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淮南一叛败,西蜀离间生(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竹林颂:嵇康传奇最新章节!
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朝堂上,后主刘禅玩着手里的御笔,意兴阑珊地听着朝臣的奏报。
“陛下,如今曹魏司马懿新死,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朝中不满者甚多,皆蠢蠢欲动。我大蜀休养生息多年,兵强马壮。战士整日校场操练,士气旺盛,且有羌、胡为羽翼共壮声势,正好趁此良机北上伐魏,收复中原。”说话之人一身戎装,年近五旬,面容儒雅英武,颇有威势,正是卫将军姜维。
“北伐……”刘禅信手在面前的竹简上画着圈圈,抬头看了看他,“将军之言有些道理。”
“陛下,曹魏虽有内乱,但司马师随父征战多年,行事果断,用兵如神,仍需忌惮三分。况且如今我朝虽安定太平,但朝中内治无人、国实不殷,并非大兴北伐之时,还望陛下三思。”此人年亦五旬,官袍玉带,眉目疏朗,乃军师费祎。
“军师所言也不无道理。”刘禅道,“想当年相父六出祁山也未能平定天下,将军可有相父之谋乎?”
姜维一时语塞,费祎又道:“陛下所言极是。我等不如诸葛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平定中夏,何况我等!不如保国安民,敬守社稷。不要抱有侥幸的想法,期望决成败于一举,倾一国之力北伐,若兵败垂成,悔之晚矣!”这段话显然是说给姜维听,提醒他莫要狂妄自大,擅提兴兵。
“军师说得对,卿等只需守好先帝的基业,至于收复中原之事,且等日后再说吧!”刘婵说完一甩袖子,离开了大殿。
费祎看了看愣在当地的姜维:“伯约,创业难守业更难。我等皆无丞相奇谋神略,还是安安分分做个守业之臣吧。”
“哼,燕雀之辈,鼠目寸光。若先帝安于守业,岂不一生都在织鞋贩履,又何来这大蜀的江山?”姜维深深看了费祎一眼,与他擦肩而过。费祎也不着恼,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晚,姜维书房的烛火一直亮到深夜。桌案上铺展着地图,眼睛已经开始昏花的他趴在上面,一点点标注着北伐的军事要塞。
“将军,时辰不早了,您该休息了。”一直跟随他的老奴道。
他摆摆手:“你自行休息吧。”
“哎。”老奴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走出书房。
姜维又一次趴上地图,眼前的图标渐渐模糊起来。他揉了揉眼,却发现更加看不清了。负气地将笔一丢,他直起腰坐在桌案前,目光落在案头的一堆书简上。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卷,乃是被当世人传抄了不知多少遍的,自己授业恩师的著作《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拔出腰间的佩刀。这把刀跟随了他将近三十年,几次助他于危难,刃上的血迹擦了又染,染了又擦。从蜀将、吴将到魏将的鲜血,没有一次不是千钧一发,九死一生。看看刀刃上映出的容颜,两鬓斑白,星眸昏沉,宝刀未老人却迟暮,怎不叫人揪心?
北伐,北伐,此生若不北伐,如何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如何成就自己一生的壮志豪情?又如何去见黄泉下的诸葛丞相?为何他们都不懂,自己并非要穷兵黩武,以卵击石,而是时时处处以国家社稷为先。若能收复中原,自己这条老命就算死在沙场,碾作尘灰,又有何憾?
他长叹一声将宝刀入鞘,正准备回房休息,屋顶上一声轻响引起他的注意:“谁?”
“将军若想北伐,在下有一计相赠。”又是那个低沉而轻柔的声音,是袖玉。
“足下有话还请现身相见,何必做梁上君子?”
“既是君子,何分‘梁上’,‘梁下’?”
