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乡事乡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彼岸风轻文集最新章节!
一
五爷终是没有熬过这个农历七月,没候齐二儿二女送终,没守到八月最后一次月满人间,便撒手人寰。想起前几日回去看他时,五婶扶他半卧,他精神尚好,兴致勃勃地同我们念叨他的北京之旅那是儿女们圆他最后心愿的孝心。他条理性极好地从住宿酒店、到餐饮小食、到景点、历史、文物、传奇,娓娓叙来,让我感知到这位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老人,身上流淌出来的文化气质。
我们都担心着,怕他说久了身子扛不住,可谁也不忍心打断他满脸亢奋的幸福分享。他同许多乡村老人一样,儿女点滴的好会反复念叨于人前;偶享奢华繁盛,会向同龄老伙计骄傲显摆一二,自己也是经过大场面的。却从不轻言向人提起自己于儿女穷尽毕生的无私付出;心中有梦,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由来省吃俭用舍不得自己消耗半分,全交付儿女想着让他们生活更好!这就是我们纯朴的父母祖辈,代代沿袭的厚重挚爱。后来见他实在累了,疲惫了。我打断他,说:"爷,你看你福气多好,儿女都有出息又孝顺,家有老人是个宝,你活着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好好坚持着,什么也不多想,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没吃腻味的,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还没看够的儿孙,村舍田野。。五爷微弱颔首应答,眼晴里浮起一些希冀,久久望着窗外,有憧憬亦有叹息,眼底流露出无尽的眷念。。
谁也没料到不几日他便去了,及至再回去时,已是观他入殓。说不上悲痛,却难免唏嘘。公公兄弟五人,到老公这一辈堂兄弟九人,树大分枝,各有各的生活,加上老公性情腼腆内向,鲜与人交流,我又不是长袖善舞之贤内助,也就渐渐疏远。平日里除非各家办大事业送礼偶见,一年到头也难得聚上几次。五爷家在路口,每次回去或返程时便常在路口碰上他。或端一大碗蹲在门口,远远地我们招呼一声,他应一声,轻唤儿子小名,问他可吃红薯或玉米糊。或荷锄在路边菜地,同老公唠嗑一下近况。。这个不温不热,也不曾刻意留注于心的老人,想到而今再进村口,是再也见不到那瘦削的身影了,便无端漾起了几分悲凉,这就是冥冥之中牵萦着的亲情?
二
站立村口,今年,小小的村庄失去了昔年的草木葱笼静美,呈现出一遍散乱,一派荒凉。修了一半的路基裸露着,四处堆积着沙石,下水管。几家抢建的房子高高耸立路口,拥挤紧凑,拦住了过去进村开阔的视野。这些显表于外的凌乱后面,又隐蔽着些许不可言说的薄凉乡情。无视邻里,手足之亲融,寸土寸墙的争执;没有达到最大利益,绝不妥协,谦让的蛮搅胡缠;一个村子里当下找不出一个,可以公正清明的权威尊长,一团散沙的混乱;一项公益工程,谁都想分一杯羹的勾心角逐。。这些让乡村的宁静,乡情的质朴远远失了原味,这些也让我近年来,渐渐苏暖的“故乡情结”遭遇瓶颈。
曾几何时,比起城市,乡村更让我心生胆怯。少年时就潜伏下的心灵阴影,以及后来道听途说,耳闻目睹里渐渐亲历,无法逃避的种种无奈现实。让我认识到生活在乡村:贫困似乎更要倍受他人的不屑挤兑;没有生个儿子便隐隐落人一截的封建残余;为人处世似乎得更圆润通达,四方玲珑才被认可;以及各种细微礼节不周全,被不断挑剔质疑的拷问,还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这些七零八碎的纷繁理念,早在我初为人妻时,就穷以应对,一度迷茫退缩,甚至消沉。笑侃老公,看来要做好他的“乡村小媳妇”任道重远”十余年每每伴他还乡,便一头扎进屋子里,或淌翔于村野林深,或低首目不斜视直线行走,象个羞于见人的小媳妇。倘若实在偏不开,遇个正着,也是含糊不清地与人打个招呼。老公笑我十余年,方初步认清宗簇妯娌兄弟,小辈侄孙众多,还云里雾里,诸多对不上号。好在他辈分够大,多可待他人先于我招呼,稀里糊涂一笑带过。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上不了大场面的笨女子,在乡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小妇人。还好公婆开明,宽容于我。幸遇亲亲的大嫂,不扯公婆偏帮,不嫌弃我诸事无能,不能于她搭上一把手,处处谦让,罩护着我。遂在这一片亲情的宽容溺爱、和睦温谐中,渐渐爱上了这个谧静安详的小村落。春明景和,常沉醉于后山那片竹林深青、桃红嫣然,菜花绚烂,碧草如烟,紫云英幽生幻梦中;秋来满园的黄灿灿蜜桔,沉甸甸的一树金柿子,还有大枣儿,板栗刺团儿这方一切散发着自然清美,洋溢着风华丰实的土地,这方处处有着,老公旧时生长痕迹,给我无限猜想的土地,让我日久年长中,竟滋生起一种--叫做故乡的情结!
