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回到五零年代末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一方面, 她也觉得城里好, 燕丫头跟着她舅舅去城里铁定能享福。另一方面, 她又舍不得,总觉得燕丫头一走, 她就永远见不着她了。
当听见周燕说要留下来的时候, 她不由松了口气, 还没来得及高兴呢, 就被周翠花那喧宾夺主的话气的半饷都说不出话来。
就你能耐!巴不得燕丫头如她爹一样一去不复返!
见老太太气得不轻,心疼自个娘的周建立免不了又锤了周翠花一顿。她这才老实了,跑回屋里呜呜噎噎哭个不停。
家里乱哄哄的一片, 周燕看得头疼不已, 再三跟赵有恒说明自己不想走,赵有恒苦劝了几句,最后落下一段话:“你不想跟我回去, 那你跟我去县城看看你姥姥姥爷,舅妈表哥表姐总行吧。你娘死了这么多年,你姥姥日日盼她回家, 盼的眼睛都快瞎了!这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跟我去你姥姥家歇两天,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儿, 也算是替你娘敬敬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尽管觉得这突然冒出来的舅舅热情的过份, 周燕也不好拒绝, 谁叫他是周家官方承认的正品舅舅呢。
况且赵有恒又提及了赵家的一些事情和现在居住的住址, 里面说到一个叫南昆市的地方,那是她在现代的奶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周燕现代的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据附近的老邻居讲,她奶奶小时候丧父丧母,寄养在亲戚家,长到十七岁的时候被她坏脾气的爷爷相中。亲戚便拿了五块大洋,把奶奶卖给爷爷做了填房。
她爷爷是个木匠,又会算命,被国家招去铁路局上班,奶奶嫁过去没多久,便随他去了南昆市,然后开始长达八年的苦命生活。
周燕爷爷是那年代典型的渣男大男人主义,除了上班,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心情不好就打老婆儿女。还要老婆端茶送水,跪着洗脚穿鞋。
或许是战乱长期营养不良,又或许是自身的缘故,周燕奶奶嫁过去八年后才怀有身孕。这期间,她挨了无数老公和婆婆的混合毒打,旁人看不过去劝了无数次,这才让她堪堪保命,直到生下周燕大伯,日子才渐渐好转。
在周燕的印象中,她的爷爷一直是个阴沉着脸,蹲在家里的板凳上,一边喝酒,一边骂人的酒疯子。
得亏他死的早,在周燕五岁那年从山上摔下来死了,不然周燕一家子不得被他祸祸成什么样子。
因此,刚知道自己穿越到1958年的时候,周燕就有想找到奶奶,改变奶奶命运的想法。
所以,在征求周老太太的意见后,周燕决定跟赵有恒去县里玩几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去市里找找奶奶。
一听周燕要去县里玩,从没有离开过镇上的几个小辈儿也吵吵闹闹的,说要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周老太太板着脸呵斥了几句,瞧着赵有恒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心里着实放不下周燕跟他去县城,怕他把自个的宝贝丫头给拐了。犹豫了一下,也说自己想去县城见见世面。
赵有恒心知周老太太是不放心自个儿,倒也没拒绝,横竖就是费几块钱的事儿。他是炼钢厂的干事,每月工资有三十八块五毛,从上水村对岸的月波镇坐车去县城,只要一块钱和介绍信,就算多去两人他也不会说什么。
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周老太太想着即将去县城开开眼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再三让赵有恒住两天再走,她也好给亲家整治点土特产,再去村委会开介绍信。
赵有恒这次下乡来找周燕,是向厂里请假来的,时间不算充裕。本来他想当天就带人走,但看周老太太拿出一大麻袋红薯土豆,还有自家种的萝卜白菜等等,说是要带给亲家尝尝,到嘴的话便生生吞了回去。
城里人不愁吃穿,人人都吃商品粮,说得好听,这其中的苦,也就他们才知道。
