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网 > 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 第253章 我想去一趟倭国
第253章 我想去一趟倭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最新章节!
郑和每天都很忙碌,因为要筹备扬帆出海的各种物质、人员配置、钱粮等;
虽然忙碌,但郑和很快乐,很兴奋;
因为郑和对此次扬帆出海,充满无比的期待;
郑和相信此次扬帆出海,一定能收获满满,甚至超过以往几次出海的收获总和;
因为此次扬帆出海,皇太孙朱瞻基不仅从物质上、钱粮上、人员装备配置上、武器装备配置上等等,全方面给予帮助;
尤其是武器装备配置上,绝对杠杠滴;
射程为2000米的火炮,五十台,炮弹充足;
射程为3000米狙击枪,十支,同时配置五名狙击手,子弹充足;
瞬间连发火枪1000支,同时配置500人火枪手;
不论是狙击手,还是火枪手,都是朱瞻基让明憨憨训练出来的,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忠勇之辈;
有了这些配置,郑和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海上,或者异国大陆,横行无阻;
朱瞻基还有一句话,郑和很认同:
待我以礼,还之以礼,待我刀兵,还之刀兵!
……
奉天殿,朱棣满脸笑容,一看就知道此时永乐帝心情很好;
因为浙江都司传来捷报:
不久前,倭寇三千余人进范浙江昌国卫爵溪千户所,被守军击退,倭走楚门千户所。
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率兵追击,倭寇大败,被杀及溺者难以数计。
浙江都司将所缴获军械俱交京师。
听闻如此捷报,朱棣自然很欣慰。
新年新气象,新年伊始,就有如此捷报,绝对是一个好兆头。
大明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
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
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骚扰。
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
倭寇之患,严重侵害了东南沿海平民的生命和财产。
纵观洪武一朝,始终未能解决倭寇之患;
永乐时期,虽然倭国官方表面上对永乐帝俯首称臣,时时朝贡,但暗地里依旧支持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沿海,抢夺财物;
由于倭寇行踪飘忽不定,神出鬼没,很难被一举荡平,所以强如朱棣,依旧那倭寇没办法。
如今,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竟然以一己之力,干翻了三千多倭寇,绝对是大明开国以来,对倭寇的一次重大胜利;
叫朱棣如何不开心!
朱瞻基看着朱棣兴高采烈的样子,心说,皇上啊,要是让您知道,“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
要是让您知道后世关于倭国和华夏之间的恩怨情仇,比如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
您还会如今日这般,只因为歼灭了一小股倭寇,就沾沾自喜么?
你没有彻底认清倭国人的本性,他们就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以德报怨,贪婪凶残,欺软怕硬;
“陛下,不如借着此次抗倭大捷之威风,派遣使者前往倭国,再次向其确认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容侵犯,我天朝上国,对敌人雷霆手段,对朋友和为贵;
让小小倭国,继续俯首称臣,年年岁岁朝贡,同时彻底清缴倭寇;”
朱瞻基提议道。
“太孙之言,众卿觉得如何?”
朱棣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满朝文武,发表看法。
“臣以为太孙所言甚是,新年伊始,有此大捷,足能彰显我大明是天朝上邦,得上天眷顾,派使者携带天威,前往倭国,必定能让其心悦诚服,甘愿朝贡!”
杨士奇说道。
“臣也觉得太孙之言,甚至!”
“臣,附议!”
……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赞同朱瞻基的观点。
“那好,大家再商议一下,派谁去倭国?”
朱棣微笑着问道。
这个问题一出,很多人沉默了。
不是不想推荐,而是一时间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选,甚至很多人不愿意领这个差事;
为何?
因为倭国人向来凶残,野蛮无礼,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洪武帝时期,派过几波使臣去倭国,居然被人家直接砍杀;
所以,对于这种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危险差事,很多人,都是本着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心里,看热闹就行,哪里敢往前凑。
武将们,倒是有很多人想跃跃欲试,但他们自家人知自家事,论骑马在战场上厮杀,他们在行,
可是要论动嘴皮子,唇枪舌剑的谈判,靠着语言的艺术,征服被人,他们和这帮读书人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武将们不变态,是不想给朱棣添乱;
朱瞻基看到所有人都不发言,微微一笑,躬身对朱棣说:
“皇上,臣斗胆,毛遂自荐,想担任使臣,出使倭国。”
“你想去倭国?”