三
今岁,村子里那条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后山路,被某户家人因个人私怨,蛮横铲断不能通行。雨天山上的积水,无法疏通分流,一并汇集冲至村中低洼几户,泛滥堵塞,累及他们不能正常安生。受困者老实,申告无门,村干部搪塞而过。一村子的人也硬是没人敢出来斥责,而选择缄默绕道弯行。旁观这些乡事纷扰,于内心又生了几分愤慨并郁结,不由重新度量起---现实乡土乡情之纯真度。也许“故乡”对我是一个圣洁美好的字眼,但凡有尘垢秕糠,便心生了倦意,想着回避逃匿。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城市里那种关上房门,各扫门前雪的彻底冷漠。而厌倦亲里邻间,一团和睦的表面友好。我就是这样一个决然的人,倘若不是真心,便连假意也不愿伪装应对。
由政府拔资规划新农村统一建设,家家户户大路通门口。环村公路本是一件利民工程。可在修建过程中,好说话的村民让了又让,退了又退自家宅地、院墙,通情达理以全大局。而精明算计之人,却是锱铢必较,一厘一毫也不想退让。于是一条路,列举了多种设计方案,仍是行不通,挖了一半,便丢在那无人过问。已经釆买回来的沙石材料,便堆置在风雨里,日晒夜日晒夜露、吹零流散。小小的村子呈现出一片萧索,凌乱无序。好好的利民工程,反成了扰民工程,一个乱摊子,从村到队无人问津,出面收拾残局。
中国的村官具体管理些什么,我是不得晓的,但从众人羡慕的眼神里,可知油水是非同小可的。国家大的政策方针由来是富民利民的,可层层下来执行度薄弱,层层下来利益分割殆尽,就成了"大钱办小事,小钱不办事"状况。我无意抨击政事,在闻听众多老虎、狐狮、苍蝇等等,形形设设层出不穷的落马现形报道中,我早已学会波澜不惊。对可爱祖国"通天权利、惊天敛财"的公仆们的系列"壮举"习以为常,甚至报以怜悯!他们最初的本性没有如此疯狂吧?是"权利"与国情让他们飙涨地如此"硕壮"?如果论罪之根由,则是国家当让“权利与责任义务挂勾立法”而非让“权利与经济利益并行成章”制度不改,老虎苍蝇身边总是放块肉,你能说换了你,能扛得住考验吗?所以对很多民众每日叫骂声一遍,我常常也是不置可否的,国情世风如此,谁个又能撇个干净?老虎不靠打,得思索谁个将病猫糊成大老虎?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村野之小,江湖总是一脉相通的,而民众皆是除了私底下嘀咕埋怨,却由来隐忍不发的!敬爱的习大大,手上那改天换地的拍子,要多久才能拍完这满天虎狼虫蛇?我们希望又遥望之中。
四
可村庄又有一股奇特的团结力,牵动凝聚着乡人平日疏离的情感。那就是于任意一户人家,去了老人"当大事"时展现出来的乡党之情,宗簇之亲。平日村上红喜事我见得多,看不出什么端倪。因为办喜事对外就集中一天酒席的事,包给上门服务的流动厨房就可,顶多自家人叫上几个妯娌帮忙烧火洗刷几位侄子打打托盘上上菜就ok。而亲历五爷这次丧事操办后,我的"乡土乡情"又被重重浓浓焕发了。
"白喜事"是件大事,一般老父老母要放上一周,各种礼节繁缛沉杂,需要大量人手帮忙,不是花钱能解决的事。把信的不能打电话,要亲自上门家家跑;酒席是七天流水席,厨房随时要有人;记帐收礼,釆买分孝布,布置孝堂,写孝书孝卷,做斋守灵;选阴地除荒草杂树等等琐细之事,都需要大量人手。这时候,乡情就格外浓厚,不管多忙的人会放了手头工作,来回搭把手。只要不是太远能赶回的人,多半会请假尽早赶回。