每月定食定量,虽说家里每个人都有商品粮可领取,可是每个人能领的口粮都不一样。比如普通成年人,一般都是二十一斤,如果有工作,或者学历高,分功级往上涨粮。小孩儿则是从婴儿时期的三斤起步,每年一斤往上涨到二十一斤封顶。
像赵有恒这样的厂委干事,每个月有四十五斤口粮指标,外加若干福利。如果他一个人紧巴巴得吃的话,那铁定是够了的。
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人都响应毛/主席的‘敌人杀我们一个,我们就生出千万个’的口号,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几乎每家每户儿女成群。
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倒也吃不了多少粮食,可五岁以上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一顿吃个一斤粮食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
纵然赵有恒有中高层的粮食指标,他老婆也在厂里上班。两人算是双职工,外加家里老两口子的粮食补贴家里的孩子。可依旧吃穿不饱,只能混合各种杂粮瓜果吃个半饱度日。
这时期的杂粮和后世精加工的那些健康粗粮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一切以吃饱为目的,不能浪费半点粮食,大部分杂粮都是用高粱玉米不脱壳,加着米糠麦麸,各种庄稼藤蔓稻壳麦秸秆加工的杂粮。
那杂粮吃进嘴里的口感,就跟吃了一捧沙似的割拉嗓子,吃一口就得喝一大口稀水粥。不然根本咽不下去,就算勉强咽下去了,也因为太过干硬,消化不良便秘,好几天拉不出屎。
所以啊,这个时期的城里人,多少还是有些羡慕乡下人的。虽说他们穿用没有城里人好,也没多少精细粮食吃。可好歹他们自个儿有地,每年只要交完公家粮,剩下的粮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闲暇的空地还能种些瓜果蔬菜搭配着粮食吃。
哪像他们城里人,吃点瓜果蔬菜还得半夜排队,拿着户口和各种票证去抢购,买到手还不一定新鲜。更别提净吃红薯这类的粗粮了。
看在那一堆不少于一百斤粗粮瓜果的份上,赵有恒总算松口在周家歇两天再去县城。这可把周燕高兴坏了,因为她的空间灵泉,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周燕在她躺在床上养伤的半年时间内,就拿灵泉做过许多小测试。比如她把灵泉滴在家里的水缸里,在地里劳作一天的周家人喝了,疲劳减轻一半,下地干活特有干劲,还能缓慢修复伤口。
又比如她把灵泉滴进茅厕,周家人担粪水撒进地里,地里的庄稼收成翻倍!这也是周老太太如此大方给赵有恒这么多粗粮的原因。今年她们地里的所有庄稼收成都翻了两倍之多呢!
既然灵泉这么灵验,周燕想去山下大江试试能不能招鱼。因为她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看过某小说,说灵泉可以召唤活物。
说做就做,周燕找了个由头,抄起家里用来扑害虫的竹网子,一阵风似的往山下跑。
上水村在马鞍山的半山腰,要去江边,得走两个多小时。不过周燕跑的快,又是下坡路,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江边。
这条江很大,岸边怪石嶙峋,除了一户专门摆渡的人家,附近都没什么人烟。
不过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当成妖怪烧了。周燕找了个对山间的石头,藏在中间,蹲在河边,心里默念灵泉,而后手指尖轻轻放在江水里,试着滴了两滴灵泉。
江水潺潺,小小的浪花不停的翻涌冲刷着岸边的石头,带来些许唰唰水声。
周燕四处看了看,除了一望无际的江水,岸边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是灵泉滴少了?
周燕咬咬牙,又往江边滴了近一大洗脸盆的灵泉。
这次没等她反应过来,岸边忽然游来无数条鱼,游动速度倒是不算快,就是数量多得吓人,还又蹦又跳的。一会儿工夫,岸边的鱼已经越聚越多,把周燕站的那个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周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拿着竹网子,拼了命的把各种大鱼往空间里丢。
这年头人人吃不饱饭,可不代表没有想吃肉的心。纵然这是鱼肉,好歹它也能换钱换粮啊!自然是捉的越多越好!
