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请先生讲《孝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第十六章请先生讲《孝经》
望着坐在刘照下首的侯谨,卢植心中颇为不满,心想,此人年岁与皇子弁相差不多,又一起读书听讲,时间久了,恐怕皇子弁对他的亲信依赖,便会如当今天子对张让、赵忠一般。然而,十常侍此时权势绝伦,阉人一党气焰熏天,卢植也不便将自己的意思宣诸于口。只想着,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向皇子弁言明亲信任用宦官的害处。
于是卢植转而问道:“听说殿下曾于宫外向道人史邈求学,不知所学的,是哪部经典?”
刘照答道:“是《太平经》。”
卢植问道:“殿下读了此书,有何心得?”
刘照闻言,心想,卢植身为大儒,定然对道家学说心存排斥,只是他不知道,我读《太平经》,一来是为了学习古语发音,这二来,却是为了低调保身,自己出生时天有异象,学习时一遍就会,已经够让人瞠目结舌的了,如果再来个生而知之,没人传授却精通各种典籍,那就显得太过妖异了。只是如今卢植问起,自己自然不好明说,只能用其他的说辞来解释了。
于是刘照谨慎的措辞回答道:“《太平经》中虽有求仙、长生之说,但弟子尽管年幼,却也不尽相信。弟子曾听人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热衷于求仙、长生,可是如今还不是一抔黄土,掩埋于地下。就算真有其法,想来能修成的人,也是万中求一,寥寥无几,那试问,自己一人长生不死,而身边的父母妻儿却各个老死,孤单一人,又有何意趣?人伦亲情,岂能随意割舍?所以弟子对这些东西向来是敬而远之的。除此之外,《太平经》所言经义,大多继承道家始祖老子之言,以‘无为’为主旨。经文有云:‘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说的是为君者要宽刑简政,不要干预万民的生活,让他们各司所职,各尽所能,则天下自然大治。但是弟子觉得,如果君王什么都不去管,而是靠万民自己各司所值,那还要君王做什么,上古之时,不也有三皇五帝治理万民么。所以弟子觉得,应该是君王顺应天地的法度,为万民制定法度,这个法度一旦制定好,那么君王自己也不能随意去干涉、改变,然后天下万民依照这个法度,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此,才能天下大治。”
刘照这番回答,首先告诉卢植,对于道经中求仙、长生的那一套,他是坚决摈弃的;对于道家的治国理论,刘照如果真要按照后世所了解的知识展开了讲,他一定引经据典,把各个时期、不同学派对老子“无为”的解释都叙述一遍。但是此时,他只能做“初步了解”状,简略的说一点不成熟的解释。
幸好自西汉以来,黄老学说也曾是官方治国的主流学说,太平经的理论,有不少继承自黄老学说,如今刘照说自己只对太平经中的治国理论感兴趣,卢植听了,反感之心便消除了不少。
卢植闻言,道:“你能不被求仙之说迷惑,已然很不容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辈士人,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当世之事、生民之事,犹且解决不完,如何能把时光耗费在虚无缥缈的仙人、长生之上。至于你所解的‘无为’之论,倒也颇与黄老之说相近。但是,治理天下少不了制定法度,却更要注重教化。因为法度无威信则不立,所以便免不了被一些官吏挟法度之威,威吓欺压百姓。当年朝廷以庐江南夷反叛,拜臣为太守前去镇抚。臣到庐江后多方打探,才知道,南夷反叛,乃是当地官吏欺南夷部民不通我大汉的语言、文字,自然也就不懂我大汉的法令制度,所以多方刁难,或滥派徭役,或广设税卡,滋利以肥己,这才迫使南夷反叛。所以,想要让所立的法度能够真正做到让万民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还要靠礼义教化人心,使法度不被滥用。更何况,如果礼义教化达到极致的时候,天下万民明羞耻、知善恶,不用朝廷诏令也能自行其事,这才是真正的‘无为之治’啊。”
刘照拱手道:“听老师一席话,茅塞顿开。弟子见识浅露,还望老师日后多多指教。”
卢植还礼,笑道:“殿下以稚龄便有如此的学识和见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日后臣自当尽心竭力,教导殿下。”
这一番对话,终于释去了卢植之前的担忧。他展开携来的书册,道:“夫子微言大义,尽在《春秋》一经,从今日开始,臣便为殿下教授《春秋》。”
说着,卢植便要开讲,却见刘照拱手言道:“先生,弟子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先生答允。”
卢植放下书册,道:“殿下请讲。”
刘照道:“人云,‘百善,以孝为先’。我大汉历来也是以孝治天下。故而弟子冒昧,请先生先讲授《孝经》。”
却说刘照同学为何心血来潮,突然想起让卢植为他先讲授《孝经》呢?
