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东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淡菊如烟文集最新章节!

      (一)走近东北

    我,出生长江之边,黄海之滨,也算是约定意义上的南方人吧。东北,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地图上的那块“鸡头”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的遥远,却有那么一片风景总在脑海中浮现——广袤的黑土地、大片的红高粱、无垠的青纱帐,还有冬日里皑皑的积雪和晶莹的冰雕。尽管遥远与模糊,却总也挥之不去,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无数个清幽的梦境里召唤着我当我正真踏上这块土地,呼吸到这里的空气,才感觉东北超越想象的美丽与魅力。

    火车从泰州出发,夏日的午后,艳阳在田野上跳跃,洒下一路金光。趴在卧铺上,枕着火车欢快的节奏,看窗外变化的、飞逝的图画。一片片大大小小的庄稼地、一棵棵高高矮矮的树木,一幢幢灰白错落的房子,像快速切换的幻灯片在眼前翻飞,在阳光里静默,在风声里给旅客们呈现一道道风景。或许这就是我特别喜欢坐火车的原因的吧,拒绝车厢里的欢闹,用宁静的心去接纳窗外流动的风景,仿佛自己也漂浮在那片流动的色彩里,远离了世俗的尘烟,穿梭在一片奇异的感觉里。

    火车途经秦皇岛、北京、天津,直到第二天下午才驶进东北平原。车窗外,视野一片开阔,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或许是高粱地)一碧千里,一座座散落的村子(东北叫屯儿吧)被环绕在绿树丛中,被环抱在小河的弯弯的溪流中,在阳光的流泻里涂抹着生命的色彩。我不禁想象起电影里的画面:树荫下的妇人们正纳着鞋底,墙角下的东北汉子抿着高粱酒,眯缝眼睛看着穿梭在树荫下的孩子们和黑狗们,不时瞟几眼那些婆娘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惬意与悠闲,似乎无论什么都无法改变那旮旯里的宁静、自在载着我的遐想和向往,火车在下午三点多钟缓缓驶进长春站,把我们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坐在长春“地导”安排的旅游车上,望着窗外这座古老的省城,双眼努力猎取着一个个崭新的镜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没有看到林立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也没有看到古老的城墙和伪满的皇宫,更没看到层叠的高架桥和穿梭的车流。只是觉得房子不高,车子不挤,道路很宽,树木很多,没有尽显繁华,倒是清新宜人。哦,这就是东北,就是长春!一个叫人舒坦,令人遐想的地方!

    (二)东北的风

    当汽车不紧不慢地驶进东北师范大学,当我们踏上东北师大那片被文化覆荫、知识熏陶的校园,迎面扑来的是的东北大地上流转的风。啊,那般的清新,那般的凉爽,那般的馨香!风从“静湖”的荷塘里飘来,携着湖边垂柳依依的风情,携着白桦脉脉的目光,携着东北黑土地的芳香,扑面而来,给疲惫的客人们一场别致的沐浴,洗去尘土、汗渍和疲惫。真没想到,这里这么舒爽!我们所住的留学生公寓里没有空调,没有凉席,热水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供应。可是,东北的风把每个人吹得干干爽爽,轻轻松松,!要此刻在南方家乡,非得钻进淋浴房才能洗去二十几个小时的汗渍、尘垢,非得站在空调前才能吹散心中的燥热。东北的风让夏季不再炎热,让心情不再烦躁。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这群教师就在东北师大学习、生活,听教授讲座,写学习随感。每天傍晚在校园里漫步,看大学生们学习、散步、锻炼、谈恋爱,感受风中的年轻与活力;每天穿越静静的白桦林,不时看到非洲的、中东的留学生,穿着厚厚的“袍子”在风中竖起一道道风景;每天都去“静湖”看荷花一天天绽放,把风熏得香香的;每天盖着棉被睡觉,直到阳光和风把我们叫醒从来没有一个夏季让我如此惬意,只是因为,东北的风太爽,太叫人留恋!

