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马桥词典最新章节!
一九四八年(续)
我曾经以为,时间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均量的、匀速的东西,就像平均分派而且方正整齐的一块块透明流体。不,其实这只是我们肉体感受到的时间,比方说是我们按部就班地诞生、发育、衰老直至死亡。但人不是树,更不是石头。也许,在某种物理的时间之外,对于人更有意义的是心理时间。
一个人的幼童期总是漫长的,一个人在动荡时期、危险时期、痛苦时期所感受的时间也总是漫长的。毫无疑问,漫长是一种感受,出于人们特别敏感的神经,特别明晰的记忆,特别丰富的新知。在一些日子过得舒适而单调的人那里,在一天被一百天重复而一年被十年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则可以看到相反的情况:时间不是拉长了,不是放大和增容了,而是越来越匆促,越来越缩短,最后几乎成了一个零,眨眼之际就无影无踪。某一天,人们突然发现镜中的老人就是自己,免不了瞪大恐惧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我们知之甚少的时间,比方古人的时间,比方遥远国度的时间,总是模糊不清,几近消失,足以忽略,就像远方的一切,都在我们视野的尽头微缩如尘,与空无没有多少差别。我以前读美国小说,就发现我对那个国家的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常常混同莫辨。而英国的十三世纪和十五世纪似乎更是一回事。我暗自吃惊,一本小说背后一代人或好几代人绝不可混同也绝不可忽略的生生死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漫长,为什么可以在我这里悄悄漏失,为什么短促得只能供我翻翻书页甚至打出一个哈欠?
原因很简单:我太远,不能看清那里的一切。
时间只是感知力的猎物。
人的时间只存在于感知之中,感知力比较弱或者干脆完全丧失的人,比如病床上的植物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时间这种透明流体从来就不是均量地和匀速地流淌,它随着不同的感知力悄悄变形,发生着人们难以觉察的延长或缩短,浓聚或流散,隆凸或坍塌。
问题在于,人的感知各个不同。就是一个人的感知,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一大堆感知的破碎镜片里,我们还有时间可靠的恒定守一的形象吗?还有时间统一性吗?我们谈论一九四八年,我们是在谈论哪一种感知里的一九四八年?在这个阴雨的傍晚,在河街上一个小豆腐店里,光复为他老爹哭了一场后,还说到了藕。他说当年的藕好甜,煮起来特别粉,现在再也吃不到。他说现在的藕都是化肥藕,哪有当年的好吃呢?
我对这些说法暗暗疑惑。我知道眼下确实有些地方使用化肥太多,对作物的品质确有影响。但毕竟还有大多数的藕是天然食品,与光复老头以前的藕没有什么不同。我怀疑,不是这些藕的味道变了,而是光复对它的味觉变了——在他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在他越来越远离饥饿的当年或者肝脏有了点毛病之后。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我们常常会美化以前的一些事物,比如藕,比如一本书,比如某位邻居,因为我们已经忘记了当时产生好感的特定情境。我们甚至会觉得以前的某次痛苦经历美妙无比,因为我们已经成了远远的回顾者,不再身陷其中。我们不再痛苦而只是观赏痛苦。
这样说来,被感知猎取着的时间,反过来也会蚀变我们的感知。
光复给我谈的一九四八年,在多大程度上是未经蚀变真实可信的呢?在多大程度上有别于他对藕的可疑回味和可疑信念?
光复谈到近来对“规劝会”的平反甄别,说人民政府到头来还是不简单,自己的错自己纠,自己吐出去的痰自己舔,做到这一点真是不简单。说到这里,他发现烟盒子已经空了,叫儿子去买烟,顺便带两瓶汽水待客。他的儿子大约十二三岁,听说汽水便眼睛发亮,光着脚板跑出门去。不但买来了香烟和汽水,还急急地用筷子头来撬开汽水瓶盖。嘣——他愣了一下,前后左右找了一阵,爬到黑黑的床下搜寻,尖削的屁股翘得老高。大概是一只铁皮瓶盖刚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他顶着一头蛛网出来,说没看见没看见,拍拍手,拿着另一瓶汽水到门外去喝,哼着不成调的流行歌。
光复恼怒地问:“就这样算了?嗯?”