原因很简单,古今往来,天下最难相处的父子,便是天家骨肉。皇帝与皇子之间,既是父子,又是君臣,父亲终究要把家业传给儿子,但是君王又岂容臣子觊觎侵夺自己的权力?因此,当皇帝的接班人,是天下最痛苦最为难的一件事。
对此,我们广大腐女心中亲爱的四爷雍正皇帝,手下有一位策士戴铎总结的好,叫做:“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
汉灵帝刘宏,虽然不是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那样的“英主”,治国方面一塌糊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帝王权术,也是懵懂无知的。前文提到过,刘宏为了制衡何进兄弟同掌兵权,建立了西园军,以宦官蹇硕为统领,甚至立蹇硕为“元帅”,连大将军何进都名义上归蹇硕统属。这就表明,刘宏在帝王权术方面,是有一定的手腕的,并非“庸众”之人。
而刘照身为长子,要和其他的弟弟——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偏移的话,那就是刘协了——来比在父亲心目中的宠爱程度的话,怕是比不过的,世人偏爱幼子,这是做父母的天然的心理,非人力可以扭转。何况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在刘宏的心目中,是“怀佳人兮不能忘”的凄美回忆,而自己的生母何皇后,却是刘宏心目中永不能原谅的悍妇、凶手。两相比较之下,刘宏对刘照生出“见弃”心理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为了不被“见弃”,刘照只能拼命表现自己,但是如果表现的太过,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恐怕“见疑”也就很快随之而来了——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有一个强势的舅舅,再加上一个近乎妖孽的自己,那刘宏还能安枕而眠吗?就不怕一觉醒来,他已经变成了太上皇?
那该如何做呢?我们著名的“毒士”,有人戏称其“一言亡了东汉”的贾诩贾文和先生,在给曹丕出主意的时候,也曾说过一段名言:
“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句话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只要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干一名品行高洁的士人应该干的事情,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要违背做儿子的孝道,这样就可以了。
贾诩所言,看似空泛,讲大道理,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却一语中的。
刘照身为长子,又是皇后之子,眼下,便是刘宏的嫡长子,继位的正统性最高。因此,他要做的,不是画蛇添足的再去干别的,而是站稳脚跟,不要犯错。
因此,刘照如今除了要让自己有“神童”之名外,还得给自己包装一层“孝子”的金装外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打消刘宏对他的疑虑,而且,“以孝治天下”“弘扬孝道”,这是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历朝历代都提倡的东西,如果他在这方面表现的好,那他在士林、在民间的声誉,都会得到提升。
所以,刘照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他都要以《孝经》“开蒙”,而且以后,要坚持做到“晨昏定省”,对父母早晚省视问安。
卢植听了刘照的要求,只惊诧走神了那么一刹那,便立刻欣慰的笑了起来,他点点头,道:“殿下说的不错,孝乃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殿下有如此心意,臣甚为高兴。既如此,臣便改讲《孝经》。”
左右伺候的内侍闻言,连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孝经》捧了过来。卢植一代大儒,熟知经典,讲授《孝经》自然难不倒他,于是接过书册来,为刘照讲解起来。
讲了一段时间后,卢植发现,外面的传言果然不虚,“经义不二讲,举一能反三”,刘照的领悟能力着实让他惊叹不已。
由于卢植身为尚书,每日还要处理省中的政务,故而每天只能授课一次。除了初次见面的那回,之后的授课都被安排在早上辰时开始,仍然按照在史道人家的规矩,三刻为一课,每早两课,中间休息一刻。卢植听了安排后,只说了句:“有劳有逸,如此也好。”
第十六章请先生讲《孝经》
望着坐在刘照下首的侯谨,卢植心中颇为不满,心想,此人年岁与皇子弁相差不多,又一起读书听讲,时间久了,恐怕皇子弁对他的亲信依赖,便会如当今天子对张让、赵忠一般。然而,十常侍此时权势绝伦,阉人一党气焰熏天,卢植也不便将自己的意思宣诸于口。只想着,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向皇子弁言明亲信任用宦官的害处。
于是卢植转而问道:“听说殿下曾于宫外向道人史邈求学,不知所学的,是哪部经典?”