    (三)东北的菜

    在来东北前,我就向往着电视小品里常说的东北菜:猪肉炖粉条、豆包儿还有酸菜。不过,在东北的一周里却没吃到这些我印象中的东北菜。说实话,东北饭菜的口味没给我留下太多好印象,饭煮得很烂,甚至像厚粥。菜比较杂,什么都搅和在一起炒,不太讲究色泽和谐、营养搭配。但是,这里的饭菜量特别足,都是大碗大碗往桌上端,最后桌上总挤得满满的,叠得高高的,有着北方人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慷慨,不像南方人,八碗八碟,总是那么精巧细致,菜装在碗里倒更像盘子的装饰。最让我回味的是东北的馒头和大饼,每天早晨都有一大盘实心馒头,很筋道,有嚼劲,一个馒头就点稀饭就能撑到中午,很是实在。南方的馒头像面包似的松软,酵母把面发得膨胀,吃到肚子里不太顶饿。每天晚上都能吃到一种烙饼,碗口大一个,切成四块,整齐地摆在盘子里。一人可以吃到好几块,没有葱花,也没有鸡蛋,好像就是面粉搁水烙成的,吃在嘴里却分外的筋道,有着面粉的原味,甚至能感受到泥土的馨香,一如东北的馒头一样实在、原味。

    在长春的最后一天,导游把我们带到一个叫“向阳屯”的特色饭店,饭店门口挂着一排红灯笼还有一串串鲜红的辣椒和金黄的玉米,门檐上画着大朵大朵盛开的向日葵,整一饭店初见仿佛是一户农家。走进去,那可叫我们打开眼界了。服务员穿着一色的六七十年代的乡土服饰,女服务员扎着红头巾,穿着大红大绿的偏襟衫,黑布鞋。男服务员则是白土布对襟褂,黑色宽腰裤,一个个显得质朴、能干。踏进饭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到六七十年代,回到“文革”时期。一楼是“第一生产队”二楼就是二队了,我们在“第三生产队”用餐。沿着木楼梯拾级而上,楼梯口、走廊都摆放着那个年代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品。匍匐的木犁,那光亮的犁把,牵引出老黄牛耕耘的身影;斑驳的水车,脱落的齿板依然能牵引出一番乡村的清凉;墙壁上的那顶褪色草帽,依稀可见一丛向日葵和“党是阳光我是花”的字样;一张张发黄的“文革”时期的报纸,告诉今人那个时代的运动场面;一幅幅夸张诙谐的漫画,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每一个包间的布置都别具一格,一间间的包房如同某个的农村公社,有村长家,大队会计家,妇女主任家,有钱串子家,王寡妇家等等,还有“广播站”“猎户”“劳改大队”等。各色标语、口号、漫画张贴在四面墙上。漫画中主人公的名字像东北的馒头“有嚼劲”有得咀嚼,有“事后不留活口,宰草必须除根”的见义勇为标兵“夏思守”(谐音)“红花还需绿叶扶”的优秀乡村女教师“伊芝花”“病不是治好的,花钱看病都是自找的”卫生战线标兵“白殿丰”还有“刘传范”“钱立宪”“康乐果”等等,绝对有趣,只是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细看,有些遗憾。我们的用餐地点安排在“劳改大队”大家特别兴奋,嘿嘿,活了这些年,总算进了一回“劳改大队”包间的一面墙上是一整幅漫画,标题好像是监狱合唱队。一群犯人剃光了头发,高高矮矮地在指挥棒下唱着少年壮志不言愁,一个个神态各异,或故作精神,或没精打采,或昂首挺胸,或歪头耷脑,有的露着大黄牙,有的眯着山猫眼,有的留着“哈喇子”细细品味,实在有趣,忍不住用相机拍了下来。一会儿“村姑”们就上了一桌子地道的农家菜,味道一般,但感觉特新鲜、特豪迈。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那个年代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什么的,声音模糊、吱呀,仿佛真是从村口的大喇叭里传来的。那种氛围,那种感觉,或许会让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有丝向往,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生出几分沧桑的怀念来。

    东北七日,东北菜的特色没有印象,倒是这个“向阳屯”的特色记忆犹新。有一份记忆和朗朗的笑声留在了“向阳屯”

    (四)东北的人

    认识东北人,是在电视上。总觉得东北人嗓门特高,性格特爽“心肠”特热,都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呢!到了长春,接触到东北的人,感觉确实如此,东北人,就像东北的大馒头,特实在,没有“噱头”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真的挺“靠谱”

    在东北师大听了五场讲座,无论是什么级别,什么专业,什么职务的讲师,讲座内容都特别实在,语言平实,事例翔实,课件朴实,讲现实的问题,谈切合实际的做法,没有诙谐的语言,没有夸张的表情,课堂上也没有多少笑声。还是像那东北实心馒头,看似平淡无味,倒是耐咀嚼,易果腹,值得回味。

    七月十号晚上,我和室友决定去街上逛逛,卖点什么土特产。可是出了校门就不知往哪儿走了,于是叫了一辆的士。司机是个中年男子,抄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我们一上车,便问:“师傅,我们是江苏人,第一次来东北,想买点东北特产,你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介绍?”

