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曲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东方逸文集最新章节!
要去曲埠出差了,几个同事都说像我这样喜欢读书的人,一定要到三孔去看看。早就听说过三孔的名气,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不会错过。
走出汽车站,前行了不远的一段路,远远地就看到一道城门,心莫名的激动起来。穿过城门,就来到了孔庙的南门。看着那高大的牌坊、参天的古木,激动的心情在不断的膨胀,欣喜之情也油然而生。可惜尚有工作未完,不能尽兴游之。
找了一处旅馆住下,本想向老板租辆自行车,进行定位数据的测量。老板却很大方,不肯收我的钱。我问了几个地方的行走路线,老板一一说与我,然后又对我说:“你到了那附近,随便找个人问问,都会告诉你的。”话语中充満了自信。事实确如他所说,我问路时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热情的告诉我,他们都把给人指路当成一件愉快而骄傲的事来做,其中一位老大爷更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了十多分钟,让我感动不已。我问旅馆的老板,这是不是受了孔子文化的熏染。他含笑点头。
骑着自行车走在石块铺筑的路上,两旁是古香古色的城墙,前行中时不时的遇到几块石坊。虽然是初次来这里,却并不感到陌生与距离感,好像我和这座城市早就相识。开始喜欢她了,喜欢这里纯朴热情的民风和厚重悠远的文化。曾经对自己说,最喜欢的居住城市是济南。现在若有人再问起这个问题,我也许会说是这里。这种感觉在北京时没有,那个城市虽然是首善之都,却有着太多的喧嚣与排外。还去过威海,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清爽的海风、整齐干净的街道,更有着烟波浩渺的大海。这些都曾让我心驰神往,但当我设想在那里居住时,却从心里发出一个反对的声音――这里并不属于我;也许更确且的说,我不属于她。
忙完了工作,我终于可以心无所羁的游玩这儒家的圣地了。手拿着一把折扇,附庸风雅的摇着就去了孔府。两旁依然是古木参天,时时听到鹭鸟的鸣叫。所有的一切都体现着“传统”两个字。孔府里最多的是石碑,历朝历代皇帝撰写的碑文。没有请导游,我是个天马行空的人,不想受人限制。况且想听关于名胜的介绍,我可以随便站在某个旅游团的旁边,做个旁听生。而且我可以游走于各个旅游团之间。别人游孔府是一个导游陪同,而我却拥有诸多的导游。
折身返回时,远远的看见一个女孩和一只鹭鸟相持而立。心中有些好奇,不知这女孩和那鸟有何渊源。又怕冒然上去,会惊花扰月。只等那女孩走了,我才奔那只鸟儿而去――我真正关心的是鸟。它呆呆的站立在那儿,我看到了它的眼睛,居然是白色的眼珠,没有丝毫的光彩。我在几米开外不知所措的看着它。这种场景有些鲜见,不一会儿就引来了几个围观的人。我和他们一同在猜测小鸟的遭遇。我靠近它,试探着去抚摸它的羽毛,它只在我的作用力下动了一下,并没有太大的反映。过了一会儿,它开始走动,竟然伸着长长的喙直奔我而来。让我有些“花容失色”连忙后退。旁边游人大笑,还不时的开着我的玩笑。一个中年人,带着他的两个女儿也在围观之列。两个孩子心生怜悯,唏嘘不已。他的父亲试着抱起小鸟,抛到空中。那鸟儿似乎失去了飞的能力,挣扎着落下来。两个女儿看到这里,已是大喊大叫,责怪父亲的鲁莽。父亲倒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连声安慰她们没事的。然后拉着她们走了,其中一个孩子边走边回头看,还不停的念着:“它怎么办?我们把它留在这儿吗?”看到此情景,我微笑着在一旁安慰着她:“没有人会伤害它的。”来这里玩的人,大多是奔景致来的,多半都不会对这只鸟有什么想法。顶多只是围观而已。
我依然边走边摇着折扇,想像着自己是一个儒士。倒也吸引来些许的目光,一个小男孩也建议他的爷爷买把折扇,引得我暗自偷笑。好多名胜古迹传扬在外,可是真正一睹芳姿时,却有着或多或少的失望。广告毕竟是广告,与真实总是相差一段距离。孔庙也给了我些许的失望,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是我把它想像的太好了,才会造成落差。其实,它之所以出名,自然有它的出众与夺目之处。首先,它的历史价值自不必说。其次,各朝的皇帝、历代的名士留传下来的碑文匾额,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啊。还有,那巧夺天工的龙柱,精妙绝伦的“勾心斗角”都是建筑雕刻史上的浓重手笔啊。说到“勾心斗角”我得介绍一下了。这个词其实最早是指建筑上的一种设计,孔庙中的建筑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陆续建起来的。后来的建筑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将外翘勾檐与原来的巧妙叠加在一块,称之为“勾心斗角”这是中国工匠的智慧结晶,不知为何后来演绎成了形容人际关复杂的词。我在孔庙里还发现了一副有意思的壁画,石壁上的动物,有着硕大圆滚的肚子、细长的脖子和尾巴。怎么看都像只史前的恐龙。有了这个奇特的发现,急于告诉别人知。偏巧那要买扇子的爷孙在旁边,我便不管是否相识、不管他们是否感兴趣,兴奋的告之他们。没想到他们与我的感觉相同,又是乐事一件。