整整一下午,周燕都在河边奋斗抓鱼,直抓的双臂发酸,天都快黑了,她这才往上水村里跑。
回到家里,自然免不了周老太太一阵唠叨。周燕一阵甜言蜜语把老太太哄住,吃过晚饭就跑回自个屋里,打算进空间看看她今天究竟捉了多少鱼。
可没等她进去,房门“哐当”一声被踹开,一人气势汹汹的走进了屋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社化和炼钢的缘故,整个商店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买东西,周燕先到三楼利用手头卖鱼得来的布票,买了四寸深蓝色的纺织布,这是孝敬周老太太的。
然后又下二楼,打算买两个搪瓷盆和茶盅,送给她现实的奶奶。
周燕卖鱼得了两百多块钱,外加三十三斤粮票,一斤精细米,两斤玉米面,四斤粗面,搭若干杂七杂八的劵类。
这些东西都不能让周家知晓,不然会掉马甲。不过她奶奶张秀云那里不一样,现在的她跟奶奶素昧平生,买些好东西看奶奶,她也不会起疑心。
买完搪瓷盆,周燕又在二楼转一圈,终于看见蜂窝煤炉,还有暖水瓶。
蜂窝煤炉是绿色铁皮的,售价十八块搭四张工业劵。这玩意儿一般人家用的少,主要它价钱贵,赶得上一个低层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人们宁愿四处捡柴禾烧火煮饭,也不愿意多花那些个钱买个炉子当个摆设。
因此这蜂窝煤炉不算紧俏货,那每季度每人只有两百斤定量的蜂窝煤劵也就便宜了周燕。她可是趁高教授不备,拿了好些个大鱼,换了四百斤的蜂窝煤呢!
不过现在换蜂窝煤不太方便,她没带任何运输的工具过来装蜂窝煤,凭空让蜂窝煤装进空间,肯定会让人起疑的。只能等到明天,看能不能找个排子车之内的假装运输了。
选好炉子,周燕又挑起热水瓶。这个年代的热水瓶都是机关单位用,平常人家也不是谁都有。周燕想着买个热水瓶,她半夜想喝热水方便一些,虽然价钱看着挺贵,但生活必需品,还是不能省。
货架上的热水瓶有两种,一种是铁皮红身,画了花鸟鱼兽,瓶嘴是不锈钢的高档水瓶,售价八块七毛钱,五张工业券。
另一种是竹编外壳,一拿起来瓶胆在里面吱吱呀呀的晃荡,稍不留神就会摔坏内胆的普通热水瓶,售价六块四毛钱,搭四张工业劵。
穿过来近五月,周燕喝的水都是大铁锅里现烧的,那还是周老太太照拂她,每顿做饭的时候顺手给她烧。要是放在平时,周家全家老小无论冬夏都喝冷开水,生活极其不方便。
周燕想着买个铁皮红身鱼嘴的开水瓶自己用,再买个竹编外皮儿的开水瓶给周家人用。
毕竟她是打算用舅舅送她礼物的借口拿回周家去用,买太好的,周家人又不傻。赵有恒就算再怎么心疼侄女儿,也不可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买那看似不太需要的玩意儿。那么她买热水瓶用得钱,那来路就值得回味了。
买完日常用品,趁人不备丢进空间,周燕站在百货商店一楼,冲着早在楼下等着的高教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劳烦您等我了教授,酱醋盐什么的,您帮我买到了吗?”
介于全民公社食堂制,从1958年8月,到1963年一月初,所有商店都不会供应调料品,为得就是杜绝百姓私底下煮食吃。
想偷着开火吃独食儿的周燕,自然买不到调料品,只能请高教授帮帮忙。
高教授觉得自己今天一定没看黄历,不然怎么会遇上这怎么都甩不掉的牛皮糖呢?
