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也不辩解
推荐阅读:富贵风流第一香、两代风情债、都市奇魔集、我与学妹的怨气和情欲、我的老婆、滛荡塾妇素琴、我的儿媳是尤物、绿帽一家人破碎、亚丝娜的定制礼物、美腿老婆的淫荡事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平安传最新章节!
只待他们真正出兵时再作准备也不迟。岳州府在洞庭湖东,相距较远,过来的路山川复杂,主要水网交错,军队进发速度定然缓慢。
他只是派了几个细作在岳州府附近蹲点打探消息。这回岳州府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张宁也只能通过常德府的建文党据点了解情况,他意识到了问题。
张宁手下的兵马已经超过千人,但因为这股势力组建时间比较短,根基还是不深。而建文党二十多年的根基优势再次体现出来,还好彼此之间关系尚不到破裂的程度。
建文帝和张宁是父子关系,但俩人绝非亲密无间。张宁刚刚确认自己的身世,就已经和建文帝产生裂痕了,上次在教坛见面不成功的事造成的后果很难弥补
这事追究起来,实际是建文后宫的问题,根源在于马皇后和姚夫人之间的宫斗。妇人对政治的影响再次体现出来。但张宁并不想激化矛盾,他思前想后,制定了“团结统一战线”的思路。
掌握帝国中央政权的宣德帝本身就是绝对强势优势的一方,这种时候如果张宁还顾着内斗,显然是一件极不明智的事。他的大方向是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势力,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死敌,就可以合作互通有无。
而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都应该等到有击败最大强敌的那一天来处理。比如“父皇”父子之间从未见过面缺乏感情基础,根本无法在权力上真正信任。
姚姬和马皇后之间的矛盾更是难以调和。还有与苗人结盟之后,其矛盾也十分明显,这个时代民族融合同化的程度完全和现代没法比,苗人和汉人之间互不信任,实际上汉人政权的国策也没给少民什么好处,最多的却是排斥、歧视、掠夺。
张宁知道宣德帝最擅长的不是南征北战,而是政治手腕。张宁自己是个文官,其实同样如此。也许自己还不够资格成为宣德帝朱瞻基的对手,所以要表现出更高的策略。
几天后,兵器局的马大鹏等人到达了慈利县,张宁遂带着人马将重心向西转移,在慈利县县衙设置总部。
兵器局的人只携带了一些轻便的工具,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要在慈利县重建作坊、制作工具、安排原料等事,将又是一项细则繁琐复杂的事。
此时慈利县的人员多而复杂,有军队将士、工匠及管事、当地的官吏,还有百姓民丁,张宁意识到仅靠以前的法子根本应付不过来,且容易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于是他临时增设了两个机构,第一个称作“参议部”他临时想的一个名字,反正是协助决策和策划具体执行各种事务的机构,老徐做“参议使”率领众官。
张宁当然清楚老徐在这方面的能耐肯定比不上汪昱和他的幕僚,比侯茂这个邪教徒的头目也不一定强,但老徐作为早期跟随张宁的心腹,自然有他的长处。另外还有一个“机密司”作为张宁的副手,帮助他管理机密的卷宗文书等物。
目前的秘书只有徐文君一个人,秘书顾名思义就是知道机密的人,自然不能随便招几个充数,至少得他信任的人。
筹措好这两个衙门之后,张宁接受了汪昱的建议,由参议部负责刻印制造文武各衙门的印章,并颁布惩罚伪造印章等的法令,规范组织公文来往。
接着他便下令兵器局的河南人范老四筹措组建兵器制造的作坊,在参议部由汪昱负责协调,具体安排慈利县的官吏去征用房屋场地及材料用度。在张宁经常过问之下,兵器局很快就找到了作坊和仓库用的房屋和地盘,挂牌全名“兵器制造局”