看看时间快要5点钟了,还能去浏览一个地方。孔林或孔府,我只能选一个地方。我以为孔府无非又是一些建筑而已,看过了孔庙,孔府已没有去的必要了。况且,我喜欢自然景致。于是就选择了孔林。(后来,我在图书馆查阅了孔府的资料,才发觉孔府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那千年何首乌、五柏抱槐、明朝官服、大堂仪仗都是我未曾见过的。而孔林是最没意思的,除了茂盛的树木、耸立的碑林和石兽,再无其他了。)从孔庙去孔林,本来是想乘马车的,无耐价格太贵,我只好改乘另一种当地有名的交通工具――“倒骑驴”来这儿之前,同事曾提到过它。当时,我不以为然,还以为真像张果老那样倒着骑毛驴呢。其实,这种工具就是一辆三轮车,只不过平常的三轮车,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骑车人在前面,坐车人在后面。而所谓的“倒骑驴”则是相反的,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坐车人在前,而骑车人在后。这样便于坐车的人欣赏风景。我猜想这又是曲阜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吧。在路上见多了这种车辆,对它产生了兴趣。我一直在考虑它的转向问题:两个轮子和车厢都挪到了前面,会不会不好转向呢。我租了辆车,快要到孔林时,我央求车夫让我骑一会儿,他爽快的答应了。车子并不难骑,而且转向也是非常的平滑,我陷入体验新鲜事物的快乐之中。旁边的当地人看见了,夸我骑的好,颇让我得意了一回。一直跟着我的导游更是拿我开玩笑,你不用给他(车夫)钱了,他应该给你钱才是。导游是个小姑娘,我坐的车刚出城门就被她盯上了,一直跟着我,游说我请她做导游。我本无意请导游的,耐不住她的死缠软磨(这里面大概还有点怜香惜玉的想法),更是被她的一句话给忽悠了。她告诉我,孔林很大,走一圈大概要五六个小时,她带着我只浏览几个有名的景点,可将时间大大缩短的。于是我就默认了。
在她的带领下,我先去参观了孔圣人的墓及他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那个导游说的很快,我稍一不注意就漏听了。可恼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缠着我非要我照像,而且不知从那里听来一句俚语――“旅游不照像,等于瞎胡逛”将此奉为经典,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念诵着。因为风景好,我兴致也好,开始还含笑告诉她,这是别人的观点,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可她一直喋喋不休的说,让我根本看不下风景去,于是我只得怒目相视,将其赶走。后来,又遇到一妇人,又是缠着我坐她的三轮车。我只得又耐着性子,说我喜欢走着。她还不罢休,说路途遥远,要为女导游考虑。我又无法看景了,想着被导游牵着,于我散逸的性格不符,亦不会玩的尽兴;况且有她在,我就会经常受到打扰(猜想这些人彼此都认识)。索性我给了她导游费,让她先走,我独自上了路。她有些惊讶,确切的说应是惊喜。谢过后就匆匆而去了。我的耳边清静了,我又可以一个人摇着折扇,逍遥的游赏景致了。这里除了偶尔闪现的墓碑和石兽,并无什么景致。倒是茂盛的树林与草丛,将宁静锁住,装饰出一个世外小桃源。只可惜天气太闷,心情不太爽。若是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那便是一个仙人所处的胜地了。当初,导游吓我说要用五六个小时才能走完全林,而我绕了一圈只用了一个小时。别人的话真得不能轻信的,还是要相信自己。我又折回了孔圣人的墓地,想一个人尽情的再看一遍。第一次来时,虽有导游讲解,脑子被吵得凌乱,所记住的不多。于是我又温习了一遍。刚巧碰到了一群韩国人,他们有专业的导游。我又听了一遍,才将相关典故记住了。果然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啊。早就听说韩国人尊崇儒教,他们离开的时候,有几个人非常虔诚地向孔圣人的墓碑参拜行礼。这让我这个华夏子孙有些汗颜,我也上去拱手作揖,向圣人行礼,以示景仰。