本来是个顺手帮忙的事儿,结果被这块牛皮糖粘的生生蹉跎了他半天的时间,眼看就要错过饭点,他爱人在家里饿的慌。那姑娘又笑嘻嘻的把她卖鱼换的细米和玉米面拿给他,说是想在他家里搭伙儿吃个午饭。
想着他爱人向来娇生惯养,吃不惯那些粗食儿。难得有精细米面,高教授看在它们的面子上,默默忍了周燕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转身找了熟人,置办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调料品来。
“一样买了一些,你看够不够。”高教授把鼓鼓的袋子拎给她,瞧见她一脸欣喜,却没大大咧咧的把东西拿出来瞧。心里满意的点点头,让她上车,一路疾驰,来到了南昆市郊区外的一座青砖瓦房里。
从外表来看,这座瓦房并没有什么出奇,只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小院子,五间屋子围成一个小院落,前后两进都是一样格局的普通旧派川南民居。
但转过前面的屋子,从一个小小圆门中穿出,在两个夹壁中走了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两颗四五米高的桂花树一左一右对立靠在墙角,正在繁星点点,即将开花。正中墙边有颗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上面金黄满满的柿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衬着院里一分为二,种着各种翠绿蔬菜和各色秋菊的土地,显得整个院子格外的美丽祥和。让人忍不住流连在其中,想在这里颐养天年。
“很漂亮吧?我爱人种的。”高教授给周燕端来一杯热茶,示意她先喝着垫垫肚子,脸上带着无比自豪的神情说:“她虽然有只腿不方便,但喜欢打理花园,我便给她弄了两块地,由她折腾。”
“很漂亮,高太太真厉害。”喝着这个时代罕见的铁观音,周燕由衷的赞叹。
一个腿脚不便的女人,能把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条,花果蔬菜样样都有,真是让周燕心生羡慕。她也好想要这样一个幽静的院子,不用太大,有几间屋子够自己和家人住,还能种种花草和蔬菜,和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面愉快的玩耍,那该是件多么美好愉悦的事啊。
等等,她好像忽略了什么?这个时代的房子不都是格子间,一家老小都挤在十几平米得狭小房间里么。高教授怎么会有这样一套堪称郊区别墅的房子,只有他和高太太两人住?这不合理啊!
“那个,高教授,能不能冒昧问一问,这房子是您的么?”想了想,周燕还是憋不住,暗搓搓的问了问。
虽然这套房子是平房,不过格局和地段都是她喜欢得类型,附近都是田野,不远处还有个小溪流,离市中心又不算很远。既宁静,又能融合市里的快节奏生活。住在这里,简直是最佳的选择。
在她舅舅说要带她来城里生活的时候,她不是没有动心过。可那时候想着周老太太的好,又想着三年大饥/荒,她觉着住城里,肯定没乡下好。
但现在看着高教授这个城乡结合的房子,周燕心里有些蠢蠢欲动。为了以后的子孙后代着想,她也不可能一辈子呆在乡下。总要找个工作在城里安家落户,如周翠花所说,给孩子们留个铁饭碗,一辈子吃穿不愁。
不过这个时候要想上城里户口十分不易,一个是要随父母上工厂的集体户口,再一个是拥有城里房子,就可以安家落户成城里人。不管是哪一样,周燕都不达标,想在城里落户,只能靠买房子这一条路了。
“是我的,周遭还有好几个比我这还大的屋子,曾经也是我的呢。”高教授说完,一下明白过来,盯着周燕看:“姑娘,你想买房子?”
周燕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抿着嘴冲他笑。
高教授一下了然:“我这套房子是国家分配的,周遭的房子也都分配给别人了,想买可不容易。”
“都分配给什么人啊?”周燕十分好奇。
“那些对建国有功劳的人。”高教授目光闪烁了一下,提点周燕,“不过那些有功劳的,多半死了,分配的房子都是给他们的后代,基本都是败家仔儿……”
懂了!要想买房,等就成!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三年大/饥/荒,周燕不信到那时候她没空子钻!
午饭是在高教授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煮的,用高教授的话来说,这附近住的都是豺狼虎豹,偷煮食儿要格外的小心,省着被他们闻着味儿,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有周燕送的米面,高太太便蒸了一小锅白米饭,三个拳头大小的净面玉米窝头,煮了一锅辣乎乎的水煮鱼。
许久没吃过精细粮食和肉菜,三人一阵狼吞虎咽,把鱼汤都喝了个精光,齐刷刷地坐在椅子上打嗝。
高太太是个留着民国波浪卷头,穿一身精致贴身旗袍,脸上施有淡淡薄粉的精致女人。吃完饭,她拄着拐杖,拒绝高教授和周燕的帮忙,自己收拾好桌子,把碗筷洗刷干净。
再把剩下的米面交还给周燕,嘱咐她精细粮食/精/贵,最好搭配着粗粮吃,那样吃着粗粮也好受些,不割拉嗓子。
此为防盗章 一方面, 她也觉得城里好, 燕丫头跟着她舅舅去城里铁定能享福。另一方面, 她又舍不得,总觉得燕丫头一走, 她就永远见不着她了。
当听见周燕说要留下来的时候, 她不由松了口气, 还没来得及高兴呢, 就被周翠花那喧宾夺主的话气的半饷都说不出话来。
就你能耐!巴不得燕丫头如她爹一样一去不复返!