但还有一件事只有张宁能办,便是臼炮的设计图纸。在整个大明朝,也就他能想到怎么去做这玩意。他不是专业干作坊的人,设计图无法一个人完成,必须要一个懂工艺的人。马大鹏便被要求每天到县衙里和张宁见面,俩人商量着捣鼓臼炮的法子。
不过有了制造子母长管炮的经验,铸造臼炮显然难度不大,大口径又粗又短的铁炮,在磨制炮膛时显然十分容易。马大鹏谈起铸炮时,想出一种以铜为里铁为外的法子,铜料为里子既能更好地避免沙孔又不容易炸膛。
但张宁很快就否决了这套方法用于实际,因为缺铜,以他们现在的财政状况,开采出来的铜料还不如拿来铸币。
接着马大鹏说铸炮时要用中空水冷却法,让炮内先冷。张宁问起原因,马大鹏说道:“铁水里难以避免有很多矿渣,铸好炮之后打磨炮膛,常常发现内壁上有砂眼,怕炸膛只好重铸了,所以铸炮才如此缓慢。
若是炮管中间先冷,渣子就容易随铁水留在炮膛外,能更好地避免砂眼。”听罢,张宁恍然大悟,心下一琢磨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果然术业有专攻,在实用中还得需要工匠的智慧。但张宁在这方面也有长处,他能想出古人几乎想象不到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虎钳。兵器局按照构造图做出来之后,工匠们都说非常实用。
宣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卢溪朱勇的中军大帐外鼓声大作,几十个披甲的武将排着队依次走进大帐。
朱勇已经完成了了对苗人大战的前期准备,近六千将士磨刀粝马,准备向东推进。此战朱勇势在必得。他在卢溪的六千人,加上辰州府城中的守军、龙头寺的两千多人马,实际投入到此战攻守之中的人数近一万人,兵力人数并不少于苗人叛军。
但是官军盔甲装备率高,兵器优良,装备有大量重兵器、火器,战斗力明显高于刚刚从穷山僻壤涌出来的缺衣少食的少民叛军。官军的装备和完善的组织制度,基本弥补了卫所兵训练不足,逃亡率高导致各地可调动兵力减少的劣势。
朱勇叫人把一张大图挂在了中央,虽然绘制得比较粗劣,但对于他的布兵方式这么一张图也够用了。经过幕僚和部将的多日商量,他已制定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今天就召集武将们开始调兵进发。
并已将计划写成公文呈送兵部。大致是首先兵分六路南北展开,向东逼近驱赶苗人。若是苗人在辰州聚拢各部人马,官军则同样调拢六路兵马,与苗人正面合战,在地势比较平坦的辰州战场上,朱勇有十成把握正面击溃苗军。
若是苗人不愿意决战,势必被分割驱散,被不断向东挤压,东部是洞庭湖地区,汉人的城镇密集,苗军越向那边跑越是死路。或许他们只有溃散向西奔回,途中势必折损大部分人马,这样的结果正是朱勇的期望。
鼓声停息下来,数十员武将已在帐中分两边站立,待朱勇大模大样地走上正位时,众将纷纷单膝跪倒,抱拳拜见成国公。朱勇道了一声“免礼”昂首端坐于主将席位上,他面有红光,精神头很好。
武将们都感受到了主将朱勇必胜的信念,众人士气高涨。不料就在这时,又是那个太监曹善匆匆跑进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此前没见过的太监。
只见那新来的太监面目丑陋,尖嘴猴腮、左右眼大小不一,甚是难看。朱勇一见之下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来,这个太监好像是司礼监掌印王狗儿身边的人,怎么跑到湖广来了。
曹善拱手微微作礼,便走到朱勇面前,俯首在其旁边耳语了几句话。朱勇的脸色不虞,却依然起身说道:“诸将稍事片刻,本公去去就来。”
随即和侍立在一侧的心腹幕僚,以及两个太监掀幕去了后面。众将面面相觑,只好等着。大帐幕后,曹善将新来的丑宦官引荐到朱勇面前:“这位是司礼监随堂太监王振王公公。”
王振板着一张丑脸,礼数倒也不差。“原来是王公公,我在京师的时候应该见过的。”朱勇这句话倒也不全是客气话,丑人见过,但丑成这样的确实容易留下印象。
王振道:“成国公升起帐来,这是准备出兵去打苗人了?幸好我来得快,这要是晚了一天两天,等到成国公的明码都出动了,岂不是要坏大事?”朱勇皱起眉头,问道:“此话怎讲?如何坏事?”
