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老郭家的闺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农家小调炊饭香最新章节!
那天赶镇子虽说一口气就卖出了一筐子鲜笋,可秀娘回来后并没有趁热打铁,而是歇息了俩天才上山挖去。
反正赵婶儿的账是还了,她也不着急舀钱,凑够了俩筐才让楚戈赶镇子去。
楚戈原想到别家瞅瞅,寻思着王厨子才要了一筐竹苗儿,估摸着得卖上些时日,应该不会要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到镇子里就让王厨子灶里的伙计拦下了。
这伙计见了楚戈直埋怨,说他咋才来哩,他都在镇子口候了好些天了。
早先王厨子烧了笋汤,镇子里的人吃着都说鲜气,特别是就着口小酒,那更是没的说了。
这些天下馆子的点明了要这老鸭汤,所以那筐子竹苗儿没两天就烧完了。
王厨子一直在馆子里等楚戈,可好些天了都没见着人影,就喊了个伙计在镇子外头候着。
等见到他就直接把竹苗儿要下,楚戈还不用跟着去酒馆里,那伙计当场就把银子给他结算清了。
随后几天都是这样的,有时王厨子还自个儿亲自搁镇子外头等他。
楚戈回来了就跟秀娘说道起这事儿,听言语好像还夸赞王厨子哩。
说他这人实在,当面帐当面清,他也不用牵着牛车到馆子里要账去,在镇子外头把竹苗儿卸下就完事儿了。
秀娘听了点点头,“嗯,是实在。”
楚戈一脸憨气的笑道,“可不是么,这买卖真真轻松的很哩。
秀娘看着楚戈一笑,“我看真真实在的人儿不是王厨子,而是你。”这个直愣子。
楚戈听了一愣,不解的瞅着秀娘,他是实在啊,谁都夸他实在。
秀娘好笑的看着他,“你看那王厨子,堵在门口兜下咱的竹苗儿,巴巴的把银子给你送来,合着就是怕你累着啊?”
楚戈听着一顿,琢磨着明白过味来了,敢情王厨子是怕让别家馆子瞅见,也到他这寻竹苗儿来,到时他这独一份的买卖就不好做了。
秀娘笑了笑,直夸楚戈,这直愣子好歹在贩子堆里摸爬了几年,脑子转得快,一点就透,是块做生意的料。
其实要说这一点就透,楚戈觉得秀娘也够精的,都是脑瓜子灵透的女人不讨巧,爱计较,可他瞅着秀娘这样就挺好的,说话的声儿柔柔的,干活又利索。
家里的竹苗儿都是秀娘去挖的,这玩意儿埋在深土里不好挖,得轻刨去土,仔细不能伤到竹鞭竹苗儿,他笨手笨脚的干不了这活。
每回秀娘背着竹苗儿下山,回了家累的直捶腰,他瞅着心头堵堵的。
秀娘这正说笑哩,忽的瞅着楚戈一脸闷闷,便问他咋了?
楚戈看了看秀娘,想想说了,“秀娘,要不,咱明儿跟王厨子他们把价叫高一成吧。”
这些个竹苗儿可是秀娘费了不少气力才捣腾来的,可不能卖的便宜咯!
秀娘想想也对,这个王厨子忒是恼人,楚戈见天起早赶路给他家送鲜笋,他挑三拣四不说,还总是克扣零头。
且他那一盆子汤叫价不低,可到她手上却是个菜萝卜的价,这哪能说的过去,怎么着也得多要俩子儿补补脚力啊。
之后几天,楚戈又装了筐竹苗儿赶镇子去了,这回儿秀娘让他把季老六也喊上。
最近这俩天刘氏总是跟季老六吵嘴,有时吵得凶了,大丫带着弟妹跑到她这来,楚戈便过去帮着劝说。
这俩口子的事儿不好说,秀娘也没好去问,只得先把这俩斗气冤家拉巴开,说不定过些时候就好了。
这会儿楚安跟小香儿去了田里,家里就剩下她一人。
早晌她下河去洗了盆衣裳,还好上次她让楚戈给捎回来俩小木盆,刚好能使的。
她这正拿起一件衣裳抖搂开搭到晾衣绳上,就听到外头有人敲门。
“咯咯咯……”
秀娘愣了下,“谁啊?”
门口传来一声儿,“嫂子好,楚二哥在家么?”
秀娘过去开门,只见一个穿着白底碎花衣裳的大姑娘站在外边,弯弯的柳眉,大大的眸子,小脸白嫩嫩水灵灵的。
她瞅着不认识这姑娘,“妹子你是?”
门口那个俏姑娘没有回话,只是瞧着秀娘,笑道,“嫂子,楚二哥在么?”
秀娘也是笑着,“他赶镇子去了,妹子,你有啥事?”
