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满清困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
朱慈烺在崇明岛,视察了近两万水陆人马,他们将承担北上收取北京的重任。
历史上郑成功曾率领十万人马,从福建北上至金陵,战败后不久,又率领两万余众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足见当时明军水师之强大。
朱慈烺检阅后,郑森表示粮草物资配齐,船队便会借着季风北进,朱慈烺遂即满意的离开了崇明岛。
北京城,曾今的大明故都,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被满清窃取之后,成为满清的都城。
此时,在北京城内外,密布着军营,代表清军的三角黄龙旗在营中飞舞,清军各营都在抓紧训练,不过士卒的热情显然不高,军官也没什么精神头,只是应付着上面的指令。
在北京城,摄政王府邸,多尔滚在一间大堂内召见,满洲军事贵族,还有一些重要的大臣。
“摄政王,瑞重郡王博洛又来急信,刘黑子以经占据徐州,南明都督马士英正率兵围攻徐州城。刘黑子的背后是高贼,我担心高贼会意识到明军,是想借机打开北上通道,从而抢先攻击山东,我们不能再等了!”
尼堪低声汇报,多尔衮、巴布海、巩阿岱等人,脸色都阴沉起来。
巩阿岱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现在就退入山东。”
山东是满洲贵族最后的退路,绝对不能有失,要是魏军占据山东,那他们就全都完了。
尼堪立刻摇头,“魏贼在河东布置了重兵,居庸关外的人马距离京师不过一百二十余里,固关方向也有数万魏贼,我们一退,地方军心涣散,必然一触即溃。届时恐怕根本撤不出北直,就被魏贼追上了。”
满洲贵族们议论纷纷,旁边的冯铨和丁启睿都没说话,这种会议通常是满洲贵族之间商议,问他们时,他们才能说话。
一般而言,汉人是不能接触这种会议,不过冯铨和丁启睿负责与南明沟通,所以能够列席会议。
多尔滚脸色阴沉,见众多满洲大臣,没商量出什么主意,目光看向冯铨和丁启睿道:“两位学士有什么建议?”
丁启睿原来是明朝陕西三边总督,督诸军镇压李自成,后来在河南镇压不利,被下狱罢官。
满清入关后,他投降了满清,不过并不受重用,直到近两年来,清军与明军关系缓和,他才被从新启用。
这时,丁启睿满脸忧愁,似乎是在为大清国担心的样子,他听出了满清现在的危局。
满洲人想要逃走,而他们一逃,整个大清国立时会崩盘,导致政权瓦解,影响他们逃离。
毕竟满人都逃了,谁还愿意为他们抵挡魏军,肯定是直接投降,魏军必然能够轻松追上,携带着大批眷属的清军。
而悄悄撤退,也是不可能的。
魏军前锋距离北京只有一百多里,清军几乎就在魏军的眼皮底下,什么举动都很难瞒过魏军的细作,这边清军一动,魏军立刻就会知道,肯定会发兵攻打。
眼下的情况,清军可谓进退两难,现在他们只能死撑着,可是死撑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魏军进攻,他还是会完蛋。
听了多尔衮的话,丁启睿满脸忧郁,但是他却没有给出什么建议,反而低下头去。
这时,旁边的冯铨却站了起来,行礼道:“摄政王,奴才以为八旗要撤离,就不能让地方出现剧烈的动荡,让前线的军队,不至于崩溃!”
多尔滚皱起眉头,“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子都跑了,奴才还能死战?那些绿营兵,都是滑头,狡猾的很,怎么可能在八旗逃走的情况下,还为大清国卖命。
冯铨沉吟了一下,抬起头来,大胆说道:“摄政王既然决定撤离,不如将那些带不走的军队,全部交给南明。地方上官员,也不要撤走,不要打乱体制,以免引起动荡,让地方和军队成建制的归降明朝。这样一来,前线军队便不会崩溃,能让摄政王安全撤离。”
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露出杀意,盯着冯铨道:“狗奴才,你投靠朱慈烺呢?”