到了出殡那日三四更夜半高,五爷家将大锣沉闷一敲响,整个村子的灯火便接二连三依次地亮了,匆匆梳洗直赴他家,帮忙的帮忙,上香的上香,各就各位俨然有序,然后护棂去火化。及至天亮赶回,留家的乡人早已在禾场上搭好祭场,抬棺的八仙开始入棺、封棺、系棺。老辈八仙耐心交待新手注意细节,亲朋致悼词,答谢词后,最庄严的一幕便开始了。全村老少轮流上前敬香行礼,这个仪式老一辈比较熟练,一套动作"举、跪、叩、平、起"下来行如流水、庄严肃穆且大气。中年和年轻人中也有知礼仪的,做起来中正挺拔煞是虔诚、英姿飒爽。乡亲老小在静候围观中,都纷纷评点哪家儿郎礼行得周正帅气,笑话象我这样手慌脚乱的乱行一气者。
老了人的丧事乡里人称为"白喜事",送长辈上山,也算完成人生一大事,是要有说有笑着来办的。就象那祭文中所言:"人生无百岁,百岁又何如?"所以痛心忆一程、大家伙热闹送一程,就是于老人最好的告别。这一程,也让我体会到怪不得无论多远的异乡游子,对故乡总有着落叶归根的情感,那是旧时印象里深入骨髓的一种归尘、归土的灵魂释然。生于斯,长于斯,纠结于斯,执着徘徊、爱恨参差、放不开、丢不下的到头终不过一冢黄土掩风尘,安纷扰。所以故乡是灵魂最终的安息之地,乡亲乡党有着那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割不断、剪不清的天性浓情!偶尔的冷漠、疏离是薄凉、淡化不了那种潜存于心底,随时可喷发的浓厚炙烈乡情!
五
行思至此,又让我想到父亲。父亲少小离家常年在外,可于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少时反复同我讲那故乡的河、故乡的山,故乡的田野;讲那个将他从河里捞起来,放在牛背上倒立奔跑,救他活命的哑子大爷;讲和他一起上地里拾稻穗,捉鸧鹒的小伙伴。故乡于父亲有着童年的温暖记忆,有着魂牵梦绕的亲情眷念。可后来,故乡于父亲又是沉重压抑的。被乡人飞言流语所迫,自杀早去的大伯,留下的那一堆无人照管的侄子侄女们,以及他们常来诉说受人欺负白眼的无奈
父亲那段时间,总说乡情是纸张张薄。可在家境发达好转后,乡人上门求帮扶时,父亲又不计前嫌全忘了伤疤。那时,每次带我们归乡时,我也感受到了乡人"小公主"式的注目优待。以至后来家中变顾,我再回家乡,敏感察觉众人游离规避之目光时,那一瞬间,明白了世味况凉。当时年少狭隘的心里暗暗较劲的是,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些冷漠势力的眼睛重新仰视我,到时我定要冷冷俯视藐视他们。
父亲离世后,近二十年除了遥念那座孤坟,我对故乡是冷漠敌意的。对哥哥、弟弟们时常与那些疏远的簇人们往来也是反感的,认为他们还没有看穿看透世情。我以为,我就这样撇开了乡土之情,有的只是漠然无视。可就在去岁,村里重修祠堂,落成之日,接所有宗氏簇人回去随礼观礼。一进那条似曾相识的巷陌,听到那声声鞭炮,耳闻记礼薄的老人轻问你是谁家姑娘时,眼泪就止不住四溢流淌了。举起一束香,朝拜高座祠堂上的列祖列先,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家簇归宿感。围上来的乡人们,出现了一些沧桑老迈却依然可辨识的面孔,对方一把抓住我的手,上下打量:"这是兰丫头吗,完全变样了,都长这么大了,要是你爸在该享着你的福了"。一时间,除了高兴、感动、流泪,什么过往都成云烟消散。这就是故乡,这就是乡情,无论此身别离多长,无论此心隔阂多久,一声轻唤,一声问候,我们就立马消融,找到了归依。