“找遍了,没看见么。”
“它长了翅膀?还能跑上天?”
我不知道光复为什么这样重视一个铁皮瓶盖。也许,那个小铁盖还可以换回钱?或者他只是恼怒娃崽这种马虎处事的态度?
他逼着少年再找,停下了与我的谈话,自己也帮着搬开了墙角一堆木炭,搬开木桶和锄头之类的工具,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对可疑的暗处一一清查。他一次次对瓶盖恫吓:“你娘的躲!你躲,老子看你往哪里跑?”
他当然少不了对少年的训斥:“你这个畜生,寻呵,寻呵!你当少爷了是不是?告诉你,要不是共产党给你祖爷平反,你还想喝汽水?还想穿凉皮鞋?还想插起自来水笔上高中?你老子劳改的时候,差点连命都送了,饿得连牛粪里的稗子都捡出来吃的……”
少年噘着嘴,把一块木炭狠狠踢了一脚。
“猪嬲的,你踢!”体育老师在儿子头上锄了一丁公。
少年举臂招架,可能用力大了一点,把父亲挡得倒退两步,差点跌倒。“你还敢回手?你这个畜生还敢回手?”父亲一把夺走少年手里的汽水瓶,“老子挖死你!”
少年气咻咻地跑到门外疯骂:“老杂种!老土匪!你这个老反革命!动不动就打人,算什么教师?”他破口大骂,“你还以为这是旧社会?你还想作威作福涂炭生灵丧权辱国吧?”他用了两个很书本化的词,“你活该,你捡牛粪吃活该,你去坐牢我还好些。我将来要当总统,也要搞运动!老子根本不给你这号家伙平反我告诉你……”
“老子老子老子……”
光复一句话憋在喉头没骂出来,尽管是体育教师,还是没有追上儿子,气得浑身发抖,幸亏有我扶着,才回到家里稳稳地坐下。我很惊异少年对他的态度。少年的话当然是一时气头上的话,不必过于认真对待。但他这样来戳父亲的痛处,至少说明他对于往事没有切肤之痛,错案不错案,不会比他的一瓶汽水更为重要。在这个时候,我再一次感到时间的诡异。光复像很多人一样,以为他的苦难经历能够被任何人同情。时间所定型的一切,可以像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一样原貌长存,举世公认。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像我的很多前辈,教导后人的时候总是愿意回溯往事,谈坐牢、饥饿、战争、疾病或者一九四八。
他没有料到,时间不是文物,他与儿子也没有共享的统一时间。政府还他父亲清白的一九四八年,并没有同时配给他的儿子。这位少年刚才狠狠踢了木炭一脚,显示出他对包括一九四八年在内的往事毫无兴趣甚至反感。
这似乎没有道理。他没有亲历过去,但他对离奇往事至少可以好奇,如同孩子们津津有味于古代传说,没有必要愤愤地踢上一脚。在这里,合理的解释只可能是:他并非仇视过去,只是仇视现在的过去,即仇视这个阴暗傍晚父亲嘴里充满着训斥、苛责、自以为是气味的过去,那个夺走了他半瓶汽水的过去。
光复气得流出了泪水。这使我想起了一条以往的国家政策:一九四七年以后旧政权里科级和少校级以上人员,均属于历史反革命。这个适用于任何地方以及任何人的时间划界,隐含着的哲学意义是:人们都生活在统一时间里,不容例外。多少年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一条过于简单,光复本人就因为这条政策的取消而苦尽甜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光复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力图使自己与儿子生活在共同履历里,同样不容例外。他无非是混淆了过去与现在的过去,混淆了自己的过去与别人的过去,认为他痛恨的过去,儿子也必须痛恨;他珍惜的今天,儿子也必须珍惜。他内心中深重的一九四八,在儿子内心中必须具有同样的规格与分量,不可微缩,不可流散,更不可虚无。他没有料到,对于儿子来说,一九四八几乎就是清代、唐代、汉代,遥远得一塌糊涂,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小小的一个铁皮瓶盖,甚至可以使儿子得出另外的结论:
“你坐牢活该!”
“你坐在牢里我还好些!”