派出去谈判的使者,居然直接投靠了别人,这让多尔衮感到愤怒。
冯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跪在地上,磕头道:“摄政王,奴才这也是为大清考虑。只有这样,八旗勇士才能撤回辽东,而明军接受这些兵力,总比他们投靠魏贼要好,对摄政王是有利的啊!”
丁启睿不禁抬起头来,看了冯铨一眼,然后又垂下头去,继续倾听。
多尔衮脸色狰狞的注视着伏首翘屁股的冯铨半响,又坐了下去,沉声道:“好,本王采纳这条建议,不过本王不能白给朱慈烺这么多兵,他得再给本王送一批粮食和布匹。”
如果让明军接受北直隶多尔衮带不走的军队,等于是让明军帮助八旗抵挡魏军,方便他们撤离。
满清直接撤走,前线的军队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必然崩溃,让他们成建制的投靠明军,或许能够阻滞魏军。
这些人反正带不走,带走了,也要饿死在关外,不如多换些粮食。
多尔滚说完,又问道,“明军准备何时北上?若是不快些,一旦过了秋收,魏贼可能就要进攻了!”
冯铨道:“摄政王,船队北上,须要季风,秋收之前,明军必然航海而来。届时明军接收北京,稳定前线军心,摄政王就可以平安撤离。”
~~~~~~
会议结束之后,丁启睿与冯铨同时走出摄政王府邸,丁启睿颇有深意的看了冯铨一眼,忽然叹气道:“冯老不仗义啊!这样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一声,是不是怕我抢了你的功绩啊!”
冯铨尴尬的笑道:“丁老说笑,此事机密,不到关键时刻,我怎好提。再着丁老之叔,是两广总督,怕是早已经找好门路了吧!”
丁启睿笑了笑,不再说什么,便与冯铨道别。
他先到衙署料理一些事务,天黑时才回到自己的宅子,招来一名下人秘密商议。
丁启睿的叔叔丁魁楚还在南明做官不假,可是他有个弟弟丁启光,却再魏国做官,而且早年在河南剿匪的经历,已经让他对明朝彻底失去了信心,应此他表面上是清廷内部的亲明派,实际却是魏国的人。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朱慈烺在崇明岛,视察了近两万水陆人马,他们将承担北上收取北京的重任。
历史上郑成功曾率领十万人马,从福建北上至金陵,战败后不久,又率领两万余众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足见当时明军水师之强大。
朱慈烺检阅后,郑森表示粮草物资配齐,船队便会借着季风北进,朱慈烺遂即满意的离开了崇明岛。
北京城,曾今的大明故都,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被满清窃取之后,成为满清的都城。
此时,在北京城内外,密布着军营,代表清军的三角黄龙旗在营中飞舞,清军各营都在抓紧训练,不过士卒的热情显然不高,军官也没什么精神头,只是应付着上面的指令。
在北京城,摄政王府邸,多尔滚在一间大堂内召见,满洲军事贵族,还有一些重要的大臣。
“摄政王,瑞重郡王博洛又来急信,刘黑子以经占据徐州,南明都督马士英正率兵围攻徐州城。刘黑子的背后是高贼,我担心高贼会意识到明军,是想借机打开北上通道,从而抢先攻击山东,我们不能再等了!”
尼堪低声汇报,多尔衮、巴布海、巩阿岱等人,脸色都阴沉起来。
巩阿岱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现在就退入山东。”
山东是满洲贵族最后的退路,绝对不能有失,要是魏军占据山东,那他们就全都完了。
尼堪立刻摇头,“魏贼在河东布置了重兵,居庸关外的人马距离京师不过一百二十余里,固关方向也有数万魏贼,我们一退,地方军心涣散,必然一触即溃。届时恐怕根本撤不出北直,就被魏贼追上了。”
满洲贵族们议论纷纷,旁边的冯铨和丁启睿都没说话,这种会议通常是满洲贵族之间商议,问他们时,他们才能说话。
一般而言,汉人是不能接触这种会议,不过冯铨和丁启睿负责与南明沟通,所以能够列席会议。
多尔滚脸色阴沉,见众多满洲大臣,没商量出什么主意,目光看向冯铨和丁启睿道:“两位学士有什么建议?”
