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第四十四章宋军北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大宋之安居乐业最新章节!
很遗憾,历史早已证明,宋军就如同那扶不起的阿斗,完全靠不住,靠他们想攻下祈律府可不是一个“难”字能够形容的。
秦元1348年四月,奉天京条约签订,按照约定,囤积在辽国南京道的二十余万明军,那朵部十数万人驻扎卢龙塞看守长城要道不变,而到了六月份,原驻扎在密云州的李恢所领的六万南方军团则奉命南调去攻略碧瑶、吕宋二郡,南京之境已无一名明军存留。
这个时候就是宋军出动的时候了。
宋帝赵佶以太傅、知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九镇宣抚使、泾国公童贯为统兵大元帅,领河北、河东和中央禁军一众三十五万号称六十万人北伐。
与历史不同,历史上,宋军是从雁门关和河间真定两个方向同时进军的,从雁门关出兵自然是为了攻取西京大同府,不过现在大同府已经变成大明朝的云中郡了,因此这一路北伐大军被宋朝取消,三十万宋军只由河间、真定二府出。
河间与真定分属河北东西二路,虽然不在宋辽第一线,但这两府历来都是抗辽的前线所在,尤其是真定府,出真定府北行就是长城和一马平川的赦勒川,有宋一代,长城一线都掌握在异族手里,宋军无险可守,自然一直都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从真定府出的西路军由童贯亲自统领,这路宋军还好说,虽然这路宋军先要攻陷长城险关才能真正进入辽国的南京道,但真定府离明军驻扎的云中郡不远,云中郡的明军重压之下,辽军不得不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明军身上,特别是长城隘口的飞狐关,若是以前,在没有攻克飞狐关的情况下,宋军别想北伐。不然就等着腹背受敌吧,不过现在嘛,飞狐关在明军的掌握之下。宋军可以不用理会这个雄关。这就让童贯捡了个大便宜,北伐大事,居然由这个阉货建立了第一功。
童贯率军往东经定州进入南京道,趁辽军不备。其麾下骁将折可存率一支轻骑倍道疾驰,渡过易水从而一举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打响了宋军北伐的第一枪。
而东路宋军由北宋末年唯一的两位名将之一地种师道亲自统领,这是种师道费劲苦心争取来的,他实在不看好童贯那个阉货。但宋朝的体制却一直都是压制武将地。宋帝赵佶本不同意种师道这位有名地将领亲自领军,但种师道多方活动,不少大臣和妃嫔都为他说话,赵佶倒是无法,只得让种师道出征,不过,东路宋军比起西路来兵马要少得多,尤其是宋军那驰名天下的重步兵不多。
种师道领军自河间府出,过莫州和保定军经由霸州进入南京道。霸州以北的南京道之地河流密布关隘遍地。从这一路进军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因此。宋朝的意思是,东路宋军主要是起个牵制的作用,主要的战场还是在西线。
不过种师道可不是这么想的,西路是一马平川没错,但童贯那个阉货可信么?说不得北伐大事还是要靠前途险阻地东路宋
过了霸州就是拒马河(今白沟河),这条河算不得大河,水流也不湍急,河对面更加没有什么天险,但辽军在河对面经营了一百多年,关隘要塞修了不知道多少,比如说,河对面地东永清、西归义二州就囤积了辽军重兵,此时又是开春不久,河面上水流正是大的时候,宋军要在这个时候渡河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种师道别出奇兵,他派遣一支偏师从霸州东面的信安军经戎城塞渡过拒马河多亏了辽帝耶律延禧抽调了大批南京道的守军,南京道的辽军兵力不足,无法处处重兵防守,不然,从戎城塞渡河会死得更难看。
