侯方域回到南京,发现这次才是真正人去楼空了。
孔尚任将侯方域的重归写得如梦如幻,如入桃源一般。在曲辞之中,独寻的幽美,风流云散的怅惘,再也没有比他写得更细致,更丝丝入扣了。孔尚任几乎将汉字的阴柔之美发挥到极致。一字,一句,都叫人销魂。那男人,每一着眼,每行一步,都是说不尽的旧情牵绊。
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只见黄莺乱啭,人踪悄悄,芳草芊芊。粉坏楼墙,苔痕绿上花砖。应有娇羞人面,映着他桃树红妍;重来浑似阮刘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萧然,美人去远,重门锁,云山万千,知情只有闲莺燕。尽着狂,尽着颠,问着他一双双不会传言。熬煎,才待转,嫩花枝靠着疏篱颤。
帘栊响,似有个人略喘。寻遍,立东风渐午天,那一去人难见。看纸破窗櫺,纱裂帘幔。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这都是为着小生来。携上妆楼展,对遗迹宛然,为桃花结下了死生冤。那香君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一行行写下鸳鸯券。
这桃花扇在,那人阻春烟。
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堪怜!旧桃花刘郎又撚,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这流水溪堪羨,落红英千千片。抹云烟,绿树浓,青峰远。仍是春风旧境不曾变,没个人儿将咱系恋。是一座空桃源,趁着未斜阳将棹转。
热心肠早把冰雪嚥,活冤业现摆着麒麟楦。俺且抱着扇上桃花闲过遣。
春风三月,眼前的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是谁说的,依稀风景似旧年。差别就在这“依稀”二字了——只有故地重游的人才能察觉出美好繁茂里不为人知的凋敝荒芜。
经过时间的摧残,他所拥有的美好都坍塌了。他美满的小家庭没有了,他的女人如神女消失了,他的朋友们再不会在此相聚,把酒言欢,通宵达旦。他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追求都随着时局的改变而暗变了。
他站在哪里,感觉许多许多往事蜂拥而至。它们逐渐显形,丰满起来。
往事代替女人伸手拥抱了他,马上又像神女迅速地消失在在梦境的边缘。繁盛,荒芜,摧毁,坍塌——经过这样的过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这就是沧桑。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回忆是敛默的仪式。独自潜回充满私人印记的旧地。贸然出现的人惊扰到你正在绵延的回忆,让眼前的幻象破碎,消失,让它们像鸟群一样振翅飞去。
可以想见,侯方域看见寄居于此的蓝田叔时,必定是惊讶且不适的,有那么一霎他一定是很憎恶这个人的出现的,他并不是他渴望见到的她,他不经商榷,粗暴地侵略了他的私属空间,但他又必须为之应酬,因为这个人是杨友龙的朋友。
最美满的爱情永远孕育在想象中,在思念中,不断地修缮,不断完美。想象着那个人,她因此变得铭心刻骨,无可取代。
孔尚任深明这点奥秘,所以他让侯方域和李香君兜兜转转再也没有再见。
再见,与君绝。
卷五
李香君侥幸逃过一劫,却没能逃过第二劫。
事缘马士英他们闲来娱情,搞了个堂会,找几个人来应承。当时秦淮河上的风流艳色都被雨打风吹去,所剩无已,找来找去又找到李香君。
她鄙夷这样的应酬。香君的气性因为孤寂,磨砺地越发明锐了。她得罪的人也逐次升级,由阮大铖到田仰,再到马士英。如果说第一次她发飙是出于不屑,第二次发飙是出于不愿,第三次她发飙就是出于不齿了!
在宴席上,阮大铖命她斟酒献歌,她愤然作色,高声骂道:“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俺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妾的心中事,乱似蓬,几番要向君王控。拆散夫妻惊魂迸,割开母子鲜血涌,比那流贼还猛。做哑装聋,骂着不知惶恐。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道义上的优越感使得女人内心充满力量,使她声音激昂有力,她妩媚的脸显得庄严而凛然。她蔑视眼前的高官权贵,转而想到复社的文友,再远一点的东林党人。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精神和他们息息相通,而今,终于融为一体了!