不仅朱棣吃惊,就连太子、甚至杨士奇等人,都很吃惊。
“是的,臣想去倭国,彻底解决倭国匪患,为我大明东南沿海百姓永绝后患。”
朱瞻基自信满满的说道,心说,小倭国,你奶奶的等着小爷,只要小爷一到,绝对要把你丫的打出翔来;
“好样的,这话听着带劲,这才是我朱家儿郎的风采~”
朱棣捋了捋胡须,夸赞道,
“不过,朕想听听你具体的计划。”
“皇上,臣想带着国姓爷郑和,还有汉王一起,出使倭国;”
“国姓爷郑和航海经验丰富,而且和海外各部打交道的经验也丰富,和倭国官方谈判,他主导;”
“汉王行军打仗经验丰富,让他一同前往,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倭国有不怀好意的反对势力,对我等不利,汉王完全能凭借一己之力,威慑住他们,确保臣等平安;”
朱瞻基认真回答,
“至于其他人员配置,臣稍后会给陛下上折子,具体汇报。”
“汉王?你真的想让你二叔一起去?”
朱棣有些狐疑,严肃的问道。
“汉王是臣的至亲,是臣的亲二叔,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二叔在,臣才安心。”
朱瞻基不卑不亢的回答。
其实,此时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二人,在打机锋。
朱棣的意思,就是你小子向来和你二叔感情不和,你该不会是想趁机算计你二叔吧;
朱棣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汉王因为人为意外,客死他乡;
而朱瞻基的意思,汉王是至亲,就算以前和他不对付,但也绝对不会加害与他,尤其是在民族大义面前;
“好,准奏。”
朱棣一语定音,随即起身离去。
……
汉王朱高煦封地。
汉王朱高煦自从到了封地,就一直闷闷不乐,时常以酒消愁。
终究还是被排挤出了政治权利中心,来到偏远之地,无比清闲。
汉王朱高煦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因为他听说了老三朱高燧趁着朱棣重病,勾结太监,意欲毒杀朱棣,伪造诏书,废掉太子朱高炽,自立为皇;
可惜再次中了老头子的圈套;
如今被剥夺了一切头衔,整日带在赵王府,闭门思过;
甚至还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朱瞻塙送到太子府当人质;
和如今老三的境遇相比,汉王朱高煦觉得自己如今的结果,要好很多;
至少现在的自己,还是一个藩王!
在这里,山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土皇帝,想干啥干啥,没人敢管!
同时汉王朱高煦对太子朱高炽,对皇太孙朱瞻基,充满深深的忌惮;
尤其是对皇太孙,汉王朱高煦没来由的感到恐惧,发自骨子里的恐惧;
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恐惧,让朱高煦十分难受。
如今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朱高煦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如果还在金陵,应该是操练军队,然后北征了吧。
今年老爷子不是说要北征么?
恐怕我赶不上喽。
朱高煦一想到老爷子北征,不带自己了,心情立马变得很糟糕。
这一日,难得清醒的朱高煦,忽然接到朝廷的圣旨:
让自己即可进京,然后会和皇太孙朱瞻基,一起出使倭国;
接完圣旨的朱高煦一脸迷茫,不断在心里说:为什么……
……
与此同时,郑和也接到了圣旨。
让其出海的行程,进行局部调整,先带着皇太孙去倭国;
把倭国的诸多事宜整理完毕后,太孙回京,郑和继续出海。
一听到能够和朱瞻基一同出海,还要一同前往倭国;
郑和很激动,很兴奋。
因为他虽然和朱瞻基接触的不多,但每次见面交谈,他总能从朱瞻基的言语中,获得足够多的启发;
朱瞻基对航海,对海外诸国,对诸国的风物人情,甚至诸国的历史,似乎都很了解。
这些,对即将扬帆出海的郑和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郑和恨不得天天跟在朱瞻基身边,认真学习聆听他的教诲;
可毕竟身份不同,地位悬殊,能得见一面,已经是天大恩赐了,郑和没敢奢望太多;
如今,却天赐良机,让自己和朱瞻基一同奔赴倭国,相处时间肯定不少,一路上又可以多当面请教学习。
想想就让人觉得开心。
……
良辰吉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皇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国姓爷郑和、赵王世子朱瞻塙等一行人,踏上了奔赴倭国的行程……
郑和每天都很忙碌,因为要筹备扬帆出海的各种物质、人员配置、钱粮等;
虽然忙碌,但郑和很快乐,很兴奋;
因为郑和对此次扬帆出海,充满无比的期待;
郑和相信此次扬帆出海,一定能收获满满,甚至超过以往几次出海的收获总和;
因为此次扬帆出海,皇太孙朱瞻基不仅从物质上、钱粮上、人员装备配置上、武器装备配置上等等,全方面给予帮助;
尤其是武器装备配置上,绝对杠杠滴;
射程为2000米的火炮,五十台,炮弹充足;
射程为3000米狙击枪,十支,同时配置五名狙击手,子弹充足;
瞬间连发火枪1000支,同时配置500人火枪手;
不论是狙击手,还是火枪手,都是朱瞻基让明憨憨训练出来的,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忠勇之辈;
有了这些配置,郑和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海上,或者异国大陆,横行无阻;
朱瞻基还有一句话,郑和很认同:
待我以礼,还之以礼,待我刀兵,还之刀兵!