这边宋军大举北伐,辽军自然收到了消息,他们是兵力不足,但再不足也有个限度,偌大的南京道,耶律延禧总是要留个几万兵马防守的,尤其是南京道的辽军年年与宋军交战,堪称精锐,在心理上更加对屡败不堪的宋军有一种先天上地优势,几万辽军,在耶律延禧看来,即使面对数十万宋军也能战而胜之。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一个叫耶律阿古只地辽将不,这位出身契丹后族的辽国将领在秦元134o年率七万契丹铁骑抵抗明军第一次西征,却惨败于韩卫之手,七万铁骑,战后得以回到大定府地还不到一万人,这可是辽国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弓骑部队,如此大败,耶律阿古只差点被暴怒的耶律延禧抄家灭族,不过幸好他是出身后族(此时的辽国是后族掌权,皇族衰微),幸好他是萧奉先一系,更加幸好他的家族还有些势力,最后抄家灭族是没有,但他被贬到南京道来戍边。这还多亏了弓骑在当时的辽国还不被重视,后来明军大规模使用弓骑,辽军连连惨败之下,弓骑才被辽国上下所重视,不过很可惜,辽国已经没有弓骑了,至少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弓骑部队,为此,耶律阿古只后来不知道又被耶律延禧下旨申斥了多少次,这几年他简直就是抬不起头来。
也因为这样,耶律阿古只可是憋了一肚书的气,明军他是打不过,但你宋军也敢跑到我面前来?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险滴,不是你们这些懦弱的南人可以随便出来混的。
耶律阿古只和奚王回离保(契丹人,不过被辽国任命为奚人的大王)商议,从回离保治下的奚人中征召了两万骑,加上他的本部兵马,耶律阿古只拼凑起三万骑兵,以此为根本,耶律阿古只准备撇开祈律府自己独自消灭宋军,祈律府方面正为卢龙塞的十数万明军头疼,自然乐得让他出这个头。
分析了一下所谓北伐的宋军,按说东路有重兵把守,又有诸多关隘城塞,加上地理上的优势,本来东路宋军应该是最好对付的,不过很可惜。东路宋军是种师道领军,耶律阿古只虽然不怕种师道,但也犯不着先去碰这么个硬骨头。正好。西路宋军是童贯统领,童贯,那可是好人啊,对辽作战每战必败不说。关键是战败之后他还偏偏会派兵去杀一些边境的宋人平民,这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弄到最后上给朝廷的战报上战败就变成了大捷,这样的好人不欺负难道去对付不好惹的种师道?
耶律阿古只下令易州后面地涿州、范阳、良乡、固安、安次、宛平、香河等州县的辽军大部分后撤,只留下小部分辽军步卒依托坚城要塞防守。以损耗西路宋军的兵力和士气。而撤出来地兵马则大部分派去东线以加强防守,种师道这下有难了,东线辽军一多,加上那些层出不穷地关隘要塞,还有那么多令人头疼的河流,东路宋军只怕是要前进一里都难。
童贯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攻克了象涿州那样的大城,拔城夺寨好不威风,虽然一路上那些城池里的辽军依险而守给宋军带来了很大地伤亡。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城池是被攻下来了,童贯已经幻想起了自己收复燕云名吹青史。要知道,自太祖时起大宋朝可是就有了一个规矩:收复燕云者,王。童贯是个阉货没错,可也没谁规定阉人不能封王啊!童贯的小算盘打得倒是不错。
不过也不是谁都象童贯那么无能加无知的,象折可求、折可存两兄弟就多次向童贯说起,这一路上虽然战事顺利,可攻下来的那些城池里的守军少到不像话,辽帝四处抽调兵马拱卫大定府他们是知道地,可再怎么抽调,偌大一个南京道也不至于就这么一点兵马啊!不正常,这非常不正常。折可求两兄弟多次建议童贯放缓进军,多多派人去稳固已经攻下来地城池的周边,象那些小县城小村镇也应该派人招降才好,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多注意下粮道,最好再抽些兵马去保护粮道。
可是,建议是好的,也是无比正确的,可是你也要童贯这个阉货听得进去才行啊!
眼下形势大好,在童贯眼里,南京道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祈律府眼看就要攻下,这个时候他只愁兵马太少,又哪里会抽出兵力去防守什么粮道,折可求两兄弟这么建议那不是找抽么?
范阳、安次、固安,依次被宋军攻下,前面就是宛平了,而过了宛平,祈律府肉眼就能看得见,而这个时候,东路的种师道还在和辽军在潞水一线反复拉锯呢,离祈律府还远到没边。
探马已经打探好了,辽人加强了宛平的防守,据细作估算,小小的宛平城居然聚集了不下数万辽军?!