要去曲埠出差了,几个同事都说像我这样喜欢读书的人,一定要到三孔去看看。早就听说过三孔的名气,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不会错过。
走出汽车站,前行了不远的一段路,远远地就看到一道城门,心莫名的激动起来。穿过城门,就来到了孔庙的南门。看着那高大的牌坊、参天的古木,激动的心情在不断的膨胀,欣喜之情也油然而生。可惜尚有工作未完,不能尽兴游之。
找了一处旅馆住下,本想向老板租辆自行车,进行定位数据的测量。老板却很大方,不肯收我的钱。我问了几个地方的行走路线,老板一一说与我,然后又对我说:“你到了那附近,随便找个人问问,都会告诉你的。”话语中充満了自信。事实确如他所说,我问路时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热情的告诉我,他们都把给人指路当成一件愉快而骄傲的事来做,其中一位老大爷更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了十多分钟,让我感动不已。我问旅馆的老板,这是不是受了孔子文化的熏染。他含笑点头。
骑着自行车走在石块铺筑的路上,两旁是古香古色的城墙,前行中时不时的遇到几块石坊。虽然是初次来这里,却并不感到陌生与距离感,好像我和这座城市早就相识。开始喜欢她了,喜欢这里纯朴热情的民风和厚重悠远的文化。曾经对自己说,最喜欢的居住城市是济南。现在若有人再问起这个问题,我也许会说是这里。这种感觉在北京时没有,那个城市虽然是首善之都,却有着太多的喧嚣与排外。还去过威海,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清爽的海风、整齐干净的街道,更有着烟波浩渺的大海。这些都曾让我心驰神往,但当我设想在那里居住时,却从心里发出一个反对的声音――这里并不属于我;也许更确且的说,我不属于她。
忙完了工作,我终于可以心无所羁的游玩这儒家的圣地了。手拿着一把折扇,附庸风雅的摇着就去了孔府。两旁依然是古木参天,时时听到鹭鸟的鸣叫。所有的一切都体现着“传统”两个字。孔府里最多的是石碑,历朝历代皇帝撰写的碑文。没有请导游,我是个天马行空的人,不想受人限制。况且想听关于名胜的介绍,我可以随便站在某个旅游团的旁边,做个旁听生。而且我可以游走于各个旅游团之间。别人游孔府是一个导游陪同,而我却拥有诸多的导游。
折身返回时,远远的看见一个女孩和一只鹭鸟相持而立。心中有些好奇,不知这女孩和那鸟有何渊源。又怕冒然上去,会惊花扰月。只等那女孩走了,我才奔那只鸟儿而去――我真正关心的是鸟。它呆呆的站立在那儿,我看到了它的眼睛,居然是白色的眼珠,没有丝毫的光彩。我在几米开外不知所措的看着它。这种场景有些鲜见,不一会儿就引来了几个围观的人。我和他们一同在猜测小鸟的遭遇。我靠近它,试探着去抚摸它的羽毛,它只在我的作用力下动了一下,并没有太大的反映。过了一会儿,它开始走动,竟然伸着长长的喙直奔我而来。让我有些“花容失色”连忙后退。旁边游人大笑,还不时的开着我的玩笑。一个中年人,带着他的两个女儿也在围观之列。两个孩子心生怜悯,唏嘘不已。他的父亲试着抱起小鸟,抛到空中。那鸟儿似乎失去了飞的能力,挣扎着落下来。两个女儿看到这里,已是大喊大叫,责怪父亲的鲁莽。父亲倒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连声安慰她们没事的。然后拉着她们走了,其中一个孩子边走边回头看,还不停的念着:“它怎么办?我们把它留在这儿吗?”看到此情景,我微笑着在一旁安慰着她:“没有人会伤害它的。”来这里玩的人,大多是奔景致来的,多半都不会对这只鸟有什么想法。顶多只是围观而已。
我依然边走边摇着折扇,想像着自己是一个儒士。倒也吸引来些许的目光,一个小男孩也建议他的爷爷买把折扇,引得我暗自偷笑。好多名胜古迹传扬在外,可是真正一睹芳姿时,却有着或多或少的失望。广告毕竟是广告,与真实总是相差一段距离。孔庙也给了我些许的失望,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是我把它想像的太好了,才会造成落差。其实,它之所以出名,自然有它的出众与夺目之处。首先,它的历史价值自不必说。其次,各朝的皇帝、历代的名士留传下来的碑文匾额,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啊。还有,那巧夺天工的龙柱,精妙绝伦的“勾心斗角”都是建筑雕刻史上的浓重手笔啊。说到“勾心斗角”我得介绍一下了。这个词其实最早是指建筑上的一种设计,孔庙中的建筑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陆续建起来的。后来的建筑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将外翘勾檐与原来的巧妙叠加在一块,称之为“勾心斗角”这是中国工匠的智慧结晶,不知为何后来演绎成了形容人际关复杂的词。我在孔庙里还发现了一副有意思的壁画,石壁上的动物,有着硕大圆滚的肚子、细长的脖子和尾巴。怎么看都像只史前的恐龙。有了这个奇特的发现,急于告诉别人知。偏巧那要买扇子的爷孙在旁边,我便不管是否相识、不管他们是否感兴趣,兴奋的告之他们。没想到他们与我的感觉相同,又是乐事一件。
