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djh端木文集最新章节!
快过年了,周围却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可能是年岁见长的缘故,最近时常会想起许多儿时过年的情景。虽然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那时一进腊月,过年气氛就开始渐渐浓烈起来——
祭灶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北方南方传统的祭灶日,俗称过小年。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之前,母亲就会买来一种叫“糖瓜”的麦芽糖,圆圆的,白白的,有大块,也有小小的圆饼。吃起来很甜很粘牙。母亲说那叫“祭灶糖”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闷闷地想:为什么要叫“鸡罩糖”呢,是因为形状像鸡罩吗?圆的?百思而不得其解,但终究还是没有问,现在想来真是好笑。那时祭灶已没有什么祭祀仪式,也就是一家人吃饺子。记得有几年,父亲用糖瓜化开把爆米花粘在一起做米花糖给我们吃,虽然做的没有买来的好看,但香香甜甜的很好吃,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嘴里的那股香甜味儿。
每年包饺子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讲老辈人祭灶的风俗和那些关于灶王爷的传说。说那时家家在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龛,小小的,贫穷人家会在灶间贴一张灶王爷的神像,日日供奉。灶王爷是专司管理灶火的神,保护各家的平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会上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来的人间善恶,玉帝会在来年以降奖惩。所以每家在送灶时要用糖瓜把灶王爷的嘴抹得甜甜的,为的是让灶王在玉帝面前“好事多讲,坏事不言。”这些传说和故事母亲说了很多遍,但每次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母亲常说的还有几句很搞笑的顺口溜:“过祭灶,乱放炮,老头看着老太笑,吃肉的期限又来到。”那时物质确很匮乏,想吃肉可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腊月二十三,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谈论着各种祭灶的轶事,年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近了——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金体,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其实,我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以后母亲就开始腌制腊味,但不是很多,那时家家户户门口多多少少都会挂着几吊腊肉咸鸭咸鱼。腊月二十几以后,家家的主妇们都会忙碌起来,倒不一定是哪一天,她们会选晴好的日子扫屋、洗被褥、擦门窗,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准备干干净净迎新年。
每到年近,母亲还要为我们准备新衣。那时准备每人一身新衣可是件大事,需要早早的带着买布,不可能一次买齐,因为买布要布票。买好了布母亲要亲自裁剪缝制。可不像如今,到商厦逛半天就都买齐了。我们姊妹多,母亲的劳碌是可想而知的,只是缝制我们几个的衣裤母亲就要熬多少个夜晚,再加上我们的鞋子也是要母亲做,我记得小时候我穿的鞋都是绣花的。白天要准备一家人的三餐做洗洗涮涮各种家务,母亲根本没有时间做针线活。想着母亲当年在灯下穿针引线,熬夜缝制,为的是我们都能穿上新衣过年。不禁心酸落泪。
腊月二十六、七,我们都会去澡堂洗澡,男人男孩们还要去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我们这里的风俗,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祭灶过后,母亲除了大扫除外,最忙碌的就是要准备一家人过年要吃的东西了。二十八、九,母亲会发面蒸很多馒头包子,馒头上还用颜料点上红色绿色的梅花点,那是我心中最初的关于过年的喜庆色彩。记得我上小学后,我们家到年下还会炸馓子、蕉麻叶、小果子等等,真想再尝尝那种用糯米面制好再油炸的甜甜的小果子。虽然我知道,即使做得一模一样,也不会是当时的那种滋味了
那时过年时我们吃的瓜子花生大多不是买现成的,母亲在市场买回来的花生瓜子都是生的,要自己炒。炒花生时锅里要放上捡拾干净洗过的沙子,用锅铲在锅里翻炒时发出的声音真得另人难受,但我仍然会颠颠地围在锅旁,时不时母亲会拿起一粒花生让我尝尝熟了没有。炒熟的花生真的很香。是现在那些高档的进口干果所无法比拟的。
祭灶前,街上就开始陆续有卖鞭炮、春联、灯笼等过年的物事了,年关将近,街上更是热闹。我喜欢跟着母亲去上街,挤在人群中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街上的人们忙着买、卖,脸上都洋溢中一股喜气。那时的爆竹烟花也没有现在的品种花样多,但人们的幸福感显然比现在强烈得多。
年夜饭
除夕来临,母亲早几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桌了,该煮的煮,该炸的炸。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母亲都会煮一锅咸肉,一下午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阵阵肉香,我是不会出去玩的。肉煮熟后,母亲会捞出一块稍稍冷凉切成几块,我们姐妹几个每人手拿一块肥瘦相间的咸肉,咬一口顺手流油,那个香!太解馋了。现在想起还觉得嘴里心口都油乎乎香喷喷的。现在的孩子看到这里肯定觉得,那怎么吃?还不腻死了。可那时的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每年年夜饭桌上一定有咸鸭煮大豆,煮咸肉,当然鱼是少不了的,预示年年有余,一般是不准吃那条鱼。母亲还会煮一锅饭,饭是多得绝对吃不完的,预示一年到头都有吃不完的饭。其实,那时的年夜饭桌并不丰盛,和现在饭店里订的年夜饭桌真的没法比,也就只能相当于我们平时饭桌的水平。但那份全家围坐的浓浓的年味,在如今饭店里摆满山珍海味的年夜饭桌上再也寻找不见
又要过年了,怀念母亲唤儿的声音,怀念父亲酒后阔论时爽朗的笑声。眼前不时闪现母亲忙碌的身影和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那一幅幅生动画面。在独处的午后,在孤单的夜里,每念及此就会眼眶湿润,但心里却会升腾起点点滴滴的甜蜜温馨,慢慢地弥漫开来,氤氲心怀,温润灵魂
