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酒席散去,夜深人静。
刘钧虽喝了不少的酒,可却还依然很清醒,显然这副身体也同样是个久经考验的。酒喝了不少,可这时的酒还不如后世的那些高度精那般烈,酒席上的几碗酒反而让他此时有些不上不下,越发的清晰亢奋着。
既然睡不着,刘钧便干脆躺在床上仔细的整理穿越之后的经历。
总的来说,他运气还算不错,来到了大明朝,虽是末世,可却如此年轻强壮。还是在不错的乡绅之家,自己还是个武学生员,不错的身份。
现在他考虑的是以后的出路?
之前曾想过去攀附刘家,却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倒是意外的与李春江结识了。如今李春江拉着他要建一支马队,在于李春江也许只是等会试空闲之时的一个历练,一个消遣。可刘钧觉得,这对于自己也许是一个机会。
李春江也许三五个月后就扔下这支马队走了,去参加科举。可刘钧不觉得自己能考中武举武进士,也许这个马队是一个契机,自己可以用心经营,作为在这乱世之中的一点资本。
不过要建一个马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再怎么是乡绅武装,他也属于一支骑兵啊。按先前李春江跟他所说的打算,他的这支马队正式的骑手有五十人,但除了这些正式的骑手外,还要配兽医、马夫、铁匠、木匠、皮匠等人,另外还要弄一群骑手扈从。
按他的这个打算,正式的骑手五十,然后大约马夫匠人等也有五十左右,然后还有一百个骑手扈从。
因此这个马队的规模是两百人。
每个正规骑手要配口外良好两匹,扈从配马一匹,另外后勤还要配二十匹挽马、三十匹挽骡,及车数十。
这是一个相当豪华的配置了。
李春江的胃口很大,要玩就玩大的。
而真要拉起这样豪华的一支马队,那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了。按刘钧原来的记忆所知,在鄂东地区,要买口外来的优良战马,那价钱可不便宜,尤其是如今乱世之时,到处兵荒马乱的。太平年间,辽东的马市一匹马也就十余两银子,到张家口也不过二十两。
然后如今时候,在鄂东,一匹像样的口外良马,至少得五十两银子,如果是训练有素的战马,打底八十两起。而且一般人还没机会弄到,得有相当硬的关系才行。这些马多是自北方各军镇中弄出来的上等马,完全驯养训练好的。
一匹马八十两,马队两百匹坐骑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挽马挽骡什么的便宜一些,也得上千两。
这还只是一次性支出,一匹好的战马的供养费用也是极高的,按边军的战马供养情况看,战马一年得耗银三十两至少。两百匹战马一年养马费用又得六千。
这还只是马的费有,那还有人马的装备呢?招募骑手和侍从、医匠等人的薪水呢。像李春江的打算,那就不是一般的乡绅武装,而是类似于精锐家丁的做法。一个骑手估摸着起码得一月二两银子,扈从医匠等至少也得一月一两。
二百号人,一月薪水又得支出一二百两。
然后吃饭、装备,又得一笔支出。
刘钧这么一番计算,发现要把马队拉起来,初期就得至少投入进去个两万两银子左右。然后以后每月还得几百两银子支出供给。
两万两啊,不是一笔小数。
他现在怀疑,李春江真的能有这么多钱来投入这个马队?李家肯定是拿的出两万两银子的,关键是他们愿意拿这么大一笔钱来搞这么一支马队吗?