见老太太气得不轻,心疼自个娘的周建立免不了又锤了周翠花一顿。她这才老实了,跑回屋里呜呜噎噎哭个不停。
家里乱哄哄的一片, 周燕看得头疼不已, 再三跟赵有恒说明自己不想走,赵有恒苦劝了几句,最后落下一段话:“你不想跟我回去, 那你跟我去县城看看你姥姥姥爷,舅妈表哥表姐总行吧。你娘死了这么多年,你姥姥日日盼她回家, 盼的眼睛都快瞎了!这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跟我去你姥姥家歇两天,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儿, 也算是替你娘敬敬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尽管觉得这突然冒出来的舅舅热情的过份, 周燕也不好拒绝, 谁叫他是周家官方承认的正品舅舅呢。
况且赵有恒又提及了赵家的一些事情和现在居住的住址, 里面说到一个叫南昆市的地方,那是她在现代的奶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周燕现代的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据附近的老邻居讲,她奶奶小时候丧父丧母,寄养在亲戚家,长到十七岁的时候被她坏脾气的爷爷相中。亲戚便拿了五块大洋,把奶奶卖给爷爷做了填房。
她爷爷是个木匠,又会算命,被国家招去铁路局上班,奶奶嫁过去没多久,便随他去了南昆市,然后开始长达八年的苦命生活。
周燕爷爷是那年代典型的渣男大男人主义,除了上班,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心情不好就打老婆儿女。还要老婆端茶送水,跪着洗脚穿鞋。
或许是战乱长期营养不良,又或许是自身的缘故,周燕奶奶嫁过去八年后才怀有身孕。这期间,她挨了无数老公和婆婆的混合毒打,旁人看不过去劝了无数次,这才让她堪堪保命,直到生下周燕大伯,日子才渐渐好转。
在周燕的印象中,她的爷爷一直是个阴沉着脸,蹲在家里的板凳上,一边喝酒,一边骂人的酒疯子。
得亏他死的早,在周燕五岁那年从山上摔下来死了,不然周燕一家子不得被他祸祸成什么样子。
因此,刚知道自己穿越到1958年的时候,周燕就有想找到奶奶,改变奶奶命运的想法。
所以,在征求周老太太的意见后,周燕决定跟赵有恒去县里玩几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去市里找找奶奶。
一听周燕要去县里玩,从没有离开过镇上的几个小辈儿也吵吵闹闹的,说要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周老太太板着脸呵斥了几句,瞧着赵有恒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心里着实放不下周燕跟他去县城,怕他把自个的宝贝丫头给拐了。犹豫了一下,也说自己想去县城见见世面。
赵有恒心知周老太太是不放心自个儿,倒也没拒绝,横竖就是费几块钱的事儿。他是炼钢厂的干事,每月工资有三十八块五毛,从上水村对岸的月波镇坐车去县城,只要一块钱和介绍信,就算多去两人他也不会说什么。
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周老太太想着即将去县城开开眼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再三让赵有恒住两天再走,她也好给亲家整治点土特产,再去村委会开介绍信。
赵有恒这次下乡来找周燕,是向厂里请假来的,时间不算充裕。本来他想当天就带人走,但看周老太太拿出一大麻袋红薯土豆,还有自家种的萝卜白菜等等,说是要带给亲家尝尝,到嘴的话便生生吞了回去。
城里人不愁吃穿,人人都吃商品粮,说得好听,这其中的苦,也就他们才知道。
每月定食定量,虽说家里每个人都有商品粮可领取,可是每个人能领的口粮都不一样。比如普通成年人,一般都是二十一斤,如果有工作,或者学历高,分功级往上涨粮。小孩儿则是从婴儿时期的三斤起步,每年一斤往上涨到二十一斤封顶。
像赵有恒这样的厂委干事,每个月有四十五斤口粮指标,外加若干福利。如果他一个人紧巴巴得吃的话,那铁定是够了的。