“有话快说,否则本将军要逐客了!”姜维暗暗将飞镖夹在指尖。
屋顶忽然一震,一支短箭穿透房梁空隙扎进桌案,发出“噌”的一声震响。姜维循声追出,月色下一个高挑的黑影快速掠过院墙,隐入茫茫夜色。
以此人身手来看,若想刺杀姜维还未够水准,而从他的言行判断也并无行刺之意。姜维没有惊动手下亲兵,而是独自走回书房,将那支短箭拔了出来。箭尾上系着一张字条,上面飞飞扬扬一行草字。他看了一眼,眉心突地一跳,下意识攥紧。
字条是钟会所写,他在信中劝说姜维兴兵北伐,也同时一针见血的点明,只要费祎一天不离开朝堂,他的北伐大业便一天不可能实行,故而建议姜维按照自己的计策,里应外合,除掉费祎。只要费祎一死,刘禅便只能倚重姜维,到那时,北伐与否自然全凭姜维定夺。
姜维细思一番,此计确实有理,如今朝堂上阻碍他北伐的最大敌人便是费祎,而钟会所献之计不得不说是天衣无缝。作为此计的交换,姜维只需要不断侵扰曹魏边境,引发战乱即可。这样的要求看起来对曹魏百害而无一利,哪有人帮助敌国将领向自家挑起战端的?其中定然藏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如今曹魏政权已被司马师所把持,曹彪称帝之事虽败,但朝中不服司马师者仍有许多,夏侯玄等人已蓄势待发。东吴那边也不安稳,若此时蜀国再来兴兵,内忧外患将把司马师牢牢拴住。到那时,司马昭便可趁机以助兄平乱之名分权,扩张在朝中的势力。而作为司马昭的亲信,钟会自然也能趁乱而上,在朝中掌握实权。
姜维想到这一层,觉得已然将钟会的小算盘看得清清楚楚。就算钟会还有其他阴谋,只要得到北伐之令,自己便如蛟龙入海,猛虎下山,来日踏平洛阳复兴汉室,还管他司马昭、钟会是何人?他主意已定,决定与钟会里应外合,依计行事。若是从前,他或许还会不齿这样党同伐异的阴谋诡计。但眼看着国家山河日下,走到今日这般田地,他已不能再计较什么君子之行小人之心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仿佛看见盼望已久的北伐大门正在徐徐展开。
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朝堂上,后主刘禅玩着手里的御笔,意兴阑珊地听着朝臣的奏报。
“陛下,如今曹魏司马懿新死,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朝中不满者甚多,皆蠢蠢欲动。我大蜀休养生息多年,兵强马壮。战士整日校场操练,士气旺盛,且有羌、胡为羽翼共壮声势,正好趁此良机北上伐魏,收复中原。”说话之人一身戎装,年近五旬,面容儒雅英武,颇有威势,正是卫将军姜维。
“北伐……”刘禅信手在面前的竹简上画着圈圈,抬头看了看他,“将军之言有些道理。”
“陛下,曹魏虽有内乱,但司马师随父征战多年,行事果断,用兵如神,仍需忌惮三分。况且如今我朝虽安定太平,但朝中内治无人、国实不殷,并非大兴北伐之时,还望陛下三思。”此人年亦五旬,官袍玉带,眉目疏朗,乃军师费祎。
“军师所言也不无道理。”刘禅道,“想当年相父六出祁山也未能平定天下,将军可有相父之谋乎?”