童贯也知道大军一路攻城拔寨是蛮辛苦的,眼前地宛平既然有雄兵把守,那么大军就先稍事休息,等养足了精力再攻城也不迟。他却是不知道,就在两天前,耶律阿古只带着一直隐忍不地三万辽骑迂回到他的后方,在残留辽军地配合下一路收复了被宋军攻下的那些州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举切断了西路宋军的粮道,眼下宋军的粮草还算充足,可只要拖个几天,宋军可就要断粮了。要知道,西路宋军那可是二十多万人,一天消耗的粮草可是多得惊人,明军可以驱赶着牛羊一路征伐不息,但宋军却是要从中原腹地不远千里一石一石地运粮食过来,粮道一断,那只能等死了。眼下粮道刚断,加上连场大胜的掩盖,此消息还未被童贯所知,但过个几天就不好说了。
再说宛平城,城里哪有有几万兵马那么多,整个南京道的辽军也不过就几万之数,区区一个宛平小县,算到死能有个万把人防守就顶天了,虽然耶律阿古只从别的地方抽调了些兵马过来防守,但宛平现在也不过就一万出头的兵马而已,至于宋军探书看到的数万人那都是辽军驱赶的上城墙防守的百姓,穿上辽军服饰,探书隔得远了就看不出来了。
宛平离祈律府已经很近了,不但耶律阿古只抽调兵马过去协助防守,祈律府方面也调集了大批粮草军械物资过去,其它的南京道留守萧干等人就没办法了,卢龙塞的那十数万明军带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也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物资来对付宋人,最后,萧干只得亲自带领留守祈律府的两万辽军入驻宛平。
萧干此人乃是辽末的一个小亮点。辽朝末期,大将军耶律余睹以出身好、地位显赫、勇武善战以及军功卓著而冠绝三军,于辽军将士之中颇有威望,以致掩盖了大多数辽军将领的光芒。原本的历史上,耶律余睹降金之后,萧干在南京道冒出头,他是以拥立耶律淳之功而上位的,继而手握重兵,此后萧干屡败宋军,面对着萧干带领的几万辽国残兵,六十万宋军却不得寸进,一时间宋军闻萧干之名而变色,只是,没等到跟金军打上一场萧干就被部下叛变所杀。而现在,耶律淳早在秦元1339年就因参与叛变而被辽帝耶律延禧所杀,不过在危亡之际有才能的人总是能出头的,南京无大将,萧干以在明军第一次西征时以守城不失之功而冒出头,别看不起这个“守城不失”明军善战天下无双,对上明军,辽军简直是一触即溃,而萧干能够守住城池是相当不错了,他的才能也因此被耶律延禧看中,诏令其留守南京道。
很遗憾,历史早已证明,宋军就如同那扶不起的阿斗,完全靠不住,靠他们想攻下祈律府可不是一个“难”字能够形容的。
秦元1348年四月,奉天京条约签订,按照约定,囤积在辽国南京道的二十余万明军,那朵部十数万人驻扎卢龙塞看守长城要道不变,而到了六月份,原驻扎在密云州的李恢所领的六万南方军团则奉命南调去攻略碧瑶、吕宋二郡,南京之境已无一名明军存留。
这个时候就是宋军出动的时候了。
宋帝赵佶以太傅、知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九镇宣抚使、泾国公童贯为统兵大元帅,领河北、河东和中央禁军一众三十五万号称六十万人北伐。
与历史不同,历史上,宋军是从雁门关和河间真定两个方向同时进军的,从雁门关出兵自然是为了攻取西京大同府,不过现在大同府已经变成大明朝的云中郡了,因此这一路北伐大军被宋朝取消,三十万宋军只由河间、真定二府出。
河间与真定分属河北东西二路,虽然不在宋辽第一线,但这两府历来都是抗辽的前线所在,尤其是真定府,出真定府北行就是长城和一马平川的赦勒川,有宋一代,长城一线都掌握在异族手里,宋军无险可守,自然一直都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从真定府出的西路军由童贯亲自统领,这路宋军还好说,虽然这路宋军先要攻陷长城险关才能真正进入辽国的南京道,但真定府离明军驻扎的云中郡不远,云中郡的明军重压之下,辽军不得不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明军身上,特别是长城隘口的飞狐关,若是以前,在没有攻克飞狐关的情况下,宋军别想北伐。不然就等着腹背受敌吧,不过现在嘛,飞狐关在明军的掌握之下。宋军可以不用理会这个雄关。这就让童贯捡了个大便宜,北伐大事,居然由这个阉货建立了第一功。