这姑娘对她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我是来取前个儿楚二哥在我那借的灯笼。”
秀娘这下明白了,她说咋瞅着这身白底碎花的衣裳这么眼熟哩,这姑娘不是贵喜处的相好么。
上回赵婶儿过村来,她还瞧见俩人儿在坡头那块唠话咧,敢情这姑娘是赵婶儿家的人啊。
秀娘笑着招呼她进来,把墙边堆着的大竹筐子取开,那个油纸糊的长筒灯笼就搁在那块。
她提起灯笼回过身,却见这姑娘还在院子口站着,以为这妹子面皮薄,不好意思进来,她就把灯笼送到门前。
“不好意思啊妹子,这俩天你楚二哥忙,没空给赵叔儿送去,还叫你跑这一趟。”
这姑娘接过灯笼,嘴角一勾,“嫂子说的啥,哪个赵叔儿啊?”
秀娘愣了下,难不成上阳村还有好多个赵叔儿么?!
这姑娘指着灯笼上的字,笑道,“嫂子难道没看,这灯身上写的可是个郭字。”
秀娘低头瞅了瞅,还真是个郭字。
这姑娘看着她道,“楚二哥是跟我借的灯笼,我俩那天闲唠的晚了,见天黑的厉害,我就把家里的灯笼给了他。”
秀娘细眉一扬,抬眸把目光放在这个姑娘俏丽的面容上,“那真是谢谢你了赵家妹子,你楚二哥好么有你这灯笼,村口那条路才不难走。”
这姑娘嘴角笑容一泄,“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这灯笼是我家的,我姓郭,不姓赵,我是……”
秀娘想起自个儿那一盆子衣裳还放着哩,再不摊开就皱巴了,她打断这姑娘的话。
“哎,瞧我关顾着唠话了,手头上的活还没干完哩,妹子,这灯笼你先拿上,咱等会儿聊啊?”
“哎哎哎,不是,我、我还没说呢,我、我是郭……”
秀娘把灯笼塞给她就回院子里晾衣裳去,这姑娘急着直嚷嚷,可秀娘只管抖搂衣裳,全然没听见她的话。
这会儿从远处过来几个婆姨,盯着这姑娘直瞅的,她忙过身避开脸,恨恨的瞪了秀娘一眼,一跺脚就走了。
那几个婆姨直勾勾的看着人儿走远了,杵在秀娘门口就说上了。
“哎,她姑,你瞅着这女子是谁啊,我咋看着这么眼熟哩?”
“我咋瞅着像是老郭家那闺女哩。”
秀娘的院门没关,在院子里晾好楚戈的一件褂子,赶好听到了这一句。
那天赶镇子虽说一口气就卖出了一筐子鲜笋,可秀娘回来后并没有趁热打铁,而是歇息了俩天才上山挖去。
反正赵婶儿的账是还了,她也不着急舀钱,凑够了俩筐才让楚戈赶镇子去。
楚戈原想到别家瞅瞅,寻思着王厨子才要了一筐竹苗儿,估摸着得卖上些时日,应该不会要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到镇子里就让王厨子灶里的伙计拦下了。
这伙计见了楚戈直埋怨,说他咋才来哩,他都在镇子口候了好些天了。
早先王厨子烧了笋汤,镇子里的人吃着都说鲜气,特别是就着口小酒,那更是没的说了。
这些天下馆子的点明了要这老鸭汤,所以那筐子竹苗儿没两天就烧完了。
王厨子一直在馆子里等楚戈,可好些天了都没见着人影,就喊了个伙计在镇子外头候着。
等见到他就直接把竹苗儿要下,楚戈还不用跟着去酒馆里,那伙计当场就把银子给他结算清了。
随后几天都是这样的,有时王厨子还自个儿亲自搁镇子外头等他。
楚戈回来了就跟秀娘说道起这事儿,听言语好像还夸赞王厨子哩。
说他这人实在,当面帐当面清,他也不用牵着牛车到馆子里要账去,在镇子外头把竹苗儿卸下就完事儿了。
秀娘听了点点头,“嗯,是实在。”
楚戈一脸憨气的笑道,“可不是么,这买卖真真轻松的很哩。
秀娘看着楚戈一笑,“我看真真实在的人儿不是王厨子,而是你。”这个直愣子。
楚戈听了一愣,不解的瞅着秀娘,他是实在啊,谁都夸他实在。
秀娘好笑的看着他,“你看那王厨子,堵在门口兜下咱的竹苗儿,巴巴的把银子给你送来,合着就是怕你累着啊?”
楚戈听着一顿,琢磨着明白过味来了,敢情王厨子是怕让别家馆子瞅见,也到他这寻竹苗儿来,到时他这独一份的买卖就不好做了。
秀娘笑了笑,直夸楚戈,这直愣子好歹在贩子堆里摸爬了几年,脑子转得快,一点就透,是块做生意的料。
其实要说这一点就透,楚戈觉得秀娘也够精的,都是脑瓜子灵透的女人不讨巧,爱计较,可他瞅着秀娘这样就挺好的,说话的声儿柔柔的,干活又利索。
家里的竹苗儿都是秀娘去挖的,这玩意儿埋在深土里不好挖,得轻刨去土,仔细不能伤到竹鞭竹苗儿,他笨手笨脚的干不了这活。
每回秀娘背着竹苗儿下山,回了家累的直捶腰,他瞅着心头堵堵的。
秀娘这正说笑哩,忽的瞅着楚戈一脸闷闷,便问他咋了?