姜维一时语塞,费祎又道:“陛下所言极是。我等不如诸葛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平定中夏,何况我等!不如保国安民,敬守社稷。不要抱有侥幸的想法,期望决成败于一举,倾一国之力北伐,若兵败垂成,悔之晚矣!”这段话显然是说给姜维听,提醒他莫要狂妄自大,擅提兴兵。
“军师说得对,卿等只需守好先帝的基业,至于收复中原之事,且等日后再说吧!”刘婵说完一甩袖子,离开了大殿。
费祎看了看愣在当地的姜维:“伯约,创业难守业更难。我等皆无丞相奇谋神略,还是安安分分做个守业之臣吧。”
“哼,燕雀之辈,鼠目寸光。若先帝安于守业,岂不一生都在织鞋贩履,又何来这大蜀的江山?”姜维深深看了费祎一眼,与他擦肩而过。费祎也不着恼,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晚,姜维书房的烛火一直亮到深夜。桌案上铺展着地图,眼睛已经开始昏花的他趴在上面,一点点标注着北伐的军事要塞。
“将军,时辰不早了,您该休息了。”一直跟随他的老奴道。
他摆摆手:“你自行休息吧。”
“哎。”老奴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走出书房。
姜维又一次趴上地图,眼前的图标渐渐模糊起来。他揉了揉眼,却发现更加看不清了。负气地将笔一丢,他直起腰坐在桌案前,目光落在案头的一堆书简上。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卷,乃是被当世人传抄了不知多少遍的,自己授业恩师的著作《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拔出腰间的佩刀。这把刀跟随了他将近三十年,几次助他于危难,刃上的血迹擦了又染,染了又擦。从蜀将、吴将到魏将的鲜血,没有一次不是千钧一发,九死一生。看看刀刃上映出的容颜,两鬓斑白,星眸昏沉,宝刀未老人却迟暮,怎不叫人揪心?
北伐,北伐,此生若不北伐,如何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如何成就自己一生的壮志豪情?又如何去见黄泉下的诸葛丞相?为何他们都不懂,自己并非要穷兵黩武,以卵击石,而是时时处处以国家社稷为先。若能收复中原,自己这条老命就算死在沙场,碾作尘灰,又有何憾?
他长叹一声将宝刀入鞘,正准备回房休息,屋顶上一声轻响引起他的注意:“谁?”
“将军若想北伐,在下有一计相赠。”又是那个低沉而轻柔的声音,是袖玉。
“足下有话还请现身相见,何必做梁上君子?”
“既是君子,何分‘梁上’,‘梁下’?”
“有话快说,否则本将军要逐客了!”姜维暗暗将飞镖夹在指尖。
屋顶忽然一震,一支短箭穿透房梁空隙扎进桌案,发出“噌”的一声震响。姜维循声追出,月色下一个高挑的黑影快速掠过院墙,隐入茫茫夜色。
以此人身手来看,若想刺杀姜维还未够水准,而从他的言行判断也并无行刺之意。姜维没有惊动手下亲兵,而是独自走回书房,将那支短箭拔了出来。箭尾上系着一张字条,上面飞飞扬扬一行草字。他看了一眼,眉心突地一跳,下意识攥紧。
字条是钟会所写,他在信中劝说姜维兴兵北伐,也同时一针见血的点明,只要费祎一天不离开朝堂,他的北伐大业便一天不可能实行,故而建议姜维按照自己的计策,里应外合,除掉费祎。只要费祎一死,刘禅便只能倚重姜维,到那时,北伐与否自然全凭姜维定夺。
姜维细思一番,此计确实有理,如今朝堂上阻碍他北伐的最大敌人便是费祎,而钟会所献之计不得不说是天衣无缝。作为此计的交换,姜维只需要不断侵扰曹魏边境,引发战乱即可。这样的要求看起来对曹魏百害而无一利,哪有人帮助敌国将领向自家挑起战端的?其中定然藏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如今曹魏政权已被司马师所把持,曹彪称帝之事虽败,但朝中不服司马师者仍有许多,夏侯玄等人已蓄势待发。东吴那边也不安稳,若此时蜀国再来兴兵,内忧外患将把司马师牢牢拴住。到那时,司马昭便可趁机以助兄平乱之名分权,扩张在朝中的势力。而作为司马昭的亲信,钟会自然也能趁乱而上,在朝中掌握实权。
姜维想到这一层,觉得已然将钟会的小算盘看得清清楚楚。就算钟会还有其他阴谋,只要得到北伐之令,自己便如蛟龙入海,猛虎下山,来日踏平洛阳复兴汉室,还管他司马昭、钟会是何人?他主意已定,决定与钟会里应外合,依计行事。若是从前,他或许还会不齿这样党同伐异的阴谋诡计。但眼看着国家山河日下,走到今日这般田地,他已不能再计较什么君子之行小人之心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仿佛看见盼望已久的北伐大门正在徐徐展开。