刘钧突然觉得李春江的计划有些太大了一点。
马队规模也计划的大了点。若只是招募五十名骑手,一个配一匹马,那费用支出将大大减低。五十匹马一匹八十两,只需银四千两,每人月薪二两,一月也只需百两银。五十匹战马一月供给也只需百两银,算下来再加点装备伙食等供给,一月两百来两银子即可。
若按这规模,初期有五千两银子,差不多就能把队伍拉起来了。他手上还有一千两银子,也可以先投进去,李春江拿四千两出来就行了。
不过就算有了优良的战马,可骑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的出来的。一个正规的合格骑兵,起码也得两三年的苦练才能有所成就。
况且,合适的骑兵人选只怕不是那么容易招募到的。
刘钧抬头望向房间内墙壁上挂着的那张四尺长的小梢角弓,短小而易携带,黄色的弓身,丝麻绞弦,制作算不得多精致华丽,但很有股子流畅之美。
刘钧起身过去,将弓取下。
他并不是第一次试这张弓,很轻松的将弓拉开。他估计了一下,大约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先前在屋外试校时发现抛射时射程能达到一百八十步,有效射程一百步。一步五尺,明一步有一米六,这把弓能达到一百六十米的有效射程,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照记忆,这种小梢弓是从唐宋时传下来的,后有所改进。弓虽小,但射程很远,且开弓容易,射速快。虽不如长梢弓更加强劲与精确,但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弓了。
若是组建了马队,这种小梢角弓应当比较适合骑手。
据刘钧所知,早正德年间时朝廷颁布了一份《武乡试条格》,栽明武举三场考试,一、二场考射箭,第三场笔试。第一场试马上箭,以二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试步下箭,以八十步为准。
朝廷的武举考试,武艺中最重的也就是骑和射了。马上二十五步,步下八十步。
明代一步五尺,一尺约一米六多点,马上二十五步就是四十米外,步下八十步射程更是达到一百二十八米距离。如此远的距离杀敌,确实厉害。
刘钧自己试过这把小梢,步下八十步射靶,差不多能百发百中,就是马上也极为精准。看来当初他能考入卫武学,确实全凭的自己的真实本领,才得以录取的。
低头看着自己这一双骨节粗大,满是老茧的手,刘钧觉得,马队主要还得练骑射。至于火器,似乎并不是什么合适的选择。
若能把一队人训练至他的骑射本事,哪怕一半水平,那这支马队都能称之为精锐了。不过,若是能给骑手们装备两只短铳,说不定也还是能大大提高战斗力的。不过,刘钧虽然对于明代的历史很是了解,这副身体也熟习骑射,可唯独对于火器,好像完全没什么了解啊。
还是先练骑射吧,满清鞑子们不也正是以骑射称雄吗?
对于火器刘钧和刘军都不清楚了解,但对于弓箭刘钧还是很清楚的。
明代的时候,弓箭应当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之唐宋之时更有进步。典型的情况就是在对箭重与弓力匹配的基础上,注意到箭长度与弓力匹配的关系,在弓力的记录上,也不再以传统的石来计算,而有了专用的力概念。
刘钧家里就有一本明人李呈芬所著的《射术》一书,里面说到盖弓箭力量,欲其相称。古者弓以石量力,今之弓以个量力,九斤四两为之一个力,十个力为之一石。
凡弓五个力而箭重四钱者,发去则飘摇不稳;而三个力之弓,重七钱之箭,发之必迟而不捷。何哉?力不相对也。
故三力之弓用箭,则长十拳。所谓一拳,名曰一把。十把之箭,其重四钱五分。如四力之弓,则用箭九把半以长,或至十把,尤为相称,其重则五钱五分。至于五力六力之弓,用箭亦长九拳之半。七力八力之弓,用箭只九把,即长至九把半亦可也。
故箭之长短,随弓力以重轻。弦扣之精粗,亦视弓之强弱。
明代的一斤十六两,约595克左右。一两十钱,一钱约3.72克。
因此刘钧按射术书里所说的换算了一下,三力弓对应箭重16.7克。四力弓对应箭重20.5克。
算下来,明代的一石弓折算成现代的弓力磅数,明代一斤对应现代1.31磅,一个力对应现代12.11-12.61磅左右,一石对应121.1-126.1磅。
一个力九斤四两,十个力就是九十二斤半,相当于120磅左右,约为110市斤。
如此一算,其实一石弓也不算大夸张,并不是如不少后人误会的那样,以为明一石弓是94.4公斤拉力,那样就太夸张了。一石94.4公斤只是十斗大米的容积重量,并不能算做弓力单位。
刘钧的那张弓,其实就是一把十力之弓,换言就是一石弓。而据他记忆所知,能开一石弓的黄州卫武学生员,也并不是很多。一般明军普通士兵也就开六七个力的弓,小军官开七八个力的弓,比较擅射力大的人,才能开八九个力,能开十个力的,已经很了得了。
只有那些勇猛无比的猛将,才能开超过十个力的弓,开十二三个力,甚至十四五个力的强弓。
虽然后世生产的一些传统弓大多是五六十磅力,但有不少人训练过后,也是能轻松拉开一百磅的弓,甚至那些英国威尔士长弓手们能拉开两百磅以上的长弓。这,就不仅需要训练,还得有足够的天赋了。
酒席散去,夜深人静。
刘钧虽喝了不少的酒,可却还依然很清醒,显然这副身体也同样是个久经考验的。酒喝了不少,可这时的酒还不如后世的那些高度精那般烈,酒席上的几碗酒反而让他此时有些不上不下,越发的清晰亢奋着。
既然睡不着,刘钧便干脆躺在床上仔细的整理穿越之后的经历。
总的来说,他运气还算不错,来到了大明朝,虽是末世,可却如此年轻强壮。还是在不错的乡绅之家,自己还是个武学生员,不错的身份。
现在他考虑的是以后的出路?