人群中,我还看到了良哥。这个堂伯家昔时清秀内向的少年;这个父母双双早早离去,旧时小住我家的瘦削哥哥;这个背井离乡,历经坎坷、波折创业的孤寂少年;如今已经发达并发福了,如鱼得水地周旋在归省上流人群中,意气风发。想起那年他写信给我,谈及孤独,谈及世情薄凉时的决然,再听大哥说他此次建宗祠唱社戏时,捐赠了巨资。便欣然,他也肯定放下并释然了过往,让自己积极热忱地回报故乡,福泽乡人。
那一刻,深深感叹:故乡这神圣的热土,乡情这奇妙的牵绕,几番风雨几浮沉,哪一个游子能拒绝它的怀抱,能计较它的轻俗炎凉?又或许我们一路攀越,契而不舍执求那份完美,不过是想做故乡骄傲的儿女吧?抓一捧故乡脚底下那黑实的土圪塔,那里面有多少污垢渣滓,终被时光一一消融为肥饶沃腴,滋养出万物丰华。于故乡,于偶尔炎凉的人事,我们是否也当有着大地一样的宽博,有着消融之温煦,多一些宽厚,多一些包容。褪去年少的青涩,沉淀中年的温润,感知百况真味,涤心洗尘,年来心简净,岁老乡情浓!
一
五爷终是没有熬过这个农历七月,没候齐二儿二女送终,没守到八月最后一次月满人间,便撒手人寰。想起前几日回去看他时,五婶扶他半卧,他精神尚好,兴致勃勃地同我们念叨他的北京之旅那是儿女们圆他最后心愿的孝心。他条理性极好地从住宿酒店、到餐饮小食、到景点、历史、文物、传奇,娓娓叙来,让我感知到这位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老人,身上流淌出来的文化气质。
我们都担心着,怕他说久了身子扛不住,可谁也不忍心打断他满脸亢奋的幸福分享。他同许多乡村老人一样,儿女点滴的好会反复念叨于人前;偶享奢华繁盛,会向同龄老伙计骄傲显摆一二,自己也是经过大场面的。却从不轻言向人提起自己于儿女穷尽毕生的无私付出;心中有梦,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由来省吃俭用舍不得自己消耗半分,全交付儿女想着让他们生活更好!这就是我们纯朴的父母祖辈,代代沿袭的厚重挚爱。后来见他实在累了,疲惫了。我打断他,说:"爷,你看你福气多好,儿女都有出息又孝顺,家有老人是个宝,你活着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好好坚持着,什么也不多想,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没吃腻味的,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还没看够的儿孙,村舍田野。。五爷微弱颔首应答,眼晴里浮起一些希冀,久久望着窗外,有憧憬亦有叹息,眼底流露出无尽的眷念。。
谁也没料到不几日他便去了,及至再回去时,已是观他入殓。说不上悲痛,却难免唏嘘。公公兄弟五人,到老公这一辈堂兄弟九人,树大分枝,各有各的生活,加上老公性情腼腆内向,鲜与人交流,我又不是长袖善舞之贤内助,也就渐渐疏远。平日里除非各家办大事业送礼偶见,一年到头也难得聚上几次。五爷家在路口,每次回去或返程时便常在路口碰上他。或端一大碗蹲在门口,远远地我们招呼一声,他应一声,轻唤儿子小名,问他可吃红薯或玉米糊。或荷锄在路边菜地,同老公唠嗑一下近况。。这个不温不热,也不曾刻意留注于心的老人,想到而今再进村口,是再也见不到那瘦削的身影了,便无端漾起了几分悲凉,这就是冥冥之中牵萦着的亲情?