    师傅微微一笑“东北特产也就是鹿茸什么的,不过我们本地人是不吃这些的。”

    “真是实在人儿,这话也实说了,不为地方经济作贡献啦!”我心里想着,又问道:“东北的名烟是什么?”

    “也就是长白山烟吧,普通的10块钱一包,最好的要40块一包。你们要是送人的话,20块一包的也不错了。”师傅语速不快,还是大实话。

    室友小钱老师伸着脖子又问:“听说你们这里有种人参烟,好不好?”

    “也可以吧,只是这种烟我们这儿的烟厂不生产了,市面上卖的不是本地烟。”师傅真的很实在,我们很信他。

    不一会儿,师傅把我们送到土特产店较多的“同志街”临下车时,我付了五元钱,(一个省城的出租车,起步价竟然只有5元,在我们这个小县城还不止呢,而且车票不索要还不给。南方人特精明吧!)他递给我一张票,说:“这条街上店很多,你们要多跑跑,比较比较,还要跟老板谈价钱,欢迎下次再来长春!”

    红色的出租车掉头走了,我们真的有些感动,为师傅的那份真实、质朴。

    七月十一号晚上,旅游车载着我们来到“长春市刘老根大剧院”观看东北二人转。满车的老师都特兴奋、特期待,不时地张望着窗外的夜景。虽说是“大剧院”也不是想象中的大,二十多排座位,一会儿就坐满了人。舞台两侧挂着六长串大红灯笼,台顶前侧镶挂着一排“向日葵”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龙凤呈祥图,图的中间,一个镏金“福”字熠熠生辉“福”字上面“长春刘老根大舞台欢迎您”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大红的灯光铺满整个舞台,唢呐声声、锣鼓阵阵,一会儿演出就开始了。从第一个演员上场,从第一句台词开始,台下就笑声不断了。一共有六对男女演员上场表演(伴舞除外),总是男演员先上场,对前面上场的演员一顿数落,对舞台一侧拉三弦儿的一顿嘲讽,然后自己展示一串绝活儿,或唱或跳,或吹或奏,或耍嘴皮子、吊眼梢子、挤眼珠子、扭腰膀子、脱短褂子反正观众不笑是不可能的,观众不鼓掌也是不罢休的。独角戏演了好一阵子才邀出自己的女搭档,然后二人一顿互相取笑,打情骂俏,挤眉弄眼后再唱一段二人转,演出中不断爆出笑料,台下可谓是欢声雷动,叫好不断。

    一场演出,原定两小时,结果演了近三钟头。演出服装那是滑稽有趣,表演的内容融合了杂技、小品、唱歌、跳舞,器乐演奏、戏曲以及东北二人转,但所有节目都通过了艺术夸张、变形改造,有的贬抑某种社会现象,有的恶搞一些名人艺人,更多男女间的插诨打谐,有“黄色段子”有“黑色幽默”也有“蓝色经典”“荤”味、村味、趣味、酸味、甜味,五味俱全。整场演出,调笑有法、讽刺有招、恶搞有度“俗”中见智,雅俗共赏,乡土风味,余味无穷。无论是谁,无论你是多么威严的官员,无论你是多么优雅的淑女,没有人能忍住笑,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表情和手臂。我从来没有这样放纵地笑过、喊过,肚子笑疼了,腮帮子笑酸了,手掌拍红了,那是绝不夸张。原来快乐也是可以买到的,150元的门票,特值!演出中,演员们不止一个,不止一次地说:“我们今天就是买力气,只要大家乐呵,大家喜欢,我们图的就是大家高兴。”所有的演员都十分卖劲,人人有绝活儿,个个汗流浃背,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大家高兴、掌声热烈。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欢声不断,笑声不止,掌声不停,一定会令观众终身难忘。一群“刘老根”的弟子,用火辣辣的热情和冲天的豪爽为我们送上了难以抑制的快乐,感谢这群东北人!

    长春七日,匆匆碌碌,但却感受到东北那片土地的坚实,感受到那片土地上东北人的实在,如同舒爽的风拂过心头,惬意无比。风过留痕,留下一份喜爱和向往。

本站推荐:神医毒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小阁老神医嫡女随身空间:神医小农女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淡菊如烟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TX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淡菊如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淡菊如烟并收藏淡菊如烟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