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美到心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官场教父最新章节!
在嘉屿关,给吴天然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有两处景点,一是黑山岩画,二是七一冰川。
黑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个岩画群总计约150余幅图画,绵延约2公里,刻划时代约从战国时期至明代。这些岩画所处位置,最低者距离沟底仅0.5米,最高者则在5米上。画面有的一组有几层构成,有的则只是一人或一两个动物构成。画面大小不一,一般高为0.2—2.4米,宽约0.3一3米。
黑山岩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主要有人物、动物及其各种活动场面。画面描绘的动物有十几种,马、牛、羊、鹿、狗、鸡、鱼、虎。狼、蛇、龟、雁、鹰、骆驼等,无论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还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笔下乐于表现并反复描述的对象。而画面所反映出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场面,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赶着家蓄放牧的场面,又有农闲时节狩猎的活动;既有列队射箭练武的*练演习场面,又有竞相射雁的实战*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竞争中虎逐牛羊的惊险情景,又有动物们为了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温和的角力场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们平时骑着马或骆驼四处走动,高兴时则欢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猎季节,除了个人的捕猎行为,常常还聚集众多的部落成员,进行大规模的围捕猎物的活动,所有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构成了岩画画面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画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据考证,黑山岩画为羌族文化遗迹,对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这里岩画不仅内容丰富,黑山岩画还善于表现大型的场面。如人们的狩猎活动,除了表现一人用弓箭射杀山羊或糜鹿的单猎活动外,更多的是表现群猎和围猎的场面。如在四道沟岩画的一幅围猎图中,许多徒步引弓的猎人,围住了几只野牛和长角鹿,这些牛和鹿体态硕健,扬尾抵角,作困兽犹斗状,于是除了猎人们赶快射箭之外,外围还有骑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围,右侧还有人高声呼喊,呐喊助威。
在这一岩画群中,还有一幅大型的*练演武场景,堪称大型活动场面。整幅画面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30多人。上层共有9人,其中2人横排列队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余人均双手叉腰,似在观看*练,而队前一人,面前竖立着靶标,手持弓箭,似在练习射箭;右后方站立一人,远远地观望。中间一层共有12人,其中9人横排列队而立,他们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举起;右起第一人,手牵一犬而立;队前有2人,面前有靶状物,其中一人做练武动作;队伍左侧较远处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远望。中间这一层的人物似乎在进行徒手进攻的练习。下层共画有9人,其中6人横排列队,队前2人做练武动作,队后一人双手叉腰观看,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态各异,显示了丰富的表现力。
整幅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衣着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物头顶都竖立着高高的尖状饰物,衣着上有的长裙束腰,只露出双脚;有的身着短裙,显得灵巧轻便、在另一些舞蹈场景中,热情的人们身着束腰长袍,头顶羽状饰物,叉腰扬臂,扭动身躯,或列队群舞,或单个独舞,富有生活情趣。所有这些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
在吴天放的眼里,黑山岩画图像风格粗扩、手法古拙、造型生动、境界高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吴天放甚至有了一种要跪倒在黑山岩画前的冲动,先民们的作品太伟大,太了不起了。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深入生活、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才能生命长青、永放光芒。
让吴天放痛心的是,这里的岩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黑山岩画预计将在六七年之后消失。
吴天放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位当地放羊的老汉,吴天放就问:“老伯,这里的岩画为什么会被破坏得如此严重?”
老汉无奈地说:“你是不知道,很多岩画都被人盗割了。只要用一把云铲顺着石头缝别,就可以轻易的把一副岩画割下来,岩画一年比一年少。”
吴天然的心里很清楚,被盗去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人物画像和有艺术价值的图象。老汉还说2000年之前偷盗比较严重,好多岩画现在已找不见,导致近两年很少见到游人。
老人最后惋惜地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看到的岩画比现在幸存的岩画要好看得多。
吴天放仔细看了看,现存岩画旁均有当地管理部门的普查标记,有些岩面的普查标记尚在,但在附近却找不到岩画。
还有一些岩画虽然仍在,但近旁却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乱涂乱划。吴天放觉得“到此一游”是咱中国旅游界的一大特色。
在万里长城的大青砖上,在玉龙雪山的千年老树上,在鸡毛小店的厕所木板墙上,总是能发现许多人歪歪扭扭的刻写着“×××到此一游”的“书法”真迹。众所周知,这种现象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但在人人喊打的同时,却并不见老鼠的真正减少或消失。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天生就有着一种表现欲,有的人仅仅要证明自己去过某处。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连串的筋斗云翻过后,不是也在如来佛的手掌上撒一泡尿,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痕迹吗,更何况是滚滚红尘中的凡夫俗子呢?
当然,除了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力量的破坏。由于这里常年刮风以及二氧化硫对岩画表面的侵蚀,导致岩画逐渐模糊,自然因素对黑山岩画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无言的黑山岩画,吴天放同样感到无话。黑山岩画几千年的风雨都过来了,难道要毁在今天人们的手中?!