……
奉天殿,朱棣满脸笑容,一看就知道此时永乐帝心情很好;
因为浙江都司传来捷报:
不久前,倭寇三千余人进范浙江昌国卫爵溪千户所,被守军击退,倭走楚门千户所。
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率兵追击,倭寇大败,被杀及溺者难以数计。
浙江都司将所缴获军械俱交京师。
听闻如此捷报,朱棣自然很欣慰。
新年新气象,新年伊始,就有如此捷报,绝对是一个好兆头。
大明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
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
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骚扰。
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
倭寇之患,严重侵害了东南沿海平民的生命和财产。
纵观洪武一朝,始终未能解决倭寇之患;
永乐时期,虽然倭国官方表面上对永乐帝俯首称臣,时时朝贡,但暗地里依旧支持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沿海,抢夺财物;
由于倭寇行踪飘忽不定,神出鬼没,很难被一举荡平,所以强如朱棣,依旧那倭寇没办法。
如今,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竟然以一己之力,干翻了三千多倭寇,绝对是大明开国以来,对倭寇的一次重大胜利;
叫朱棣如何不开心!
朱瞻基看着朱棣兴高采烈的样子,心说,皇上啊,要是让您知道,“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
要是让您知道后世关于倭国和华夏之间的恩怨情仇,比如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
您还会如今日这般,只因为歼灭了一小股倭寇,就沾沾自喜么?
你没有彻底认清倭国人的本性,他们就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以德报怨,贪婪凶残,欺软怕硬;
“陛下,不如借着此次抗倭大捷之威风,派遣使者前往倭国,再次向其确认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容侵犯,我天朝上国,对敌人雷霆手段,对朋友和为贵;
让小小倭国,继续俯首称臣,年年岁岁朝贡,同时彻底清缴倭寇;”
朱瞻基提议道。
“太孙之言,众卿觉得如何?”
朱棣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满朝文武,发表看法。
“臣以为太孙所言甚是,新年伊始,有此大捷,足能彰显我大明是天朝上邦,得上天眷顾,派使者携带天威,前往倭国,必定能让其心悦诚服,甘愿朝贡!”
杨士奇说道。
“臣也觉得太孙之言,甚至!”
“臣,附议!”
……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赞同朱瞻基的观点。
“那好,大家再商议一下,派谁去倭国?”
朱棣微笑着问道。
这个问题一出,很多人沉默了。
不是不想推荐,而是一时间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选,甚至很多人不愿意领这个差事;
为何?
因为倭国人向来凶残,野蛮无礼,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洪武帝时期,派过几波使臣去倭国,居然被人家直接砍杀;
所以,对于这种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危险差事,很多人,都是本着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心里,看热闹就行,哪里敢往前凑。
武将们,倒是有很多人想跃跃欲试,但他们自家人知自家事,论骑马在战场上厮杀,他们在行,
可是要论动嘴皮子,唇枪舌剑的谈判,靠着语言的艺术,征服被人,他们和这帮读书人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武将们不变态,是不想给朱棣添乱;
朱瞻基看到所有人都不发言,微微一笑,躬身对朱棣说:
“皇上,臣斗胆,毛遂自荐,想担任使臣,出使倭国。”
“你想去倭国?”