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人都响应毛/主席的‘敌人杀我们一个,我们就生出千万个’的口号,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几乎每家每户儿女成群。
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倒也吃不了多少粮食,可五岁以上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一顿吃个一斤粮食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
纵然赵有恒有中高层的粮食指标,他老婆也在厂里上班。两人算是双职工,外加家里老两口子的粮食补贴家里的孩子。可依旧吃穿不饱,只能混合各种杂粮瓜果吃个半饱度日。
这时期的杂粮和后世精加工的那些健康粗粮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一切以吃饱为目的,不能浪费半点粮食,大部分杂粮都是用高粱玉米不脱壳,加着米糠麦麸,各种庄稼藤蔓稻壳麦秸秆加工的杂粮。
那杂粮吃进嘴里的口感,就跟吃了一捧沙似的割拉嗓子,吃一口就得喝一大口稀水粥。不然根本咽不下去,就算勉强咽下去了,也因为太过干硬,消化不良便秘,好几天拉不出屎。
所以啊,这个时期的城里人,多少还是有些羡慕乡下人的。虽说他们穿用没有城里人好,也没多少精细粮食吃。可好歹他们自个儿有地,每年只要交完公家粮,剩下的粮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闲暇的空地还能种些瓜果蔬菜搭配着粮食吃。
哪像他们城里人,吃点瓜果蔬菜还得半夜排队,拿着户口和各种票证去抢购,买到手还不一定新鲜。更别提净吃红薯这类的粗粮了。
看在那一堆不少于一百斤粗粮瓜果的份上,赵有恒总算松口在周家歇两天再去县城。这可把周燕高兴坏了,因为她的空间灵泉,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周燕在她躺在床上养伤的半年时间内,就拿灵泉做过许多小测试。比如她把灵泉滴在家里的水缸里,在地里劳作一天的周家人喝了,疲劳减轻一半,下地干活特有干劲,还能缓慢修复伤口。
又比如她把灵泉滴进茅厕,周家人担粪水撒进地里,地里的庄稼收成翻倍!这也是周老太太如此大方给赵有恒这么多粗粮的原因。今年她们地里的所有庄稼收成都翻了两倍之多呢!
既然灵泉这么灵验,周燕想去山下大江试试能不能招鱼。因为她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看过某小说,说灵泉可以召唤活物。
说做就做,周燕找了个由头,抄起家里用来扑害虫的竹网子,一阵风似的往山下跑。
上水村在马鞍山的半山腰,要去江边,得走两个多小时。不过周燕跑的快,又是下坡路,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江边。
这条江很大,岸边怪石嶙峋,除了一户专门摆渡的人家,附近都没什么人烟。
不过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当成妖怪烧了。周燕找了个对山间的石头,藏在中间,蹲在河边,心里默念灵泉,而后手指尖轻轻放在江水里,试着滴了两滴灵泉。
江水潺潺,小小的浪花不停的翻涌冲刷着岸边的石头,带来些许唰唰水声。
周燕四处看了看,除了一望无际的江水,岸边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是灵泉滴少了?
周燕咬咬牙,又往江边滴了近一大洗脸盆的灵泉。
这次没等她反应过来,岸边忽然游来无数条鱼,游动速度倒是不算快,就是数量多得吓人,还又蹦又跳的。一会儿工夫,岸边的鱼已经越聚越多,把周燕站的那个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周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拿着竹网子,拼了命的把各种大鱼往空间里丢。
这年头人人吃不饱饭,可不代表没有想吃肉的心。纵然这是鱼肉,好歹它也能换钱换粮啊!自然是捉的越多越好!