吴天放甚至想,国家是不是也应当把这些岩画铲了来,放到博物馆的玻璃柜子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自然的野趣,但总比失落在荒原里强。(未完待续)
在嘉屿关,给吴天然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有两处景点,一是黑山岩画,二是七一冰川。
黑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个岩画群总计约150余幅图画,绵延约2公里,刻划时代约从战国时期至明代。这些岩画所处位置,最低者距离沟底仅0.5米,最高者则在5米上。画面有的一组有几层构成,有的则只是一人或一两个动物构成。画面大小不一,一般高为0.2—2.4米,宽约0.3一3米。
黑山岩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主要有人物、动物及其各种活动场面。画面描绘的动物有十几种,马、牛、羊、鹿、狗、鸡、鱼、虎。狼、蛇、龟、雁、鹰、骆驼等,无论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还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笔下乐于表现并反复描述的对象。而画面所反映出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场面,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赶着家蓄放牧的场面,又有农闲时节狩猎的活动;既有列队射箭练武的*练演习场面,又有竞相射雁的实战*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竞争中虎逐牛羊的惊险情景,又有动物们为了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温和的角力场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们平时骑着马或骆驼四处走动,高兴时则欢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猎季节,除了个人的捕猎行为,常常还聚集众多的部落成员,进行大规模的围捕猎物的活动,所有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构成了岩画画面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画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据考证,黑山岩画为羌族文化遗迹,对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这里岩画不仅内容丰富,黑山岩画还善于表现大型的场面。如人们的狩猎活动,除了表现一人用弓箭射杀山羊或糜鹿的单猎活动外,更多的是表现群猎和围猎的场面。如在四道沟岩画的一幅围猎图中,许多徒步引弓的猎人,围住了几只野牛和长角鹿,这些牛和鹿体态硕健,扬尾抵角,作困兽犹斗状,于是除了猎人们赶快射箭之外,外围还有骑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围,右侧还有人高声呼喊,呐喊助威。
在这一岩画群中,还有一幅大型的*练演武场景,堪称大型活动场面。整幅画面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30多人。上层共有9人,其中2人横排列队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余人均双手叉腰,似在观看*练,而队前一人,面前竖立着靶标,手持弓箭,似在练习射箭;右后方站立一人,远远地观望。中间一层共有12人,其中9人横排列队而立,他们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举起;右起第一人,手牵一犬而立;队前有2人,面前有靶状物,其中一人做练武动作;队伍左侧较远处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远望。中间这一层的人物似乎在进行徒手进攻的练习。下层共画有9人,其中6人横排列队,队前2人做练武动作,队后一人双手叉腰观看,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态各异,显示了丰富的表现力。
整幅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衣着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物头顶都竖立着高高的尖状饰物,衣着上有的长裙束腰,只露出双脚;有的身着短裙,显得灵巧轻便、在另一些舞蹈场景中,热情的人们身着束腰长袍,头顶羽状饰物,叉腰扬臂,扭动身躯,或列队群舞,或单个独舞,富有生活情趣。所有这些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
在吴天放的眼里,黑山岩画图像风格粗扩、手法古拙、造型生动、境界高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吴天放甚至有了一种要跪倒在黑山岩画前的冲动,先民们的作品太伟大,太了不起了。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深入生活、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才能生命长青、永放光芒。
让吴天放痛心的是,这里的岩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黑山岩画预计将在六七年之后消失。
吴天放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位当地放羊的老汉,吴天放就问:“老伯,这里的岩画为什么会被破坏得如此严重?”
老汉无奈地说:“你是不知道,很多岩画都被人盗割了。只要用一把云铲顺着石头缝别,就可以轻易的把一副岩画割下来,岩画一年比一年少。”
吴天然的心里很清楚,被盗去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人物画像和有艺术价值的图象。老汉还说2000年之前偷盗比较严重,好多岩画现在已找不见,导致近两年很少见到游人。
老人最后惋惜地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看到的岩画比现在幸存的岩画要好看得多。
吴天放仔细看了看,现存岩画旁均有当地管理部门的普查标记,有些岩面的普查标记尚在,但在附近却找不到岩画。
还有一些岩画虽然仍在,但近旁却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乱涂乱划。吴天放觉得“到此一游”是咱中国旅游界的一大特色。
在万里长城的大青砖上,在玉龙雪山的千年老树上,在鸡毛小店的厕所木板墙上,总是能发现许多人歪歪扭扭的刻写着“×××到此一游”的“书法”真迹。众所周知,这种现象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但在人人喊打的同时,却并不见老鼠的真正减少或消失。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天生就有着一种表现欲,有的人仅仅要证明自己去过某处。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连串的筋斗云翻过后,不是也在如来佛的手掌上撒一泡尿,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痕迹吗,更何况是滚滚红尘中的凡夫俗子呢?
当然,除了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力量的破坏。由于这里常年刮风以及二氧化硫对岩画表面的侵蚀,导致岩画逐渐模糊,自然因素对黑山岩画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无言的黑山岩画,吴天放同样感到无话。黑山岩画几千年的风雨都过来了,难道要毁在今天人们的手中?!
吴天放甚至想,国家是不是也应当把这些岩画铲了来,放到博物馆的玻璃柜子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自然的野趣,但总比失落在荒原里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