不仅朱棣吃惊,就连太子、甚至杨士奇等人,都很吃惊。
“是的,臣想去倭国,彻底解决倭国匪患,为我大明东南沿海百姓永绝后患。”
朱瞻基自信满满的说道,心说,小倭国,你奶奶的等着小爷,只要小爷一到,绝对要把你丫的打出翔来;
“好样的,这话听着带劲,这才是我朱家儿郎的风采~”
朱棣捋了捋胡须,夸赞道,
“不过,朕想听听你具体的计划。”
“皇上,臣想带着国姓爷郑和,还有汉王一起,出使倭国;”
“国姓爷郑和航海经验丰富,而且和海外各部打交道的经验也丰富,和倭国官方谈判,他主导;”
“汉王行军打仗经验丰富,让他一同前往,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倭国有不怀好意的反对势力,对我等不利,汉王完全能凭借一己之力,威慑住他们,确保臣等平安;”
朱瞻基认真回答,
“至于其他人员配置,臣稍后会给陛下上折子,具体汇报。”
“汉王?你真的想让你二叔一起去?”
朱棣有些狐疑,严肃的问道。
“汉王是臣的至亲,是臣的亲二叔,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二叔在,臣才安心。”
朱瞻基不卑不亢的回答。
其实,此时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二人,在打机锋。
朱棣的意思,就是你小子向来和你二叔感情不和,你该不会是想趁机算计你二叔吧;
朱棣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汉王因为人为意外,客死他乡;
而朱瞻基的意思,汉王是至亲,就算以前和他不对付,但也绝对不会加害与他,尤其是在民族大义面前;
“好,准奏。”
朱棣一语定音,随即起身离去。
……
汉王朱高煦封地。
汉王朱高煦自从到了封地,就一直闷闷不乐,时常以酒消愁。
终究还是被排挤出了政治权利中心,来到偏远之地,无比清闲。
汉王朱高煦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因为他听说了老三朱高燧趁着朱棣重病,勾结太监,意欲毒杀朱棣,伪造诏书,废掉太子朱高炽,自立为皇;
可惜再次中了老头子的圈套;
如今被剥夺了一切头衔,整日带在赵王府,闭门思过;
甚至还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朱瞻塙送到太子府当人质;
和如今老三的境遇相比,汉王朱高煦觉得自己如今的结果,要好很多;
至少现在的自己,还是一个藩王!
在这里,山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土皇帝,想干啥干啥,没人敢管!
同时汉王朱高煦对太子朱高炽,对皇太孙朱瞻基,充满深深的忌惮;
尤其是对皇太孙,汉王朱高煦没来由的感到恐惧,发自骨子里的恐惧;
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恐惧,让朱高煦十分难受。
如今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朱高煦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如果还在金陵,应该是操练军队,然后北征了吧。
今年老爷子不是说要北征么?
恐怕我赶不上喽。
朱高煦一想到老爷子北征,不带自己了,心情立马变得很糟糕。
这一日,难得清醒的朱高煦,忽然接到朝廷的圣旨:
让自己即可进京,然后会和皇太孙朱瞻基,一起出使倭国;
接完圣旨的朱高煦一脸迷茫,不断在心里说:为什么……
……
与此同时,郑和也接到了圣旨。
让其出海的行程,进行局部调整,先带着皇太孙去倭国;
把倭国的诸多事宜整理完毕后,太孙回京,郑和继续出海。
一听到能够和朱瞻基一同出海,还要一同前往倭国;
郑和很激动,很兴奋。
因为他虽然和朱瞻基接触的不多,但每次见面交谈,他总能从朱瞻基的言语中,获得足够多的启发;
朱瞻基对航海,对海外诸国,对诸国的风物人情,甚至诸国的历史,似乎都很了解。
这些,对即将扬帆出海的郑和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郑和恨不得天天跟在朱瞻基身边,认真学习聆听他的教诲;
可毕竟身份不同,地位悬殊,能得见一面,已经是天大恩赐了,郑和没敢奢望太多;
如今,却天赐良机,让自己和朱瞻基一同奔赴倭国,相处时间肯定不少,一路上又可以多当面请教学习。
想想就让人觉得开心。
……
良辰吉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皇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国姓爷郑和、赵王世子朱瞻塙等一行人,踏上了奔赴倭国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