二
站立村口,今年,小小的村庄失去了昔年的草木葱笼静美,呈现出一遍散乱,一派荒凉。修了一半的路基裸露着,四处堆积着沙石,下水管。几家抢建的房子高高耸立路口,拥挤紧凑,拦住了过去进村开阔的视野。这些显表于外的凌乱后面,又隐蔽着些许不可言说的薄凉乡情。无视邻里,手足之亲融,寸土寸墙的争执;没有达到最大利益,绝不妥协,谦让的蛮搅胡缠;一个村子里当下找不出一个,可以公正清明的权威尊长,一团散沙的混乱;一项公益工程,谁都想分一杯羹的勾心角逐。。这些让乡村的宁静,乡情的质朴远远失了原味,这些也让我近年来,渐渐苏暖的“故乡情结”遭遇瓶颈。
曾几何时,比起城市,乡村更让我心生胆怯。少年时就潜伏下的心灵阴影,以及后来道听途说,耳闻目睹里渐渐亲历,无法逃避的种种无奈现实。让我认识到生活在乡村:贫困似乎更要倍受他人的不屑挤兑;没有生个儿子便隐隐落人一截的封建残余;为人处世似乎得更圆润通达,四方玲珑才被认可;以及各种细微礼节不周全,被不断挑剔质疑的拷问,还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这些七零八碎的纷繁理念,早在我初为人妻时,就穷以应对,一度迷茫退缩,甚至消沉。笑侃老公,看来要做好他的“乡村小媳妇”任道重远”十余年每每伴他还乡,便一头扎进屋子里,或淌翔于村野林深,或低首目不斜视直线行走,象个羞于见人的小媳妇。倘若实在偏不开,遇个正着,也是含糊不清地与人打个招呼。老公笑我十余年,方初步认清宗簇妯娌兄弟,小辈侄孙众多,还云里雾里,诸多对不上号。好在他辈分够大,多可待他人先于我招呼,稀里糊涂一笑带过。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上不了大场面的笨女子,在乡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小妇人。还好公婆开明,宽容于我。幸遇亲亲的大嫂,不扯公婆偏帮,不嫌弃我诸事无能,不能于她搭上一把手,处处谦让,罩护着我。遂在这一片亲情的宽容溺爱、和睦温谐中,渐渐爱上了这个谧静安详的小村落。春明景和,常沉醉于后山那片竹林深青、桃红嫣然,菜花绚烂,碧草如烟,紫云英幽生幻梦中;秋来满园的黄灿灿蜜桔,沉甸甸的一树金柿子,还有大枣儿,板栗刺团儿这方一切散发着自然清美,洋溢着风华丰实的土地,这方处处有着,老公旧时生长痕迹,给我无限猜想的土地,让我日久年长中,竟滋生起一种--叫做故乡的情结!
