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乘龙佳婿最新章节!
因为常常挑事的国子博士杨一鸣不在,国子监中正风平浪静的时候,朝中却从这一天早朝开始就一片哗然了。焦点并不在于张寿要分割半山堂,甚至也不在于张寿建议半山堂和率性堂对调,焦点只在于一件事。
谢万权这个前率性堂斋长竟然因为一时义愤,要退出率性堂!
如果说谢万权曾经因为是国子监最年轻的斋长而名噪一时,那么随着陆三郎和张琛,以及后来的朱二,这三个纨绔子弟的代表都先后成了斋长,他就再也不如从前那样光彩夺目了。而且,他在张寿那儿栽了大跟头,又很可能开罪了葛太师,他曾经背后的靠山也偃旗息鼓。
所以,首辅江阁老在早朝上指斥谢万权欺师灭祖,要求革除其功名,追夺监生,逐出国子监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会遭致任何反对。在他看来,张寿和谢万权大概率不是一伙的,只不过杨一鸣愚蠢到曲解了学生的好意,这才会导致如此下场。
可站在他的角度,自然绝不肯放纵谢万权的这般举动——否则日后国子监人人效仿,那会是怎样的局面?而且他这个首辅有那么多门生,万一也跳出来谢万权这等欺师灭祖的呢?
“天地君亲师,师者为长,就算杨一鸣真的犯错了,那他也是师长,别说训斥谢万权几句,便是打他,他也该低头接受!以下犯上,以卑逆尊,如此狂悖之徒,怎能不严惩?国子监是他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吗?”
然而,江阁老的义正词严非但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反而招致了群起而攻。
一贯和江阁老过不去的孔大学士第一个站了出来,冷笑一声道:“当学生的是应该尊敬师长,但那也得是严于律己的师长。像杨一鸣这样宽以律己,严于律人的家伙,就不堪为人师!谢万权都已经被当众辱骂到这份上了,他要是再能忍,那不是圣人……”
“那是无用的废物!”孔大学士一下子提高了声音,看也不看江阁老那被他气急的样子,随即一字一句地说,“所以,谢万权此人,知错能改,也算是有点血性。此次哪怕做得过了一些,但不应该太过苛责。”
这时候,一贯好好先生似的吴阁老却也笑眯眯地说:“是啊是啊,明明是杨一鸣闹出来的事,谢万权只不过是出来想要当个和事佬,息事宁人,谁知道会被杨一鸣会错了意?他所言精到,只不过是遭了池鱼之殃。要是按照江阁老这般措置,那实在是伤了一个人才!”
内阁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大学士出来和他打擂台,江阁老自然又惊又怒。可让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两位阁老之后,今天竟然再次上朝的赵国公朱泾更是直截了当;
“杨一鸣哪是不堪为人师表,简直是卑鄙狭隘,自私自利!这等只会争名夺利的人在国子监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周大司成刚刚实在是太宽容了,还说什么把人下放为州府县学官?省省吧,误人子弟!”
骂过杨一鸣,朱泾又目视江阁老,呵呵一笑,但那笑声明显有些冷:“我记得谢万权当初受人之托去融水村找我那未来女婿张寿麻烦的时候,背后好像就有朝中某些老大人们若隐若现的影子吧?如今这是发现谢万权没用了,打算把人一脚踢开,不留后患?”
陆绾满心都是陆三郎昨天晚上说的那些话,上朝过程中始终心不在焉,当发现江阁老先被孔大学士喷了一脸,接下来又和朱泾扛上了,而且是因为谢万权这个人,他不禁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了一个最大的重点。
那一次唐铭和谢万权,就是他怂恿去融水村挑事的!而这件事从前也许瞒得住,一旦谢万权真的因为退出率性堂而被处罚,那么这个绝顶聪明的小子很可能会豁出去!
他又不是那种动辄杀人灭口的蠢货,既然如此,恐怕陆三郎说的话,他不得不考虑……
江阁老被朱泾这指责气得面色铁青,当即怒斥道:“朱泾,你这是捕风捉影!”
