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非典下的上海滩(一更送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官场教父最新章节!
因为有急事,吴天然必须要到上海一趟。王聪聪对他的上海之行甚为担心,毕竟这可是非常时期啊。为了让王聪聪放心,吴天然便记了较为详细的札记,准备回来后,让王聪聪阅读。下面就是吴天然杞记中的一些片段。
飞机停稳后,上来几个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拿着体温枪对着每个人的额头测温度,全机四百人左右不到十分钟就测完了。我是头一次到浦东机场,机场主建筑果然气派不凡,设计也颇有新意。我只是不明白大厅和登机室为什么要盖那么高。一走出飞机,就看见一个警示牌,“本机场已经消毒”,两个美国游客立刻在那里留影,大概是想回去给朋友看,表示自己没有感染SARS。
大家都填了一张表,还要写上地址、电话。我们排队走过一个红外摄像机检查体温。机场有六条通往市区各处的专用交通线,都是上海生产的Volvo,相当舒适,票价二十元左右,而坐出租车则要上百。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车辆不多,两边绿化带相当漂亮,绵延三十多公里,可见其规模之大。公路一边是磁悬浮高架铁路,据说因为防非典而关闭。花了三十多亿的投资,还没正式使用就瘫在那里,确实有点可惜。
下了南浦大桥进入市区后,就开始感觉到大上海的繁华了。上海近几年的变化,不是我的语言可以形容的,如果不亲自目睹,是很难感受到那种气势恢宏的繁华。路两边大大小小的饭店,商店绵延不绝,灯火通明。从落地玻璃窗看进去,几乎所有的饭店里都有不少顾客,特别是火锅店,里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隔着窗户就能感觉到里面热气腾腾的气氛。
现在,饭店饭菜的价格比以前便宜多了,上海街头小吃店里小笼包子三块一笼十个,生煎馒头四个一块五,油条五毛一根,咸豆浆七毛一碗,小馄吞两块,大馄吞三块一碗。有名的天山大包一块一个,我吃两个就饱了。
因为外地游客减少,面向旅游出差人员的高档饭店也纷纷打出七折优惠的牌子和赠送礼卷招揽当地居民。我去过一个叫“苏浙汇”的饭店,看那名字,应该是以苏浙菜为主,汇集其他风味。根据其设施服务看来,应该属于高档饭店。晚饭时间,虽然不能说客满,但所有的桌子都有顾客,可见生意还是不错的。四个人吃下来,加上啤酒饮料,不吃海鲜,还不到三百元。至于那些面向大众的中低档饭店,多数菜在十元以下,只有鱼虾类在十到二十多元。
上海防非典是外松内紧,各个居民小区都不设岗,可以任意出入。不像北京那样,提出什么“不让非典进我院,不让非典进我家,不让陌生人进院”的口号。
但是所有来沪人员必须到居委会登记,每天有人上门测量体温,如果是从北京等疫区来的,还要求十四天内尽量不要出门。一旦出门,要汇报去哪里,接触了什么人。政府号召居民举报未登记的外地来客,如果举报了非典患者还有奖。上海的居委会早已改变了“小脚侦辑队”的形像,多由下岗退休人员担任。他们尽职尽责,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登门宣传,不留一个漏洞。居民小区门口贴满防非典宣传材料和市政府的几次公告。可以感觉到,上海的严堵死守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一张无形严密的网。
有一个北京来客被确认为非典病人后,上海立刻开始查找同车厢的七十二名旅客,然而,只有三十多人填写了真实电话地址,查找起来如同海底捞针。成千上万人加入了搜寻工作,终于找到了分散在数省市的七十一名旅客。目前,上海影视界准备把这个故事搬上屏幕,仲星火、严顺开等老明星不计报酬加盟演出。我离开上海前,一名在北京住院的非典病人逃出医院,经判断他可能要回安徽老家。北京上海两铁路局接连几天检查北京开往上海方向列车上的所有旅客,终于在山东境内拦截了这个冒名顶替的患者,在兖州站送下列车隔离。
上海报导有八例非典病人,死亡二人,出院三人,三人在治疗中。但是,奋战在防治非典的人何止几万几十万。所有的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公交,地铁,出租车辆一天消毒两次以上。进出上海的车站,机场,口岸对所有进出旅客测量体温,收发检疫表。街道基层干部在居民中做防范、宣传工作,加上生产消毒剂,口罩的企业,医院,防疫站的医护人员,用全民上阵、众志成城、严防死守这样的词来形容上海人民在防治非典的表现,可以说一点都不过份。