看看时间快要5点钟了,还能去浏览一个地方。孔林或孔府,我只能选一个地方。我以为孔府无非又是一些建筑而已,看过了孔庙,孔府已没有去的必要了。况且,我喜欢自然景致。于是就选择了孔林。(后来,我在图书馆查阅了孔府的资料,才发觉孔府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那千年何首乌、五柏抱槐、明朝官服、大堂仪仗都是我未曾见过的。而孔林是最没意思的,除了茂盛的树木、耸立的碑林和石兽,再无其他了。)从孔庙去孔林,本来是想乘马车的,无耐价格太贵,我只好改乘另一种当地有名的交通工具――“倒骑驴”来这儿之前,同事曾提到过它。当时,我不以为然,还以为真像张果老那样倒着骑毛驴呢。其实,这种工具就是一辆三轮车,只不过平常的三轮车,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骑车人在前面,坐车人在后面。而所谓的“倒骑驴”则是相反的,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坐车人在前,而骑车人在后。这样便于坐车的人欣赏风景。我猜想这又是曲阜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吧。在路上见多了这种车辆,对它产生了兴趣。我一直在考虑它的转向问题:两个轮子和车厢都挪到了前面,会不会不好转向呢。我租了辆车,快要到孔林时,我央求车夫让我骑一会儿,他爽快的答应了。车子并不难骑,而且转向也是非常的平滑,我陷入体验新鲜事物的快乐之中。旁边的当地人看见了,夸我骑的好,颇让我得意了一回。一直跟着我的导游更是拿我开玩笑,你不用给他(车夫)钱了,他应该给你钱才是。导游是个小姑娘,我坐的车刚出城门就被她盯上了,一直跟着我,游说我请她做导游。我本无意请导游的,耐不住她的死缠软磨(这里面大概还有点怜香惜玉的想法),更是被她的一句话给忽悠了。她告诉我,孔林很大,走一圈大概要五六个小时,她带着我只浏览几个有名的景点,可将时间大大缩短的。于是我就默认了。
在她的带领下,我先去参观了孔圣人的墓及他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那个导游说的很快,我稍一不注意就漏听了。可恼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缠着我非要我照像,而且不知从那里听来一句俚语――“旅游不照像,等于瞎胡逛”将此奉为经典,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念诵着。因为风景好,我兴致也好,开始还含笑告诉她,这是别人的观点,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可她一直喋喋不休的说,让我根本看不下风景去,于是我只得怒目相视,将其赶走。后来,又遇到一妇人,又是缠着我坐她的三轮车。我只得又耐着性子,说我喜欢走着。她还不罢休,说路途遥远,要为女导游考虑。我又无法看景了,想着被导游牵着,于我散逸的性格不符,亦不会玩的尽兴;况且有她在,我就会经常受到打扰(猜想这些人彼此都认识)。索性我给了她导游费,让她先走,我独自上了路。她有些惊讶,确切的说应是惊喜。谢过后就匆匆而去了。我的耳边清静了,我又可以一个人摇着折扇,逍遥的游赏景致了。这里除了偶尔闪现的墓碑和石兽,并无什么景致。倒是茂盛的树林与草丛,将宁静锁住,装饰出一个世外小桃源。只可惜天气太闷,心情不太爽。若是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那便是一个仙人所处的胜地了。当初,导游吓我说要用五六个小时才能走完全林,而我绕了一圈只用了一个小时。别人的话真得不能轻信的,还是要相信自己。我又折回了孔圣人的墓地,想一个人尽情的再看一遍。第一次来时,虽有导游讲解,脑子被吵得凌乱,所记住的不多。于是我又温习了一遍。刚巧碰到了一群韩国人,他们有专业的导游。我又听了一遍,才将相关典故记住了。果然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啊。早就听说韩国人尊崇儒教,他们离开的时候,有几个人非常虔诚地向孔圣人的墓碑参拜行礼。这让我这个华夏子孙有些汗颜,我也上去拱手作揖,向圣人行礼,以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