“想当初某些御史狂轰我父子的时候,难道便是亲眼看到了战事进展?一个个说得言之凿凿,就和亲眼目睹似的,那痛心疾首,让人简直觉得他们是不是军中死里逃生回来的,哪曾想是在歌舞升平的地方指点江山的口若悬河之辈!难道他们不是捕风捉影?”
喷过御史之后,朱泾这才冷冷说道:“我之前听说那谢万权去找过张寿的麻烦,还心想这小子是不是读书读到脑袋坏了,可听说了昨天那件事,我倒觉得,这小子倒有些担当,之前不过是被人当了枪使。留在国子监里继续被杨一鸣这种小人荼毒,他有些可惜了。”
朱泾说着就环视了一眼其他人,眼睛微微眯起,仿佛正准备捕猎的猛兽,看得不少人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而直到这时候,他才不慌不忙地说:“江阁老既然容不下谢万权,臣向皇上讨个人情,把他派去宣大总督王杰身边历练一下如何?”
这一刻,也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王大头在京城的时候是专接麻烦事,背锅不甩锅的好汉,如今外放宣大总督,去面对那样一个出离棘手的烂摊子,还要继续给人当保姆,还要继续接受京城塞过来的麻烦……王大头简直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
眼看江阁老那张脸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想到陆三郎说,朱泾绝不会因为他陆三郎是张寿的学生,就放过自己这个曾经冲锋陷阵的,如今看朱泾似乎卯足了劲打算和江阁老针锋相对,陆绾不禁心中一动,看向了其他人,心想这位赵国公不可能独自上阵。
果然,对于朱泾这样的建议,就只见户部尚书陈尚咳嗽了一声,随即竟是一本正经地说:“谢生虽然曾经犯过错误,但既然当众对张博士认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今又被杨一鸣逼出了率性堂,虽说论理他还可以继续下科场,但难保不会有江阁老这样苛刻的人。”
“所以,臣也赞同,让谢生去王总宪身边历练几年,看看他能否学以致用。”
听到江阁老竟然被陈尚不动声色地扣了一顶苛刻的帽子,一时怒容满面,陆绾深深吸了一口气,竟是主动站出来说道:“皇上,刚刚赵国公说,上科北直隶乡试解元唐铭和谢万权一块去融水村,背后有人指使,臣不想文过饰非,那件事其实是出自臣的授意。”
江阁老那张脸顿时完全僵住。陆绾这是疯了?
你以为朱泾是什么人,会因为你坦白就宽宏大度地原谅你?
然而,陆绾却仿佛没发现四周围那些仿佛是当他疯子似的目光,微微低垂着头,声音微微带着几分听上去很真实的诚恳……以及颓然。对于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他来说,这样的表演简直是信手拈来,一点都不难。
可此时此刻他说出来的话,却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因为他很清楚,走出去这一步,再要退回来,那无疑是难如登天。
可刚刚看到朱泾这硬顶上江阁老的势头,他很清楚,最近越来越不得圣心的江阁老恐怕在内阁留不了多久。而等到江阁老撑不住,他这个兵部尚书说不定就是人家那狰狞獠牙的下一个目标。毕竟,他虽说并不是最坚定的首辅党,可得意门生这四个字却是刻在脑门上的!
