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忙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淡菊如烟文集最新章节!
提起“忙假”似乎已经非常遥远、模糊,而字典里也找不到这个词语,忙假在生活里,在岁月的流变里早已销声匿迹,甚而历史书上也不会出现它的名字。还有谁会记得忙假,怀念忙假呢?
又到农忙季节,母亲一个人坐在阳光里,坐在油菜田里敲菜籽。一顶发黄发黑的草帽遮住了一圈阳光的炙烤,却挡不住汗水的流淌。村子里的田野满是割倒的麦子和油菜,枯老的蚕豆也间或匍匐在田头溪边。稀散的农民(大都是中老年)在俯首挥汗我不禁想起忙假来,想起那个男女老少聚集田野,分工劳作的日子,想起童年拾麦穗时的麦芒上金色的阳光来
记得上小学时,一年会有两次忙假,夏收秋种时节,学校总会放上四五天假,让学生回到家里、回到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忙假虽然依稀遥远,回忆起来却清晰而快乐。记得,我上小学时(八十年代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轻,放学时间很早,家庭作业也很少有。但是四五天不用上学,四五天在阳光下、在田野里跌打滚爬的日子却是充实而快乐的,以至现在回忆起来,笑意还是忍不住漾满心窝。
忙假里要做的事会很多,只要你愿意,只要家长舍得,孩子可以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工分”一词不知在发黄的历史里是否还有?)小时候的我还有哥哥真的挣过不少工分。因为父亲常年在北方的煤矿挖煤,母亲是单劳力,挣的工分总不及粮草钱,所以一到忙假,我和哥哥就被“邀”到田里,用瘦弱的肩膀和母亲一起撑起家庭的负担。
麦收时节,挎个篮子在金色的田野里,跟在收割队伍后面拾麦穗。一群的孩子,在田里飞奔,争抢遗落在地里的麦穗,有时两人同时拽得一根麦穗,拽断了脆脆的麦秆,拽到穗子的那个开心得笑作一团。另一个也不会生气,而是迅速地将目光瞄准新的目标,开始新的追逐。天色黄昏,篮子里的麦穗沉甸甸的,那尖尖的麦芒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映着额角的汗珠,映得心里亮堂堂的等生产队里记分员在母亲的名字后面记完工分,我们就可以挎着空篮子回家了,一路狂奔,把笑声洒落在泥土里,仿佛篮子里装满了甜蜜的果实。如果太阳还高,就可以三五个围在生产队的大场上“钓橐驼”(也有地方叫“钓骆驼”)寻一个细细的深孔,执一根长长的麦芒,(最好是青一点长一点的麦芒)撅着屁股,用手掌在洞口有节奏的拍动,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们口口相传的儿歌:“呜噜,呜噜,麦芒长,麦芒香,橐驼快来尝一尝。”几番呼唤和等待之后,看到麦芒轻轻摇动起来,便赶紧提起麦芒。哇,一条橐驼虫上钩了!那不足一公分的小虫在地上撅动着,灰黑色的身子中央拱起两个肉疙瘩,真像驼峰呢!每每钓到橐驼虫,大家就欢呼起来,似乎要把夕阳震落下来。夕阳西下,我们就会在母亲的催促下赶回去烧火做饭,喂猪喂羊,而母亲依然在自留地里拾掇着什么
秋收的时候,稻浪翻滚,金凤送爽,送来稻米成熟的香味。放了忙假的十来岁的孩子们,就束着围裙,站在稻田里,跟在割稻子的大人后面用围裙接刚割下稻子,等围裙满了就把稻子送到田头挑稻子的大人的担绳上,几个孩子轮流接送,在水田里奔跑得水花四溅,也没有大人会批评。倒是有一次,我接了两把稻子就往田头送,那时我人小力气小,接不了太多,只能少接点跑快点。那个挑担的叔叔见我跑来跑去,一次送一点稻子,故意开玩笑地说:“你接的稻子还没有一碗,就送来了。”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当时也不知哪来的急智,反问一句:“你家的碗一定比锅还大吧?”那个叔叔听得哈哈大笑,直说我这个小家伙厉害。从此,我的厉害和聪明便在村里出了名,每每有人夸我,便有几分得意呢!