也许,从这个傍晚开始,在这个小小的豆腐店里,他们之间包括一九四八年在内的过去断然分裂,再也难以弥合。
一九四八年(续)
我曾经以为,时间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均量的、匀速的东西,就像平均分派而且方正整齐的一块块透明流体。不,其实这只是我们肉体感受到的时间,比方说是我们按部就班地诞生、发育、衰老直至死亡。但人不是树,更不是石头。也许,在某种物理的时间之外,对于人更有意义的是心理时间。
一个人的幼童期总是漫长的,一个人在动荡时期、危险时期、痛苦时期所感受的时间也总是漫长的。毫无疑问,漫长是一种感受,出于人们特别敏感的神经,特别明晰的记忆,特别丰富的新知。在一些日子过得舒适而单调的人那里,在一天被一百天重复而一年被十年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则可以看到相反的情况:时间不是拉长了,不是放大和增容了,而是越来越匆促,越来越缩短,最后几乎成了一个零,眨眼之际就无影无踪。某一天,人们突然发现镜中的老人就是自己,免不了瞪大恐惧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我们知之甚少的时间,比方古人的时间,比方遥远国度的时间,总是模糊不清,几近消失,足以忽略,就像远方的一切,都在我们视野的尽头微缩如尘,与空无没有多少差别。我以前读美国小说,就发现我对那个国家的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常常混同莫辨。而英国的十三世纪和十五世纪似乎更是一回事。我暗自吃惊,一本小说背后一代人或好几代人绝不可混同也绝不可忽略的生生死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漫长,为什么可以在我这里悄悄漏失,为什么短促得只能供我翻翻书页甚至打出一个哈欠?
原因很简单:我太远,不能看清那里的一切。
时间只是感知力的猎物。
人的时间只存在于感知之中,感知力比较弱或者干脆完全丧失的人,比如病床上的植物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时间这种透明流体从来就不是均量地和匀速地流淌,它随着不同的感知力悄悄变形,发生着人们难以觉察的延长或缩短,浓聚或流散,隆凸或坍塌。
问题在于,人的感知各个不同。就是一个人的感知,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一大堆感知的破碎镜片里,我们还有时间可靠的恒定守一的形象吗?还有时间统一性吗?我们谈论一九四八年,我们是在谈论哪一种感知里的一九四八年?在这个阴雨的傍晚,在河街上一个小豆腐店里,光复为他老爹哭了一场后,还说到了藕。他说当年的藕好甜,煮起来特别粉,现在再也吃不到。他说现在的藕都是化肥藕,哪有当年的好吃呢?
我对这些说法暗暗疑惑。我知道眼下确实有些地方使用化肥太多,对作物的品质确有影响。但毕竟还有大多数的藕是天然食品,与光复老头以前的藕没有什么不同。我怀疑,不是这些藕的味道变了,而是光复对它的味觉变了——在他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在他越来越远离饥饿的当年或者肝脏有了点毛病之后。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我们常常会美化以前的一些事物,比如藕,比如一本书,比如某位邻居,因为我们已经忘记了当时产生好感的特定情境。我们甚至会觉得以前的某次痛苦经历美妙无比,因为我们已经成了远远的回顾者,不再身陷其中。我们不再痛苦而只是观赏痛苦。
这样说来,被感知猎取着的时间,反过来也会蚀变我们的感知。
光复给我谈的一九四八年,在多大程度上是未经蚀变真实可信的呢?在多大程度上有别于他对藕的可疑回味和可疑信念?
光复谈到近来对“规劝会”的平反甄别,说人民政府到头来还是不简单,自己的错自己纠,自己吐出去的痰自己舔,做到这一点真是不简单。说到这里,他发现烟盒子已经空了,叫儿子去买烟,顺便带两瓶汽水待客。他的儿子大约十二三岁,听说汽水便眼睛发亮,光着脚板跑出门去。不但买来了香烟和汽水,还急急地用筷子头来撬开汽水瓶盖。嘣——他愣了一下,前后左右找了一阵,爬到黑黑的床下搜寻,尖削的屁股翘得老高。大概是一只铁皮瓶盖刚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他顶着一头蛛网出来,说没看见没看见,拍拍手,拿着另一瓶汽水到门外去喝,哼着不成调的流行歌。
光复恼怒地问:“就这样算了?嗯?”