“皇上,臣之前一直耻于承认,是因为犬子陆筑突然就变成了张博士的学生,而且还浪子回头学了好。对比臣从前棍棒齐下,他却始终吊儿郎当的旧事,臣这个当父亲的实在是没什么颜面,说实话,就连之前犬子订婚,如果不是不请张博士实在无礼,臣也不想请他的。”
说到这里,陆绾顿了一顿,这才继续用相当低沉的声音说道:“臣之前因为道听途说陆筑在京郊一个小村子拜师学艺,而且那所谓的老先生被一堆人大肆吹捧,便心中不信,随即又因为赵国公府中有人嚼舌,就托了唐铭和谢万权前去查访,说到底,实在是心思狭隘。”
“臣不但对赵国公有些成见,而且因为大同那边所谓不利的战事传闻,对赵国公领兵也是心存不满。”他绝口不提当初还和朱家煞有介事地谈过儿女婚事——当然,是和朱二,不是和朱泾。而他仅有和朱二私底下接触过一次,完全不足以被人拿出来说事。
故而,越说越是愧疚的陆绾终于深深一躬身,说出了这许多铺垫之后,最重要的话。
“臣在任兵部尚书期间,兵部竟然有内鬼和临海大营叛贼互通关节,图谋不轨,虽说承蒙皇上宽容,不过罚俸留任,但这几个月来,臣想到不但没管好自己这一摊子,还险些误了军国大事,任由言官诽谤大将,心中不安,若是再恋栈不去,那简直是太不知羞耻了。”
“所以,臣请辞兵部尚书,还请皇上恩准。”
什么叫做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绾这辞呈完全可以称得上。就连刚刚听到陆绾坦然承认派唐铭和谢万权去戳穿张寿的“真面目”时,一度大吃一惊的江阁老,这会儿更是瞠目结舌!至于其他和陆绾熟或者不熟的朝官们,那也是忍不住窃窃私语。
而赵国公朱泾虽说不至于出离惊愕,却也不禁怀疑之前那个夜访家中,和自己谈笑风生,摆明了就是想不要脸地把旧事一笔揭过的陆绾,是不是被人掉了包。
要知道,哪怕知道陆三郎并不是最初得到母亲来信时认为的一无是处小胖子,而且人现在是张寿的得意弟子,他也并没有真的放过陆绾这个兵部尚书的打算。
他在前头打仗,陆绾身为兵部尚书却在背后拖后腿,甚至还谋算他的女儿和未来女婿,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再留在兵部尚书任上,这是他的底线!而且,都已经被人踩到头上作威作福了,如果一点回击都没有,他这个赵国公岂不是太软弱了?
他表情古怪地盯着陆绾,竟是忘了发表意见。然而,他忘了,别人却不可能装糊涂。江阁老面色极其难看,可才怒斥了一句简直荒谬,他就只见刚刚开口附和了朱泾的户部尚书陈尚竟是再次咳嗽一声开了口。
“陆尚书任兵部尚书多年,之前那兵部内鬼的案子,申饬了,也罚俸了,岂能再要你承担责任?至于你和赵国公还有张博士这点小龃龉嘛,不是不能解释,你若为此辞官,传出去于你,于赵国公翁婿可都不怎么好听。”
陈尚是绝对没料到陆绾竟然要辞官,所以忍不住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出来劝个和。可他话说出口之后,见陆绾表情诡异地瞥了他一眼,他就不禁纳了闷。
不至于啊,陆绾这种热衷升官的人竟然这次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位兵部尚书难道说出这话不是为了以退为进,希望有人帮他转圜一下吗?
别说陈尚纳闷,御座上的皇帝同样很纳闷。他又不是刚登基时的稚童天子,二十七年皇帝当下来,又因为太后时刻灌输太祖的祖训,他很注重了解自己这些大臣,所以他也不至于不知道陆绾是什么样的人。
这位兵部尚书从来就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这次怎么敢如此辞官?
他想了想,最终决定先试探性一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张寿尚且能原谅一个谢万权,陆卿你又何必自责过甚?”
如果皇帝出言挽留,那么陆绾也许还会抱几分期待,可皇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让他不要自责,他哪里还会不知道,皇帝早就倾向于让他挪动一下屁股?他很清楚到自己这地位的人一旦左迁地方,大多就永远不能回来,甚至还可能被仇家踩上一万脚,因此立时直接一躬到地。
“皇上,张博士原谅谢万权,那是因为谢万权只是一时年轻气盛,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但臣却不一样。纵使皇上宽宥,赵国公不计前嫌,臣也无颜再呆在兵部尚书这个位子上。”
他说着就顿了一顿,随即不慌不忙直起腰来,却是从容自若地面对四周围那些异样的目光,用平稳到自己都觉得惊讶的语调说:“只是,臣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多年仕宦至今,总算也有点经验,如若辞官之后就此赋闲,也实在是有负平生所学。”
“臣希望皇上准许臣发挥余热,在京城建一个公学。要知道,自太祖年间在天下州县推行官学,民间立社学和各种私学,求学之风大起。但大多数贫家子仍旧一字不识,往往受制于刁民胥吏。臣希望公学招生不分老幼,不收分文,七日一次,轮流上课!”