刘照答道:“是《太平经》。”
卢植问道:“殿下读了此书,有何心得?”
刘照闻言,心想,卢植身为大儒,定然对道家学说心存排斥,只是他不知道,我读《太平经》,一来是为了学习古语发音,这二来,却是为了低调保身,自己出生时天有异象,学习时一遍就会,已经够让人瞠目结舌的了,如果再来个生而知之,没人传授却精通各种典籍,那就显得太过妖异了。只是如今卢植问起,自己自然不好明说,只能用其他的说辞来解释了。
于是刘照谨慎的措辞回答道:“《太平经》中虽有求仙、长生之说,但弟子尽管年幼,却也不尽相信。弟子曾听人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热衷于求仙、长生,可是如今还不是一抔黄土,掩埋于地下。就算真有其法,想来能修成的人,也是万中求一,寥寥无几,那试问,自己一人长生不死,而身边的父母妻儿却各个老死,孤单一人,又有何意趣?人伦亲情,岂能随意割舍?所以弟子对这些东西向来是敬而远之的。除此之外,《太平经》所言经义,大多继承道家始祖老子之言,以‘无为’为主旨。经文有云:‘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说的是为君者要宽刑简政,不要干预万民的生活,让他们各司所职,各尽所能,则天下自然大治。但是弟子觉得,如果君王什么都不去管,而是靠万民自己各司所值,那还要君王做什么,上古之时,不也有三皇五帝治理万民么。所以弟子觉得,应该是君王顺应天地的法度,为万民制定法度,这个法度一旦制定好,那么君王自己也不能随意去干涉、改变,然后天下万民依照这个法度,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此,才能天下大治。”
刘照这番回答,首先告诉卢植,对于道经中求仙、长生的那一套,他是坚决摈弃的;对于道家的治国理论,刘照如果真要按照后世所了解的知识展开了讲,他一定引经据典,把各个时期、不同学派对老子“无为”的解释都叙述一遍。但是此时,他只能做“初步了解”状,简略的说一点不成熟的解释。
幸好自西汉以来,黄老学说也曾是官方治国的主流学说,太平经的理论,有不少继承自黄老学说,如今刘照说自己只对太平经中的治国理论感兴趣,卢植听了,反感之心便消除了不少。
卢植闻言,道:“你能不被求仙之说迷惑,已然很不容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辈士人,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当世之事、生民之事,犹且解决不完,如何能把时光耗费在虚无缥缈的仙人、长生之上。至于你所解的‘无为’之论,倒也颇与黄老之说相近。但是,治理天下少不了制定法度,却更要注重教化。因为法度无威信则不立,所以便免不了被一些官吏挟法度之威,威吓欺压百姓。当年朝廷以庐江南夷反叛,拜臣为太守前去镇抚。臣到庐江后多方打探,才知道,南夷反叛,乃是当地官吏欺南夷部民不通我大汉的语言、文字,自然也就不懂我大汉的法令制度,所以多方刁难,或滥派徭役,或广设税卡,滋利以肥己,这才迫使南夷反叛。所以,想要让所立的法度能够真正做到让万民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还要靠礼义教化人心,使法度不被滥用。更何况,如果礼义教化达到极致的时候,天下万民明羞耻、知善恶,不用朝廷诏令也能自行其事,这才是真正的‘无为之治’啊。”
刘照拱手道:“听老师一席话,茅塞顿开。弟子见识浅露,还望老师日后多多指教。”
卢植还礼,笑道:“殿下以稚龄便有如此的学识和见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日后臣自当尽心竭力,教导殿下。”
这一番对话,终于释去了卢植之前的担忧。他展开携来的书册,道:“夫子微言大义,尽在《春秋》一经,从今日开始,臣便为殿下教授《春秋》。”
说着,卢植便要开讲,却见刘照拱手言道:“先生,弟子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先生答允。”
卢植放下书册,道:“殿下请讲。”
刘照道:“人云,‘百善,以孝为先’。我大汉历来也是以孝治天下。故而弟子冒昧,请先生先讲授《孝经》。”
却说刘照同学为何心血来潮,突然想起让卢植为他先讲授《孝经》呢?