记忆中的忙假很充实,除了平日里必做的烧火做饭、割草喂羊外,我帮妈妈敲过油菜籽,搬过棉花钵;帮老师间过玉米苗,拣过豆子;帮奶奶拔过秧苗,插过秧;割羊草、采桑叶、刨棉花叶、挖红薯大人交代的任务我们都会爽快地完成,因为放忙假前老师郑重交代过:忙假就是帮家里忙,忙队里忙,个个都要参加劳动。回忆时,已不记得累,不记得饿,不记得被蛇惊吓后的心悸,不记得被蚂蝗叮过的恐惧只记得忙假教我认识了季节的变迁,庄稼的早晚;忙假让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劳动的滋味;忙假让我们在田野里,在跌打滚爬里长大了,长得结结实实的,小时候真的不懂什么是病;忙假也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土地生活、田野教育了我,大自然的风雨阳光滋养了我,我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信、自主的性格。小学毕业考了村里第一名,十二岁便在独自去十多里外的乡中学读初一,自己拖着铺盖、大米去学校寄宿。三年初中,没让母亲送过一次,自己洗衣,解决各种问题。是劳动锻炼了我,培养了我,三年后,我又以全乡第一名考上师范学校。从此,不再有忙假,我却终身感谢忙假带给我的所有,连同这许多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不懂什么是忙假,他们拥有了双休日还有各种法定假日,可是他们真正离开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田野的日子却少得可怜。(尤其是中学生,毕业班的就更别谈了。)双休日会有大量的作业,还有各种培训班,毕业班、高中生甚至连双休日都取消,改成“月假了”(可怜的高中生,放假是月假,作业倒是天天有很多,考试除了单元、期中、期末,又有了“周练”“月考”这些新名词。)小学生就是有点时间还得课外阅读,剑桥英语,准备考级。我的儿子十二岁了,洗衣、做饭、打扫基本不会,连敲个鸡蛋,剥个豆子都费劲,更别谈田间劳动了。如今学生辨不清麦苗和韭菜一点都不奇怪,有几个学生拿过锄头、插过秧?前几天,高考结束的外甥女来我家,我让她开个煤气灶都不会,一个人睡楼下都不敢。今天的教育让孩子们钻进了书本,作业堆,淹没在题海之中,却忽略了生活才是最好的课堂,田野才是最适合生长的地方
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农民们起早摊黑,孩子们也起早摊黑。这个时候也是学校最忙的时候,期末在即,老师忙,学生苦,要准备那么多门学科考试——小学都考七门了,中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忙假,法定假日有时都不放假,课堂与生活、劳动割裂,成长与阳光、泥土隔离,教育是做到极致还是走上了弯路?我不敢批判当今的教育,更不愿捧出陶行知、杜威什么教育家来据理力争,我只是要静静地,深深地怀念我年少时的忙假
那时忙假,已成久远,忙假里金色的阳光却照耀着我永远的梦
(如烟写于2009。6。11)
提起“忙假”似乎已经非常遥远、模糊,而字典里也找不到这个词语,忙假在生活里,在岁月的流变里早已销声匿迹,甚而历史书上也不会出现它的名字。还有谁会记得忙假,怀念忙假呢?
又到农忙季节,母亲一个人坐在阳光里,坐在油菜田里敲菜籽。一顶发黄发黑的草帽遮住了一圈阳光的炙烤,却挡不住汗水的流淌。村子里的田野满是割倒的麦子和油菜,枯老的蚕豆也间或匍匐在田头溪边。稀散的农民(大都是中老年)在俯首挥汗我不禁想起忙假来,想起那个男女老少聚集田野,分工劳作的日子,想起童年拾麦穗时的麦芒上金色的阳光来
记得上小学时,一年会有两次忙假,夏收秋种时节,学校总会放上四五天假,让学生回到家里、回到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忙假虽然依稀遥远,回忆起来却清晰而快乐。记得,我上小学时(八十年代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轻,放学时间很早,家庭作业也很少有。但是四五天不用上学,四五天在阳光下、在田野里跌打滚爬的日子却是充实而快乐的,以至现在回忆起来,笑意还是忍不住漾满心窝。
忙假里要做的事会很多,只要你愿意,只要家长舍得,孩子可以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工分”一词不知在发黄的历史里是否还有?)小时候的我还有哥哥真的挣过不少工分。因为父亲常年在北方的煤矿挖煤,母亲是单劳力,挣的工分总不及粮草钱,所以一到忙假,我和哥哥就被“邀”到田里,用瘦弱的肩膀和母亲一起撑起家庭的负担。