因为常常挑事的国子博士杨一鸣不在,国子监中正风平浪静的时候,朝中却从这一天早朝开始就一片哗然了。焦点并不在于张寿要分割半山堂,甚至也不在于张寿建议半山堂和率性堂对调,焦点只在于一件事。
谢万权这个前率性堂斋长竟然因为一时义愤,要退出率性堂!
如果说谢万权曾经因为是国子监最年轻的斋长而名噪一时,那么随着陆三郎和张琛,以及后来的朱二,这三个纨绔子弟的代表都先后成了斋长,他就再也不如从前那样光彩夺目了。而且,他在张寿那儿栽了大跟头,又很可能开罪了葛太师,他曾经背后的靠山也偃旗息鼓。
所以,首辅江阁老在早朝上指斥谢万权欺师灭祖,要求革除其功名,追夺监生,逐出国子监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会遭致任何反对。在他看来,张寿和谢万权大概率不是一伙的,只不过杨一鸣愚蠢到曲解了学生的好意,这才会导致如此下场。
可站在他的角度,自然绝不肯放纵谢万权的这般举动——否则日后国子监人人效仿,那会是怎样的局面?而且他这个首辅有那么多门生,万一也跳出来谢万权这等欺师灭祖的呢?
“天地君亲师,师者为长,就算杨一鸣真的犯错了,那他也是师长,别说训斥谢万权几句,便是打他,他也该低头接受!以下犯上,以卑逆尊,如此狂悖之徒,怎能不严惩?国子监是他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吗?”
然而,江阁老的义正词严非但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反而招致了群起而攻。
一贯和江阁老过不去的孔大学士第一个站了出来,冷笑一声道:“当学生的是应该尊敬师长,但那也得是严于律己的师长。像杨一鸣这样宽以律己,严于律人的家伙,就不堪为人师!谢万权都已经被当众辱骂到这份上了,他要是再能忍,那不是圣人……”
“那是无用的废物!”孔大学士一下子提高了声音,看也不看江阁老那被他气急的样子,随即一字一句地说,“所以,谢万权此人,知错能改,也算是有点血性。此次哪怕做得过了一些,但不应该太过苛责。”
这时候,一贯好好先生似的吴阁老却也笑眯眯地说:“是啊是啊,明明是杨一鸣闹出来的事,谢万权只不过是出来想要当个和事佬,息事宁人,谁知道会被杨一鸣会错了意?他所言精到,只不过是遭了池鱼之殃。要是按照江阁老这般措置,那实在是伤了一个人才!”
内阁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大学士出来和他打擂台,江阁老自然又惊又怒。可让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两位阁老之后,今天竟然再次上朝的赵国公朱泾更是直截了当;
“杨一鸣哪是不堪为人师表,简直是卑鄙狭隘,自私自利!这等只会争名夺利的人在国子监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周大司成刚刚实在是太宽容了,还说什么把人下放为州府县学官?省省吧,误人子弟!”
骂过杨一鸣,朱泾又目视江阁老,呵呵一笑,但那笑声明显有些冷:“我记得谢万权当初受人之托去融水村找我那未来女婿张寿麻烦的时候,背后好像就有朝中某些老大人们若隐若现的影子吧?如今这是发现谢万权没用了,打算把人一脚踢开,不留后患?”
陆绾满心都是陆三郎昨天晚上说的那些话,上朝过程中始终心不在焉,当发现江阁老先被孔大学士喷了一脸,接下来又和朱泾扛上了,而且是因为谢万权这个人,他不禁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了一个最大的重点。
那一次唐铭和谢万权,就是他怂恿去融水村挑事的!而这件事从前也许瞒得住,一旦谢万权真的因为退出率性堂而被处罚,那么这个绝顶聪明的小子很可能会豁出去!
他又不是那种动辄杀人灭口的蠢货,既然如此,恐怕陆三郎说的话,他不得不考虑……
江阁老被朱泾这指责气得面色铁青,当即怒斥道:“朱泾,你这是捕风捉影!”