之前曾想过去攀附刘家,却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倒是意外的与李春江结识了。如今李春江拉着他要建一支马队,在于李春江也许只是等会试空闲之时的一个历练,一个消遣。可刘钧觉得,这对于自己也许是一个机会。
李春江也许三五个月后就扔下这支马队走了,去参加科举。可刘钧不觉得自己能考中武举武进士,也许这个马队是一个契机,自己可以用心经营,作为在这乱世之中的一点资本。
不过要建一个马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再怎么是乡绅武装,他也属于一支骑兵啊。按先前李春江跟他所说的打算,他的这支马队正式的骑手有五十人,但除了这些正式的骑手外,还要配兽医、马夫、铁匠、木匠、皮匠等人,另外还要弄一群骑手扈从。
按他的这个打算,正式的骑手五十,然后大约马夫匠人等也有五十左右,然后还有一百个骑手扈从。
因此这个马队的规模是两百人。
每个正规骑手要配口外良好两匹,扈从配马一匹,另外后勤还要配二十匹挽马、三十匹挽骡,及车数十。
这是一个相当豪华的配置了。
李春江的胃口很大,要玩就玩大的。
而真要拉起这样豪华的一支马队,那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了。按刘钧原来的记忆所知,在鄂东地区,要买口外来的优良战马,那价钱可不便宜,尤其是如今乱世之时,到处兵荒马乱的。太平年间,辽东的马市一匹马也就十余两银子,到张家口也不过二十两。
然后如今时候,在鄂东,一匹像样的口外良马,至少得五十两银子,如果是训练有素的战马,打底八十两起。而且一般人还没机会弄到,得有相当硬的关系才行。这些马多是自北方各军镇中弄出来的上等马,完全驯养训练好的。
一匹马八十两,马队两百匹坐骑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挽马挽骡什么的便宜一些,也得上千两。
这还只是一次性支出,一匹好的战马的供养费用也是极高的,按边军的战马供养情况看,战马一年得耗银三十两至少。两百匹战马一年养马费用又得六千。
这还只是马的费有,那还有人马的装备呢?招募骑手和侍从、医匠等人的薪水呢。像李春江的打算,那就不是一般的乡绅武装,而是类似于精锐家丁的做法。一个骑手估摸着起码得一月二两银子,扈从医匠等至少也得一月一两。
二百号人,一月薪水又得支出一二百两。
然后吃饭、装备,又得一笔支出。
刘钧这么一番计算,发现要把马队拉起来,初期就得至少投入进去个两万两银子左右。然后以后每月还得几百两银子支出供给。
两万两啊,不是一笔小数。
他现在怀疑,李春江真的能有这么多钱来投入这个马队?李家肯定是拿的出两万两银子的,关键是他们愿意拿这么大一笔钱来搞这么一支马队吗?