这一顿骂可比祢衡骂曹操要露骨刻薄的多,骂得几位大人肝火上蹿,兴致全无。这几位仁兄哪有曹操的气量,脸上挂不住,几乎立时就要给这个不识好歹的女人一点颜色看,幸亏又有杨友龙在场打圆场,把香君救下来。
杨友龙性格如此,原非骑墙。他后来起兵抗清,不屈而死,并非软骨小人。
又过了几天,阮大铖把自己新写的几出戏献给弘光皇帝,阮大铖的戏比他的人品要好得多,那是经得起名士们挑剔的,名不虚传的好!弘光皇帝一看喜笑颜开:“甚得朕心!”立刻吩咐他们在民间选优(优伶)进内廷供奉。
李香君又被选进内宫。和崇祯末年被选入宫的卞赛和陈圆圆一样,她们都身不由己,逃不开命运的撮弄。她们唯一幸运的,是最终竟然离开了宫廷,没有被埋没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成为废墟上的瓦砾。
孔尚任感慨着,通过文字构建一个幻象,深入更为久远的时间,他试图追寻着一个三百年的王朝消亡的答案。青灯照亮了他的眼,他边写边叹息:“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随着书写,长途跋涉的他将逐渐接近这个答案。
李香君的身影暂时隐没在宫门内。侯方域走到金陵三山街,他将在书商蔡益所的寓所里遇见他许久未见的朋友,随即被投入大牢。
重逢的喜悦尚未咽下,祸事就接踵而来。阮大铖得到线报。他马上派人把这些曾经志得意满的公子哥们投进牢狱。
罪名?报复就是最好的理由。风水轮流转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看老子怎么玩死你们!
审讯的官员挂冠而去。能够在混乱中抽身而去的人,总是冷漠的,洞烛先机的。一个建立在私欲之上的朝廷犹如一颗脆弱的露珠,摇摇欲坠,怎么可能稳固,值得托付呢?
至于长久——更是妄想。
他袍袖飘飘,遁入山林。“眼望着白云缥缈,顾不得石径迢遥。渐渐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几个渔樵。翠微深处人家少,万岭千峰路一条。开怀抱,尽着俺山游寺宿,不问何朝。”
道人飘然远去,在白云松下悠然高卧,他偶尔睁开眼睛,望一眼山下红尘。依旧嚣繁,世人为自身安危奔忙。兵来将挡,干戈不断。他望一眼那对红尘中相互守望的男女,一点痴心不熄,一丝幽恨未消。
他眯眼,看看天上的浮云,笑一笑,深知那度化的时机未到。
乙酉三月,面对左良玉“清君侧”的大军,马士英和阮大铖等暗暗合计:“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调黄、刘三镇兵力去阻截左良玉,清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福王也很快把自己的福气耗完了。
乙酉五月,史可法兵败的消息传来,他私出宫禁,带着妃嫔珍宝,撇下文武官员潜逃。
只有一年,他癫狂迷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什么中兴之主,他全数承袭朱家人令人发指的昏聩。他看不见在扬州史可法独立难支,英雄末路,一腔热血化泪零:
"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
纵然他早已力不从心,知道大势已去,依然在苦苦坚持。他哭得眼中见血,扬州的子弟兵为他的忠烈所感,誓言死战到底:“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有背弃,就有坚持!
势不可违扬州沦陷。基于对之前所遭反抗的嫉恨,清兵屠城,人烟灭绝。
明史如此记载史可法的结局:“城遂破,可法自刎不遂,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孔尚任改史可法之死为屈原式的沉江。他写:“史可法城破之时已满拼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
为了君王的安危,他违背了与扬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忍辱偷生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举步维艰,他希望那些身死九泉的将士们可以理解,他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当他完成所要做到事情,他就会前去和他们聚首。
当他走到南京附近,听到了弘光潜逃的消息。这无惧于千军万马的忠臣被这无情的消息顷刻摧毁地魂飞魄散。国破家亡,君王弃国而逃的耻辱感彻底地覆灭了他!遥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阙,眼前浮现帝座上那个人趁夜潜逃抱头鼠窜的样子。他暗笑自己可笑的坚持: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一切的奋斗和挣扎都是徒劳,全无意义!拔剑四顾心茫然。千年前的屈原所领受的巨大的幻灭感,挟着滔滔的江水汹涌来到他面前。既然信念灰飞烟灭,肉身也不必苟活于世!
他纵身跃入江中!大明朝最后一根天柱坍塌,大地震颤,日月掩面,苍天失色!