三
今岁,村子里那条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后山路,被某户家人因个人私怨,蛮横铲断不能通行。雨天山上的积水,无法疏通分流,一并汇集冲至村中低洼几户,泛滥堵塞,累及他们不能正常安生。受困者老实,申告无门,村干部搪塞而过。一村子的人也硬是没人敢出来斥责,而选择缄默绕道弯行。旁观这些乡事纷扰,于内心又生了几分愤慨并郁结,不由重新度量起---现实乡土乡情之纯真度。也许“故乡”对我是一个圣洁美好的字眼,但凡有尘垢秕糠,便心生了倦意,想着回避逃匿。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城市里那种关上房门,各扫门前雪的彻底冷漠。而厌倦亲里邻间,一团和睦的表面友好。我就是这样一个决然的人,倘若不是真心,便连假意也不愿伪装应对。
由政府拔资规划新农村统一建设,家家户户大路通门口。环村公路本是一件利民工程。可在修建过程中,好说话的村民让了又让,退了又退自家宅地、院墙,通情达理以全大局。而精明算计之人,却是锱铢必较,一厘一毫也不想退让。于是一条路,列举了多种设计方案,仍是行不通,挖了一半,便丢在那无人过问。已经釆买回来的沙石材料,便堆置在风雨里,日晒夜日晒夜露、吹零流散。小小的村子呈现出一片萧索,凌乱无序。好好的利民工程,反成了扰民工程,一个乱摊子,从村到队无人问津,出面收拾残局。
中国的村官具体管理些什么,我是不得晓的,但从众人羡慕的眼神里,可知油水是非同小可的。国家大的政策方针由来是富民利民的,可层层下来执行度薄弱,层层下来利益分割殆尽,就成了"大钱办小事,小钱不办事"状况。我无意抨击政事,在闻听众多老虎、狐狮、苍蝇等等,形形设设层出不穷的落马现形报道中,我早已学会波澜不惊。对可爱祖国"通天权利、惊天敛财"的公仆们的系列"壮举"习以为常,甚至报以怜悯!他们最初的本性没有如此疯狂吧?是"权利"与国情让他们飙涨地如此"硕壮"?如果论罪之根由,则是国家当让“权利与责任义务挂勾立法”而非让“权利与经济利益并行成章”制度不改,老虎苍蝇身边总是放块肉,你能说换了你,能扛得住考验吗?所以对很多民众每日叫骂声一遍,我常常也是不置可否的,国情世风如此,谁个又能撇个干净?老虎不靠打,得思索谁个将病猫糊成大老虎?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村野之小,江湖总是一脉相通的,而民众皆是除了私底下嘀咕埋怨,却由来隐忍不发的!敬爱的习大大,手上那改天换地的拍子,要多久才能拍完这满天虎狼虫蛇?我们希望又遥望之中。
四
可村庄又有一股奇特的团结力,牵动凝聚着乡人平日疏离的情感。那就是于任意一户人家,去了老人"当大事"时展现出来的乡党之情,宗簇之亲。平日村上红喜事我见得多,看不出什么端倪。因为办喜事对外就集中一天酒席的事,包给上门服务的流动厨房就可,顶多自家人叫上几个妯娌帮忙烧火洗刷几位侄子打打托盘上上菜就ok。而亲历五爷这次丧事操办后,我的"乡土乡情"又被重重浓浓焕发了。
"白喜事"是件大事,一般老父老母要放上一周,各种礼节繁缛沉杂,需要大量人手帮忙,不是花钱能解决的事。把信的不能打电话,要亲自上门家家跑;酒席是七天流水席,厨房随时要有人;记帐收礼,釆买分孝布,布置孝堂,写孝书孝卷,做斋守灵;选阴地除荒草杂树等等琐细之事,都需要大量人手。这时候,乡情就格外浓厚,不管多忙的人会放了手头工作,来回搭把手。只要不是太远能赶回的人,多半会请假尽早赶回。
到了出殡那日三四更夜半高,五爷家将大锣沉闷一敲响,整个村子的灯火便接二连三依次地亮了,匆匆梳洗直赴他家,帮忙的帮忙,上香的上香,各就各位俨然有序,然后护棂去火化。及至天亮赶回,留家的乡人早已在禾场上搭好祭场,抬棺的八仙开始入棺、封棺、系棺。老辈八仙耐心交待新手注意细节,亲朋致悼词,答谢词后,最庄严的一幕便开始了。全村老少轮流上前敬香行礼,这个仪式老一辈比较熟练,一套动作"举、跪、叩、平、起"下来行如流水、庄严肃穆且大气。中年和年轻人中也有知礼仪的,做起来中正挺拔煞是虔诚、英姿飒爽。乡亲老小在静候围观中,都纷纷评点哪家儿郎礼行得周正帅气,笑话象我这样手慌脚乱的乱行一气者。
老了人的丧事乡里人称为"白喜事",送长辈上山,也算完成人生一大事,是要有说有笑着来办的。就象那祭文中所言:"人生无百岁,百岁又何如?"所以痛心忆一程、大家伙热闹送一程,就是于老人最好的告别。这一程,也让我体会到怪不得无论多远的异乡游子,对故乡总有着落叶归根的情感,那是旧时印象里深入骨髓的一种归尘、归土的灵魂释然。生于斯,长于斯,纠结于斯,执着徘徊、爱恨参差、放不开、丢不下的到头终不过一冢黄土掩风尘,安纷扰。所以故乡是灵魂最终的安息之地,乡亲乡党有着那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割不断、剪不清的天性浓情!偶尔的冷漠、疏离是薄凉、淡化不了那种潜存于心底,随时可喷发的浓厚炙烈乡情!