整整一下午,周燕都在河边奋斗抓鱼,直抓的双臂发酸,天都快黑了,她这才往上水村里跑。
回到家里,自然免不了周老太太一阵唠叨。周燕一阵甜言蜜语把老太太哄住,吃过晚饭就跑回自个屋里,打算进空间看看她今天究竟捉了多少鱼。
可没等她进去,房门“哐当”一声被踹开,一人气势汹汹的走进了屋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社化和炼钢的缘故,整个商店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买东西,周燕先到三楼利用手头卖鱼得来的布票,买了四寸深蓝色的纺织布,这是孝敬周老太太的。
然后又下二楼,打算买两个搪瓷盆和茶盅,送给她现实的奶奶。
周燕卖鱼得了两百多块钱,外加三十三斤粮票,一斤精细米,两斤玉米面,四斤粗面,搭若干杂七杂八的劵类。
这些东西都不能让周家知晓,不然会掉马甲。不过她奶奶张秀云那里不一样,现在的她跟奶奶素昧平生,买些好东西看奶奶,她也不会起疑心。
买完搪瓷盆,周燕又在二楼转一圈,终于看见蜂窝煤炉,还有暖水瓶。
蜂窝煤炉是绿色铁皮的,售价十八块搭四张工业劵。这玩意儿一般人家用的少,主要它价钱贵,赶得上一个低层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人们宁愿四处捡柴禾烧火煮饭,也不愿意多花那些个钱买个炉子当个摆设。
因此这蜂窝煤炉不算紧俏货,那每季度每人只有两百斤定量的蜂窝煤劵也就便宜了周燕。她可是趁高教授不备,拿了好些个大鱼,换了四百斤的蜂窝煤呢!
不过现在换蜂窝煤不太方便,她没带任何运输的工具过来装蜂窝煤,凭空让蜂窝煤装进空间,肯定会让人起疑的。只能等到明天,看能不能找个排子车之内的假装运输了。
选好炉子,周燕又挑起热水瓶。这个年代的热水瓶都是机关单位用,平常人家也不是谁都有。周燕想着买个热水瓶,她半夜想喝热水方便一些,虽然价钱看着挺贵,但生活必需品,还是不能省。
货架上的热水瓶有两种,一种是铁皮红身,画了花鸟鱼兽,瓶嘴是不锈钢的高档水瓶,售价八块七毛钱,五张工业券。
另一种是竹编外壳,一拿起来瓶胆在里面吱吱呀呀的晃荡,稍不留神就会摔坏内胆的普通热水瓶,售价六块四毛钱,搭四张工业劵。
穿过来近五月,周燕喝的水都是大铁锅里现烧的,那还是周老太太照拂她,每顿做饭的时候顺手给她烧。要是放在平时,周家全家老小无论冬夏都喝冷开水,生活极其不方便。
周燕想着买个铁皮红身鱼嘴的开水瓶自己用,再买个竹编外皮儿的开水瓶给周家人用。
毕竟她是打算用舅舅送她礼物的借口拿回周家去用,买太好的,周家人又不傻。赵有恒就算再怎么心疼侄女儿,也不可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买那看似不太需要的玩意儿。那么她买热水瓶用得钱,那来路就值得回味了。
买完日常用品,趁人不备丢进空间,周燕站在百货商店一楼,冲着早在楼下等着的高教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劳烦您等我了教授,酱醋盐什么的,您帮我买到了吗?”
介于全民公社食堂制,从1958年8月,到1963年一月初,所有商店都不会供应调料品,为得就是杜绝百姓私底下煮食吃。
想偷着开火吃独食儿的周燕,自然买不到调料品,只能请高教授帮帮忙。
高教授觉得自己今天一定没看黄历,不然怎么会遇上这怎么都甩不掉的牛皮糖呢?