王振道:“皇爷派曹公公随军,不是说清楚了吗?成国公此次在湖广作战,主要对付的是建文乱党,其次才是苗人叛乱,主次分明岂不容易?
为何现在会是这般光景,建文乱党占了三个州县,大摇大摆在州县官府陈兵。而成国公的大股人马竟在苗人这里,这是何故?”
朱勇虽然不想对太监大呼小叫,但打心眼里看不起,听到王振质问自己,心里已是老大不快,只不过考虑到他或许是替皇上来说话的,朱勇才把一口气吞肚子里了,好言好语地解释:“乱党兵少只有几百人,我已派副将覃有胜去调岳州府的卫军去攻打。
而辰州府这边被苗军所围,我身为总兵官不得不救,况且整个谋划细则我已经叫人写作公文上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您是什么时候呈报的?此事若非曹公公及时报知,皇爷还不清楚湖广这边的情势。要是等成国公与苗人交战,这一仗要打到何时?难道坐视乱党壮大?”王振语气不善道。
朱勇一听,情知是曹善早就打了小报告了,没好气地看了这家伙一眼。原以为曹善这个白胖胖的太监比其他阉货顺眼一些,却不料同样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曹善被瞪了一眼,也不辩解,反而带着报以歉意的目光一时间就让成国公心里稍稍解气。
成国公对王振的感观越来越差,他平时对当朝的文官和太监都挺客气的,但并不是表明他贵为国公的人就比那些人低一等。他当即就问道:“皇上有何旨意,王公公带有圣旨?”
只待他们真正出兵时再作准备也不迟。岳州府在洞庭湖东,相距较远,过来的路山川复杂,主要水网交错,军队进发速度定然缓慢。
他只是派了几个细作在岳州府附近蹲点打探消息。这回岳州府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张宁也只能通过常德府的建文党据点了解情况,他意识到了问题。
张宁手下的兵马已经超过千人,但因为这股势力组建时间比较短,根基还是不深。而建文党二十多年的根基优势再次体现出来,还好彼此之间关系尚不到破裂的程度。
建文帝和张宁是父子关系,但俩人绝非亲密无间。张宁刚刚确认自己的身世,就已经和建文帝产生裂痕了,上次在教坛见面不成功的事造成的后果很难弥补
这事追究起来,实际是建文后宫的问题,根源在于马皇后和姚夫人之间的宫斗。妇人对政治的影响再次体现出来。但张宁并不想激化矛盾,他思前想后,制定了“团结统一战线”的思路。
掌握帝国中央政权的宣德帝本身就是绝对强势优势的一方,这种时候如果张宁还顾着内斗,显然是一件极不明智的事。他的大方向是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势力,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死敌,就可以合作互通有无。
而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都应该等到有击败最大强敌的那一天来处理。比如“父皇”父子之间从未见过面缺乏感情基础,根本无法在权力上真正信任。
姚姬和马皇后之间的矛盾更是难以调和。还有与苗人结盟之后,其矛盾也十分明显,这个时代民族融合同化的程度完全和现代没法比,苗人和汉人之间互不信任,实际上汉人政权的国策也没给少民什么好处,最多的却是排斥、歧视、掠夺。
张宁知道宣德帝最擅长的不是南征北战,而是政治手腕。张宁自己是个文官,其实同样如此。也许自己还不够资格成为宣德帝朱瞻基的对手,所以要表现出更高的策略。
几天后,兵器局的马大鹏等人到达了慈利县,张宁遂带着人马将重心向西转移,在慈利县县衙设置总部。