五
行思至此,又让我想到父亲。父亲少小离家常年在外,可于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少时反复同我讲那故乡的河、故乡的山,故乡的田野;讲那个将他从河里捞起来,放在牛背上倒立奔跑,救他活命的哑子大爷;讲和他一起上地里拾稻穗,捉鸧鹒的小伙伴。故乡于父亲有着童年的温暖记忆,有着魂牵梦绕的亲情眷念。可后来,故乡于父亲又是沉重压抑的。被乡人飞言流语所迫,自杀早去的大伯,留下的那一堆无人照管的侄子侄女们,以及他们常来诉说受人欺负白眼的无奈
父亲那段时间,总说乡情是纸张张薄。可在家境发达好转后,乡人上门求帮扶时,父亲又不计前嫌全忘了伤疤。那时,每次带我们归乡时,我也感受到了乡人"小公主"式的注目优待。以至后来家中变顾,我再回家乡,敏感察觉众人游离规避之目光时,那一瞬间,明白了世味况凉。当时年少狭隘的心里暗暗较劲的是,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些冷漠势力的眼睛重新仰视我,到时我定要冷冷俯视藐视他们。
父亲离世后,近二十年除了遥念那座孤坟,我对故乡是冷漠敌意的。对哥哥、弟弟们时常与那些疏远的簇人们往来也是反感的,认为他们还没有看穿看透世情。我以为,我就这样撇开了乡土之情,有的只是漠然无视。可就在去岁,村里重修祠堂,落成之日,接所有宗氏簇人回去随礼观礼。一进那条似曾相识的巷陌,听到那声声鞭炮,耳闻记礼薄的老人轻问你是谁家姑娘时,眼泪就止不住四溢流淌了。举起一束香,朝拜高座祠堂上的列祖列先,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家簇归宿感。围上来的乡人们,出现了一些沧桑老迈却依然可辨识的面孔,对方一把抓住我的手,上下打量:"这是兰丫头吗,完全变样了,都长这么大了,要是你爸在该享着你的福了"。一时间,除了高兴、感动、流泪,什么过往都成云烟消散。这就是故乡,这就是乡情,无论此身别离多长,无论此心隔阂多久,一声轻唤,一声问候,我们就立马消融,找到了归依。
人群中,我还看到了良哥。这个堂伯家昔时清秀内向的少年;这个父母双双早早离去,旧时小住我家的瘦削哥哥;这个背井离乡,历经坎坷、波折创业的孤寂少年;如今已经发达并发福了,如鱼得水地周旋在归省上流人群中,意气风发。想起那年他写信给我,谈及孤独,谈及世情薄凉时的决然,再听大哥说他此次建宗祠唱社戏时,捐赠了巨资。便欣然,他也肯定放下并释然了过往,让自己积极热忱地回报故乡,福泽乡人。
那一刻,深深感叹:故乡这神圣的热土,乡情这奇妙的牵绕,几番风雨几浮沉,哪一个游子能拒绝它的怀抱,能计较它的轻俗炎凉?又或许我们一路攀越,契而不舍执求那份完美,不过是想做故乡骄傲的儿女吧?抓一捧故乡脚底下那黑实的土圪塔,那里面有多少污垢渣滓,终被时光一一消融为肥饶沃腴,滋养出万物丰华。于故乡,于偶尔炎凉的人事,我们是否也当有着大地一样的宽博,有着消融之温煦,多一些宽厚,多一些包容。褪去年少的青涩,沉淀中年的温润,感知百况真味,涤心洗尘,年来心简净,岁老乡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