电视广播里,也有好多防非典宣传节目,总的精神是,情况好多了。
端午节后,除了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街上已经很少看见戴口罩的,出租车司机已经正式取下口罩。目前,卫生部宣布已经进入防治巩固期,但上海政府发言人已经开始使用“后非典”这样的词了。事实上也正如此,闭馆两个月的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已经开馆迎客。各个演艺团体也在加紧排练新节目,随时准备文化活动解禁后登台献艺。萧条的旅游业也正在复苏,上海市郊一日游已经开始,国内和境外旅游也在积极准备中。
尽管表面上看上海繁华依旧,非典给经济造成的阴影还是随处可见。有名的“大世界”依然因非典而关闭,这座八十多年的建筑早已被淹没在现代化的高楼中,显得灰头土脸的。
走在外面第一眼的感觉是出租车空驶率高,晚上在街上走走,亮着“空车”红灯的竟达十之七八。电视报导,有的司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连车份子钱都挣不够,使人感到这些的哥的艰辛和无奈。不过,市政府有规定,出租车司机月收入要保证一千八,不足部份由政府补贴。
我在一家商店和老板聊天,他说一天都没开张了,不过非典期间政府免去了税收和房租,压力不是很大。看来,为了维持经济运转和保证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政府承担了不少损失。
由于政府、企业停止召开会议,国外旅游者裹足不前,很多高级宾馆饭店“门前冷落车马稀”,晚上没几个窗户亮灯的。衡山路的酒吧是上海一道风景线,一小瓶啤酒要三十块。如今,少了这些消费者,六瓶只卖一百元还没什么人来。
我去衡山饭店看两位北京来的朋友,一起到酒吧聊天,从进门到出门,一直就是我们三个顾客。不过上海的城市管理和宣传工作毕竟到位,就是在非典最猖獗的时候,也没象北京那样,出现把超市食品抢购一空的现象。(未完待续)
因为有急事,吴天然必须要到上海一趟。王聪聪对他的上海之行甚为担心,毕竟这可是非常时期啊。为了让王聪聪放心,吴天然便记了较为详细的札记,准备回来后,让王聪聪阅读。下面就是吴天然杞记中的一些片段。
飞机停稳后,上来几个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拿着体温枪对着每个人的额头测温度,全机四百人左右不到十分钟就测完了。我是头一次到浦东机场,机场主建筑果然气派不凡,设计也颇有新意。我只是不明白大厅和登机室为什么要盖那么高。一走出飞机,就看见一个警示牌,“本机场已经消毒”,两个美国游客立刻在那里留影,大概是想回去给朋友看,表示自己没有感染SARS。
大家都填了一张表,还要写上地址、电话。我们排队走过一个红外摄像机检查体温。机场有六条通往市区各处的专用交通线,都是上海生产的Volvo,相当舒适,票价二十元左右,而坐出租车则要上百。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车辆不多,两边绿化带相当漂亮,绵延三十多公里,可见其规模之大。公路一边是磁悬浮高架铁路,据说因为防非典而关闭。花了三十多亿的投资,还没正式使用就瘫在那里,确实有点可惜。
下了南浦大桥进入市区后,就开始感觉到大上海的繁华了。上海近几年的变化,不是我的语言可以形容的,如果不亲自目睹,是很难感受到那种气势恢宏的繁华。路两边大大小小的饭店,商店绵延不绝,灯火通明。从落地玻璃窗看进去,几乎所有的饭店里都有不少顾客,特别是火锅店,里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隔着窗户就能感觉到里面热气腾腾的气氛。
现在,饭店饭菜的价格比以前便宜多了,上海街头小吃店里小笼包子三块一笼十个,生煎馒头四个一块五,油条五毛一根,咸豆浆七毛一碗,小馄吞两块,大馄吞三块一碗。有名的天山大包一块一个,我吃两个就饱了。