兵器局的人只携带了一些轻便的工具,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要在慈利县重建作坊、制作工具、安排原料等事,将又是一项细则繁琐复杂的事。
此时慈利县的人员多而复杂,有军队将士、工匠及管事、当地的官吏,还有百姓民丁,张宁意识到仅靠以前的法子根本应付不过来,且容易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于是他临时增设了两个机构,第一个称作“参议部”他临时想的一个名字,反正是协助决策和策划具体执行各种事务的机构,老徐做“参议使”率领众官。
张宁当然清楚老徐在这方面的能耐肯定比不上汪昱和他的幕僚,比侯茂这个邪教徒的头目也不一定强,但老徐作为早期跟随张宁的心腹,自然有他的长处。另外还有一个“机密司”作为张宁的副手,帮助他管理机密的卷宗文书等物。
目前的秘书只有徐文君一个人,秘书顾名思义就是知道机密的人,自然不能随便招几个充数,至少得他信任的人。
筹措好这两个衙门之后,张宁接受了汪昱的建议,由参议部负责刻印制造文武各衙门的印章,并颁布惩罚伪造印章等的法令,规范组织公文来往。
接着他便下令兵器局的河南人范老四筹措组建兵器制造的作坊,在参议部由汪昱负责协调,具体安排慈利县的官吏去征用房屋场地及材料用度。在张宁经常过问之下,兵器局很快就找到了作坊和仓库用的房屋和地盘,挂牌全名“兵器制造局”
但还有一件事只有张宁能办,便是臼炮的设计图纸。在整个大明朝,也就他能想到怎么去做这玩意。他不是专业干作坊的人,设计图无法一个人完成,必须要一个懂工艺的人。马大鹏便被要求每天到县衙里和张宁见面,俩人商量着捣鼓臼炮的法子。
不过有了制造子母长管炮的经验,铸造臼炮显然难度不大,大口径又粗又短的铁炮,在磨制炮膛时显然十分容易。马大鹏谈起铸炮时,想出一种以铜为里铁为外的法子,铜料为里子既能更好地避免沙孔又不容易炸膛。
但张宁很快就否决了这套方法用于实际,因为缺铜,以他们现在的财政状况,开采出来的铜料还不如拿来铸币。
接着马大鹏说铸炮时要用中空水冷却法,让炮内先冷。张宁问起原因,马大鹏说道:“铁水里难以避免有很多矿渣,铸好炮之后打磨炮膛,常常发现内壁上有砂眼,怕炸膛只好重铸了,所以铸炮才如此缓慢。
若是炮管中间先冷,渣子就容易随铁水留在炮膛外,能更好地避免砂眼。”听罢,张宁恍然大悟,心下一琢磨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果然术业有专攻,在实用中还得需要工匠的智慧。但张宁在这方面也有长处,他能想出古人几乎想象不到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虎钳。兵器局按照构造图做出来之后,工匠们都说非常实用。
宣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卢溪朱勇的中军大帐外鼓声大作,几十个披甲的武将排着队依次走进大帐。
朱勇已经完成了了对苗人大战的前期准备,近六千将士磨刀粝马,准备向东推进。此战朱勇势在必得。他在卢溪的六千人,加上辰州府城中的守军、龙头寺的两千多人马,实际投入到此战攻守之中的人数近一万人,兵力人数并不少于苗人叛军。
但是官军盔甲装备率高,兵器优良,装备有大量重兵器、火器,战斗力明显高于刚刚从穷山僻壤涌出来的缺衣少食的少民叛军。官军的装备和完善的组织制度,基本弥补了卫所兵训练不足,逃亡率高导致各地可调动兵力减少的劣势。
朱勇叫人把一张大图挂在了中央,虽然绘制得比较粗劣,但对于他的布兵方式这么一张图也够用了。经过幕僚和部将的多日商量,他已制定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今天就召集武将们开始调兵进发。