童贯率军往东经定州进入南京道,趁辽军不备。其麾下骁将折可存率一支轻骑倍道疾驰,渡过易水从而一举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打响了宋军北伐的第一枪。
而东路宋军由北宋末年唯一的两位名将之一地种师道亲自统领,这是种师道费劲苦心争取来的,他实在不看好童贯那个阉货。但宋朝的体制却一直都是压制武将地。宋帝赵佶本不同意种师道这位有名地将领亲自领军,但种师道多方活动,不少大臣和妃嫔都为他说话,赵佶倒是无法,只得让种师道出征,不过,东路宋军比起西路来兵马要少得多,尤其是宋军那驰名天下的重步兵不多。
种师道领军自河间府出,过莫州和保定军经由霸州进入南京道。霸州以北的南京道之地河流密布关隘遍地。从这一路进军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因此。宋朝的意思是,东路宋军主要是起个牵制的作用,主要的战场还是在西线。
不过种师道可不是这么想的,西路是一马平川没错,但童贯那个阉货可信么?说不得北伐大事还是要靠前途险阻地东路宋
过了霸州就是拒马河(今白沟河),这条河算不得大河,水流也不湍急,河对面更加没有什么天险,但辽军在河对面经营了一百多年,关隘要塞修了不知道多少,比如说,河对面地东永清、西归义二州就囤积了辽军重兵,此时又是开春不久,河面上水流正是大的时候,宋军要在这个时候渡河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种师道别出奇兵,他派遣一支偏师从霸州东面的信安军经戎城塞渡过拒马河多亏了辽帝耶律延禧抽调了大批南京道的守军,南京道的辽军兵力不足,无法处处重兵防守,不然,从戎城塞渡河会死得更难看。
这边宋军大举北伐,辽军自然收到了消息,他们是兵力不足,但再不足也有个限度,偌大的南京道,耶律延禧总是要留个几万兵马防守的,尤其是南京道的辽军年年与宋军交战,堪称精锐,在心理上更加对屡败不堪的宋军有一种先天上地优势,几万辽军,在耶律延禧看来,即使面对数十万宋军也能战而胜之。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一个叫耶律阿古只地辽将不,这位出身契丹后族的辽国将领在秦元134o年率七万契丹铁骑抵抗明军第一次西征,却惨败于韩卫之手,七万铁骑,战后得以回到大定府地还不到一万人,这可是辽国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弓骑部队,如此大败,耶律阿古只差点被暴怒的耶律延禧抄家灭族,不过幸好他是出身后族(此时的辽国是后族掌权,皇族衰微),幸好他是萧奉先一系,更加幸好他的家族还有些势力,最后抄家灭族是没有,但他被贬到南京道来戍边。这还多亏了弓骑在当时的辽国还不被重视,后来明军大规模使用弓骑,辽军连连惨败之下,弓骑才被辽国上下所重视,不过很可惜,辽国已经没有弓骑了,至少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弓骑部队,为此,耶律阿古只后来不知道又被耶律延禧下旨申斥了多少次,这几年他简直就是抬不起头来。
也因为这样,耶律阿古只可是憋了一肚书的气,明军他是打不过,但你宋军也敢跑到我面前来?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险滴,不是你们这些懦弱的南人可以随便出来混的。
耶律阿古只和奚王回离保(契丹人,不过被辽国任命为奚人的大王)商议,从回离保治下的奚人中征召了两万骑,加上他的本部兵马,耶律阿古只拼凑起三万骑兵,以此为根本,耶律阿古只准备撇开祈律府自己独自消灭宋军,祈律府方面正为卢龙塞的十数万明军头疼,自然乐得让他出这个头。
分析了一下所谓北伐的宋军,按说东路有重兵把守,又有诸多关隘城塞,加上地理上的优势,本来东路宋军应该是最好对付的,不过很可惜。东路宋军是种师道领军,耶律阿古只虽然不怕种师道,但也犯不着先去碰这么个硬骨头。正好。西路宋军是童贯统领,童贯,那可是好人啊,对辽作战每战必败不说。关键是战败之后他还偏偏会派兵去杀一些边境的宋人平民,这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弄到最后上给朝廷的战报上战败就变成了大捷,这样的好人不欺负难道去对付不好惹的种师道?