“找遍了,没看见么。”
“它长了翅膀?还能跑上天?”
我不知道光复为什么这样重视一个铁皮瓶盖。也许,那个小铁盖还可以换回钱?或者他只是恼怒娃崽这种马虎处事的态度?
他逼着少年再找,停下了与我的谈话,自己也帮着搬开了墙角一堆木炭,搬开木桶和锄头之类的工具,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对可疑的暗处一一清查。他一次次对瓶盖恫吓:“你娘的躲!你躲,老子看你往哪里跑?”
他当然少不了对少年的训斥:“你这个畜生,寻呵,寻呵!你当少爷了是不是?告诉你,要不是共产党给你祖爷平反,你还想喝汽水?还想穿凉皮鞋?还想插起自来水笔上高中?你老子劳改的时候,差点连命都送了,饿得连牛粪里的稗子都捡出来吃的……”
少年噘着嘴,把一块木炭狠狠踢了一脚。
“猪嬲的,你踢!”体育老师在儿子头上锄了一丁公。
少年举臂招架,可能用力大了一点,把父亲挡得倒退两步,差点跌倒。“你还敢回手?你这个畜生还敢回手?”父亲一把夺走少年手里的汽水瓶,“老子挖死你!”
少年气咻咻地跑到门外疯骂:“老杂种!老土匪!你这个老反革命!动不动就打人,算什么教师?”他破口大骂,“你还以为这是旧社会?你还想作威作福涂炭生灵丧权辱国吧?”他用了两个很书本化的词,“你活该,你捡牛粪吃活该,你去坐牢我还好些。我将来要当总统,也要搞运动!老子根本不给你这号家伙平反我告诉你……”
“老子老子老子……”
光复一句话憋在喉头没骂出来,尽管是体育教师,还是没有追上儿子,气得浑身发抖,幸亏有我扶着,才回到家里稳稳地坐下。我很惊异少年对他的态度。少年的话当然是一时气头上的话,不必过于认真对待。但他这样来戳父亲的痛处,至少说明他对于往事没有切肤之痛,错案不错案,不会比他的一瓶汽水更为重要。在这个时候,我再一次感到时间的诡异。光复像很多人一样,以为他的苦难经历能够被任何人同情。时间所定型的一切,可以像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一样原貌长存,举世公认。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像我的很多前辈,教导后人的时候总是愿意回溯往事,谈坐牢、饥饿、战争、疾病或者一九四八。
他没有料到,时间不是文物,他与儿子也没有共享的统一时间。政府还他父亲清白的一九四八年,并没有同时配给他的儿子。这位少年刚才狠狠踢了木炭一脚,显示出他对包括一九四八年在内的往事毫无兴趣甚至反感。
这似乎没有道理。他没有亲历过去,但他对离奇往事至少可以好奇,如同孩子们津津有味于古代传说,没有必要愤愤地踢上一脚。在这里,合理的解释只可能是:他并非仇视过去,只是仇视现在的过去,即仇视这个阴暗傍晚父亲嘴里充满着训斥、苛责、自以为是气味的过去,那个夺走了他半瓶汽水的过去。
光复气得流出了泪水。这使我想起了一条以往的国家政策:一九四七年以后旧政权里科级和少校级以上人员,均属于历史反革命。这个适用于任何地方以及任何人的时间划界,隐含着的哲学意义是:人们都生活在统一时间里,不容例外。多少年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一条过于简单,光复本人就因为这条政策的取消而苦尽甜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光复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力图使自己与儿子生活在共同履历里,同样不容例外。他无非是混淆了过去与现在的过去,混淆了自己的过去与别人的过去,认为他痛恨的过去,儿子也必须痛恨;他珍惜的今天,儿子也必须珍惜。他内心中深重的一九四八,在儿子内心中必须具有同样的规格与分量,不可微缩,不可流散,更不可虚无。他没有料到,对于儿子来说,一九四八几乎就是清代、唐代、汉代,遥远得一塌糊涂,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小小的一个铁皮瓶盖,甚至可以使儿子得出另外的结论:
“你坐牢活该!”
“你坐在牢里我还好些!”
也许,从这个傍晚开始,在这个小小的豆腐店里,他们之间包括一九四八年在内的过去断然分裂,再也难以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