“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山云变,江岸迁,一霎时忠魂不见,寒食何人知墓田。”
昔年苌弘冤死,蜀人以椟盛其血,藏之,三年化碧。为忠臣的亡故而痛惜,敬重,祭祀,口耳相传,用心纪念他们的,只有贫苦,平凡的百姓!
百姓历来是善于造神的,将忠烈之士的亡灵奉为神,顶礼膜拜,使他们安息,继续保佑人民,他们的威名,因黎民百姓的赤心拥戴,不曾衰微和黯淡。
苌弘如是,屈原如是,岳飞如是!史可法如是!苍生不绝,忠烈亦不绝其嗣。
卷六
正如孔尚任通过文字的跋涉靠近了李香君和侯方域,我一样循此道靠近了这个书生。他的文字照亮我的眼睛,让它们彻夜无眠,在黑暗中炯炯有神。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孔尚任对于苍凉的体悟是惊人的。他善于捕捉那些潜身在黑暗中一言不发的事件,然后清晰地书写出它们的样子。他如同亲历了那些纷争一样,写来历历在目,往事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桃花扇文辞之美,思想之深,感慨之真,为杂剧四剧之首。犹为奇妙的是,他并不是世俗意义上潦倒落魄的书生。他的出身可谓不凡,祖先是最受读书人尊崇的孔子。历代帝王都对孔子的后代善加利用,不敢怠慢。
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
随着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的深交,十余年前关于桃花扇的创作构思,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心中。
他不能拒绝这样的冲动。身为文人,他知道抒写历史是多么意义深远之事,他的祖先曾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无所遁形,在暗夜尚且战战兢兢,不敢伸手靠近竹简。忠臣烈士彪炳史册,不至被人遗忘。他的讲述与日月同在,深刻入时光。千载之下读起来仍心惊动魄。
我必须说,孔尚任是寂寞的,巨大的孤独感和不确定让他写出生死相托的信义,写出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但最终,抵死的缠绵也没能抵挡他内心吞噬一切的虚无。他让李香君和侯方域在栖霞山了断情缘,挥别红尘。
再见面。已是栖霞山。夕阳无限好。
一场战乱,倾颓了一座城池,成全了他们,却没有成全他们。一样是乱世儿女,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因因果果,无法定论。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与世人并无不同,他们的聚散离合细究起来也普通。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出众是沾了那个光怪陆离乱世的光。爱情只是吸引人眼光的水晶球。更值得关注的是,控制这个水晶球的人,给予的启示。
桃花扇里真正感人心魄的,是孔尚任对于离合,对于兴亡的深刻剖析。
最后——他借张道士之口点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姻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的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这声音苍老而平静,如同晨钟暮鼓破空而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侯方域和李香君闻言,豁然顿悟,抛却尘缘而去。这个结局长久以来一种被人质疑,认为二人千辛万苦重逢了,历经磨难,相思之苦尚未解,岂能因一个道士几句话就遽然放下一切。
这个想法貌似通情达理,实则囿于情爱且浅薄狭隘,误解了作者一番苦心。孔尚任并不是刻意拆散两人来造就一个悲剧,而是他洞察世事,深明一念之间顿悟的力量。
放开才是解脱。
若按比较接近历史的结局,李香君终随侯方域从良。隐瞒身世进入侯家,后来身份败露,为公公侯恂所不谅,逐出家门。气节终究拗不过出身。而侯方域终是没有抵御住诱惑,他去参加清廷的乡试,仅中副榜。灰头土脸回乡,将自己的书斋改名“壮悔堂”又因与香君离散,不久郁郁而终
这样的结局,好过孔尚任的安排吗?
孔尚任并不是要写一段爱情,他是要逃过一段爱情来写历史,写兴亡。他想他的讲述对世人有警醒,但世人的眼睛只关注情爱。
在桃花扇的结尾。孔尚任写了一出余韵。余韵中归结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楼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到老。
我怀疑,他所感知到的易消易逝的无常,那无处不在的彷徨和无奈,即使经过这样费心,竭尽所能的倾诉,又有几人能懂?
桃花扇里有张道人,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入道和跛足道人唱“好了歌”孔尚任或曹雪芹,他们思想最终的凝结和体现,都是通过道人的形象来展现,借助道人之口来传达人生最大的奥妙。这不是巧合,更不是媚俗的演义敷衍。中国文人的思想多倾向归于道,最终有意无意回归到老庄的世界中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