麦收时节,挎个篮子在金色的田野里,跟在收割队伍后面拾麦穗。一群的孩子,在田里飞奔,争抢遗落在地里的麦穗,有时两人同时拽得一根麦穗,拽断了脆脆的麦秆,拽到穗子的那个开心得笑作一团。另一个也不会生气,而是迅速地将目光瞄准新的目标,开始新的追逐。天色黄昏,篮子里的麦穗沉甸甸的,那尖尖的麦芒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映着额角的汗珠,映得心里亮堂堂的等生产队里记分员在母亲的名字后面记完工分,我们就可以挎着空篮子回家了,一路狂奔,把笑声洒落在泥土里,仿佛篮子里装满了甜蜜的果实。如果太阳还高,就可以三五个围在生产队的大场上“钓橐驼”(也有地方叫“钓骆驼”)寻一个细细的深孔,执一根长长的麦芒,(最好是青一点长一点的麦芒)撅着屁股,用手掌在洞口有节奏的拍动,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们口口相传的儿歌:“呜噜,呜噜,麦芒长,麦芒香,橐驼快来尝一尝。”几番呼唤和等待之后,看到麦芒轻轻摇动起来,便赶紧提起麦芒。哇,一条橐驼虫上钩了!那不足一公分的小虫在地上撅动着,灰黑色的身子中央拱起两个肉疙瘩,真像驼峰呢!每每钓到橐驼虫,大家就欢呼起来,似乎要把夕阳震落下来。夕阳西下,我们就会在母亲的催促下赶回去烧火做饭,喂猪喂羊,而母亲依然在自留地里拾掇着什么
秋收的时候,稻浪翻滚,金凤送爽,送来稻米成熟的香味。放了忙假的十来岁的孩子们,就束着围裙,站在稻田里,跟在割稻子的大人后面用围裙接刚割下稻子,等围裙满了就把稻子送到田头挑稻子的大人的担绳上,几个孩子轮流接送,在水田里奔跑得水花四溅,也没有大人会批评。倒是有一次,我接了两把稻子就往田头送,那时我人小力气小,接不了太多,只能少接点跑快点。那个挑担的叔叔见我跑来跑去,一次送一点稻子,故意开玩笑地说:“你接的稻子还没有一碗,就送来了。”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当时也不知哪来的急智,反问一句:“你家的碗一定比锅还大吧?”那个叔叔听得哈哈大笑,直说我这个小家伙厉害。从此,我的厉害和聪明便在村里出了名,每每有人夸我,便有几分得意呢!
记忆中的忙假很充实,除了平日里必做的烧火做饭、割草喂羊外,我帮妈妈敲过油菜籽,搬过棉花钵;帮老师间过玉米苗,拣过豆子;帮奶奶拔过秧苗,插过秧;割羊草、采桑叶、刨棉花叶、挖红薯大人交代的任务我们都会爽快地完成,因为放忙假前老师郑重交代过:忙假就是帮家里忙,忙队里忙,个个都要参加劳动。回忆时,已不记得累,不记得饿,不记得被蛇惊吓后的心悸,不记得被蚂蝗叮过的恐惧只记得忙假教我认识了季节的变迁,庄稼的早晚;忙假让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劳动的滋味;忙假让我们在田野里,在跌打滚爬里长大了,长得结结实实的,小时候真的不懂什么是病;忙假也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土地生活、田野教育了我,大自然的风雨阳光滋养了我,我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信、自主的性格。小学毕业考了村里第一名,十二岁便在独自去十多里外的乡中学读初一,自己拖着铺盖、大米去学校寄宿。三年初中,没让母亲送过一次,自己洗衣,解决各种问题。是劳动锻炼了我,培养了我,三年后,我又以全乡第一名考上师范学校。从此,不再有忙假,我却终身感谢忙假带给我的所有,连同这许多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不懂什么是忙假,他们拥有了双休日还有各种法定假日,可是他们真正离开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田野的日子却少得可怜。(尤其是中学生,毕业班的就更别谈了。)双休日会有大量的作业,还有各种培训班,毕业班、高中生甚至连双休日都取消,改成“月假了”(可怜的高中生,放假是月假,作业倒是天天有很多,考试除了单元、期中、期末,又有了“周练”“月考”这些新名词。)小学生就是有点时间还得课外阅读,剑桥英语,准备考级。我的儿子十二岁了,洗衣、做饭、打扫基本不会,连敲个鸡蛋,剥个豆子都费劲,更别谈田间劳动了。如今学生辨不清麦苗和韭菜一点都不奇怪,有几个学生拿过锄头、插过秧?前几天,高考结束的外甥女来我家,我让她开个煤气灶都不会,一个人睡楼下都不敢。今天的教育让孩子们钻进了书本,作业堆,淹没在题海之中,却忽略了生活才是最好的课堂,田野才是最适合生长的地方
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农民们起早摊黑,孩子们也起早摊黑。这个时候也是学校最忙的时候,期末在即,老师忙,学生苦,要准备那么多门学科考试——小学都考七门了,中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忙假,法定假日有时都不放假,课堂与生活、劳动割裂,成长与阳光、泥土隔离,教育是做到极致还是走上了弯路?我不敢批判当今的教育,更不愿捧出陶行知、杜威什么教育家来据理力争,我只是要静静地,深深地怀念我年少时的忙假
那时忙假,已成久远,忙假里金色的阳光却照耀着我永远的梦
(如烟写于20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