丁启睿原来是明朝陕西三边总督,督诸军镇压李自成,后来在河南镇压不利,被下狱罢官。
满清入关后,他投降了满清,不过并不受重用,直到近两年来,清军与明军关系缓和,他才被从新启用。
这时,丁启睿满脸忧愁,似乎是在为大清国担心的样子,他听出了满清现在的危局。
满洲人想要逃走,而他们一逃,整个大清国立时会崩盘,导致政权瓦解,影响他们逃离。
毕竟满人都逃了,谁还愿意为他们抵挡魏军,肯定是直接投降,魏军必然能够轻松追上,携带着大批眷属的清军。
而悄悄撤退,也是不可能的。
魏军前锋距离北京只有一百多里,清军几乎就在魏军的眼皮底下,什么举动都很难瞒过魏军的细作,这边清军一动,魏军立刻就会知道,肯定会发兵攻打。
眼下的情况,清军可谓进退两难,现在他们只能死撑着,可是死撑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魏军进攻,他还是会完蛋。
听了多尔衮的话,丁启睿满脸忧郁,但是他却没有给出什么建议,反而低下头去。
这时,旁边的冯铨却站了起来,行礼道:“摄政王,奴才以为八旗要撤离,就不能让地方出现剧烈的动荡,让前线的军队,不至于崩溃!”
多尔滚皱起眉头,“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子都跑了,奴才还能死战?那些绿营兵,都是滑头,狡猾的很,怎么可能在八旗逃走的情况下,还为大清国卖命。
冯铨沉吟了一下,抬起头来,大胆说道:“摄政王既然决定撤离,不如将那些带不走的军队,全部交给南明。地方上官员,也不要撤走,不要打乱体制,以免引起动荡,让地方和军队成建制的归降明朝。这样一来,前线军队便不会崩溃,能让摄政王安全撤离。”
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露出杀意,盯着冯铨道:“狗奴才,你投靠朱慈烺呢?”
派出去谈判的使者,居然直接投靠了别人,这让多尔衮感到愤怒。
冯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跪在地上,磕头道:“摄政王,奴才这也是为大清考虑。只有这样,八旗勇士才能撤回辽东,而明军接受这些兵力,总比他们投靠魏贼要好,对摄政王是有利的啊!”
丁启睿不禁抬起头来,看了冯铨一眼,然后又垂下头去,继续倾听。
多尔衮脸色狰狞的注视着伏首翘屁股的冯铨半响,又坐了下去,沉声道:“好,本王采纳这条建议,不过本王不能白给朱慈烺这么多兵,他得再给本王送一批粮食和布匹。”
如果让明军接受北直隶多尔衮带不走的军队,等于是让明军帮助八旗抵挡魏军,方便他们撤离。
满清直接撤走,前线的军队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必然崩溃,让他们成建制的投靠明军,或许能够阻滞魏军。
这些人反正带不走,带走了,也要饿死在关外,不如多换些粮食。
多尔滚说完,又问道,“明军准备何时北上?若是不快些,一旦过了秋收,魏贼可能就要进攻了!”
冯铨道:“摄政王,船队北上,须要季风,秋收之前,明军必然航海而来。届时明军接收北京,稳定前线军心,摄政王就可以平安撤离。”
~~~~~~
会议结束之后,丁启睿与冯铨同时走出摄政王府邸,丁启睿颇有深意的看了冯铨一眼,忽然叹气道:“冯老不仗义啊!这样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一声,是不是怕我抢了你的功绩啊!”
冯铨尴尬的笑道:“丁老说笑,此事机密,不到关键时刻,我怎好提。再着丁老之叔,是两广总督,怕是早已经找好门路了吧!”
丁启睿笑了笑,不再说什么,便与冯铨道别。
他先到衙署料理一些事务,天黑时才回到自己的宅子,招来一名下人秘密商议。
丁启睿的叔叔丁魁楚还在南明做官不假,可是他有个弟弟丁启光,却再魏国做官,而且早年在河南剿匪的经历,已经让他对明朝彻底失去了信心,应此他表面上是清廷内部的亲明派,实际却是魏国的人。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