耶律阿古只下令易州后面地涿州、范阳、良乡、固安、安次、宛平、香河等州县的辽军大部分后撤,只留下小部分辽军步卒依托坚城要塞防守。以损耗西路宋军的兵力和士气。而撤出来地兵马则大部分派去东线以加强防守,种师道这下有难了,东线辽军一多,加上那些层出不穷地关隘要塞,还有那么多令人头疼的河流,东路宋军只怕是要前进一里都难。
童贯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攻克了象涿州那样的大城,拔城夺寨好不威风,虽然一路上那些城池里的辽军依险而守给宋军带来了很大地伤亡。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城池是被攻下来了,童贯已经幻想起了自己收复燕云名吹青史。要知道,自太祖时起大宋朝可是就有了一个规矩:收复燕云者,王。童贯是个阉货没错,可也没谁规定阉人不能封王啊!童贯的小算盘打得倒是不错。
不过也不是谁都象童贯那么无能加无知的,象折可求、折可存两兄弟就多次向童贯说起,这一路上虽然战事顺利,可攻下来的那些城池里的守军少到不像话,辽帝四处抽调兵马拱卫大定府他们是知道地,可再怎么抽调,偌大一个南京道也不至于就这么一点兵马啊!不正常,这非常不正常。折可求两兄弟多次建议童贯放缓进军,多多派人去稳固已经攻下来地城池的周边,象那些小县城小村镇也应该派人招降才好,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多注意下粮道,最好再抽些兵马去保护粮道。
可是,建议是好的,也是无比正确的,可是你也要童贯这个阉货听得进去才行啊!
眼下形势大好,在童贯眼里,南京道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祈律府眼看就要攻下,这个时候他只愁兵马太少,又哪里会抽出兵力去防守什么粮道,折可求两兄弟这么建议那不是找抽么?
范阳、安次、固安,依次被宋军攻下,前面就是宛平了,而过了宛平,祈律府肉眼就能看得见,而这个时候,东路的种师道还在和辽军在潞水一线反复拉锯呢,离祈律府还远到没边。
探马已经打探好了,辽人加强了宛平的防守,据细作估算,小小的宛平城居然聚集了不下数万辽军?!
童贯也知道大军一路攻城拔寨是蛮辛苦的,眼前地宛平既然有雄兵把守,那么大军就先稍事休息,等养足了精力再攻城也不迟。他却是不知道,就在两天前,耶律阿古只带着一直隐忍不地三万辽骑迂回到他的后方,在残留辽军地配合下一路收复了被宋军攻下的那些州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举切断了西路宋军的粮道,眼下宋军的粮草还算充足,可只要拖个几天,宋军可就要断粮了。要知道,西路宋军那可是二十多万人,一天消耗的粮草可是多得惊人,明军可以驱赶着牛羊一路征伐不息,但宋军却是要从中原腹地不远千里一石一石地运粮食过来,粮道一断,那只能等死了。眼下粮道刚断,加上连场大胜的掩盖,此消息还未被童贯所知,但过个几天就不好说了。
再说宛平城,城里哪有有几万兵马那么多,整个南京道的辽军也不过就几万之数,区区一个宛平小县,算到死能有个万把人防守就顶天了,虽然耶律阿古只从别的地方抽调了些兵马过来防守,但宛平现在也不过就一万出头的兵马而已,至于宋军探书看到的数万人那都是辽军驱赶的上城墙防守的百姓,穿上辽军服饰,探书隔得远了就看不出来了。
宛平离祈律府已经很近了,不但耶律阿古只抽调兵马过去协助防守,祈律府方面也调集了大批粮草军械物资过去,其它的南京道留守萧干等人就没办法了,卢龙塞的那十数万明军带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也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物资来对付宋人,最后,萧干只得亲自带领留守祈律府的两万辽军入驻宛平。
萧干此人乃是辽末的一个小亮点。辽朝末期,大将军耶律余睹以出身好、地位显赫、勇武善战以及军功卓著而冠绝三军,于辽军将士之中颇有威望,以致掩盖了大多数辽军将领的光芒。原本的历史上,耶律余睹降金之后,萧干在南京道冒出头,他是以拥立耶律淳之功而上位的,继而手握重兵,此后萧干屡败宋军,面对着萧干带领的几万辽国残兵,六十万宋军却不得寸进,一时间宋军闻萧干之名而变色,只是,没等到跟金军打上一场萧干就被部下叛变所杀。而现在,耶律淳早在秦元1339年就因参与叛变而被辽帝耶律延禧所杀,不过在危亡之际有才能的人总是能出头的,南京无大将,萧干以在明军第一次西征时以守城不失之功而冒出头,别看不起这个“守城不失”明军善战天下无双,对上明军,辽军简直是一触即溃,而萧干能够守住城池是相当不错了,他的才能也因此被耶律延禧看中,诏令其留守南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