刘钧突然觉得李春江的计划有些太大了一点。
马队规模也计划的大了点。若只是招募五十名骑手,一个配一匹马,那费用支出将大大减低。五十匹马一匹八十两,只需银四千两,每人月薪二两,一月也只需百两银。五十匹战马一月供给也只需百两银,算下来再加点装备伙食等供给,一月两百来两银子即可。
若按这规模,初期有五千两银子,差不多就能把队伍拉起来了。他手上还有一千两银子,也可以先投进去,李春江拿四千两出来就行了。
不过就算有了优良的战马,可骑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的出来的。一个正规的合格骑兵,起码也得两三年的苦练才能有所成就。
况且,合适的骑兵人选只怕不是那么容易招募到的。
刘钧抬头望向房间内墙壁上挂着的那张四尺长的小梢角弓,短小而易携带,黄色的弓身,丝麻绞弦,制作算不得多精致华丽,但很有股子流畅之美。
刘钧起身过去,将弓取下。
他并不是第一次试这张弓,很轻松的将弓拉开。他估计了一下,大约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先前在屋外试校时发现抛射时射程能达到一百八十步,有效射程一百步。一步五尺,明一步有一米六,这把弓能达到一百六十米的有效射程,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照记忆,这种小梢弓是从唐宋时传下来的,后有所改进。弓虽小,但射程很远,且开弓容易,射速快。虽不如长梢弓更加强劲与精确,但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弓了。
若是组建了马队,这种小梢角弓应当比较适合骑手。
据刘钧所知,早正德年间时朝廷颁布了一份《武乡试条格》,栽明武举三场考试,一、二场考射箭,第三场笔试。第一场试马上箭,以二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试步下箭,以八十步为准。
朝廷的武举考试,武艺中最重的也就是骑和射了。马上二十五步,步下八十步。
明代一步五尺,一尺约一米六多点,马上二十五步就是四十米外,步下八十步射程更是达到一百二十八米距离。如此远的距离杀敌,确实厉害。
刘钧自己试过这把小梢,步下八十步射靶,差不多能百发百中,就是马上也极为精准。看来当初他能考入卫武学,确实全凭的自己的真实本领,才得以录取的。
低头看着自己这一双骨节粗大,满是老茧的手,刘钧觉得,马队主要还得练骑射。至于火器,似乎并不是什么合适的选择。
若能把一队人训练至他的骑射本事,哪怕一半水平,那这支马队都能称之为精锐了。不过,若是能给骑手们装备两只短铳,说不定也还是能大大提高战斗力的。不过,刘钧虽然对于明代的历史很是了解,这副身体也熟习骑射,可唯独对于火器,好像完全没什么了解啊。
还是先练骑射吧,满清鞑子们不也正是以骑射称雄吗?
对于火器刘钧和刘军都不清楚了解,但对于弓箭刘钧还是很清楚的。
明代的时候,弓箭应当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之唐宋之时更有进步。典型的情况就是在对箭重与弓力匹配的基础上,注意到箭长度与弓力匹配的关系,在弓力的记录上,也不再以传统的石来计算,而有了专用的力概念。
刘钧家里就有一本明人李呈芬所著的《射术》一书,里面说到盖弓箭力量,欲其相称。古者弓以石量力,今之弓以个量力,九斤四两为之一个力,十个力为之一石。
凡弓五个力而箭重四钱者,发去则飘摇不稳;而三个力之弓,重七钱之箭,发之必迟而不捷。何哉?力不相对也。
故三力之弓用箭,则长十拳。所谓一拳,名曰一把。十把之箭,其重四钱五分。如四力之弓,则用箭九把半以长,或至十把,尤为相称,其重则五钱五分。至于五力六力之弓,用箭亦长九拳之半。七力八力之弓,用箭只九把,即长至九把半亦可也。
故箭之长短,随弓力以重轻。弦扣之精粗,亦视弓之强弱。
明代的一斤十六两,约595克左右。一两十钱,一钱约3.72克。
因此刘钧按射术书里所说的换算了一下,三力弓对应箭重16.7克。四力弓对应箭重20.5克。
算下来,明代的一石弓折算成现代的弓力磅数,明代一斤对应现代1.31磅,一个力对应现代12.11-12.61磅左右,一石对应121.1-126.1磅。
一个力九斤四两,十个力就是九十二斤半,相当于120磅左右,约为110市斤。
如此一算,其实一石弓也不算大夸张,并不是如不少后人误会的那样,以为明一石弓是94.4公斤拉力,那样就太夸张了。一石94.4公斤只是十斗大米的容积重量,并不能算做弓力单位。
刘钧的那张弓,其实就是一把十力之弓,换言就是一石弓。而据他记忆所知,能开一石弓的黄州卫武学生员,也并不是很多。一般明军普通士兵也就开六七个力的弓,小军官开七八个力的弓,比较擅射力大的人,才能开八九个力,能开十个力的,已经很了得了。
只有那些勇猛无比的猛将,才能开超过十个力的弓,开十二三个力,甚至十四五个力的强弓。
虽然后世生产的一些传统弓大多是五六十磅力,但有不少人训练过后,也是能轻松拉开一百磅的弓,甚至那些英国威尔士长弓手们能拉开两百磅以上的长弓。这,就不仅需要训练,还得有足够的天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