因为外地游客减少,面向旅游出差人员的高档饭店也纷纷打出七折优惠的牌子和赠送礼卷招揽当地居民。我去过一个叫“苏浙汇”的饭店,看那名字,应该是以苏浙菜为主,汇集其他风味。根据其设施服务看来,应该属于高档饭店。晚饭时间,虽然不能说客满,但所有的桌子都有顾客,可见生意还是不错的。四个人吃下来,加上啤酒饮料,不吃海鲜,还不到三百元。至于那些面向大众的中低档饭店,多数菜在十元以下,只有鱼虾类在十到二十多元。
上海防非典是外松内紧,各个居民小区都不设岗,可以任意出入。不像北京那样,提出什么“不让非典进我院,不让非典进我家,不让陌生人进院”的口号。
但是所有来沪人员必须到居委会登记,每天有人上门测量体温,如果是从北京等疫区来的,还要求十四天内尽量不要出门。一旦出门,要汇报去哪里,接触了什么人。政府号召居民举报未登记的外地来客,如果举报了非典患者还有奖。上海的居委会早已改变了“小脚侦辑队”的形像,多由下岗退休人员担任。他们尽职尽责,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登门宣传,不留一个漏洞。居民小区门口贴满防非典宣传材料和市政府的几次公告。可以感觉到,上海的严堵死守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一张无形严密的网。
有一个北京来客被确认为非典病人后,上海立刻开始查找同车厢的七十二名旅客,然而,只有三十多人填写了真实电话地址,查找起来如同海底捞针。成千上万人加入了搜寻工作,终于找到了分散在数省市的七十一名旅客。目前,上海影视界准备把这个故事搬上屏幕,仲星火、严顺开等老明星不计报酬加盟演出。我离开上海前,一名在北京住院的非典病人逃出医院,经判断他可能要回安徽老家。北京上海两铁路局接连几天检查北京开往上海方向列车上的所有旅客,终于在山东境内拦截了这个冒名顶替的患者,在兖州站送下列车隔离。
上海报导有八例非典病人,死亡二人,出院三人,三人在治疗中。但是,奋战在防治非典的人何止几万几十万。所有的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公交,地铁,出租车辆一天消毒两次以上。进出上海的车站,机场,口岸对所有进出旅客测量体温,收发检疫表。街道基层干部在居民中做防范、宣传工作,加上生产消毒剂,口罩的企业,医院,防疫站的医护人员,用全民上阵、众志成城、严防死守这样的词来形容上海人民在防治非典的表现,可以说一点都不过份。
电视广播里,也有好多防非典宣传节目,总的精神是,情况好多了。
端午节后,除了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街上已经很少看见戴口罩的,出租车司机已经正式取下口罩。目前,卫生部宣布已经进入防治巩固期,但上海政府发言人已经开始使用“后非典”这样的词了。事实上也正如此,闭馆两个月的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已经开馆迎客。各个演艺团体也在加紧排练新节目,随时准备文化活动解禁后登台献艺。萧条的旅游业也正在复苏,上海市郊一日游已经开始,国内和境外旅游也在积极准备中。
尽管表面上看上海繁华依旧,非典给经济造成的阴影还是随处可见。有名的“大世界”依然因非典而关闭,这座八十多年的建筑早已被淹没在现代化的高楼中,显得灰头土脸的。
走在外面第一眼的感觉是出租车空驶率高,晚上在街上走走,亮着“空车”红灯的竟达十之七八。电视报导,有的司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连车份子钱都挣不够,使人感到这些的哥的艰辛和无奈。不过,市政府有规定,出租车司机月收入要保证一千八,不足部份由政府补贴。
我在一家商店和老板聊天,他说一天都没开张了,不过非典期间政府免去了税收和房租,压力不是很大。看来,为了维持经济运转和保证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政府承担了不少损失。
由于政府、企业停止召开会议,国外旅游者裹足不前,很多高级宾馆饭店“门前冷落车马稀”,晚上没几个窗户亮灯的。衡山路的酒吧是上海一道风景线,一小瓶啤酒要三十块。如今,少了这些消费者,六瓶只卖一百元还没什么人来。
我去衡山饭店看两位北京来的朋友,一起到酒吧聊天,从进门到出门,一直就是我们三个顾客。不过上海的城市管理和宣传工作毕竟到位,就是在非典最猖獗的时候,也没象北京那样,出现把超市食品抢购一空的现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