“想当初某些御史狂轰我父子的时候,难道便是亲眼看到了战事进展?一个个说得言之凿凿,就和亲眼目睹似的,那痛心疾首,让人简直觉得他们是不是军中死里逃生回来的,哪曾想是在歌舞升平的地方指点江山的口若悬河之辈!难道他们不是捕风捉影?”
喷过御史之后,朱泾这才冷冷说道:“我之前听说那谢万权去找过张寿的麻烦,还心想这小子是不是读书读到脑袋坏了,可听说了昨天那件事,我倒觉得,这小子倒有些担当,之前不过是被人当了枪使。留在国子监里继续被杨一鸣这种小人荼毒,他有些可惜了。”
朱泾说着就环视了一眼其他人,眼睛微微眯起,仿佛正准备捕猎的猛兽,看得不少人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而直到这时候,他才不慌不忙地说:“江阁老既然容不下谢万权,臣向皇上讨个人情,把他派去宣大总督王杰身边历练一下如何?”
这一刻,也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王大头在京城的时候是专接麻烦事,背锅不甩锅的好汉,如今外放宣大总督,去面对那样一个出离棘手的烂摊子,还要继续给人当保姆,还要继续接受京城塞过来的麻烦……王大头简直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
眼看江阁老那张脸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想到陆三郎说,朱泾绝不会因为他陆三郎是张寿的学生,就放过自己这个曾经冲锋陷阵的,如今看朱泾似乎卯足了劲打算和江阁老针锋相对,陆绾不禁心中一动,看向了其他人,心想这位赵国公不可能独自上阵。
果然,对于朱泾这样的建议,就只见户部尚书陈尚咳嗽了一声,随即竟是一本正经地说:“谢生虽然曾经犯过错误,但既然当众对张博士认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今又被杨一鸣逼出了率性堂,虽说论理他还可以继续下科场,但难保不会有江阁老这样苛刻的人。”
“所以,臣也赞同,让谢生去王总宪身边历练几年,看看他能否学以致用。”
听到江阁老竟然被陈尚不动声色地扣了一顶苛刻的帽子,一时怒容满面,陆绾深深吸了一口气,竟是主动站出来说道:“皇上,刚刚赵国公说,上科北直隶乡试解元唐铭和谢万权一块去融水村,背后有人指使,臣不想文过饰非,那件事其实是出自臣的授意。”
江阁老那张脸顿时完全僵住。陆绾这是疯了?
你以为朱泾是什么人,会因为你坦白就宽宏大度地原谅你?
然而,陆绾却仿佛没发现四周围那些仿佛是当他疯子似的目光,微微低垂着头,声音微微带着几分听上去很真实的诚恳……以及颓然。对于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他来说,这样的表演简直是信手拈来,一点都不难。
可此时此刻他说出来的话,却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因为他很清楚,走出去这一步,再要退回来,那无疑是难如登天。
可刚刚看到朱泾这硬顶上江阁老的势头,他很清楚,最近越来越不得圣心的江阁老恐怕在内阁留不了多久。而等到江阁老撑不住,他这个兵部尚书说不定就是人家那狰狞獠牙的下一个目标。毕竟,他虽说并不是最坚定的首辅党,可得意门生这四个字却是刻在脑门上的!