并已将计划写成公文呈送兵部。大致是首先兵分六路南北展开,向东逼近驱赶苗人。若是苗人在辰州聚拢各部人马,官军则同样调拢六路兵马,与苗人正面合战,在地势比较平坦的辰州战场上,朱勇有十成把握正面击溃苗军。
若是苗人不愿意决战,势必被分割驱散,被不断向东挤压,东部是洞庭湖地区,汉人的城镇密集,苗军越向那边跑越是死路。或许他们只有溃散向西奔回,途中势必折损大部分人马,这样的结果正是朱勇的期望。
鼓声停息下来,数十员武将已在帐中分两边站立,待朱勇大模大样地走上正位时,众将纷纷单膝跪倒,抱拳拜见成国公。朱勇道了一声“免礼”昂首端坐于主将席位上,他面有红光,精神头很好。
武将们都感受到了主将朱勇必胜的信念,众人士气高涨。不料就在这时,又是那个太监曹善匆匆跑进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此前没见过的太监。
只见那新来的太监面目丑陋,尖嘴猴腮、左右眼大小不一,甚是难看。朱勇一见之下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来,这个太监好像是司礼监掌印王狗儿身边的人,怎么跑到湖广来了。
曹善拱手微微作礼,便走到朱勇面前,俯首在其旁边耳语了几句话。朱勇的脸色不虞,却依然起身说道:“诸将稍事片刻,本公去去就来。”
随即和侍立在一侧的心腹幕僚,以及两个太监掀幕去了后面。众将面面相觑,只好等着。大帐幕后,曹善将新来的丑宦官引荐到朱勇面前:“这位是司礼监随堂太监王振王公公。”
王振板着一张丑脸,礼数倒也不差。“原来是王公公,我在京师的时候应该见过的。”朱勇这句话倒也不全是客气话,丑人见过,但丑成这样的确实容易留下印象。
王振道:“成国公升起帐来,这是准备出兵去打苗人了?幸好我来得快,这要是晚了一天两天,等到成国公的明码都出动了,岂不是要坏大事?”朱勇皱起眉头,问道:“此话怎讲?如何坏事?”
王振道:“皇爷派曹公公随军,不是说清楚了吗?成国公此次在湖广作战,主要对付的是建文乱党,其次才是苗人叛乱,主次分明岂不容易?
为何现在会是这般光景,建文乱党占了三个州县,大摇大摆在州县官府陈兵。而成国公的大股人马竟在苗人这里,这是何故?”
朱勇虽然不想对太监大呼小叫,但打心眼里看不起,听到王振质问自己,心里已是老大不快,只不过考虑到他或许是替皇上来说话的,朱勇才把一口气吞肚子里了,好言好语地解释:“乱党兵少只有几百人,我已派副将覃有胜去调岳州府的卫军去攻打。
而辰州府这边被苗军所围,我身为总兵官不得不救,况且整个谋划细则我已经叫人写作公文上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您是什么时候呈报的?此事若非曹公公及时报知,皇爷还不清楚湖广这边的情势。要是等成国公与苗人交战,这一仗要打到何时?难道坐视乱党壮大?”王振语气不善道。
朱勇一听,情知是曹善早就打了小报告了,没好气地看了这家伙一眼。原以为曹善这个白胖胖的太监比其他阉货顺眼一些,却不料同样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曹善被瞪了一眼,也不辩解,反而带着报以歉意的目光一时间就让成国公心里稍稍解气。
成国公对王振的感观越来越差,他平时对当朝的文官和太监都挺客气的,但并不是表明他贵为国公的人就比那些人低一等。他当即就问道:“皇上有何旨意,王公公带有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