快过年了,周围却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可能是年岁见长的缘故,最近时常会想起许多儿时过年的情景。虽然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那时一进腊月,过年气氛就开始渐渐浓烈起来——
祭灶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北方南方传统的祭灶日,俗称过小年。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之前,母亲就会买来一种叫“糖瓜”的麦芽糖,圆圆的,白白的,有大块,也有小小的圆饼。吃起来很甜很粘牙。母亲说那叫“祭灶糖”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闷闷地想:为什么要叫“鸡罩糖”呢,是因为形状像鸡罩吗?圆的?百思而不得其解,但终究还是没有问,现在想来真是好笑。那时祭灶已没有什么祭祀仪式,也就是一家人吃饺子。记得有几年,父亲用糖瓜化开把爆米花粘在一起做米花糖给我们吃,虽然做的没有买来的好看,但香香甜甜的很好吃,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嘴里的那股香甜味儿。
每年包饺子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讲老辈人祭灶的风俗和那些关于灶王爷的传说。说那时家家在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龛,小小的,贫穷人家会在灶间贴一张灶王爷的神像,日日供奉。灶王爷是专司管理灶火的神,保护各家的平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会上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来的人间善恶,玉帝会在来年以降奖惩。所以每家在送灶时要用糖瓜把灶王爷的嘴抹得甜甜的,为的是让灶王在玉帝面前“好事多讲,坏事不言。”这些传说和故事母亲说了很多遍,但每次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母亲常说的还有几句很搞笑的顺口溜:“过祭灶,乱放炮,老头看着老太笑,吃肉的期限又来到。”那时物质确很匮乏,想吃肉可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腊月二十三,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谈论着各种祭灶的轶事,年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近了——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金体,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其实,我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以后母亲就开始腌制腊味,但不是很多,那时家家户户门口多多少少都会挂着几吊腊肉咸鸭咸鱼。腊月二十几以后,家家的主妇们都会忙碌起来,倒不一定是哪一天,她们会选晴好的日子扫屋、洗被褥、擦门窗,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准备干干净净迎新年。
每到年近,母亲还要为我们准备新衣。那时准备每人一身新衣可是件大事,需要早早的带着买布,不可能一次买齐,因为买布要布票。买好了布母亲要亲自裁剪缝制。可不像如今,到商厦逛半天就都买齐了。我们姊妹多,母亲的劳碌是可想而知的,只是缝制我们几个的衣裤母亲就要熬多少个夜晚,再加上我们的鞋子也是要母亲做,我记得小时候我穿的鞋都是绣花的。白天要准备一家人的三餐做洗洗涮涮各种家务,母亲根本没有时间做针线活。想着母亲当年在灯下穿针引线,熬夜缝制,为的是我们都能穿上新衣过年。不禁心酸落泪。
腊月二十六、七,我们都会去澡堂洗澡,男人男孩们还要去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我们这里的风俗,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祭灶过后,母亲除了大扫除外,最忙碌的就是要准备一家人过年要吃的东西了。二十八、九,母亲会发面蒸很多馒头包子,馒头上还用颜料点上红色绿色的梅花点,那是我心中最初的关于过年的喜庆色彩。记得我上小学后,我们家到年下还会炸馓子、蕉麻叶、小果子等等,真想再尝尝那种用糯米面制好再油炸的甜甜的小果子。虽然我知道,即使做得一模一样,也不会是当时的那种滋味了
那时过年时我们吃的瓜子花生大多不是买现成的,母亲在市场买回来的花生瓜子都是生的,要自己炒。炒花生时锅里要放上捡拾干净洗过的沙子,用锅铲在锅里翻炒时发出的声音真得另人难受,但我仍然会颠颠地围在锅旁,时不时母亲会拿起一粒花生让我尝尝熟了没有。炒熟的花生真的很香。是现在那些高档的进口干果所无法比拟的。
祭灶前,街上就开始陆续有卖鞭炮、春联、灯笼等过年的物事了,年关将近,街上更是热闹。我喜欢跟着母亲去上街,挤在人群中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街上的人们忙着买、卖,脸上都洋溢中一股喜气。那时的爆竹烟花也没有现在的品种花样多,但人们的幸福感显然比现在强烈得多。
年夜饭
除夕来临,母亲早几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桌了,该煮的煮,该炸的炸。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母亲都会煮一锅咸肉,一下午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阵阵肉香,我是不会出去玩的。肉煮熟后,母亲会捞出一块稍稍冷凉切成几块,我们姐妹几个每人手拿一块肥瘦相间的咸肉,咬一口顺手流油,那个香!太解馋了。现在想起还觉得嘴里心口都油乎乎香喷喷的。现在的孩子看到这里肯定觉得,那怎么吃?还不腻死了。可那时的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每年年夜饭桌上一定有咸鸭煮大豆,煮咸肉,当然鱼是少不了的,预示年年有余,一般是不准吃那条鱼。母亲还会煮一锅饭,饭是多得绝对吃不完的,预示一年到头都有吃不完的饭。其实,那时的年夜饭桌并不丰盛,和现在饭店里订的年夜饭桌真的没法比,也就只能相当于我们平时饭桌的水平。但那份全家围坐的浓浓的年味,在如今饭店里摆满山珍海味的年夜饭桌上再也寻找不见
又要过年了,怀念母亲唤儿的声音,怀念父亲酒后阔论时爽朗的笑声。眼前不时闪现母亲忙碌的身影和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那一幅幅生动画面。在独处的午后,在孤单的夜里,每念及此就会眼眶湿润,但心里却会升腾起点点滴滴的甜蜜温馨,慢慢地弥漫开来,氤氲心怀,温润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