原因很简单,古今往来,天下最难相处的父子,便是天家骨肉。皇帝与皇子之间,既是父子,又是君臣,父亲终究要把家业传给儿子,但是君王又岂容臣子觊觎侵夺自己的权力?因此,当皇帝的接班人,是天下最痛苦最为难的一件事。
对此,我们广大腐女心中亲爱的四爷雍正皇帝,手下有一位策士戴铎总结的好,叫做:“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
汉灵帝刘宏,虽然不是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那样的“英主”,治国方面一塌糊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帝王权术,也是懵懂无知的。前文提到过,刘宏为了制衡何进兄弟同掌兵权,建立了西园军,以宦官蹇硕为统领,甚至立蹇硕为“元帅”,连大将军何进都名义上归蹇硕统属。这就表明,刘宏在帝王权术方面,是有一定的手腕的,并非“庸众”之人。
而刘照身为长子,要和其他的弟弟——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偏移的话,那就是刘协了——来比在父亲心目中的宠爱程度的话,怕是比不过的,世人偏爱幼子,这是做父母的天然的心理,非人力可以扭转。何况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在刘宏的心目中,是“怀佳人兮不能忘”的凄美回忆,而自己的生母何皇后,却是刘宏心目中永不能原谅的悍妇、凶手。两相比较之下,刘宏对刘照生出“见弃”心理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为了不被“见弃”,刘照只能拼命表现自己,但是如果表现的太过,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恐怕“见疑”也就很快随之而来了——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有一个强势的舅舅,再加上一个近乎妖孽的自己,那刘宏还能安枕而眠吗?就不怕一觉醒来,他已经变成了太上皇?
那该如何做呢?我们著名的“毒士”,有人戏称其“一言亡了东汉”的贾诩贾文和先生,在给曹丕出主意的时候,也曾说过一段名言:
“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句话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只要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干一名品行高洁的士人应该干的事情,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要违背做儿子的孝道,这样就可以了。
贾诩所言,看似空泛,讲大道理,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却一语中的。
刘照身为长子,又是皇后之子,眼下,便是刘宏的嫡长子,继位的正统性最高。因此,他要做的,不是画蛇添足的再去干别的,而是站稳脚跟,不要犯错。
因此,刘照如今除了要让自己有“神童”之名外,还得给自己包装一层“孝子”的金装外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打消刘宏对他的疑虑,而且,“以孝治天下”“弘扬孝道”,这是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历朝历代都提倡的东西,如果他在这方面表现的好,那他在士林、在民间的声誉,都会得到提升。
所以,刘照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他都要以《孝经》“开蒙”,而且以后,要坚持做到“晨昏定省”,对父母早晚省视问安。
卢植听了刘照的要求,只惊诧走神了那么一刹那,便立刻欣慰的笑了起来,他点点头,道:“殿下说的不错,孝乃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殿下有如此心意,臣甚为高兴。既如此,臣便改讲《孝经》。”
左右伺候的内侍闻言,连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孝经》捧了过来。卢植一代大儒,熟知经典,讲授《孝经》自然难不倒他,于是接过书册来,为刘照讲解起来。
讲了一段时间后,卢植发现,外面的传言果然不虚,“经义不二讲,举一能反三”,刘照的领悟能力着实让他惊叹不已。
由于卢植身为尚书,每日还要处理省中的政务,故而每天只能授课一次。除了初次见面的那回,之后的授课都被安排在早上辰时开始,仍然按照在史道人家的规矩,三刻为一课,每早两课,中间休息一刻。卢植听了安排后,只说了句:“有劳有逸,如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