“皇上,臣之前一直耻于承认,是因为犬子陆筑突然就变成了张博士的学生,而且还浪子回头学了好。对比臣从前棍棒齐下,他却始终吊儿郎当的旧事,臣这个当父亲的实在是没什么颜面,说实话,就连之前犬子订婚,如果不是不请张博士实在无礼,臣也不想请他的。”
说到这里,陆绾顿了一顿,这才继续用相当低沉的声音说道:“臣之前因为道听途说陆筑在京郊一个小村子拜师学艺,而且那所谓的老先生被一堆人大肆吹捧,便心中不信,随即又因为赵国公府中有人嚼舌,就托了唐铭和谢万权前去查访,说到底,实在是心思狭隘。”
“臣不但对赵国公有些成见,而且因为大同那边所谓不利的战事传闻,对赵国公领兵也是心存不满。”他绝口不提当初还和朱家煞有介事地谈过儿女婚事——当然,是和朱二,不是和朱泾。而他仅有和朱二私底下接触过一次,完全不足以被人拿出来说事。
故而,越说越是愧疚的陆绾终于深深一躬身,说出了这许多铺垫之后,最重要的话。
“臣在任兵部尚书期间,兵部竟然有内鬼和临海大营叛贼互通关节,图谋不轨,虽说承蒙皇上宽容,不过罚俸留任,但这几个月来,臣想到不但没管好自己这一摊子,还险些误了军国大事,任由言官诽谤大将,心中不安,若是再恋栈不去,那简直是太不知羞耻了。”
“所以,臣请辞兵部尚书,还请皇上恩准。”
什么叫做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绾这辞呈完全可以称得上。就连刚刚听到陆绾坦然承认派唐铭和谢万权去戳穿张寿的“真面目”时,一度大吃一惊的江阁老,这会儿更是瞠目结舌!至于其他和陆绾熟或者不熟的朝官们,那也是忍不住窃窃私语。
而赵国公朱泾虽说不至于出离惊愕,却也不禁怀疑之前那个夜访家中,和自己谈笑风生,摆明了就是想不要脸地把旧事一笔揭过的陆绾,是不是被人掉了包。
要知道,哪怕知道陆三郎并不是最初得到母亲来信时认为的一无是处小胖子,而且人现在是张寿的得意弟子,他也并没有真的放过陆绾这个兵部尚书的打算。
他在前头打仗,陆绾身为兵部尚书却在背后拖后腿,甚至还谋算他的女儿和未来女婿,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再留在兵部尚书任上,这是他的底线!而且,都已经被人踩到头上作威作福了,如果一点回击都没有,他这个赵国公岂不是太软弱了?
他表情古怪地盯着陆绾,竟是忘了发表意见。然而,他忘了,别人却不可能装糊涂。江阁老面色极其难看,可才怒斥了一句简直荒谬,他就只见刚刚开口附和了朱泾的户部尚书陈尚竟是再次咳嗽一声开了口。
“陆尚书任兵部尚书多年,之前那兵部内鬼的案子,申饬了,也罚俸了,岂能再要你承担责任?至于你和赵国公还有张博士这点小龃龉嘛,不是不能解释,你若为此辞官,传出去于你,于赵国公翁婿可都不怎么好听。”
陈尚是绝对没料到陆绾竟然要辞官,所以忍不住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出来劝个和。可他话说出口之后,见陆绾表情诡异地瞥了他一眼,他就不禁纳了闷。
不至于啊,陆绾这种热衷升官的人竟然这次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位兵部尚书难道说出这话不是为了以退为进,希望有人帮他转圜一下吗?
别说陈尚纳闷,御座上的皇帝同样很纳闷。他又不是刚登基时的稚童天子,二十七年皇帝当下来,又因为太后时刻灌输太祖的祖训,他很注重了解自己这些大臣,所以他也不至于不知道陆绾是什么样的人。
这位兵部尚书从来就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这次怎么敢如此辞官?
他想了想,最终决定先试探性一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张寿尚且能原谅一个谢万权,陆卿你又何必自责过甚?”
如果皇帝出言挽留,那么陆绾也许还会抱几分期待,可皇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让他不要自责,他哪里还会不知道,皇帝早就倾向于让他挪动一下屁股?他很清楚到自己这地位的人一旦左迁地方,大多就永远不能回来,甚至还可能被仇家踩上一万脚,因此立时直接一躬到地。
“皇上,张博士原谅谢万权,那是因为谢万权只是一时年轻气盛,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但臣却不一样。纵使皇上宽宥,赵国公不计前嫌,臣也无颜再呆在兵部尚书这个位子上。”
他说着就顿了一顿,随即不慌不忙直起腰来,却是从容自若地面对四周围那些异样的目光,用平稳到自己都觉得惊讶的语调说:“只是,臣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多年仕宦至今,总算也有点经验,如若辞官之后就此赋闲,也实在是有负平生所学。”
“臣希望皇上准许臣发挥余热,在京城建一个公学。要知道,自太祖年间在天下州县推行官学,民间立社学和各种私学,求学之风大起。但大多数贫家子仍旧一字不识,往往受制于刁民胥吏。臣希望公学招生不分老幼,不收分文,七日一次,轮流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