本来是个顺手帮忙的事儿,结果被这块牛皮糖粘的生生蹉跎了他半天的时间,眼看就要错过饭点,他爱人在家里饿的慌。那姑娘又笑嘻嘻的把她卖鱼换的细米和玉米面拿给他,说是想在他家里搭伙儿吃个午饭。
想着他爱人向来娇生惯养,吃不惯那些粗食儿。难得有精细米面,高教授看在它们的面子上,默默忍了周燕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转身找了熟人,置办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调料品来。
“一样买了一些,你看够不够。”高教授把鼓鼓的袋子拎给她,瞧见她一脸欣喜,却没大大咧咧的把东西拿出来瞧。心里满意的点点头,让她上车,一路疾驰,来到了南昆市郊区外的一座青砖瓦房里。
从外表来看,这座瓦房并没有什么出奇,只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小院子,五间屋子围成一个小院落,前后两进都是一样格局的普通旧派川南民居。
但转过前面的屋子,从一个小小圆门中穿出,在两个夹壁中走了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两颗四五米高的桂花树一左一右对立靠在墙角,正在繁星点点,即将开花。正中墙边有颗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上面金黄满满的柿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衬着院里一分为二,种着各种翠绿蔬菜和各色秋菊的土地,显得整个院子格外的美丽祥和。让人忍不住流连在其中,想在这里颐养天年。
“很漂亮吧?我爱人种的。”高教授给周燕端来一杯热茶,示意她先喝着垫垫肚子,脸上带着无比自豪的神情说:“她虽然有只腿不方便,但喜欢打理花园,我便给她弄了两块地,由她折腾。”
“很漂亮,高太太真厉害。”喝着这个时代罕见的铁观音,周燕由衷的赞叹。
一个腿脚不便的女人,能把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条,花果蔬菜样样都有,真是让周燕心生羡慕。她也好想要这样一个幽静的院子,不用太大,有几间屋子够自己和家人住,还能种种花草和蔬菜,和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面愉快的玩耍,那该是件多么美好愉悦的事啊。
等等,她好像忽略了什么?这个时代的房子不都是格子间,一家老小都挤在十几平米得狭小房间里么。高教授怎么会有这样一套堪称郊区别墅的房子,只有他和高太太两人住?这不合理啊!
“那个,高教授,能不能冒昧问一问,这房子是您的么?”想了想,周燕还是憋不住,暗搓搓的问了问。
虽然这套房子是平房,不过格局和地段都是她喜欢得类型,附近都是田野,不远处还有个小溪流,离市中心又不算很远。既宁静,又能融合市里的快节奏生活。住在这里,简直是最佳的选择。
在她舅舅说要带她来城里生活的时候,她不是没有动心过。可那时候想着周老太太的好,又想着三年大饥/荒,她觉着住城里,肯定没乡下好。
但现在看着高教授这个城乡结合的房子,周燕心里有些蠢蠢欲动。为了以后的子孙后代着想,她也不可能一辈子呆在乡下。总要找个工作在城里安家落户,如周翠花所说,给孩子们留个铁饭碗,一辈子吃穿不愁。
不过这个时候要想上城里户口十分不易,一个是要随父母上工厂的集体户口,再一个是拥有城里房子,就可以安家落户成城里人。不管是哪一样,周燕都不达标,想在城里落户,只能靠买房子这一条路了。
“是我的,周遭还有好几个比我这还大的屋子,曾经也是我的呢。”高教授说完,一下明白过来,盯着周燕看:“姑娘,你想买房子?”
周燕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抿着嘴冲他笑。
高教授一下了然:“我这套房子是国家分配的,周遭的房子也都分配给别人了,想买可不容易。”
“都分配给什么人啊?”周燕十分好奇。
“那些对建国有功劳的人。”高教授目光闪烁了一下,提点周燕,“不过那些有功劳的,多半死了,分配的房子都是给他们的后代,基本都是败家仔儿……”
懂了!要想买房,等就成!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三年大/饥/荒,周燕不信到那时候她没空子钻!
午饭是在高教授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煮的,用高教授的话来说,这附近住的都是豺狼虎豹,偷煮食儿要格外的小心,省着被他们闻着味儿,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有周燕送的米面,高太太便蒸了一小锅白米饭,三个拳头大小的净面玉米窝头,煮了一锅辣乎乎的水煮鱼。
许久没吃过精细粮食和肉菜,三人一阵狼吞虎咽,把鱼汤都喝了个精光,齐刷刷地坐在椅子上打嗝。
高太太是个留着民国波浪卷头,穿一身精致贴身旗袍,脸上施有淡淡薄粉的精致女人。吃完饭,她拄着拐杖,拒绝高教授和周燕的帮忙,自己收拾好桌子,把碗筷洗刷干净。
再把剩下的米面交还给周燕,嘱咐她精细粮食/精/贵,最好搭配着粗粮吃,那样吃着粗粮也好受些,不割拉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