楚戈看了看秀娘,想想说了,“秀娘,要不,咱明儿跟王厨子他们把价叫高一成吧。”
这些个竹苗儿可是秀娘费了不少气力才捣腾来的,可不能卖的便宜咯!
秀娘想想也对,这个王厨子忒是恼人,楚戈见天起早赶路给他家送鲜笋,他挑三拣四不说,还总是克扣零头。
且他那一盆子汤叫价不低,可到她手上却是个菜萝卜的价,这哪能说的过去,怎么着也得多要俩子儿补补脚力啊。
之后几天,楚戈又装了筐竹苗儿赶镇子去了,这回儿秀娘让他把季老六也喊上。
最近这俩天刘氏总是跟季老六吵嘴,有时吵得凶了,大丫带着弟妹跑到她这来,楚戈便过去帮着劝说。
这俩口子的事儿不好说,秀娘也没好去问,只得先把这俩斗气冤家拉巴开,说不定过些时候就好了。
这会儿楚安跟小香儿去了田里,家里就剩下她一人。
早晌她下河去洗了盆衣裳,还好上次她让楚戈给捎回来俩小木盆,刚好能使的。
她这正拿起一件衣裳抖搂开搭到晾衣绳上,就听到外头有人敲门。
“咯咯咯……”
秀娘愣了下,“谁啊?”
门口传来一声儿,“嫂子好,楚二哥在家么?”
秀娘过去开门,只见一个穿着白底碎花衣裳的大姑娘站在外边,弯弯的柳眉,大大的眸子,小脸白嫩嫩水灵灵的。
她瞅着不认识这姑娘,“妹子你是?”
门口那个俏姑娘没有回话,只是瞧着秀娘,笑道,“嫂子,楚二哥在么?”
秀娘也是笑着,“他赶镇子去了,妹子,你有啥事?”
这姑娘对她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我是来取前个儿楚二哥在我那借的灯笼。”
秀娘这下明白了,她说咋瞅着这身白底碎花的衣裳这么眼熟哩,这姑娘不是贵喜处的相好么。
上回赵婶儿过村来,她还瞧见俩人儿在坡头那块唠话咧,敢情这姑娘是赵婶儿家的人啊。
秀娘笑着招呼她进来,把墙边堆着的大竹筐子取开,那个油纸糊的长筒灯笼就搁在那块。
她提起灯笼回过身,却见这姑娘还在院子口站着,以为这妹子面皮薄,不好意思进来,她就把灯笼送到门前。
“不好意思啊妹子,这俩天你楚二哥忙,没空给赵叔儿送去,还叫你跑这一趟。”
这姑娘接过灯笼,嘴角一勾,“嫂子说的啥,哪个赵叔儿啊?”
秀娘愣了下,难不成上阳村还有好多个赵叔儿么?!
这姑娘指着灯笼上的字,笑道,“嫂子难道没看,这灯身上写的可是个郭字。”
秀娘低头瞅了瞅,还真是个郭字。
这姑娘看着她道,“楚二哥是跟我借的灯笼,我俩那天闲唠的晚了,见天黑的厉害,我就把家里的灯笼给了他。”
秀娘细眉一扬,抬眸把目光放在这个姑娘俏丽的面容上,“那真是谢谢你了赵家妹子,你楚二哥好么有你这灯笼,村口那条路才不难走。”
这姑娘嘴角笑容一泄,“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这灯笼是我家的,我姓郭,不姓赵,我是……”
秀娘想起自个儿那一盆子衣裳还放着哩,再不摊开就皱巴了,她打断这姑娘的话。
“哎,瞧我关顾着唠话了,手头上的活还没干完哩,妹子,这灯笼你先拿上,咱等会儿聊啊?”
“哎哎哎,不是,我、我还没说呢,我、我是郭……”
秀娘把灯笼塞给她就回院子里晾衣裳去,这姑娘急着直嚷嚷,可秀娘只管抖搂衣裳,全然没听见她的话。
这会儿从远处过来几个婆姨,盯着这姑娘直瞅的,她忙过身避开脸,恨恨的瞪了秀娘一眼,一跺脚就走了。
那几个婆姨直勾勾的看着人儿走远了,杵在秀娘门口就说上了。
“哎,她姑,你瞅着这女子是谁啊,我咋看着这么眼熟哩?”
“我咋瞅着像是老郭家那闺女哩。”
秀娘的院门没关,在院子里晾好楚戈的一件褂子,赶好听到了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